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明清话本拟话本的演变

合集下载

明代短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

第三节 凌濛初与“二拍”


一、凌濛初(1580—1644)
字玄房, 号初成,又号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 乌程(今吴兴)人。 诗文集《国门集》,传奇三种,杂剧八种。戏曲理论 著作《谭曲杂札》《曲律》,拟话本小说集“二拍” 等。



二、“二拍”
1、基本情况: 《拍案惊奇》(1628)《二刻拍案惊奇》(1632) 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 实有七十八篇。 基本上是凌濛初个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 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社会传闻创作,不再收录改 编旧传话本。更具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
本章思考题

1、拟话本的定义及其与话本的区别 2、“三言”的思想内容的艺术成就 3、“二拍”对“三言”的比较 4、明代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5、明代文言小说
第四节 明代文言小说






1、《剪灯新话》 明初传奇小说集,作者瞿佑(1341—1427)字宗吉, 钱塘人。《新话》作于洪武年间,共4卷20篇。 2、《剪灯余话》 永乐年间仿效《新话》而作 也是4卷20篇,但篇幅较《新话》多出一倍。作者李昌 祺(1376—1453)名祯,庐陵人。 3、《觅灯因话》 万历年间所作,虽亦仿效《新话》,但文思不及前二 种。其作者为邵景瞻,生平不详。 这些作品所写“率皆新奇希异之事,人多喜传而乐道 之,”(《剪灯余话· 序》)很多故事成为明代拟话本 和戏曲的素材。 4、马中锡的《中山狼传》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市民婚姻观:重感情轻贞节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肯定男女情欲的正当性合理性 2)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故事:肯定了商人和手工业者 的经济活动,歌颂了他们崇尚信义、助人为乐的品质, 反映了晚明时代新的价值取向。 《施润泽滩阙遇友》拾金不昧、患难相助 《刘小官雌雄兄弟》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第三节--明清话本拟话本的演变

第三节--明清话本拟话本的演变

第三节明清话本拟话本的演变说话艺术进入明清时代继续传承、演变和发展,一方面它的种种因子孕肓了各类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一方面仍以原形态继续活跃在民间说书场上,同时又由一批文人学士把它搬上了案头,首先是搜集整理加工,继之则忍不住摹拟为之,于是拟话本小说就应运而生。

话本——拟话本1,这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系短篇小说的发展之路。

这一演变过程同时也是小说从民间艺人口头讲说发展到文人学士案头编创的过程。

话本小说是在宋元说话艺人的嘴成熟的,但他们或令人快心壮志,或令人下泪生悲,或令人心寒胆裂的动听声喉,已跟无法捕捉的时间一样消逝在无际的空间。

十分幸运的是,明代中后期,一批进步文人把眼光投向了市民文学(或者说市民文学吸引打动了一批进步文人),其中当然包括说话艺术,他们利用当时已经很有规模的印刷条件,搜集整理和出版宋元话本,虽已为时略晚,但毕竟抢救了一批未及失传的作品,并使之以集本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免致继续失落。

明刊本的《京本通俗小说》2、《清平山堂话本》3以及《熊龙峰刊小说四种》4等,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然而在收集整理宋元话本方面成绩最大者,不能不首推冯梦龙。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型的通俗文学作家和研究家,于诗文、戏曲、民歌时调、笑话等各个门类,皆有涉猎而多编著,犹以“三言”享誉文坛。

“三言”即《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一百二十个话本小说作品,堪称宋元“小说”话本的艺术宝库。

据统计,现存宋代“小说”话本约四十种,其中有十七种是仅被收入“三言”而得以传世的,其余二十三种虽被辑入上述其它话本小说集,但流传不广且又有失落,有十二种又是因为复见于“三言”乃得广流传,则“三言”中保存了约三十种珍贵的宋代小说话本。

现存元代“小说”话本不足二十种,约有八种仅见于“三言”,又有三种复见于“三言”,则现存元代“小说”话本一半以上也在“三言”之中。

存传宋元旧编,冯梦龙功不可没。

冯梦龙的工作绝非仅限于收拾宋元旧编,“三言”中还集入了一批明代话本和拟话本,并有一些作品是冯梦龙本人创作的拟话本,除了去芜存菁的遴选工作之外,他又对全部一百二十个作品进行了统一风格体制的修改润饰,让这些散传的作品以精致美观的成熟面貌集体面世,为话本小说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王言锋内容提要发端于话本的明清短篇白话小说在体制上基本继承了话本的体制,但是到了明末清初,这种较稳定的体制被逐渐打破,为数不少的作品或淡化、取消头回和篇尾诗,或形成议论说教性的开头和结尾形式,或减少说话套语、叙述者隐退,或向中长篇体制发展等,越来越远离了话本体制的影响,也越来越书面化、文人化。

