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论述类文本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一)了解选项特点,识别设题陷阱一、了解选项设置的方式,以不同对策识别正误判断选项内容与原文中的对应内容在实质上是否有出入,是解答一般论述类文本中选择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因为这些选择题的选项内容几乎没有照录原文语句的,大都是对文章内容要点和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的转述。
明确转述的基本方式,对判断选项正确与否意义重大。
其转述方式有以下三种:1.同义变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句进行重新表述,即换一种说法的转述方式。
转换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因果倒置、变换主体重组句子、长句与短句互换等。
例1(2015・高考全国卷I,T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选项】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原文】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源自第三段)【分析】原文的主体是“宋代社会”,整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而选项变换了主体,变为“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但仍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所以此项符合原文意思。
【对策】①判断语句关键词是否改变;②判断成分搭配或句间关系是否改变。
2.概括式转述概括式转述,是指将原文具体的表述抽象化,提炼其本质内容,使之上升到一般认识的高度的转述方式。
其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将其重新组织成相对短小的句子。
例(2015・高考全国卷I,T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原文】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初中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并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论述类文本的定义及特点2. 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
2. 教学难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策略,如何准确识别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篇论述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掌握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
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分享各自的阅读策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详细阐述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如何准确识别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对给定的论述类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选择一篇论述类文本进行阅读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构成要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阅读策略的应用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优质课一等奖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考纲和命题特点2、能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3、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学习重点〗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学习方法〗阅读思考推理判断讨论交流〖知识梳理〗一、了解论述类文本的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二、了解论述类文本的考纲说明: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了解论述类文本的相关知识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述类文本的类型:立论文、驳论文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四: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1.读——读原文。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⑴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⑵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⑶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⑷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⑸举例子(例如、如、人名)2.审——审题干。
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一、课标导读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
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
的含蓄。
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
二、错因导思
问题一: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一)呈现答案
提问:这些答案可以得多少分?存在什么问题?
(二)诊断答案
错因反思:
(三)矫正答案
论述思路题的解题方法:
问题二:17.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
(6分)
(一)呈现答案
学生一:①我们应当杜绝文化泡沫;②我们应当将文化泡沫引向文化瑰宝。
学生二:①凡没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②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③对文
化泡沫丝毫不能含糊;④不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⑤不要相信那种把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
文化。
提问:这些答案可以得多少分?存在什么问题?
(二)诊断答案
错因反思:
(三)矫正答案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变式导练
链接高考P169《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 》第3题
四、我的疑问。
论述性文本阅读初中教案
论述性文本阅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论述性文本的基本特点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论述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述性文本的基本特点:逻辑性、论据性、观点明确等。
2. 论述性文本阅读策略:快速浏览、找出中心论点、分析论据、判断论证过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论述性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论述性文本,尝试找出中心论点、分析论据等。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篇论述性文本的阅读分析。
4. 交流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阅读分析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论述性文本阅读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和分析的深度。
六、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选取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论述性文本。
2. 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强调论述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适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师精讲(六个考点分两个课时,选择题设错陷阱的规律一个课时)A、考点类型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概念”,多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概念性”词语,对其能否准确理解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把握。
历年的高考,一般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因此,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理解概念”题规范模板1.下列关于“××”概念的理解,符合(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2.从原文看,下列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于“理解概念”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考查的是概念的本质特征还是外部特征;其次,审准修饰语;再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是选出“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是“最准确”,还是“不合文意”。
第2步,选定区间选定区间即找到题干与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通过与原文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需说明的是,有的题干或选项只是针对一段(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
第3步,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照,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句子”是相对于文章而言的,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提示文章中心内容的句子,如中心句、文眼句等;②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态度的句子;③衔接上下文,既有过渡作用,又有概括作用,起到标明行文思路作用的句子;④容易产生歧义性理解的句子。
论述类文本阅读优质课一等奖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考纲和命题特点2、能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3、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学习重点〗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读、找、比”的方法阅读、做题,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学习方法〗阅读思考推理判断讨论交流〖知识梳理〗一、了解论述类文本的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二、了解论述类文本的考纲说明: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了解论述类文本的相关知识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述类文本的类型:立论文、驳论文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四: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1.读——读原文。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⑴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⑵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⑶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⑷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⑸举例子(例如、如、人名)2.审——审题干。
(完整版)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科技文解题技巧。
2.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第一讲考点及方法介绍教学要点: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一、点击考纲:1.理解: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情透视:1、对象:研究社会科学的动态和成果—-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法学、文艺等。
2、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3、特点: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
4、内容: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
5、类别:论文、杂文、评论等.三、解题方法:1、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主要观点)①整体阅读,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把握文脉.②勾画关键词句:关联词:“因此”“但是"“如果”“一旦”等;表程度、限制、范围的副词:主要、关键、最重要、特别、更、甚至、尤其;唯一、一些、某些、凡是、几乎、全部、差不多、所有、一切、到…为止、除…之外等。
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的词: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
表数字的词:大约、约、近、左右、最多、最少、至少、大概等.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
