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语言运用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出镜记者是现代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角色。
他们作为整个新闻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现场报道,向公众传递最新、最真实的信息。
在新闻报道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传递消息,还可以传递情感和态度。
因此,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技巧也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简洁明了,这是出镜记者最基本的语言技巧。
由于现场报道的特殊性,出镜记者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现场的最新情况,而这些信息往往是瞬息万变的。
因此,出镜记者必须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消息的核心要点,让观众一听就能够明白。
例如,在一场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可以采用类似“目前火势已经得到控制,消防队员正在进行余火清理”这样的简短语言,让观众快速了解火势已经得到控制的情况,同时也知道了消防队员正在进行余火清理。
由于语言简洁明了,观众可以迅速了解现场情况,节省时间和精力。
二、采用生动的描写语言出镜记者在报道中采用生动的描写语言,能够使现场报道更加生动、形象化。
生动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引起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报道的内容。
例如,在一场重大事故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可以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现场,“现场一片狼藉,破碎的玻璃、车流翻滚的轮胎遍地都是,救援人员正在紧急抢救伤者”这样的描写方式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现场的紧迫氛围。
因此,在现场报道中,采用生动的描写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报道的内容和真实情况。
三、强调重点,营造氛围现场报道往往需要强调报道的重点,营造适合现场环境的氛围,这是出镜记者需要掌握的另一项语言技巧。
在重要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营造出适宜的氛围,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到报道的现场感受。
例如,在新冠病毒疫情的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可以强调疫情的严重性,宣传防疫知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疫情的现状和应对方法。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语言传播行为研究
2年8( 9 ) 毒 。 第期总 6 1南毒 ● 1 2 第期 尴
二、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符号的传 播功 能
( ) 闻叙 事 一 新
听 , 人 们 认 识 事 物 的 重 要 方 式 之 一 。 具 象性 声 音 使 人 是 达 , 信 息 遗 漏 或 叙 事 无 章 的逻 辑 结构 导 致 新 闻 信 息 不 能够 或 实现 有 效 传 播 。 们 感受到世界万物 的真切 的存在 ; 抽象性声音则 以历时的逻 超 自 在传 播 过 程 中 , 们 依 赖 语 言 传 递 思 想 , 想 正 是 交 流 辑排 列 , 越 时 空 制 约 , 由地 表 述人 们 对 世 界 万 物 的认 识 , 我 思 2 1 记 者 报 道 的语 言 传 播 就 是 出镜 的主 体 。如 果 说 语 言 是 思 维 的 工 具 , 么 出 镜 记 者 的语 言 就 具 有 独特 的 系统 叙 述 能 力 。 [ 那 是 “ 现 新 闻事 实 、 现 记 者 思 维 , 表 展 沟通 记 者 和 观 众 的 重 要 工 以抽 象 性 语 言 的形 式 , 过 与 画面 胶 着 、 补 , 成 视 听 不 可 通 互 形 向 具 。出镜 记 者 在镜 头 前 用 语 言 将 动 态 的事 件 现 场 加 以梳理 表 分 割 的 新 闻空 间 , 受 众 进 行 新 闻事 件 的叙 述 。 出镜 记 者 现 达 , 具体 的事 件 细 节 加 以 描 述 表 现 , 无 序 的 事 件 因 素 加 场 报 道 的 语 言 传 播 在 电视 这 种 双 通 道 的 传 播 中 仍 然 显 示 其 将 将 以抽绎 归纳 ” [ 以 , 。1 1 所 规范 电视新 闻出镜记者语 言传 播行为 优 势 ,而 这 种 优 势 就 呈 现在 它承 载 着 新 闻 叙 事 的 主 要 任 务 。 是保 证 信 息能 够 真 实准 确 传 播 的 重 要 环 节 。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现场报道中最有力的传播载体是有声语言,用清晰、准确、适度的有声语言进行现场报道可以提升出镜记者的专业形象,有时新闻事件现场环境不可控,对记者报道也有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出镜记者掌握基本的发音与发声技巧,使语音、语法更规范。
1.字音准确一部分出镜记者没有接受过专业吐字发声学习,所以在现场报道中会出现语音错误,声母、韵母发音不准,多音字读音混淆等。
比如后鼻音发为前鼻音,“ing”读成“in”,“eng”读成“en”;“n”“l”不分;尽管(jǐn guǎn)读成(jìn guǎn)等。
要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平时要多注意练习基本功,生活中发声时稍加注意,多练习普通话发音,就能改正一些发音习惯。
2.声调标准一个方块汉字是一个音节,声、韵、调这三种因素构成这个音节。
声调高低是声带松紧造成的,声带颤动频率高音调就高,声带颤动频率低音调就低。
声调可以纯正字音,区别词义。
一个音节中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就表示不同的词义。
例如:通知(tōng zhī)——同志(tóng zhì)——统治(tǒng zhì)——痛指(tòng zh ǐ)。
如果音调说不准,就会引起受众对表达意思的误解。
例如:教师同志——教室通知,大家立志——打架离职,从山西运来一火车松树——从陕西运来一货车松鼠。
不同地区的方言声调也存在一定差异。
比如:平时生活中多说普通话,多练习绕口令,纠正不规范及不准确的声调,加强语音清晰度和准确度。
3.变调规范轻声: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在词中或者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得较轻较短的调子,就叫作轻声。
在现场报道中应注意哪些字音要轻读,例如:语气词“吧、吗、啊、呢”等;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等;名词后缀“子、头”等;重叠式名字、动词的后一个音节等。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上声变调:上声字单念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浅析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掌控
浅析 出镜 记者现场报道 语言掌控
J , | 秽 豸 ≯
核 心 阅读 : 在 当今 全媒 体 、 自媒 体 时代 , 人人 是记 者, 人人都 有麦 克风 。因此 , 电视 新 闻报 道更 应追求 即
景 资料 来 对现 场进 行叙 述 , 同时也 非 常注 意现 场 的发 掘 。钱 江潮水年年有 , 但是其现 场的状况一定是年 年不 同的 , 如果记 者能抓住今年 的特色 , 会使报道 更有力量 。 其次 , 在章伟秋 的报道 中我们可 以发现 , 她 多次描绘 了潮 水 的声音 , 同时应用这种方式对 描述 内容进行过渡 。这 种用语 言描述听觉 的方式 , 不仅起到 了承上启下 的过 渡 作用 , 更是对电视的声音缺陷做 了最大程度的弥补 。 第三 , 记 者在现 场报 道过程 中加上 个人 感受 , 会使 报道更有情更有感染力。 玉树地震中 , 央视记者张泉灵的现场报道 , 先是 以一 种交流的方式 对医生进行采访 , 采访 的过程一环扣一环 , 紧紧沿着记者 的主题走 向——“ 地 震无情人有情 , 感 受地 震中的温暖” 。整篇报道无处不体现记者的人文关怀 。甚 至在 总结 时, 记 者使 用了“ 小仙女” 、 “ 最温暖” 这样的词语 来提升报道的人文情怀, 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久久回味。 现场报道 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观 众很好地 了解新闻
