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合集下载

如何把农耕文化融入到休闲农业创意中

如何把农耕文化融入到休闲农业创意中

如何把农耕文化融入到休闲农业创意中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休闲农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发展形式,强调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等融合发展,注重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多样化经营。

将农耕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创意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村地区的发展。

一、展示农耕文化的历史与精神1.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或展览馆,展示和介绍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通过展示农具、农艺、农耕技术等展品,让游客了解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统知识。

2.设立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或观光农场,让游客亲身参与农耕体验。

组织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如播种、耕作、收割等,让游客感受到农耕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二、融入传统农耕技术和农艺1.启动传统农耕技术和农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邀请老农民或专家现场演示和分享传统农耕技艺,让游客了解并学习传统技术。

比如制作农耕工具、耕作方法、土壤保育、农作物种植等。

2.在休闲农业创意中广泛运用传统农耕技术和农艺。

比如在农田里设计古代农具为主题的景观、利用传统农具进行人工种植或耕作、让游客参与传统农耕仪式等。

通过这些创意,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农耕文化的神韵和历史。

三、弘扬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念1.强调尊重自然和生态环境。

将自然环境纳入休闲农业创意中,让游客感受到农耕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比如设计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提倡可持续农业等。

2.强调勤劳、奉献和家庭观念。

通过农耕体验、农作物采摘等活动,让游客体验到农耕文化中的劳动和奉献精神,增强他们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四、推广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的融合1.引入现代技术与农耕文化相结合。

例如利用智能技术管理农田或农作物,同时保留传统农耕文化的元素,让游客体验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农耕文化产品。

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产品,如农民画、农耕手工艺品、农村美食等。

弘扬农耕文化 拓展农业功能 加快发展和提升休闲 农业与乡村旅游

弘扬农耕文化 拓展农业功能 加快发展和提升休闲 农业与乡村旅游

弘扬农耕文化 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发展和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深刻认识弘扬农耕文化和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长期以来依靠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力地力的我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瓶颈问题,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的弦绷得越来越紧,这就迫切需要从农业产业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弘扬农耕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正好与这样的大背景高度契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

”今年中央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要求开发农业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居民休闲消费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耕文化、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依托。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发展过程中,在长期追求美好的与和谐的事务的过程中,将很多事务也都美好化与和谐化了,所累积和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体系等,就是文化,正所谓以物化文,以文化人,以化成天下。

我国农编者按:10月13日,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2015年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在甘肃省庆阳市举办。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局长宗锦耀围绕“弘扬农耕文化 拓展农业功能 加快发展和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作了主旨演讲。

申论范文_弘扬农耕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申论范文_弘扬农耕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申论范文_弘扬农耕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申论范文:弘扬农耕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而弘扬农耕文化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弘扬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首先,弘扬农耕文化可以提升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农耕文化代表了中国农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出的富饶土地上的一种文化。

“入乡随俗”,只有在乡村中真正了解、尊重和传承农耕文化,才能获得乡村居民的认同。

通过丰富的农耕文化活动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可以激发农民群体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更加自豪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其次,弘扬农耕文化可以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农耕文化与农耕技术相伴相生,传统的农耕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经验。

在农村振兴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例如,将先进的农业机械与传统农耕技艺相结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农民的收入。

同时,传承农耕文化也可以激发农民对土地和农业的热情,促进他们积极投身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三,弘扬农耕文化可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包括农业发展,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农村文化体验。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通过挖掘乡村的农耕文化资源,可以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农村体验传统的农耕生活和文化。

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与融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最后,弘扬农耕文化可以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稳定。

农耕文化注重的是人与土地的和谐相处,强调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资源,以及农户之间的互助合作。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传承农耕文化,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的绿色发展。

