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听课心得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评课发言稿12月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评课发言稿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王婷婷老师的执教科学《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就本节课的过程,谈几点不成熟看法: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很好。
2、课上师生活动充分,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游戏的方式贯彻课堂,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我学习,既增加了学习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
这堂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是一堂高效、有序又不失生动有趣的课。
3、以教学目标为准绳,宋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测力计,有一定的体验为基础,再进行交流,将“如何测量力的大小”进行了细化,依次交流“测力计的构造、理解测力计原理、了解测量单位、学会读书、了解测量范围、让学生演示尝试使用测力计、明确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这8个小步骤,以这样的思维发展水平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从而化难为简.
4、精巧的课件制作,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润物细无声的传道解惑,不但毫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欢声笑语。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王老师做完实验后,学生汇报后,教师应该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价更好.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
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恳请王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11月。
(完整word版)《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陆婷本课教材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教材中认识测力计,并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进一步加以运用测力计,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教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为生活服务。
融学与玩于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这节经典的科学课.一、(首先)朱老师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有层次的疑问推进课堂进程。
朱老师的导入这节课的时候,运用扔一个物体,发现物体掉落,引入物体掉落,受到重力,提问如何测量力,这样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简洁明了。
朱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使学生新奇于实验的趣味性。
二、(其次,朱老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测力计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的事物,学生们好奇,但在课堂上活而不乱,这与鲁老师有序的组织课堂是分不开的。
朱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的分析了教材内容,教材主要有两大块,认识弹簧测力计和使用弹簧测力计,在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时候朱老师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接下去引导学生质疑,从拉弹簧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弹簧的性质:拉力大,伸长长。
然后朱老师将以规范和深入的讲解。
并导入到下一个内容认识测力计的各部分。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教学中安排了好几次的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电池、钩码等等,学生特别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自己能像科学家那样,亲手做实验,那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整堂课朱老师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从一开始的认识测力计,到后来的测一测.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总结、在验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正说明朱老师已经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在这堂课上我觉得有一方面值得商榷。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反思测量力的大小说课反思平日里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得很多的是关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作为新教师,我把这一点听进了心里。
科学课堂中更是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教师在其中充当牵线的人,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引导下或早或迟发现通往某个地点的线索。
但一味让学生自己发现,并不是一种永远对学生有积极作用的教学方式。
在这次科学优质课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上课、反思、改课、上课直至最后踏上竞赛课堂完成教学,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许这些认识是许多老教师心中不争的事实,但我想说,没有经过自己的脚走过的路,是不会留下印迹的。
我执教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测量力的大小》,从第一次的`试教到最后一次的比赛,我的教案修改了许多次,连我自己都算不清。
无论是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不是简单的改动。
我想说说其中对于“估测”教学。
《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给我的印象是结构非常清晰、内容非常简单:第一,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第二,学生用正确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但从教案设计开始,我就感觉到这课中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例如“力”是一个新的概念,无论是从单位还是读数,我到底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还是自己讲解?关于使用弹簧测力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弹簧测力计的范围,教材中以一句话简单概述,刻度板上读数虽简单,5牛测量范围的弹簧测力计,1牛、2牛读数很容易,但是“牛”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单位,学生如何理解1牛、2牛力的大小?如何知道这个物体是否能够用我们手中的测力计测量?关于这一点,我第一次的教案中,我只是隐约觉得这个地方似乎有些问题,但并没有认真去研究,我认为重点不在这里,只要告诉学生测量的方法就行了。
第一次执教之后问题来了,学生在测量之前根本没有对物体进行估测,无论多重的物品,拿起来就测量,甚至有的小组把一篮筐的物品一起测量,我虽然指出了他们的问题,但课后我就反思,学生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难道仅仅以他们是小孩子、好奇心强、好动就能打发这个问题吗?我对教学稍稍做了改动,在讲到测量范围这里的时候,我特意强调了对物体进行估测,轻轻拉动弹簧秤,让其指针指在1牛、2牛等位置,试着感受力的大小,这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没有发现测量“一篮筐”物品这样的情况,但在我巡视观察中发现,仍有很多学生对于估测这个过程不重视,且试教完之后,学校的段主任也对这一点提出疑问,她说听课的老师都不是很清楚1牛、2牛的力到底多大,这个地方需要改。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精选5篇)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希望各位同仁能与我交流,提出宝贵建议,谢谢!今天的说课我将打破常规,仅就本节课的教学谈一下如何上好技能课,如何体现小学科学的模块教学思想。
