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一)一、A11、蛇串疮肝胆火盛者,宜配伍A、行间、侠溪B、阴陵泉、内庭C、血海、三阴交D、足三里、三阴交E、天枢、血海2、治疗瘾疹的主穴是A、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B、大椎、曲池、太冲、风池、中脘C、大椎、太冲、三阴交、血海、内庭D、血海、内庭、足三里、气海、天枢E、外关、风池、三阴交、大椎、膈俞3、漏肩风手阳明经证的针灸配穴是A、外关B、后溪C、合谷D、列缺E、内关4、落枕病在督脉、太阳经者,针灸治疗配A、风池、肩井B、大椎、束骨C、风池、合谷D、内关、合谷E、肩髃、天宗二、A21、某女,20岁,食海鲜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高起皮肤,边界清楚,色红,瘙痒,伴恶心,,肠鸣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除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外,应加取A、外关、风池B、足三里、天枢C、三阴交、天枢D、足三里、大横E、三阴交、风池2、治疗腰部扭伤,痛在腰部正中,舌质淡红,脉弦,宜选取A、阿是穴、腰痛点、委中、太冲B、阿是穴、腰痛点、委中、阳陵泉C、阿是穴、腰痛点、委中、太溪D、阿是穴、腰痛点、委中、手三里E、阿是穴、腰痛点、委中、大肠俞三、B1、A.足阳明、足厥阴经B.足太阴、足太阳经C.手阳明、足阳明经D.手阳明、足太阴经E.局部阿是穴、相应夹脊穴<1> 、针灸治疗瘾疹,应主选哪组经穴为主A B C D E<2> 、针灸治疗蛇串疮,应主选哪组经穴为主A B C D E2、A.足阳明、足厥阴经B.足太阴、足太阳经C.手太阳、足少阳D.手阳明、足太阴经E.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1> 、针灸治疗漏肩风,应主选哪组经穴为主A B C D E<2> 、针灸治疗落枕,应主选哪组经穴为主A B C D E3、A.申脉、丘墟、解溪B.膝眼、梁丘、膝阳关C.曲池、小海、天井D.阳溪、阳池、阳谷E.环跳、秩边、居髎<1> 、治疗肘部扭伤,除阿是穴外,宜选用。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针灸学》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针灸学》考试大纲

选择题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B. 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C. 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D. 头两侧疼痛,多与少阳经病有关E. 巅顶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答案:ABCD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原则是()A. 疏解经筋B. 捻转泻法C. 针灸同用D. 熄风止痉E. 手法轻,浅刺答案:ABDE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一般采用()A. 指切进针法B. 夹持进针法C. 舒张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E.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答案:D下列各项中,阳陵泉的特定穴类属是()A. 经穴B. 合穴C. 募穴D. 郄穴E. 原穴答案:B治疗感冒的主穴有()A. 风池B. 大椎C. 列缺D. 鱼际E. 太阳答案:ABCE简答题简述经络系统的主要构成。

答案: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和孙络。

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简述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

答案: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治神守气、辨证施治、清热温寒、补虚泻实和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治神守气强调针刺时医者需专心致志,患者需心平气和;辨证施治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疾病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清热温寒、补虚泻实则根据病情虚实寒热进行相应治疗;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则是通过局部治疗以调整整体功能。

简述针刺补泻的主要手法。

答案:针刺补泻的主要手法包括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和平补平泻。

捻转补泻是通过捻转针柄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的大小来控制针刺的补泻效果;提插补泻则是通过针体在穴位内反复上下提插的不同深度和幅度来达到补泻目的;平补平泻则是将捻转与提插手法相结合,力度均匀,不偏不倚,以达到平调气血的效果。

简述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答案:十二经脉在人体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主要包括头面、躯干和四肢的特定区域。

头面部主要分布于头部和面部,躯干部分布于胸腹及背部,四肢部则分别循行于上肢和下肢的内侧和外侧。

针灸学考试大纲

针灸学考试大纲

针灸学考试大纲六、针灸学(一)腧穴总论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

(二)经络腧穴各论1.十四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5)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肩贞、天宗、颧髎、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腺、然谷、太溪、照海、复溜、阴谷、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

(13)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水沟、印堂。

(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建里、中脘、膻中、天突、廉腺、新增:承浆。

3.下列常用奇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四神聪、太阳、球后、安眠、牵正、金津、玉液、定喘、夹脊、胃脘下俞、子宫、腰眼、十宣、八邪、四缝、二白、腰痛点、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要掌握这3点!-执业医师考试.doc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要掌握这3点!-执业医师考试.doc