关键词明清短篇白话小说小说体制演变明清短篇白话小说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承袭了话本的体制,但是随着它的发展和日渐成熟,尤其是书面化的加强和文人的积极参与,它在体制上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远离了话本体制的影响。

关于话本的体制,胡士莹先生认为由六部分组成: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即一篇体制完整的话本是在题目之后以诗词起篇,为篇首;诗词之后稍加说明或议论,这段文字称为入话;其后往往叙述一个或几个与后面主要故事相类或相反的小故事,称为头回;然后进入主要故事,即正话;故事结束后缀以诗词或题目终结全篇,此为篇尾。

[1]此外,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还有一套说书套语,并多杂以诗词等,也是话本体制上的特点。

兴起于明中叶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编撰,在体制上基本上承袭了话本的这套体制。

不过,在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早期的短篇白话小说的编撰中,也并不是每一篇都完全符合话本体制,如《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和《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入话的内容,也无头回,甚至冯梦龙的《三言》在120回中也有半数左右或缺少入话或缺少头回。

不过这种体制上的缺漏和变化并不能说明它们在体制上已发生了变化,而是刊刻者的疏漏、省工或编撰者概念上的不明确。

关于前者,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认为,《清平山堂话本》原来都有入话,大概编集者(或刊印者)主观上认为入话只适合“说话”伎艺表现方式而不太适合于阅读,或者认为繁冗累赘,为节省工料起见,只在篇首标“入话”二字,把入话原文都刊落了。

关于后者,是因为编撰者将头回当作了入话,如《醒世恒言》卷35《徐老仆义愤成家》中在讲完头回萧颖士的故事之后,叙述者说道:“适才小子道这段故事,原是入话,还未曾说道正传。

明代话本小说发展历程

明代话本小说发展历程

明代话本小说发展历程
明代话本小说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在明初,话本小说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裁,而是以传统的杂剧形式出现。

这些杂剧多以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为题材,用对话方式表达故事情节,形式较为简单。

到了明代中期,话本小说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这时的话本小说大多以传统的神话、历史故事、佛教传说等为主题,以言语和对话为表现手段,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情节。

而这些话本小说多由民间创作,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文学。

在明代晚期,话本小说进入了繁荣的时期。

这时的话本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题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官场、家庭、恋爱等。

同时,这些小说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言语和对话外,还加入了诗歌、歌谣等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到了明代末年,由于社会动荡和文化冲突的影响,话本小说逐渐衰落。

但仍有一些作品在此时期出现,且题材多以历史事件和风俗民情为主。

总体来说,明代话本小说经历了由杂剧到独立体裁的转变,内容由传统神话故事逐渐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

这些话本小说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举要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举要

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内容举要鲁迅说,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鲁迅《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见《中国小说史略》第28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充分肯定了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是古代小说的空前繁荣期。

这一时期,不仅小说门类齐全,流派众多,而且由民间讲故事形成的话本盛况空前,一枝独秀,占尽风流,余韵悠长,甚至独领风骚,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

宋代小说主要分三类:话本、传奇志怪和历史琐闻;其中以话本为主流。

古代小说就是起源于民间讲故事,话本是在民间讲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中国古代下层人民没有文化,所以许多民间讲故事的资料失于记载,但民间故事作为古代小说的一支生力军,一直潜流暗滚,汹涌奔腾于社会底层。

小说的领地一直被属于统治阶级的野史笔记、志怪传奇所占领。

到宋元时代,市民阶层逐渐掌握了文化,民间讲故事才得以出头露面,登堂入室。

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体制基本相同,故将间杂话本的《三言》、《二拍》等拟话本与话本一并加以论述。

第一节话本和拟话本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

其内涵有不同见解,比较带有倾向性的观点是:话本,就是说书艺人说书的底本,属于通俗文学,市民文学。

说话的底本称做“话本”,但“话本”的涵义并不限于“说话”。

作为“说话”底本的“话本”,只是一个笼统的称谓。

从现在能见到的话本来看,“小说”的话本一般称为“小说”,如《京本通俗小说》;“讲史”的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秦并六国平话》;“说经”的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宋元话本数量相当可观,但绝大多数亡佚,流传下来的不多。

