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与血浆
❖ 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 色透明液体,称血清。
区别: ❖ 成分: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少了凝血因子
多了在血凝过程中由血小板释放的某些物质。 ❖ 获取方法 血清自然凝固后获得
血浆系全血加抗凝剂离心沉淀后获得
凝血因子
❖ 参与血液凝固的化学物质
按WHO命名编号的凝血因子
(内源性)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外源性)
Ⅻ因子启动
↓
Ⅲ因子启动
凝血酶原→凝血酶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 根据因子Ⅹ激活过程的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 in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参 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和外源性凝血 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启 动凝血的因子Ⅲ来自组织)两条途径。
编号 同义名
编号 同义名
Ⅰ 纤维蛋白原
Ⅷ 抗血友病因子
Ⅱ 凝血酶原
Ⅸ 血浆凝血激酶
Ⅲ 组织凝血激酶 Ⅹ 斯图亚特因子
Ⅳ 钙离子
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Ⅴ 前加速素
Ⅻ 接触因子
Ⅶ 前转变素
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 除Ⅳ因子(Ca2+)外均为蛋白质; ❖ 除Ⅲ因子外,其它凝血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 ❖ 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其中Ⅱ、Ⅶ、Ⅸ、Ⅹ
4.体内抗凝系统
(1)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 抗凝血酶Ⅲ是主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由 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 作用机制:
❖ 通过其分子中的精氨酸残基与Ⅱa、Ⅸa、Ⅹa、Ⅺa、 Ⅻa分子中的活性部位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这些凝血因 子灭活,产生抗凝作用。
❖ 正常情况下,抗凝血酶Ⅲ的直接抗凝作用非常缓慢而且 较弱,但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约2000倍。
二、纤维蛋白溶解
❖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 基本过程:纤溶酶原激活、纤维蛋白降解。
❖ 生理意义:使血液保持液态、限制血凝的发展、 防止血栓形成。
❖ 纤溶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原) ❖ 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 ❖ 纤溶酶原激活物 ❖ 纤溶酶原抑制物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 血液凝固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
表 S K←PK 面 ↓↓↑
内源性激活
激Ⅻ
Ⅻa
HK ↓
活
Ⅺ Ⅺa
磷
↓Ca2+
脂
Ⅸ→Ⅸa → PF3+Ⅷ+Ca2+ Ⅸa
表
面
Ⅹ
阶 S:血管内皮胶原组织、 异物表面
段 PK:前激肽释放酶
血 K:激肽释放酶
纤 维 形
HK:高分子激肽原 PF3:血小板因子3
酶原的激活作用; ❖ 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活性。 ❖ 蛋白质S可增强蛋白质C的作用。 ❖ 凝血酶调制素可促进蛋白质C的激活。
S K←PK
抗凝血酶Ⅲ
↓↓↑
Ⅻ
Ⅻa
HK ↓
蛋白质C
Ⅺ Ⅺa
↓Ca2+
抗凝血酶Ⅲ
Ⅸ→Ⅸa→ PF3+Ⅷ+Ca2+ Ⅶ+Ⅲ
抗凝血酶Ⅲ
Ⅸa
Ca2+
Ⅹ
TFPI
PF3+Ⅴ+Ca2+ Ⅹa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L-1)由血小板或内皮细胞 分泌,能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的活性;补体 C1抑制物主要灭活Ⅻa、激肽释放酶;
❖ α2抗纤溶酶和α2巨球蛋白能抑制纤溶酶的活性。
凝血、抗凝、纤溶的动态平衡
第五节 血量、血型和输血
一、血 量
❖ 正常人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 ❖ 循环血量约占总血量的90%; ❖ 贮存血量约占总血量的10%。含贮存血量较多
成
Ⅶ+Ⅲ Ca2+
外源性激活
组织损伤 Ⅲ
PF3+Ⅴ+Ca2+ Ⅹa
Ⅱ
Ⅱa
Ca2+
ⅩⅢ ⅩⅢa
Ⅰ Ⅰa
ⅠaⅠa ⅠaⅠa
•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
❖ 延缓:(Ca2+)——草酸盐(用于实验室) ——柠檬酸钠(用于体内)
降低血浆中游离的Ca2+浓度,达到抗凝的目的。
❖ 加速:维生素K能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促进 凝血;适当提高温度促进酶促反应、利用粗糙面促 进凝血因子激活,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从 而加速血液凝固。(温热盐水沙布)
肝素(heparin)
❖ 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产生。
❖ 能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结合增强它们的 抗凝作用,特别是肝素可明显加强抗凝血酶 Ⅲ的抗凝活性。
wk.baidu.com
(2)蛋白质C系统
❖ 蛋白质C系统包括蛋白质C、凝血酶调制素、蛋 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
❖ 蛋白质C主要作用: ❖ 在磷脂和Ca2+存在的情况下,灭活因子Ⅴ和Ⅷ; ❖ 阻碍Ⅹa与血小板上的磷脂结合,削弱Ⅹa对凝血
的器官,称贮血库,如肝、肺、皮下静脉丛。
蛋白质C 抗凝血酶Ⅲ
Ⅱ
Ⅱa
Ca2+
ⅩⅢ Ⅰ Ⅰa
ⅩⅢa Ⅰa Ⅰa Ⅰa Ⅰa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 TFPI主要来自小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相对稳定
的糖蛋白。目前认为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 抗凝物质。
❖ 主要作用:与Ⅹa结合,抑制Ⅹa的催化活性;并在 Ca2+存在的情况下,与Ⅶa-Ⅲ复合物结合,形成 Ⅹa-TFPI-Ⅶa-Ⅲ四合体,抑制Ⅶa-Ⅲ复合物活 性,对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负反馈抑制作用。
上节课主要内容: 血细胞比容与比重 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血细胞的数量以及生理功能
主要内容: 血液凝固过程 ABO血型分型依据 输血原则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1.血液凝固
❖ 概念: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 凝胶状态(血凝块)的过程
❖ 实质:血浆中纤维蛋白 原(酶促反应)转变为 纤维蛋白(血纤维)。
1.血管内激活物
2.组织激活物
3.活化的Ⅻa
内皮细胞
激肽释放酶
↓
↓
组织激活物 尿激酶←尿激酶原
← PAI-1 →
纤溶酶原
纤溶酶
α2抗纤溶酶→ α2巨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FDP
(二)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溶酶的选择性较差,除能水解纤维蛋白外,还 能水解纤维蛋白原及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Ⅷ、 Ⅸ等。因而纤溶系统也有对抗血液凝固的作用。 (三)纤溶抑制物
合成时需维生素K参与; ❖ Ⅲ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
3.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 “瀑布学说” :血液 凝固是凝血因子相 互作用的接力式连 续酶促反应过程。
❖ 即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 被激活的过程,其最终 结果是纤维蛋白形成。
❖ 血液凝固大致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 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