针灸学部分的知识内容,相对于与其他主线中医学课程如诊断、用药、内科等来说,略显孤立。

针灸学有着以经络学说为主要思路,腧穴为处方思路的独特的学科体系。

然而其诊断和辨证思路,包括治疗的思路,都是建立在中医学整个理论的基础之上。

所以就需要同学们在打好整个中医思维方式基础上,来熟悉这个独立的课程,否则容易因为忽视而产生陌生感。

好在针灸学的出题往往比较浅,考的都是基本知识,很少涉及高精深的专业难度,所以这部分的分并不难拿到。

有些同学觉得陌生,就想放弃这部分分值,实际这样是比较可惜的,因为在大分值课程上,复习到一定程度,分数就很难再上去。

而很多人考试失败,成绩其实只是差一点点。

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课程,拿到这里该有的分数。

首先要做到认真学习,打好基础打基础,很简单,扎扎实实的打基础一个考点不要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有人会觉得知识点繁琐,学了又忘了很浪费,实际上学过一遍忘记的知识绝对不会和没学一样,即使忘记了,也会成为知识体系的构架,况且遗忘本身也是大脑筛选、去粗存精的正常学习过程。

很多人过于迷信核追求所谓技巧,甚至认为技巧就是投机。

是的,学习一定不是死记硬背和书本死磕,大家也往往发现分数最高的人往往不是看起来最刻苦的人。

学习的方法在于联系、思考、领悟,把功夫下在理解和思考上,在知识的贯穿纵横编织上,不能在动脑时候偷懒,所以这些人看着轻松实际绝对没有偷懒。

开动脑筋去理解,胜过重复百遍的记忆。

而技巧是在拥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一定的分数百分比,提高的是效率,节约的是复习时间而不是减少学习下的功夫。

所以没有知识基础,技巧则无用武之地。

纵观历年考生,一些考生看似兴师动众而失败,而还有一些考生甚至不复习都直接通过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轻松过关。

所以希望大家首先端正学习态度,平心静气的把心思放在每一个知识点上,迎接考试。

如何应对针灸学病案类考题病案类考题是综合了诊断和治疗两个环节,是这部分考试中最难的考试形式。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阳经阳少太)
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在足内踝 8 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三)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脏腑相络)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
1、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
2、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注意联络器官
经脉名称
联络的脏腑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
喉咙
联络的器官
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络肺
入下齿,夹口,鼻
足阳明胃经
属胃,络脾
起于鼻,入上齿,环口夹唇,循喉咙
足太阴脾经
属脾,络胃,流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
属肝,络胆,夹胃,注肺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1、连舌的描述(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备注】
2、大肠连下齿,胃连上齿(上胃下大肠) 3、肺经联络喉咙,少商为咽痛要穴,列缺任脉连肺系
4、小肠经既到目内眦,也走目外眦
(五)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脾的大络
腋下大包
散布于胸胁部
身组织
五、十二经别: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1、循行特点:“离、入、出、合”来进行概括
-2-
2、意义:加强了表里两经、经脉与脏腑、十二经别与头部的联系的作用、弥补了十二经脉的不足 六、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1、循行特点: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具有结、聚、散、络的特点 2、意义: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七、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1、《素问·皮部论》说:“皮者,脉之部也”“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2、意义: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映病候、协助诊断的作用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针灸治疗腰痛,应以哪组经穴为主A、督脉、足少阴肾经B、阿是穴、足少阴肾经C、阿是穴、足少阳胆经D、阿是穴、足太阳膀胱经E、督脉、足太阳膀胱经2、疼痛在腰脊中部,主要与哪条经脉相关A、足太阳膀胱经B、足少阴肾经C、足少阳胆经D、带脉E、督脉3、若辨证为热痹,应对证选用A、肝俞、太冲B、膈俞、血海C、肾俞、关元D、大椎、曲池E、合谷、内庭4、若辨证为痛痹,应选用A、肾俞、关元B、大椎、曲池C、肝俞、太冲D、膈俞、血海E、阴陵泉、足三里5、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是A、阿是穴、肾俞、太溪B、委中、昆仑、太溪C、阿是穴、大肠俞、委中D、阿是穴、背俞穴、太溪E、命门、昆仑、委中6、与面瘫关系密切的经筋是A、足太阳、足阳明经筋B、手阳明、足太阳经筋C、足阳明、手太阳经筋D、足厥阴、手阳明经筋E、手少阳、足太阳经筋7、治疗眩晕实证的主穴是A、风池、百会、太阳、列缺B、风池、头维、太阳、百会C、风池、百会、内关、太冲D、风池、百会、肝俞、肾俞E、百会、内关、后溪、水沟8、治疗饮食伤胃型胃痛,除主穴外,还应加用A、三阴交、内庭B、膈俞、胃俞C、胃俞、脾俞D、下脘、梁门E、气海、关元9、针灸治疗中风病中脏腑闭证,应取用哪组经脉为主A、手厥阴经、督脉B、手厥阴经、任脉C、足厥阴经、督脉D、足厥阴经、任脉E、手、足厥阴经10、以下哪项不是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A、风B、火C、痰D、湿E、瘀11、瘀血头痛,应配合A、列缺、曲池B、太溪、肾俞C、太冲、太溪。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1、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的经脉是()A.手阳明大肠经B.足阳明胃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少阳胆经2、患者牙痛剧烈,伴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

