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新闻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作者:姜华来源:《法制博览》2017年第11期摘要:在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存在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反应滞后、处置草率、方法单一、手段陈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则是由于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动态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要求、应对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应对危机定性判断机制、缺失网络技巧、缺乏法定依据等原因造成。

关键词: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问题;原因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0071-02作者简介:姜华(1981-),女,辽宁海城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教学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安、思想政治。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背景下,作为社会民意与社会情绪的反映,网络舆情的多发、频发、突发,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据互联网舆情大数据显示,近年来涉警舆情占整个社会舆情的85%,公安机关已经成为了网络关注和评论的热点和焦点。

但是在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效率和成效,更加有损于公安机关的权威。

一、涉警网络舆情概述(一)舆情,指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主要指公众对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或情绪部分。

据考证,“舆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897年唐昭宗的一封诏书中:“朕采于群议,询彼舆情,有冀小康,逐登大用。

”从字面意义来看,舆情之意为舆之情,是处于社会的底层人之情。

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来看,“舆情”则成为普通众人的情绪、看法和愿望。

(二)网络舆情应对。

2007年11月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直接将“应对”一词写进了国家法律。

在此背景下,由突发事件应对隐身到网络舆情的应对似乎并无太大的不妥,并且在业界和学者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如“各级党政机关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等。

二、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公安机关的工作始终是媒体青睐的对象。

新形势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02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概述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是指公安部门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向公众传递警务工 作信息、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联系、普及法律知识、弘扬公安精神的一项工作。
特点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具有政治性、权威性、时效性和广泛性等特点,需要严格遵 守宣传纪律,准确、及时地发布信息,增强公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3
杨帆.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4):34-42.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一
某市公安局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 安全防范宣传文章,运用生动的案例 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了公众的安 全防范意识。
案例二
某县公安局通过与媒体合作,推出了 一档以青少年犯罪预防为主题的电视 节目,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
04
对策思考
加强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
1 2
建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展望未来,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应该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提高信息传播的 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李四新,王毅.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与 对策思考[J]. 警察学院学报,2022(1):1220.
参考文献2
张丽,刘华. 试论新形势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挑战 与机遇[J]. 公安研究,2021(6):88-96.
03
新形势下公安新闻宣传工 作的现状分析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宣传内容单一
01
目前的公安新闻宣传内容多以案件侦破、安全防范等为主,缺

如何进一步加强改进新媒体时代公安新闻宣与舆论引导工作

如何进一步加强改进新媒体时代公安新闻宣与舆论引导工作

时间:2018年8月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内容,安排全体民警及辅警个人自学学习主题:如何进一步加强改进新媒体时代公安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学习内容: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 公安舆情,就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围绕有关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中介性社会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历来是媒体和公众舆论关注与炒作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攻击的热点、焦点和重点。

加强和改进公安舆论引导与舆情控制要努力做到“四个新”:(一)观念上要有新突破。

要牢固树立四个观念:一是舆情就是政情。

以舆情为重要表现形式的社情民意往往是公众对国家或社会的诉求与不满的动态预兆和表征,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善于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政治的角度洞察舆情。

二是舆情就是警情。

坚持以舆情信息主导警务,协调各警种、各部门安排专人每天参与收看、收听、浏览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传媒,了解其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有关的正反两面的新闻报道、社情民意和网民言论,努力构建公安信息化建设趋势下的大情报信息工作格局,提高公安舆情的快速发现与处置能力。

三是舆情就是生产力。

公安舆论引导与舆情控制的效果或者说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社会安全感的感知和认同、对公安民警队伍形象的评价与期待、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

四是网络舆情“猛于虎”。

面对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日益汹涌的互联网浪潮神勇迅猛地铺天盖地而来,往往将负面舆情消极影响炒作得成几何倍数放大。

因此,必须善于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增强网上舆论斗争的主导性。

(二)机制上要有新创新。

一是公安舆论正面引导机制。

要在继续完善公安新闻宣传归口管理、网络宣传员管理、24小时舆情值班、案件新闻宣传与编辑审核等机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公安工作中心,稳固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搭建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宣传载体,坚持信息调研和宣传报道相结合,实现资源和阵地的互补与共享,建立创新公安舆论正面引导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推动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公检法司]加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问题的研究

