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PPT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pt课件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三)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 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一般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
活动的开展和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1.德育活动的准备
第四节 德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及其组织
3.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正所谓“德育有法而无定法”,而成功地选择和运用德 育方法,取决于教育者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而 且有赖于教育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 学、心理学素养,也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机智、教育技巧 和开拓创新精神。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教育性功能,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实质是整 个德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 德育教育性功能的具体表现为:把教人做人作为总目 标;通过德育促进受教育者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完成, 具体表现在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三、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实体观 德育实体观是对德育是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的看 法。 (二)德育双重价值观 认为德育既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也具有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 (三)德育主体观 德育主体观关于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 程中的地位问题。 (四)全方位德育观 全社会德育的观念;全员德育的观念;多育并举的观念。
(二)德育的基本方法 1.思维训练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2.情感陶冶法 (教师的师爱与人格陶冶、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3.理想激励法(价值理想激励、人格理想激励) 4.行为训练法(道德实践、奖励与惩罚) 5.修养指导法,也称自我教育法。 6.心理咨询法。
德育教育PPT模板(2024)
德育教育PPT模板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德育教育理念与目标 • 德育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 德育教育方法与手段 • 德育教育实施与评价体系 • 德育教育成果展示与推广 • 面对挑战,展望未来
2
01 德育教育理念与目标
2024/1/28
3
德育教育理念
01
02
03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 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2024/1/28
德育为先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注 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实践育人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亲身体验中感悟德育的重 要性。
4
德育教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和综合素养。
2024/1/28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9
实践活动与拓展课程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 查、环保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
神。
2024/1/28
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 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科技创新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 精神。
拓展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职业规 划等拓展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成长 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5
培养学生品德与素养
诚实守信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 质,做到言行一致。
2024/1/28
尊重他人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 会关心和理解他人。
热爱集体
积极向上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6
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 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2024/1/28
1
目 录
2024/1/28
• 德育教育理念与目标 • 德育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 德育教育方法与手段 • 德育教育实施与评价体系 • 德育教育成果展示与推广 • 面对挑战,展望未来
2
01 德育教育理念与目标
2024/1/28
3
德育教育理念
01
02
03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 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2024/1/28
德育为先
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注 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实践育人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亲身体验中感悟德育的重 要性。
4
德育教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和综合素养。
2024/1/28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9
实践活动与拓展课程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 查、环保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
神。
2024/1/28
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 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科技创新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 精神。
拓展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职业规 划等拓展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成长 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5
培养学生品德与素养
诚实守信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 质,做到言行一致。
2024/1/28
尊重他人
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 会关心和理解他人。
热爱集体
积极向上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6
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 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
德育PPT课件
.
25
(一)抑郁症 “没有乐趣” “没有希望” “没有办法” “没有精力” “没有意义”
.
26
抑郁症预防与矫治: 支持性疗法 重建自我概念法(“白日梦”)
.
27
(二)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物体恐怖症
疾病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
动物恐怖症
.
28
恐怖症预防与矫治:
满灌疗法(助手是最信任 的人)
系统脱敏法
.
23
比较:
(1)不是思想有问题
(2)不是神经病(神经病是神 经的疾病,大多有神经组织形
态的病理性改变)
(3)不是精神病(精神病是一 组因不同因素导致的大脑功能
严重紊乱的精神疾病) .
24
导致神经症的心理因素: (1)急性精神刺激。 (2)工作、生活或学习负 担过重。 (3)人际关系不和。 (4)暗示或自我暗示。
(4)有同性陪同与异性交谈
(5)单独一般交谈 .
30
学校恐怖症
三个发病的高峰年 龄:5-7岁,11岁, 14岁。
病因:
(1)对学校挫折的 逃避
(2)过分溺爱的教 养方式
(3)性格缺陷 .
31
(三)强迫症
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
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
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
1.培育健康场域 2.以集体带个别
.
12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协调多方力量 2.坚持连续影响
.