治疗应首选()A.风池B.外关C.足三里D.地仓E.内庭3、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的穴位是A、丰隆B、地机C、解溪D、上巨虚E、下巨虚4、胃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A、肺经B、任脉C、胃经D、脾经E、肾经5、头维穴属于哪条经脉A、足少阳胆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膀胱经D、手阳明大肠经E、手少阳三焦经二、B1、A.痰饮病证B.妇科病证C.五官热证D.出血病证E.肝胆病证<1> 、内庭穴的主治是A B C D E<2> 、丰隆穴的主治是A B C D E2、A.足三里B.上巨虚C.下巨虚D.条口E.丰隆<1> 、强壮保健要穴是A B C D E<2> 、治疗痰饮病证的要穴是A B C D E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可以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但手阳明大肠经主治肠胃病,足阳明胃经主治胃经病,所以选B。

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由题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可以看出都是实热之象,以头面五感牙痛为主,由此可见是胃火及热,胃经中擅长治疗五官热病的是内庭,所以选E。

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丰隆。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常见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常见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必考内容——常见内科病证旳针灸治疗一、中风【病因病机】中风旳发生是多种原因所导致旳复杂旳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重要旳病因,脑府为其病位。

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进无力,日久血瘀。

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辨证】1.中经络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

兼会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肝阳暴亢;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风痰阻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痰热腑实;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为气虚血瘀;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风动。

2.中脏腑主症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

兼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为闭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为脱证。

【治疗】1.基本治疗(1)中经络治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便秘者,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者,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者,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均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三)一、A11、绝经前后诸证肝阳上亢者,宜配伍A、照海、阴谷B、中脘、丰隆C、关元、命门D、风池、太冲E、中脘、阴陵泉2、针灸治疗遗尿,除相应背俞穴外,还应选取以下哪组经脉的腧穴A、足太阳、足少阴B、足太阳、手太阴C、足太阳、手少阳D、任脉、足太阳E、任脉、足太阴3、针灸治疗实证痛经应取哪些经脉A、任脉、足少阴经B、任脉、足厥阴经C、任脉、足太阴经D、冲脉、足厥阴经E、督脉、足厥阴经4、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者,宜配伍A、照海、阴谷B、中脘、丰隆C、关元、命门D、心俞、神门E、中脘、阴陵泉5、遗尿伴夜梦多者,宜选用A、肾俞、命门B、百会、神门C、气海、足三里D、行间、阳陵泉E、太溪、悬钟6、针灸治疗崩漏实证应选取A、足三里、气海、中极B、关元、隐白、三阴交C、隐白、血海、阴陵泉D、肝俞、肾俞、关元E、太白、血海、阳陵泉7、崩漏的发生主要与哪些经脉有关A、肝经、肾经B、肝经、脾经C、任脉、带脉D、任脉、冲脉E、任脉、督脉8、针灸治疗月经先期的主穴是A、中极、三阴交、肝俞B、气海、三阴交、归来C、关元、三阴交、肝俞D、中极、阴陵泉、血海E、关元、三阴交、血海9、针灸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应取哪些经脉A、任脉、足太阴经B、任脉、足厥阴经C、任脉、足少阴经D、带脉、冲脉、任脉E、任脉、督脉、冲脉10、针灸治疗遗尿,常选的耳穴是A、肾、膀胱、尿道、皮质下B、膀胱、三焦、脾、肺C、尿道、肾、三焦、肺D、内分泌、膀胱、脾、肺E、肾、脾、肺、尿道二、A21、治疗睡中遗尿,精神疲乏,肢冷畏寒,舌淡,脉沉细,除相应的背俞穴外,应选取的经脉是。