[公检法司]加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问题的研究

[公检法司]加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问题的研究加强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问题的研究一、当前社会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一)社会舆论引导的参与主体更加广泛。

在当前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条件下,党和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处在”聚光灯”、”放大镜”下,一项工作的失误都可能引发公众”晕轮效应”,从而影响党政机关和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

如果仅依靠新闻宣传部门一家发声、单打独斗,难以达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

当前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就好比一场万众瞩目的足球赛,新闻宣传部门仅仅是一个射手,想要得分、赢得比赛,需要每一位球员的配合协作。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发挥舆论引导功效。

(二)社会舆论引导的时空领域更加拓展。

当前社会舆论在时空领域上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从时间上看,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不打烊”、”不眨眼”,任何时间都可能形成热点话题和焦点舆论;从空间上看,境内境外、虚拟现实,空间界限日渐模糊;从领域上看,关注范围无所不包,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成为新热点,民主法治、权利权益、公平正义等成为高频词;从渠道上看,不再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主渠道,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全媒体的形成,互联网对舆论环境进行再造与重构,并已成为舆论主战场。

因此,舆论引导工作要向全时空、全领域去延伸拓展,切实做到以全对全、以广对广、以动制动、以快制快。

(三)社会舆论引导的现实敏感性更加凸显。

随着公众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民主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传统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加上当前社会矛盾的增多、政府公信力的下降、部分媒体的炒作,导致公众的”感官”越来越敏锐,”神经”也越来越敏感,一个小小的事件都可能引发舆论热点。

对此,当下的舆论引导工作,已经不再是单向反馈、单向输出,而变成了一个双向输出、交替往复、互相影响的过程,并且在方式方法、细小环节,话语选择等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涉警舆情处置原则及对策

涉警舆情处置原则及对策

涉警舆情处置原则及对策传播与版权―5―C HUANB O YU B ANQUAN涉警舆情处置原则及对策□万里摘要:涉警舆情应急处置,主要是指对已经或即将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或人际等途径传播,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舆论热点,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形象,影响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的涉及公安机关及其民警的事(案)件的处置。

新的历史时期,公安边防部门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注重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应对负面报道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为公安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公安边防部门;涉警舆情;正面宣传作者:万里,福建省厦门市公安边防支队政治处助理记者。

一、涉警舆情的主要特点以2013年为例,厦门市公安边防支队就先后成功处置突发网络舆情16次。

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涉警舆情呈现出主题集中性、类别多样性、影响广泛性、主体多元性、聚焦持续性、信息偏差性等明显特征。

归纳总结近年来影响全国的重大涉警舆情,还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传播速度快。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有一股“天下媒体一网收,上天入地遍全球”的神通,一网打尽所有媒体间信息传递的壁垒,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大化。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政治生态,它已经成为“个人编发、公众阅听、大众评论、集体交流”的舆论巨型广场,已经具有“网上参政、网上问责、网上反腐、网上表达”的强大社会功能。

互联网是千里眼、顺风耳,突破了信息发布的前置过程,改变了主观意志的限制,一般在突发事件2小时左右,网上会出现文字或视频;6小时左右就可能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左右网上跟帖就会达到顶峰。

二是具有一定偏差性和盲目性。

贵州“瓮安”、海南“感城”等重大涉警舆情,无论起因如何,由于公安机关职能的特殊性,最终均形成舆论对公安机关和民警不实的负面报道。

三是社会影响大。

基层反映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思考和建议

基层反映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思考和建议

该县局在应对该起群体性事件中,积 极回应网民关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 施解决问题,有效平息了事态的发展 ,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
案例三
事件概述
某市局辖区内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一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杀人被抓获。部分媒体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后,有网民质疑 公安机关存在违法执法行为。
应对措施
该市局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对案件进行调查,同时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官方声明等方式 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切。经过调查后,该市局公布了案件真相和处理结果,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
总结
该分局在应对该起网络谣言事件中,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有效防范了该谣言的扩散,维 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案例二Βιβλιοθήκη 事件概述应对措施总结
某县局辖区内发生了一起群体性事件 ,起因是一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经济 犯罪被抓获。部分网民对案件处理提 出质疑,认为公安机关存在包庇行为 。
该县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对案件进行 重新调查。同时,通过官方微博、微 信等渠道积极与网民沟通,及时发布 案件进展信息,对网民的关切进行回 应和解答。在经过调查后,该县局公 布了案件真相和处理结果,并对此次 事件进行了反思和整改。
舆情应对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素养
部分基层民警缺乏舆情意识,对媒体采访回应不当
缺乏专业的舆情应对培训,导致应对能力不足
舆情应对机制不健全,缺乏协同配合
缺乏完善的舆情应对预案和协调机制
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缺乏协同配合
02 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现 状及问题
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现状
基层公安机关对舆情应对的重 视程度逐渐提高,采取了多种 措施加强舆情管理和应对。
基层反映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 思考和建议