一
等这些关键 内容都必须表达得准确无误 ; 二是描述准确 , 也就是 说你在描述事 件或物体 时 , 一定要做 到与实 际的 东西没 有太大差别 。在 准确的基础 上 , 出镜记 者的现场 语言必须 要有细节 的描述 。也就是说现 场报道 的语言 , 关键就在于准确 , 其次才是清晰、 简练 、 有发现 、 有细节。 比如上海电视台记者周瑜一篇关于舟 曲泥 石流 的现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出镜记者是媒体报道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闻报道中,语言技巧的运用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可以让报道更加生动鲜活,也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进行浅析。
一、用词精准在新闻报道中,用词精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专业术语的运用对于那些了解行业、领域等方面的读者来说,具备十分重要的信息价值。
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过多的专业术语可能会让其产生阅读难度,导致理解文章的困难。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需要把握好用词的精准度,尽可能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另外,出镜记者也需要特别关注适宜性的问题,即使用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词汇,在话题的核心问题上,不能冷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受众理解到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二、语言生动在新闻报道中,语言的生动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记忆效果。
因此,出镜记者需要尽可能地使用具有生动性的语言来进行报道。
这包括诸如绘画般的描述、富有对比性的语言、鲜活的动作描写等。
同时,在语言的生动之中,出镜记者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新闻报道中,任何夸张和虚构的语言都是不可取的,会给读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让报道失去信任度。
因此,出镜记者应该始终牢记准确的事实和数据,用确切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现状。
三、语气得当在新闻报道中,语气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语气不仅涉及到声音的高低,还包括语速、抑扬顿挫等多个方面。
在新闻前置时,出镜记者需要注意语气得当,以达到更好的报道效果。
语气得当不仅可以帮助出镜记者更好地表达新闻信息,还可以提高报道的吸引力。
例如,新闻活动中存在严肃性和紧迫感时,出镜记者的语气可能更为严肃肃穆。
而在一些富有笑点的新闻事件中,出镜记者的语气可能会采用一些幽默、轻松或者调侃的方式。
浅析镜头语言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运用
浅析镜头语言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运用摘要:自2010年之来,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摄像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大小屏联动”被新媒体广泛运用。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受众对直击现场第一人——出镜记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突显节目的主题内容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报道现场情况的重要途径,延伸记者的叙述讲解的重要桥梁,镜头语言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文以“5.12四川汶川地震报道”“2021年两会现场报道”为例,简要分析了镜头语言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运用。
关键词:镜头语言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一.什么是镜头语言,何为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作为人们表达思想,交际互通的重要载体,语言被称为人类社会的解码编码的“符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在电视节目视听中镜头语言的比重越来越大,一般语言以语音为包装,将词汇作为血肉、语法为框架,而镜头语言的不同之处便是将镜头的段落作为镜头语言的血肉,将视觉习惯作为构建整体的框架[1]。
这也使得镜头语言搭建了画面与受众交互的桥梁,可以真实客观的传递事件,有效引导舆论。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出镜”强调的是记者的镜头感与对象感,而“报道”强调记者要真实客观的反馈现场信息,所以作为新闻信息的传递者和记录者,记者必须即时的整合现场信息[2]。
随着媒介发展的增速,突发事件越来越受到受众关注,出镜记者报道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记者自身专业性与节目普遍性的结合。
[3]在电视节目视听的发展中,镜头语言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运用是对新闻能有效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凸显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镜头语言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运用2.1出镜记者现场报道需要镜头语言的配适上文提到出镜记者现场报道需要视听的统一,需要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实现这两方面统一的关键便在于记者自身与合适的镜头语言表达相匹配。
现场画面的传递要保证准确性和真实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现场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使观众/读者/听众更加接近事实,并通过与记者面对面的方式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所以,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呈现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1.选择合适的背景: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背景非常重要,它扮演着视觉吸引力、信息传递以及增加现场真实感的角色。
记者可以选择一个直接与事件相关的背景,比如事件发生地点或相关场所,或者选择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背景,以增强新闻的视觉效果。
2.注意妆容和仪表:出镜记者的整体形象对于现场报道的呈现非常重要。
记者应该注意自己的妆容和仪表,保持整洁且专业的形象。
衣着应该合适并与报道的主题相符,不要过于花哨或引人注意的服饰。
3.抓住核心信息: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需要快速而准确地传递核心信息。
记者应该在报道前充分了解事件,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信息,并选取最重要的信息进行传递。
在报道中注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确保观众能够理解。
4.控制节奏和语速: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节奏和语速。
过快的语速或连贯性较差的报道容易让观众感到困惑或无法跟上。
记者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节奏和语速适中,让观众感到舒适并能够轻松地理解。
5.运用身体语言和手势:出镜记者可以利用身体语言和手势来增强现场报道的表达力。
