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中国文化研究图书三十种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哲学、养生、园艺、阁楼、饮食、茶道、戏曲等等,著作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更是不乏经典之作。

哲学方面的人类开始对世界认知以及对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方面的《周易》、《老子》、《庄子》等;中医养生方面的《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其他方面的《长物志》《宅经》《书谱》《茶经》《格古要论》等中华生活经典系列的,以及各大师讲诉评论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太多了。

只要你有兴趣看,什么书都好。

2.中国传统文化书目有哪些儒家学说古典儒学两汉经学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义理之学考证之学道家道教老子哲学庄子哲学早期道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道教的兴盛金元时期新道教道教的没落中国佛教教义教规历史源流教下诸宗教外别传礼仪制度藏传佛教诗歌词曲先秦诗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诗元明清诗词曲文章骈赋散文骈文辞赋章回小说形成与演化流派与名著民族作风?书法篆刻先秦书法秦汉书法魏晋南北朝书法隋唐书法五代两宋书法元明书法清代书法书论与欣赏篆刻?中国绘画教化人伦——人物画山境水情——山水画花鸟肉体——花鸟画玄妙之门——绘画实际?雕塑造像明器雕塑陵墓表饰雕塑宗庙造像石窟造像寺庙造像修建雕塑工艺雕塑?激进音乐民歌乐器和器乐舞蹈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乐论、乐志和乐律学?现代舞蹈原始舞蹈周代乐舞秦代百戏隋唐乐舞宋代队舞元、明、清舞蹈?古典戏曲戏曲的根源和形成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中央戏京剧激进戏曲实际?史官史学史官史家史书体裁历史思想史学实际?汉字的形质汉字的根本类型汉字的根源与开展汉语方言汉语语音汉语词汇汉语语法?书简典籍古籍形状古籍收拾古典书目?教育科举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科举制度?中华武术拳术武术器械对练团体项目攻防技术?中华气功渊源探踪历史开展门类区分研讨方法实际根底要领简述运用价值外气研讨?棋艺博戏围棋象棋?兵家韬略韬略的形成与开展韬略的实际准绳国防韬略治军韬略用兵韬略?政治谋略政治谋略发生和开展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政治谋略的类型?刑名律令渊源与开展实际根底方式特征主要罪名及处分刑罚体系主要适用准绳?中医中药根底实际临床根本原理针灸学中药学养生学名医名案?修建园林结构与资料颜色与布局激进寓居修建乡村和乡村公共修建宫殿修建礼制与祠祀修建陵墓修建佛教修建激进园林修建?古玩器皿陶器玉器铜器瓷器漆器金银器文房四宝?衣冠服饰根源与初步开展周礼缙绅与汉官威仪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满汉并存的清代伺候?美食名饮斗茶品茗琼浆美酒玉盘珍馔?中国民俗鬼神丧葬婚姻宗法礼仪节日忌讳相术风水算命zc】gf3.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著1.“四书五经”是中国的“圣经”。

关于中国文化的书

关于中国文化的书

关于中国文化的书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艺术、哲学、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

对于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阅读相关的书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中国文化通识读本》是一本很受欢迎的书籍,它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该书从中国历史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涉及了诸多知识点,如中国古代的礼仪、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

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另一本重要的书籍,它以更深入的方式探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该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出发,解读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教义,以及中国的礼仪、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史》是一本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的著作。

该书从古代的原始文化开始,到今天的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时期,如商代、周代、秦汉、唐宋等,介绍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中国文化的特定方面的书籍,如中国音乐史、中国美术史、中国戏剧史等。

这些书籍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特定领域文化的读者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总之,通过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书籍,读者可以对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念、艺术形式和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文化。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中国国学文化书籍(精选篇1)1.《左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离骚体"。

3.《四大名著·名家演播·阅读无障碍版》(适合年龄:9岁以上)央视推荐,岳麓书社出版历时五年,耗资千万打磨,内容权威,经典,在业界口碑超好; 原著版本无删减、无改编,加入专家导读、难字注音、注解,扫清阅读障碍; 结合AR科计,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实景人文;随书附赠国宝级艺术家录制音频故事,北师大博导录制视频课; 随书附赠人物关系图+四大名著考点分析习题册。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精选篇2)《诗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家,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始,中国第一部诗歌的集合,也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道德经》《对于国学经典书籍推荐《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中国国学文化书籍(精选篇3)《论语》《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