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境 , 可 促 进 农 民增 收致 富 , 可 以留住 大 量 的富 余 又 还
劳动 力就 地转移 就业和 创业 。 各级 政府 及农 业战线 干 部 群众均 应 切 实提高 保 护和传承 农 耕 文化 的认识 , 只 有这样 , 闲旅 游农业 才能 形成 强大 的生命 力。 休
权 子珍 家 乡的烟 阁村 等 , 都保 存 了不少 当年 农耕 文化 的
近年来 ,吉安 市依 托其 得 天独厚 的 农耕文 化 , 休
的珍惜 资料和 实物 , 以作 为传 承和 发展 的重要 史料 。
三、 高位 推 动 。 化发展农 耕文 化环 境。保护 优
和 传承 农 耕 文化 发展 休 闲旅 游农 业 是一 项 长期 的系 统 工程 , 级政 府 要 本着 “ 予 、 取 、 活 ” 各 多 少 放 的原 则 ,
挖掘农耕文化资
民增收致 富 的重要途 径。 “ ”“ ” 红 、 绿 三大特 点 。 吉 安农 耕 文化 资 源 丰富 ,呈现 出鲜 明 的 “ ” 古 、
展休闲旅游农
文化资 源开 发休 闲旅 游 农业 的投融 资体 系 , 方财政 地 专 门支持 的项 目资金也 不 多 , 导致传 承和 发展 农耕 文
唐 时 代 整 个 中 国 经 济 重 心 逐 步 南 移 , 安 以耕 、 、 吉 耙 耖
为主 要生产 方式 的水 田耕 作技 术逐 步 形成 , 造 了圩 创
田、 田等 土 地 开 发利 用 模 式 , 食 、 菜 、 蔗 、 梯 粮 蔬 甘 果 树 、 叶等 农作 物 栽植 逐 步走 向规模 化 发 展 , 新 干 茶 如

修故 里等 。
二、 调查 摸底 。 全面 掌握农 耕文化 资源 。农耕

农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做法

农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做法

农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做法
农业、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是一个积极探索和推动农村
发展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做法,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1. 农业+文化:发展文化农业。

文化农业强调以农业为基础,将农民参与到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中,通过丰富的农业体验活动,在传统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方式中体验乡土文化,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和情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旅游:打造乡村旅游景点。

通过挖掘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景点。

例如,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提供农村生态旅游和度假服务。

让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农村氛围,体验农耕文化和农民的生活方式。

3. 文化+旅游:举办文化节庆活动。

利用村民的文化资源,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这样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农村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4. 农业+文化+旅游:创建农业文化旅游示范点。

在农村选
择一些有特色的农业项目和文化元素,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农业文化旅游示范点。

例如,农业科普基地、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中心等。

这些示范点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的旅游目的地,还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的优化升级。

农文旅深度融合旨在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提升乡村
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的做法,农村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这一切都有助于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推进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助力村集体增收

推进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助力村集体增收

推进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助力村集体增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旅游资源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展农村旅游不仅可以丰富农民的收入来源,还可以提升农村整体的发展水平。

因此,推进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助力村集体增收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概述农村旅游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传统文化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

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对自然景点、特色农庄、传统村落等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对农村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的保护和传承。

二、推进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1. 丰富农民收入来源:农村旅游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减轻农民的负担。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

3. 保护传统文化与发扬农村特色:农村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增强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提升农村地区的知名度。

三、推进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措施1.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交通、通信、酒店、餐饮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和住宿。

2. 开展旅游宣传与推广:利用各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农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强化企业与农民合作: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旅游开发,发挥农产品品牌的效应。

4. 加强农村旅游管理:完善农村旅游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旅游经营者的监督与管理,维护农村旅游市场的秩序与环境。

四、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案例1. 乡村特色民宿:通过改造农村闲置房屋,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吸引游客入住,提供农家饭菜和农耕体验,增加农民收入。

2. 主题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举办农耕文化节、采摘节等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3. 乡村文化展示中心:建设乡村文化展示中心,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传承和弘扬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

农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

农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

农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农村文化传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

乡村旅游作为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的一种方式,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农村社区和经济的影响。

一、农村文化传承农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底蕴。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传统手工艺和习俗逐渐消失,年轻一代对于农村文化的理解和参与也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和活动。

通过建立农村文化传承基地和学校,培养年轻一代对农村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此外,举办传统节日庆典和乡土戏剧表演等活动也可以激发乡村居民对于文化的热情。

二、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以农村为背景的旅游形式,提供了展示和传承农村文化的机会。

通过乡村旅游,游客可以亲自接触和体验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并与当地居民互动,增进对农村文化的了解。

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对农村社区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乡村旅游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当地居民可以通过提供民宿、导游和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参与到旅游业中,从而提升收入水平。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例如交通建设、餐饮服务和旅游设施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发展。