13
德育的途径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开设专门道德课程系统向学生传授
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
(二)间接的道德教育 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
德育优秀ppt课件
(一)德育的任务
德育的任务,按照1988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
作规程》指: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 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 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 体 2. 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的公民。 表 现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二)说服教育的要求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榜样示范法
(一)榜样示范法的涵义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
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 的方法。 (二)榜样的要求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二、德育过程的要素和矛盾
过程要素
凡是在德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包括直接承 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
教 育 者 育者。
凡是在德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
受教育者 是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
德育内容
展水平之上,学校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 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教育帮主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逐步形成 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以及诚 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 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 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还 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正确的 职业理想。
二、德育的途径
(一)课程类 (二)实践类 (三)组织类 (四)环境类 (五)管理类 (六)传媒类 (七)辅导咨询类
三、德育的方法
德育原理第八章德育活动课件ppt
德育活动
1、活动目的 打造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全面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学校的人文内涵。
2、活动主题 围绕着“我努力,我能行,做文明、自信、快乐的中心人”为主题的德育创建活动,创新思路,创新德育活动 形式和方法,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创建和谐、文明、快乐的校园。
德育活动
• 主要活动内容: • (1)微笑进校园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学校“微笑生态文化”。 • (2)“礼仪伴我行”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学生礼仪要求,培养文明的礼仪习惯,展示自信、快乐的精神风
德育活动
第二阶段:深化+提升
1、小结阶段情况,调整工作部署。 2、微笑进课堂活动,打造快乐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动合作、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教学节奏控制以及课堂评价等元素构建 “快乐课堂”,落实“三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多一分笑容,少一点动怒;多一分鼓励,少一点埋 怨;多一分表扬,少一点批评;让学生学得舒心,学得有信心,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组织家庭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讲座,进行礼仪知识测评。 4、组织文明礼仪标兵集体授章表彰会。 5、“榜样在身边”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多利用校会课、课间操、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表彰校内好人好事,树榜样,扬正气。
德育过程
• 实质:德育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 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 通过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 两个关键转化: (1)一定的社会意识--个体的思想意识 (2)个体的思想意识--个体的行为习惯,形成思想品德
德育原理第八章 德育活动课件ppt
第七讲 德育PPT课件
目标,是教育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德育活动, 促使受教育者发展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 二、德育内容 ❖ 1、心理教育 ❖ 2、道德教育 ❖ 3、法纪教育 ❖ 4、政治教育 ❖ 5、思想教育
第三节 德育过程
❖ 一、德育过程 ❖ 一、道德与品德的联系与区别
二、道德与品德的联系和区别
❖ ①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 体心理现象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教师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 理,明确具体,宽严适度。
(3)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要坚持到 底。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 原则(集体)
1、含义
——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 培养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的活动、 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影响 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同时抓好个 别学生的教育以影响集体的形成与 发展,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 起来。
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
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然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
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
住手了,这说明你是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
睁的大大的。
❖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 点来克服缺点。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 进行自我修养。
案例一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
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去。
❖
第三节 德育过程
❖ 一、德育过程 ❖ 一、道德与品德的联系与区别
二、道德与品德的联系和区别
❖ ①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 体心理现象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教师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 理,明确具体,宽严适度。
(3)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要坚持到 底。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 原则(集体)
1、含义