#最新整理出来的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书目

《中国文化研究》历年书目2000年1月份目录◇性别诗学:意会和构想◇《许名扬文集》隆重出版发行◇奇崛冷艳和淡雅俗白之美--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吴梅村"诗史"论略◇居延新简、敦煌汉简中的"日书"残简◇宋元讲史话本的通俗化特征初探◇中国哲学中理气事理问题辨析◇"象和器"简论◇儒家的生死观◇孔子学说中的民本主义精华◇浅议孔子的隐退思想◇冯友兰先生的《老子》意义论◇先秦庄学接受论◇彩笔纵横写史著——评吴功正著《唐代美学史》◇道家虚静说及其美学意义◇澳门和近代中国革命◇从魏晋之际官僚贵族世袭特权的法律化制度化看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科教兴国千年大计◇我看二十一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前景◇“文化至上”和文化责任◇由野蛮到文明,由厮杀到和平,由原始公社到“地球村”◇缺乏预见惟有企盼◇研究二十世纪学术文化的一些意见◇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发展◇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的世纪?◇在新千年的曙光之下◇中国文化和文化中国——陈立夫空中访谈录◇否定“殉清”说着实不易——和邓云乡先生再论王国维的死因◇澳门中西文化的接受和过滤◇人名•性别•文化——对“男人名”、“女人名”文化现象的考察2000年2月份目录◇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上篇)◇性灵派诗歌的艺术特征◇论明中期文权的外移——弘治朝文学振兴活动考略◇关于钱钟书的《百合心》◇古代通俗文学中侠女盗妹择夫的性别文化阐释◇对立和和谐——论铁凝的短篇小说◇相反而相成的艺术——试论易和中国山水画的构成◇试探王翬等“四王”的新貌◇丁绍光重彩画的民族审美意识特征◇明清时期东南商人的神灵崇拜◇日本幕府使团对太平战事的探察◇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人物——陈季同其人其书◇先秦道家之礼观◇试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先秦时期道家政治学说略论◇数字文化中的美学智慧——简评《数里乾坤》◇儒商精神的实质及其现代价值——“儒商精神和21世纪中国及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试论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空间和人的文化世界◇周代车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表现◇魏晋南北朝的自然观和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然观2000年3月份目录◇汉魏六朝著书、编集撰人考论◇杜诗复合意象的创造(下篇)◇诗和禅和模糊思维◇论文学的文化透视◇“百年中国文学”学术座谈会综述◇“在事为诗”申论——对中国早期政治诗学现象的思想文化分析◇论宫词◇《西厢记》艺术成就的多维审视◇“1920-1945”台湾新文学运动和文学发展之概观◇冰心“母爱形象”之探◇“诗”和“史”的逆向——评萧红的《生死场》兼论女性写作◇迎接汉学研究的新发展◇论真武神在宋代的塑造和流传◇儒学的回顾和展望◇21世纪:儒学的地位及儒学研究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中国新儒学热◇女性、女性意识和社会性别◇新书架◇关于稿件的规范化——致作者◇《大教育论坛》杂志稿约◇儒家柔性管理和东亚经济发展◇“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中的终极理想设定◇深入探讨儒商精神,促进现代经济发展◇也论道安“本无”说的实质◇盛唐经学的窘境——论开、天文化特点和经学发展关系◇京师同文馆的发展历史及其贡献◇莱布尼茨的二进制和《易经》2003年1月份目录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钱中文从学科史考察早期几种独立形态的新文学史温儒敏元白诗体理论探析钱志熙钱钟书《宋诗选注》的文献价值及文献疏失王兆鹏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出路杨维富从《易解》看王安石早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井卦•九三》为中心杨倩描简析洪迈的历史知识张元宋代馆阁之校勘经部书汝企和宋朝政府的图书征集述论丁建军凝晚年心血炼宋学巨制——读漆侠先生遗作《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王晓薇漆侠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宋史研讨会综述周国平“文无隐言”和儒家的形上等级制周裕锴简论“诗亡”和“《春秋》作”之关系——从一个侧面看先秦儒家士人的话语建构工程李春青“国民”和“奴隶”——对清末社会变迁过程中一组中坚概念的历史考察郭双林,龙国存《丧服》用杖制度考论张焕君《丧服》“报服”考述刁小龙《丧服》女子“出嫁不降”考辨陈倩陈独秀晚年的文化见解及逝世后的文化评价胡明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及其文化史意义田莉2002年香港“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纪要李庆本2003年2月份目录元明理学的“去实体化”转向及其理论后果——重回“哲学史”诠释的一个例子陈来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罗祎楠诠释三题葛兆光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张海明超越和回归——从《桃花源记》、《游仙窟》到《仙游记》戴伟华,柏秀娟关于王逸《楚辞章句》的校理黄灵庚“成文”以“尽意”——论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的基本思路之一刘方喜李白杜甫诗歌理论主张之比较马守君明代山人群体的生成演变及其文化意义张德建中国古代思想“谓之”话语的价值论底蕴程相占佛像灵验记及其文化意蕴刘亚丁马龙:蚕的化身——中国龙原型试探岳珍忽思慧《饮膳正要》识读札记尚衍斌近年蓬勃发展的中外关系史研究耿昇独树一帜的俄罗斯汉学柳若梅《廿二史札记•元建国号始用文义》辨正——公孙述“大成”国号新解刘建臻“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解张燕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新解彭岁枫荀学研究的新拓展——《荀子和儒家的社会理想》述评汪高鑫关于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反思——胡志宏《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评介赵国华,范正娥从深层次上揭示史学的民族精神——写在《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宋辽金、元代、明代和清代卷出版之际陈应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文善本书目》简介顾犇2002年“中国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学术讨论会”综述马一虹学术信息2003年3月份目录《中国文化研究》创刊10周年感言韩经太古代的水火崇拜和神话中的珠玉意象——兼论先民长生意识和审美崇尚的关联李炳海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陈良运前七子乐府诗制作和明中期的民间化运动黄卓越朝鲜时代的礼讼和君统、宗法诸问题彭林钱氏吴越国和日本的交往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王心喜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儒、道生命观詹福瑞儒家道德思想渊源考冯时孔儒之学理解新论林存光宋元时期“婺学”的流变张晶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再谈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张文勋学海述航——写在《古典文献论丛》之前赵逵夫“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试释黄君良基歇尔笔下的中国形象——兼论形象学对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张西平《巾舞歌辞》研究的历史真相——驳《<公莫舞>剧本定性研究评述》姚小鸥“玉潭照清影”——论渌水亭和它在清初北京出现的文化意义胡慧翼《比较文学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书讯论电影《荆轲刺秦王》对历史的哲理反思刘丽文《伟哉中华》书后陈祖武韩国李朝汉诗和诗学的中国文化风习徐江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新增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4月份目录论历史研究的方法漆侠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和佛教教育思想黄夏年藕益因明的得失例举刚晓从《婆薮盘豆法师传》等看瑜伽行派三大师唯识著述的流出分期周贵华道德文化的生成和异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反思四题韩经太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路径陈炎“爱(和)(他)人”——重读孔子的“仁者爱人”伍晓明蔡襄:北宋前期的七绝高手陶文鹏从“物中之道”到“味外之旨”——中国古代的直觉思维对象从哲学向艺术的演化杜道明“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陶礼天西魏北周政治斗争和中央集权之加强杨翠微从磁州窑枕看宋代民间体育徐巍回族语言800年发展史简要回顾——从波斯语到“回族汉语”刘迎胜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和艺术描写的空间刘俐俐文化想象和“重绘”智慧——评杨义学术讲演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黄科安考镜源流和辨章学术的用心之作——评黄爱平《朴学和清代社会》谢贵安重视文化发展中的地域特性——兼评蔡靖泉教授《楚文化流变史》方铭历史文献学:100年的盛衰升降——读王子今新著《20世纪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周苏平中国当代小说的历史哲学建构——评路文彬的《历史想像的现实诉求:中国当代小说历史观的承传和变革》雷世文学术信息2004年1月份目录“晚明