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道士塔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教案《道士塔》

高二教案《道士塔》

高二教案《道士塔》一、教学目标1.了解《道士塔》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掌握该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理解该剧中的寓言意义;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道士塔》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掌握该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难点1.理解该剧中的寓言意义;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剧情梗概1.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道士塔》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道士塔》的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剧情。

3.剧情梗概(30分钟):教师根据剧本,以故事串讲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道士塔》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并重点解读剧中的关键人物。

4.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布置下节课预习的任务。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1.复习(5分钟):教师提问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剧情梗概,并鼓励学生主动回忆。

2.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道士塔》中的各个主要人物形象,并结合剧情,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人物,通过讨论和合作,整理该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的详细描述。

4.展示与分享(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邀请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第三课时:寓言意义的探究1.复习(5分钟):教师与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2.寓言意义的引入(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道士塔》是一部具有寓言意义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寓言意义可能是什么。

3.分组探究(40分钟):将学生重新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寓言意义进行探究,包括相关人物形象、情节和对社会现象的隐喻。

4.学生汇报(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由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课时:观察与鉴赏1.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与鉴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士塔》教案教案

《道士塔》教案教案

《道士塔》教案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道士塔》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道士塔》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课堂讨论,引起学生对《道士塔》的兴趣,了解学生对道士、塔等概念的理解。

2. 阅读理解:
a. 分段阅读《道士塔》的故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学生可以跟读或默读故事。

b. 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角色以及他们的动作、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交流:
a. 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 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
a. 将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扮演这些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并展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创造力。

b.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心理变化和动作表现,提
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演绎能力。

5. 总结:
a. 教师总结讨论的要点,梳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b. 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课学到的内容和体会。

教学评估: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道士塔》故事的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讨论表现、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作自己的故事,或者写一篇关于《道士塔》的读后感和评价。

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道士、塔等相关概念,深化他们的知识和对故事的理解。

道士塔教案(通用3篇)

道士塔教案(通用3篇)

道士塔教案(通用3篇)张咸竹东北师大【教学目标】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体会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怆苍凉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处于矛盾心理下悲怆苍凉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小知识。

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

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特色。

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他们羽化后,一般有两种葬法,一个是坐缸,就是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盛殓遗体。

而佛教徒呢,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

但是在七十余年前,在祖国大西北的佛教胜地——甘肃敦煌,却有一个道士在死后被葬在佛徒使用的塔中。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他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这篇《道士塔》。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

作者余秋雨,江苏余姚人。

是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家,散文家。

作品有文艺理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文化苦旅》的第一篇。

【教学进程】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作者在一开篇,就向我们交代了他所要描写的对象是莫高窟门外河对岸的塔群,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呢?(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从几座坍驰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教师依据王道士塔图手绘覆钵式塔简图)。

塔这个词来源于印度。

传说当年有弟子问及释迦牟尼身后之事,佛祖将袈裟叠成四方,铺在下面,又将钵盂倒着扣在袈裟上,又把禅杖立于钵盂之上。

后来的佛徒弟子就依照这种形状建塔来保存佛祖的真身舍利。

这种塔呢,就被称为“覆钵式塔”。

道士塔教案5篇

道士塔教案5篇

道士塔教案5篇第一篇:道士塔教案道士塔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所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词语所蕴涵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年出生,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余秋雨的散文,有一种浸润着历史沧桑的困惑,以及走出这种困惑的使命,即他自己所谓的“文化苦旅”。

这种使命意识让他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了笔端,将一座“精神道场”弥漫于天地之间,既有着对历史的洞察,又有对现实的忧患,对未来的执着,对人生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的感悟,被誉为“学者散文”。

2.欣赏敦煌文明(幻灯片)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

二、课文赏析1、作者对王道士、对敦煌文化艺术的遭遇的态度是什么?明确:王道士是敦煌文化的罪人,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不能肩负起这笔文化重债。

