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6ae42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0.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22eeb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9.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学会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琥珀的理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
2.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
1.辅导学生理解琥珀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汲取正能量,体会琥珀的特殊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琥珀这个主题的
兴趣。
2.学生阅读: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讲解琥珀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
义。
5.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6.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
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琥珀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琥珀是一种宝石,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琥珀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对于作品的个人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和哲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琥珀》这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朴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ab9c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2.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优秀3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结构:变序式教学步骤: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五)回到第四段(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m.niubb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
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6bedb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2.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教学设计一、教材背景分析《5、琥珀》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琥珀的故事,通过琥珀的特点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用途以及珍贵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科学常识和人文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掌握琥珀的用途和珍贵价值。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珍贵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琥珀的用途和珍贵价值。
教学难点1.琥珀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2.学生理解琥珀的珍贵价值需要引导和启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对琥珀进行简单介绍,引入话题。
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活动1.小组讨论琥珀的用途,并展示成果。
第二课时复习1.复习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习1.学生听教师介绍琥珀的特点和珍贵价值。
活动1.学生分组表演琥珀故事,展示珍贵价值。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学生对琥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3.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六、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3.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琥珀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这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科学常识和人文情感。
以上是《5、琥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琥珀》教案一等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等奖
![《琥珀》教案一等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96dd9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1.png)
《琥珀》教案一等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等奖1、《琥珀》教案一等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学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琥珀》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重难点]1.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2.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回顾提问:经过上学期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一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提问的迁移运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一)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记录自己的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点。
1.如果是读音方面的问题,顺势个别指导。
2.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其他同学。
预设:(1)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2)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点拨: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形态)三、指导书写1.师出示会写字,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3c406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9.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主要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在科学上的重要价值。
课文以一块琥珀为线索,引出了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从而揭示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古代的自然环境。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结构紧凑,富有科学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主要内容,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术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资料和图片。
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琥珀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例如:“课文讲述了琥珀的哪些特点?它是如何形成的?”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深入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可以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45546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在考古学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插图形象逼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琥珀在考古学中的价值,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考古学中的作用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琥珀在考古学中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琥珀在考古学中的价值。
2.教学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考古学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卡片。
4.学习小组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琥珀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5分钟)教师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琥珀的形成过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d1cea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琥珀》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琥珀》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本文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玻璃棺材》一文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具有品词析句的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通过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作为重点的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地引导。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解决。
2.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3.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语言的文艺性。
