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初期抗战的历史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0d8c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f.png)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些自己的观点。
目前各方面宣传以及影视剧所反映的看占题材多在歌颂八路军作战英勇无畏,同时也从侧面在不断的暗示人们国民党军队是如何的无能。
诚然,八路军的机制与骁勇已得到所有中国人的认可,然而今天我想通过我对这段不平凡战争的一些了解来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国民党军队。
在这些人身上依旧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人们去歌颂与学习。
这两支伟大的队伍均曾为我伟大民族之复兴流血牺牲,在这里,我谨以文献给所有的烈士们,愿他们的英魂保佑祖国繁荣昌盛(鉴于本文核心内容,我将以一些能说明我以上观点的例子论证中心主题)。
一.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要明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何种作用,我们必须明确国明党在这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居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在我看来,国民党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首都位于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是当时中国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府,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至少从法律上时这样),因此只有过名党政府有能力代表当时的中华民国对日本宣战,进而加入到伟大的反法西斯斗争中。
反观当时的共产党则不具有这样的权利,这也是我党提出与国民党联合抗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又由于这种身份使得国民党成为战争后期盟国援助与合作的主要对象,这些盟友在抗日战争战略反击阶段起到了相当积极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由于国民党控制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土地,同时掌握着那时的各个工商业部门,使其有能力发动国土防御战争,而我党当时生存条件艰苦,实际上不能与侵略者进行真正的全面作战。
所以国民党是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必然参与者;其三,由于国民党为准备内战购买各种先进装备同时扩充军备使得国民党有能力从正面战场对敌人发动进攻,从一场战争的角度上看,国民党军从战略上起到了在正面战场延缓敌人进攻步伐,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关键作用,因此国民党是这场战争进程与历史的决定者。
比如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共双方密切合作就成功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迫使日方大本营重新思考中国的战争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均的进攻步伐;又如在江阴阻击战中,年轻的中国海军不得不面对当时世界排名第三,总吨位一百倍于自身的日本海军。
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23eb9102d276a200292e25.png)
田老师:
您好!在以前的历史学习中关于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作用几乎不被正视,通过最近对有关论文及资料的研读,我发现国民党在抗日战争的作用不可忽视,论证如下:
首先:他作为得到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能够建立广泛的国际关系,得到国际援助。
其次:国民党领导的国民党战场占据整个正面战场以及占据部分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是肯定的。
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虽然部分战役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打击日本侵略,鼓舞人民抗战方面的作用都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虽然在武汉失守后,由于日本政策的改变,国民党政策变成了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国民党部分将领的抗日热忱也不可低估。
如栆宜战役,三次长沙战役,南昌战役等都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人物。
如张自忠,戴安澜。
谢娇
2013040246。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aa6c14844769eae009ed97.png)
评价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活跃着两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世人所熟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也不能被磨灭。
在中国的大片国土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战役,也涌现出一大批抗日爱国将领。
在1937-----1945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先后动员743余万军队投入战斗,阵亡322万余人,歼灭日军86万余人,基本上牵制了侵华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大型战役22次,重要战斗3117次,小型战斗38931次,具有代表性的有:淞沪会战,忻口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涌现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谰等一大批爱国将领,300万川军出川作战,近四分之一埋骨异乡。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是淞沪会战,这是在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日方投入总兵力达300000,伤亡70000;国军投入兵力600000,伤亡200000。
淞沪会战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队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远不及日本,每小时的伤亡以数千计,一个师的兵力拉上去,几个小时就打光了,足可见战争之惨烈。
淞沪会战前,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次会战,中国人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在士气上,中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
它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战略企图,让世界清楚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得”将其一块一块征服,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太原会战是又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会战。
这是一场国共两党协同作战的战役,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115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原会战历时两个月,是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兵力共十四万人,伤亡近三万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二十八万人,伤亡十万人以上。
正面战场的作用
![正面战场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95e35bbd64783e09122baf.png)
正面战场的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战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全面深刻了解这场战争,牢记历史、开创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1. 在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40年)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比较积极。