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笔谈黄卓越晚明社会变迁:研究视角的转换万明晚明社会变迁和农村人口流动林金树“晚明”和“明清之际”赵园对泰州学派的研究亟待加强张学智多维视野和心态研究左东岭新名词和新生活——晚明社会生活的“活力”和“多样性”陈宝良构建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刘勇强晚明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高寿仙晚明社会:中心和周边,变化和构造郑炳喆晚明研究中的学科跨越和学科本位张德建清代考据学的分期和派别孙钦善“毛公独标兴体”析论葛晓音试论陶渊明的“四皓”情结康保成“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钱志熙李贺诗歌的历代接受现象及理论思考陈友冰也谈辛延年《羽林郎》中的“金吾子”阎步克汉代外交使团的组成黎虎曾巩的儒释人才观刘金柱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和通俗历史教育之风行纪德君禅和基督教本体论的对话——道、言和空、心麻天祥萨满、羡门和沙门:佛教入华时间新释方汉文从基、儒关系看明清时期基督教的中国化趋向李晟文论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群落的先锋创作阎纯德逃禅和脱俗:也谈苏曼殊的“宗教信仰”杨联芬论林语堂对幽默的解读袁济喜六朝书法的文化解释——王元军《六朝书法和文化》读后李秀云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科技——兼评《儒家文化和中国古代科技》周桂钿2004年2月份目录儒家思想和生态问题——从“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说起汤一介面对全球化:给五千年中华文化传统以当代的解读郑敏章学诚的传记写作理论和实践党圣元,陈志杨“苏幕遮”的乐和辞——胡乐入华的个案研究和唐代曲子辞的声、词关系探讨李昌集论南朝女性题材辞赋的贵族化郭建勋论宋人词体观念的建构王昊司马光和熙丰时期的洛阳诗坛马东瑶从归庄和朱用纯的关系看明清士风之转变何天杰靺鞨部族分布地域考述马一虹伍子胥和楚国的复仇模式舒大清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新论——兼及对冯友兰、孙昌武、郭绍林等先生观点的质疑杜寒风明代西樵四书院和南海士大夫集团王元林,林杏容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张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张胜冰《红楼梦评论》的现代学术范式——纪念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一百周年李庆本《人间词话》诗学趣味浅谈刘宁儒家的发生和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王大建《周易》管理思想试探韩德民剑桥汉学管窥傅勇杨涟佚简乔敏十八世纪俄国汉学之创立阎国栋读陶文鹏《唐宋诗美学和艺术论》有感张德建诗歌意象魅力的探寻——评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方守金吴林伯先生和《文心雕龙》研究方铭东亚中国传统文化暨越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高利华2004年3月份目录论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郭英德论毛、郑《诗》学“正变”说之合理性——兼谈西周中叶文化空间的变化和诗歌功能的转变李春青论《花笺记》的民间风格叶岗欧洲化中国:过去和未来夏瑞春,潘琳明清徽州生存伦理下的多元文化胡中生《不平鸣稿》所见明末徽州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韩秀桃明代徽州的民间诗人朱万曙秦汉时期的女工商业主王子今求实和尊古——晁说之学术思想及其意义张剑“兴”之原始徐文茂从春秋赋《诗》的多种解释看《诗》的实用化轨迹——兼论赋《诗》的历史实质周泉根“诗言志”补辩王以宪桑•桑中•桑女——《诗经》和上古文化研究黄维华出土文献二题高华平《礼记•乐记》非《王禹记》考郝明朝英国循道公会澳门档案中的早期传教士活动汤开建,张照论梁实秋对中西文化的沟通高旭东葡萄牙进驻澳门时中葡两国的形势和澳门的中西文化交流杨翠微发展辩证逻辑和建构文艺美学——读周来祥的《文艺美学》周纪文历史视角的散文流派专论——评熊礼汇《明清散文流派论》韩晓尊敬传统才能诠释传统——《经典和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的学术价值彭庆生2004年4月份目录儒学正统的重建——王船山思想的特质和定位陈来“人文主义”和“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刘昕岚汉唐皇权和道家方士——阅读陈垣教授编纂《道家金石略》的札记韦庆远16世纪前后中国的“权力经济”形态及其主要路径——中国皇权制度下城市经济形态的典型例证王毅从先秦文献和《算数书》看出入相补原理的早期使用邹大海经典的确认和学科的自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现代展开韩经太先秦“故事俗赋”钩沉伏俊琏论宋玉大小言赋在赋体发展史上的意义王长华,郗文倩论王夫之关于《诗经》中的性爱描写的思想张思齐日本古代的风土记和唐代的图经荆木美行敦煌文学文献和《万叶集》汉文考证王晓平宋朝和丽日两国的民间交往和汉文化传播——高丽和日本接受宋朝文化的初步比较陈尚胜论董逌的绘画美学思想张晶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姚文放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陈太胜《题渊明小像》的作者及其相关问题王人恩从“文学观点”和“文体选目”看《文心雕龙》对《文选》的影响李金坤清代学术文化研究的新拓展——《清代诸子学研究》序言黄爱平深入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和世界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孙海燕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简介2005年1月份目录中国大学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王路江在历史和解释之间——对《谷梁传》定公十年“夹谷之会”记载的诠释史葛兆光楚简《逸诗•交交鸣鸟》补释廖名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墨子传记为残篇说郑杰文《礼运》成篇和学派属性等问题杨朝明作为生命诗学基础的感悟邵宁宁“感悟”在中国文化中的存在论基础袁盛勇中国智慧和文体创造——谈感悟思维和随笔创作之关系黄科安感悟:呼唤垦殖的古老田园彭金山前七子文复秦汉说的几个意义向度黄卓越隐逸和济世——陈眉公和晚明的士风吴承学,李斌论王国维的超功利美学观李铎论古代社会的袒露礼俗——兼论对纣王荒淫的认识问题杨琳郑和和满剌加——一个世界文明互动中心的和平崛起万明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周毅《全明词》的缺失订补王兆鹏,吴丽娜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伪校伪注初揭张觉“悠然见南山”确实是在用“商山四皓”的典故吗? 刘刚木简发现、研究之百年大庭脩,徐世虹司马迁和《尚书》之关系考论张强文体宜兼,以成其美——论谢灵运的诗赋互动张佳音对话和重建——评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廖四平,张玉亮从《史记》研究到《史记》学研究——《史记学概论》和《史记》学研究的新起点方铭“中国文论的跨时空对话”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孙海燕2004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李燕2005年2月份目录关于“士风”赵园王夫之《春秋》学中的华夷之辨张学智甲骨文中有关猎首风俗的记载黄天树云梦秦简中的官职名魏德胜从“甚么”、“什么”的使用看《金瓶梅词话》的著录者增野仁,孟子敏“往圣”的一段“绝学”——论孟子“浩然之气”的宗教属性李山,唐巧美公元439年:河陇地域学术发展的转捩点李智君李清照《词论》的再评价张海明论宋代绘画发达的原因邓乔彬《梁书》和《南史》刘勰传异同考辩孙蓉蓉西方人视野中的澳门和广州耿昇利玛窦的《天主教教义》初探张西平“自我”的“超越性”——以萨特解读老庄张文勋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张燕婴清初学者四书中的经义及典籍考辨举证朱修春李贽哲学思想的生存论解读刘桂荣性别意识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李玲一心为学,静观自得——评傅璇琮《唐宋文史论丛及其他》李德辉治礼学贵在贯通——《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读后杨华慎终追远继往开来——黄帝祭祀和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宋晓梦2005年3月份目录论道教的文昌帝君张泽洪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和演变廖大珂先秦献捷礼考论景红艳,辛田舞马和马舞刘永连《熹平石经》和汉末的政治、文化规范黄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进士籍贯刊误述论毛晓阳说“圆照”蒲震元中国山水艺术的生命意识陈良运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张法十七字诗和说诨话于天池,郑秀琴宋代翰林学士撰教坊乐语考论谷曙光试论晁补之的五古——兼论苏门文人的诗体选择张剑《词学筌蹄》考论张仲谋从明清小说看传统家庭生活的阶层性特征段江丽试论B.M.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研究思想吴泽霖韩愈探究文学样式的尝试——《画记》分析川合康三,蒋寅《隋书•经籍志》之“梁有”考释丁延峰“道之”、“齐之”和“矜而不争”新解张诒三北魏献文帝死因考——为文明太后辨诬周思源太极图、《易》和伏羲图腾国光红杜甫、严武“睚眦”诗证及相关问题辨析吴在庆中日文化交融的艺术之花——《名人》的发生学考察周阅《宋代科举和文学考论》序傅璇琮怀旧和文学史写作——评董之林新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路文彬汉学研究的发展、影响和交流——“汉学研究:海外和中国”学术座谈会综述崔秀霞。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
好的,以下是 6 条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书籍的内容:
1. 《话说中国节》这本书超棒啊!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传统节日,就像春节,哇,那热闹劲儿,就跟一场盛大的狂欢似的。