【教学重难点】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后,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这个过程,并且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感受到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准备】1.《跑跑镇》绘本2.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师:今天,王老师想先带你们去个小镇逛逛,好不好?这个小镇名叫跑跑镇,镇上的居民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奔跑。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2f3f2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f.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琥珀》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图中是什么。
2.让学生说一说对琥珀的初步印象。
预设1:颜色很美丽。
预设2:晶莹剔透的,能看到里面的东西。
3.教师补充琥珀的知识。
点拨: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4.导入:今天让我们走进琥珀,了解它的形成过程。
(板书:琥珀)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随文识字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琥(hǔ)珀(pò)嗡嗡(wēng)松脂(zhī)拂拭(shì)渗(shèn)出前俯(fǔ)后仰挣扎(zhá)番(fān)埋(mái)澎(péng)湃(p ài)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hǔ pò wēng zhī shì shèn fǔ zhá fān mái péng pài琥珀嗡脂拭渗俯扎番埋澎湃点拨:1.“琥、珀、嗡、脂、拭、渗、俯、埋、澎、湃”都是形声字,可以按照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cba61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f.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教学设计(精选17篇)部编版四下语文《琥珀》篇1教学目标:1、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
2、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1、齐读课题工:琥珀2、提问:你们见过真的琥珀吗?3、你们想了解琥珀吗?你们想从哪些方面了解琥珀?(出示CAI课件)站起来,大胆地说。
4、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予明我们小朋友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
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语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
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
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通过读,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时间形成发现价值)2、好!说得非常准确。
下面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出示CAI课件)合作要求:A选择你们组最感兴趣的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B你们组采用什么方法学习的?C通过讨论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三、检查合作学习情况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课件)天气热时间漫长松脂球松树毛琥珀苍蝇、蜘蛛地壳变化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海浪把琥珀冲到海岸上发现的条件小孩发现父亲识别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四、总结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发现和价值。
现在还有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书上没有找到答案。
下面我们大胆地提出来,请我们班的同学解答,谁答的问题最多,最好,谁就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小灵通,大家想不想当?好!提问开始。
五、质疑问答,扩展知识⑴一问一答⑵大胆介绍⑶评比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七、作业(出示课件)1、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像,和大家交流交流。
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794db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c.png)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图片引入,激趣质疑1.出示单元导语: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诉说着科技的精彩……这个单元围绕自然与科技的人文主题,我们会一起学习很多和科学技术相关的文章,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本单元阅读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谈话导入这一期,我们化身为”小小解说员”,来到第一站——古生物博物馆,去探秘远古生命的秘密。
你看,这透明的琥珀里,安静地躺着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他们在窃窃私语,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让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穿越到几万年前的那片森林,解开远古时代的秘密。
3.介绍字理,引出“琥珀”。
结合图片,交流“王字旁”的字所指代的事物都有什么特点。
4.课题质疑,走进课文。
预设:琥珀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形成的?5.图片,欣赏琥珀艺术品。
(课件出示琥珀有关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德国作家柏吉尔走进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小品文——琥珀。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1.自读要求:①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遇到生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段读通顺; ③有疑问处,做好标记。
2.检查字词 (1)读词语:松脂 拂拭 挣扎 晌午 一番 美餐 详细 渗出 澎湃 划动 推测 粘稠 翻腾怒吼 前俯后仰(2)叠词: 飒飒地响 嗡嗡地 重重包裹 热辣辣 厚厚的 慢慢地 渐渐地 (3)多音字:3.词语解释挣扎:竭力支撑或摆脱。
渗出:多指液体,向外流出来。
黏稠:又黏又稠。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4.学写字:出示生字,(1)学生自由读生字,说说每个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e430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4.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一、预习探究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琥珀》,谁能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课文。
二、合作交流要求:1、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果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想读出下列词语: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
(2)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
(3)还有那些不懂的词可以提出来。
3、检查读书情况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那些内容?指名读文生说课文讲了那些内容4、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三、品读体验1、过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会被一滴松脂同时报在里面,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2、交流师:除了上节课即课后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条件?3、熟读课文(1)、摸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条件。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生:我认为琥珀的形成必须有太阳、老松树、苍蝇和蜘蛛。
师: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生: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松脂只有在太阳光强烈时,才会变软,才会滴下来,为后面地下来包住两只小动物做了铺垫。
生:小苍蝇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正用腿来掸翅膀,没有注意蜘蛛,也没有看到要滴下来的松脂。
生:本来蜘蛛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没想到松树上滴下松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d8936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感情和态度;–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奇妙事物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1.通过琥珀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培养学生对琥珀这一自然物质的独特感受,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5琥珀》的教材和课后习题;2.索引卡、彩色笔、教师准备的相关图片或实物;3.粘贴板、课堂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对琥珀的了解和想法。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5琥珀》,让学生跟读;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并展开讨论。
3. 激发思维1.提问:你们为什么觉得琥珀会成为一种宝石?请谈谈你们的想法;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段关于琥珀的小段落。
4. 巩固与拓展1.完成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宝石”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琥珀这一独特的自然物质,引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思维开阔,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3.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宝石的成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这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fd35c5a0116c175f0e486a.png)
