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十进分类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前,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文献信息处理网络化、全 球化已成为潮流,为文献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资源共 享,是图书馆界的共识。科学无国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作为科学载体的图书无国界。图书的全球流通迫切要求图 书的分类在国际间大体统一。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一种 国际通用分类检索语言,而《杜威分类法》以体系严谨、 结构完整、技术先进、类目详细、使用广泛、影响深远的 特点,发展为一部国际通用的图书分类法。更以它的电子 版、网站的推出并不断更新而有可能成为国际通用分类语 言的趋势和网络资源组织的发展方向。
• 为适应世界知识体系的不断演变,100多年来,《杜威分 类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从1996年到2001年,按年度 更新电子版。目前已于2003年6月中旬推出《杜威分类法》 22电子版;2003年9月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又 正式出版了《杜威分类法》22印刷版。120年来,每隔六 七年《杜威分类法》就对印刷版进行一次修订换版,并对 电子版定期发布增补公报、更改信息,而且更新信息可以 免费获取。自1997年以来,《杜威分类法》按月在其专业 网站上发布类目新增及修订消息,按周发布新增LSCH • 主题词列表。
• 《杜威分类法》作为情报检索语言家族中一员,凭借其雄 厚的研究实力,率先推出了DDC专业网站,实现了检索语 言和网络的有机结合,促进了DDC的发展,同时推进了DDC 为网络服务研究的进程。DDC网站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整 合性;时效性、动态性强,即时更新、发布有关DDC的一 切信息;信息含量高,利用价值大;紧跟并领导情报检索 语言的发展,面向不同层面的用户需求,包括情报检索语 言研究者、专业分类编目人员、一般用户等。
知识链接:
然而它们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彼此难以共存。要使各版的分类号码 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就难以与知识的发展保持同步;反之,要与知识 的发展保待同步,就难以保持分类号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就是说,遵 从前一条原则就必须牺牲后一条原则;反之,遵从后一条原则就必须牺 牲前一条原则。两条原则难以兼收并蓄。 在上述两条原则互相矛盾的历史上,杜威本人始终站在第一条原 则的立场上。早在《杜威法》第1版问世时,他便作出保证—今后无 论如何进行修订,其基本大类的顺序绝不改变。杜威这一思想的形成 是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他非常重视实际的效用,认为“实际的 效用不要求我们遵循这个人或那个人的思想,而只要求性质相同的图 书永远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又认为“一书到馆,把它归到一个地 方之后,无论是在第二天或一百年之后,还知道从那个地方找到它, 这就是一本好的分类法”。 在杜威思想藩篱约束下,上述第一条编辑原则一直统 治着《杜威法》的前14个版本,直至第15版,摆脱杜威思想 束缚,在历史上第一次背离杜威所制定的这条编辑原则,转 而采用第二条编辑原则,即“与知识发展保持同步原则”. 结论:第15版是《杜威法》的转折点!
发展历程
• 1872年杜成十进分类法第一版。它仅有42页,计序言15页和索引18 页。 • 1885年的第二版就扩充到314页,计序言66页,表162页和索引86页。 • 由第3版至14版,每一新版都比旧版有所扩展,不过每一版的扩展都 是局部的 • 或表的某一特殊部分。 • 1942年的第14版扩展到1927页,计序言80页表1048页和索引7”页, • 但由于扩展的不平衡,有一部分过于详细,一部分过于简略。因此, 一致要求再出版一部标准本。 • 为了适应这个要求,1951年出了第15版,1952年又出了第15版修正 版。它删去过于详细的部分,补充了不足的部分。修正版的篇幅共叩 7页,计序言56页,表469页和索引402页。十四版的类目原有31, 364条,十五.版则大量削减,将其缩减到4689条,号码亦有很大的变 动,约有一千个主题改变了原来的位置,当时引起图书馆界很大的争 论。
杜威十进分类法最早由基督教会传入中国,如1900年上海亚洲文会北
对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仿照和改造