你不想知道春节为啥要放鞭炮、贴春联吗?看看这本书就懂啦!
2. 《中国民间故事》可太有意思啦!一个个故事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那里面的人物鲜活生动,像阿凡提一样机智。

你难道不想走进这些精彩的民间故事中去体验一番?
3. 《中华美食谱》,哎呀呀,这可是贪吃鬼的福音呀!各种美食的做法和背后的文化,就如同一个个美味的陷阱,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你能忍住不被那些诱人的美食吸引吗?
4. 《汉字的故事》真的能让你对汉字刮目相看!每一个汉字都像是一个小精灵,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这不就跟我们人一样,各有各的特别嘛。

难道你不想去了解这些汉字小精灵的秘密?
5. 《中国古代服饰史》多了不起呀!那一件件华丽的服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简直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时装秀。

你不想知道古人都穿些啥好看的衣服吗?
6. 《古典诗词鉴赏》哇塞,里面的诗词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心灵。

读着那些优美的诗句,不就像在跟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话吗?你还不赶紧去领略一下诗词的魅力!
观点结论:这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真的都很值得一读,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1.《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2.《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3.《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4.《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5.《仪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6.《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8.《春秋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9.《春秋穀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0.《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11.《尔雅》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1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13.《孟子》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属儒家经典著作。

14.《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5.《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6.《后汉书》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7.《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18.《晋书》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9.《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20.《南齐书》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21.《梁书》纪传体史书,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22.《陈书》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南朝陈朝史。

23.《魏书》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中华文化经典作品推荐书目(20部) (1)

中华文化经典作品推荐书目(20部) (1)

附件:1
中华文化经典作品推荐书目(20部)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吕思勉《中国通史》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子展《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
汤炳正等《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伯详《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夏承焘《唐宋词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
曹雪芹《红楼梦》
《曾国藩家书》
《傅雷家书》。

