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 课标解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 课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a135da852d380eb63946d36.png)
初中-数学-打印版
因式分解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人教版八上14.3因式分解包括14.3.1提公因式法和14.3.2公式法两小节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因式分解一节提出的教学要求是: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二、课标解读
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的联系和区别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大量的实例加强学生对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2.提公因式法是教材中的第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为此,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多次实践,摸索确定公因式的一般方法,寻找一般规律,并在乘法分配律及整式的乘法知识基础上完成对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一般过程的学习.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多项式中的字母指数仅限于正整数的情况,教学中应把握好这一要求.3.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是整式的乘法公式,
,的逆用,对于公式法,要求学生理解每个公式的意义,掌握每个公式的特点,并能熟练运用公式将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但是,直接用公式不要求超过两次,用公式中字母表示多项式时,不要求超过两项.4.将多项式因式分解时要分解彻底,即分解到每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继续分解为止.5.初中阶段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要求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教学中应合理把握尺度.
初中-数学-打印版。
高效课堂构建——课程标准分解
![高效课堂构建——课程标准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5d602c80c22590102029de7.png)
高效课堂构建——课程标准分解自从有了课程标准以来,分解课程标准的行为就一直有意或无意地存在着,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必须要知道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在进行课程标准分解工作之前,有必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是由“分解”和“课程标准”组成的动名词结构,对应的英文常采用“Unpack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其中“课程标准”是分解的对象,主要指课程的内容标准,意思比较明确。
这里着重讨论“分解(Unpack或Unwrap)”。
从基本词义来看,“分解”在汉语中有以下几种意思:(1)整体分成部分;(2)分辩,解释;(3)说明,交代;(4)分析,剖析;(5)瓦解,分化。
英文“Unpack”的意思有:(1)打开,取出;(2)拆包,拆封;(3)解除……的负担,吐露(心事等);(4)卸下(车、马等)的负荷物。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Unpack”的解释还有“分析、剖析”之意,即通过思考某对象的各部分产生一个想法或使问题变得更清晰、更具体、更简单。
[1]英文“Unwrap”也有“打开;展开”的意思。
推敲中英文对“分解(Unpack或Unwrap)”的解释,最适合于“分解课程标准”中“分解”词义的,应该是“整体分成部分”或“分析,剖析”。
因此,分解课程标准就是将上位的整体的课程标准分成下位的各个部分,或将抽象的课程标准通过分析、剖析,使之变得更为具体,以便分阶段逐步落实并达成。
二、课标分解的一些常见问题:1、课标解读和课标分解的区别所谓“课标解读”,就是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其基本理念和内涵精髓,分解课程目标,2、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解读课标,不是为解读课标而解读,而是在解读课标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保证课标、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评价的一致性。
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身为教师应该清楚: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怎么知道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考虑如何作出评价);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通过怎样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活动实施落实目标)三、理清一些概念1.“教学目标”的意涵“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如何分解课程标准
![如何分解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ec847b7fd5360cba1adb5d.png)
如何分解课程标准——基于课标的教学“课堂----究竟该拿什么献给学生?”新形势下,怎样实现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
作为一个现代教师,上好一节有效课,必须首先要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第二,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第三,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实际上,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学习)目标的确定;第二个问题,就是实现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第三个问题,就是检测评价课堂教学(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而明显的,第一个问题,即教学(学习)目标的设置,是基础。
只有设置了科学合理适宜的教学(学习)目标,其他两个问题,就比较容易实现。
而设置科学合理适宜的教学(学习)目标的制约因素很多,像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熟悉教课书的内容、了解班级学生的学情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对课程课标的细化解读。
因此,要进行或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前提和基础是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这也是今年,我校把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和课堂观察作为教研工作核心的原因。
一、教学的三种取向一是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二是基于教科书的教学;三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学这个工作离不开个人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也不能把教科书抛之脑后。
要想更大程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是三种取向的综合,应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教材(教科书)为载体,以教师的个人经验为推力,这样课堂教学最大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1. 课程标准的意义《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关于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关于是什么的东西;过程与方法: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东西;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获得上述两种东西的过程中或之后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最新分解课程标准:策略和方法
![最新分解课程标准:策略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00e96dfe4733687e21aa44.png)
学习目标
3
是怎样的?
4
是怎样的?
6
有何策略和 方法?