——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 培养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的活动、 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影响 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同时抓好个 别学生的教育以影响集体的形成与 发展,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 起来。
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
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然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
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
住手了,这说明你是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
睁的大大的。
❖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 点来克服缺点。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 进行自我修养。
案例一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
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去。
❖
德育课件ppt标准版
自我教育
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我反思、自 我评价、自我激励,提高自我修 养的能力。
01 02 03 04
实践锻炼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道 德的力量。
环境熏陶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 品德的熏陶。
案例分析:优秀品德培养实践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 社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
德育课件ppt标准版
目录
• 德育概述与目标 • 品德教育与修养 • 法治意识与规范行为培养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 创新德育模式与实践探索
01
德育概述与目标
Chapter
德育定义及重要性
德育定义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的教育过程。
案例二
某班级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 活动,教育学生遵守校园礼仪、社交 礼仪等,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交 能力。
案例三
某职业学校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 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 力。
03
法治意识与规范行为培养
Chapter
法治意识教育内容
法治基本原则
介绍法治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 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
案例二
人际关系困扰的解决。介绍一个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扰的案例, 展示如何通过沟通技巧培训、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
03
案例三
学业压力应对与自我激励。分享一个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产生挫败感
的案例,展示如何通过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和自我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
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我反思、自 我评价、自我激励,提高自我修 养的能力。
01 02 03 04
实践锻炼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道 德的力量。
环境熏陶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 品德的熏陶。
案例分析:优秀品德培养实践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 社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
德育课件ppt标准版
目录
• 德育概述与目标 • 品德教育与修养 • 法治意识与规范行为培养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 创新德育模式与实践探索
01
德育概述与目标
Chapter
德育定义及重要性
德育定义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的教育过程。
案例二
某班级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 活动,教育学生遵守校园礼仪、社交 礼仪等,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交 能力。
案例三
某职业学校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 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 力。
03
法治意识与规范行为培养
Chapter
法治意识教育内容
法治基本原则
介绍法治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 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
案例二
人际关系困扰的解决。介绍一个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扰的案例, 展示如何通过沟通技巧培训、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
03
案例三
学业压力应对与自我激励。分享一个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产生挫败感
的案例,展示如何通过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和自我激励等方法帮助学生
德育原理PPT课件
• 费金:“你能不让我觉得就拿走它不?”
16
培训/实习
• 奥利弗学着小偷的样子, 小心而快速地抽走了费金 口袋里的手绢。
• 费金问:“拿走了?” • 奥利弗亮出偷来的手绢,
得意地说:“就在这儿!”
17
表扬
费金:“啊,你可真聪明!”
18
奖赏
• 费金掏出一先令,塞给奥利费:“这个钱赏给你。” • “谢谢你!”奥利弗喜出望外。 • 费金鼓励道:“你好好干下去,你准能成一个大人物。” • 奥利弗眼里闪烁着光芒,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10
诱导/引诱/循循善诱
• 费金:“你想不想像道奇儿那样,转眼间就弄到好些手绢?” • 奥利弗:“想,只要你愿意教我。” • 费金:“一定教你,一定!”
11
费金装出一副绅士闲逛的样子,小偷们设法从他身上偷东西。
12
小偷们向奥利弗展示 从费金身上偷来的东 西,奥利弗十分惊讶 和不解。
13
模拟训练/观摩见习/寓教于乐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ful You Will Be
20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4
一、“教育”的标准
➢ 什么是教育? ➢ 教育仅仅是有意识地对人的身心施加的影响吗? ➢ 教孩子占便宜是教育吗?教学生作弊是教育吗?
教人偷窃是教育吗? ➢ 一种活动或影响倘若称得上是教育,必须具有
什么特征或满足什么标准?
16
培训/实习
• 奥利弗学着小偷的样子, 小心而快速地抽走了费金 口袋里的手绢。
• 费金问:“拿走了?” • 奥利弗亮出偷来的手绢,
得意地说:“就在这儿!”
17
表扬
费金:“啊,你可真聪明!”
18
奖赏
• 费金掏出一先令,塞给奥利费:“这个钱赏给你。” • “谢谢你!”奥利弗喜出望外。 • 费金鼓励道:“你好好干下去,你准能成一个大人物。” • 奥利弗眼里闪烁着光芒,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10
诱导/引诱/循循善诱
• 费金:“你想不想像道奇儿那样,转眼间就弄到好些手绢?” • 奥利弗:“想,只要你愿意教我。” • 费金:“一定教你,一定!”
11
费金装出一副绅士闲逛的样子,小偷们设法从他身上偷东西。
12
小偷们向奥利弗展示 从费金身上偷来的东 西,奥利弗十分惊讶 和不解。
13
模拟训练/观摩见习/寓教于乐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ful You Will Be
20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4
一、“教育”的标准
➢ 什么是教育? ➢ 教育仅仅是有意识地对人的身心施加的影响吗? ➢ 教孩子占便宜是教育吗?教学生作弊是教育吗?
