国外价值观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关于仁的国外研究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关于仁的国外研究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关于仁的国外研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代社会中,仁是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概念。

尽管仁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于仁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本文旨在概述和解释人们对于仁这一概念的国外研究现状,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仁的定义及其表达方式。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国外学者在研究仁方面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和理论框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目的、结构和背景。

接着,在第二部分,我们将阐述国外研究现状,包括相关背景、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取得的进展与成果。

紧接着,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探讨仁的概念与解释,包括其定义与起源、学界对其解读以及不同文化中表达方式方面的内容。

随后,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国外学者在研究仁方面所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概述和解释国外学者对于仁这一概念的研究现状。

通过介绍国外学者在仁的定义、起源,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仁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突显不同文化视角下对于仁的理解与解释之异同。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国外学者所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仁相关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阐述和分析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成果,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哲学交流,并为推动全球伦理价值观对话做出贡献。

2. 国外研究现状:2.1 研究背景:在国外,对于仁的研究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从古希腊时期以来,众多西方学者和哲学家一直对仁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并且逐渐将其纳入了他们各自的学术体系之中。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对于仁这一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研究也呈现出愈发广泛和深入的趋势。

2.2 主要研究方向:国外学者对于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于仁概念及其起源进行探讨和分析,包括探索仁在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定义以及与其他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等;其次是学界对于仁内涵和解读方法的理论争议与辩论,例如是否存在多种解读方式以及各种解读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等;第三是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仁的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功能,例如如何理解和应用仁在当代世界的价值;最后是关于仁的观点和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及其对于人际关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综述

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综述

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综述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消费者行为和态度。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和偏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回顾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方法。

一、国外消费价值观的概念与分类消费价值观是指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价值的评价和期望。

消费价值观包括利他价值观、利己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等。

利他价值观强调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例如为社会做出贡献、关心他人等。

利己价值观强调个体的个人利益和需求,例如追求个人满足、实现个人目标等。

文化价值观则是一种特定文化下所强调的观念和信仰。

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采用了量化和定性的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价值的评价和态度。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访谈、焦点小组和内容分析等来深入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和行为动机。

1.不同文化间的消费价值观差异国外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的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和评价存在显著的差异。

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更重视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环境友好性;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主义和个人满足感,因此更关心产品的个人价值和功能性。

2.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消费者的价值观与他们的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利他价值观倾向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社会责任感强的产品和服务,而利己价值观倾向的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个人满足感和功能性。

3.消费价值观和品牌忠诚度的关系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了解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对于全球企业来说,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行为和价值观是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国内外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国内外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摘要:自2006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以来,国内学者们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由哪些内容组成,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国外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成果较少,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价值、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方面。

但在价值观的研究上国外起步较早,取得了大量成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核心价值观;国内;国外;研究一、国内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问题的系统理论研究较少。

直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关于社会主义价值问题的讨论开始出现,学术界也开始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

这一命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多层面多维度的探讨。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凝练,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

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促进了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与社会科学上其他概念一样,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论与分歧。

归纳起来,学术界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陈秉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由国家凝练和建构并由国家公共权力普及推行的价值观念系统。

徐根初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有的学者从比较分析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徐国民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观,而把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看作是社会主义一个近期的目标。

总之,学术界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共同认同并信守的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是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斯坦星球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斯坦星球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斯坦星球价值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斯坦星球,位于遥远的星系中,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星球。

它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核心价值观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充满神奇的星球上,人们建立起一个独特的社会体系,并坚守着一系列宝贵的价值观念。

斯坦星球的历史背景十分丰富多样。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这个星球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探索和发展。

这些经历塑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从而形成了今天所谓的斯坦星球价值观。

斯坦星球的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人们对正义、博爱和自由的追求。

正义在这个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公平和正直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基石。

博爱是斯坦星球民众的共同信念,他们鼓励同情、友善和互助精神的传承。

自由则是斯坦星球人民的重要权利,他们推崇个人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

斯坦星球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使人们追求公正和平等,从而打破了种族、阶级和性别的界限。

斯坦星球的社会秩序基于合作和共识,而不是权力和压迫。

这种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人们对彼此的尊重,还在于他们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未来,斯坦星球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注重全球合作和发展,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