刚才为大家呈现的《测量力的大小》属于小学科学教学多种课型中的“技能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以形成技能为目标,即弹簧测力计如何使用的问题。
像这样的技能课,在3—6年级小学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比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放大镜的使用;三年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一课中温度计的使用;四年级上册《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中酒精灯的使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中天平的使用;六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中显微镜的使用等等,几乎涵盖每册科学教材。
那么,什么是科学技能课: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技能的核心是形成技能并学会应用。
小学科学技能课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学生在观察、认识某类工具或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规范性的再认识或指导最终形成使用技能和操作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纵观科学技能课这一课型,总的来讲它的结构可以概括为:观察结构、了解特点——规范使用、避免出错——反复操作、形成技能。
本课教学就是在学生认识、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规范其使用中注意的事项,经过反复操作、反复强化最终达到熟练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一节技能课。
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又遵循了模块教学的思想,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都着力突出了模块教学的思想。
李主任在《三谈模块教学思想》中再次提出模块教学的五个具体模块。
根据小学科学学科特点,我将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确定为四个模块:提出问题,聚焦问题;问题引领,分布落实;整体收获,收获整体;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其中,“问题引领,分布落实”模块中可穿插“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交流表达、汇报收获”的过程。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5篇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5篇篇一:《测量力的大小》评课《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李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两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练习中明确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1. 创设情境有新意力学部分的教学离不开牛顿。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充分利用了苹果,既渗透了科学史部分的教学,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增加了时代的意义(乔布斯与苹果)。
2. 课堂教学注重与原有知识的连接以尺子、量筒等学科测量工具来引出弹簧秤,这样做既不突兀,又回顾了已有的知识。
在讲解弹簧秤的读数时,类比温度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明白正确的操作,又一次明确温度计的读数。
3. 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
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取材方便,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
学生实验用具弹簧秤与教师演示用弹簧秤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弹簧秤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使用时应当注意观察。
估计被测物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
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工具来科学测量。
4.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思考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应当注意避免以偏概全,让理念流于形式,降低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欠妥:1.课堂时间分配不当教师设计的两个学生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一个课时很难完成。
测量力的大小 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4课,主要让学生知道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3、力的单位,是“牛”。
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引出力是可测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架构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概念的形成都起到了奠基作用。
因此,活动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整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组织,较多地考虑了如何落实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概念,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课堂中每个环节的链接比较好,层次分明清晰。
我所设计的课堂并不全是我来教学生,而多是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自己来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做到自己思考、自己认识、自己描述、自己动手,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真正的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到关注每一组,每一名学生。
从学生在整堂课饱满的学习热情中,我体会到这点我是很成功的。
课堂一开始我运用牛顿的小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说一说对“力”的简单认识。
那么怎么测量力的大小?引出课题,同时引入弹簧测力计,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N”,引出力的单位“牛顿”。
并且了解了牛顿与克力的关系。
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
通过用同样地弹簧测不同重量物体,对弹簧的拉伸程度不同。
说明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使学生明白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对刻度板的认识中我让学生自己找最大量程,如果测量超过最大量程的力会怎样?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会怎样?让学生动脑思考,而不是直接的告诉他们,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考考你”带动学生全员参与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读数的准确性。
在开始实际测量之前,给出了温馨提示,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际操作中能更加的规范。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_教科版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4课,是一节内容非常简单却非常实用的课,目标非常明确:认识重力的大小可以测量,认识测量重力的工具——测力计,使用测力计,最后是制作测力计。
本节教学过程中,我直接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引出重力和力的单位“牛顿”,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是测量重力的大小和测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其间用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明白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在充分讨论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后,组织学生小组实验,动手测量一些物品的重力。
我们平时教学时唯恐学生出错,总是先交代学生注意事项,再让学生测重物,几轮下来,发现无论教师如何强调,学生还是会错,因为学生缺乏听的兴趣。