莫高窟被掠,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2、偌大的莫高窟,前后十几年,在王道士的手里被卖掉了,其间的王道士、满清官员、外国冒险家各自充当了什么角色?明确:王道士:涂壁画、毁雕塑、塑怪像,受愚弄、贪小利、卖国宝满清官员:了无赤肠、不负责任、中饱私囊外国冒险家:餐风宿露,冒着危险,愿意吃苦,欺骗掠夺3、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行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对王道士:惋惜与痛苦;痛恨与无奈对满清官员:哀痛对外商国冒险家:谴责三、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坍弛:tān chí坍塌,废置无用凛冽:lǐn liè刺骨地寒冷歆羡:xīn xìan羡慕偌大:Ruî dà这么大四、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一)王道士?(细节描写)1.(用石灰刷过壁画后):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道士塔》语文教案《道士塔》语文教案1一、课文导入(略)二、研析课文(一)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塔的?明确: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塔心竖一木桩。

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

(请同学们看课本前的插图,作者在莫高窟看到的几座僧人圆寂塔,就是这个样式。

今天北京北海的白塔,其型也属于这种覆钵式的塔。

)2,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作者是怎么描写和评价王道士的。

明确: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

罪人、小丑(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王圆�相关的视频资料。

从照片上看,王道士非常瘦小,长的并不吓人。

)(多媒体展示内容:王圆�的相关资料)(板书:王道士)(二)请同学们自读二、三两节。

1,找一找王道士在把持了莫高窟以后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明确:粉刷壁画,砸碎雕塑,出卖文物,上报官员。

“罪人”、“小丑”,是作者对王道士的评价,经由他手,敦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源源不断地输向国外,令人痛心。

(板书:愚昧、无知)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敦煌,去共同感动、领悟。

(视频资料播放“敦煌”记录片,多媒体展示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相关文物图片。

)这样珍贵的文献却被外国冒险家大批大批地运走,让我们看一下历史记录。

(多媒体展示内容:外国列强对敦煌莫高窟文物的劫掠史。

)2,看到这样的资料,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明确:正如作者讲的那样:“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

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3,讨论:这一切归咎于谁)从这一系列事件来看,我们能够把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错全加在王道士身上吗?明确:不能,“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王道士只不过是整个事件的直接经手人,国宝是他盗卖出国门的,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从他等待官府整整七年却无人问津的情况来看,他并不是真正的元凶巨恶。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道士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余秋雨。

2、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能力目标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教学重点】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

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敦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是一个富有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历史上一时的“疏忽”,便铸成了中国历史的一大遗憾。

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遗产,被一车车,一队队载入了“异国他乡”。

哪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为之怨愤,为之心在流血?今天,我们学习学者余秋雨的《道士塔》,随同作者一起去重温那段伤心的岁月吧!二、介绍作者余秋雨和背景知识:出示投影:1、余秋雨简介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

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

《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

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的中国大陆首都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场景氛围。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2. 通过课文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和场景氛围。

3. 对传统文化、历史和人物客观评价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背景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和思考。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道士塔》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道士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 图片资料:道士塔的图片或其他相关图片4. 视频资料:关于道士塔的视频或其他相关视频5. 字典、辞典等参考资料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独立解决问题。

2.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主题和问题。

3. 情景教学: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4.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中关于道士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简要介绍道士塔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道士塔有何象征意义?”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5.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课后作业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道士塔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道士塔,它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去感受这段历史的沧桑。

”2.自主学习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道士塔象征着什么?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特色。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道士塔》是现代作家余秋雨创作的一篇散文,以道士塔为线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历史的沧桑。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特色。

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2.3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发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思考题,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道士塔》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术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5.3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余秋雨的其他散文作品,如《文化苦旅》、《江城》等,以加深对作者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的理解。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道士塔》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兴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道士塔》全文阅读与理解。

2. 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3. 文化背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道士塔》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特色。

3. 掌握道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道教相关概念和哲学思想的阐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写作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入理解文章。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相关视频。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资料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1. 引发学生对道教和古代文化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2. 简介《道士塔》的作者和背景。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 分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和段落。