斯坦星球人民将继续倡导公正、博爱和自由的价值观,以实现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社会。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理解,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斯坦星球的价值观是其社会繁荣和全球影响力的基础。

这些核心价值观在塑造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斯坦星球成为一个充满希望和激励的地方。

通过持续践行这些价值,斯坦星球的人民将继续塑造一个更加公正、友善和自由的世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斯坦星球的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介绍斯坦星球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形成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斯坦星球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文献综述-最新教育文档

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文献综述-最新教育文档

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文献综述价值观教育是将价值观的形成与教育活动相结合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作为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整个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大的促进功能。

我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上挑选出23篇期刊,通过对这23篇期刊的整理与归纳。

提炼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对这一主题的问题与建议。

一、国外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多种多样,能最终实现适合自己国家的价值观是最终目的,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价值观教育路径都是本着能为下一代年轻人带来正确的发展思维为导向,在高校中都是本着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家庭社会为依托,侧重于心理健康和法制建设,以此来建设核心价值观。

“为了确保共同价值观真正在新加坡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首先应该以学校家庭教育为主要渠道,家庭渗透、学校传授是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

家庭具有富裕下一代、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价值观的重要功能。

其次以社会运动、道德实践为重要载体,开展社会运动、注重实践育人是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

再次是要以法制建设为保障,注重法律建设,以法促德,是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障。

”在其他方面有些人又提到‘注重专业课程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渗透,视学生校园活动及社会服务的教育作用。

侧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宗教活动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积极开展以核心价值观构建为核心的科研及专项活动,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完善,“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途径,首先通过课程教授价值观,其次通过公共环境以情境熏染的方式来进行,再次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后利用学校与家庭、社区协作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各国的教育路径都经过了漫长而艰巨的探索,“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一个国家的兴旺与否教育是最直接的因素。

我国对教育路径的探析也应该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

施瓦茨价值观的文献综述

施瓦茨价值观的文献综述

施瓦茨价值观的文献综述摘要:一、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背景与概述1.施瓦茨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2.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提出背景3.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核心观点二、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基本构成1.价值观的分类与维度2.价值观类型的描述与举例3.各类价值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三、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应用与实践1.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2.团队建设与组织管理3.跨文化沟通与适应四、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局限性与挑战1.理论的普适性与文化特异性2.价值观的动态变化与稳定性3.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五、施瓦茨价值观理论在我国的借鉴与应用1.我国价值观体系的现状与特点2.施瓦茨价值观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3.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与实践正文:一、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背景与概述施瓦茨(Shalom H.Schwartz)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观、文化心理学和群体行为等领域。

在他多年的研究实践中,施瓦茨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价值观理论,该理论对人类价值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施瓦茨认为,价值观是人们行为和决策的基础,是塑造个体和社会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价值观,他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大量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施瓦茨价值观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了价值观的普遍性、稳定性和动态性,为后续的价值观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基本构成施瓦茨价值观理论将人类的价值观分为十个维度,分别为:权力、成就、博爱、友善、自主、刺激、享乐、遵从、传统和安全。

每个维度包含一对相反的价值观,如权力与平等、成就与谦逊等。

这些价值观相互对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

例如,对于一个追求成就的人而言,他可能重视勤奋、竞争力和社会地位等价值观;而一个注重友善的人,则可能更看重人际关系、同情心和合作精神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表现,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三、施瓦茨价值观理论的应用与实践施瓦茨价值观理论为个人成长和组织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综述

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综述

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信息的广泛共享,国外消费价值观已经成为社会学、文化学、营销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消费者的价值观决定了其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对于企业来说,了解消费者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国外消费者价值观的研究涉及到了消费者心理、文化差异、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国外消费价值观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国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心理。

1. 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消费者的个人价值观是指其对于生活、社会和个人的理念和价值观念。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选择。

研究表明,个人价值观会受到文化、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国外消费者价值观的研究中,需要考虑到这些不同因素对价值观的塑造。

在国外消费者价值观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消费者价值观模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国外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和行为动机,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市场分析和产品开发方向。

2. 文化差异对消费价值观的影响文化是消费者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有所不同。

在国外消费者价值观的研究中,学者们经常会关注不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消费者的行为。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认为,文化差异可以表现在权利、个人与集体、男性与女性等方面,这些差异会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消费价值观。