5 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琥珀的来历。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字:怒吼脂拭餐划晌辣渗挣番埋刷测详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脂、拭、晌、渗、挣、刷”是翘舌音;“怒”上部是“奴”,不要写成“如”。
4.教师范读,并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三、了解文章内容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
引导思考:(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琥珀的形成1.体会松脂球的形成。
(炎热天气,松树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断下滴,形成松脂球。
)2.体会化石的形成。
(地壳变化,漫长的时间演化,松脂球变为化石。
)二、了解琥珀的价值1.学生齐读第18自然段,引导了解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2.结合前文对琥珀形成的推测,体会科学家想象和推测的合理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4bc04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c.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1篇】一、激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
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第2篇】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琥珀优秀教案设计【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68df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b.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对于古生物学和气候学方面的知识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观察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观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插图3.与课文相关的科普知识资料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告诉学生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如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等。
5.拓展(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d4bcd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c.png)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感受琥珀的特点与美丽。
2.掌握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
2.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琥珀与蜜蜂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教材及教辅资料。
2.粉笔、黑板。
3.班级学生个人琥珀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教学1.朗读课文《琥珀》,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解释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分组让学生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三、操练1.学生个人琥珀手工制作,加深对琥珀的理解。
2.请学生结合手工制作过程,再次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四、总结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琥珀手工作品,并共同总结琥珀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同时掌握生字词的拼写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增强对课文的印象。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但在操练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此次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琥珀的制作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e8b71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2.png)
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6篇琥珀是距今4500 9900万年前的松柏科、豆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6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5、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1、揭题,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2、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
(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c1417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4.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猜想琥珀的制作过程。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琥珀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点。
3.能够感受琥珀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细心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琥珀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点。
2.琥珀的制作过程。
3.学生对琥珀的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难点1.琥珀的制作过程可能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理解。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琥珀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
2.板书:琥珀的制作过程、琥珀的特点。
3.图片或实物琥珀。
4.相关课件或多媒体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琥珀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琥珀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怎么形成的?你们见过琥珀吗?第二步: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分段解释课文,重点讲解琥珀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点。
3.对比琥珀和其他宝石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琥珀的独特之处。
第三步:讨论交流1.小组讨论:琥珀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共同整理琥珀的制作过程,可利用板书展示。
第四步:感悟体验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琥珀的特点,并展示自己对琥珀的感受和想象。
2.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琥珀,培养细心和观察力。
第五步:拓展延伸1.利用多媒体资源或相关视频展示琥珀的制作过程,加深学生理解。
2.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制作琥珀模型,体验琥珀制作的乐趣。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琥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并培养了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完成《琥珀》课后练习。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写一篇小短文或制作PPT进行展示。
3.制作琥珀手工模型或绘画作品,展示下节课。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充实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琥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但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师:这就是琥珀。(板书课题) (2)介绍有关琥珀的知识。(出示课件) (3)介绍文体,感受特色。 师: 《琥珀》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 , 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 随着作者 的推测 , 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 【设计意图】 为避免课堂教学沉闷,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 兴趣,再让学生了解、欣赏有关图片,初步感知琥珀的美丽。此板块旨在扫除教学中潜在的理解障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l à)
3
(1)理清思路。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课的行文思路。 课件出示: 课文先写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再写琥珀被发现,最后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2)概括主要内容。 (3)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被发现的,以 及有什么价值。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抓住主线,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教 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板块二 大胆想象,情境朗读
1.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角色转换,下面就请“科学家们”好好默读课文,描述你们想象的 一系列情景。(板书:大胆想象) 师:你们愿意描述哪一个自然段?你们想描述事情的经过、当时的环境还是故事的结果?你们为什 么这样想?“科学家”在描述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2)生默读,边读边想象。 (3)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2. 大胆想象,全班交流。 (1)学习第 3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②生读后交流:描写炎热的天气,为琥珀的形成做铺垫。