关键句:中心句、要点句、联结句等.2、审:审准题干,明确要求.(题干、选项)①题目要求:选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②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应注意“内容”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授课学案学生姓名:授课教师:周艾班主任:薛小丹科目:语文【篇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授课学案学生姓名:授课教师:周艾班主任:科目:语文【篇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近年江苏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考查情况:波兹曼的诅咒(2005年)纯朴的嗜血者(2008年)说“异”(2009年)谈“静”(2010年)“捧”与“挖”(2011年)笑的价值(2012年)论名声(2013年)乾坤草亭(2014年)五年高考考题回顾2010《谈静》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17.作者认为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的原因是什么?18.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2011《捧与挖》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递进关系?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2014《乾坤草亭》16.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6分)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18.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6)议论文的观点表述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题即观点。
一般议论文的文题只是个“话题”,它的观点围绕着这一话题来展开,但有的话题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
(2)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因为议论文必须要达到“观点明确”这一最起码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阅读这种文章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开头内容。
(3)有的议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要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表述,所以观点往往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带有一定的总结性和归纳性。
(4)有的议论文因为话题范围较大,内容多,形式散,观点提出分散在文章的几个部位,而非集中在某一处。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类文本的概念和常见的类文本的特点;2.掌握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通过阅读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思考能力;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类文本的相关知识;2.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思辨和思考能力;3.阅读实践法:通过读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类文本阅读的实践。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类文本,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2.概念讲解:介绍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其他文本类型进行区分。
3.基本方法和技巧:向学生介绍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寻找关键词、理解上下文、抓住核心观点等。
4.阅读实践:选择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5.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对类文本阅读进行思考和总结,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问题,了解他们对类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是否有提高;2.通过学生的阅读作业和写作练习,评价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类文本相关章节进行教学;2.课件:准备相关的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3.课外阅读材料:准备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供学生进行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很多同学问:我不知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 我觉得答的很好了,为什么得不到满分?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呢?学生的困惑?近几年江苏省关于此考点的命题多考查什么? 2010年江苏论述类《谈静》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2009年江苏卷论述类《说“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2008年江苏卷论述类《纯朴的嗜血者》“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 探求结论本考点近几年在江苏高考中只在论述类文本中考查所考重要句子的位置全在结尾处,是观点句所考重要句子基本都属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技法1由位置而句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过渡句——就要联系其上下的文字作分析。
由语境而句子:句不离篇真题回顾(2001年全国卷)门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请说明“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修辞技法2 由修辞而句子: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含意。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例2:2010江苏论述类《谈静》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一——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复习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与重要句子含意。
2.把握文章的论点,学会分析文章论据与论证方式【考纲链接】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⑴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⑷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考纲侧重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主要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得出道理,检验它与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我们还要了解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比如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
对于高考论述文来说主要在于能清晰而有力地表达观点,论述语言要具有理性思辨力。
熟悉论述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达方式,以及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掌握常规的论证方法。
【考察规律】考题一般为三道单选题,每小题3 分。
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类题目常以概念形式考察,常见错误是要么不符合概念定义的基本格式(A 是B),要么不属于概念定义的范畴或者不全面。
突破点在于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不要掉入语言陷阱。
必备知识】、做好良好心理准备(一)树立一种观念论述类文本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全面、系统、透彻的弄懂相关知识,所以在做论述类阅读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旧知识的影响,要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教案标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和结构;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和结构;2. 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分析;3. 如何撰写一篇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论述类文章。
教学准备:1. 论述类文本样本(如报纸社论、学术文章等);2. 学生阅读材料(包括论述类文本);3. 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对论述类文本的理解和经验。
2. 展示一篇论述类文本样本,引发学生对其结构和特点的思考。
阅读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一篇论述类文本,并标注关键信息和观点。
2. 学生与同伴合作,讨论他们的理解和分析,共同梳理出文本的主旨和论证逻辑。
文本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包括引言、论点、论据和结论等部分。
2.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不同论述类文本的共同特点和结构。
写作实践:1. 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撰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并进行互评和修改。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写作的要点和技巧。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论述类文本,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2. 学生可以尝试撰写不同主题和观点的论述类文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评估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 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撰写的论述类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教学资源:1. 论述类文本样本;2. 学生阅读材料;3. 纸和笔。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讲 论述类文本阅读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第四讲论述类文本阅读导学案【导语】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包括两个能力层级。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综述】论述类文本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考古学等,从选文看,高考论述类选文往往富于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其内容往往覆盖了古文化(考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言与写作、音乐、教育等诸多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
但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释事物的道理,表达一定的见解和主张。
论述类文本考查以前基本上都是三个选择题,一题考重要概念的理解,一题考重要信息的筛选整合,一题考重要观点的想象推断。
我们预计,今后的考题将逐渐向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扩展。
考查题型不会发生多大变化,还是以选择题为主,顶多会有一个主观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一般选取社会科学类文章,多数为最新发表的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选文字数从800到1200不等,多数超过1000,考题一般为三道单选题,每小题3分。
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社科知识。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考查角度多为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理解与分析,体现为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有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本概念的理解,分析文本以外的相关信息与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内涵的契合度)、对重要语句的理解(一般是比照选项与文本信息的同与异);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是判断选项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得当与否);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找准论点、分析论据、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要求考生选择错误的选项。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堂讲练)学案