7
jjjkk
1
分解课程标准的意涵
狭义的课程标准分解
主要是将抽象物(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变成具体物(学 期或单元/课时目标) 把上位的学习目标细化为更下位、更具体的学习目标, 即学习目标的具体化。 是将应然(教育理想、学校愿景、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等)变为实然(教学实践活动),即“基于标准的课程 (教学、评价)设计”,包括分解水平(或学段)目标, 开发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 以及教师教学指导。
5
jjjkk
由案例引发的思考:
怎样分解课程标准?
分解课程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它和课程标准的解读有何关系? 分解课程标准有何意义? 当前我们分解课程标准面临哪些问题? 我们对课程标准分解有何建议?
6
jjjkk
怎样分解课程标准?
1
它是什么?
2
为什么要分解?
课程标准
?
5
两者有怎样 的关系?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jjjkk
4 如何分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 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分解的路径 不同陈述方式的课程标准的分解思路 课程标准分解的注意事项
11
jjjkk
样例1:
分解“说明细胞的分化”
选自: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13页 教材:内容主题“4.2 细胞的分化”[浙科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教学指导意见》: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 和生物学意义
广义的课程标准分解
课程标准分解述评
![课程标准分解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2f017630c281e53a5802ff7b.png)
课程标准分解述评黄伟(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046)摘要: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但课程标准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并非课堂教学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
把抽象模糊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解为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不仅是为地理教学和评价的依据,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文主要对中国知网上相关论文检索,分析和评述了有关课程标准分解的成果。
从目前文献来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课程标准分解,主要集中在课程标准分解概念、意义、策略和步骤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实践体验提出了几点和思考,希望能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课程标准分解,学习目标根据《中国知网》不完全统计(2014年8月检索),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关键词”为检索项,以“分解课程标准”为检索词(匹配方式为精确,进行跨库搜索),搜索到期刊文章2篇(2008年和2011年各1篇);以关键词“课程标准分解”(匹配方式为精确,进行跨库搜索)检索,没有搜到文章。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分解课程标准”为检索词(匹配方式为精确,进行跨库搜索),搜索到期刊文章16篇(2004年—2009年有3篇,2010年—2013年每年有3-4篇);以主题“分解课程标准”(匹配方式为精确,进行跨库搜索)检索,搜索到期刊文章13篇(2010年—2013年每年有2-3篇)。
这些数据表明,虽然“课程标准分解”这一主题被教育者关注的较晚,但随课改不断的深入,人们对这一主题关注度在逐渐增加。
伴随着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课堂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不到位、教学方法不合理、过程性评价制度难操作等一系列问题的暴露,教育界必然会对课程标准科学分解不断关注,一定能引起学术界的大讨论。
一、课程标准分解的概念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来看,课程标准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标准分解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狭义的课程标准分解就是把上位抽象的课程标准变成下位具体的学习目标。
关于课程标准分解
![关于课程标准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d66fe4ca8114431b90dd8c4.png)
第二步,分析行为表现
结果性目标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其它目标
整体分析行为表现
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 第四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五步,写出学习目标
可采用理论意义展开、概念认知 展开等方式。
可采用词汇意义展开、学科逻辑 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
结合学情、校情、资源(省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教材、考纲、近 年考题)等确定
拆解:一对多
如,“练习各种平衡动作。”把“各种平衡动作”拆解为“扣腿 平衡”、“提膝平衡”、“探海平衡”、“望月平衡”等。
组合:多对一
如,“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展的影响”,“认识和 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可以组合成“理解体育 锻炼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这一学习目标。
联结/聚焦:多对一
描述的是一种能力
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 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
如: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语文四段)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学三段)
“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英语五级)
描述的是学习成果(成果宽泛、可 预期、不可直接测评)
描述的是一种能力
(一)课标陈述的基本方式
陈述方式
陈述的特征
结果性目标
描述的是学习结果(具体、可预期、 可测评)
体验性/过程性目标
描述的是学习过程
(生成性目标/展开性目的)
表现性目标
描述的是学习任务
普遍性目的 能力指标?
描述的是学习结果(宽泛、可预期、 不可直接测评)
如何把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
![如何把课程标准分解为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ea6dab68b90d6c85ec3ac6d3.png)
是常见的溶剂。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2)一对多
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1、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 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通过对氧气性质、用途的学习认识氧这种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拆分 【标准】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
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目标】
2、能根据溶解度曲线和溶质的质量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溶液。
3、能说出溶解度的概念。 4、知道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区别。
5、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查找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6、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7、会依据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在温度变化后溶解度的变化。
(3)多对一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常见元素。
目标分解旨在使后续的教学更有方向感, 也便于教师一以贯之地教学,即实现课程 标准、教材处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如果课标分解后教师们还是没有方向感, 那么课标分解的意义何在呢?