《针灸学》考试大纲

《针灸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名称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名称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3.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细目四:十五络脉要点:1.十五络脉的分布2.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细目五:十二经别要点:1.十二经别的分布2.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细目六:十二经筋要点:1.十二经筋的分布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细目七:十二皮部要点:1.十二皮部的分布2.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细目一:经络的作用要点: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要点:1.诊断方面2.治疗方面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要点: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要点: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细目二:主治规律要点:1.分经主治规律2.分部主治规律第五单元特定穴要点: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要点:1.骨度分寸定位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简便取穴法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第十一单元手少阴心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第十二单元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少泽、后溪、养老、支正、天宗、颧髎、听宫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鼹、承扶、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束骨、至阴第十四单元足少阴肾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涌泉、然谷、太溪、大钟、照海、复溜、肓俞第十五单元手厥阴心包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天池、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第十六单元手少阳三焦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第十七单元足少阳胆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瞳子髂、听会、完骨、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第十八单元足厥阴肝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大敦、行间、太冲、蠡沟、曲泉、章门、期门第十九单元督脉、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印堂第二十单元任脉、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建里、中脘、上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第二十一单元奇穴要点:常用奇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四神聪、太阳、金津、玉液、牵正、安眠、三角灸、定喘、夹脊、胃脘下俞、腰眼、腰痛点、八邪、四缝、十宣、外劳宫、膝眼、胆囊、阑尾、八风第二十二单元毫针刺法细目一:针刺准备要点:1.消毒2.体位细目二:进针方法要点: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细目三:针刺角度和深度要点:1.角度2.深度细目四:行针手法要点:1.基本手法2.辅助手法细目五:得气要点:得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六:针刺补泻要点:1.捻转补泻2.提插补泻3.疾徐补泻4.迎随补冯5.呼吸补泻6.开阖补揭7.平补平泻细目七:针刺异常情况要点:1.晕针2.滞针3.血肿4.断针5.弯针6.气胸7.刺伤内脏8.刺伤脑与脊髓细目八:针刺注意事项要点:1.特殊生理状态的针刺注意事项2.妊娠妇女、小儿针刺时的注意事项3.颈项、眼区、胸胁腹背等部位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4.不宜针刺的疾病第二十三单元灸法细目一:灸法的作用要点: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细目二:灸法的种类要点:1.灸法的分类2.艾炷灸3.艾条灸4.温针灸细目三:灸法的注意事项要点:1.施灸的先后顺序2.施灸的禁忌3.灸后处理第二十四单元拔罐法要点:1.拔罐方法2.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3.拔罐的注意事项第二十五单元其他针法要点:1.电针法2.三棱针法3.皮肤针法4.穴位注射法第二十六单元头针、耳针细目一:头针要点: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细目二:耳针要点:1.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2.临床选穴原则及注意事项第二十七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一:针灸治疗原则要点:1.补虚泻实2.清热温寒3.治病求本4.三因制宜细目二:针灸治疗作用要点:1.疏通经络2.凋和阴阳3.扶正祛邪细目三:针灸处方要点:1.选穴原则2.配穴方法第二十八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头痛要点:1.头痛的辨证要点2.头痛的治法3.头痛的处方4.头痛的治疗操作附:偏头痛要点:1.偏头痛的辨证要点2.偏头痛的治法3.偏头痛的处方4.偏头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二:面痛要点:1.面痛的辨证要点2.面痛的治法3.面痛的处方4.