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是儿童数学教育的基石,它是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开始。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是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的定义、作用、方法和实践四个方面探讨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动手操作的定义动手操作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探究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不仅是简单的物理操作,更是一种思维训练。

动手操作的作用视觉效果动手操作可以帮助视觉感知,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直观感受。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将各种形状的图案拼成各种有趣的图形,来观察、分析、比较各种图形之间的差异,从而对几何学中的同、异、对等等概念有更深刻的认知。

记忆效果动手操作可以帮助记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出数学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各种计算模型,来了解数学中加减乘除等概念,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发展思维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学运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运算规律及完成多个运算步骤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的方法看后做法看后做法是指学生在领会操作过程后,自己完成操作过程,以加深对操作的理解。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演示计算乘法的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自己进行乘法的运算。

自己设计自己设计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设计一些数学模型和实验装置,以达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一个数轴,了解数轴上数字的大小顺序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

分组合作分组合作是指学生在一组内完成共同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设计一个完成数学运算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来达到更全面的思考和学习。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实际操作,达到直观感受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目的。

以下是关于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的浅谈。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概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在教授加法和减法时,可以使用实际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操作,让他们感受到加法是物品的增加,减法是物品的减少,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动手操作需要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教授比较大小时,可以让学生使用实际的物品进行比较,让他们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比于传统的笔记和听讲的方式,动手操作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亲自参与,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授数数时,可以让学生使用手指或者物品进行数数,让他们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纸片等制作几何图形,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一、动手操作的定义动手操作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教学过程,进行各种实际操作、实验,以感官直接获得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 直观性强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直接感受事物,直观地了解知识,增强记忆。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通过拼图、剪纸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 体验性强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学习长度单位的转换中,可以设计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3. 操作性强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折纸、剪纸等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能。

1. 激发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实验等形式的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增强学习的情感色彩,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提高学习效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更深刻地消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数条、分数饼图等教具,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地感受分数的大小、大小比较等,从而更好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4.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学习图形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制作图形,相互合作交流,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其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动手操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来实现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和创造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一、设计具体可行性的实验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直角三角形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用纸板和量角器自己制作直角三角形,然后通过实际测量边长和角度来验证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可以观察、测量、制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利用教学工具设备进行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设备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

在教学面积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正方形磁片,让学生亲自操纵磁片进行拼贴以感受面积的大小。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分数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各种材料比如整块巧克力、水果等,自己切分成若干份,然后比较大小,分析比较他们的切分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利用数学游戏进行实际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图形时,老师可以利用拼图游戏或者搭积木的游戏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认识各种图形,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注重实际情境的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来体验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动手做”活动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动手做”活动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动手做”活动的思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现代科学也证明:勤动巧用双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

儿童具有好动的天性,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动手做”的数学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双手的作用配合教学,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动者。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坚持运用“动手做”并进行教学反思,有了以下的一些体会:一、运用“动手做”,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用3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1/3和1/4,涂上颜色,并且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高兴地发现同样大的一张纸,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不但认识了1/2、1/3和1/4,而且还为下节课比较分数的大小作了铺垫。

又如:我在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对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之后,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去记忆定义,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画一幅图画,要求用线段、射线、直线、角以及其他的几何形体来构图,同学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绘出了许多幅图画。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学生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及美术联系起来,使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浓厚了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想象力。

二、运用“动手做”能有效促进外显的智力活动内化学生动手做,是一种外显的智力活动。

手是靠脑支配的,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将眼睛看到的东西,经过脑的分析,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再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会起到以动促思,手脑并用的良好效果。

三、运用“动手做”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技能上存在问题。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设计“动手做”的活动使学生进入求知的亢奋状态。

下面再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来说明,前些年教学,我首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看、摸,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研究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概念及特点动手操作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物体或工具来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主要包括计数棒、计数珠、图形板等教具的使用,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和问题解决。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特点如下:1. 直观性强: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

2. 情境性强:动手操作通常结合着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和问题,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参与性强:动手操作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有效性1. 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动手操作的引入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提高学习效果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数学概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动手操作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需要亲自动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操作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完成,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操作的策略1.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给予引导和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2. 灵活运用动手操作教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动手操作教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动手操作教具。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面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探讨。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和实物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在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使用水果、玩具等实物作为教具,让学生进行分割和组合,亲身体验分数的形式和运算规则。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第二,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个卡片游戏,让学生用不同的卡片组合成等式或不等式,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数学知识和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性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制作和组合图形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不同形状的性质和关系。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进行电子游戏、模拟实验等动手操作。

还可以利用实验室设备、教学仪器等物理设备来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小组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自主学习来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前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小学数学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我们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接触数字和图形,而通过手工制作数字和图形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和图形。

在小学数学中,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增强学生的专注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减少分散注意力。