2. 讲解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写作技巧分析:1. 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特色。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一、课堂参与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反应和回答准确性。

二、作业与测试:1. 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道士塔》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高二语文教案:《道士塔》

高二语文教案:《道士塔》

高二语文教案:《道士塔》教案主题:探讨《道士塔》的主题与意义教案目标:1. 了解《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2. 分析小说的主题与意义,理解其中的人性探讨和社会思考。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准备:1. 复印《道士塔》的小说文本资料。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设计有关《道士塔》的问题和讨论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和预习 (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讲解的小说《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初步的理解和感受?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传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意义?Step 2: 主题探讨 (15分钟)1. 提醒学生,文学作品通常探讨人性、社会和生命的问题。

《道士塔》是否也有这样的探讨?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分析小说中的主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人性的复杂性:故事中的角色是否有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是否与自身的欲望、利益和责任有关?- 社会与个人:小说中的人物是否受到社会背景的制约和影响?他们的命运与社会的关系如何?- 意义与价值观:故事中是否传递了某种价值观念和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故事来呈现这些思考的?3. 让学生展示和总结各自小组的讨论结果,归纳出可能的主题和意义。

Step 3: 文本解析 (20分钟)1. 分发《道士塔》的小说文本资料,让学生自行阅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每一章节的梗概和要点。

2. 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支撑主题和意义的关键情节和描写,例如主人公的行为和成长,人物的互动和冲突,故事的结构和背景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讨论,解读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现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手法和意图。

Step 4: 分析与评价 (15分钟)1. 引导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对自己有何启发和思考。

2. 探讨学生对小说主题和意义的理解是否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观察相联系,是否与他们本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共鸣。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3)掌握生词和熟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生词和熟语的掌握。

(3)课文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对道士塔有何认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词和熟语,查字典理解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如何?主题是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熟语的含义及用法。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

5. 课后作业:(1)朗读、背诵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熟语写一段话。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道士塔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道士塔》教学教案

《道士塔》教学教案

《道士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道士塔》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2)认识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2)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把握;(3)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作者深沉的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把握;(3)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道士塔》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要求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2)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 针对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

《道士塔》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提高历史意识。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2. 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3. 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2. 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道士塔》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道士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课文作者及相关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交流。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深入剖析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指导提高。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完成课后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内容,使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高中语文《道士塔》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教案

高中语文《道士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道士塔》的文学背景和主题思想;2.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意象等核心要素;3.分析小说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小说的叙述结构和人物形象描写;2.难点:传统文化元素在小说中的呈现和解读。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听讲;2.班级分组,进行小组讨论;3.课堂辩论、阅读分析和小说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小说导读1.分享总结本文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2.教师以PPT形式进行小说导读,在普及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与文学手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小说语境与文化价值;3.让学生阅读对话和描写场景,感受语言风格与写作手法;4.学生听讲学习同时积极发问和提出疑问,并把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第二节课:文学元素探讨1.分组讨论,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隐喻和象征意义等文学元素展开探讨,让学生在交流中梳理思路、归纳总结;2.教师对每组小组的讨论问题进行提问与点评,并引导学生对文学元素进行深入研究;3.扩大讨论范围,引导学生思考周边文学背景中共性与差异,用多元化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节课:作品评析1.教师进行小说剧情评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逻辑和思辨能力;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3.教师就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批判思考能力。

第四节课:传统文化元素解读与应用1.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入口,结合文化语境讲解业内的相关文学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解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和价值;3.小组合作,学生运用传统文学元素,创作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第五节课:文学鉴赏与批评1.教师分享有关《道士塔》的批评文章,引导学生学习文学评价方法;2.分组进行文学批评,各组对某一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赏,使学生立足于各自独特的角度去挖掘文学深层次的价值;3.教师鼓励学生多读书、广阅文学资料,发掘有潜力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