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发布人:周会鹏发布时间:2010-06-15•文学书十种:•①《诗经》——代表先秦古诗;•②《楚辞》;•③《李太白诗集》;•④《杜工部诗集》——代表后汉古诗;•⑤《白香山诗集》;•⑥《韩昌黎文集》——代表古散文;•⑦《宋元戏曲史》——代表古代戏曲;•⑧《水浒》;•⑨《红楼梦》——代表古代小说;•⑩《鲁迅杂感选集》——代表近代文学思想。

••史学书六种:•①《左传》;•②《史记》——代表古代史学中的通史方面;•③《史通》——代表古代史学中的批评方面;•④《徐霞客游记》——代表地理游记;•⑤《廿二史札记》——代表正史研究;•⑥《帝王春秋》——代表历代王朝黑暗统治;••哲学思想二十种:•⑪《论语》——代表孔子思想;•⑫《墨子》——代表墨家思想;•⑬《孙子》——代表古代兵法;•⑭《老子》;•⑮《庄子》——代表道家思想;•⑯《孟子》;•⑰《荀子》;•⑱《韩非子》——代表法家思想;•⑲《论衡》——代表古代唯物论;•⑳《金刚经》或《六祖坛经》——代表佛学;•⑴《化书》;•⑵《李氏焚书》或《续焚书》;•⑶《明夷待访录》——古代民主思想•⑷《读四书大全说》•⑸《四存编》或《习斋先生言行录》•⑹《太平天国文选》——农民革命思想•⑺《天演论》——西学•⑻《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⑼《孙中山选集》——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⑽《五四运动文选》——新文化运动••科学四种:•Ⅰ.《梦溪笔谈》——古代科学•Ⅱ.《农书》•Ⅲ.《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Ⅳ.《天工开物》摘自:中华文化网。

30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国学经典书目

30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国学经典书目

30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国学经典书目30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国学经典书目本书为“大师经典·读书方案”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从国学、西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诗歌、名人传记、谋略、修身处世、心理励志、科普、管理、经济、投资、电影、美术、音乐16个领域中各选取了几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大师,着重介绍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用最粗浅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最易懂的字句传递原著中绞尽脑汁才能读懂的理论,以最简洁的话语阐述伟大作品的精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大师身上沉淀出的珍贵经历与智慧,走进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

第1部《论语》孔子 (春秋公元前551-前479)第2部《道德经》老子 (春秋生卒年不详)第3部《庄子》庄子 (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第4部《孟子》孟子 (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第5部《墨子》墨子 (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第6部《荀子》荀子 (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第7部《韩非子》韩非 (战国公元前280-前233)第8部《孔子兵法》孙武 (春秋生卒年不详)第9部《左传》左丘明 (春秋生卒年不详)第10部《楚辞》屈原 (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第 11部《吕氏春秋》吕不韦 (战国?-公元前235)第12部《史记》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 第13部《汉书》班固 (东汉32-92)第14部《论衡》王充 (东汉27-约97)第15部《嵇康集》嵇康 (三国·魏约223-约263)第16部《陶渊明集》陶渊明 (东晋约365-427)第17部《世说新语》刘义庆 (南朝·宋403-444)第18部《文心雕龙》刘勰 (南朝·梁约465-约532) 第19部《六祖坛经》慧能 (唐代638-713)第20部《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第21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北宋9-1086)第22部《苏东坡全集》苏轼(北宋1037-1)第23部《四书章句集注》朱熹 (南宋1130-1200)第24部《传习录》明 (明代1472-1529)第25部《焚书》李贽 (明代1527-1602)第26部《日知录》顾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第27部《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明末清初1610-1695) 第28部《读通鉴论》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第29部《龚自珍全集》龚自珍 (清代1792-1841)第30部《人间词话》王国维 (清末民初1877-1927)。

国内外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

国内外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

国内外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揭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

本文将介绍几本国内外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国学者张宏杰的一部经典著作。

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探讨了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体系的分析,张宏杰深入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是美国学者李泉的一本经典著作。

该书以跨学科的视角,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多个方面,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艺术形式等。

李泉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变化,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是中国学者陈来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陈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指出了传统文化在塑造中国社会风貌、维系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是美国学者罗伯特·麦克唐纳的一本重要著作。

该书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麦克唐纳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现象进行深入调研,揭示了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除了上述著作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学术著作关注和研究了中国文化。

例如《中国文化通论》、《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等。

这些著作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于促进中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全球传播等方面。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一、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有很多,例如《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史记》、《聊斋志异》等等。

这些书籍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书籍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演变和形成,以及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精神内涵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书籍所蕴含的精神内涵非常深厚,充满哲理和文化的内涵,对于人们的人生哲理、道德追求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2. 文字简洁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文字简洁,娓娓道来,如同一件件珠宝,让人们在阅读时可以感受深刻,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

3. 形式灵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形式非常灵活,既有诗词歌赋,也有小说传奇等不同的文学形式,不仅让人们深入了解到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形式的阅读体验。

三、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1. 传承文化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 提高思维与情感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不仅能够理解深刻的哲学智慧,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让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能够更加敏锐和理性。

3. 增强内涵通过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人们可以得到一种思想上的净化,同时增强内涵,理解人生的真谛,塑造自身的个性。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有力保障,也是提高个人思维与情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在空闲时间里多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从细节之处感受古人之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书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书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书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书有: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衣食住行。

2、《诗词格律十讲》:是王力先生写的旨在普及诗词格律基础知识的小册子,其中包括诗韵和平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长律、七言律诗、平仄的变格、对仗等。

3、《中国文化常识》:作者是王力,是北大中文系指定教材。

4、《中国历史常识》:作者是吕思勉,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目1.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大学》:孔子弟子所编撰的哲学经典,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中庸》:也是孔子弟子所编撰的哲学经典,强调中庸之道。