教人偷窃是教育吗? ➢ 一种活动或影响倘若称得上是教育,必须具有
什么特征或满足什么标准?
2024德育教育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
德育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01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 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 样。
02
教师应掌握德育教育的 理论和方法,具备开展 德育工作的能力。
0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 健康和成长需求,积极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从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多个方面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构建 多维度的德育教育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 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 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情 感。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 面的价值准则,引导学生践行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 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自由、平等 观念,培养公正意识和法治精神。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 恩行为,取得了显著成效。
案例二
某班级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文明 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案例三
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当地的企业和社区,让学生 了解社会和职业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规划意识。
的德育教育。
实践育人
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实践 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协同育人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 德育机制,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共 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3
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 地位与作用
德育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第九章德育ppt课件
是由英国教育家彼得· 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和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内 尔· 诺丁斯(Nel Noddings)创立的。
(二)主要观点
a)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道德教育的课程。 b)道德教育应该促进发展成熟的社会判断和
行为。 c)要注重道德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 d)反对用高度理性化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 e)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心,强调感情
的沟通在道德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f) 以母爱式的关心为道德教育的途径。
(三)特征与评价
基本特征 ➢麦克菲尔和诺丁斯在著作中都曾指出其理
论原理受布贝尔(M.Buber)“我—你”关 系的影响; ➢注重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对他 们周围的成人,主要是教育者和家长的看 法;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五、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以正面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 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六、品德评价
品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 想言行作出判断的方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 段。
以上德育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都是进行德育所 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在整个德育过程 中它们是不可分割、彼此有机联系着的整个方法 体系,并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三、价值澄清模式
(一)理论前提
价值澄清模式是指使受教育者通过价值评价和 选择的学习,获得最合适和清晰的个人价值观的 一种道德教育模式”。
(二)主要观点
➢ 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一种“评价过程” 来促进形成一致的价值,以帮助人们减少价值的 混乱;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是随着个人经验的变 化而变化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永恒的,而是 多变的、相对的;
三、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般认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以《小
(二)主要观点
a)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确定道德教育的课程。 b)道德教育应该促进发展成熟的社会判断和
行为。 c)要注重道德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 d)反对用高度理性化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 e)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心,强调感情
的沟通在道德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f) 以母爱式的关心为道德教育的途径。
(三)特征与评价
基本特征 ➢麦克菲尔和诺丁斯在著作中都曾指出其理
论原理受布贝尔(M.Buber)“我—你”关 系的影响; ➢注重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对他 们周围的成人,主要是教育者和家长的看 法;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五、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以正面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 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六、品德评价