记者可以合理运用手势来配合自己的讲述,以更加生动地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或重点内容。
同时,记者的肢体语言也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增强报道的说服力。
7.注意节目整体效果: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不仅仅是讲述事实,还需要注意整个节目的视听效果。
记者应该与制作团队密切合作,了解节目框架和导播要求,并在报道中合理安排镜头切换、画面特效等元素,以增加报道的流畅性和观赏性。
总结起来,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背景、注意妆容和仪表,抓住核心信息,控制节奏和语速,运用身体语言和手势,注重眼神交流,以及注意节目整体效果。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是指通过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具有感染力地向观众传达信息,提高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浅析:准确表达。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应用准确的词语和用词遣句。
准确的词语可以帮助观众更准确地理解报道的内容,避免信息传达不清、产生误解的情况。
在报道灾害事故时,用词应准确、简洁,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在报道科技新闻时,应保证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避免给观众造成困惑。
用词要准确、简练,避免冗长的叙述,让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和记忆报道的内容。
生动描述。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应当注重用语生动、形象,以便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通过生动的描述,可以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观众的听众率。
在报道一起交通事故时,记者可以用具体的细节描绘事故现场,并采访目击者,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故的紧急与危险;在报道文化活动时,记者可以运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活动的场景,增加观众的共鸣和情感。
情感表达。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应该善于运用情感表达技巧,既能让观众感受到记者的真实情感,又能产生共鸣和信任。
情感表达可以使报道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增加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
在报道一起人道故事时,记者可以适当的表达自己对事件的关切和同情,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记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更深刻的反思;在报道社会问题时,记者可以表达对失职官员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促使观众对问题关注和关注。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准确表达、生动描述和情感表达是出镜记者常用的语言技巧。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记者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报道的影响力和接受度。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出镜记者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以口头形式出现的记者,他们通过现场直播、录制等方式辅助文字报道,为观众提供实时、生动的新闻信息。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和观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
本文将从语言准确性、语言生动性以及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对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进行浅析。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出镜记者应该确保自己所说的话准确、简明、不失公正。
在报道中,出镜记者需要及时、准确地传递事实信息,避免相关信息的错误或模糊。
在报道事故现场时,记者需要准确描述现场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重要环节,不能杜撰、夸大事实,以免带给观众错误的印象。
出镜记者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
生动的语言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闻内容,对于提高报道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出镜记者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来使报道更加生动有趣。
在报道环境污染问题时,记者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受污染的水源变得浑浊、臭气熏天,给观众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他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
出镜记者要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技巧是出镜记者进行语言报道时必备的能力。
出镜记者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停顿等手法来控制报道的节奏和气氛,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
出镜记者还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避免使用难懂、生僻的词汇,以免让观众产生困惑。
出镜记者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对比、引用等手法,让报道更加引人入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对于新闻传播的效果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避免错误和夸大事实的出现;注重语言的生动性,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闻内容;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控制报道的节奏和气氛,并运用恰当的词汇、对比、引用等手法来增加报道的吸引力。
只有不断提高语言技巧,出镜记者才能以更好的方式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语言运用
目录一、出镜记者的语言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 (1)(一)描述现场 (1)(二)叙述事件 (2)(三)沟通交流 (2)(四)评论新闻 (3)二、出镜记者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3)(一)书面化 (4)(二)言之无物 (4)(三)矫揉造作 (4)三、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5)(一)浅显易懂 (5)(二)细致入微 (6)(三)平实真诚 (6)(四)深入独到 (7)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在各类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往往以内容为王,而出镜记者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要求出镜记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适应电视的不断发展,这也是时代给予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