2、没有正确理解“目标”的含义与意义
“目标”应是“看得见的靶心”,即预期 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相对来说较 为概括、抽象。对教师而言,许多目标是 “看不见的靶心”。故需要教师学会专业地 思考,通过分解将之称为“看得见的靶心”。 即称为清晰的,可测的学习结果,这才是课 标分解的目的。
如何把《课程标准》 分解为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分解操作要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分解操作要领及教学设计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e3e2beef61fb7360a4c6511.png)
课程标准分解操作要领在整个教学的设计环节,确立目标最关键,是学、教、评的基础。
它实际包含三小步:分解课标、分析学情、陈述目标。
显然,分解课标又是这里的关键和难点,是关键的关键。
因此,这里重点说课程标准分解技术。
课标分解,简言之,是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是一个把课程标准逐步具体、细化、清晰的过程,是一个让“天上”的课程目标“落地”的过程。
一、我们最终呈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1.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有“导学、导教、导评”的作用。
2.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学习目标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习主体、学习内容、行为表征(行为动词)、学习环境(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程度)。
3.学习目标表述(1)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学习内容为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3)行为动词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4)行为条件主要是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5)行为程度,即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用以测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是怎么陈述的课程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
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
这种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如:“用不同的物体和方法制造声音,描述自己对这些声音的感受”;“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
如何把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
![如何把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9b5b53e86294dd88d0d26b89.png)
教科研中心 崔海林
课程标准要求
《离子》教材》
核外电子排布
《离子》教材分析 离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教材分析 离子》
元素分类
《离子》教材分析 离子》
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
评价要求
课程标准
化学教育的标准 教材编写的纲要 课堂教学的目标 评价考试的依据
巩固练习
请使用“具体化、拆分、代换” 请使用“具体化、拆分、代换”等策 略分解下列“标准” 略分解下列“标准”。
(3)多对一 )
认识氢、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常见元素。 常见元素。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通过对氧气性质、 通过对氧气性质、用途的学习认识氧这种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分解《课程标准》 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具体化 标准】 【标准】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常用仪器。 、 的常用仪器。 2、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仪器的验密以及连接的方法。 、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仪器的验密以及连接的方法。 3、会分析制取过程中常见的失误原因。 、会分析制取过程中常见的失误原因。 4、知道氧气的排水、向下排空气的收集方法。 、知道氧气的排水、向下排空气的收集方法。 5、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分解《课程标准》 分解《课程标准》的策略
代换 标准】 【标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 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细化与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细化与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692a5d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9.png)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解读刘海霞一、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编排特点:编写结构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还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
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再也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育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
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
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度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式;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式。
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必然数量的古代诗歌。
编写主旨1、人文性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本册教材在选文、练习等编排上,尽力突出人文性。
比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对自由和平的呼吁;《孤独之旅》中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陈涉世家》对暴政的招架等等,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2、多样性由于读者的成长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文学作品的进程,也就是读者再熟悉、再创造的进程。
因此,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样性,是应该允许并予提倡的。
教材尊重学生在阅读进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
在阅读提示和练习的设计中,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熟悉,避免标准的统一的答案。
如对《故乡》主题的分析,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对《范进中举》中范进的悲喜剧内在意义的熟悉等。
多样性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予以重视。
教师教学计划分解流程
![教师教学计划分解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a36bf5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4.png)
教师教学计划分解流程引言: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全面规划教学过程,达到高效有序的教学效果。