宋元话本成就最高的是小说,话本成为小说的主流,标示古代小说的繁荣。

唐传奇是古代小说的定型、成熟时期,但其形式上主要是人物传记,语言用文言骈语,阅读面不广,主要是在统治阶级层面和上流社会流传,下层市民少有问津,据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宋元话本本质是讲故事,听众以下层小市民为主,其内容则多写下层民众生活,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故事性强,语言是白话口语;而下层小市民在数量上占了压倒多数。

7三言、二拍

7三言、二拍

2、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科举制度、官场黑暗、 社会秩序混乱等) 如:《灌园叟晚逢仙女》
3、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肯定男女情欲 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将真情说贯穿到作品当中, 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了情感上相互了解、 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内容
三,“三言”的艺术特色
(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具体说来: 较多地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 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 戏剧性 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 (2)人物塑造上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具体说来: 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 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 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失通俗, 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 气息 句法上尽量使用短句,注意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
(2)冯梦龙的文艺思想:响应“童心说”, 提出尚“真”主“情”的文学思想;明确 通俗文学应以“适俗”为归宿;从时代发 展、文学进化的角度出发,阐述通俗文学 值得肯定的原因所在。
二、“三言”的题材内容
“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 明言》《醒世恒言》。每集40篇,共120 篇。这其中,有改编前人及时贤的作品, 也有自己的创作。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可以 作如下归纳: 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对 经商活动的正面赞扬,对经商活动艰辛的 描述,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 如:《施润泽滩阙遇友》
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杜十娘不幸遭 遇的描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 念的罪恶,揭示了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 社会根源。 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度合理的美好的人生 的追求、维护人的尊严这一初步民主主义 思想。

明代的拟话本小说

明代的拟话本小说
陈太常改成陈参政, 守常改成薛姑子, 那又是更晚的改本了。
又如《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当即《 , 宝文堂书目 著录的《 》 沈鸟儿画眉 记》至晚是嘉靖年间的作品。 , 据郎瑛《 七修类稿》 卷四十五《 沈鸟儿》 条 说是天顺年间的事, 那么它应该产生于天顺以后了。 又如《 陆五汉硬留 合色鞋》当即著录于《 , 宝文堂书目》 合色鞋 的《 儿)也是嘉靖以前的作品。据文本说是弘治年间的事。( , 情史类略》 引 《 径林续记》 的张草故事与此同出一源, 陆五汉硬留 但《 合色鞋》 不会是 冯梦龙根据《 径林续记》 改编的。 再参看《 宝文堂书目 所著录的《 》 孔淑芳记》应即熊龙峰刻本的 孔 , 《
的作品, 可能是冯梦龙编写的拟话本。 徐朔方先生说:常见的拟话本的产生情况都经过三个阶段: “ 文人
创作一在说话过程中加工和提高一写定。。 ’ 对这句话, , 我觉得还需要
作点分析。常见的拟话本不一定经过在说话过程中加工和提高的阶 段, 如果话本在说话过程中加工提高了, 写下来还只能算是语录式的话 本。拟话本一般都是由文人创作直接改编的。在说话过程中加工提高 的往往没有话本可作比较, 经过少量修改得此后 坊间 刻, 来居上。 而 ’ 且今本《 , ④ 蒋兴哥 开头说: 》 “ 看官,
则今日 听我说《 珍珠衫》 这套词话……” 可见它本来是词话, 但并没有唱 词, 也许已经被删掉了。也可能当时把这类小说就叫作词话, 金瓶 如《 梅词话》 就是如此。詹詹外史( 应即冯梦龙)情史类略》 《 卷十六《 珍珠 衫》 引了宋愁澄的原文, 末尾说:小说有《 “ 珍珠衫记》姓名俱未的。宋 , ” 存标说有“ 刻”冯梦龙说“ 旧 , 小说有《 珍珠衫记》, ”可见他是见过《 珍珠 衫》 祖本的。宋愁澄的《 的 珠衫》 没有主人公姓名, 今本《 蒋兴哥》 有了姓 名, 可能是冯梦龙拟定的。但是他既然用到了《 珍珠衫记》 的旧本, 新的 加工修订到底占 多少比 还难以 重, 确定。因此《 蒋兴哥》 能不能说是冯