而在跨文化研究中,学者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价值观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国际市场的拓展和营销策略的制定。

3. 社会环境对消费价值观的塑造消费者的价值观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国外消费者价值观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会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产生影响。

经济大萧条、文化运动、政治变革等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施瓦茨价值观的文献综述

施瓦茨价值观的文献综述

施瓦茨价值观的文献综述【实用版】目录1.施瓦茨价值观的概述2.施瓦茨价值观的分类3.施瓦茨价值观的实证研究4.施瓦茨价值观的启示和应用正文1.施瓦茨价值观的概述施瓦茨价值观,全称“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维亚托斯拉夫·施瓦茨(Shalom H.Schwartz)及其研究团队于 1992 年提出的一种价值观分类体系。

该体系以世界各国的价值观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施瓦茨价值观的分类施瓦茨价值观量表包含 10 个维度,分别为:权力、成就、博爱、友善、自主、刺激、享乐、遵从、传统和安全。

这 10 个维度分别代表了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 10 种基本价值观。

每个维度包含若干具体的价值观,共计 56 个。

3.施瓦茨价值观的实证研究施瓦茨价值观量表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许多研究者采用该量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进行调查,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

例如,研究发现,东方文化倾向于重视集体主义、遵从和传统,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成就和自主。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个体的价值观与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密切关系。

4.施瓦茨价值观的启示和应用施瓦茨价值观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价值观的工具。

在跨文化交流、企业管理、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施瓦茨价值观量表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个体的价值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行为动机,从而提高沟通效果、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教育改革等。

总之,施瓦茨价值观量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价值观分类体系,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国内有关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综述作者:杨威胡子怡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03期摘要:当前,价值观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对国内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对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我国学术界在哲学价值论、德育学、比较文化学、比较教育学等领域形成了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也形成了国外价值观教育研究、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方面的直接研究成果。

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价值观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价值观、国外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理论与思潮、有关国家与地区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国外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价值观教育国别研究的广度、信度和深度,不同国家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国外价值观教育的总体性研究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国外;研究现状;进展;问题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根源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CKS043);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17)03-0025-08当前,价值观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对国内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对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从学术史的发展看,近代中国人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外来的价值观念,很多有识之士对中西价值观从文化层面进行比较、反思。

“德先生”与“赛先生”这些舶来的价值观,也成为国人艳羡和推崇的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在建国后一段历史时期里,价值观教育被赋予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国外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教育的学术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国外学术思潮的解冻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发展,国内人学、价值哲学、比较文化学、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也逐渐升温,很多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对国外价值哲学、价值观教育思潮的研究。

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启示

国外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及其启示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46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00 页。 ③ 转引自刘国平: 《美国民主制度输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第 10 页。
③ ② ①
・137・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 年第 10 期

第三,以新加坡、韩国等为代表的亚洲价值观。例如新加坡政府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 提出了五大核心价值观,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 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

第四,以宗教为根本理念的核心价值观。这主要是指以宗教教义为价值理念并在意识形态中居 于主导地位的一些国家,如梵蒂冈、沙特阿拉伯、伊朗、以色列等等。 除此之外,遍及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以不同方式提出了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当然, 这种分类只能是一个粗略的、大致的归纳,而且尚需说明的是,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符合自身 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观,但“核心价值观”的提法只能是语义表达的一种方式,一国的发展方向、 价值目标、治国理念等也同样反映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另一方面,考虑到每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核心价值观的某些要素在不同国 家也存在不同的特点,即便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具有所谓“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也是如 此。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大部分核心价值观已不是本国民族性、传统性的价值观念的自然延续,而 是以不同方式将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吸纳或附着在本土价值观上。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由、 民主、平等、人权以及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后来就被一些国家加以吸纳,并与本国原有的价值观念相 融合。例如,日本和韩国在坚持原有的民族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现代民主、宪 政、人权、正义、个人主义等价值理念。 此外,价值观的传播和接受也并非都是自愿或具有积极作用的。譬如当前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的 价值观正在经历着西方价值观的“洗礼” ,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东地区进行价值观输出所 致。综观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凝练、演变的外来影响,无非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地吸取和建构;二 是被动地接受。前者往往能够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要求,而后者因为所接受的价值观并不符合本国特 点,抑或与本国固有的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念相冲突,往往导致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例如,在美国推 翻萨达姆政权之后,伊拉克的国家价值观就陷入民族性与现代性无法融合的尴尬局面,持续性的社 会动荡本身就是国家价值体系紊乱的突出表现。从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方面来观察我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仁爱” 、 “和谐” 、 “人本”的价值理念不仅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 重要的示范效应,也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根据现有资料,我们还可以更为详细地列举一些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加拿大奉行的谦 让、合作、接纳、忍耐、尊重、种族平等、雄心、坚韧不拔、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澳大利亚崇尚的 责任感、尊重、诚实、宽容、平等、自由、同情、幸福、卓越、和平等价值观;马来西亚倡导的身 心健康、同情心、中庸、勤勉、感谢、公正、诚实、互相尊重、仁爱、社会意识、自由、谦虚、勇 敢、合情合理、自立或独立性、合作等核心价值观。 有些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构成要素则通过思想政 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之中。例如德国在国民教育中就着力推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 由主义思想教育,以诚实、尊严、善良、负责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民主、自由、平等、法制、和 平统一为核心的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中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中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中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一个人有或者没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