4. 《道德经》:道家经典,主张以道德为本,追求和谐。

5. 《周易》:阐述了自然界运行的道理和人的运势。

6. 《尚书》:汇集了中华民族早期的历史和文化经验。

7. 《诗经》:收录了大量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重要代表。

8.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

9. 《左传》:是春秋时期史学代表著作,记载了鲁国的历史。

10. 《史记》:秦朝司马迁所著,记述了中国历史的起点到汉朝武帝时期的历史。

11. 《资治通鉴》:元朝司马光所编撰,是以纪年为序,概括了从夏朝到南北朝结束时期的历史。

12.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13. 《水浒传》:明代小说,记录了108个好汉的抗敌斗争。

14. 《西游记》:明代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的奇幻历险。

15. 《三国演义》:明代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与故事。

16. 《红楼梦外传》:是《红楼梦》的续集,由高鹗所编排。

17. 《岳阳楼记》:唐代文章家范仲淹所著,记录了自己在岳阳楼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18.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了北宋城市生活的繁华场景。

19. 《九章算术》:汉代张衡所编,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部巨著。

20.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张“性善论”和“王道政治”。

21. 《荀子》:儒家经典之一,主张“性恶论”和“法治政治”。

22. 《齐民要术》:南宋沈括所著,是一本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手册。

23. 《四书五经注疏》:儒家经典的注释及批判性疏解。

24. 《太极拳经》:汇集了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和技法,是太极拳界的基本书籍。

25. 《黄帝内经》:中国古代医学经典,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和疾病治疗方法。

中国文化研究经典书目

中国文化研究经典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推荐阅读书目1. 蔡尚思:《孔于思想体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2. 沈甲宜:《科学无玄的周易》,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

3. 庞朴:《儒家辩证法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

4. 赵鑫珊:《哲学与人类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5. 张岱年:《中华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6. 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7. 复旦大学历史系:《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8. 俞长江等:《白话诸子精华》,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9. 陈济康、吴建华:《白话武经七书》,中国育年出版社,1992年。

10. 张岂之:《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 王书良:《中国文化精华全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

13. 赵德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探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14. 周谷城:《史学与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15.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

16. 白寿彝:《中国通史》(1—20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999年。

17. 阙道隆:《中国文化精要》,中国青年出版杜,1996年。

18. 方志天:《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中华书局,1990年。

19. 沈善洪、王风贤:《中国伦理学史》(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20. 周燮藩:《中国宗教纵览》,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

21.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2. 王琪森:《中国艺术通史》,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年。

23. 顾健华:《中国传统艺术》,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24. 王耀毕:《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25. 毛祖钦、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1—3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书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书

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书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形成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线上的精神积淀和一贯性。

它经历了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包括了文字、宗教、习俗、艺术、审美、法律、伦理、农耕、建筑与都市等多方面的文化,还涵盖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文明、政治思想、经济制度、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外书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书籍。

其中,可以从《诗经》、《楚辞》等古典名篇中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风格特点,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有重要意义。

二、关于中国文化的比较书籍。

这是常用的书籍类型,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能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等书籍就是此类书籍的代表。

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书籍。

例如,《百家姓、七十二节气》、《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概论》等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文化系统理解。

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

这类书籍主要介绍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历史、传说、风俗、习俗和庆祝方式等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五、关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书籍。

这类书籍可以介绍传统的中国艺术特色,如中国画、书法、雕像等,以及戏曲、舞蹈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书籍。

如《论语》《孟子》《中国哲学史》等。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孔子、孟子等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提出的传统文化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等。

上述几大类文化书籍都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文化百科全书或民俗百科全书,您推荐哪些书呢?

中国文化百科全书或民俗百科全书,您推荐哪些书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百科全书或民俗百科全书成为了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

我将推荐几本值得一读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或民俗百科全书,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价值。

第一本推荐的书是《中国文化大辞典》。

这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辞书。

这本书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技、民俗等等。

它的特点是全面、权威、系统、深入。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还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这本书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文化大辞典》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第二本推荐的书是《中国民俗大辞典》。

这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权威性的民俗百科全书。

这本书涵盖了中国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节日、婚礼、葬礼、饮食、服饰、习俗等等。

它的特点是详尽、系统、生动、实用。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还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这本书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大辞典》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民俗百科全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

第三本推荐的书是《中国文化史大辞典》。

这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权威性的文化史百科全书。

这本书涵盖了中国文化史的各个方面,包括古代文化、中世纪文化、近代文化等等。

它的特点是深入、系统、权威、全面。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史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还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史的内涵和外延。

这本书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史的精髓。

哪些图书最能体现中国文化

哪些图书最能体现中国文化

哪些图书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哪些图书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流传下来的图书也是不计其数。

店铺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图书,想要学习国学常识的亲,一起来看看吧!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浩如烟海,要通过图书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研究和阅读。

事实上,古今的很多学者也都提出来,中国典籍虽然很多,但基本的要典也就几十种而已。

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就认为:“古今书籍浩如烟海,而本根之书不过数十种。

经,则《十三经》是已;史,则《廿四史》暨《通鉴》是已;子,则十子是已(五子之外,《管》《列》《韩非》《淮南》《鹖冠》);集,则《文选》、《百三名家》,暨唐宋以来专集数十家是已。

自斯以外,皆剿袭前人之说以为言,编采众家之精以为书。

”1984年1月25日,在台湾出版的《中央副刊》上登载了一封由台湾当局前任国防部长俞大维口述的《给女作家陈荔荔的一封信》,信中谈及:1912年,陈寅恪先生第一次从欧洲回国时,曾去拜见他父亲陈散原先生的老朋友夏曾佑先生。

夏曾佑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我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

我只能看中国书,但可惜都看完了,现已无书可看了。

”当年22岁的陈寅恪对夏曾佑的这番话很不理解,告别出来时心想,此老真是荒唐,中国书籍浩如烟海,哪能都看完了?后来,陈寅恪先生七十岁左右的时候,又见到表弟俞大维,重提当年那件往事,感慨道:“现在我老了,也与夏先生同感。

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他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