三、农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农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农村文化传承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内容,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农耕文化展览、学习传统手工艺等方式,了解并感受到农村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农村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通过与游客的互动,农村居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农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乡村旅游作为休闲方式,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关于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文章标题: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概述: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农耕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加强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建立农耕文化传承教育体系1.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农耕文化的教育- 引入农耕文化的知识和历史,使学生了解农耕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 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农耕体验活动,增强对农耕文化的实践性理解。

2. 开展社会教育与宣传活动- 举办农耕文化主题讲座、展览等活动,向社会大众普及农耕文化的知识和价值。

- 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农耕文化宣传,提高公众对农耕文化传承的认知度。

二、保护与修复农耕文化遗产1. 设立农耕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农耕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复和管理,确保其长久存世。

2. 加大对农耕文化遗产的投入- 提供资金和资源用于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修复古代的农业文物和建筑。

三、促进现代化与传统农耕的有机结合1. 推广可持续农耕模式- 鼓励农民采用合理的农耕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利用科技手段改善农耕效率- 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耕的效率和产量,同时保持传统农耕的特色。

四、培养农耕文化创意产业1. 促进农耕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 利用农耕文化的特色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游客参观农耕文化景点和体验活动。

2. 支持农耕文化艺术创作- 鼓励艺术家以农耕文化为创作主题,推动农耕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发展。

结语:通过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宝贵的农耕文化遗产,同时推动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耕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只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所用,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挖掘农村乡土文化的发展前景

挖掘农村乡土文化的发展前景

挖掘农村乡土文化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乡土文化逐渐受到冷落和忽视。

然而,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其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繁荣和人民幸福,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挖掘农村乡土文化的发展前景。

一、农村乡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乡土文化是指在乡村地区形成、扎根和发展的文化,它包含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样的元素。

农村乡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丰收、家庭、乡土情感的感悟,是农村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的结晶,代表了中国农村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

挖掘农村乡土文化有助于激发农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传承乡土文化的现状与问题然而,当前农村乡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乡土文化的衰败和传承断裂。

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许多乡村一辈子耕耘的土地被抛弃或者转让给企业,传统的农耕习惯逐渐消失。

此外,电子娱乐产品的普及也让年轻一代对传统的农村文化失去了兴趣。

三、挖掘农村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挖掘农村乡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通过挖掘乡土文化,可以加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农村居民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强,越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自信心,不丧失自我在城市化进程中。

其次,挖掘农村乡土文化有助于培养农村创新人才。

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通过充分挖掘农村乡土文化,可以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农村创新意识的人才,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村乡土文化的挖掘还可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品位。

四、乡土文化的发展途径与策略那么,如何有效地挖掘和发展农村乡土文化呢?首先,应加强对农村乡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深入研究,将其内涵和价值发掘出来,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鼓励乡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实施方案

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实施方案

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乡村旅游是当前旅游业的热点之一,而农耕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耕文化资源整体开发不足、游客体验不够丰富等。

因此,制定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实施方案,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农耕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 充分挖掘和保护乡村农耕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景点;2. 提升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3. 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脱贫致富。

三、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对当地乡村农耕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历史遗迹、传统习俗、特色农作物等,了解资源分布和特点。

2. 文化保护:对乡村农耕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修复古迹遗址,保护传统建筑,传承乡土文化。

3. 设施建设:在乡村旅游景点周边建设便民设施,包括停车场、卫生间、休息区等,提升游客体验。

4. 农耕体验:开展农耕体验活动,让游客参与农耕劳作,亲身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5. 文化展示:举办乡村农耕文化展览,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农具等,增加游客对农耕文化的了解。

6.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乡村农耕文化实施方案的成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四、实施保障1. 资金支持:加大对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资金投入,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乡村旅游提供政策支持。

3. 人才培养: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4. 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管理体系,加强景区管理,保障游客安全和秩序。

五、实施效果通过乡村旅游农耕文化实施方案的落实,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乡村农耕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引言概述:农耕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融合了农业文化和旅游体验的元素,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

本文将从需求、供给、竞争、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五个方面进行农耕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

一、需求分析1.1 游客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兴趣-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不减,对农耕文化的兴趣逐渐增加。

- 游客对于亲近自然、体验传统农耕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

- 游客对于农耕文化旅游的教育意义和情感共鸣的追求。

1.2 城市人群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渴望日益强烈。

- 城市人群对于逃离喧嚣、放松身心的需求促使他们选择农耕文化旅游。

1.3 农耕文化旅游的独特吸引力-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渴望。

- 农耕文化旅游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体验,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