• “五四”前后,DDC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推广使用,并被作了适应中国图书和图书 馆的改造,使DDC在中国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继1918年沈祖荣与胡庆生 合编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后,当时共编制了二十余部“仿杜”、“改杜”、 “补杜”十进分类法,比较著名的有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1922)、刘 国均的《中国图书分类法》(1929)、皮高品的《中国十进分类法》(1934)等, 这些分类法都没有突破DDC的十大部类体系和小数层累制,在许多方面是照搬 DDC,创新不多,但为了适应中国图书分类的需要作了一些改造,主要体现在下 列方面 1、在立类上将古今中外的图书作统一考虑,在类目体系中增入了中国四库分 类法的内 容,以便类分古书,并根据当时传统封建文化思想和新文化思想并存的状况设 立类目,体现了编者的思想倾向。 2、在具体类目的设置上反映了近代科学的新发展,收入了DDC未收的新学科、 新事物、新概念。 3、个别分类法在标记符号上对十进法系统作了一些突破,如刘国均在号码上 用三位数字而非完全十进;施廷镛的《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分类法》所列八大 类用甲、乙、丙、丁、戊、巳、庚、辛代表等。
• 从第十六版起,逐步将一些体系过于陈旧的类目彻底改编, 在新版本出版前单独印发一、二个类的改编表,供用户试 用,被称为“凤凰表”。这种连续的局部更新,使其既跟 上新知识的发展,又保持了分类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 是《杜威分类法》经历一个多世纪久盛不衰的重要原 • 因。 • 至今《杜威十进分类法》是第22版(DDC22),于2003年9 月正式出版发行。 • 120年来,每隔六七年《杜威分类 • 法》就对印刷版进行一次修订换版,并对电子版定期 • 发布增补公报、更改信息,而且更新信息可以免费获 • 取。
杜威 总类 哲学 宗教 社会科学、语言学 自然科学、技术科学 美术 文学
诗文ຫໍສະໝຸດ Baidu
诗文
哲学
历史
历史 传记 地理与游记
• 由上表可以看出杜威的十大类是由哈利斯的分类 表中选出九个主要的类,依原来的顺序 • 列在总类之下而构成的,也可以看出杜威为什么 在两个极相关联的社会科学与历史之间隔以 • 五个大类,语言学与文学之间隔以三个大类。
《杜威法》与中国
• • • • 1、《杜威法》在中国的历史 2、《杜威法》在中国的应用 3、 对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研究 4、《杜威法》对中国的影响
《杜威法》引进
•
•
•
中国支会图书馆印行的第四版目录即已采用DDC分类,但当时并未引起多少注 意。就目前所见史料,在报刊上最早介绍DDC的是孙毓修,他于1910年在《教育 杂志》上刊载的“图书馆”一文中首次介绍了DDC,其本意是希望借鉴DDC创立 一个能类分新书的分类体系。 辛亥革命后,采用DDC的图书馆逐渐增多,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长 沙雅理大学图书馆、武昌文华大学公书林等,都用DDC类分图书。还有一些图 书馆,则只有一部分图书(主要是西文书)依DDC分类,如江苏金陵大学图书馆、 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图书馆、浙江公立图书馆等。 DDC的引进是有其历史背景的,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图书馆有了较大 发展,有关西方科学文化的图书日益增多,当时的中国图书分类法面临两大问 题:一是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系容纳不了新书;二是中国历来不配号的 分类法不能适应近代图书馆藏书排架,组织目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当时 已十分流行的DDC被介绍到中国,并很快成为当时编制新型分类法的直接依据。
《杜威分类法》采用通俗简明的阿拉伯小数,用 000,100,200,300……900,标识10个基本大 类,以小数值的大小依次排列来标识其等级列举 式类目体系。思路清晰,便于记忆,特别适应于 计算机及现代化管理。分类号码基本上采用层累 制,有时也采用小数顺序制。分类号码易读、易 记,便于增加新的类目;数字以三位为基础,不 足三位用“0”补位,三位数字后用 小圆点,以便于用于藏书排架。
• • • •
优势
1、其在世界图书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在世界上被广泛采用 3、其的电子版的推出和更新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其推出DDC专业网站使不同层面用户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5、其有可能成为国际通用分类语言的发展方向