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或者做实验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去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手工制作数字和图形,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数字和图形的形状和颜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究的学科,在小学数学中也是如此。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而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或者做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究和发现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掘人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路径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往往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还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将所有的知识都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为此,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游戏或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通过实际操作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用纸板剪剪拼拼,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特性和性质。

注重课堂互动和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比如数学拼图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实践活动,比如数学与美术的结合、数学与科学的结合等等。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具和实物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数学的分数概念时,可以用分形的图示、实物分数模型等教具来展示和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在教学解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化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生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现状及对策
教学与管理
21 年 1 月 1 01 2 5日
小学生数 学课堂 中动 手操 作 的现状及 对策
一江苏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小 学数学课 程的生 活化要求 力摆脱教学评价的枷锁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要 引导 学 生 有 效 地
陈涛清
l 。 果
2 . 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

1 . 不愿花费时间和精 力
l 往停留在操作层面 , 而没有上升到 1 手脑脱节等现象。因此, 移、 在教学
由于教学评价单_ , 学生成绩 J 数学知识 、 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 l 数 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 对学生 的动手操作进行恰 当的引 的优劣仅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准 , 层面, I 似有“ 为动手操作而动手操 l 导与调控。 而不以 学习能力的强弱评判。 数学 l 之嫌。 作” 过分追求操作形式, 使动 l
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 l 无边际的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 l 知识的智力活动方式“ 外化” 为动
创造 性思维, 学生智慧的 促进 健康 I 作过程 对操 进行全面 有效的 调控, 手操 I 作的 程, 要通过 过 还 这一外部
发展。 i 使学生思维有目 标、 操作有方向, 程序“ I 内化” 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形
潜能 的“ 金桥 ”是学生求知增智 的 I , 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 , 而削弱和淡 I 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向学
重要环节。那么, 小学数学课堂中 l 化了其他的数学学习方式, 更忽视 l 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 ,
动手操作的现状如何呢?

1 了传统 的数学学习方式 ,如接受 、I 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 流
创新能力来自 于良 好的 思维 ! 确全面 认识和 握新 准 地 掌 知。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能力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议,希望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动手操作能力的定义动手操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手的动作,能够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技巧,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包括手工操作、体育运动、电子技能等多个方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本知识往往是抽象的,生动直观的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比如通过手工制作几何图形、使用小学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数学实践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1. 制定合理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设计一些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比如用纸板制作几何图形、通过游戏进行算术运算等。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数学老师应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加强课外拓展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拓展活动,比如校园数学竞赛、数学园游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4. 设置合理的动手操作课堂环境。

在课堂中,数学老师应该打造一个良好的动手操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动手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动手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一、设置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度,用尺子或者卷尺去测量,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切身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引入教具和实物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教具和实物,帮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可以使用颜色不同的瓶子和水果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通过实物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和运算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者完成一个数学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讨论、相互协作,通过动手操作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要多样化、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可以采用一些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设计一道小组合作的数学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呈现出解题过程和结果。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最后,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时,要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教室中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动手操作区域或者实验台,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数学的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

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

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操作”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不断产生操作的需要。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

人的思维,从整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抽象经验展开。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之一。

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数学的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结论上,还应当重视对获取知识思维过程的学习,多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上,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二、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

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谈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谈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谈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被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肯定。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讨论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引导和借鉴。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他们喜欢运动和玩耍,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而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参与亲身体验数学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立体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纸板、剪刀等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通过亲身制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动手操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和实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比较和加减练习,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提高参与度。

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亲身实践和体验数学知识,这样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观察,更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和特点,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纸板、方块等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面积的概念,加深记忆和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利用教具进行教学、设计实践性作业、组织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成绩提升。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正文2.1 利用教具进行教学利用教具进行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使用各种教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具可以帮助引入抽象概念。

比如,通过使用数字卡片或算盘,可以让学生对数字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数字的大小和数量,从而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教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使用彩色的计数棒或形状拼图,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

他们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教具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通过使用几何模型或量角器,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几何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几何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利用教具进行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具,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设计实践性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实践基础。

动手操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师们应该更加重视并运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概念理解、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兴趣、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实践基础、教学方法、学习效果。

1. 引言1.1 探讨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动手操作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够通过触摸、感受、动手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从而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动手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2 解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正在建立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限制,有时候会出现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入的情况。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较难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图像或操作来帮助他们建立起概念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培养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呢?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协作的游戏、实验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和实践,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老师还可以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实物、图片等教育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和策略,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多了,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增强。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乐趣,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 动手操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 动手操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认识与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针对以往教学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一、动手操作场面混乱操作材料的使用要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是否使用操作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无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任意选择操作材料,不但不能发挥操作材料的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让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各自带来的积木,再把带来的积木分一分,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们利用积木搭起了小房子,玩起了小拼图……一节好好地数学课一不留神变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的玩具活动课。