2024年道士塔教案

2024年道士塔教案

2024年道士塔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道士塔》的背景和主旨。

2.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2.探讨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道士塔》课文及相关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道士塔》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引发思考:道士塔是什么?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1.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a.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

四、课堂讨论1.探讨文章的象征意义a.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探讨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2.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选取一个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道士塔》,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探讨文章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课文阅读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你们认为文章中‘道士塔’象征着什么?”“文中提到的‘古塔’,‘老塔’,和‘道士塔’有何区别和联系?”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小明,你觉得文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花,文中哪个场景或细节让你印象深刻?”三、课文分析1.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a.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我们能否从文中找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请大家思考,作者为何要以‘道士塔’为题,而不是其他事物?”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张道士是如何对待‘道士塔’的?这反映了他的哪种品质?”“其他人对‘道士塔’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这又反映了他们的什么心理?”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a.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这种风格是如何增强文章表现力的?”四、课堂讨论1.探讨文章的象征意义a.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同学们,‘道士塔’在你们心中代表了什么?它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塔吗?”“文中提到的‘塔影’,‘塔声’,是否让你联想到更深层次的意义?”2.探讨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通过阅读全文,你们认为作者对‘道士塔’的态度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一致?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矛盾和挣扎?”六、作业布置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大家对‘道士塔’有了自己的理解。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道士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道士塔》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吴承恩及其作品《西游记》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参与。

3.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角色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4.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吴承恩及其作品《西游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以课文中的角色为例,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6. 朗读练习:选取课文片段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人物关系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朗读展示: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把握。

3. 人物分析作文:评估学生对课文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道士塔》教案【6篇】

《道士塔》教案【6篇】

《道士塔》教案【优秀6篇】介绍余秋雨篇一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担任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主要有两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他是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主要代表。

我们品读余秋雨散文,可以从散文集《文化苦旅》开始,使学生明确“苦”。

拓展延伸篇二我们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道士塔》教案教案篇三以前看到一个教育的寓言:跳蚤能跳多高。

讲述科学家用一个实验说明了没有限制跳蚤能跳到让人意想不到的高度。

引用这个寓言来阐述教育上的一个道理。

似乎给学生压抑的便是教师的教和为检测教学效果的考试。

如果没有了这两样的限制,学生也会像那跳蚤般能跳到让老师惊讶的高度。

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应当是教学生学的意思,在教学合一中能够达到教学相长。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截然分开的。

学生习惯了有东西压制着,你忽然拿去了压制他们的东西,比如说让他们自学一篇课文或者自学其它的课目,学生所表现出来很茫然,一节课上无事可做,养在笼中的鸟儿放回归到森林里去了,因为长期的驯化已不能适应自然界的风雨!今天中午课上,我让学生阅读余秋雨的《道士塔》,给出了写作的提示:谁是罪人?是学者还是强盗?敦煌文化重现辉煌?这样的三个话题基本上涵盖了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思考,在第一教时笔者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这节课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把他们的文稿收上来一一看了一下,却让我大失所望,他们对课文内容浮浅的理解,只是简答题一般的结构方式,干瘪而无味的语言,更有草草的书写,所有这一切都让我感觉这节课尝试的失败。

我真的想不通一个读了十几年书的人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却是那么的无能。

其实阅读材料并不深奥,课文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可是学了十几年的书,字写不好,句子读不通,思想内容理解起来也是似是而非,表达更是词不达意,每次考过之后,还津津有味地争论卷面上的分数,但是平时语文的素养如此的溃乏,真的有一种对语文无可奈何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道士塔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激情。

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等多种写作手法。

3、了解作者余秋雨,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记叙的史实,领会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

2、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1、通过记述的史实,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