- 农耕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满足了游客对于多样化旅游需求的追求。

二、供给分析2.1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 农耕文化旅游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美丽的田园风光、传统农具和农耕技艺等。

- 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2.2 农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农耕文化旅游地区逐渐完善了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了游客的便利度。

- 农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2.3 农耕文化旅游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 农耕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专业和优质的服务。

- 农耕文化旅游景区不断创新,推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对于个性化需求的追求。

三、竞争分析3.1 农耕文化旅游景区的竞争格局- 农耕文化旅游景区数量逐渐增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 一些知名农耕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品牌效应和口碑优势占据市场份额。

3.2 农耕文化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农耕文化旅游景区通过丰富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活动来吸引游客。

关于文旅融合乡村特色游的提案

关于文旅融合乡村特色游的提案

关于文旅融合乡村特色游的提案,以下是一些建议:
1.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资源,将其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2.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根据乡村地区的特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特色民宿、乡村美食、农耕体验、民俗表演等,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3.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乡村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公共卫生等,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4.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大对乡村特色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乡村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6.培训旅游人才:加强对乡村地区旅游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7.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注重保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推行绿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8.建立合作机制:加强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乡村特色游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文旅融合乡村特色游的发展,提升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现代乡村旅游--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做法和建议

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现代乡村旅游--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做法和建议

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现代乡村旅游--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做法和建议许家宏【摘要】黄山市积极推进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尤其是近年来以农耕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该文介绍了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基础条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要突出特色、做浓特色、强化特色、宣传特色等建议。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5(000)021【总页数】3页(P17-18,23)【关键词】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经验做法;建议;黄山市【作者】许家宏【作者单位】黄山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安徽黄山 2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9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发展现代乡村旅游——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做法和建议许家宏(黄山市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安徽黄山245000)摘要:黄山市积极推进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尤其是近年来以农耕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该文介绍了黄山市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农业的基础条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要突出特色、做浓特色、强化特色、宣传特色等建议。

关键词: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经验做法;建议;黄山市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5)21-17-03作者简介:许家宏(1967-),男,安徽歙县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项目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0-20黄山市的前身即为徽州,地处安徽省最南端,与江西和浙江两省相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5 000多年前。

从已地出土的文物表明,今黄山市一带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民生活,而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已创造原始土著文化,其中农耕文化是当地早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历史的沿革,黄山市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尤其是近年来以农耕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挖掘乡村文化提升农家乐发展——以浙江金华为例

挖掘乡村文化提升农家乐发展——以浙江金华为例

业收 入 的同 比增 长为 指标 , 金 华市农 业 农 村办公 室 恰如其分 地 展现在 “ 竹篱 ” 、“ 土墙 ” 、“ 砖瓦” 、“ 院
统计近 3 年 的走 势, 金 华市农 家乐接 待 客量与营 收总 落 ” 、“ 植 物 ”、“ 动 物 ”、“ 田园”等等美 学 空间 , 无
量呈增 长态 势, 但 同比增 速放 缓 , 甚 至 出现负增 长 , 其 中2 0 1 3 年上半 年游客 接待 量 出现 同比负 增长 幅度 较大, 可能是 因为禽 流感 等因素 导致 , 有农 家乐业 主

, x

W l
【 乡村旅游专题 】
为满足 人 民群 众 日益增 长的旅 游休 闲需 求 ,树立 健 康 、 十 大 系列产 品 ,形 成持 续 不 断的休 闲活 动 高潮 。主 要 包括 :
1 ) 齐鲁 乡 村逍遥游休 闲 系列 ;( 2 ) 环城市游憩带休 闲系列;( 5 ) 文明、生态的旅游休 闲理念,提 高群众幸福指数,打遣 山东 (
建休 闲体 系。&i f - 的体闲汇活动在 乡村旅游点举行齐鲁 乡村 游休 闲产品 。
逍遥游休闲汇启动、闭幕仪 式,开发以 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休 闲产品,整合 全省 的城 乡休 闲资源,以 乡村旅游 为重点推 出
为 配合 山 东省 乡村 旅 游活 动 ,本期 刊物 遴选 三 篇 相 关度 高 的文章 以飨 读者 。
4 ) 养生 健 身休 闲 系列 ;( 5 ) 文 化休 闲 系 美 丽 乡村 ,推 动 全省 乡村 旅 游业 的转 型 升 级 , 山 东于2 0 1 5 年 旅 游度 假休 闲 系列 ;( 6 ) 夜 间休 闲 系列 ;( 7 ) 美食休 闲 系列 ;( 8 ) 蓝 色休 闲 系列 ; 8 月1 0 日 -1 0 月5 1 日,在全省 1 7 市 同步举办 “ 齐鲁乡村逍遥游 列 ;( g ) 黄 河休 闲 系列 ;( 1 O ) 修 学休 闲 系列 。打 遣 以休 闲 区域 、场所 休 闲汇 活动 ” 。活 动 由 山 东省 人 民政 府 和 国 家旅 游局 共 同主 (