《杜威十进分类法》经历了120多年的发展,它 以结构完整、严谨,类目详尽,层次清楚,易于 理解,便于按学科进行检索的分类体系和与知识 保持同步的原则,始终走在知识组织工具的前列, 始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上曾经出现过 成千上万种图书分类法,但它们有的如昙花一现 便消失了,有的虽然能够保存下来,却无实用价 值。在历史长河中,历久不衰的,充满生机的, 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属杜威的十进制分类法。
据统计,《杜威分类法》已被世界135个国家、 20多万个图书馆用作排架、标引和检索的工具, 并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美国,95%的公 共和学校图书馆,25%的大学图书馆和20%的专 业图书馆使用《杜威分类法》。它的这种使用 现状,使之有可能成为国际通用分类语言的趋 势和网络资源组织的发展方向。
理论基础
• 杜威的十进分类法是依据哈利(W.T.Harris) 的分类体系发展起来的,哈利斯的体系是 培根(FrancisBacon)的体系的倒转,培根是 以心理过程上的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 为基础,将知识分为历史、诗文、哲学三 大类。
培根 原来 历史 倒置 哲学
哈利斯 科学 哲学 宗教 社会科学、政治学 自然科学、应用科学 美术 诗 小说、其它文学著作 历史 地理与游记 传记 附录 杂录
特点
• ①体系结构完整、严谨,类目详尽,层次清楚, 易于理解,便于按学科进行检索。 • ②采用严格的层累标记制,类号等级分明,具有 较强的助记性,但有时号码过于冗长。 • ③首创仿分、复分等具有组配性质的编号法。 • ④最先为分类表编配详细的相关索引,提供一条 简便的字顺检索的途径 。 • ⑤ 拥有实力雄厚的管理机构,定期修订,使分类 法不断得到更新。
• • • •
•
•
•
对DDC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分类法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出版的分 类学专著大多有专门篇幅介绍DDC,DDC第二十版已被译成中文,此外还发表了 大量有关论文。总体说来,对DDC的研究主要有综合评介、动态报道、比较研 究、技术分析等几种方式,其中尤以前两种情况居多。 在作者调查的30篇有关DDC的论著中,对DDC的综合评介和动态报道就占了 21篇,如皮高品的“杜威十进分类法评介”(1983)、卢中岳的“近代西方《杜 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及其影响”(1983)、朱伟伦的“DDC问世反封建意义的 探讨兼论我国30年来对其评价问题”(1980)、戴维民的“杜威十进分类法最 近动态”(1986)和“杜威十进分类法二十版评介”(1990)、陈再绅的“杜威 十进分类法第二十版及其他”(1989)等。 对DDC进行比较研究和专门的技术分析的文章则较少,但近来有增多的趋 势,如高再其的“对DDC十九版‘0’的研究”(1988)、于学华的“由DDC(十九 版)的“优先”泛谈《中图法》的相对不足”(1989)、郑兰的“DDC20标准复 分表与《中图法》第三版总论复分表的比较研究”(1992)、黄筱玲的 “DDC20‘人种、种族、民族表’的特点”(1995)、陈融的“DDC第二十版与 《中图法》第三版文学复分表的比较研究”(1995)等,这说明对DDC的研究正 在逐渐深入。对DDC所作的大量研究为我国分类法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杜威十进分类法
简介
《杜威十进分类法》(以下简称《杜威分类 法》),其英文名称为《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andRelative Index》,简称DDC。 1876年由美国图书馆学家、文献分类学家杜威编 制出版。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流行最广、影响最 大的文献分类法之一。因其用阿拉伯数字十进制 号码作标记符号而著称。DDC与UDC(国际际十 进分类法)、LC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 法),被西方称为世界三大分类法。DDC开创了 文献分类法的新纪元,是外国文献分类法发展史 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杜威分类法》的修订原则
1、照顾号码和等级制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与知识发展保持同步。
但它们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彼此难以共存。要使各版的分类号码保 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就难以与知识的发展保持同步;反之,要与知识的 发展保待同步,就难以保持分类号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就是说,遵从 前一条原则就必须牺牲后一条原则;反之,遵从后一条原则就必须牺牲 前一条原则。两条原则难以兼收并 • 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