板块三 总结写法,鼓励创新
1. 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师引导:你们的想象都很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测写成了这篇 文章 —— 《琥珀》。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他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2)生自由读课文。 (3)预设:《琥珀》中既有事实,又有想象,写得特别生动。 2. 角色转换,鼓励创新。 (1)师引导:柏吉尔听了你们的评价,一定特别高兴。同学们,我们再次进行角色转换。这次不是 让你们当科学家,而是当作家。 (2)师创设问题:听了科学家有关琥珀的想象和推测之后,要是让你写,你会怎么写?你一定会按 照柏吉尔的写法来写吗?这只小蜘蛛一定是为了吃掉小苍蝇而不幸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吗?有没有别的可能? (3)生回答。 预设 1:可能是小蜘蛛寂寞了,想找小苍蝇玩耍,恰巧被困在了松脂里。 预设 2:可能是小蜘蛛看小苍蝇太漂亮了,产生了妒忌心理,想吃掉小苍蝇,结果不幸遇难了。 3. 课堂总结。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琥珀 飞向蓝天的恐 龙 纳米技术就在 我们身边 千年梦圆在今 朝
2
1. 认识 45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 45 个字,正确读写 46 2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3.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
师引导: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只小动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预设:琥珀是透明的,里面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 (4)师段。 2. 角色转换。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比较“想象”与“推测”。 ①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想象”是什么意思?(预设: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 它的具体形象) ②(板书:推测)师引导:“推测”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怎么理解“推测”?(预设: “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地想) ③师:你们的想象和推测,与科学家看到琥珀所产生的想象和推测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 转换,假如你就是科学家,这篇课文的内容,就是你想象和推测出来的。你认为在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 预设:要特别认真;要细心、严谨。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想象”和“推测”的,转换为一个“主 导者”——亲自进行一番“想象”和“推测”,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6
⑥生齐读第 7 自然段。 (5)学习第 10 自然段。 师过渡:请大家继续想象,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出现? ①课件出示第 10 自然段。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关于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③预设: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呀? 师:因为没有这么长时间,是无法形成琥珀的。 ④师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 (6)学习第 11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11 自然段。 ②师:为什么要写地壳的变化呢? ③预设:地壳的一系列变化,也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全班齐读。 3. 现场竞答,找寻根据。 (1)师引导: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想象的句段,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琥珀形成的一系列画面。现在再请 “科学家们”推测以下几个问题。看看你们的推测科学吗?有充分的依据吗?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餐,吞食。采用“食”作部首,采用“ ”作声旁。 指导书写“餐”字。(视频出示“餐”字的书写笔顺) (2)比较形近字识记:脂—指;晌—响;测—侧;详—祥。 4. 学习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出示课件) 师指名认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相机提示:“热辣辣”的“辣”读 5. 生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 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讨论。(课件出示词语)郊 7. 整体感知。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科普知识”这一主题,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 边》《千年梦圆在今朝》 4 篇课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 威力。《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和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 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琥、珀”等 12 个生字,会写“怒、吼”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 15 个词 语。
2.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导入,明确文体
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导入:今天老师让一位“小美女”给大家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播放故事音频。(出示课件) 2. 出示琥珀图片,揭示课题。
(3)现场竞答。 ①课文中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预设 1: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 预设 2:还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 在泥沙下面。这些条件合起来才应该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②琥珀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预设 1:因为琥珀在地壳运动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没有受到风沙、空气的腐蚀。
7
预设 2:发现琥珀的人能很好地将琥珀保护好并展现在世人面前。 4. “科学家”互访,质疑答疑。 (1)师引导:团结合作力量大。以上三个问题,大家答得特别好。现在请“科学家”进行互访:你 可以向其他“科学家”发问,从课题到字句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问。多问几个 “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2)生小声读课文并试着发现问题;“科学家”互访,提出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现场竞答,“科学家”互访,互提问题,共同讨论,学生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感 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和“合作互动”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聪明 才智得到尽情发挥。学生在一问一答间,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 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也突破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另一个事物。
4. 背诵积累对联。
快乐读书吧
3 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
1
5 琥珀
?教学目标
1. 认识“琥、珀”等 12 个生字,会写“怒、吼”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 15 个词 语。
2.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5
③师:这里想象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连它快乐的心情都想象出来了——它在快乐地飞舞。 请你读出小苍蝇的快乐和天气的炎热来。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 (2) 学习第 5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5 自然段。 ②生想象交流。 ③指导朗读。 师:你们想象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高兴)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吗? ④师范读。 师:蜘蛛的心里多高兴呀!吃掉这只美味的小苍蝇,是多么高兴的事呀!为此,我会这么读。(用 一种成年人的语气读) ⑤师启发生带着想象朗读:假如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你会怎么读? 预设:带着稚气的语气读。 ⑥读出“自己的滋味”。 师:请你们自由朗读,读出属于“自己的滋味”。 ⑦生自由朗读。 (3)学习第 6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6 自然段。 ②师引导: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呢? ③预设: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④女生齐读。 (4)学习第 7 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 7 自然段。 ②生朗读。 ③师引导: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发生得很凑巧的词语吗? ④师指名回答,相机强调突出“刚、突然、刚好、一齐”。 ⑤师小结:这是多么凑巧的一件事情呀,就像这位同学分析的那样。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通过朗读真实地再现这一凑巧的事情。
板块三 合作朗读,尝试提问
1. 朗读课文。 (1)四人一组合作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组内讨论交流: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学会了概 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收获可真不少。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 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反复诵读文本,能使学生深入课文,发现 问题,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