学生根本不理会老师的提问,教室里乱糟糟的,教师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最后只能强行阻止了种种混乱的现象。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初步了解长、正方体的简单特点,这一做法,无论从探索知识规律方面来看,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都是无可厚非的。

可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操作的效果呢?1.慎选操作材料,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

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水平非常低下,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善于概括事物直观、形象、外部的特征或直接属性,他们更多会被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所吸引。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2.适度指导,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益。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G626.5:A:ISSN1672-6715(2019)07-138-01动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可以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这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凭借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可以引导思维感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

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积极地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了思维的方向和思考的方法。

如教学“湊十法”:由于一年级学生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算理,我决定采用摆圆片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例题是“9+2”,这对于学生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但是学生刚学过10加几的加法,我让学生先拿出9个白色的小圆片,再拿出2个红色的,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呢?摆摆看!于是学生便积极的摆弄起来,很快就有同学说出了“十”的方法,他将1个红色的小圆片移动到白色的圆片中湊成十个,一下就看出共有11个小圆片了。

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好掌握,便于学生理解,学生的思维也自然而然地得以引导。

然后我又出示类似的題目加以推广和巩固,加深学生对“湊十法”的印象,轻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思维和具体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米,使概念具体化,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名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着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设计有趣的数学实物实物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纸板立体图形、使用积木拼图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数学实物,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乐趣和奥妙。

2、体验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设计一些拼图游戏、数学运算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操作,锻炼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3、实践课外数学数学知识不仅存在于教科书和课堂上,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课外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度量衡活动、时间计算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数学思维,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要求,探索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1、注重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几何图形的折纸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几何知识,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3-07-01T14:46:52.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6期供稿作者:赵银各[导读] 对学生的鼓励是对学生操作意识的一种激励,它会对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震撼的作用。

赵银各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珠江路小学471003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差,而在教学中合理增加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析了当前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从思想上重视动手操作教学
一些老师一味地强调操作的辅助性,认为动手操作相对于教学目标而言只是配角,仅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一个手段,一旦教学目标达成了、重难点突破了,操作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不会的可以动手试一试”是一些老师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说的话,表面上看,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仔细想一想,是不是会有学生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潜台词——“会做的就可以不用动手了,凡是动手的都是不会的”?这样一来,动手操作被一些学生所不屑也就成为很正常的事情了,于是培养操作意识、培养动手能力自然就无从谈起,更别指望学生在操作中能发现新问题并为之思考、探索了,这样的教学是肯定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教学效果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误区呢?稍加思考也不难理解,老师们都知道,数学素养的内涵包括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几何直观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似乎找不到“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课上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时候就容易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割裂开来,就会把动手操作仅仅当成培养数学素养的一个手段。

但是如果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就自然能理解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了。

有人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动手教育’,这话不无道理,很多中国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容乐观,但我们一提“动手”,往往总爱拿劳动、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说事儿,仿佛只有它们才能最直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实,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能否换个思维,在一些数学课堂上也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操作的好处,养成操作的意识,培养操作的良好习惯。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老师善于利用教材,把握好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每一个机会。

二、提高动手操作教学的实效性
在一些课堂上,虽然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然而在这些动手操作中却出现了不少无效的操作现象,导致操作流于形式。

如一次听课时,老师在教学高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白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摸摸长方形模型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然而实际上,很多同学没有操作,而是直接在操作报告单上填上了结论。

课后我问这些同学为什么不动手摸一摸,他们说:“生活中早就接触过长方体,它的特征早知道了,根本不需要摸,太浪费时间也太麻烦。

”不少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起点,没有认真思考问题是否适合通过操作而思考,为了操作而操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导致操作失去意义、流于形式,自然这种动手操作实践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了。

关于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还存在重点不够突出、材料选择不当、时间不够充裕、组织不够严谨等问题。

由于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操作可有可无,忽视了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日后遇到需要操作的也没有操作的意识或懒得操作了。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动手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性,发挥好动手操作的特点和功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及时地对动手操作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
现实教学中,一些老师由于对操作学习结果的过分关注,而忽视了操作过程本身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关注不够,对于学生操作方法的闪光点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学生的成功体验得不到满足;再加上教师的不善反思,对学生的不愿意操作误认为是已经理解、不需要操作,甚至表扬这些学生“头脑灵活”、“抽象思维能力强”,久而久之,学生的操作热情慢慢减退,操作意识慢慢淡化了。

所以,当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仔细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切不能在讲台前等着学生汇报结果。

对于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当指出存在的问题,作出中肯的评价,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当学生操作成功时,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诸如“你真棒”、“你的动手能力真强”等激励性评价,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对操作过程中有意外生成的闪光点的,可以在全班点评,让同学们分享,使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操作过程的美好、操作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的鼓励是对学生操作意识的一种激励,它会对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震撼的作用。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动手操作,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不断更新观念,让学生体会操作的好处,强化操作的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锻炼操作的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