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作用显著。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原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国民党军队主力和我国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当时的正面战场,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兵力和战争资财,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也在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39—1940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仍较为积极。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d1b93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7.png)
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60年的岁月距离我们过于久远,留在我们大脑中的经典结论和权威说教过于深刻。
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重新唤起了国共两党对于那段难忘的、刻骨铭心的历史的追忆。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中国抗日战争,使国共两党从历史上的两次合作找到感情的另一个切入点,还历史真实,促进两岸关系和解,共同面对国内外分裂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大业,尤为必要,正逢其时。
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说法,主要指“七七”事变前。
在“七七”事变前六年,1931年,盘踞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
国民党政府采取所谓“逆来顺受”的不抵抗政策。
日本侵略军只用了三个半月就占领了东北三省。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实行其早已确定的先占“满蒙”(即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然后入侵华北,直至占领整个中国的侵略计划的第一步。
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发生于“七七“事变以前,正是蒋介石为了反共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而提出的口号,使得他臭名昭著。
全民抗战没能在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时开始,也没有能在日本侵入华北时开始,归根结底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侵略者妥协让步的缘故。
全民抗战之所以能在“七七”事变后爆发,主要原因是:1,首先,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
在东北,有些国民党将领和民间力量,组织义勇军,抗击侵略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更是在敌人统治下长期坚持作战。
2,其次,中国共产党及时地提出国共合作,团结全国一切爱国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自从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共产党坚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纲领,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土地改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bbb1d126fff705cc170a9c.png)
如何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
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思考:为什么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空前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团结抗日的全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②有政权、军队的合作。
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
❖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
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
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国民党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
![国民党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45314dfe4733687e21aa58.png)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1941年年底开始,蒋介石的国民党由于得到了世界性的支持,才彻底摆脱对日妥协和投降的阴影。
个人认为,国民党没有作出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抗日行为,是过大于功:
第一、为什么放弃东北?
第二、为什么出卖华北?
第三、为什么不宣战?
能回答这三个问题,再来给国民党评功摆好也不迟。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
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九一八事变是1937年,但国民政府连宣战都不敢,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加入战局,国民党政府才于1941年12月9日开始正式对日宣战。
核心是,国民党没有作出与其执政党和拥有的条件相适应的努力,蒋介石是个投机性政客。
而在此之前,整个八路军几乎都在敌后,所遭受的日军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这是国民党武装力量所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压力。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5178fb7fd0a79563c1e72e5.png)
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辱之战,是一场卫国之战,经过八年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而提到抗日战争,就不得不说当时领导中国的国民党,这个执政党当时对抗战做了什么贡献呢?提起国民党当时的状态,我们总会想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这几个字眼,国民党费尽心力的阻止共产党的发展与行动,限制了全民抗战的力量。
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否认国民党在抗战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抗日战争只会持续更久,只会让我们的发展晚的更多。
那么国民党的贡献都有什么呢?首先,国民党作为当时的中国政府的执政党,提出了抗战,就证明着中国并不甘遭人侵略,他在抗战初期抛弃了“让外必先安内”的口号,鼓励各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且最终做出了“联共抗日”的重要国策,从而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其次,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代表中国政府,他的动员力是其他政党所不能相比的,国民党可以通过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来抗战。
国民党在1938年3月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其取决于民力。
”可见国民党认识到了动员人民的重要性。
同时,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拥有当时最有实力的军队。
1937年国民党有党员165万多人,其中军队党员达到100万多。
而同期的共产党只有党员4万余人,相差十分悬殊。
而国民党同时拥有在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与日抗战的实力。
最后,在外交上国民党同样做了杰出的贡献,积极利用同盟关系,积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先后与和中国有不平等条约的国家签订了和平新约,中国从此摆脱了近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从这四方面来看,国民党对于抗战所做出的贡献,毫无疑问是十分巨大的。
作为政府军,在面对日本野蛮的侵略的时候,在不抵抗只能亡国的情况下,国民党做出了顽强的抵抗,并且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国民党抗战作用