如何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

如何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

如何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探索和挖掘这些特色资源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

一、发挥农田景观的优势农田是农村重要的特色资源之一,其景观独特、变化多样,可以用来开展多项农村旅游和休闲活动。

首先,农田旅游可以通过农耕体验、采摘活动等吸引游客,同时也提供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机会。

其次,农田景观还可以与农产品销售相结合,打造品牌农业,吸引更多顾客购买农产品。

此外,利用农田景观进行农业观光和摄影旅游活动,也是挖掘农村特色资源的一种方式。

二、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是挖掘农村特色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传统农耕文化和丰富的乡土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条件。

特色农民家乡村旅馆的兴起,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感受田园气息的机会,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民宿和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在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应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交通、住宿和餐饮等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三、保护和开发传统手工艺农村地区传统手工艺是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传统手工艺有助于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

在农村地区设立手工艺制作基地,培养和传承手工艺人才,同时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可以结合旅游业,打造手工艺品展览和销售平台,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农村,购买和欣赏传统手工艺品,实现手工艺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四、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挖掘农村的特色资源。

通过建设乡村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可以激发农村居民的创意潜能,提升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推广农村地区的文化创意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强农村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分散、分散,加强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是挖掘农村特色资源的关键。

浅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耕文化的传承

浅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耕文化的传承

浅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耕文化的传承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农村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视域下农耕文化的传承进行浅析。

一、农耕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农耕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农耕生产和农村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土地、农业和乡村特色。

农耕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艺术表现、风俗习惯等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

农耕文化的传承对于保持农村的传统特色和乡土气息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耕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尊严感。

农耕文化的传承,可以激发农民的传统文化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积极融入现代社会,推动乡村振兴。

农耕文化的传承,对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打造乡村人文景观、提升农村旅游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农耕文化逐渐衰落和消失。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具体而言,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耕文化传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整理和保护农耕文化遗产。

农耕文化是我国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应该加强对其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要对农耕文化的遗址、遗物、遗迹、遗产等进行认真梳理和登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修复,切实做到保护有序、保护利用并重,使之得到长久的传承和传播。

2. 加强对农耕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和推介农耕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人们热爱并传承农耕文化。

在农村各类场所设立农耕文化主题宣传展览馆,举办各种农耕文化传承演出和活动,通过文艺表演、传统工艺展示、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向农民群众普及和宣传农耕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1. 乡村旅游的意义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村地区游玩、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美食等活动。

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传统农业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深远意义。

2. 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乡村旅游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了解和体验传统农村文化的机会。

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耕活动、学习传统手工艺等,有助于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兴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乡村景区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乡村旅游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等,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农民有了更多的致富途径,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民可以通过开设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增加收入。

同时,乡村旅游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福利保障。

5. 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景区的建设要遵循环保原则,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引导游客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爱护,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6.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乡村旅游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教育机会,让农民和他们的子女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农民可以通过与游客的互动,学习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升自己的素质与才能。

7. 推动城乡交流合作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乡村旅游,城市居民能够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农村地区的认同感。

同时,农民也可以通过乡村旅游了解城市的发展经验,促进城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8. 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

这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的顺利开展,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生活条件。

9. 激发乡村创业创新活力乡村旅游为乡村地区带来了创业创新的机会。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历史的国家,农耕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中国政府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发挥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首先,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农耕文化是中国农民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它体现了对土地的热爱、对农业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发展农业,传统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和文化支撑。

通过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可以增强农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农业的热情和创造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的繁荣。