因此,优秀的出镜记者是能够恰当准确地进行表达,同时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和特定的新闻现场,采用与之相协调的语言风格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的记者。
一、出镜记者的语言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成为常态报道行为。
”[1]出镜记者的现场口述是现场报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进一步交代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以及描述现场情景,以便反映现场,为接下来的报道营造气氛。
我们都知道无论出镜记者在前期做了多少准备,最终目的是面对镜头、手持话筒,运用有声语言对新闻进行叙事并对新闻事件做出准确的评论。
出镜记者只有及时地将新鲜的信息、震撼的画面很好地传达给观众,才可能满足观众对信息的期待。
(一)描述现场出镜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利用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嗅觉体味着新闻现场的一切,最终通过新闻语言将现场描述出来,观众在记者语言的描述和展现的画面中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首先,出镜记者对语言的描述能力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信息传播。
我们经常会听到“我现在的位置是、我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闻到了什么”等现场感很强的描述和提示,让观众与在现场的记者同步获得在现场的真实感受。
在早期,1992年10月1日《中国新闻》开播,记者高丽萍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向观众做了现场报道,她告诉观众今年的国庆节有什么样的人参加,人们都在做什么,并将了解到得人们的愿望是什么,天安门广场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出镜记者在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现场的见证者,更是整个报道的传播者和推动者。
在报道过程中,出镜记者使用的语言技巧将直接影响到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出镜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一、准确、简洁、生动的表达出镜记者在报道中需要准确地表达事件的相关信息,这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地表达是出镜记者的基本素养,只有准确地传递信息,读者才能够真实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和相关情况。
出镜记者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避免过多的修饰和赘言。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还需要生动地表现事件的场景和现场的情况,这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描写来实现,从而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件。
二、客观、公正、中立的态度出镜记者在报道中需要保持客观、公正、中立的态度,这对于语言的使用来说尤为重要。
客观的报道不意味着没有态度和观点,而是要尽量避免主观色彩,不带有个人情感和立场。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还需要根据事实和证据进行推断和分析,而不是基于猜测和臆想。
这需要出镜记者在使用语言时,尽量采用客观、客观的措辞,避免带有主观情感色彩的言辞,从而保持报道的公正性和中立性。
三、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叙述出镜记者在报道中需要用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需要出镜记者具备一定的虚心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生动的叙述可以通过具体的描写、生动的细节、形象的语言来实现,引人入胜的叙述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抒发情感、调动读者的情绪来实现。
在叙述过程中,出镜记者可以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报道更加生动。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对于报道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准确、简洁、生动的表达能力,保持客观、公正、中立的态度,以及采用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
只有具备了这些语言技巧,出镜记者才能够更好地把事实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更加真实地了解事件,从而实现新闻的宗旨和价值。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呈现技巧首先了解一下出镜记者和现场报道的概念;现场报道是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
新闻调查主持人王志说:“在现场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伪装,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行,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神情去把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否则就是失败的开始。
”什么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一般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出镜记者的诞生虽然看似偶然,但从这种报道方式引发的强烈反响来看,记者出镜是适应电视媒介特性的,是一种可以广泛采用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尤其是对突发事件而言,记者出镜对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会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我们通常现场出镜记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现场记者开始入画的拍摄方式有这样几种:(1)直接将镜头对准现场记者•第一个画面是现场记者近景镜头,现场记者站在固定位置上进行口头报道,然后镜头拉开或转移。
(2)拍摄全景•慢慢地推向现场记者后镜头固定,现场记者开始讲话。
(3)拍摄中景•主持人慢慢走向镜头,位置是由后往前走,一般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然后边讲边向前以上这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的“现场编辑”。
第一种方式多数是用于消息类的报道,后两种方式用于专题类的报道.一般情况下,记者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走,而且不要走动太多,因为观众这时要注意听记者在讲什么内容。
另外不要走走停停,要考虑到摄象机的活动。
在现场报道时哪些信息必须说哪些又不必说,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如何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一次现场报道,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现场记者。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场报道的特点与优势。
记者出镜词范文
记者出镜词范文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记者,今天我来给大家报道一则新闻。
近日,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在市中心发生,造成了数十人受伤。
我来到现场,看到了一片混乱。