![国民党抗战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0ceae0a16fc700abb68fcf8.png)
试析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摘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1945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而这场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评价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伟大功绩时,也不能忽视国民党的历史功绩,当然,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局限性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待。
本文主要就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做一简要分析,使大家对国民党抗战有一个更好地认识。
关键字:国民党;抗日战争;作用;局限性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直接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并最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策略下,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的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那么,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民党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它的局限性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1937年7月7日到8月15日,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总共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11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国民党在这三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要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对日作战中起了主要作用。
其原因和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国民党方面来看,国民党正面抗战牵制了敌人的大部分兵力,使日本企图以武力快速征服中国的战略部署计划破产,使中共也赢得时间部署敌后战场,保存了实力。
其次,从中共方面来看,中共当时也不具备条件发挥主要作用。
中共虽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对团结抗战的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尽管也有良好的政治和军事素质,但在这一时期,中共的军队人数毕竟有限,实力还不强,而国民党是中国第一大党,且处于执政党的地位,拥有几百万装备先进的军队,因而在抗战初期发挥着主要作用。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052703f46527d3250ce065.png)
试题: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国开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答: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时,国民党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编成178 个师,这当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 个师,总作战兵力在200 万人以上,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3 倍。
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正面战场的任务。
但是,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余的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就致使2 亿人口的区域沦陷。
除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供应,以及操纵武器的战斗员素质都不如日军外,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政策也难逃其责。
因此,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反思那场战争,真正汲取历史教训非常有必要。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
这是一条反人民的路线,它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党专政的政治制度。
必须看清国民党政府抗日的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失失地。
1931 年9 月,日本关东军以2 万多人突袭东北。
尽管当地有十几万中国正规军,但无论南京政府还是东北军都采取“不抵抗主义”,很快丢掉80 万平方公里土地。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得寸进尺,1932 年又发动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1933年突破长城并直逼北平、天津,国民党军队才开始被动抵抗,结果又签订屈辱的退兵让地条约。
这样的“消极抗日”政策即使在国民党内部也引发了众怒,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
第二,国民党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并存在利用暂时的抵御换取日方妥协的思想,因而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使大面积的国土沦入敌手。
1937年7 月至8 月间日军进攻平津和上海,国民党政府才开始全面抗战,不过仍同日本谈判希望媾和。
论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
![论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dc55d8195f312b3169a5ca.png)
战场的分类
正面战场
抗战路线
军事方针
动员政策
战场表现
抗战路线
不得不承认,作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始终坚持在正面战场抗 击日军对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是国民党当局在 形势所迫下做出的决定。攘外必先安内,老蒋一直对共产党看不顺眼, 他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 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为奴隶,亦不可得。且不论这话的对错 与否,这样的观念使得国民党对于抗日一直处于消极的心态。九一八 事变不多说,华北事变更是令人痛心,直到日本人打到上海,老蒋才 下了抗战的决心,派出精锐部队参加淞沪会战,接下来的几次会战也 是竭尽全力。但是随着时间发展,面对日本的咄咄攻势下,处于守势 的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战,这其中也包含着积极反共。到了战争后期日 本无力大规模进攻后,国民党更是加紧了反对共产党的行动。
军事方针
• 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到南京保卫战结束,国民党实行的是照速战速和乎的 军事战略 • 南京保卫战到徐州会战结束,国民党的战略开始由速战速和向持久抗战 过渡 • 徐州会战后到武汉保卫战结束,国民党最终确定了持久抗战的军事战略 • 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他们不但没有坚持抗战初期制定的军事战略路线, 反而走上了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道路,
小的来说,国军到底觉得自己出身不一样,打游击是需要 灵活的战术,国军游击队呢,跟日军死磕,打不过,老子 也不跑,就是跟你打啊打啊打,结果人都打没了,这样还 不够,这国军还有个不好的作风,腐败,官僚,不贴近人 民群众。虽然你有老蒋给你撑腰,但到底是敌后,物资神 马的就不说了,最重要的人心你都没有争取,还欺压百姓, 这样的游击队,不被日军打垮,就要被群众推翻了。
•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624adb6137ee06eff9188f.png)
• 1、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 政党。 • 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 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 员11万多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 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到1945年,有党 员806万人。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 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相差极为悬殊。