其次,农耕文化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农田。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乡村振兴战略提倡绿色发展和生态农业,传统农耕文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传承农耕文化的生态智慧,可以引导农民采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协同发展。

再次,农耕文化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的多元发展。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民群体的精神家园,是他们的文化根基和情感归宿。

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传统农耕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

通过挖掘和开发农耕文化资源,可以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进步。

最后,农耕文化有助于促进农民的精神富裕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传统农耕文化强调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家庭和睦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农民的幸福感和精神富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传承农耕文化,可以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实际,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

联系实际,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

联系实际,为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提出具体建议。

针对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我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乡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可以通过挖掘、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来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品牌。

建议开展文化调研,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特色,开展文化节庆活动、农耕文化体验等,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2.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建议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各类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农民接待能力,推广农家乐、农业观光等特色服务,吸引游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3.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和资源条件,引导农民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产品。

建议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和农业服务业等的发展。

建议提供创业培训和财政支持,鼓励农民创业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村企业发展,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村产业链的附加值。

5.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和市场议价能力。

建议支持农民建立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支持,加强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和发展,促进农民合作、共同发展和共赢。

总之,发展特色乡村经济需要充分发掘乡村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品,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合作社等。

这些建议旨在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乡村产业发展案例

乡村产业发展案例

乡村产业发展案例一、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农耕文化旅游产业是指将农耕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形态。

例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太湖农耕文化旅游区,通过重建传统农耕场景、开展农耕体验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是指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产业形态。

例如,湖南省娄底市的脐橙加工产业,利用当地丰富的脐橙资源,通过果汁、果酱、果脯等产品的加工,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农村电商产业农村电商产业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产业形态。

例如,浙江省德清县的农村电商平台,通过建设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城市消费者,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休闲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产业是指将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形态。

例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休闲农业园,通过打造农田观光、采摘体验等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休闲度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乡村民宿产业乡村民宿产业是指将农村闲置的房屋改造成民宿,吸引游客入住的产业形态。

例如,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乡村民宿项目,通过改造传统农房,提供农家特色的住宿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农村生活,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业科技产业农业科技产业是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生产的产业形态。

例如,河北省保定市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和技术,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七、特色乡村工艺品产业特色乡村工艺品产业是指利用当地特色的材料和工艺,制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的产业形态。

例如,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的草编工艺品产业,通过采集当地丰富的草材,利用传统的编织工艺,制作出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草编工艺品,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

八、农村教育培训产业农村教育培训产业是指为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农民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的产业形态。

例如,江西省九江市的农村留守儿童辅导机构,通过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兴趣培养等服务,改善了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官店镇“金海水车”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官店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陈均【摘要】近年来,以农业耕种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各种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被列为产业迅猛掀起发展浪潮,已成为一些地区的产业支柱,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结合官店镇实际,探讨如何在以乡村旅游作为一大新兴产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发挥优势,挖掘、开发和保护并重发展,并实现良性循环。

【关键词】农耕文化官店镇乡村旅游产业农耕文化是指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的一种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具有独特内容和特征的农业耕种风俗文化。

主体包括农耕器具,语言,戏剧,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

追溯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它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分工,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

早在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农耕由此(或更早)产生。

以此,人们的活动便以“男耕女织”为中心,而随时间推移,长期沉淀形成了一种文化内涵及外延、各种表现形式(如前方所述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文化类型。

近年来,官店镇党委政府为贯彻县委政府“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和旅游活县”战略,依托丰富的传统农业现存资源,着力挖掘至今稀存于世的农耕器具,语言,戏剧,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资源,立足乡村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官店镇基本情况官店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南部,东壤桐梓县、南靠桃林乡,西接二里乡,北邻双龙、仙源两乡镇,面积137.8平方公里,耕地1136.5公顷。

辖9个村,1个居委会,82个村民组。

至2010年末,全镇32096人。

海拔505~1758米,大部分为山谷地带。

水文资源丰富,绵延25公里的官店河将官店镇的版图一分为二,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下,清水溪、长滩河、半沟、尧村沟、淘滩沟等支流和笕槽沟、小溪沟、张村沟等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官店河,官店河长滩河在官店场汇合流入沙溪河,在二里乡境内与桐梓河汇合,流入赤水河,注入长江。