基层反映: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思考和建议

基层反映: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思考和建议

本文共有3601.5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思考和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是新闻舆论的参与者,人人都可以在网络空间表达看法,对关心的问题展开评论。

来自网络的言论、观点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参与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战争,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中,变得更加复杂。

近年来,每年都有涉及公安机关的舆情爆发,虽然最后都得到平息,但其过程却是“媒体的盛宴、网民的狂欢以及敌对势力的得意之作”,给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了被动,产生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基层公安机关所面对的舆情及特点(一)舆情的分类基层公安机关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执法单位,处在社会矛盾和问题聚集的前沿,往往是各类事件的“兜底”部门,更是各类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单位,极易成为公众负面情绪的“受力点”、“爆发处”。

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自身所面对的舆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利益诉求方或矛盾纠纷方因利益受损,将舆论矛头直指公安机关,一旦公安机关沟通不畅或舆情处置滞后,就极易引发社会舆论,将事态扩大化;二是在接处警过程中,因执法不规范、处置不恰当而引发的涉警舆情;三是在社区工作或窗口服务中,因办理程序要求或是职责权限规定,群众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群众不理解,将片面的碎片化信息诉诸网络,引发围观批评的涉警舆情;四是个别民警、辅警在工作生活中,不注意形象,违反相关规定,从事经济活动、公车私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等行为,引发的涉警舆情;五是在其他警务活动中,“冷、硬、横”的态度,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而后群众在网络上进行宣泄情感的涉警舆情;六是个别民警、辅警无大局观念,将警务活动随意在自媒体上进行传播,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引发的涉警舆情;七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报道,用词不当、存在逻辑漏洞等问题,引发的舆情;八是网络谣言碎片化叠加,移花接木,官方渠道应对滞后,网民的猜测、臆断、主观评论等脱离实际,“道德绑架”、带有目的性的舆论炒作、甚至抨击社会、抹黑特定群体等的舆论行为,造成风暴式的舆情爆发。

提高基层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的措施

提高基层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的措施
闻媒 体监 督 的 同 时 ,要 加 强 沟 通 ,争 取 理 解 和支 持 , 让新 闻媒 体从 大局 出发 ,从 推动 问题 解 决 的角 度对 基
实际工作中要避免走两个极 端 :一是单纯强 调单 项, 抓一个是一个,忽视整体布局;二是不分重点 ,胡子 眉毛一 把抓 ,难 以抓 出成效 。

Hale Waihona Puke 单 项 突破 和整 体推 进 是 一 个 问题 的两个 方 面 ,两 者相辅 相成 、紧密 联 系 、不 可 分 割 。在 队伍 建 设 问 题

比较集 中时强调较多的是单项 突破 ,单项推进既是为 了解决突出问题 ,也是 为了整体提升。当队伍建 设发 展到一 定水 平后 就需 要 及时 调整 战术 ,转 为整 体推 进 。 整体推进 ,是指整体谋 划、体 系安排 、统筹兼顾、协
武汉公 安干部 学院学报
2 0 N .4 O9 o
程中,着力抓好工作任务下达阶段 的组织领导、思想
动员等工作以及业务运行阶段的协调调度、素质提高
和 问题 疏 导等 工作 ,注 重业 务 建 设 完成 阶段 的检 查 总
提高基层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的措施 .
宋 晓 波
C 汉市人 民警察培训学院 , 武 湖北 武汉 4 3)  ̄o4
结及表扬表彰等工作 ,有意识地把队伍建设贯穿于业 务改革 的全过程 ,实现二者 的深度融合。注重创新 民 警目 标管理考核方式。把 队伍建设与业务建设捆绑式 综合考核 ,考核指标从 考核工作过程为主改为考核业 务及工作绩效为主,以提升考核效能 ,调动全员工作
积极性 。 二 、统 筹 好单项 突破 和整体 推 进的 关 系
消除不 实传 闻,以正视 听。 四、构建全方 位 的瞀 务公 开 机 制 ,争取 广 大 群 众