品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 想言行作出判断的方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 段。
以上德育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都是进行德育所 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在整个德育过程 中它们是不可分割、彼此有机联系着的整个方法 体系,并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三、价值澄清模式
(一)理论前提
价值澄清模式是指使受教育者通过价值评价和 选择的学习,获得最合适和清晰的个人价值观的 一种道德教育模式”。
(二)主要观点
➢ 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一种“评价过程” 来促进形成一致的价值,以帮助人们减少价值的 混乱;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是随着个人经验的变 化而变化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永恒的,而是 多变的、相对的;
三、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一)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一般认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以《小
德育原理PPT
三、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特点 ❖ 做人与成长 ❖ 明理与习德 ❖ 长期与反复
第二节 个体道德发展的观念论
❖ 成熟论 ❖ 阶段论 ❖ 扩展论 ❖ 内生论 ❖ 外铄论 ❖ 内化论 ❖ 建构论
第三节 个体道德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 权威阶段(6-8岁) ❖ 可逆性阶段(8-10岁) ❖ 公正阶段(11-12岁)
❖ (三)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内涵 ❖ 充满爱心 忠诚事业 ❖ 努力专研 学为人师 ❖ 以身作则 行为示范
❖ (四)教师自身德育修养的方法 ❖ 学习与实践 ❖ 自省与交流 ❖ 认同与发展
❖ 二、教师的德育素养 ❖ (一)教师德育素养的结构 ❖ 教师的德育意识 ❖ 教师的德育知识 ❖ 教师的德育能力 ❖ 教师的德育行为
第二节 德育与生活的背离 一、陈旧的德育观念 二、着力于遵守规范的德育目标 三、孤立的道德课程设置 ❖ 被分科出来的学科德育课程 ❖ 陈旧的学校德育内容 四、孤独的德育专业教师 五、苍白的德育情景(家庭与学校)
第三节 德育中师生关系的失衡
一、“强势老师”与“白板学生”的误解
❖ 对教育功能的自大造就“强势老师”
合作者
第二节 学校德育中的教师修养
❖ 一、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 (一)教师的道德与道德修养 ❖ 教师道德界定 ❖ 教师道德修养的内涵
❖ (二)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意义 ❖ 教师道德修养的特殊性 ❖ 教师道德对教师事业具有促进作用 ❖ 教师道德对未成年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 教师道德对社会生活具有导向作用
(2)如何确立正确的选择态度
社会道德的发展和个人道德的养成都不 是孤立封闭进行的,道德作为社会理想、 价值和规范的集合,必须要将现实和问题 投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考察,以期望 找到我们继续发展和改革与变革的思路和 资源。同时青少年需增强选择执行能力, 提高有效选择的比率,即培养起持之以恒 努力的意志和能力。
德育原理课件PPT课件
关于道德教育方式上的正面性,中国历史上 曾经有“孟母三迁”等故事作为教育智慧而存 在。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特点
德育过程的计划性应当与灵活性结合一样,德育过程的正面性理 解也应当包括接着学生对负面的道德影响的分析、批判、抵制能 力在内。
复杂性与多端性
如果要讨论德育过程与平行的教育过程相区别 的特点的话,只能是将德育过程与智育、体育 、美育等教育过程相比较。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 第三阶段: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 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 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 ,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 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 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 则处于探求阶段。
• 第四阶段:方法。学生通过独立作 业,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 练习,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个 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这 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 兴趣正处于行动阶段。
• 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 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 育的最主要的手段。
• 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 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4、道德训练 • 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 缺少的过程,因而置其于教育学体系的第三部 分。 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 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具体有: –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 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3.教育性教学 •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 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 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 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 学”的概念。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特点
德育过程的计划性应当与灵活性结合一样,德育过程的正面性理 解也应当包括接着学生对负面的道德影响的分析、批判、抵制能 力在内。
复杂性与多端性
如果要讨论德育过程与平行的教育过程相区别 的特点的话,只能是将德育过程与智育、体育 、美育等教育过程相比较。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 第三阶段:系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 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 括、作出结论,使之概念化、系统化 ,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系列,以形成组 织严密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儿 童的心理处于静态的审思活动,兴趣 则处于探求阶段。