明代拟话本

明代拟话本

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者,见“三
言”与“二拍”共200种,“卷秩浩繁,观览 难周”(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故从中选 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 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 集》、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隐主人 的《欢喜冤家》、古吴金木散人的《鼓掌绝 尘》、华阳散人的《鸳鸯针》、东鲁古狂生 的《醉醒石》等多种。
2、官场新形象——“清官” 《滕大尹鬼断家私》:滕大尹“有才有智”,
老百姓赞扬他:“恁般贤明官府,真个难遇。”当 梅氏领着十四岁儿子告状时,他“千思万想”。但 这个“贤明”清官,看见“行乐图”中“开着许多 金银,未免垂涎之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装神弄鬼,既判明了他人无法断清的遗产纠纷案, 让被欺凌的弱小者得到万两白银;又神不知鬼不觉 地把“行乐图”中写明的“奉酬白金三百两”改成 “黄金千两”,轻易吞了巨额资财。他一再表示是 死者鬼魂“再三相强,我只得领了”,显得无奈, 使倪家“相持鹬蚌枉垂涎”,他却“落得渔人取 便”。 《中国小说史略》说,《老残游记》“摘发所 谓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并引作者自评: “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 《老残游记》始。”
(2)提倡文学的通俗性 冯梦龙重视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他比较文言小
说和白话小说,说“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 俗,谐于里耳”。他还指出,“尚理或病于艰深, 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 (3)对文学真实性的强调 冯梦龙曾说:“子犹诸曲,绝无文彩,然有一 字过人,曰‘真’。”《山歌序》中,他说“有假 诗文,无假山歌”,深刻指出民间歌谣与正统诗文 的本质区别,赞赏民歌的特色是“真”。《警世通 言序》说:“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 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其真乎?曰:不必 也。……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 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 悲歌感慨之意。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这是辩证地看待“真”与“赝”,透辟地阐述了艺 术真实性问题。

明清小说史

明清小说史

绪论一、小说的“小”字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化境遇二、明清以前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历史轨迹上编明代小说概论第一节明代小说的文化背景第二节明代小说的分类及其演变第一章《三国演义》第一节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第二节历时态群体创作的成书过程第三节乱世英雄的喜剧悲歌第四节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美学关系第五节政治与战争的艺术画卷第六节类型化人物形象的艺术画廊第二章《水浒传》第一节水浒故事的演变与《水浒传》的作者及版本第二节群雄造反的壮举与“忠”和“义”的悲歌第三节同中求异塑造英雄群像第四节犯中见避的情节艺术第三章《西游记》第一节由历史飞向神话第二节神话小说的多元解读空间第三节神话英雄孙悟空第四节神话小说的艺术经典第四章《金瓶梅》第一节书名、版本及“兰陵笑笑生”之谜第二节《金瓶梅》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第三节西门庆形象与市侩封建社会第四节潘金莲形象与封建性别文化第五节开创世情小说的新天地第五章话本小说第一节话本的产生第二节明清以前话本小说概说第三节明清话本拟话本的演变第四节话本小说的结构模式第五节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第六节话本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二拍”下编清代小说概论第一节清代小说的文化背景第二节清代小说的分类及其演变第一章文言小说与《聊斋志异》第一节明代文言小说:准备清代的复兴第二节乡村塾师蒲松龄第三节一腔“孤愤”写《聊斋》第四节亦庄亦谐讽科举第五节刺贪刺虐刺官场第六节花妖狐魅情世界第七节《聊斋》鉴赏举例第八节仿《聊斋》反《聊斋》与《浮生六记》及其他第二章才子佳人小说第一节才子佳人小说与中国婚恋文化第二节才子佳人小说的源流、发展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三节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程式第四节才子佳人小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第三章家将小说第一节家将小说的历史文化蕴涵第二节家将小说的主要文本第三节家将小说的代表作《说岳全传》第四章《儒林外史》第一节科举制度与吴敬梓的叛逆人生第二节展示科举文化病态的人物群像第三节双向寻觅的社会改造理想第四节讽刺喜剧渗透悲剧情思第五章《红楼梦》第一节文学巨擘曹雪芹第二节从《石头记》到《红楼梦》第三节《红楼梦》的悲剧主题第四节《红楼梦》的悲剧美学第六章武侠小说第一节武侠小说的源流第二节晚清武侠小说的浪潮第三节婚恋武侠的合流与《儿女英雄传》第四节公案武侠的合流与《三侠五义》第七章晚清谴责小说第一节社会文化背景与谴责小说的文化品格第二节李伯元与《官场现形记》第三节吴趼人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节刘鹗及其《老残游记》第五节曾朴与《孽海花》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明代拟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明代拟话本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明代拟话本小说名词解释拟话本一.从明代开始随着小说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印刷手段的进步,使话本小说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拟话本”。