我国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引导

我国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引导

2012.869我国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引导浅析林琦 王越琳 王晓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100038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和特点,我国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公安机关网络舆论引导的途径。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舆论0 前言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公民从互联网上接受信息逐渐成为较为固定的渠道,迅捷的网络已为公民所热爱。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群众对涉及公安题材的报道尤为关注,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其作用也日益突出。

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公安部门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工作措施、工作机制上,都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少数民警缺乏保密意识和纪律观念,将涉及公安工作的信息不加选择地上传到互联网上或提供给有关媒体,造成不良甚至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和后果;普遍缺乏有效应对突发案件或事件的负面报道的工作机制,对网络上的负面炒作应对乏力。

因此,如何积极主动地把握公安舆论的主动权,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公安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1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特点(1) 网络空间是一个多元化去权威化的公共空间,它取消了传统媒体过多的准入限制,相对消弱了等级观念,降低了人们的参与门槛,扩大了信息交流量,具有刺激公共议题和对话的潜力。

从事件的发生到意见的形成、融合再到舆论的形成,网络舆论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危机事件的发生、网民意见在网络上的传播、主流舆论思想的形成。

(2) 网络舆论的特点:网络舆论较之于其他媒体舆论,大大提高了人际沟通和意见融合能力,为大众参与社会舆论设置了平台。

网络舆论以多维,全方位和实施互动的传播结构,创造了全新的、平等的、没有强权和中心的舆论场。

第一,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迅速性。

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的即时性传播。

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舆论呈现出一种发散、多元的状况。

但是一旦危机案件发生,网民们对于事件的关注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议论焦点,各种网站、论坛相互转载,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舆论引导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舆论引导的范围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在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信息不对称是其中之一,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公众往往不能获取到全面和真实的信息;舆论导向单一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媒体过度强调某一种观点或立场,缺乏多元化和客观性;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是当前舆论引导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媒体报道缺乏事实依据,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舆论导向的多元化,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等。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舆论引导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服务人民、促进国家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舆论导向单一、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方面。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舆论引导中,一些权威机构或个人可以掌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一般民众则难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导致信息传播存在不平衡现象。

舆论导向单一是指在舆论引导中,往往只传递一种声音或观点,缺乏多元化和平衡性,导致民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受到限制。

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指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着夸大、歪曲甚至虚假的信息,缺乏实事求是的报道和客观的分析,影响了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舆论引导的效果和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2.2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不足或信息错误的状态。

在舆论引导中,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公众对事件的了解不全面或片面,容易受到误导或操纵。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公众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容易产生偏见和错误的判断。

某些重要事件可能被隐藏或篡改,公众无法了解真相,导致对事件的看法出现偏差。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公安舆论引导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公安舆论引导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宜宾县政府副县长郭真明做好新时期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有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客观要求,是切实担负起今年繁重艰巨的维稳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结合基层公安工作实际,笔者对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公安舆论引导工作进行了调查思考。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新时期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舆论引导”是指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传播的行为。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前,我国正处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治安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形势复杂期,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安机关被媒体炒作和网络恶意攻击的舆情危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损害了警民关系,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如被媒体炒作的“上海匣北事件”和“贵州市瓮安事件”等,对公安机关和队伍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些舆情危机的发生暴露出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舆论引导工作重视不够,应对和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

如何提高和改进公安舆论引导工作,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已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内容。

县级公安机关是“三大建设”的实践者,是公安机关的根基,民警数超过全国民警总数的三分之二,也是与社会各界接触最广泛、最密切,与媒体打交道机会最多的部门之一。

如何加强和改进县级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已经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特殊作用,认真研究把握公安舆论引导的规律,牢牢掌握公安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切实提高把握、引导舆论的能力,用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浅谈如何做好公安机关舆情引导