后者是狭义的解释,前者是广义的解释。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审美观、价值观、兴趣、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方式。

文化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体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

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有助于解释并理解文化差异,在表面上体现为两国文化风俗信仰的不同,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和美国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个是五千年的文化古国,儒家是华夏固有的价值体系;另一个是只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文化,是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融合组成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价值体系,表现出很大的弹性与包容性。

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教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这三种哲学思想都很重视悟性,因此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都比较含蓄和委婉,要让人经过思考后才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

在这一点上西方人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

美国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注重形式论证,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国内外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

国内外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

国内外对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导言: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代表,其间的文化差异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国内外对中美文化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之间的差异,并为跨国交流提供指导。

一、价值观差异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视为核心价值观,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权被重视。

而在中国,集体主义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这种差异在工作环境中也得到体现,美国员工更注重个人成就和个人利益,而中国员工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

二、沟通方式差异中美两国在沟通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人更注重直接和坦诚的沟通方式,他们更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而中国人在沟通时更注重含蓄和间接的方式,他们倾向于使用暗示和隐喻来表达意思。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领导风格中也会产生影响。

三、时间观念差异中美两国的时间观念也存在差异。

美国人更注重时间的效率和准时性,他们更倾向于按计划和时刻表行事。

而中国人对时间的看法较为灵活,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日常生活中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理解上的困难。

四、礼仪差异中美两国的礼仪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社交场合,美国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领域,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中国人更注重社交礼仪和尊重他人的面子,他们更倾向于团体和集体的利益。

这种差异在商务交流和社交互动中需要双方进行适应和理解。

五、教育观念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也存在差异。

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而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考试成绩,强调纪律和秩序。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国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六、社会结构差异中美两国的社会结构也存在差异。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社会结构相对松散,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

而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更加固定,社会结构相对稳定。

国内外中国价值观研究述评

国内外中国价值观研究述评

的价值观的关 主要 在&/"0中国价值观 传统中国价值观
中国价值观
两个历|阶段./20当 中国价值观是
中国价值观的一 $, 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30传统中国价值观中的
分是
中国价值观'当 中国价值观 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国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是与欧美以及亚非国家价值观 相 X 的.
为传统中国价值观和现代中国价值观两个层面。自2003年起,中国学者逐渐提出了“当代中
国价值观”的概念。①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传统
中国价值观主要是指从西周到辛亥革命期间的中国传统儒释道价值观,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
传统儒家价值观。现代中国价值观是和传统中国价值观相对应的一个概•,常见于中国价值
② G55rt Hofst5d5,G5rtXanHofst5d5and Pich5alPinkov,5u8tur+s#ndNr/#niP#tions&So2tF#r+o2t—+Aind, Sondon&PcGraw Hil,2010,p.8,
③ Samu5l 8. Huntington,6—+5—#r#ct+r o2@#c+s,N5w Zork&Gharl5s Scribn5rJs Sons,1 924,
观‘ W ( 中. ?bVWJKl#, 价值观( p-'”o
G
起来的,其核心是追求理性思考、科学进步、经济发展、人性解放和民主平等。②江畅认为, 中国价值观的现代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至今,中国价值观现代化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从 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资产阶级价值观)、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 价值观)、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初期价值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