二.拟话本的体制,它和话本的区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

一般上主人公的名字,早期话本题目只有三四个字。

2.篇首。

话本小说常用一首诗或词作为开头。

3.入话。

入话是篇首诗词之后加上一番解释,引出正文。

4.头回。

入话之后再插入一段故事。

5.正话。

故事主体。

6.篇尾。

往往有诗词或题目。

三.拟话本体制的特点。

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

拟话本小说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四.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三言一.《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其中包括作者整理的宋元话本,其余为明代作品,包括冯梦龙本人的作品。

二.《三言》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

主要表现的思想有: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

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三.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

二拍《二拍》是明代作家凌蒙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一.《二拍》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二.《二拍》的出现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它对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拍》中的头回在思想内容上与正文取得了统一。

2.在韵语的使用上,自创诗词韵语。

3.《二拍》中对人物性格刻画的考究,对细节真实的追求,都表现出文人个人创作的鲜明文学风格。

简述《三言》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受到明末先进思潮代表人物很大影响,是明末宣传进步的社会文学思潮的健将之一。

第六章 明代拟话本小说

第六章 明代拟话本小说

第一节
二、拟话本的特点
从体制上看, 从体制上看,拟话本与话本的区别不大 拟话本虽然在形式上还保留了宋元话本小说话人讲述故事 的痕迹,但实质上与宋元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 的痕迹,但实质上与宋元话本有了很大的区别。 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述故事的底本, 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述故事的底本,而是 向社会普通读者提供阅读用的书面文学。 向社会普通读者提供阅读用的书面文学。 宋元话本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 宋元话本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具有浓厚的市民生活 气息,情节上也简单。 气息,情节上也简单。而拟话本则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 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文人的典雅情调 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民生活气息淡化、 开始注入其中,说教的成分开始增加, 开始注入其中,说教的成分开始增加,情节上也开始趋于 复杂。 复杂。 拟话本也的确去除了早期话本中的一些低级庸俗的成分, 拟话本也的确去除了早期话本中的一些低级庸俗的成分, 使之能够起到“喻世” 警世” 醒世”的作用, 使之能够起到“喻世”、“警世”和“醒世”的作用,并 且也调整了早期话本中那些不工整的回目和不甚雅观的文 字,使拟话本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使拟话本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
第一节
三、主要拟话本小说集
明末出现的拟话本小说集大约有二十种左右。 明末出现的拟话本小说集大约有二十种左右。 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 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天 然痴叟的《石点头》 周清源的《西湖二集》 然痴叟的《石点头》、周清源的《西湖二集》、 梦觉道人的《幻影》 佚名的《欢喜冤家》 梦觉道人的《幻影》、佚名的《欢喜冤家》、金 木散人的《鼓掌绝尘》 陆人龙的《型世言》 木散人的《鼓掌绝尘》、陆人龙的《型世言》等。 能够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 能够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 和凌濛初的《二拍》 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三言》包括《喻世明言》 原称 古今小说》 、 原称《 《三言》包括《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第四章 宋元话本小说和明清拟话本小说

第四章 宋元话本小说和明清拟话本小说

第四章宋元话本小说和明清拟话本小说话本的概念: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书的底本,属于通俗文学、市民文学。

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

包括(1)小说,多写下层民众生活内容,其话本一般称为“小说”,是成就最高的话本,如《小说张子房慕道记》。

(2)讲史,即是演讲历史故事,其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

(3)说经,是宣扬佛经故事,其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拟话本的概念:明清时代很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

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1、描写爱情的篇章最具有进步意义和艺术魅力。

(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

(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3)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

(4)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弱者。

2、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

(1)揭露封建司法制度腐败及各级官吏残酷、虚伪、无能。

(2)刻画了少数正直廉明而有才智的清官。

3、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方面内容。

4、歌颂赞扬劳动人民美德的作品也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重要内容。

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1、常以前代书史作为蓝本,是一种富于新鲜主题思想的新的创造。

2、体制上具有特殊形式,一般都有(1)题目。

(2)入话头回,是故事的前奏,又名“得胜头回”。

(3)正话,就是话本正文,正式的故事,说书的主要内容。

(4)结尾,一般有收场诗和结束语,其作用在于总结概括全文。

3、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之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

(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人物形象的描绘成为小说的主要使命。

而且改变单一的“以事写人”的纵切格局,设计“因人设事”的横断模式。

(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对情节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几乎滴水不漏的交代。