官店桥、长征桥和水车园大桥三桥横跨长滩河,将东、西街相连,天星桥、连心桥两座独具黔北古风古色的木桥把街东街西之南北两岸和谐连接。

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东街红军山上,古建筑陆家祠堂隔官店河与之相望,东端官店中学宽敞亮丽,绿草如茵。

集镇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0人。

官店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6公里,距桐梓66公里,距遵义100公里,与毗邻乡镇均有公路相通,每天20班客车经官店来往于习水、桐梓、遵义之间。

官店镇主要矿产有无烟煤、风化煤、赤铁矿等。

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洋芋、大豆、油菜籽及其菜油等。

林产品有小竹笋、红星柚、李子、柑子、梨、桃等,畜禽产品有猪、牛、羊和鸡、鸭等。

水动力工具主要有水车、龙骨车、水碾、水碓、水磨、水硌柜等。

主要有清水溪、半沟、长滩沟、中山、笕槽沟、淘滩沟等自然景观。

二、官店镇传统文化和历史自然资源概述官店历史悠久,人文、农耕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氛围浓厚。

官店场原在人朝坝(今官店村白果坝组老官店,水车园附近),是古仁怀通往桐梓、遵义之要道。

场内一店,十分讲究,过往官商喜欢进住,官店由此得名,并逐渐取代原有名称,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官店曾隶属仁怀县。

1915年成立习水县后,官店隶属习水县至今,先后设乡、公社和区。

1992年撤区并乡,官店设镇。

勤劳、勇敢、智慧、淳朴的官店人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积淀了官店镇传统而文明的优秀传统资源,演绎了官店镇古老而悠久的农耕文化。

(一)悠久的农耕文化。

清晰可见的水动力工具,在官店镇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水利、电力发展滞后的原因,水车、水碾、水碓、水磨、水硌柜和龙骨车等水动力工具,曾给这里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仍有不少农户用水车灌溉农田。

每到播种、插秧季节,官店河两岸一排排转动的水车,成为官店镇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二)传统的祭祀文化。

官店人至今仍保存着祭祀习俗,每逢特殊日子,他们就会举办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自己或家人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

祭祀的场所一般多在寺庙内,如玉皇观、飞龙寺、飞凤寺、清科寺等,也有在家里和坟墓前祭祀的。

特别是每年二月份由群众自发组织的规模盛大,参与人数众多的“二月二龙抬头·祭龙活动”,是官店人传承了近千年的民俗传统,尤具价值。

(三)完好的长征遗迹。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由刘伯承、陈云率领的九军团、军委纵队和五军团合编的中央纵队先后于21日至24日途经官店。

21日,由刘少奇、李卓然率领的五军团抵达官店,并在官店辖区内九里与黔军交战。

同日,九军团开至官店地域,向温水侦察警戒。

22日,五军团司令部宿营官店,次日前往双龙。

24日,李德行至九军团与军团首长一起行军,晚上抵达官店宿营。

为缅怀革命先烈,官店镇于1966年12月修建长征红军烈士纪念碑。

矗立于红军山的长征红军烈士纪念碑是官店镇中小学生及青年志士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本地党员干部、莅临官店的领导嘉宾及游客重温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的教育基地。

(四)丰富的古遗址。

一是陆家祠堂。

位于官店河滨街对岸团圆坝。

土木结构四合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

大门有石雕,进后上方属箩篼顶,继而是戏楼,两侧为住房,堂内上方设神王牌,分内外厅。

1950年解放后,祠堂公有化,先为棕丝厂,后作民居,现无人使用。

二是蛮子洞。

官店河畔,古人留下67个蛮子洞。

洞为人工凿成,有錾子路路,洞口方形,边长1米余。

洞内稍宽,深2米许,顶中较高,最高1.4米左右。

两洞相近,有通道。

相传,这些洞为古人栖息之用,现称“蛮子洞”或“先人洞”。

(五)多彩的自然景观。

官店水文资源丰富,绵延25公里的官店河将官店镇的版图一分为二,多条大小不一的溪流,形成了多个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观。

1.清水溪自然景观群。

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向东行驶5公里,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映入眼帘,五座大山像刚睡醒的雄狮欲匍匐前行,中间却伸出一根冲天的岩柱。