面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三:腰痛要点:1.腰痛的辨证要点2.腰痛的治法3.腰痛的处方4.腰痛的治疗操作细目四:痹证要点:1.痹证的辨证要点2.痹证的治法3.痹证的处方4.痹证的治疗操作细目五:坐骨神经痛1.坐骨神经痛的辨证要点2.坐骨神经痛的治法3.坐骨神经痛的处方4.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操作细目六:中风要点:1.中风的辨证要点2.中风的治法3.巾风的处方4.中风的治疗操作细目七:眩晕要点:2.眩晕的治法3.眩晕的处方4.眩晕的治疗操作细目八:面瘫要点:1.面瘫的辨证要点2.面瘫的治法3.面瘫的处方4.面瘫的治疗操作细目九:痿证要点:1.痿证的辨证要点2.痿证的治法3.痿证的处方4.痿证的治疗操作细目十:痫病要点:1.痫病的辨证要点2.痫病的治法3.痫病的处方4.痫病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一:不寐要点:1.不寐的辨证要点2.不寐的治法3.不寐的处方4.不寐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二:郁证要点:2.郁证的治法3.郁证的处方4.郁证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三:痴呆要点:1.痴呆的辨证要点2.痴呆的治法3.痴呆的处方4.痴呆的治疗操作细目十四:心悸要点:1.心悸的辨证要点2.心悸的治法3.心悸的处方4.心悸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五:感冒要点:1.感冒的辨证要点2.感冒的治法3.感冒的处方4.感冒的治疗操作细目十六:咳嗽要点:1.咳嗽的辨证要点2.咳嗽的治法3.咳嗽的处方4.咳嗽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七:哮喘要点:2.哮喘的治法3.哮喘的处方4.哮喘的治疗操作细目十八:呕吐要点:1.呕吐的辨证要点2.呕吐的治法3.呕吐的处方4.呕吐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九:胃痛要点:1.胃痛的辨证要点2.胃痛的治法3.胃痛的处方4.胃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十:泄泻要点:1.泄泻的辨证要点2.泄泻的治法3.泄泻的处方4.泄泻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十一:痢疾要点:1.痢疾的辨证要点2.痢疾的治法3.痢疾的处方4.痢疾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十二:便秘要点:2.便秘的治法3.便秘的处方4.便秘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十三:阳痿要点:1.阳痿的辨证要点2.阳痿的治法3.阳痿的处方4.阳痿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十四:癃闭要点:1.癃闭的辨证要点2.癃闭的治法3.癃闭的处方4.癃闭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十五:消渴要点:1.消渴的辨证要点2.消渴的治法3.消渴的处方4.消渴的治疗操作第二十九单元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月经不调要点:1.月经不调的辨证要点2.月经不调的治法3.月经不调的处方4.月经不调的治疗操作细目二:痛经1.痛经的辨证要点2.痛经的治法3.痛经的处方4.痛经的治疗操作细目三:崩漏要点:1.崩漏的辨证要点2.崩漏的治法3.崩漏的处方4.崩漏的治疗操作细目四:绝经前后诸证要点:1.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要点2.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3.绝经前后诸证的处方4.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操作细目五:带下病要点:1.带下病的辨证要点2.带下病的治法3.带下病的处方4.带下病的治疗操作细目六:缺乳要点:1.缺乳的辨证要点2.缺乳的治法3.缺乳的处方4.缺乳的治疗操作细目七:遗尿1.遗尿的辨证要点2.遗尿的治法3.遗尿的处方4.的治疗操作第三十单元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瘾疹要点:1.瘾疹的辨证要点2.瘾疹的治法3.瘾疹的处方4.瘾疹的治疗操作细目二:蛇串疮要点:1.蛇串疮的辨证要点2.蛇串疮的治法3.蛇串疮的处方4.蛇串疮的治疗操作细目三:神经性皮炎要点:1.神经性皮炎的辨证要点2.神经性皮炎的治法3.神经性皮炎的处方4.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操作细目四:乳癖要点:1.乳癖的辨证要点2.乳癖的治法3.乳癖的处方4.乳癖的治疗操作1.颈椎病的辨证要点2.颈椎病的治法3.颈椎病的处方4.颈椎病的治疗操作细目六:落枕要点:1.落枕的辨证要点2.落枕的治法3.落枕的处方4.落枕的治疗操作细目七:漏肩风要点:1.漏肩风的辨证要点2.漏肩风的治法3.漏肩风的处方4.漏肩风的治疗操作细目八:扭伤要点:1.扭伤的辨证要点2.扭伤的治法3.扭伤的处方4.扭伤的治疗操作细目九:肘劳要点:1.肘劳的辨证要点2.肘劳的治法3.肘劳的处方4.肘劳的治疗操作第三十一单元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要点:1.日赤肿痛的辨证要点2.目赤肿痛的治法3.目赤肿痛的处方4.目赤肿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二:耳鸣耳聋要点:1.耳鸣耳聋的辨证要点2.耳鸣耳聋的治法3.耳鸣耳聋的处方4.耳鸣耳聋的治疗操作细目三:牙痛要点:1.牙痛的辨证要点2.牙痛的治法3.牙痛的处方4.牙痛的治疗操作细目四:咽喉肿痛要点:1.咽喉肿痛的辨证要点2.咽喉肿痛的治法3.咽喉肿痛的处方4.咽喉肿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五:近视要点:1.近视的辩征要点2.近视的治法3.近视的处方4.近视的治疗操作第三十二单元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晕厥要点:1.晕厥的辨证要点2.晕厥的治法3.晕厥的处方4.晕厥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内脏绞痛要点:1.内脏绞痛的辨证要点2.内脏绞痛的治法3.内脏绞痛的处方4.内脏绞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三:肥胖症要点:1.肥胖症的辨证要点2.肥胖症的治法3.肥胖症的处方4.肥胖症的治疗操作。