关于明清拟话本小说的“起承转合”结构研究

关于明清拟话本小说的“起承转合”结构研究

明清拟话本小说的“起承转合”结构研究明清时期的拟话本小说是一种民间的叙事文学形式,其具有鲜明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在这种文学形式中,作者通常采用详细的叙事方式,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精细地设计“起承转合”的结构,以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本文旨在研究明清拟话本小说的“起承转合”结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拟话本小说的起始结构:起诉、出场和背景设定。

2. 拟话本小说的承接结构:开头铺垫和情节发展。

3. 拟话本小说的转折结构:故事转折点的刻画和冲突的升级。

4. 拟话本小说的合盘结构:高潮、结局和情节收束。

5. 明清时期拟话本小说的叙事风格:细节描写、语言运用和形象塑造。

6. 明清拟话本小说的文化背景:时代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学传统。

7. 明清拟话本小说的阅读体验:读者的情感共鸣、文化接受和审美感受。

8. 明清拟话本小说的接受与传播:流传途径、受众群体和文化影响力。

9. 明清拟话本小说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文学传统的借鉴、艺术形式的探索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据以上论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明清时期的拟话本小说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紧密连接各种情节,并为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保驾护航。

其细致的叙事方式、明确的情节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当时广受欢迎的民间文学形式。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可以从拟话本小说的叙事方式、情节构建和文化理念方面寻找启示,以实现文学创作形式和文化内涵的更富创造性和创新性。

1. 拟话本小说的起始结构:起诉、出场和背景设定。

拟话本小说的起始结构非常重要,因为它为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起始结构包括起诉,即引出故事的背景设定,出场,即刻画主人公的形象和社会地位,背景设定,即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2. 拟话本小说的承接结构:开头铺垫和情节发展。

拟话本小说的承接结构是整个故事情节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开头铺垫和情节发展两个方面。

开头铺垫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兴趣,情节发展是为了引领故事情节的升级和转折,使其更加有趣和紧凑。

从创作主旨的改变看明清拟话本小说的式微

从创作主旨的改变看明清拟话本小说的式微
2 1 年 1 月 00 1
河南社会科学
HE NAN S I C ENC S 0C AL S I E
NO , 01 V.2 0 Vo .8 11 No6 .
第 l卷 第6 8 期
从 创 作 主 旨的改 变看 明清 拟话 本 小 说 的式 微
吉玉 萍 ( 盐城 师 范 学 院
是 非 非 , 然 于 心 目之 下 , 益 风 教 , 且 大 焉 ” 了 裨 广 。他 认 为 小
“ 话本” 拟 是指 文人模拟话本 而写 成的 白话短篇小说 。 。
明末 天 启 、 祯 至 清 初 顺 治 大 约 4 年 的 时 间是 它创 作 的兴 盛 崇 0
期, 这时期产生的 白话短篇小说 集近 4 种 , 0 平均 1 年有 1 种 0 之多 , 但到康熙后 期开始显露 衰微趋势 , 到雍正 、 乾隆时期 , 作品锐减 , 完全进入衰落期 。乾隆 6 年 间仅 出现《 目醒心 0 娱 编》 一种 , 其后又是 近百 年漫长 的冷寂 , 直到光绪年 间 , 又有 《 阴阳显报鬼神传 》 《 、跻春 台》 等几部作 品 , 这只是拟话 本 但 小说的回光 返照。纵 观话 本发 展史 , 拟话本 的兴盛期极其短 暂 , 中国文学史上昙花一现 。对于清代 中后期拟话本小说 在 式微这一 问题 , 多小说史家 和研 究者从 时代 风气 、 诸 题材 内
所以编撰 “ 二拍 ” 目的是 为 了救时 匡弊 , , 挽救世风 ,意存劝 “
戒 , 为风 雅 罪 人 , 不 闻之 者 足 以 为戒 ” 。
冯、 凌二 人都强调话 本 的教 化功能 , 但他 们的作 品并没 兴 于宋代 的说话 分为 四家 :. 1 银字儿 ( 说 )2说 公案 , 小 ;. 说铁骑儿 ; . ; . 。小说在 当时 影响最大 , 3说经 4讲史 宋灌 圃耐 得翁在《 都城纪胜》 中云 , 其他说话人都 “ 最畏小说人 , 盖小说 者 能以一朝一代 故事 , 顷刻间提破 ” 并且 常与讲 史结合 “ , 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明清话本拟话本的演变
说话艺术进入明清时代继续传承、演变和发展,一方面它的种种因子孕肓了各类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一方面仍以原形态继续活跃在民间说书场上,同时又由一批文人学士把它搬上了案头,首先是搜集整理加工,继之则忍不住摹拟为之,于是拟话本小说就应运而生。