而高老师让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用同一个测力计测量同样重的钩码,发现为什么测量出的结果会不同,用学生思维挫折唤起注意力,从而提高使用工具的规范性。
整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组织,我较多地考虑了如何落实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概念,课堂上较多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讲解,没有很好做到放开让学生探究,在课堂组织方面也很欠缺。
课堂显得很凌乱,尤其在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和测量物品的重量之后,没有很好的组织学生汇报,讲的小组汇报,而其他的人没有仔细聆听。
在学生汇报时,应该等所有的小组都整理好材料,看到讲台的时候才开始组织小组汇报,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另外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时应该做一个实物模型,这样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楚,也有利于让学生上台汇报自己对弹簧测力计结构的认识。
而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损坏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推测损坏的原因,然而弹簧测力计的实物对于学生来说太小了,后排的孩子根本没法看清楚。
这时应该放在实物投影上,这样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大家都聚焦在黑板上,接下来的讲解才会更加有效。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心得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心得评课稿《测量力的大小》选自浙科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
本节要紧内容有: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诸教师做出了自己的安排。
他的教学安排内容紧凑,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性强,随着教学环节的慢慢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一步步挖掘。
教学中诸教师放手让学生“犯错”,慢慢引出利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探讨味道很浓,真正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教师引导后,解决问题。
课堂中也显现了一些细小的不足的地方:导入有些许长。
“双休日喜爱去哪里?→超市→买什么?→最喜爱吃的是什么?→水果→买蜜柚→怎么挑好的蜜柚?”能够选择直接提问“大伙儿有和爸爸妈妈一路去买过蜜柚吗?明白怎么样挑选好的蜜柚吗?”如此更直接些,也更直奔主题。
学生动手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由于时刻的限制,当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仍然在继续测量,致使课堂有些些乱。
建议,这时能够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XX小组已经完成……”《测量力的大小》选自浙科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
本节要紧内容有: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诸教师做出了自己的安排。
他的教学安排内容紧凑,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性强,随着教学环节的慢慢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一步步挖掘。
教学中诸教师放手让学生“犯错”,慢慢引出利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探讨味道很浓,真正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教师引导后,解决问题。
课堂中也显现了一些细小的不足的地方:导入有些许长。
“双休日喜爱去哪里?→超市→买什么?→最喜爱吃的是什么?→水果→买蜜柚→怎么挑好的蜜柚?”能够选择直接提问“大伙儿有和爸爸妈妈一路去买过蜜柚吗?明白怎么样挑选好的蜜柚吗?”如此更直接些,也更直奔主题。
学生动手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由于时刻的限制,当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仍然在继续测量,致使课堂有些些乱。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大小》评课稿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大小》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在林老师执教的《测量力的大小》这节课中,我觉得也还有几个地方值得探讨:
我觉得学生对力的单位“牛”的认识还不够,如学生在测量物体重力的汇报中,很少有人用到单位“牛”,学生为什么不用新学的“力”的单位“牛”呢?我想可能是学生对“力”的理解不够造成的。
《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4课,前3课都是有关力的探究。
教学本课时我认为应是在学生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学生对“力”有了认识,哪么“力”的单位学生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测量物体重力的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广。
估计物体的重力也有不实的现象。
如:分组汇报实验记录时,4个组有3个汇报的值数和实测数完全一样,每个组只有一个估数,差距是0;只有一个组汇报的有一点差距。
可能有的组是先测,然后填写的估数。
我觉得在这个活动中,先让小组的每个学生用手掂一掂,估一个数据,并把每个人估的数据填在记录单里,然后用测力计测量,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也不能只限于组长测,可让小组的每个人轮流的测不同的物体,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想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范文
《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节课包括三个活动,①认识弹簧测力计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③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听完诸老师的课,我可以学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自然
诸老师通过提问“双休日你喜欢去哪里?”导入新课,接着自然而然提到去超市买蜜柚时,一般会通过掂量蜜柚来估计其重量,但这种方法无法估量准确,由此引入弹簧测力计。
(二)对教材大胆创新
诸老师一开始没有直接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当学生说都见过弹簧测力计时,诸老师直接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弹簧测力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等学生们画完后,诸老师再出示弹簧测力计的`图片,进行比较。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有了充分的掌握。
诸老师没有直接按照书本“先给出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点,然后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而是给学生一些没有调零过的弹簧测力计,学生们测完之后发现每组之间的误差很大。
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问题,但是诸老师没有马上给出原因,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解决问题—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等学生们会使用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操作之后,再让学生们来测一测一些物体的重力。
诸老师提供了小垫圈、大垫圈、小螺母、大螺母、钩码、滚轮。