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纷纷赶来,现场的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救治伤者,警方正在对事故进行调查。
我采访了一位目击者,他告诉我,当时他正在路边等红绿灯,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接着就看到了一辆大货车冲上人行道,撞倒了不少行人。
他说,当时现场非常混乱,他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并且帮助了一些受伤的人。
我也采访了一位伤者的家属,他们非常着急,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消息。
我向他们保证,我们会尽快将最新的消息告诉大家。
事故发生后,市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全力救治伤者,疏导交通,并展开调查。
市长也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对伤者表示慰问,并要求相关部门全力救治伤者,同时加强对交通安全的管理。
在这里,我也想呼吁大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安全,保
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这就是我现场报道的情况,我们会继续关注这起事故的进展,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消息。
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方法和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方法和技巧倪 菲(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在我国电视新闻发展历程中,新闻形式日趋多样化,其中,现场报道以其独特的报道优势,深受广大受众喜爱。
出镜记者作为活跃在镜头前的新闻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确掌握现场报道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可以鲜活、生动地呈现新闻内容,有利于受众接收;另一方面,出镜记者容易树立媒体品牌形象,同时,现场报道也让出镜记者本身成为媒介中传递信息的符号。
关键词: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方法技巧1 现场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现场报道让新闻“活”起来。
现场报道让出镜记者来到了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在现场面对镜头为受众进行介绍,出镜记者的现场解说配合镜头中画面的呈现让新闻更加“鲜活”。
同时,直播技术让现场报道同步传播“活”的新闻事件,将新闻的时新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场报道让新闻“动”起来。
在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即是新闻事件的报道者,又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而我们都知道新闻事件不是独立的静态事件,新闻事件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的,现场报道就能很好地呈现“在现场”这一优势,为受众传达动态的新闻。
现场报道让新闻更具真实性。
现场报道中新闻事件的重要信息大都通过出镜记者在现场直接口头叙述出来,与此同时,受众通过镜头看到的环境和事物都会客观反映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受众跟随记者的脚步,看着记者所指的方向,感受记者的亲身体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比播音员配音的形式,现场报道带给受众的新闻真实感更加强烈。
2 现场报道对出镜记者的要求出镜记者作为面对镜头传达新闻信息的关键人物,必须在新闻现场收集相关信息,将信息转化为有声语言,并准确传达给受众,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对新闻敏感。
作为出镜记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就是要对新闻敏感,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发现新闻的最新动态,以及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都需要出镜记者时刻具备新闻敏感性。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作者:刘佳来源:《声屏世界》2008年第10期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新闻语言与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的新闻语言存在着明显差异。
出镜记者的新闻语言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播报、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形式,出镜记者需要熟练掌握它们各自的语言表达技巧,在报道时才能娴熟、准确、恰当地使用。
新闻叙事语言的条理性和流畅性出镜记者手持话筒面对镜头,以新闻事实信息为基础运用有声语言完成新闻叙事。
新闻事实清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叙事顺序符合视听习惯,是出镜记者利用有声语言进行新闻叙事的基本要求。
做到新闻叙事有条理需要注意加强电视导语信息含量;要开门见山地亮出底牌,新闻事实的语句组织要围绕报道目的展开;要以短句为主,每句都有明确的内容信息,简单利落,注意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流畅性是出镜记者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外在指标。
报道时不出现停顿或者过多地插入感叹词和不着边际言语的现象。
从受众的角度考虑,记者经过了充分的准备,面对镜头报道,没有理由出现停顿和思考。
出镜记者需要用职业化的语速、流畅的表达来报道新闻事件。
即兴表达为主,文稿提纲为辅对于出镜记者来说,即兴口语表达是出镜报道的根基。
今天的电视新闻报道模式,越来越多地要求出镜记者能即兴完成现场直播报道工作,出镜记者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出镜报道质量的高低。
即兴口语表达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在脑子里制定提纲,总结自己想要说的内容;二要以少量分段、阶段性、切割式的方法进行即兴口语表达;三即兴口语表达句式要简单、条理清晰。
即兴口语表达听起来“出口成章”,事实上,将其落实到书面语言上就显得有些直白。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出镜记者在报道时,总绞尽脑汁地让自己的即兴表达显得有水平。
于是,一些华而不实、晦涩难懂的词汇和排比句被滥用。
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口语表达技巧
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口语表达技巧摘要: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新闻作为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在电视新闻行业中,记者现场出镜报道的现象十分普遍。
记者通过深入现场,利用其技巧进行采访、现场描述、即兴评论,以精准、有效的语言表达及时地给予报道,将现场展示在观众眼前,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
对此,笔者对广播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记者;现场报道;表达技巧一、现场报道中新闻记者的语音特点语音是记者语言表达的主要媒介,其中的节奏、重音、语速以及语调等方面都可以携带非常丰富的信息。
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语音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保持紧凑的节奏和较快的语速因为现场报道中时间的限制,大家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记者说话的节奏显得非常紧张,这时语速也会比较快,但是这种“快"和“紧张”都是以清楚的传达信息作为基本前提的,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决不能因为过分追求速度而使信息本意受到影响。