”曾国藩、夏曾佑和陈寅恪均为一代文史大家,他们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那么究竟哪些书是中国必读之书?哪些书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自近代以来,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答案。

张之洞与《书目答问》最先对此类问题作出回答的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首脑人物张之洞。

同治十三年(1874),他到四川任学政,发现不少应考的读书士子并不会读书。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十本书你看过几本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十本书你看过几本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十本书你看过几本?浩瀚的典籍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其中那些百世流传的经典便是中国文化精神之所在。

《论语》开启了影响中国千百年的儒家思想,《韩非子》是法治思想的源头,《孙子兵法》代表了中国人对古代战争的精辟总结,《坛经》代表中国佛教的成就,《老子》《周易》《史记》《红楼梦》等分别代表着中国哲学、史学、文学的特点和达到的高度……最有代表性的三十部经典分别是:《老子》——人生的大智慧;《水浒传》——中国的绿林文化;《论语》——人的发现;《五灯会元》——禅宗历代祖师的语录;《孟子》——心性的修养;《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笔记;《庄子》——哲学的寓言;《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医书;《尚书》——帝王的教科书;《山海经》——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周易》——占卜的哲学;《四书集注》——对儒经的权威解读;《韩非子》——法治的源头;《焚书》——中国文化中的叛逆意识;《孙子兵法》——战争的艺术;《战国策》——中国的说辞艺术;《诗经》——先民的歌唱;《左传》——诸国争雄的时代记录;《楚辞》——士的悲歌;《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命运悲欢。

《史记》——中国第一通史;《阳明全书》——道德良知的新诠释;《抱朴子》——探寻长生之道;《李太白集》——诗仙的气象;《齐民要术》——国以农为本;《杜工部集》——诗者的楷模;《世说新语》——名士的逸闻;《东坡七集》——失意文人的情怀;《坛经》——禅的化境;《三国演义》——三国志士争天下的故事;我们不敢说书中所选定的三十部典籍便足以代表了整个中国文化,便一举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因为中国文化实在太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实在太源远流长。

但是,如果说一滴水珠可以映出太阳,一粒沙子可供想像世界,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难道就不能从一些细小的物事中悟得么?这样看来,三十部典籍也就不少了。

不知道大家就这三十部典籍读过几部。

就我而言,真正读过的也不过11部,其中还有4部没有读完,其余19部只知其名,未睹真容,惭愧可怜的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荐中国文化研究图书三十种(A)(2007-10-11 22:27:07)一文化学理论与方法覃光广冯利陈朴主编:文化学辞典中央民族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深入研究文化学理论方法的最捷近办法是阅读文化学辞典,本书二千余条词目广泛涉及文化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常用术语、学说、学派、重要学者著作。

附录中备有中外部分世界著名百科全书中有关文化辞条,尤有参考价值。

初学者可以先读以“文化”两字开头的词条。

)陈国强主编简明文化人类学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本书收入近二千条文化学常用词目与相关学科词目,广泛涉及文化的本质,文化的起源、类型、功能、人类组织与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信仰、社会结构、文化的变迁等众多理论与概念,这是一部浓缩的文化百科全书,从这些概念中可以举一反三,例如“有限可能性原理”,(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满足人类需要的方法是有限的,这就会使无限的变异性变得实际上十分有限。

)可以有助于理解同质条件下多元个体之间,何以在在文化发明方面出现相似性。

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黄河流域中多个摇篮会产生相似的文化村落与组织与相似的器物。

)夏建中:文化研究的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本书分别介绍了英国功能主义、传播学派、人格学派、新进化论、结构主义、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等十种文化人类学学派,以及这些学派的主要代表学者、理论观点、方法与主要研究成果。

)(美)S.南达:文化人类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一个研究文化学的初学者要系统地获得有关文化研究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本书是最为理想的入门书之一。

)(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作者是美国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学者,本书是文化学研究的世界名著。

文字生动,被认为是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文化人类学入门书。

自三十年代出版以来,已经被译成十四种文字。

作者在本书中对美洲与南太平洋三个民族的文化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把三种民族性格分别概括为“酒神型”、“日神型”、与“妄想型”,提出“文化模式”论。

即认为每一个民族心理中一些稳定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关系结构,就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文化心理结构或模式。

就成为该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文化态度。

它往往潜意识中支配并影响了一个民族适应社会挑战的方式。

“文化模式”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文化研究与结构主义方法的结合。

这一方法是否也可以帮助人们尝试从理论上来概括中国人的心理特点?)王铭铭: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本书作者是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本书有很强的学院派风格,一个文化学研究者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文化人类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对文化学有深远影响的学者及其思想,那么,这本书所收入的这些论文无疑是有用的。

但作者在文风方面有颇大缺点,有时简单的道理就说得过于复杂,例如其中有这样一句:“社会科学研究人存在的基质与方式以及两者的糅合形态。

”。

尽管如此,本书对于研究者了解国际文化学理论最新动态,仍然有其价值。

)(美)罗伯逊:现代西方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的系统介绍,一般可参考西方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教科书,本书是通行的社会学教科书中的一种。

其中第三章至第十一章均值得一读。

由于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制度与习俗本身是文化适应的最重要方式,故社会学教科书是文化研究的最佳入门。

本书已经有几种译本。

)二世界文明史与文明比较(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书是世界名著。

作者运用文明是人类对环境挑战的回应这一观点,对世界上各大文明的起源、发展、变迁与衰落进行了解释。

规模宏大,视野宽广。

但作者对中国文明的研究则颇有些削足适履。

尽管如此,本书是国际文化史研究的最为重要的成果。

)《汤因比论汤因比》,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出版(本书译者的话对汤因比的文明史观有简要的概括介绍,本书是汤因比的在英国BBC的讲演稿,较通俗地介绍了汤因比本人的历史思想及文明研究的方法的五个基本特点。

)(美)P.K.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本书文字通俗,语言流畅,运用文化人类学比较方法来论证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共存,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为社会的更新与适应性,提供了多种选择与资源。