话本——拟话本1,这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系短篇小说的发展之路。

这一演变过程同时也是小说从民间艺人口头讲说发展到文人学士案头编创的过程。

话本小说是在宋元说话艺人的嘴成熟的,但他们或令人快心壮志,或令人下泪生悲,或令人心寒胆裂的动听声喉,已跟无法捕捉的时间一样消逝在无际的空间。

十分幸运的是,明代中后期,一批进步文人把眼光投向了市民文学(或者说市民文学吸引打动了一批进步文人),其中当然包括说话艺术,他们利用当时已经很有规模的印刷条件,搜集整理和出版宋元话本,虽已为时略晚,但毕竟抢救了一批未及失传的作品,并使之以集本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免致继续失落。

明刊本的《京本通俗小说》2、《清平山堂话本》3以及《熊龙峰刊小说四种》4等,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然而在收集整理宋元话本方面成绩最大者,不能不首推冯梦龙。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型的通俗文学作家和研究家,于诗文、戏曲、民歌时调、笑话等各个门类,皆有涉猎而多编著,犹以“三言”享誉文坛。

“三言”即《喻世明言》(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一百二十个话本小说作品,堪称宋元“小说”话本的艺术宝库。

据统计,现存宋代“小说”话本约四十种,其中有十七种是仅被收入“三言”而得以传世的,其余二十三种虽被辑入上述其它话本小说集,但流传不广且又有失落,有十二种又是因为复见于“三言”乃得广流传,则“三言”中保存了约三十种珍贵的宋代小说话本。

现存元代“小说”话本不足二十种,约有八种仅见于“三言”,又有三种复见于“三言”,则现存元代“小说”话本一半以上也在“三言”之中。

存传宋元旧编,冯梦龙功不可没。

冯梦龙的工作绝非仅限于收拾宋元旧编,“三言”中还集入了一批明代话本和拟话本,并有一些作品是冯梦龙本人创作的拟话本,除了去芜存菁的遴选工作之外,他又对全部一百二十个作品进行了统一风格体制的修改润饰,让这些散传的作品以精致美观的成熟面貌集体面世,为话本小说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可以说,“三言”的一百二十个作品,全能地反映了这一小说新文体由话本走向拟话本的基本趋向,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宋元至明中叶的话本小说发展史。

“三言”的刊行,引动了一批有兴趣的文人拟话本创作的极大热情,其中成绩最突出乃至于可与冯梦龙比肩而论的是凌濛初。

凌濛初动手之时,“宋元旧种”已被冯梦龙“搜括殆尽”,“一二遗者,比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已,”凌濛初既有不可遏抑的话本小说兴趣,就不得不拿出创作的手段,“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初刻拍案惊奇》四十卷问世后“行世颇捷”5,于是在贾人敦请下,又写出《二刻拍案惊奇》,也保持了四十卷的规模。

不过今传之《二刻拍案惊奇》,一与《初刻》重出,一系杂剧,实只三十八个拟话本小说。

如果说冯梦龙的工作是编改创作兼而有之可能还是以编改为主的话,凌濛初则已基本上走在拟话本创作的道路上了,虽然他仍离不了各种旧材料的帮助,且有个别作品是旧传话本的改编,如《二刻》中《赠芝麻识破假形》。

“三言二拍”在天启崇祯间(1624~1644)相继问世后,在其巨大影响下,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掀起了高潮,文人拟话本创作蔚为风气,明末有《鼓掌绝尘》、《石点头》、《西湖二集》(一集已佚)、《欢喜冤家》、《十二笑》、《幻影》(又名《三刻拍案惊奇》)、《鸳鸯针》、《笔獬豸》、《壶中天》、《一片情》、《九云梦》等先后刊行,大清继有《清夜钟》、《醉醒石》、《照世杯》、《五色石》、《八洞天》、《无声戏》、《十二楼》、《云仙笑》、《珍珠舶》、《美人书》、《五更风》、《弁而钗》、《宜春香质》、《八段锦》、《风流悟》、《都是幻》、《锦绣衣》、《别有香》、《天凑巧》、《人中画》、《醒梦骈言》、《柳下说书》、《豆棚闲话》、《西湖佳话》、《贪欣误》、《警悟钟》、《载花船》、《二刻醒世恒言》、《娱目醒心编》等接踵而出,至1914年《跻春台》这部现存最晚刊行的拟话本小说集出版(书成于光绪已亥即1899年以前,而印行较晚),以话本拟话本为形式的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才告结束。