浅谈如何做好公安机关舆情引导

浅谈如何做好当前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型通讯工具、方式的出现,在极大方便人们联络沟通的同时,也为社会舆论提供了新的平台,其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受众群体,使得网络舆论对社会治安影响越来越大。

特别是近两年来,一些社会案事件在网络等推手作用下,迅速成为社会焦点,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当前公安机关的舆情引导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重报纸、电视等传统传媒,轻网络等新型媒体。

当前,公安机关对舆论宣传工作高度重视,依托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在维护公安机关形象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相当一部分公安机关对网络等新型媒体缺乏足够认识,面对负面舆情,“捂盖子”、“不表态”,被动应付,贻误战机,丧失了网络阵地,给公安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二)社会舆情引导手段单一。

当前,面对网络负面信息公安机关往往采取删除、封堵等措施,不仅不能够降低舆论热度,消除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引发媒体炒作事件。

也有部分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热点、焦点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及时进行响应,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等到产生一定社会后果再去干预时,由于缺乏公信力,不仅费力大、成本高,效果也不明显。

(三)反应速度较慢。

公安机关对社会舆情反应时间与舆情传播速度极不相称。

在舆情的初期阶段,一些公安机关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不愿、不敢、不会表态,处于犹豫观望状态,没有及时跟进,丧失了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的主动权和处置先机。

二、舆情引导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思想上不重视。

一些公安机关缺乏对舆情引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看到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治安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部分群众在网络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意见无关紧要,不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也有部分民警将网上舆论看作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监督,认为网上言论是吹毛求疵,往往存在抵触心理,认识上不到位必然导致工作上的缺失。

新时代公安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调研报告(修改)

新时代公安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调研报告(修改)

新时代公安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调研报告引言据调查显示,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社会公众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高,对享有更多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及监督权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无论是敏感事(案)件,还是公安机关的重点工作与重大举措,都可能成为公众舆论的重点。

受大众舆论监督,公安机关的应对能力、公关能力还存在不少问题,未来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本文对新时代公安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进行调研分析。

首先,引出了本文的调研背景和意义,简单阐述了公安新闻宣传内容和媒介;其次,对公安宣传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以及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接着提出了完善公安宣传工作的几点构想举措;最后是对新媒体时代下,即将开展的公安宣传工作进行了简短的展望。

一、公安新闻舆论宣传概述(一)宣传内容公安新闻宣传多半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对民众思想观念有正确的引导作用,确保民众保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同时,新闻报道比较注重消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新闻主要是传递生活上的实用信息,其宣传需要对一些观点加入自己的理解再对外阐述,好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一观点。

然而这类宣传往往不易于让民众接受的,因而衍生出了新闻舆论。

新闻舆论是由民众自己发表意见,可以直接表达对当前社会所面临主要矛盾的观点和看法。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新闻的产生和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复杂,公安机关很难对这样的舆论力量进行有效监管。

(二)宣传媒介1.纸质媒体报纸、杂志等传统意义上纸张载体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应用方面远不如新媒体。

但总的来说,传统媒体的信息为独家供应,新闻队伍相对更专业、经验更丰富。

同时这些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能造就的,更不可能轻易取代传统媒体的位置。

2.电子媒体电子媒体包括电视、广播及电动广告牌等,其传播范围广,信息交互性强,受众命中率较高。

这些媒体的信息量大且快捷,内容可随时更新。

3.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使新媒体APP开始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比如网站、微博、微信、QQ、抖音、手机短信等。

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存在的问题与处置探讨

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存在的问题与处置探讨

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存在的问题与处置探讨摘要:涉警网络的负面舆情始终都是公安机关所关注和重视的关键点,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应对涉警网络负面舆情需要深入思考。

作为公安机关,其需要科学处理涉警网络负面舆情,以此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涉警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涉警网络负面舆情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最后探讨涉警网络负面舆情问题的处理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涉警网络网络舆情负面舆情问题处理对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诸多社会群众都喜欢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这进一步说明了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表达诉求的主要通道。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公安机关工作性质的不同,如果网民借助网络来表达与其有关事件的看法,那么就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例如“我爸是李刚”等事件,这些负面舆情的影响是极大的。

因此,需要细致分析涉警网络负面舆情的应对及处理对策,这对于促进相关部门工作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涉警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针对于涉警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来讲,主要为以下几点:其一即为涉警网络负面舆情传播的直接性。