而教师教学计划的分解流程是指将整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分解成具体的阶段性任务,以便教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本文将介绍教师教学计划分解流程的具体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确定教学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包括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方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分解教学任务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将整体的教学计划分解成具体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应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习任务的设置和评价方式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确定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完成时间。
五、制定教学计划教师需要将分解的教学任务整合起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每个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教学活动的详细安排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的达到。
六、教学计划的备课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之前,应进行教学计划的备课。
备课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教学环境的布置等。
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七、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师在备课完成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开始实施教学过程。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适应,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课程标准的分解: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叙写
![课程标准的分解: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叙写](https://img.taocdn.com/s3/m/34941e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b.png)
与单元内其他内容的联系,最终写出符合要求的学习目标,并找出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叙写学习目标的步骤。
1 背景信息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评一体”的前提和灵魂。
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不仅仅是文字的变化,也体现出了课堂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
教学目标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而学习目标则表现为学生学习结果上的期望。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在主体、形式、对象、动词等方面有诸多区别。
梁淑惠老师曾撰文:“对于学生来说,好的学习目标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让学生进入愿意学、学习状态积极,帮助学生展开自我评估,让学生可以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提问,并产生比较好的自我认知,有意识地连接已有的知识,实现自我监管。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指出:“科学制定不同学段、模块、课时的教学目标。
”虽然这里用的是教学目标,但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在举例说明时是这样表述的:“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
”从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学习目标的特征:第一,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中没有明确主体,那么谁运用疆域图?显然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第二,行为动词是明确,属于了解层次,行为动词的变化使目标有一定的可测量性。
总之,新课标所讲的教学目标其实就是学习目标。
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
要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方面的具体体现。
要基于基本学情,学情分析为学习目标设置提供了基础,与学情不符的目标并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对学习结果进行精确评价。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一个良好的学习目标又是怎样设计的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
本案例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通过叙述教师对这一课程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研讨,寻找学习目标制订的合理步骤,为有效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着力打造有效课堂
![细化分解课程标准着力打造有效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60e66617c850ad02de8041a1.png)
细化分解课程标准 着力打造有效课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和方法各位组长、老师:大家好!说到课标解读,大家会比较熟悉,因为我们最近两年特别是去年我们提的最多的就是课标解读,针对课标解读我们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如各学校让大家对《数学课标》的阅读、背诵、讨论,教研室组织的测试、比赛等等,但我们以前所做的一切我认为都只是为课标解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还未真正进入到解读课标的操作层面。
今年我们提出要分解课标,其主要工作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目标细化到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这才是真正解读课标的开始。
但怎样细化?怎样分解?说实话,在去年12份以前我也和大家一样的疑问重重。
前一段时间,教研室组织我们大家研读课标分解的有关理论,聆听郑州市专家的报告,并对照我们新郑市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参与同行讨论,我对这个问题逐渐有了一点浅显地认识,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课标分解的收获与体会。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为什么分解课程标准?怎样分解课程标准?希望能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让我们来看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
一、什么是分解课程标准?1、对分解课程标准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
狭义的课标分解:主要是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抽象)变成学习目标(具体)。
广义的课标分解:课程标准分解就是将课程标准变为教学实践活动,即“基于标准的课程(教学、评价)设计”,包括分解课标学段目标,开发教学评价方案,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分解课标学段目标,开发教学评价方案,组织教学活动设计应是顺次进行的,其中分解课标学段目标是后两个环节进行的基础,也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内容,因此也是我们今天将重点探讨的内容。
2、分解课程标准与解读课程标准的关系。
以前我们经常提的是解读课标,但最近2个月以来,我们提的最多的是分解课程标准,分解课程标准与解读课程标准有什么关系呢?请看下表。
分解课程标准
![分解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821934abe1e650e52ea992b.png)
各类学 习形式本 身并 无绝对的 “ 好 坏” 之分 , 只有 与学习内容 、 学生 特征 、 学 习任务“ 是否 匹配 ” 分。因而 , 之 单纯从学 习形式角度看 ,学 习形式 的转变就是把 “ 匹配” 不 转变 为“ 相匹配 ” 而不是排 除 ,
某些学习形式。
生, 使学生具备基础的价值观 念。
2 价值 澄 清 方 法 。教 育者 不 是 向 儿 .