国外工作价值观研究综述

国外工作价值观研究综述
互 关 系 ;是 偏好 的选 择 ,而 非 道 德 上 的 强 制 性 要 求 ;人 们
其他 的分类还有许多 。Z t k 将工作价值观分为 yo i ws
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与伴随价值 。Ei r lu 。考虑工作结果的 z
特 征将 其 分 成 三类 :工 具性 的 ( 工பைடு நூலகம்作状 态 和 利 益 ) 如 、认 知
V_ .1 .2 0 1 2NO Jn 0 1 u .2 1
国外工作价值观研 究综述
赵 辉
( 洛阳理工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 中心,河南 洛阳 4 12 ) 70 3 [ 摘 要】 文章综述 了国外关于工作价值观 的相 关研究成果。第一部分介绍 了工作观概念; 第二部分介绍 了工作价值观的主要分支及观点 ,包括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 、 工作价值观与相关 因素研究、工作价值观跨文化研究;最后 ,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 了展望。
【 者简介】 赵辉 (9 7 ) 作 17 - ,女,河南洛阳人,洛 阳理工 学院学生处心 理健康 教育 中心讲师 ,硕士研究生 。
7 6
燕 山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不 同职 位 的员 工 有相 似 的工 作 价值 观 。
2 l 拜 Ol :
论 中认 为 工作 价 值观 包 含 有认 知 、情 感 和 行 为 的成 分 。 纵观 上 述 研 究 者对 工 作 价 值观 的分 类 可 以看 出 :1 )尽 管不 同学 者 说 法不 同 ,但 是 大 多数 分 类 研 究 均 可 纳入 内在
的 目标 ,是个人 的内在需要以及其从事活动 时所追求的工 作特质 或属性;Eiu l r。 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个体认为某种 z 工作结果 的重要性程度,是个 体关 于工作行为及在工作环

西方关于语言、态度与价值观习得的研究概述

西方关于语言、态度与价值观习得的研究概述
词汇 ) 以及 这些 词所 表 达 的意 义 ( 义 系 统 )也 语
获得 的 。
布 鲁 纳 f_ B u e) 人 指 出 ,儿 童不 是 在 J S.rn r 等
将继 续不 断地扩展 ,伴随其 一 生 。
与 社会 隔 离 的环 境 中 学语 言 的 ,而 是 在 与成 人 的 语 言 交 往 实 践 中 学 习 语 言 的 ,社 会 交 往 是 儿童 获
41.

维普资讯
《 国中小学 教育 》2 0 年第4 外 08 期 子 的活 动 、兴趣 和 交 谈 话 题 ,有 更长 的 时 间和 更
响孩子 的语言 行为 。 ( )先 天决定 论 二
在 态 度 发 展 研 究 领 域 ,有 两 种 择 某 种 语 言 的先 天 偏 好 ,正 常 的儿 童 习得 他们 成 长 环 境 中周 围人 所 说 的语 言 。 出生 时 ,儿 童 既 不 能产 生 语 言 也 难 以理 解 语 言 ,
合 时 强化 便 发 生 了 。从 此 之 后 ,玩 偶 就成 了条
诱 导 说 出 ”ol。 以此 类 推 ,孩 子 的全 部 语 言 发 dl ”
”aa、” ma等 。这 些 声 音往 往 被 父 母 多 次 听 母 ), 并更 多地 使 用管 教 的语言 引导孩 子 的活 dd ” ma ” ’
到 。 比如 ,为 了 引导 儿童 说 ”ol,父母 先 说 一 个 dl ”
动 ;而 中产 阶 级 父 母 尽 量 把 交 谈 的 内容 接近 于 孩
语 言在 编码 方 式 上是 不 同 的 , 前者 所 使 用 的语 言 是 “ 限 性 编码 ” , 后者 所使 用 的语 言 是 精 致 局 ‘ 性 编码 ” 。编码 方 式 的 差 异 反 映不 同社 会 阶层 儿

价值观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价值观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价值观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社会工作渗透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未有太多研究,但是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是比较多的。

首先,在吴潜涛先生的定义中,“价值体系”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追求等与价值有关的综合体系,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