一、地位
• 2、国民党当时代表着政府,掌握着中国的 绝大部分军事力量。 • 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 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 万人。 • 所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中的主要 战场
二、作用
• 1、从整体形式上来看:国民党与国民政 府是否抗战,决定着抗战是否合法,而 直接影响着其他力量的抗战态度和抗战 方式。
三、意义
• 1.由于国民党 在正面战场的 顽强抵抗,粉 碎了日本帝国 主义三个月灭 亡中国的战略 计划和“速战 速决”的狂妄 企图,极大的 消耗了日本军 事、经济实力。
三、意义
• 2.国民党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 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战场的胜利创 造了有利条件。 • 3.国民党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 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 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国共战况比较
战场 作战次数 国民党 正面战场 大型会战 22 次,重 要战斗 1117 次,小 型战斗28931次 100余万 共产党 敌后战场 大小作战1牺牲
日 军 52.7 万 , 此 外 还歼灭118万伪军 321 万 ( 其 中 阵 亡 60万 131万),空军毁机 2468 驾,海军舰艇 损失殆尽。 11 名上将, 34 名中 少将死亡只有 1 人 ( 将,少将以上死亡 左权) 203人
[详细讲解]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详细讲解]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15b40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6.png)
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观点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比较积极地。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中华民族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觉得有未尽之义。
实际上,国民党、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
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政府抗战有着标志和象征的意义。
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
如果这个政府投降了,成为傀儡政权,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已经亡国。
第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它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进行抗战,也能发动它所控制的全部宣传机器动员全国人民抗战。
第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它第一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
到1945年,有党员806万人。
而同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分别是4万人和121万人。
相差极为悬殊。
[11]国民党军队人数1937年是170余万,并有海陆空军,1945是军队440万;而同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人数分别是5.6万人和100万人。
[12](第三册,P3;第二册,P30,P111)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
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5053fb700abb68a982fb5f.png)
抗战前期正面战场的作用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
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2005年胡锦涛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以此对国名党正面战争的历史作用做出肯定。
日本坚定不移的执行着《国防国策大纲》。
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
后来因为苏联放弃了进攻战略,又因美国是其重要的战略物资供应者,遂放弃对美苏的作战计划,转而将作战目的定在了中国,以挑动在西北的国共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俄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这以后再和美国进行“最终战争”。
于是在1927年7月7日发动了对华的全面作战,妄图在3个月内占领中国。
在抗战初期,主要由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为主。
淞沪会战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参见平津作战)后,即以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展开对中国内地大规模进攻,重点指向华北。
中国政府当局为了牵制华北日军的进攻,并准备抗击日军向上海的登陆作战,采取“先发制敌”的方针,首先围攻驻沪日军。
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以租界和黄埔江中的军舰为作战基地,炮击闸北一带,中国军民奋起反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当地国民党驻军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的指挥下,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
8月14日,日守军开始总攻,空军也到上海协同作战,15日,日本正式宣布组建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率领两个师团的兵力开往上海,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500570a417866fb84a8e87.png)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上牺牲的将士,国共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肯定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等一批抗战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东北抗联八位女壮士、国民党八百壮士等,都是不畏强暴、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杰出代表,是全民族的立场上抗日战争的历史,在抗日战争的时间上,习惯我们都以卢沟桥事变作为起点,从那时候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整整八年,我们一般都说八年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十四年和八年的关系是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局部抗战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是非常大的。
“七·七”事变后是全面抗战阶段,“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
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的战场。
我觉得,十四年抗战,其意义是非常大。
1.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2.能得出哪些认识?(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中共在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过哪几次统一战线?其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有什么启示?(建立过:革命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说,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15f71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73.png)