2、学习文章中有机结合等多种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与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运多舛,只要短短的1 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久的痛的?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据说是上一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的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进他的<<道士塔>>,走进敦煌莫高窟,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二背景资料展示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中的珍贵文物—藏经洞中的珍贵文献—敦煌遗书与纸卷画约有4万多件,主要分藏在英.法.俄.日.美.中等13个国家,其中有五分之三在国外,中国现仅存一万多件.
(出示斯坦因拍摄的藏经洞和现在的藏经洞图片)
三提问:
为什么偌大一个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以致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的从外国博物院买取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镜前?
这是谁之过?
假如你是一个主持正义的法官来审判敦煌文物流失这个重大案件,你会审判哪些人,为什么?
1 王道士其人
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袄,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
外貌:衣着—清贫神态方面:愚昧无知
逃荒农民出身的无知道士却做了敦煌的主人,把持着灿烂的敦煌文化,让读者不得不为中国敦煌文化叹息.
2 王道士做了什么?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1)粉刷洞窟
2)砸碎雕像
这一节描写中,作者是怎样嘲讽王道士的?
作者通过合理的想像,无不调侃而又痛惜的写出了敦煌艺术被毁灭的过程.通过对王道士行动场景再现,让人读来鲜活如在眼前.这是余秋雨散文的一大特点.以生动的描述复原历史陈迹,他把握住人文科学的严肃性,对尘封于卷册书箧中的历史事件进行高超合理的艺术加工,枯骨生肉”,使人读起来如置身其中.
3)变卖文物
3 提问: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站在被告席上的还有谁?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他们在沙漠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他们是谁?
文化大盗斯坦因骗走文物1万余卷
文化大盗伯希和骗走精品6600卷
华尔纳盗揭壁画
(出示图片)1915年,斯坦因的45头重载骆驼满载着14箱中国文物,排成长长的一队,如沙漠上的一列火车驶向西方.
华尔纳说:你们有这么好的文化,有这么好的敦煌,去不知道爱护. 你们是谁?
满清官员
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里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
他们不保护文物的理由是什么?
运费不低
官员在干什么?
中饱私囊茶香缕缕
真的没有运费吗?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们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敦煌文物流失案{ 王道士{破坏文物
廉价出卖文物
政府官员{放任自流
中饱私囊
馈赠佳品
国外掠夺者{欺骗
大量巧取豪夺
四提问:假如你是一个旁听者,旁听他们盗毁敦煌文物的罪行后,你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生读)
余秋雨也有这样的情感:我好恨
恨谁? 恨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王道士(怨恨) 官员(痛恨) 掠夺者(愤恨)
恨什么? 王道士破坏出卖愚昧无知
官员放任不理缺乏责任感
掠夺者欺骗掠夺贪婪无耻
恨的实质是什么? 爱
如果可以,作者想怎样对待这些文物?
一拦住他们的车队
二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内心难以名状的痛苦无奈苦涩愤懑)
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者是怎样看待王道士的?
他成了这一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分析这两句的含义.
可是,是谁铸造了这一错误?
敦煌文物被掠走,不能仅看成文物流失,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愚昧,国土主权尚难以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暇也无力保护.王道士正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怪胎,那个时代给他提供
了祸及千古的机遇.在封建社会,中国文物被破坏,被掠夺的例子是很多的.
从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中国文物被毁的序幕开始,咱们国家的文物就经受了帝国主义强盗一次更甚一次的劫掠.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纵兵三日
提问:面对敦煌文物的过去和现在,作何感想?
牢记历史教训,
保护文化遗产
透过千年风沙,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谁来弥合这个百年的伤口?
长城的烽火已经残败,千年风沙呼啸,千年巨石无言.敦煌呼唤着一个强盛的中华,呼唤着更多的后来者.
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的梦里,也许都会有一汪清清的月牙泉,都会有翩翩飞翔的飞天……六课文小结:文章由道士塔引出了一段外国侵略者欺骗和掳掠敦煌艺术以及封建统治者糟践敦煌艺术的史实,抒发了作者充满屈辱和愤懑的情感.文中生动的描述复原了历史陈迹,枯骨生肉,使人读起来如置身其中.同时诗化的语言表达技巧使文章具有凝练的表意内涵,给读者以新鲜感和反复咀嚼的引诱.
七布置作业
以”谁是罪人”为题写一篇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