当前,社会群众可以直接借助互联网来获取诸多网络信息,并且也可以获取到一些涉警信息,其能够对这类负面信息直接且自由发表言论及自己的看法;其二即为涉警网络负面舆情获取的及时性。

广大网民可直接借助相关社交平台来获取涉警信息;其三即为涉警网络舆情发展的爆炸性。

这类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交广,并且人们也会特别关注,这样就会使其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并且其还有着管控较难的特征,诸多网民也会选择匿名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难以辨别真假,同时也难以有效掌控。

二、分析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性涉警网络舆情有效应对的重要性十分明显,有效应对不仅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现良好的网络环境及公安机关形象,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S联网是的的网络媒体发布咨询及社会群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关键方式,涉警相关管理人员借助网络来回应社会群众多关注的问题,如果回应科学且合理,那么就可以很好的消除群众和广大网民的质疑,进而展现出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并且也也可以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长此以往,就可以提升公安机关在执法开展中社会群众的配合度[1]。

论涉警网络舆情的窘境与引导策略

论涉警网络舆情的窘境与引导策略

论涉警网络舆情的窘境与引导策略贺恒【摘要】互联网在发挥信息共享、舆论监督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不容小觑:一些谣言和杂音肆意泛滥,不时掀起社会剧烈震荡。

如何化解涉警网络舆情的窘境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当前公安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涉警;舆情;处置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论的影响无处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情绪的走势。

与此同时,公安工作的独特性、敏感性和强烈的刺激性,极易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频发、易发的态势下,涉警网络舆情往往处于群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新情况,公安机关必须学会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掌控规律、积极探讨对策,杜绝各种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传播和蔓延。

涉警网络舆情问题的产生所谓涉警网络舆情,就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涉及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社会突发事件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情绪和观点的总称,是网民立场和利益诉求与警方在网络上的互动反映,反映出一定时期网民对涉警舆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涌现是涉警网络舆情产生的宏观原因。

在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民主意识和政治诉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借助互联网发表看法、倾诉心声、呼吁民主的诉求日渐高涨,中外思想的碰撞、交流与对峙也日趋激烈,人人都不由自主地编辑、上传、扩散舆情,并使之不断发酵,使得涉警网络舆情逐渐网络化、常态化和公开化。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转型加速,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借助互联网平台制造的舆情事件显著增加。

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显示,“2010年,社会民生类舆情事件和涉法涉警类舆情事件各占事件总量的11%,并列舆情事件类型的第四位,而2009年这两类事件的比例都为13%”[1] 。

虽然近年来舆情总量有所下降,但涉警类舆情相对数量依然居高不下。

论危机警务中公安新闻发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危机警务中公安新闻发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 发 言 人 素 质 : 立 健 全 危 机 警 务 新 闻 发 布 快 速 反 应 机 制 ; 时 开 展 多 种 形 式 的 新 闻 发 布 ; 高 现 场 新 建 适 提
闻发 布 能 力 : 好 新 闻发 布 后 续报 道 跟 踪 等 五 个 方 面 着手 。 做
关键词 : 危机警务 : 新闻发 布: 问题 ; 对策
赵 伟 论 危 机 警 务 中 公 安新 闻发 布 存 在 的 问题 与对 策
省 级 市公 安 局 普遍 建 立健 全 新 闻发 言 人 制度 , 行 定 期 新 闻 发 布 。在 定 期 举行 新 闻发 布 活 动 的 实
同时 , 于 突发 的重要 新 闻 , 安机 关 将 随 时予 以发 布 。 安新 闻发 布 在危 机 警 务 中起 着 警方 与 对 公 公
媒 体 和公 众 沟通 的桥 梁纽 带 作用 。及 时进 行 新 闻 发 布 . 助 于警 方 在 危 机警 务 中第 一 时 间发 出 有 声 音 , 占话 语 权 , 导舆 论 , 媒体 报 道 “ 置议 程 ” 确立 有 利 于警 方 的报道 基 调 。 速 完善 的 抢 引 为 设 , 快 新 闻 发布 能够 消除 谣 言 、 测 及公 众 恐 慌 , 猜 把握 舆 论 引 导 主 动权 的先 机 。 时 , 行新 闻发 布 , 同 实 将 危 机 警务 处 置 全 过 程 向社 会 公 开 , 障 知 情权 , 动 接 受 媒 体 和公 众 监督 , 到 信 息 透 明 , 符 保 主 做 也 合 警务 公 开 的精 神 。
方 信 息发 布 不 及 时 、 隐 瞒信 息 , 媒体 报 道 后将 警 方 推 至舆 论 的风 口浪尖 。 安 新 闻发 布 作 为 或 经 公 危 机警 务 中发 布信 息 、 导舆 论 的重 要 工具 , 引 是成 功 处 置 危机 警 务 的关 键 , 探讨 其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具 有 较 强 的现 实 意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公安机关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