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御侮之战,一场卫国战争。
经过八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作为抗战主战场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时期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我们该如何评价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呢?要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清楚“正面战场”的概念。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1937年7月,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85ef07cf84b9d528ea7aec.png)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
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
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
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浅析国民党军队抗战和正面战场的重要作用
![浅析国民党军队抗战和正面战场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a24663d2af90242a895e53e.png)
浅析国民党军队抗战-----国民党证明战场的特殊作用不容忽视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由于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此种情况下,国共两党放弃彼此成见,先后停止了国内战争,发表抗日宣言,并建立联合政府,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民族责任。
那时,全国人民都开始意识到一个政党,或一种政治势力都无法战胜日军,只有全民族性的抗战,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同日本进行长期持久战。
因为无论是在装备方面还是在单兵素质方面,日军都要远远优于中国军队,所以中国军队三四个师的战斗力才相当于敌人一个师团的战斗力,这还是理论上中国军队战略战术正确的情形。
而实际上,中国军队往往要调集八九个师才有可能歼灭日军的整个师团,这还要完全取决于指挥官命令和战术成功执行!国民党正面战场主张单纯依靠军队作战,在抗战后期才吸收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
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东北到华北,从济南到上海,从京津到淞沪,到处都是国民党将士和日军作战的身影,可结果却是一退再退一败再败,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广大国民党爱国将士不肯奋勇作战,他们有着一腔爱国热情,也深知誓死不做亡国奴,只是种种原因迫使他们对这样一种结果的无可奈何。
这里面有国民党军队高层指挥失误的缘故,有中国军队装备和军事素质低下的缘故,有不少卖国分子动摇军心,也有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勾心斗角,不能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
虽说,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正面战场一系列战役的战果并不理想,而一退再退,丧失了大片领土,确实应当指责国民党高层,但是自国民党将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之后,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观。
因为在这时候国民党军队开始整训军队,更换新式装备,吸收游击战术等新的战术方法,立足于获取民众支持。
所以,军队的战斗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日军由于国力有限,兵源到了征收极限,西南腹地地形限制了机械化装备的使用,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沦陷区的威胁等诸多原因战斗成效不如以前。
因此,在中国领袖蒋介石的领导下,全国军队开始转入有效地反击,并获得了许多场战役的胜利,还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同缅甸战场上的日军作战。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614f6f15ef7ba0d4a733ba0.png)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地位和作用引言 (2)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一1938.10) (2)利 (2)害 (3)总 (4)二、战略相持阶段(1938.10一1943) (4)利 (4)害 (5)总 (5)三、战略反攻阶段(1944一1945.8) (5)利 (6)害 (6)总结 (6)引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实际上,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在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一、战略防御阶段(1937.7一1938.10)这一阶段国民党军队处于抗战的主要地位,对抗日战争起了重大的作用。
首先,国民党的抗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其次,它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形成了比较团结的抗日统一战线;再次,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及其在正面战场的积极作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伉日积极性,掀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热潮。
利:1.从1937 年“七・七事变”到1938 年武汉失守,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惨烈、最有声有色的一个阶段。
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国民党对抗战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抗战决心也日益坚决。
国民党就为抗战做了一系列的积极准备。
国共两党的合作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热烈欢迎,极大地推动了全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
2.著名的淞沪会战、南口抗战、忻口战役、南京保卫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花园口决堤、武汉会战(包括万家岭大捷)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这一阶段抗战是认真的,投入巨大,牺牲惨重,也给予日军大量杀伤,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尽管屡战屡败,但国民党蒋介石没有投降,没有乞和,迁都重庆,坚持抗战,把日本拖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74914f69eae009581bec85.png)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1937年至1945年的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 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国近现 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 作战。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937、
7——193
3国民党中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4在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实行反共政策导致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丢失大量国土正面战场的地位退到次要位置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物理1102班 小组成员:2、9、11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 1、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 防御战。
2、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
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的寄托在 政府和正规 军的抵抗上。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谢谢观赏!