成的复杂心理过程 ,其效果取 决于二者 相互作用的性质和水平 ; 而且 , 在通 常的
情 况 下 ,激 发 相 应 的 情 绪 体 验 是 教 与 学 项指标 , 以此 形 成 具 体 的 学 习 目标 。三 是 组 合 策 略 , 合 并 多 条 课 程 标 准 , 选 取 即 或
法的精髓不在于最终是否 能够 达到一个 统一的结论 ,而在于用开放 的方法求得 学生思考各 自的见解 。 4 价值 分析方法 。调查两 难故事 的 . 事实真相 ;提出适 当的可供选 择的行动 方 向;考虑不 同决策可能 产生的短期和
长 期 后 果 ;让 学 生 判 断 哪 一 种 可 供 选 择 的 决 策 最好 。
童和青少年直接劝导和灌输 自己的价值
观 ,而 是 根 据 儿 童 和 青 少 年 道 德 品 质 发 展 的 时 机 和 需 要 ,借 助 各 种 有 效 的 方 法
获得实效 的心理基础 。
使儿童和青少年在轻松愉快 、 自主平等 的氛围 中获得 良好 的价值教 育和积极 的
人 生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学有所用的价值 ,才能激发学生 的积极 情绪体验和学习心 向,进 而产生 主动建
构的活动。
实施其 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采用 的灵 活多 样的、 可供我们借鉴的方 法。
分解课程标准100303_31149392
![分解课程标准100303_31149392](https://img.taocdn.com/s3/m/2972ffae650e52ea551898e7.png)
学
细 胞
原因
非常 抽象
通过倾听来简述
无前备经验
生 的
的 分 化
过程 抽象
通过讨论和分析具 体的情境来阐明
有前备经验
学 习 经
特点 抽象
通过观察和分析具 体情境来解释
有前备经验
验
意义 抽象 通过讨论和比较来 无前备经验 总结归纳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例:说明细胞的分化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
学生经验
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树 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三)目标陈述的核心关键词
从陈述目标的核心关键词来看,其表述的结构 呈现为多种组合:
单一行为动词+单一核心概念,如:
“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通过多种练习发展有氧耐力。”
单一行为动词+多个核心概念,如:
“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较好地掌握球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的技术
时间/难点 简述
完全无误 无前备经验
学
细 胞 的 分 化
原因/难点 过程/重难点 特点/重难点
简述 说出关键词 无前备经验
阐明
能用言语或图形 准确无误表达
有前备经验
解释 能举例独立解释 有前备经验
生 的 学 习 经 验
意义/重点
总结
在教师提示下, 结合细胞分裂的
无前备经验
意义总结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和战术。”
多个行为动词+单一核心概念,如:
“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 “愿意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
多个行为动词+多个核心概念,如:
“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 的出现。”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的编写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的编写](https://img.taocdn.com/s3/m/4c674139f111f18583d05ae9.png)
三、怎样编制学科《课程纲要》
㈢课程实施的撰写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课 程 实 施 实施手段 课时安排 练习(活动)安排
关注点:教/学 变 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习活动
三、怎样编制学科《课程纲要》
㈣ 课程评价的撰写
课程评价:是指选择与课程目标匹配的评价方式,以获得 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心中有标:课标的细化分解 腹中有本:研读教材、教参、其他资源 目中有人:关注学生,做好学情分析 达成主体 行为主体:学生 全面:包括三个维度,尤其是认知要求 适当:目标层次准确 清晰:具体、明确
制订途径
具体要求
1、分解课标。2、课程目标的叙写。3、分析教材
1、分解课标
所谓分解课程标准,就是通过阅读、分析课
基于课程标准的 课程纲要的编写
松山区教研室 西瑞江 2014年9月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纲要的编写
什么是课程纲要
为什么要编制课程纲要
怎样编制学科课程纲要
编制课程纲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编制课程纲要的几点要求
一、什么是《课程纲要》
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呈现一门课程的四个基 本要素----即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学习目标的构成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
3、教材分析
一是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二是教材结构分析。 三是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关键, 教学难点,
三、怎样编制学科《课程纲要》
㈡课程内容的撰写
依据 课 程 内 容 的 确 定 资源 现场条件 教师自身优势 其他课程资源 增: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 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 策略 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 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 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创立全新的框架结构 课程目标 学 材 学生认知准备
分解课标要求、细化课程目标
![分解课标要求、细化课程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20e87d0fde80d4d8d15a4fc3.png)
台烈中学校本研修培训资料分解课标要求细化课程标准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1)明确学习结果(内容标准),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2)选择评价任务(确定标准),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实施教学与评价,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2、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1)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2)教学准备的核心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并作出各种决定,进而形成相应的方案。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准备是教师首先将课程标准转成学习目标,并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预先规定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5)教学目标是预设的最低要求,即教学效益的底线,但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是预设+生成的目标。
但这一底线坚守不住,教学就有可能“无目的”。
(6)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以评估的部分。
(7)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8)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这一行为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其判断的标准是:如果你能根据这一动词想出一个动作。
如说出、算出、列出、描述、背出、展示、绘制等。