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更是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媒体关注和炒作为新的社会热点问题。

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历来是媒体关注和炒作的重点。

这种关注和炒作,如果导向正确,可以弘扬正气、震慑犯罪、凝聚警心、振奋精神,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认知度,为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如果导向不正确,则可能误导群众,混淆视听,损坏公安队伍形象,降低公安队伍威信,涣散民警斗志,影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甚至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大局。

为此,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努力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公安机关新闻舆论引导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媒体报道负面影响时有发生
虽然总体来看,媒体对于公安队伍形象的正面报道要比负面报道多,但由于群众对信息的关注取向不同,往往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少数的负面报道对公安队伍形象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

目前,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被媒体炒作和互联网上恶意攻击的危机舆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损害了警民关系,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另外,个别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的新闻工作者过分地追求轰动效应,寻找“卖点”,把公安宣传等同于一般的商品,不甘落后地挖掘“丑事”,利用群众情绪肆意炒作,甚至瞎编滥造,给公安队伍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公安机关与媒体的沟通存在误区
一是重做轻说,宣传意识、传播意识不强。

公安机关对形象建设历来十分重视,但是,这种形象建设,更多的是从队伍建设角度对民警个体素质提出要求,而不是从公安工作发展的战略角度对公安形象作整体上的宣传和塑造。

使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付出的艰辛乃至流血牺牲不为公众所了解,造成公安形象传播资源的流失。

二是反映迟缓,被动应对,缺乏危机公关意识。

公安机关往往低估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和群众的理解承受能力,对已经形成群众热点、焦点的问题、事件,应该解释的不去解释;对于经调查属实的报道,不能及时通过媒体公开报道处理结果,消除不良影响;对经调查存在不实之处的报道,也不能及时地向媒体通报事实真相,以还事实本来面目。

(三)缺乏有效的应对负面报道的新闻舆论引导机制
一是公安新闻舆论信息研判机制有待完善。

突出表现在:公安新闻舆论信息收集工作时效性滞后,深层次、内幕性、超前性的舆论情报不多;缺乏专门的新闻舆论分析机构,没有规范的新闻舆论信息报送、研判、通报、应用和评估机制,新闻舆论信息的预警能力和实战能力较弱;各警种、各部门之间新闻舆论信息共享程度低,缺乏统一的新闻舆论信息工作标准和平台,使新闻舆论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关联性受到影响。

二是主动介入不够。

事件发生后,不能在第一时间介入,不能迅速统一口径,不能及时表明公安机关对问题处理的立场和态度,而让媒体抢先采访报道,众说纷纭。

缺乏对公安工作重点的宣传和对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的挖掘,造成了公安形象传播资源的流失。

三是普遍缺乏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和民警违法违纪案件等负面报道的工作机制,对新型媒体特别是网络的负面炒作应对乏力,导致公安机关整体形象遭到损害,影响公安机关中心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公安机关有效开展新闻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难以在短期内适应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要求
公安机关部分领导干部和民警缺乏应对媒体的基本常识和经验,没有或很少接受比较系统
的媒体公关专业训练,缺乏加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意识和必要的新闻敏感性。

面对媒体时或者是束手无策,反应迟钝,被动应付;或者是口无遮拦,在没有向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汇报的情况下,私自接受媒体的采访,极易形成被动局面;有的民警保密意识和纪律观念不强,在提供新闻和审查新闻稿件中不能严格把关,导致泄漏公安机密,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和后果。

特别是在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方面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在警察公共关系学习方面不够深入,导致一旦发生涉及自身的新闻形象危机时,丧失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只有委曲求全、息事宁人。