10——1945)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 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 战略防御阶段。这一阶段国民 党战场 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具体表现有:
血战卢沟桥
1、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外交部发表了《自卫抗战声 明》,表示“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遭日本侵略,⋯⋯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 天赋自卫权以应之”。 8月15日国民党政府下达总动 员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初期抗战的历史作用关于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即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武汉失守),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有不少人对此进行论述。
一些人从具体战役战斗的斗争过程出发,认为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一派“大溃退”的局面。
本文从战略角度,;力图客观的认识正面战场在初期抗战的历史地位。
一、关于“持久消耗战”抗战爆发前,中国的经济仍是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而当时日本岛国军备及一切物质均较我有优势,并掌握绝对的制海权,且在东北已造成侵吞中国的强大后方基地。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攻势,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讨论对日方针问题,认为对日本要采取“长期抵抗”的方针。
4月,蒋介石在南昌军事整理会议上表示:“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长期不断的抵抗。
”桂系首领李宗仁也指出“中日战争一经爆发,日本利在速战,中国则以持久战困之”。
193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今后的对日军事战略方针:“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适用广大国土,众多人口,坚持持久抗战,以创造有利之机势,而谋取最后胜利”。
应钦在军事报告中也明确宣布:“敌之最高战略为速决战,而我之最高战略为持久消耗”。
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按照持久消耗战略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战争。
相反,日本岛国,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允许其打持久消耗战,因此,日本从侵华战争一开始,就确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最适合于日本。
综上可见,关于持久消耗总战略总方针符合敌我军事力量对比的现状,是有利于中国长期抗战的;一方面逐次消耗优势的敌军,另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力量以及在战争初期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等原则,就战争全局而言,也是符合中国的特点的。
但是从实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和实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来分析,国民党当局争取持久战,又存有拖延时日,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依靠国际力量形成对敌优势的幻想。
在这个阶段中,日本占领了中国重要工业城市和富庶地区,封锁了主要海港,从战役上看,它是胜利了。
但从战略的全局看。
日本没有催毁中国的抵抗力量,更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武汉战役结束,全部正面战场的高潮已经过去,敌后战场的重要地位却在整个战争中突出起来了。
使日本几乎是倾其全力摧毁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彻底破产,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化为泡影。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在抗战初期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尽可能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内地、向后方撤退,暂时的、部分地放弃若于国土,换取时间,积聚力量,陷敢于不利而利于我之作战,争取抗战的胜利,其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是抗日战争的上策。
因此,日军战史研究者也承认在总的战略方面,中国是成功的。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分析认为,以战役上阵地防御的持久消耗战作为达到战略持久消耗战的主要手段,战争初期一定的坚守防御阵地战是应该而且必要的,在整个战争进程中,对某些战略要点的阵地攻占也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但从战争总体看,在技术装备、战斗素质等方面均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宜以持久的阵地战作为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的主要形式。
而正面战场绝大多数战役的作战形式是以持久的阵地防御战为主,与日军对拼消耗,因而造成军队损耗过大,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二、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宣告彻底破产抗日战争一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凭籍其军事优势,向我华北和华东地区发动了连续不断的进攻,企图迅速打垮中国军队的主力,迫使国民党政权屈服,以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为扩大侵华战争,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十七个师团,扩充到1938年底的三十四个师团、四个独立混成旅团,并把其中的三十四个师团和四个独立混成旅团近百万兵力用于中国战场,占日军全部兵力的94%以上。
可见,侵华气焰嚣张。
日本决,心武力征服中国的方针,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动员其几乎全部军队对日抗战。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武汉失守,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数次重大战役,日方伤亡447700余人,损失飞机785架,舰船100余艘,消耗军费92亿3千多万日元,且战线延长,兵力分散,军需补给也发生了严重困难。
就连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杉山元1939年10月在对其军官的训话中也不得不承认日军“损失重大,实出意外”,“主要将领多员殒命,遭受前所未有之创伤”,“全国将士陷于不能持久之困境”。
巨大的军事、经济实力的消耗,使日本经济濒于枯竭。