诸老师给出一系列材料,当称量滚轮时,学生们会发现使用0.5N的弹簧测力计没法测量滚轮的重力,于是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另一个注意点—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力学板块中“测量力的大小”作为主题进行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为《物理》(必修2)的第3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测量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力的单位的换算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且能够用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对力进行测量。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力的认知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单位转换讲解力的单位,包括牛顿、千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转换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力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力大小的过程。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打算。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考前须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三是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视具体情况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让学生从认识弹簧测力计到亲手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最后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X橡皮筋测力计。
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自然地融入其中,掌握知识,从而到达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以及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学会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4、培养学生树立慎重、细致观察和学习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教师抓住小学生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利用常见的实物导入,用鼓舞的言语和动手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探究的欲望,从而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认识—观察—动手测量物体—X测力计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集体合作与交流,师巡指导,指出缺乏和指正并加以鼓舞,对于做得好学生给予鼓掌表扬,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作者及工作单位旬阳县关口镇中心学校沈卫锋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都比较简单,学生已明白力有大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明白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熟悉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熟悉。
本课有三个活动即: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用橡皮筋制作小汽车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以明白力有大小并可测出,因此学习本节课应该是比较轻松地,重点做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
个别学困生应注意及时点拨辅导。
教学目标一、明白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制成的。
二、明白力的单位是“牛”3、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五、培育学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进程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作者及工作单位旬阳县关口镇中心学校沈卫锋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都比较简单,学生已明白力有大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明白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熟悉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熟悉。
本课有三个活动即: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用橡皮筋制作小汽车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以明白力有大小并可测出,因此学习本节课应该是比较轻松地,重点做好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
个别学困生应注意及时点拨辅导。
教学目标一、明白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制成的。
二、明白力的单位是“牛”3、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五、培育学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进程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课测量力的大小作者及工作单位旬阳县关口镇中心学校沈卫锋教材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利用方式都比较简单,学生已明白力有大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明白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1、传授目标:很多对课本的处理是一种看法标题。
对改变课本的态度,不抗议,有时候会支持对课本的适当改变。
有能力和思想。
但是我抗议忽略传授目标去做这件事情。
离开这节课你没有办法去其他课实现这个传授目标。
现在重点放在了测力计的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重要的。
但是使用测力计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这个目标怎么办?所以我想说,我们在改变课本的时候,要专注原课本的传授目标,就相当于一年级的汉字一节课很多,我们不敢把哪个汉字拿掉,没教好下次就不会了。
好在不是原则标题。
2、简略讲堂。
不要弄得太琐碎。
由一个现象发起标题,很清新。
不要把自己弄糊涂,也不要把学生弄糊涂。
3、设计的表格,是一个纷乱的表格。
敷衍学生记载,在一个事物探究历程中,有比较充分的作用。
为什么做三次,做三次以后还有一个长的空表格?对纷乱表格的认知,也使学生明白了实验的操纵历程。
到了五下,六年级我们会要修业生自己设计记载表。
4、实验数据:我们都能够明白老师的心,数据第一层发觉力越大,弹簧伸得长。
第二个是去发觉胡克定律。
但是我想说,要是要发觉的话,要做好物质准备。
为什么数据出来后没有老师想的那么理想?第一是质料本身的标题,钩码弹簧。
模糊的准确,定性不定量。
5、在学生研究受力大弹簧伸得长环节中,西席准备的质料可以直接给一块纸板,有数据的。
学生能够直接读出来,免去了在尺子丈量历程中的偏差。
6、讲堂中有很多生成性的标题,如本日的一个透明胶测不出来,是不是没有重量。
这里就可以很自然的引出各种不同的测力计。
每一个工具都有不同的丈量范畴,这个可以在全班说。
预设以外的生成,可遇不可求。
7、课件:有时候不是艺高胆大的标题,反而是越上越小心。
老大也不小了,站上去上和讲座不一样。
找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试教,听听别人的意见。
不能说我上得不好,是给你们提意见的。
出去上课,审慎。
有时候细节会干扰我们上课的感情。
想好了再上。
细节上可以看出我们的态度。
出去上课,一定要存眷小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心得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选自浙科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
本节主要内容有: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诸老师做出了自己的安排。
他的教学安排内容紧凑,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性强,随着教学环节的逐步推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被一步步发掘。
教学中诸老师放手让学生“犯错”,逐步引出使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探究味道很浓,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后,解决问题。
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细小的不足之处:
导入有些许长。
“双休日喜欢去哪里?→超市→买什么?→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水果→买蜜柚→怎么挑好的蜜柚?”可以选择直接提问“大家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蜜柚吗?知道怎么样挑选好的蜜柚吗?”这样更直接些,也更直奔主题。
学生动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由于时间的限制,当老师要求学生停下来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仍然在继续测量,导致课堂有些些乱。
建议,这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XX小组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