2、使用冷静平缓的语调和条理分明的语句一个人的语气往往能够体现出说话者的感情和态度,说话者应利用自己的语气对听话者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
而语调则是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语调反映出一个人语句的发展以及自己的态度。
对于现场报道中的出镜记者来说,应通过谈话语气增加交流感,用轻松自如的日常会话对语调进行体现。
但是在具体的新闻事件现场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语调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一些气氛非常热烈的仪式现场中,出镜记者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语调,在语气表现上显得更加热烈一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相反的,如果是在一些需要安静的新闻现场,例如学校、病房等地方,出镜记者应将自己的语调调低,还要在语气上做出一些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和现场氛围相适应。
3、保持较短的停顿时间语音连接与停顿可以将一些篇章的语法意义充分反映出来,还能将说话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体现出来。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几点
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一、找准角色定位首先要有现场感。
出镜记者在现场不但要观察仔细,采访具体,注重情景交融,介绍还要详实和深入,以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次要有真实感。
在许多情况下,观众对现实场景的认同感比看口头播报要高得多。
记者在镜头前向观众讲述事件的经过、现场的气氛以及自己的感受等,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第三要有亲切感。
现场报道往往采用第一人称,较一般报道用第三人称更能缩短观众与记者的距离。
记者的普通话也许不如播音员标准,但是由于记者在现场受到感染,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往往语速较快,讲话抑扬顿挫,感情色彩比较真切,更符合人们日常讲话习惯,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
二、摆正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而应该是“平视”,注意区别不同的场合和对象,学会提问和倾听。
切忌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
出镜记者在采访时其实是一个问询者、探寻者,提问就是采访最核心的内容,掌握提问的技巧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业务能力。
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记者提前做好准备。
这里的准备包括大量案头工作,把要提问的内容事先写下来,做到心中有数。
怎么设计采访提纲?出镜记者应翻阅大量文字资料,向知情人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情况等。
采访中记者常遇到这种情况:你想要被采访对象说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他不愿意说的;而被采访对象想讲的,又往往不是你所要的。
此时“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记者获得边缘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进一步发问的起点。
记者的倾听往往会使对方生成一种美妙的成就感,他会认为你是一个愿意倾听他故事、愿意接受他想法的人。
一旦双方能达到这种心灵互动,那么近距离采访就易如反掌了。
同时,“倾听”会让记者真正地投入到采访当中去,了解更为全面的信息,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把握现场报道是关键现场报道是出镜记者最能出彩的地方,把握得好,能抓住观众。
每一次采访的现场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对采访主题灵活应变。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技巧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223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技巧桑薇(泰山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在出镜报道中,记者的语言传播尤为重要,语言与其他要素一起,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体现了报道者的参与感。
出镜记者所有的采访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有语言,完成新闻信息的传达。
出镜记者要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特点,口语化,语音,语气现场报道是报道者置身于新闻现场,面对镜头,以目击者、参与者、体验者、采访者的身份,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信息,采访新闻人物,点评新闻事件的一种方式。
在出镜报道中,记者的语言传播尤为重要,语言与其他要素一起,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体现了报道者的参与感。
现场报道是新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场报道也体现了报道者的业务水平。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需要良好的口语表达艺术,本文就以上问题做如下探讨:一、出镜记者的语言特点(一)语言表达样式的多样化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样式是多样化的,如解说,叙述、评论、 描述、评论。
在新疆沙漠蜃景自然奇观直播报道中,记者就用了解说的方式,不仅自己观察沙漠中的蜃景奇观,并且通过解说让观众同步看到。
除了解说之外,现场报道要根据现场去叙述、描述,现场描述是现场报道的主体形式,在新闻现场,记者要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描述。
除此之外,记者会通过采访丰富新闻的内容,以事实信息为基础,在了解现场信息和新闻背景后,通过短评表达新闻观点。
总之,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样式是多样的。
(二)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征格外明显,在口头报道中,需要报道具有对象感,使观众听清楚、听明白,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口语,让观众产生“身边感”的体验。
如在天气报道时“天气的气温骤降”,我们可以说“这一下雪 ,温度一下子掉下来,把我冻坏了”,日常聊天式的语态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
二、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征(一)准确、鲜明、贴近现场报道的语言要求准确、鲜明、贴近,是要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新闻现场的情景等描述清楚是出镜记者的任务。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出镜记者是指在电视或网络直播报道中亲自出镜进行报道的记者。
他们需要通过语言技巧来有效传达信息、吸引观众、提供准确的情报,并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出镜记者需要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
在直播报道中,时间有限,观众的注意力也较为有限。
出镜记者必须在短短几十秒内传递出关键的信息。
他们需要选择简洁有力的词语,迅速概括事情的重点。
出镜记者还需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控制,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收信息。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情况变化快,信息不断更新。