为了弥补对华战争带来的兵力、军事和资源的损耗,除了疯狂地掠夺东北、华北和台湾等占领区外,在国内则大量增兵、征税、发行公债。
1938年10月,日本政府还发表声明,要求全国“极力设法节约消费”,“努力确立官兵一体之简素的非常时国民生活样式”。
广大日本人民被抛进饥寒交迫的苦难之中。
号称东亚强国的日本,国内经济已达捉襟见肘的程度。
惨重的人力、物力的损失,日本不但无法实现其预定的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反而使自己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无法自拔。
正如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所讲:“日本对华用兵愈持久,则国民负担愈重,愈深入,则愈不能自拔。
”’三、为沿海、沿江工业、高校的内迁赢得了时间,增强了后方的抗战能力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工业的70%集中于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十分薄弱。
据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1937年底,全国共有工厂3925家(不包括东北),其中上海有1235家,约占总数的30%以上;其他沿海各省有2063家,占总数的51%。
但战争爆发沿海工业将首当其冲遭敌炮火袭击,为避免沿海工业不遭灭顶之灾和在大后方建立长期抗战的工业基础,加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实力,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将沿海沿江工业内迁。
“七七”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国家总动员计划委员会和中央迁厂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迁厂的各项事宜。
在淞沪会战激烈进行之时,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规模的工业大迁徙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至1937年12月10日,由上海地区先后共迁出民营工厂146家,机件14600余吨,技术工人2500余名。
日军占领南京后,其侵略矛头又指向武汉,南京国民政府又决定将武汉地区的工厂继续迁移至四川、贵州、湘西等大后方,至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止,经工矿调整处协助而由武汉迁出的厂矿共304家(包括路过武汉及由武汉起运的厂矿),物质51182吨,技工万余人。
在众多民营工厂内迁的同时,直属国民政府军委会兵工、军需厂及国营厂矿也先后向内地迁移,到1940年底,整个工厂内迁基本结束,经工矿调整处协助内迁的工厂共448家,机器材料70991吨,技工121642人。
另外,自动迁移的工厂还有100余家,总计内迁工厂达600余家。
迁工厂虽然只占沿海工厂的极少数,但大多为民族工业的佼佼者,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高,直接或间接有助于国防军事建设,不仅为持久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实力,而且为国家保存了一批近代工业的精华,奠定了大后方工业发展的基础。
在工厂内迁的同时,战区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内迁。
抗战爆发前,国统区共有国立、私立等高校108所,其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平、上海、天津、南京等大都市。
抗战爆发后,大部分遭战火破坏。
在高等教育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沿海各高校内迁,并于1938年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高校的迁建工作。
从1937年至1939年,中国东部战区各高校除少数迁入租界外,大部分都迁往西南、西北等地,而最后集中于四川的计有48所。
高校内迁,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重要的一幕,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力量和科技精华,促进了大后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的人才。
四、赢得中国抗战在战略上的主动,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从政治战略上看,中国抗战以丧失国土换取了战略上的主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抗战初期日军虽然占领了华北、华中及华南广大地区,但付出了近45万人伤亡,近100亿日元军费支出的巨大代价,再也无力对正面战场进行战略进攻。
全国各族人民在日军的进逼下,期盼南京国民政府能够组织、领导中国人民起来抗战,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
南京国民政府,“八,一三”事变爆发的第二天,首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接着,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自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一方面指挥军队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一方面接受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承认其合法地位,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
这对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是极大的促进和推动,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战役,打了许多硬仗。
如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简直是以“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
每小时死亡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于中国军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使日军遭到自“日俄战争以后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
尤其是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使日军遭到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惨败,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民族精神,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对形成强大的、一致抗日的高潮和生气蓬勃的抗日新气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战役战斗中,广大爱国官兵激于民族的义愤和强烈的爱国心,与日军顽强拼搏,涌现出众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为国捐躯者,不仅有一般士卒和下层官员,也有高级将领,这些众多为国牺牲的将士,以自己的鲜血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也引起了国际的同情和援助,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