运用这一观点来比较中国传统文明的大一统形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可以得到若干启示。

)(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3年出版。

(任何一个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学生都有必要专门读一本西方文明史的通史性著作,并在阅读中时时以西方文明史与中国文明史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所产生的问题意识,是进一步从事文化研究的出发点,例如,在读到有关希伯来人的宗教观念时,你就应进一步思考,中国古代宗教与希伯来宗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中国为什么没有希腊城邦?从城邦走向世界帝国,与从同质性的战国走向大一统,其间有什么不同?对中西文化各有什么影响?欧洲中世纪的蛮族入侵与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的五胡乱华相比,有什么不同,等等。

举一反三,不一而足。

这种比较给予学者的开阔视野与宏观角度,将使学者可以避免“章句”式的文化研究倾向。

)(美)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再版(作者是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学者,本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中国文明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秦汉知识分子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

)三中国文化通史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再版。

(作者是三十年代学衡派著名学者,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阐述上古至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各时期中国文化的特点,引用大量直接史料,内容丰富,时有创见,但理论性不强,属拼盘式结构。

可供有一定基础的研究者使用。

)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修订本。

(本书是从大文化角度写的中国通史。

作者是国学大师级学者,本书自四十年代出版以来,至今已经出版十八版,是最具影响的中国文化史与中国通史专著。

作者主张对本国历史文化须有一种温情与敬意,不可抱偏激的虚无主义,不可把当前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归诿于古人。

本书自成宏观体系,颇具独创与慧识,但长期以来,本书在国内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本书写作于三十年代,充满当时时代的民族主义的文化意识,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不足。

)陈登原中国文化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本书出版于1935年,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史研究的较高水准。

建国后没有重版过,故在学术界影响不大。

本书实际上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中国通史。

上册从先秦到唐代,下册从宋代到近代。

作者力求勾勒出中国文化从上古到近代发展演变的全部历程。

如果说,钱穆的《国史大纲》过于简要,那么本书则由于内容繁富,而使初读者不易把握重点。

但本书史料丰富,不少观点颇具启示。

本书可以与《国史大纲》结合起来读。

可以举一反三。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本书采用政治学观点,用历史方法,对先秦到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脉络与各派政治思想家的思想观点进行阐述分析。

体系严谨,内容详实。

由于政治思想是针对各代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作出的政治选择与回应,因此,本书也可以作为文化思想史来读。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著作之一,本书与侯外卢氏颇负盛名并至今还不断再版的《中国思想通史》相比,优劣立见。

学习者如认真研读此书,并详记札记,则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大趋势可以了然于心。

本书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很大,有英文版问世。

但国内学术界对此书却没有充分重视,至今尚没有在国内正式再版过。

)(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作者费正清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学学者,本书虽是一部中国通史,但对历史叙述颇为简略,但着力于概述中国文化的发展脉胳。

这种时有创见的大刀阔斧,高屋见翎的叙述风格以及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的概括,体现了外国学者的长处。

这种思维路向对中国学者应有诸多启示。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本书上篇分析中国文化的地理、经济与社会背景与中国文化的宏观特点,下篇分析从上古到近代的文化发展历程。

是一本较为详尽的文化通史的综述性著作,可供初学者参考。

但本书体系原创性不强。

)四中国文化通论(台)刘岱主编:中国文化新论(多卷本),北京三联书店根据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83年版于1992年再版。

(本书由近百位台湾学者分别就中国文化的根源、学术、思想、制度、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宗教礼俗等各个方面专题,分多卷本进行阐述。

内容丰富,流畅可读。

由于大陆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研究形成断裂,而台湾则续承了三十年代以来文化学研究的基本传统,因而本书对于大陆学者颇有启发意义。

但本书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内容较多,不免有浮泛庞杂的缺点,由于是集体写作,故缺乏体系性的判识,由于受新儒家思想主流的影响,本书对中国文化的缺点与消极面缺乏足够的批判意识。

尽管如此,本书仍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史研究参考书,尤其对于从事文化专题研究的研究生从事研究论文写作,用处颇大,每章未的注解所引书目,对于研究者很有参考价值。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重印。

(本书第一部分从中原地理环境入手,来分析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有相当的独创性,如中国文明的地域相对广大,多处发源地并存,又如中国人之所以容易接受佛教因为儒家与佛学都具有“返观内心”的特点,又如道家消极悲观而不严肃厌世,因而导致玩世的游戏态度而不能成为真正的宗教,等等。

但本书与《国史大纲》相比,欠缺文化的自我批判精神,故使人会觉得作者立论过于武断或空泛。

尽管如此,作者是迄今最具原创性的中国文化史学者之一。

其观点颇具启示性。

)钱穆:国史新论,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钱穆是最具原创力的前辈学者之一,也是最具宏观概括中国大历史的学者之一,本书又是他的著作中最为通俗的一种,本书对中国文化的演变,中国文化的特质,症结,以及对中国当代的影响均提出自己深入的见解。

(英)莱芒.道逊:中华帝国的文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文字生动而又具体入微地介绍中国文明各个方面的著作,内容包括皇帝、官僚政治、京城、儒学、诸子百家、社会经济与艺术美学等各个方面。

其中介绍的许多具体知识,甚至连当代中国人也语焉不详,作者却能娓娓道来。

)潘光旦:中国人的特性海南出版社1998年再版(国民性或民族性研究,是文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作者在本书中对三十年代的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性概括为十五个方面,序言作者把这些特性例举“活易死难”、“没有神经”、耐性太好、不求准确、不重视时间、、勤劳、俭节、知足常乐、、有私无公、言而无信、爱面子、婉转、客气等等。

作者则从优生学角度提出,中国人的劣根性主要与北方荒年的反选择有关,这就涉及到一个民族生存环境(北方荒年的淘汰作用)与民族性的关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