出镜记者需要即时获取和处理信息,并及时向观众传递最新的情况。
他们需要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来源,包括现场观察、专家解读、官方声明等,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事情的进展和影响。
他们还需要在报道中保持冷静和客观,并尽量避免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出镜记者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现场的情况。
他们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和适当的比喻等手法,让观众更好地感受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当报道一场自然灾害时,出镜记者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灾情的破坏力和人们的困境,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灾情的严重性。
这样的描绘不仅能提高报道的吸引力,也能加深观众的记忆和理解。
出镜记者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文雅。
在报道中,语言正确、规范并且文雅是非常重要的。
出镜记者需要注意避免各种语法错误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他们还应该注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难以理解的行话,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出镜记者还需要注意控制情绪和表情,以保持专业形象。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运用的语言技巧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现场情况,并注意语言的规范和文雅。
这些语言技巧能够帮助出镜记者更好地传达信息、吸引观众、提供准确的情报,并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镜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利用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嗅觉体味着新闻现场的一切,最终通过新闻语言将现场描述出来,观众在记者语言的描述和展现的画面中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首先,出镜记者对语言的描述能力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信息传播。我们经常会听到“我现在的位置是、我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闻到了什么”等现场感很强的描述和提示,让观众与在现场的记者同步获得在现场的真实感受。在早期,1992年10月1日《中国新闻》开播,记者高丽萍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向观众做了现场报道,她告诉观众今年的国庆节有什么样的人参加,人们都在做什么, 并将了解到得人们的愿望是什么,天安门广场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
其次,现场报道最大的魅力莫过于它以现场的图像和音响,将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到了新闻现场,给人们心里的参与和耳闻目睹的满足。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加上新闻现场鲜活的背景,受众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央视记者水均益在巴格达做现场报道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镜头,观众亲眼看见我们的记者就出现在此起彼伏的炮火和爆炸声中,当近距离的爆炸声想起的时候,记者本能的自我保护的镜头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样生动的出镜报道是任何画外的解说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出镜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借助声音和画面,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使新闻信息得到最直接的传播。
(四)评论新闻
出镜记者不仅仅是一个“传声筒”,除了要有很强的驾驭现场的能力外,更要有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以及独特的评论视角,从而在本质上抓住新闻要点,进行客观、准确的评述。记者通过对现场捕捉到的细节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达到升华新闻主题的目的。在受众方面,信息爆炸的今天,他们不再满足于信息的获取,已经具有了心灵层面的要求,他们更期盼新闻评论时代的来临。观众迫切想知道新闻背后隐含的故事,他们希望通过记者的评论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并进行自我判断;在社会方面,它能引导舆论,反馈信息,树立主流价值观,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当恶性医院暴力事件频繁发生,面对一个年仅28岁的医学硕士的死亡事件,白岩松在2012年3月27日在《新闻1+1》的一期《恨来了,爱回去!》中说:“仇恨可能有万千的理由,但是回应这种仇恨却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用爱去回应,去沟通、去寻求理解、去改革、去改变”。这样的声音,不仅体现了主流价值观,更能引起人们深深的反思。因此,做好对新闻事件的评论是对出镜记者的最高要求。
“出镜记者在现场采访和报道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6]其中,在现场报道中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出镜记者运用有声语言对现场进行描述、叙述事件、沟通交流、评论新闻等,并通过它们向受众传达信息。如果说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是是新闻的灵魂,那么出镜记者的出境语言则是整条新闻的眼睛。所以,出镜记者需要熟练掌握他们各自的语言表达技巧,在报道时才能娴熟、准确、恰当地使用。
三、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现场报道中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作为出镜记者应该具有精彩的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新闻事件现场,运用有声语言把新闻事实说出去,才完成了对信息的传播。出镜记者要借助有声语言表达出“我就在新闻现场,我的现场我表达”的气势,这是对所有新闻从业人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最严格的要求。
一、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成为常态报道行为。”[1]出镜记者的现场口述是现场报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在于进一步交代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以及描述现场情景,以便反映现场,为接下来的报道营造气氛。我们都知道无论出镜记者在前期做了多少准备,最终目的是面对镜头、手持话筒,运用有声语言对新闻进行叙事并对新闻事件做出准确的评论。出镜记者只有及时地将新鲜的信息、震撼的画面很好地传达给观众,才可道,是指电视记者直接进入事件现场对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作直接描述、评述和对有关新闻人物进行访问的报道形式。”[5]这里所说的评述就是出镜记者对新闻报道的评论,这将帮助观众更深刻地认识新闻从而加深新闻的厚度。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被称为“中国大陆新闻评论第一人”,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在国家遇到天灾人祸之际,不管是在新闻现场还是在直播间,他总会加进去一些符合国情民意、又有个性的精彩评论,他的评论往往是画龙点睛的,也成了整个新闻的看点。因此记者现场出镜时,应该把及时报道和及时评论结合起来,做到边说边评,夹叙夹议。例如:外地民工救人致残因为受害人不愿证明而无法领取见义勇为奖的新闻,新闻结尾记者陪着外地民工到受害人家去寻找受害人并在门口现场出镜出镜词中点明这户人家透出了电视机的亮光和电视节目的声音,却没有人出来开门,从头到尾记者未作相关点评,只是描述看到的事实。看了这样的新闻观众当然能明白谁是谁非,但是如果记者对其中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做一番冷静的剖析,表明鲜明的态度,那这条新闻就能达到更深远的传播效果。