[8]它认为“核心价值体系”是指整个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指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总和,然而,是由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所决定的,是整个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整个社会的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和统摄地位,引领整个社会的各种价值取向、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

在有关核心价值教育的方面,徐柏才、孙明福两位学者在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与教育对策》中,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观形成的规律出发,指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特征,需要注重大学生价值观规律形成的把握,从而从心理上去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乃至自觉践行。

[9]而史顺良和张晓雅两位学者则更为重视底线伦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别在他们的《从底线伦理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从底线伦理到价值理想的教育过程研究》中将底线伦理作为教育大学生价值观的逻辑起点,可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新视角和路径。

[10]同时,石海兵、刘继平则主张从大学生的生活本体出发,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生活的全面对接,实现其培育内容与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有效结合,实现教育引导与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机统一,注重大学生生活对于教育及价值观接纳的影响。

与石海兵、刘继平两位学者观点相似的还有万光侠、雷冀、王前军等学者,他们都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关乎人的需要和发展,注重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实际需要。

当然还有的学者主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的实施还需要注重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目标。

网络的语言文化与中西方价值观比较研究

网络的语言文化与中西方价值观比较研究

网络的语言文化与中西方价值观比较研究一、中西方价值观的简要比较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核心体现于文化传统中的相对价值观。

中西方价值观的对比如下。

1. 社会结构的层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和重要社区关系的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家庭、礼仪和孝道等体现了对“位置”的重视。

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选择。

2. 对时间的看法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个循环,不断地发生、凝固、然后再次发生。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线性的,与历史和个人成长有关。

在东亚文化中,时间通常被视为具有神秘性和压力感,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有较强意义的线性单位。

3. 对权威的看法在东亚文化传统中,权威被视为存在的事实,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会中的所有角色和层面都与权力关联。

西方文化似乎更强调反对权威,喜欢挑战认知标准,而不是如中国文化中那样,接受官方版本。

二、网络文化特征的概述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版面为媒介,形成并传播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文化形态。

在网络传播中,语言文化强调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效率,这是网络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共性。

1. 文字化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网络环境中,人们倾向于使用文字或图像代表高效的通讯方式,通过即时交流和工具实现语言捕捉和交付。

网络文化强调网络图像和视频的多媒体特性,传递更广泛的信息。

2. 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网络文化的创意产生模式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网络创意的产生更加自由,消费更加个性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总体市场的均衡。

3. 网络语言近似化的趋势在网络环境中,语言地位的抛弃和随机性生成的趋势也越来越严峻。

因此,生产和消费者面临的困境是如何运用语言语法规则来表达一种有利的应对方式。

三、网络语言文化与中西方价值观的比较研究网络环境下,语言和文化有着桀骜不驯的创造力,许多新的、有趣的词汇被系统化或随机生成。

这背后潜伏的是中西方价值观的剖析。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1. 网络中文化的传达方式比较在西方文化中,倾向于采用简明、通俗易懂和幽默的方式传达信息,这意味着在西方文化中,语言的个人化和自信性更加突出。

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这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西方国家的大学生通常具有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特质,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就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

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自由和个人权利。

在西方社会,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一直都是受到高度重视的,这种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享有自由。

他们也非常重视个人的隐私和私人空间,认为这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

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价值观使得西方国家的大学生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愿意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

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之二是平等和公正。

在西方社会,平等和公正一直都是被强调的核心价值观,这种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他们认为每个人无论种族、性别、宗教、性取向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不应该因为其个人属性而受到歧视或排斥。

他们也积极倡导社会公正和公平,致力于帮助那些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争取更多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平等和公正的价值观使得西方国家的大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愿意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之三是创新和进步。

在西方社会,创新和进步一直都是被强调的核心价值观,这种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他们认为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才能不断地提高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他们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挑战,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提升。

他们也不断地寻求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创新和进步的价值观使得西方国家的大学生更加勇于尝试,更加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西方国家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之四是合作和团队精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价值观研究概述
[摘要]:价值观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同时出现的,自产生人类历史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思考价值的有关问题。

价值观属于观念性的,它反映着个体或者社会的整体态度,支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正是由于价值观在个体以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价值观受到多个学科的重视,尤其是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中,价值观被看做是这几门学科中重要的研究范畴,并且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体系。