2020新版大纲中医执业考试《针灸学》复习要点__白医生

2020新版大纲中医执业考试《针灸学》复习要点__白医生

十二正经①十二经巡行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②手足阴(内侧从前往后):太、厥、少(内踝骨上八寸之下变为:厥、少、太)手足阳(外侧从前往后):阳、少、太③十二经络相交十二个点手三阳手三阴相交在兰花指上,阳经与同名的阳经相交在头面部(“阳”第一节揉鼻旁,“少”第二节外眼角,“太”第三节内眼角)足三阳足三阴相交在六指上,阴经与同名的阴经相交在胸部(心脾相连在心中,肺肝相连在肺中,心包与肾相连在胸中)④三圈经络巡行,最一圈是前沿,第二圈是后沿,第三圈是中间十二经脉在体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腹胸正中经脉正中经脉0.5寸肾 2 肾2寸胃 4 胃4寸脾 6 脾十二经脉走向与交接规律手之三阴胸走手,交手三阳经胸部阴经相互衔,手之三阳手走头,交足三阳经阳经交接于头面,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足之三阳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表里阴阳在肢端。

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足之三阴足走胸,交手三阴经奇经八脉:冲任督带,阴阳维跷督脉起于胞中、小腹,行人体后正中线上,往上走,过百汇、人中,止于唇系带任脉起于胞中、小腹,行人体前正中线上,往上走,止于目框下冲脉起于胞宫,小腹,行于腹部每一侧线,与肾经并行。

带脉环行腰腹部,约束纵行诸经第1 页第2 页第3 页骨度分寸定位1.两额角发际之间9寸;两乳突之间9寸2. 两乳头之间8寸(女性用两锁骨中线之间8寸);两肩胛骨内缘之间6寸;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3. 前后发际之间12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至后发际3寸4.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9寸;胸剑联合至脐中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腋窝顶点至第11肋端12寸5.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9寸(或腋后纹头至肘尖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6.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臀横纹至腘横纹14寸);腘横纹缘至外踝尖16寸;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13寸第4 页第6 页第7 页第8 页第9 页第10 页第11 页第12 页第13 页赤肿痛,青盲,口),胸胁满痛,妇科经带病,阴中痛,第14 页第15 页第16 页第17 页第18 页第19 页第20 页第21 页。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

2020年中医执业考试大纲详解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在医疗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确保中医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我国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中医执业资格考试。

本文将以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为主题,详细解析其内容和要求。

二、考试大纲概览
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临床知识与技能
3. 中药学
4. 方剂学
5. 针灸学
6. 推拿学
7. 医古文
三、考试大纲详细解析
1. 中医基础理论: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知识。

2. 中医临床知识与技能: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以及对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 中药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的性质、功效、使用方法等的了解,以及对中药配伍原理的掌握。

4. 方剂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方剂的组成、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理解。