远处农家的屋顶上,炊烟缭绕,河水穿境而出,这就是清水溪。

走近,两条河流从岩柱两边涌出交汇,泾渭分明,相邻150米内,两座人行桥横卧在两条河上,见证着清水溪的变迁。

往前走,存有清制大鼓的清科寺,传出一股浓浓的香味。

再往前走,自然形成的天桥和溶洞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山水林田人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世外桃源的美感。

2.半沟自然景观。

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往南走1500米,便可来到半沟。

抬头望去,滴水岩直冲云端,左边山高坡陡,太阳直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是纳凉好去处。

3.中山自然景观。

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向西走5公路,万丈悬崖中山直逼胸前,给人以无限刺激感。

4.笕槽沟天然瀑布。

距镇政府不足2公里,有一天然瀑布,高约50米,由于坡陡,瀑布恰似天上直流而下。

5.淘滩沟自然景观。

官店镇政府往西走10公里,可到淘滩沟。

6.万亩油菜花,连绵的金色海洋。

每年3月初至4月上旬,自仙源镇箐角到官店镇里师,富有立体感的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引来成群蜜蜂和蝴蝶,走在田间小道,如痴如醉。

7.传统水车。

每年春夏,官店河沿河两岸,用于农灌的水车不停地转动,在为水稻提供水分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不少人慕名而来,也有不少人驻足观看。

总之,官店人民在官店这片热土上相互融合和依存而繁衍生息,勤劳勇敢而自强不息,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以水车、水碾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以上坟插青、膜拜祭龙为代表的祭祀文化神秘璀臻,古朴浓郁;以红军山、红军桥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深谙诲人,催人奋进;以玉皇观、清科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无不都是官店人民在这块热情的净土上沉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文化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富矿”。

三、立足镇情,深挖农耕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官店镇区位好,通江达海方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生长;海拔高差大,地形复杂,有很多自然景观;农耕文化浓厚,民间习俗特别,能展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河道流域长,河水清澈,支流、溪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较好的开发基础。

(一)挖掘农耕资源,突出本地特色,打造农耕文化展览品牌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村社会快速进步,农业科技日趋发达,耕种机械化迅速取代传统耕种方式,现代化高科技产品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不断占据原始传统生活用具。

因此,在推进官店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必须发挥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原则对农耕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重组、包装、打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产品。

官店农耕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还处在一种自发开发和待开发状态,尚未形成规模、规范、有序的良好市场局面,因而没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优势或优势不明显。

所以应根据外地经验,有重点地挖掘优势资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和文化产品,再把这些特色文化和产品精心打造成品牌(如建成一所搜集原始和传统农耕器具齐全、功能完备、管理科学的“农耕文化展馆”),并按市场法则运作,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以农耕观光体验为内容,旅游建设为载体,以旅游商品开发为主攻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官店旅游资源有油菜花和传统水车的优势,可以此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还可开发其他旅游资源,如岩溶地地貌、休闲农家乐、垂钓、趣味农事活动、人畜(禽)合作、天然浴场等。

同时,还可借助长征文化提高官店的知名度,让外地人仰慕官店。

1、油菜花及菜油。

一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按照科学方法,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油菜。

凡箐郎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均要求种植油菜,只保留少部分土地种植蔬菜。

在油菜种植时,设计能展现官店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口号,用油菜将字型种出来。

待油菜花盛开时,宣传口号会荡漾在金色海洋之中。

二是改进油菜籽加工方式,改造加工环境,提高油菜籽加工能力,把机械化加工和原始人工加工结合起来,让游客在食用现代化加工方式加工的菜油的同时,亲身感受古老加工方式的乐趣。

三是菜油包装精简相兼,让菜油成为游客食用拍手叫绝、购买携带方便的旅游商品。

2、水动力设施及其产品。

一是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农民造好、用好农灌水车。

二是集中打造水动力观赏区,让游客亲眼目睹传统水动力工具的工作原理。

三是开发水车、水碾、水碓、水磨、龙骨车和水硌柜等水动力旅游产品,为客人携带提供方便。

可将水车等水动力工具设计成精致美观、大小各异仅供游客带回家装置在室内或花园观赏的旅游商品。

3、方竹笋、蜂蜜、蕨粑、野菜等产品。

一是通过引资实施低产林改造,作为旅游商品对方竹笋进行精致包装,增加副加值。

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油菜花,发展养蜂业。

三是引导农民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采掘蕨类根茎制作淀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