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名人名言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

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我不仅不索取报酬,而且有人愿意听我讲,我还愿意到付钱。(表明他的教育对象广泛。)

最大的骗子乃是那些本来没有资格、却用欺骗的方法使人相信他们有治国才能的人。(对于治国者,受教育更为必要。)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秉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可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教人“怎样做人”。劝人敦品笃行。)

智慧就是最大的善、、、、、、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智慧即德行。知识即道德。)

一切德行的基础(自制。)对于一个人来说“首先必须的是自制。”“把自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守法就是正义。(正义的本质含义就只遵守城邦的法律。)

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那些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为此,他孜孜不倦地以各种知识教人。)

一个人学习量地学,只须学到在必要时能够对于买进、让出或分配的土地进行正确的丈量,或者对于劳动量进行正确的计算。(表明学习这些科目的目的在于实用,而不在于纯理论的思辨。这些只是可以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由于身体不好,健忘、忧郁、易怒,就会影响他们的神智,以至他们把已获得的知识全部丧失殆尽。(表明苏格拉底重视身体的健康。身体健康在平时很有用,至于在战时,身体健康就更重要。)

苏格拉底“激励劝勉他的门人,要注意身体健康。一方面要尽量向那些知道怎样保持健康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各人自己也要一生一世注意:什么食物、什么饮料和什么运动对自己有益处、、、、、”(健康不是天生的,锻炼可以使人身体强壮。)

柏拉图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他发现在当时没有一种政体是理想的。完善的、理想的、符合真理与正义的国度不存在于现实中,不是人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它只存在于头脑中,只是思维的对象。这个存在于头脑中的、超越现实之上的理想境界就是他大胆构想的“理想国”,)

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柏拉图的认识论,他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即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回忆说是对苏格拉底追求“一般”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造成什么型式,就能塑造成什么型式。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这两句话表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重视早期教育。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正如白色的羊毛一经染上颜色就不会褪掉。)

不能让体育和音乐翻新。(这句话表明理想国中的教育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亚里士多德

正如蜡块只把带印的金戒指的印记接纳到自己身上,而不取黄金本身,而知纯粹取其形式。(这是个比喻说明感觉和被感觉对象的关系。感觉只是采纳被感觉的东西的形式而不要它的质料。)

首先一个人生来就是人,而不是其他动物,并且其身心必定有某种特性。但在初生时有些品质虽具有而无用,因为它们可以为习惯所改变,还有些秉赋天然地有待于习惯使之变好或变坏。、、、、、只有人类除天性与习惯外,尚有理性。由于天性、习惯和理性不能经常统一,要使它们相互协调并服从于理性,除了通过立法者的力量而外,就寄托于教育。(这段话表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形成为人的三个要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重视人的天性、在良好的环境和正当的行为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之为有良好德行的人。在这三个因素中,教育显然有其特殊的作用。)

既然全邦具有一个目的,显然所有的人就应该受到同一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称赞斯巴达人使教育成为国家的事业,批评了“每个人只分别照顾自己的儿童,给以自以为合适于他们的教育”的现象。)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立法的思想,在19世纪才被西方的政治家普遍接受并在各国成为现实。)亚里士多德认为交给儿童的东西应该是“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

人们的活动为本身的快乐所加强、所延长、所改善,又为异己的快乐所妨害、、、、、、如果一个人感到写和算对他是痛苦的,他就不肯写,也不肯再算了,因为这些活动是一些痛苦。(这段话表明亚里士多德认为引起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在各个家庭中父亲的话语和家族惯例也具有权威性,而血缘关系越亲近,家庭给予的恩惠越多,这种权威就越大。家庭成员对家长的依恋与服从最初的自然发生的。此外,个别教育优于共同教育、、、、、、因为,每个人都应得到与他相适合的对待。(这段话表明亚里士多德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教育有特殊的功能,而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种特殊有利条件,是家长的责任。)

若实在应该的时间、按应该的情况、对应该的人、为应该的目的、以应该的方式来感受这种情感,那就是中道,是最好的、、、、、、所以德行就是中道,是对中间的命中。(这段话表明了亚里士多德对美德的看法,他把美德分为两类,即理性美德和伦理美德。他认为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在两种过错中间,一方是过度,一方是不及。所以美德就是适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有些人什么合于德性的事都不做,而是躲避到有关德行的道理言谈之中,认为这就是哲学思考、、、、、像这样的哲学也不能改善灵魂。(这句话是亚里士多德批评那些空谈德行而不实践德行的人。)

合乎德行的行为,本身具有某种品质还不行,只有当行为者在行动时也处于某种心灵状态,才能说它们是公正的节制的。第一,他必须是有知、自觉的;其次,他必须是有意识地选择行为的,而且是为了行为自身而选择的;第三,他必须在行动中勉励地坚持到底。(这段话表明,在实践德行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他认为,对于获得德行来说,知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其他条件的作用比知的作用更重要,因为公正和节制的德行是公正和节制的行为多次重复后才产生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批评苏格拉底智慧即美德的观点不完善。)

赞科夫

解释教学的结构与学生的发展上的进步之间的客观联系的性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工作的效果。(赞科夫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实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所要造就的人,不仅能劳动,能操纵机器,而且还应该是一个聪明的、能深刻思考问题、情感细腻的劳动创造者。(这是要全面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问题)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的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联系总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的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这就是说,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环境,使学生的天赋和业已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表现,要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这一点、、、、、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最宝贵的之点:使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究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这是“可教育性概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就应当使人成为“可教育的”。他认为这就是教育者必须精心准备的土壤,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内在条件。)

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种劳动中显示自己,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领域,包括学习的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当学校里由于劳动、由于人在劳动中表现自己而使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候,教育者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的教育。(这两句话表明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的教育作用的重视,他所说的劳动并不是一般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