与上述创作集相并行,拟话本小说的选集也很不少,其中署名抱瓮老人的《今古奇观》最有影响,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读者由此得窥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及“三言二拍”的风貌。

在明清拟话本发展史上,“三言二拍”是开风气的作品,也是拟话本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一百九十八个短篇
1拟话本:此名目系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本指《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及《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受说话艺术影响,形式上“皆首尾与诗相始终,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顾与话本又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谓之拟话本。

当代学术界则多用以通称明清文人摹仿宋元话本形式所编创的白话短篇小说,而这类作品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则谓之“拟宋市人小说”。

2《京本通俗小说》是现存较早的话本小说集,系缪荃孙在上海无意中发现的一个旧抄本,其刊刻时间缪氏认为“的是影元人写本”,郑振铎、孙楷第、李嘉瑞等学者皆断在明代,胡士莹认为明中叶较为可信。

残本,仅四册,存9篇话本小说,即《碾玉观音》、《菩萨蛮》、《西山一窟鬼》、《志诚张主管》、《拗相公》、《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定州三怪》、《金主亮荒淫》。

今原抄本已佚,通行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3《清平山堂话本》,明嘉靖间,钱塘洪楩所刊,清平山堂乃其堂名,原共六十篇,今存日本内阁库藏及宁波范氏天一阁藏两个残本,合剩二十七篇话本小说及二篇残文,是现存话本小说集中最早的刊本。

4《清平山堂话本》,明嘉靖间,钱塘洪楩所刊,清平山堂乃其堂名,原共六十篇,今存日本内阁库藏及宁波范氏天一阁藏两个残本,合剩二十七篇话本小说及二篇残文,是现存话本小说集中最早的刊本。

5这段叙述中的引言皆出自凌濛初《拍案惊奇序》。

小说汇集起来,堪称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宝库。

此后的拟话本创作,文人化和作家个人特征加强,思想性和艺术水平则呈弱化趋势,但大都仍有各自的存在价值,保持了拟话本小说写悲欢离合、人情世态的总体特色,其中比较值得重视的是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以及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等。

艾衲居士,生平姓名不详。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及谭正璧《古本稀见小说汇考》猜为清初钱塘文士范希哲,韩南(Patrick Hanan)《中国白话小说史》则推测艾衲或即《济颠全传》的校订者杭州作家王梦吉,或王梦吉友人。

当系清初浙江杭州一饱学之士,曾应试而不第,乃隐居著述。

其人才思敏捷,兼满腹垒块,故“化嘻笑怒骂为文章”,冷言热语讽世,以消胸中垒块。

《豆棚闲话》是十二个独立的短篇小说,借豆棚之下讲故事的方式连接起来,而十二次聚谈恰经历豆的生长荣枯过程,新颖别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发明,与《一千零一夜》、《十日谈》的结构同趣。

写法自由,夹叙夹议,议论风生,故事深于寓意,启人心智。

鸳湖紫髯狂客评曰:“艾衲道人胸藏万卷,口若悬河,下笔不休,拈义即透。

凡诗集传奇,剞劂而脍炙天下者,亦无数矣。

迩当盛夏,谋所以销之者,于是《豆棚闲话》不数日而成。

烁石流金,人人雨汗,道人独北窗高枕,挥笔构思。

忆一闻,出一见,纵横创辟,议论生风,获心而肌骨俱凉,解颐而蕴隆不虐。

凡读之者,无论其善与不善也,目之有以得乎目,耳之有以得乎耳。

无一邪词,无一诐说。

凡经传子史所阐发之未明者,览此而或有所枨触焉;凡父母师友所教之未谕者,听此而或有所恍悟焉,则人人善读之矣。

”(第十二则评语)又说他“满口诙谐,满胸愤激。

把世上假高尚与狗彘行的,委屈波澜,层层写出。

其中有说尽处,又有余地处,俱是冷眼奇怀,偶为发泄。

”(第七则评语)天空啸鹤《豆棚闲话序》曰:“收燕苓鸡壅于药裹,化嘻笑怒骂为文章。

莽将二十一史掀翻,另数芝麻帐目;学说十八尊因果,寻思橄榄甜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