3、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课程标准是上位目标,教师需要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就是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与资源等具体情况,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
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策略有替代、拆解、组合等。
关于内容标准的分解策略和方法
![关于内容标准的分解策略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b883c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2.png)
关于内容标准的分解策略和方法关于内容标准的分解策略和方法朱伟强朱伟强 崔允漷崔允漷【摘要】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将内容标准分解并转化为学习目标、评价方式、学习活动。
分解内容标准是一个有目的的、受情境影响的、需作专业决策的复杂过程,它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所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它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所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解也是解决当前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决当前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两张皮两张皮""现象的重要对策。
本文在阐释学习目标的意涵和要素的基础上,归纳了内容标准的四种语法结构,归纳了内容标准的四种语法结构,分析内容标准和学习分析内容标准和学习目标的三种对应关系:目标的三种对应关系:一对一、一对一、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并据此提出四种相应的分解策并据此提出四种相应的分解策略:替代、拆解、组合、聚焦略:替代、拆解、组合、聚焦//联结,并用实例介绍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课标分解课标分解【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朱伟强朱伟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上海(上海200062200062))崔允漷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上海200062200062))新课程出现新课程出现""两张皮两张皮""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它只能被缩小,但不可能被消灭。
灭。
因此,因此,因此,如何缩小如何缩小如何缩小""两张皮两张皮""间的鸿沟?这才是一个专业问题。
间的鸿沟?这才是一个专业问题。
此问题可以表述此问题可以表述为: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一条可行的路径是,如何将专家确定的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落实到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也就是说,教师应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将其分解、转化为学习目标,并据以作为设计教学和评价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混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对实际问题数据关系的探索,培养
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态 度。
2、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
队空3协、泛作通罗精过列神画。函数的图象以及运用函数主乱的体图混象探究函数的性质,
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 资料来源: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7.09第11
3、在实际问题中,通过同伴讨论概括总结乘方的 意义。比如
良好的教学目标陈述举例
案例二:《概率》
《课程标准》及《学业水平》: 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枚举
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 第一步:寻找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a.动词(学习策略):理解 b.名词(学习内容):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会有所不同; ▪ 同一教师面对不同学生不同时期,因学生学习状况与
需求的变化,也会出现不同的目标选择。
正确的消费 观
良好的教学目标陈述举例
最后呈现表现性学习目标:
1、通过对春节里一系列消费现象的探究分析,能够明白消 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至少说出四种消费心理,并 理性分析各自利弊;
2、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列举和分析正确 的消费的实例;
3、在此基础上,能够分析自己的消费习惯,认识到自己在 消费过程中的某些不良行为。
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 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 佳的方式。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此过程可以根据某种逻辑 绘制成剖析图,以便于清 晰地对应具体的学生,符 合学校的教学条件。
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
案例一:《有理数的乘方》(七年级数学)
第一步:分解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 内容标准陈述:理解乘方的意义 “理解”是动词,核心概念是“乘方的意 义”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 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分析陈述课程标准的句型结 构 内容标准的主要表述格式:
A、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1)说明细胞的分化;(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B、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1)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2)在具体情境中,
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
•学习主体 •学习内容 •行为表征(行为动词) •学习环境(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行为程度)
学习目标表述
行为主体 学习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 成的情意、态度、价值观 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 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 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解释 总结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知识分解
认知条件
动词分解
行为程度
由来重点 通过阅读课本、观察情境 归纳
说出关键词
乘
方 的
概括重点 通过教师引导
描述
完全无误
意
能用言语或符号准
义
符号重/ 通过讨论具体情境
阐明
确无误表达
难 结构重/
通过观察具体情境
解释
能举例独立解释
难 意义重/难 通过讨论、比较
页
学习目标陈述现状
a.学习目标错位、贴标签、缺乏操 作性
b.主体混乱、行为动词选择错误 、三维空泛罗列
c.目标陈述不规范
良好教学目标陈述举例
案例:
教学 行为 目标 主体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表现程度
行为内容
1 学生
..
能识别
..
一个给定集合的子集
2
..
..
3
..
借助长方体模型
4
..