(二)公安机关在处理新闻危机时缺乏法定依据
面对媒体对公安负面事件的炒作行为,公安机关除一些法定的情形外,既无更多的理由拒绝媒体采访,更无权阻止媒体报道。

多年来,公安机关对部分刑事案件侦查及治安案件的报道有明确的限制,但这不足以成为拒绝采访及彻底限制媒体报道的法定理由。

当公安机关新闻形象危机发生时,公安宣传部门处理危机因缺乏法规依据,通常能做的只是事后进行沟通协调,效果微乎其微。

三、构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长效机制的基本构想
(一)构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长效机制的工作目标
一是建立新闻舆论信息操作平台,及时准确地描述、预测和掌握新闻舆论变化的时空分布、主要内容。

加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主动自觉地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决策依据。

二是建立各警种协同机制,有效应对规模化的新闻舆论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

三是形成在上级公安机关统一指挥下的上下良性互动的新闻舆论引导网络。

四是建立健全新闻舆论信息收集、分析、报送、转办、反馈机制,形成“超前预警-媒体报道-信息反馈-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和公安机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提升公
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构建公安新闻舆论引导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是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立法,规范公安新闻舆论监督制度。

建议立法机关制定出台新闻舆论监督等相关法律规则,使传媒监督法律化、制度化。

通过立法明确媒体报道的内容、报道的界限,以及越权报道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大程度地发挥传媒监督的作用。


二是构建公安机关与媒体的沟通联谊机制,争取新闻舆论支持。

公安机关要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目的,积极促进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关系,加强交流,增进感情,以赢得媒体的理解和支持。

要积极与媒体合作,有效利用新闻单位的设备、资源、力量和本地公安宣传优势。

三是建立公安新闻资源管理机制,实现公安新闻舆论管理正规化。

要整合公安新闻信息资源,对有价值、有特色的公安新闻信息要进行筛选,构建权威性的新闻发布平台,统一进行新闻发布,或统一提供新闻稿件、新闻资料,使新闻信息同出一口,同发一声。

向媒体说明公安新闻宣传的注意事项和有关规定,指出哪些方面能写,哪些方面不能写,哪些方面一旦报道出去会带来负面影响。

要严把新闻稿件审核关,该修改的修改,该扣发的扣发,不能因为照顾情面而不负责任。

四是规范公安新闻舆论信息处理机制,找准公安新闻舆论引导的着力点。

要根据实际,制定统一的公安新闻舆论信息采集、审读、传递及适合现有组织结构的新闻舆论信息呈报规定,规范新闻舆论信息层级处理流程,建立对新闻舆论信息上报的考评制度,实现新闻舆论信息规范和无障碍传输,确保不同类别的新闻舆论信息得到高效采集、统一管理和即时共享应用。

要在做好日常原始新闻舆论动态收集报送工作的同时,安排专门部门及时跟踪和定期分析研判新闻舆论信息,通过对零散、初级的新闻舆论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归纳,
形成有情况、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舆论信息。

对负面新闻舆沦要找出问题症结,采取相应对策,做到有的放矢。

 
五是建立网络公安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组建公安网上管理员队伍。

要在办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加强与本地主要网站的合作,并积极筹建公安机关相关网站(如民心网),形成一批主流新闻品牌,掌握网站新闻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

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纷至沓来的意见,公安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设计主题或话题,把网民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示,接受引导。

六是构建公安队伍形象危机处置机制,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危机事件好比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使公安队伍的形象受到影响、导致群众对公安队伍的不信任感加强,严重的可能还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但是如果处理得当,也能使公安队伍在公众面前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从而赢得群众更多的好感和支持。

与此同时,要做好应对危机爆发的各种准备工作,对于媒体的误会和讹传、谣言,要展示证据予以澄清,并把查处情况及时通报媒体,釜底抽薪,缓解社会群众的愤怒情绪。


七是开展应对媒体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公安民警的新闻媒介素养。

把媒介素养教育和公安新闻宣传纪律教育纳入公安队伍思想教育规划,作为公安机关信息化的普训课程,通过采取举办讲座、现场讨论、交流、对话和与新闻媒体开展互访共建等形式,逐步提高民警驾驭媒体、应对媒体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