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堂讲练)学案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堂讲练)高频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本讲义板块:典型解析——方法归纳——当堂练习典型解析(2020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大概与原文完整相同;有时也不大概完整会合,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简单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首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观点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观点。
选项偷换观点,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利诱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观点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观点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观点、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曾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大概性混为一谈。
阅读中特别留意如果一旦将要等词语,从而做出准确判断。
(4)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题型特点1、客观选择题型,分值多年不变2、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中结构思路的掌握,考查较少。
3、加强对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掌握。
阅读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区间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认真。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掌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比对依据和结论),排除法。
5、识别命题中常用的干扰陷阱(主要的几种)。
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1、删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删减修饰语而改变句意(内容扩大或曲解)。
2、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改变句意。
4、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因果颠倒、以偏概全等)5、遗漏、有意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
6、拼凑。
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方法引领一、通读全文:先认真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1。
抓关键语句,做简要勾画关键句主要有以下四种:(1)表明新观点、新理论的内容。
(2)阐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的内容。
(3)对文本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内容。
(4)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结论句、2、理出文章思路(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掌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2)寻找标志性词语(关联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顺序词、范围词、过渡词、指代词等)。
(3)寻找关键语句(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
考虑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情况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如何的; ③本文依照如何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细读试题: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到文本出处,确定重要信息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文学案--正确比对在论述类文本中,因果论证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使用相当广泛,一般有三种:①强加因果。
就是两者根本没有因果关系,扯在一起纯属“拉郎配”。
例如2016年山东卷第6题B项。
原文:它(指古体诗)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
选项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分析:选项中加的“因而”就是强加因果关系。
②倒果为因。
例如:原文:至于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
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
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
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
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
选项:因为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所以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一直以来就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分析:“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是果,选项把这一因果关系说反了。
③因果绝对。
一事之生,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可命题者往往把其中一个原因绝对化了,或者故意漏掉多种原因中的一个。
例如:a.原文: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
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
选项: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显学”,只是因为儒学学习了其他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从中吸取了思想营养。
分析:原文是正常的因果表述,而选项中多加个“只”一词,就把这个原因当成了唯一的原因。
b.原文:但皇权体制的“超稳定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采取保守的社会政策,对于任何社会变革的潜在趋势持强烈的阻滞立场。
而专制体制内部的腐败问题也日渐严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这些都使得任何皇朝难以长盛不衰,终归覆灭。
选项:专制的、保守僵化的皇权体制虽然绵延不绝了两千余年,但因它内部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了灭亡。
分析:原文是“这些”原因,有两个,到了选项中故意漏掉一个。
边练边悟比对一下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句中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具体说明理由。
(1)(2016·全国乙)原文: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第1题选项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文:我们常说宁死不屈,不是想死,而是不愿屈辱地活着。
所以傅山不是反对美而要丑,而是反对媚俗、轻滑、安排。
傅山强调真情,大巧若拙,是真实自我再现,朴实无华,是“精雄老丑贵传神”的美。
选项:因为我们常说的宁死不屈,表达的是不愿屈辱地活着的意思,所以傅山要用丑反对媚俗、轻滑、安排。
这体现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全国甲)原文: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
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
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第2题选项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原文:以和为贵不是单纯的美好愿望,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
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家庭、单位、社区、社会、国家、国际,以至生态,都是如此。
世界是和的世界;万物以和为基础,存在于和的状态中。
以和为贵是在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以和为最高的价值。
和的实质是各得其所,以和为贵就是要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
选项:因为以和为贵是以对宇宙的根本认识为基础而提出的根本价值观,所以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比对因果关系重点练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原文:“宋学”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偏重于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所以也可把它称为“新儒学”,它与汉唐儒家们时经书的注释繁琐章句之学有着本质不同。
选项:“宋学”被称为“新儒学”,主要是因为立足于传统儒学,又从佛道两家摄取义理和心性修养等方面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文: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选项: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主要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因为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我们的法律制度被纳入到了大陆法体制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文:非虚构文学,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总是容易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
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即虚构性,不相符合。
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选项: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立的,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原文: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养育的精神气质,儒家的价值观也就成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主流。
选项: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时代初期以来文化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三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养育的精神气质,因而儒家价值观成为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主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原文: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
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
《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理当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
《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
“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
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
”算是敲定此事。
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
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
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
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
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
选项: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的编纂和撰写,却言辞含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致为后世留下一桩谜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洞晓诸多设题陷阱综合练比对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与原文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错因。
6.原文: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
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选项: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原文: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创造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选项:非虚构文学的核心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创造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原文: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作馒头。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
选项: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原文: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