5. 针灸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针灸的基本理论、常用穴位和操作技术的掌握。

6. 推拿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推拿的基本理论、常用手法和治疗方法的掌握。

7. 医古文: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医学文献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2020年的中医执业考试大纲全面涵盖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旨在检验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中医师的能力。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根据大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准备,以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1. 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选用A. 仰卧位B. 伏卧位C. 侧卧位D. 伏俯坐位E. 侧伏坐位A2. 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最适宜选用A. 仰卧位B. 侧卧位C. 仰靠坐位D. 俯伏坐位E. 侧伏坐位D3. 针刺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选用的进针方法A. 指切进针法B. 夹持进针法C. 舒张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E. 以上都不是C4. 针刺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采用的进针方法A. 指切进针法B. 夹持进针法C. 舒张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E. 以上均可以D5. 针刺胸椎、腰椎棘突下穴位A. 平刺B. 直刺C. 斜刺D. 向上斜刺E. 向下斜刺D6. 在四肢上,治痰效果最好的是A. 足三里B. 丰隆C. 曲池D. 手三里E. 承山B7.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进针手法A. 单手进针法B. 夹持进针法C. 提捏进针法D. 舒张进针法E. 飞针E8. 下列何穴不宜施灸A. 命门B. 足三里C. 脾俞D. 睛明E. 关元D9. 容易断针的部位是A. 针尖B. 针身C. 针根D. 针柄E. 针尾C10. 下列哪种疾病在针刺治疗时,适宜增加留针时间A. 外感发热B. 急性周围性面瘫C. 目赤肿痛D. 三叉神经痛E. 风疹D11. 灸法具有哪些治疗作用A.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B. 祛湿逐寒、消肿散结C. 回阳救逆D. 防病保健E. 以上均有E12. 治疗因感受寒邪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常选用A. 隔姜灸B. 隔蒜灸C. 隔盐灸D. 隔附子饼灸E. 癜痕灸A13. 被蝎、蜂蛰伤后,宜选用A. 艾炷灸B. 隔盐灸C. 温和灸D. 隔蒜灸E. 隔附子饼灸D14. 下列哪种疾病,首选刺血拔罐法A. 咽喉肿痛B. 泻泄C. 咳嗽D. 丹毒E. 牙痛D15. 对高热抽搐患者,可选用A. 大椎穴拔罐B. 曲池穴拔罐C. 背部闪罐D. 背部走罐E. 以上都不是E16. 以下哪种疾病不适宜用三棱针放血治疗A. 高热B. 中风闭症C. 急性咽喉肿痛D. 中风脱症E. 目赤肿痛D17. 下列哪种疾病不适于用皮内针治疗A. 头痛B. 便秘C. 高血压病D. 膝关节痛E. 胃痛D一、A11、有关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症,叙述不正确的是A、耳针治疗可取肝、胰胆、交感、神门、耳迷根等B、胆囊穴只用于治疗胆囊炎不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C、治疗以足少阳经穴、胆的俞募穴为主D、毫针刺,用泻法E、可以选用针刺迎香透四白2、治疗肾绞痛的主穴,除肾俞、膀胱俞外,还包括A、血海、阴陵泉、委阳B、膈俞、三阴交、阴陵泉C、三焦俞、三阴交、阳陵泉D、中极、三阴交、阴陵泉E、三焦俞、阴陵泉、委中3、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A、内关、血海、太冲、外关B、内关、阴郄、膻中、郄门C、外关、阴郄、膻中、内关D、外关、血海、太冲、膻中E、心俞、膻中、神门、阴郄4、因体质虚弱所致的虚性晕厥除主穴外,应选用A、气海、关元B、风池、肾俞C、合谷、太冲D、合谷、内关E、素髎、内关二、A21、治疗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针灸取穴除阳陵泉、日月外,还可用A、胆囊穴、胆俞B、阑尾穴、中脘C、胆囊穴、京门D、中脘、天枢E、梁丘、太冲2、治疗心前区刺痛,心痛彻背,心慌汗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有瘀斑,脉涩,针灸取穴是A、内关、阴郄、郄门、膻中、神阙、关元B、内关、阴郄、郄门、膻中、血海、太冲C、内关、阴郄、郄门、膻中、中脘、丰隆D、内关、阴郄、郄门、膻中、心俞、厥阴俞E、内关、阴郄、郄门、膻中、心俞、脾俞三、B1、A.委阳、合谷B.胃俞、阴陵泉C.内关、足三里D.内庭、阴陵泉E.曲池、足三里<1> 、肾绞痛属于下焦湿热者,宜加用A B C D E<2> 、胆绞痛属于肝胆湿热者,宜加用A B C D E2、A.关元、气海B.合谷、太冲C.十宣、气海D.内关、百会E.十二井穴<1> 、治疗晕厥虚证者,宜加用A B C D E<2> 、治疗晕厥实证者,宜加用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所以既可以治疗胆囊炎也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九)一、A11、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腧穴的主治特点还包括A、调和作用B、特殊作用C、平衡作用D、疏通作用E、扶正作用2、足三阴经主治相同的是A、肝病、脾胃病B、肾病、脾胃病C、肝、脾、肾病D、妇科病、脾胃病E、腹部病、妇科病3、手少阳三焦经的主治特点是A、前头、鼻、口、齿病B、前头、口齿、胃肠病C、侧头、胁肋病D、后头、肩胛病、神志病E、后头、背腰病4、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特点是A、后头、神志病B、侧头、胁肋病C、侧头、耳病、胁肋病侧D、前头、鼻、口、齿病E、前头、咽喉病、胃肠病二、B1、A.睛明治疗眼病B.下脘治疗胃痛C.大椎退热D.合谷治疗五官病E.听宫治疗耳鸣<1> 、属于腧穴特殊作用的是A B C D E<2> 、属于腧穴远治作用的是A B C D E2、A.肝、脾、肾病B.回阳、固脱、强壮作用C.后头、肩胛病,神志病D.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E.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1> 、任脉的主治特点是A B C D E<2> 、手太阳经的主治特点是A B C D E<3> 、督脉的主治特点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足三阴经主治相同的疾病是:腹部病、妇科病。

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手少阳三焦经的主治病证为:侧头、胁肋病。

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特点是:前头、鼻、口、齿病。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九)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九)一、A11、除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外,腧穴的主治特点还包括A、调和作用B、特殊作用C、平衡作用D、疏通作用E、扶正作用2、足三阴经主治相同的是A、肝病、脾胃病B、肾病、脾胃病C、肝、脾、肾病D、妇科病、脾胃病E、腹部病、妇科病3、手少阳三焦经的主治特点是A、前头、鼻、口、齿病B、前头、口齿、胃肠病C、侧头、胁肋病D、后头、肩胛病、神志病E、后头、背腰病4、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特点是A、后头、神志病B、侧头、胁肋病C、侧头、耳病、胁肋病侧D、前头、鼻、口、齿病E、前头、咽喉病、胃肠病二、B1、A.睛明治疗眼病B.下脘治疗胃痛C.大椎退热D.合谷治疗五官病E.听宫治疗耳鸣<1> 、属于腧穴特殊作用的是A B C D E<2> 、属于腧穴远治作用的是A B C D E2、A.肝、脾、肾病B.回阳、固脱、强壮作用C.后头、肩胛病,神志病D.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E.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1> 、任脉的主治特点是A B C D E<2> 、手太阳经的主治特点是A B C D E<3> 、督脉的主治特点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足三阴经主治相同的疾病是:腹部病、妇科病。