• 第四阶段:方法。学生通过独立作 业,或按教师的指示进行改正作业等 练习,把系统化了的知识应用到“个 别情况”中去,运用到实际中去。这 时在心理上已进入动态的审思活动, 兴趣正处于行动阶段。
• 赫尔巴特强调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 识教育基础之上,把教学作为道德教 育的最主要的手段。
• 与此同时,又指出,教学必须有明确 的目的,形成道德观念,培养完善的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4、道德训练 • 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 缺少的过程,因而置其于教育学体系的第三部 分。 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 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具体有: –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 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3.教育性教学 • 赫尔巴特根据其心理学理论,确认教 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 最基本的手段,因此,在西方教育史 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 学”的概念。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
德育原理檀传宝德育功能与德育的本质精品PPT课件
• 由于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没有无德 育的教育,没有不是德育教师的教学人 员。应当使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发挥渗透 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之中,要实现 这一目标,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是 提高教师的人师品质,二是实现“经学 ”与“人学”的统一。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德育对德育对象个 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个体性 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社会性功能去空谈 ,社会性功能也需要以个体性功能为实 现的中介。
• 1、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德--得
• 道德观念、原则、规范看起来似乎是约 束个体的异己的东西,然而它却能够使 个体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同时 也由于具有充分的社会性,个体才能秉 承社会给予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生 存下去,完成人生任务。
• 首先,适应不是一对一的尾随,应是对 社会现实继往的回顾、对未来的前瞻、 并据此对当前现实的合乎实际的分析判 断三者相统一的结果,任何取消一端的 做法都是错误的。
• 其次,学校德育对于社会现实的“适应 ”还有一个适应“谁”的需要的问题。 学校德育起码要四种现实需要:一是适 应作为类的一员的人的共同需要;二是 适应特定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应个 体发展的需要;四是适应与学校其他平 行子系统协同的需要。
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 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 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 行为活动的总和。
• 2.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人们用来 约束思想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个人与 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它是人 们作为评价和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它反映了一定阶级、组织对人们的行为 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理-第五讲ppt课件
道德惩罚在本质上是一种心里惩罚,是一种比肉体惩罚、制度惩罚更为残酷的惩罚。对 道德上的过失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道德关怀与道德救济。
15
思考题 ▪ 1.作为教师,你如何看待品德问题学生? ▪ 2.针对当前抄袭同学作业的普遍现象,提出你的施救策略。 ▪ 3.网络科技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针对具体的因网络影响形成的品
德问题行为。 ▪ -问题:是对行为的归因。 ▪ -行为:是品德问题的外显。
3
(二)品德问题之特征 ▪ 1.外显性:实质是一种行为,而并不是思维或者言语。言语伤害也是一种行为。 ▪ 2.自为性:行为是在自觉和自愿这两个前提之下发生的。 ▪ 3.利益性:行为对他人或社会利益有所损害,即行为是与利益相关的。
9
▪ 3.道德失控症:道德意志与行为缺陷。 ▪ 不能在意志和行为上约束自己,典型的明知故犯。如考试作弊、抄袭功课、冒充家长
签名、对同学恶作剧等。
10
三、品德问题之施救 ▪ (一)施予道德关怀是施救的前提 ▪ 1.道德关怀是主体在道德情感上的接纳与肯定,是基于责任的爱。 ▪ 2.对于品德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实质上是对他们的转化,实现转化首要的前提是感化,
13
2.主观原因 ▪ -思想问题:价值扭曲,偏重物质利益的追求。 ▪ -心理问题:好奇心、自控力差、性格影响等。 (三)齐力配合是施救的保证 ▪ 1.家庭、学校、社会的配合; ▪ 2.学校各科教师、师生的配合; ▪ 3.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配合。
14
(四)道德关怀与道德救济 ▪ 1.物质关怀与道德关怀 ▪ 道德关怀的根基:爱 ▪ 2.道德惩罚与道德救济
即教师在接纳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接纳教师。 ▪ 3.道德关怀表现:不歧视、以身作则、关注。
11
15
思考题 ▪ 1.作为教师,你如何看待品德问题学生? ▪ 2.针对当前抄袭同学作业的普遍现象,提出你的施救策略。 ▪ 3.网络科技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针对具体的因网络影响形成的品
德问题行为。 ▪ -问题:是对行为的归因。 ▪ -行为:是品德问题的外显。
3
(二)品德问题之特征 ▪ 1.外显性:实质是一种行为,而并不是思维或者言语。言语伤害也是一种行为。 ▪ 2.自为性:行为是在自觉和自愿这两个前提之下发生的。 ▪ 3.利益性:行为对他人或社会利益有所损害,即行为是与利益相关的。
9
▪ 3.道德失控症:道德意志与行为缺陷。 ▪ 不能在意志和行为上约束自己,典型的明知故犯。如考试作弊、抄袭功课、冒充家长
签名、对同学恶作剧等。
10
三、品德问题之施救 ▪ (一)施予道德关怀是施救的前提 ▪ 1.道德关怀是主体在道德情感上的接纳与肯定,是基于责任的爱。 ▪ 2.对于品德问题行为学生的教育实质上是对他们的转化,实现转化首要的前提是感化,
13
2.主观原因 ▪ -思想问题:价值扭曲,偏重物质利益的追求。 ▪ -心理问题:好奇心、自控力差、性格影响等。 (三)齐力配合是施救的保证 ▪ 1.家庭、学校、社会的配合; ▪ 2.学校各科教师、师生的配合; ▪ 3.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配合。
14
(四)道德关怀与道德救济 ▪ 1.物质关怀与道德关怀 ▪ 道德关怀的根基:爱 ▪ 2.道德惩罚与道德救济