然而,价值观在心理学的视角下却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概念、理论和体系。

关键词:国外;价值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斯普兰格认为社会生活有六个基本的领域,即经济、理论、审美、宗教、权利和社会。

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六个领域中的其中之一产生兴趣、形成价值观。

依据人们对六种领域的重视程度的不同,斯普兰格将人的性格划分为与之相应的类型。

与之相联系的,斯普兰格把世间存在的各种价值倾向归纳为六种类型:理论价值、宗教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和政治价值。

斯普兰格的价值类型说可以被看做是为心理学研究价值观奠定的较早的理论学说。

1931年,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价值类型说的基础上编制了价值观量表,此后在弗农和林兹的帮助下修订,最终形成了奥尔波特-弗农-林德西量表(allport-vernon-lindzey
scale)。

该量表共有45个项目,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3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2个选项;第二部分15个项目,每个项目有4个选项。

120个选项中涉及到的6种价值类型每种有20个。

要求在每个选项后打分,然后将这些分数相加并校正,最后得到6个总分。

由此便可以绘制剖析图反映被试6种价值观的相对强度。

40年代,克莱德·克拉克洪等人开始研究不同社会文化中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社会必须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而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是由内而外表现出的价值观取向。

针对人类共同面临的五个问题,克拉克洪等提出了相应的价值取向:时间取向、活动取向、关系取向、个体取向和人性取向。

自此,价值观的研究不再囿于”价值观”,而是拓宽了它的相关概念--价值取向。

同时,克拉克洪将价值观定义为:价值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客观有效的价值与人的生存存在相关时,这种价值才具有意义。

价值观的产生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关于自我、关于文化和关于世界的不同偏爱。

由偏爱而形成的能力则成为个体的内在价值。

尽管有人认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不会改变并贯穿人的一生,在马斯洛看来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在社会中充当的不同身份来选择合适的价值观。

那么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适当的呢?马斯洛认为只有健康人的选择、偏好和判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有益于人类的未来。

他将”实现人的潜能”作为人类的单一的终极价
值,一个所有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自我。

70年代后,社会心理学家罗克奇将价值观的研究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持久性的信念,具体来讲,它指的是个体或社会所偏爱的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的终极状态。

各种价值观按照一定的层次或价值系统而存在,价值系统是遵循价值观的重要程度的连续性而形成的层次结构。

罗克奇将价值观分为两类价值观系统,即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两类价值观同样是用词汇或短语表达,每类均包括18项内容。

工具性价值观指的的道德或能力,是为了达到终极化状态采用的手段或方式。

其中有勇敢、清洁、宽容、智慧等等;终极性价值观指的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用来表示存在的理想或最终状态,是一个人用一生想要实现的目标。

包括成就感、自由、平等、内在和谐等等。

随着价值观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不再满足于本地区、本民族的研究,他们试图探寻出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即普世价值观。

施瓦茨等人在总结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他们从价值观的不同内容总结出人们普遍的共性需求:个体的生理需求,社会协调互动的需求,群体的生存和福利需求。

根据人类的三种需要,可将价值观分为八个动机类型,后来发展至10种。

施瓦茨还将十种价值观动机类型分别纳入自我超越、自我提高、保守和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四个维度,形成了施瓦茨价值观量表。

一直以来的研究都是把价值观分为不同的类型或者取向,少有人关注不同价值观类型之间的关系。

施瓦茨等人打破了这一局面,他们将不同的价值观类型视为一
个连续的系统,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单元。

2000年以后,塞利格曼等人致力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同时,他们也在探寻价值观是怎样影响一个人的命运的,确切的说就是那些成功人士身上蕴含着什么样的价值观(optimum values)。

他们发现智慧、勇气、人文、公正、容忍和卓越是成功者普遍拥有的价值观内容,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总体而言,价值观始终围绕着社会进行研究,因为脱离了社会和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研究。

目前为止,价值观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取向,虽然一些成果被心理学界认可,但终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价值观研究的难点就是难以从一个统一的方向或纬度把握其中
的内容,这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此外,在借鉴国外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学者应深入本国的本土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马斯洛著,胡万福、谢小庆等译.人类价值观新论.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3]shalom h.schwartz. universals i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values:theoretical advances and empirical tests in 20 countrie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vol.25
[4]allport,g.w.(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
[5]rokeach,m.(1973).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new york:free p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