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手少阳三焦经的主治病证为:侧头、胁肋病。

4、【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特点是:前头、鼻、口、齿病。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五)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五)一、A11、针刺下列腧穴时,哪个穴位不适宜取俯卧位A、天柱B、天枢C、天宗D、风门E、风市2、有关妊娠妇女针刺时的注意事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孕期不可以针刺三阴交、合谷B、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C、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腧穴不宜针刺D、怀孕3个月以上者,腰骶部腧穴不宜针刺E、可用合谷保胎3、有关晕针的处理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A、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B、使患者平卧,头部抬高C、宽衣解带,注意保暖D、予以饮温开水或糖水E、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等穴4、属于提插补泻中泻法的操作是A、先深后浅,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B、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C、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慢D、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E、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5、属于捻转补泻中补法的操作是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慢,操作时间短C、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操作时间短D、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长E、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6、对提插补泻中泻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先深后浅B、轻插重提C、提插幅度大,频率快D、操作时间长E、以下插用力为主7、对捻转补泻中泻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捻转角度小B、用力重C、频率快D、操作时间长E、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8、对捻转补泻中补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捻转角度小B、用力重C、频率慢D、操作时间短E、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9、以下哪项不是得气的感觉或反应A、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感B、针刺部位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C、患者出现循经性肌肤恫动、震颤D、医者刺手体会到针下空松、虚滑E、医者刺手体会到针体颤动10、有关提插法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B、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C、指力一定要均匀一致D、频率应较快,每分钟100次左右E、保持针身垂直11、属于行针基本手法的是A、循法B、弹法C、刮法。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七)1、腰眼穴除用于治疗腰痛外,还可治疗A、胃痛、胸胁痛B、月经不调、带下、虚劳C、失眠、头痛、癫狂D、呕吐、消渴E、目疾、鼻疾2、定喘穴的定位是在背上部A、当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B、当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C、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D、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E、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3、华佗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A、第1颈椎至第12胸椎棘突下两侧B、第7颈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C、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D、第1胸椎至第12胸椎棘突下两侧E、第1胸椎至骶管裂孔棘突下两侧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针辅助手法的是A、循法B、摇法C、刮法D、震颤法E、捻转法5、下列有关针刺深度叙述错误的是A、年老体弱者宜浅刺B、形瘦体弱者宜浅刺C、阳证宜浅刺D、久病宜浅刺E、头面、胸背部的腧穴宜浅刺6、有关针刺部位消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75%酒精棉球擦拭B、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C、用戊二醛溶液擦拭D、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E、消毒后要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7、呼吸补泻中泻法的操作是A、病人吸气时捻转,呼气时提插B、病人吸气时提插,呼气时捻转C、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D、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捻转E、病人吸气时捻转,呼气时出针8、对毫针泻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B、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泻法C、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人为泻法D、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E、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9、对毫针补法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补法B、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C、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D、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E、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二、B1、A.胸痛B.落枕C.腕痛D.头痛E.呃逆<1> 、在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的腧穴善于治疗A B C D E<2> 、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2020执医新旧大纲对比-针灸学(中医助理医师)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2020执医新旧大纲对比-针灸学(中医助理医师)
足少阳胆经、腧穴
俞、次髎、委中、承山、 昆仑、申脉、至阴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 点: 涌泉、太溪、照海、
复溜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 点: 曲泽、郄门、内关、
劳宫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 点: 中渚、外关、支沟、 肩髎、翳风、丝竹空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奇穴
常用奇穴的定位和主治要
点: 四神聪、太阳、夹
脊、外劳宫、十宣、内膝
眼、胆囊、阑尾
毫针刺法
针刺准备
消毒
体位
进针方法
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方向
针刺的方向、角度
角度
和深度
深度
行针与得气
行针的基本手法
得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针刺补泻
捻转补泻
提插补泻
平补平泻
针刺异常情况
晕针
滞针
灸法
针刺注意事项 灸法的作用
血肿 断针 弯针 气胸 刺伤内脏 刺伤脑与脊髓 外周神经损伤 特殊生理状态的针刺注意 事项 妊娠妇女、小儿针刺时的 注意事项 颈项、眼区、胸胁腹背等 部位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 不宜针刺的疾病 施术部位的宜忌 患者状态的宜忌 病情的宜忌 温经散寒 扶阳固脱 消瘀散结
灸法的种类 灸法的注意事项 拔罐法 其他针法 治疗总论 针灸治疗原则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 点: 少海、通里、阴郄、
神门、少冲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 点: 少泽、后溪、养老、
天宗、听宫 经脉循行 主治概要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 点: 睛明、攒竹、天柱、 肺俞、心俞、膈俞、肝 俞、脾俞、肾俞、大肠
足少阴肾经、腧穴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3.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1.十五络脉的分布
2.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十二经别
要点:
1.十二经别的分布
2.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十二经筋
要点:
1.十二经筋的分布
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十二皮部
要点:
1.十二皮部的分布
2.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
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
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
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
要点: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
要点: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