(二)细致入微
叙述新闻事件要求出镜记者具有细致入微
(三)
在采访中,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平实的语言、真诚的沟通、肯定的表情,综合使用最容易打开被采访者的心扉。邵培仁说:“言语是行为的指标,眼睛是心灵的符号。”[4]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多半是通过这些达到某些目的的。比如,被采访者说到某些伤心的事时,如果这时出镜记者一句“我完全能理解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样的感同身受最容易激发对方的共鸣。在报道中,面对天灾人祸,我们需要抚慰心灵,伸张正义,给予人们战胜困难、面对困境的勇气。例如:1991年,华东发大水时,台湾华视新闻主持人李硕秋到大陆做现场采访,在报道结束时,他站在齐腰深的水里说:“自从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几千年,中国人还在同洪水搏斗,但是每当老天爷在发怒的时候就要找这块土地泄愤,土地无知,洪水无情,但苍生何辜,面对这片疮痍,却无能为力。”
(一)
所谓浅显易懂就是口语化的语言,对新闻现场进行描述时,出镜记者用老百姓都听得懂的语言自然、大方得体的把新闻事件说出去,这样的语言更能被老百姓所接受。浅显易懂的语言就是口语化的语言,“口语就是人们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借助各种辅助手段的口头语言。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其运动过程是动态的,它具备与书面语不同的特质。”[2]口语化的语言也就是生活化的语言,一般都采用简短明了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少用装饰、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来说话。首先,多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可以使文风清新活泼、语言生动有趣,进而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感染力。出镜记者面对的是广大受众,同样也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律。例如:记者在采访江南水乡一位养鸭姑娘时,在叙述中采用第一人称:“妈妈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你跟我养鸭吧!我说:姑娘呀,整天围着鸭屁股转,人家笑话。”等类似这些形象、口语化的描述写的妙趣横生、活灵活现。其次,在现场表达时应较少使用文言文和书面词语,多用口语词、惯用语、歇后语,一般不使用生僻词,多使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比如在菜市场采访一位老大妈时,可以在开头时说:“老伴儿去哪了,一人儿逛街还习惯吧?”等这样的提问既拉近了与被采访者的距离,又不显得生硬,容易让人接受。最后,口语化的表达并不等同于大白话,在语言的修辞和词汇选择上还应兼顾它的美感,善于结合书面语,这就需要记者在平时多积累,把书面语和口语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又不至于晦涩难懂。
在各类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往往以内容为王,而出镜记者又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要求出镜记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适应电视的不断发展,这也是时代给予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因此,优秀的出镜记者是能够恰当准确地进行表达,同时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和特定的新闻现场,采用与之相协调的语言风格向观众传达新闻信息的记者。
(二)言之无物
近年来,电视新闻队伍急剧膨胀,很多未经过岗前培训和专业熏陶的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不仅影响节目的权威性,还对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提出了质疑。这样的出镜记者眼里无物,缺少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其实是对所在新闻现场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看到哪里说到哪里,缺少有价值的线索,看似滔滔不绝,却接收不到信息。除了自身的能力欠缺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深入地了解新闻现场,表现出来就是话虽不少,但大多数为空话、套话,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既不能表达自身和节目的个性,又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比如“一说掌声都是热烈的,提到工作都是扎实的,谈到效率都是显著的,讲到大会都是圆满的”,这些惯用的套话毫无新意,并言之无物,不知所云的印象。
(三)矫揉造作
电视语言作为有声语言,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音形式变化,在表达情感、沟通心灵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尤其是出镜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时,这一功能的发挥并不是无条件的,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情感积累和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我们发现,很多有评论性质的报道都是邀请专家学者出面的,在新闻现场,如果我们的出镜记者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恰如其分又能代表主流价值观的评论,这将是观众所期待的。但是有的记者却把它当做法宝,用娇滴滴的声音和受众套近乎,主观臆断,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比如一丁点大的事情也来个惊叹号,还往往放马后炮,其实这都是虚情假意的表现,造成了观众的视听疲劳。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注意情感的把握,将现场的实际情况与描述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带给观众以真实可信的现场感。
(三)沟通交流
在现场采访的时候,记者在现场借助镜头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质疑或提问,把观众想说的和有疑问的地方一一展现,懂得采访艺术的记者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他能迅速地走进被采访者的心里,进而满足观众的期待。出镜记者充当了代言人的角色,他既是质疑者、交流者、见证者、验证者,又要和当事各方进行全面的、直接的交流,引领电视观众“亲历”新闻报道的全过程。首先,沟通不仅是指语言上的还有非语言上的,在新闻现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与当事人进行着最为直接的交流。1955年,有几位日本学者来扬州江都韶关渔业村研究中国传统的木船制作工艺,当时一位记者做随行采访,通过翻译进行语言交流,体验同样表达的障碍,总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当时这位记者就有意调动眼神来让双方达到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他虽然听不懂,但十分注意他们眼神并频频闪动它的眼睛表示会意。该片播出后,朋友问他什么时候学会了日语,其实他并不懂日语,只是从眼神看,他们好像相互都能听得懂。在采访现场,一个出色的记者应该是一个懂得沟通与交流艺术的记者,他能化腐朽为神奇,碰撞出美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