能运用已获得的结 论
知 识 概 念 图
学
?习 条 件
学 习 目 标
课程标准的分解:
课程标准
分解历程
学习目标
那么,学习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由哪些要素构成? 如何叙写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内涵与构成要素
学习目标的内涵
•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 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 价提供依据。
7、85%的课堂上存在重复提问同一个学生三次以上的
二、分析
——原因简单分析
原因简单分析
▪ 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虽然新的课 程标准颁布已有近十年,但很多教师尚未真 正意义上理解它的精髓。不知何为“基于课 程标准的教学”。
▪ 对目标陈述技术缺乏理论性的指导与学习。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目标陈述技术 研究不多。
3、德育目标: 如何“了解”“理 掌握推理、归纳解、”演,绎怎和么类样比才等叫科学方法。 了解、理解
案例二:《复合材料》
如何认识? 教学设计没目有标条如件下:
▪ 知识技能目标
主体:学生
(1)认识常见的复合材料及其用途;理解复合材料的概 念,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优点。
▪ 方法与过程目标
(2)学习分析问题、解理决解问如题何的方法,能简单预测不同 (3)材择初料组步复成了合复解后合根所材据产料对生的所表的单需现新一材?材材料料料性的。能优的良特主特定体性要。:求教,师如何选
良好的教学目标陈述举例
案例三:高一必修一模块《经济生活》第一单 元 《多彩的消费》
内容标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一步:寻找核心概念
a.动词(学习策略):树立 b.名词(学习内容):正确的消费观
良好的教学目标陈述举例
明白
认识
树
说出
立
举例
分析
消费心里 消费习惯、行为 正确的消费内容 正确的消费心里 正确的消费实例
学习目标陈述现状分析
我想到的教学假设……
4、学生在接受我们所发射的教学信息之后,就能够一 步达标!
5、尽管我们明知学生不可能用相同的速度参与学习, 但我们还是习惯于使用,只有学生具有同样的学习基础、具 有相同的理解能力、具有共同的思维方式才可能适用的教学 方式教学
6、有一个好题,总是要等到学生到齐了,才舍得讲 ……
学习目标的叙写
课程理念
实际教学
▪ 新课程中培训中,我们讨论太多的是 “应该怎么做”。我们已不缺理念。
▪ 我们缺少的是“具体怎么做”,我们 缺少的是“技术”,缺少的是“技术 的支持”。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
一、何谓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意涵与陈述方式
二、如何基于课程标准陈述学习目标: 分解内容标准陈述学习目标的一种程
会用字母表示数。 C、行为程度+行为动词+ (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分解内容标准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列出《课标》中对该知识点的叙述(核心概念)。 第二步:画出该知识点的概念图(知识节点) 第三步:设计出每个点的学习行为(行为动词) 第四步:设计出每个环节的学习条件(行为条件) 第五步:设计出每个每个点的学习结果(行为结果) 第六步:叙写出完整的教学目标。 完整的教学目标叙写结果要让阅读者只通过目标的阅读 就能清楚本节课学生学什么(知识点)、怎么学(行为 条件)、学会什么(行为动词)、学得如何(学习结果 )等要素。
3、分解课程标准的建议
▪ 充分解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标准的意涵; ▪ 关注同一学习阶段不同领域目标间的横向联系,分析
同一领域目标不同学习阶段间的纵向衔接; ▪ 学习目标(表现程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
且应为大多数学生能达成的; ▪ 考虑学校教学资源(如时间、条件、信息资料等); ▪ 不同教师因个人经验或特质的差异,选取的学习目标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概念分解
知识定位
如何生成?(由来) 重点
乘 方
怎样 概括?(定义) 重点
的
意
如何表示?(符号)
义
重点/难点
有何属性?(特征)
有何作用?(意义) 重点/难点
第三步: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知识分解
知识由来
乘 方
抽象概括
的
意 符号表示
义
结构特征
作用意义
知识定位
重点 重点
会解 指出 证明
简单的
..
一些简单 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
系
空间位置关系的命题
学习目标陈述现状分析
目标缺位引起的课堂症状 • 跟着优生跑课堂、过度预设,超“课标”
要求 • 惧错,担心学生出错,为躲避错误而提前
埋下伏笔,设计好错误让学生选择 • 教学假设多:请想一想,我们都是在哪些
假设中,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的?
在教师提示下,结
总结 合具体例子总结
第四步:综合上述思考,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 目标
最后确定的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情境,从特殊到一般地进
行归纳、探究有理数乘方的概念,体验归纳推理的过 程与方法;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叙述有理数乘方的概 念;
2.在给出的具体题目中,能辨认是否是幂,并能 准确的指出底数、指数以及幂.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通过对神奇复合材料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
趣,通过对我国科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
热情。
案例三非:推《荐物行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为动词
教学目主的体与错要位求: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
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 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的常识。 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 1∽1如8何号“元了素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