即教师在接纳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接纳教师。 ▪ 3.道德关怀表现:不歧视、以身作则、关注。
11
教育学第十章德育 ppt课件
• 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 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 展理论对道德情感给 予了特别的关注。
• 本我、自我、超我
行为派
• 阿尔伯特·班杜拉 影响儿童道德学习 的决定性因素是行
为主体的观察或对 榜样的模仿
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 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
• (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 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 接动力。
杜威-------间接教育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 动的实现的。
p 2.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 基础。
p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倡导学生活动。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 的过程
• 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
• 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
精品资料
德育的特点
Ø 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 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
Ø 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求善、知善和行善。 Ø 品德在人的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
作用
德育的发展史
u 中国
古代 教育侧重于德育旨在道德教化 鸦片战争后道德教育一育独尊的传统日渐式微 新中国 “五爱” 改革开放 “四化”
• 本我、自我、超我
行为派
• 阿尔伯特·班杜拉 影响儿童道德学习 的决定性因素是行
为主体的观察或对 榜样的模仿
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 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
• (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 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 接动力。
杜威-------间接教育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 动的实现的。
p 2.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 基础。
p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倡导学生活动。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 的过程
• 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
• 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
精品资料
德育的特点
Ø 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形成学生的 道德行为习惯,主要属于伦理领域。
Ø 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求善、知善和行善。 Ø 品德在人的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
作用
德育的发展史
u 中国
古代 教育侧重于德育旨在道德教化 鸦片战争后道德教育一育独尊的传统日渐式微 新中国 “五爱” 改革开放 “四化”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共同理想与信仰的缺失 人类如果没有共同理想和信仰,人类就 不会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人如何发展, 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的价值体现在哪方面, 如何去体现,这都不得而知,每个人生活 的目的就仅仅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 从不考虑他人,更不会从国家这个整体出 发去看待事情,那么这个社会会糟糕到什 么样子可想而知:蔑视道德、无视生命、 道德薄弱、行为偏颇、社会缺乏凝聚力, 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存缓受到严重影响。
第一节 学生道德发展的生理基础与心理特征 一、学生道德发展的生理基础 生理成熟与道德发展 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
二、学生道德发展的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水平与道德认知 不同发展阶段的道德认知特点
三、学生道德发展的过程特点 做人与成长 明理与习德 长期与反复
第二节 个体道德发展的观念论 成熟论 阶段论 扩展论 内生论 外铄论 内化论 建构论
(2)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丰富了社会道德的需 要 高速运转的社会形成了对道德与教育的迫 切需要 以物质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道德的挤 压
二、社会变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1)复杂的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 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指社会变化的过程,也 指社会变化的结果,其含义丰富,并具不同的类 型和特点。
德育原理
讲授提纲
学校德育的背景、现状 学校德育中的元素:教师与学生 学校德育实施的过程 传统学校德育及其发展趋势
教育旨在教人做人,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对于怎样做人,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心得,道德教育遂成为公众话题。
德育原理致力于构建一种基于健全常识而超越习俗见解的 德育陈述体系。 德育原理,即“原”德育之“理”,探究道德教育的学理。 其中,探讨学校德育中“是什么”和“曾经是什么”之类 的问题,所形成的事实陈述,属于科学范畴;讨论学校德 育中“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之类的问题,所形 成的价值—规范陈述,属于哲学范畴。科学原理描述德育 现象,揭示德育规律;哲学原理树立学校德育的信念或价 值取向,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总之,德育原理属于基础 理论。它从实际的德育问题出发,但不囿于具体问题,不 提供解决具体德育问题的处方,而努力超越具体问题,寻 求观察德育问题的各种视角,构建分析问题的理性框架, 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第二节 学校德育中的教师修养
一、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教师的道德与道德修养 教师道德界定 教师道德修养的内涵
(二)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道德修养的特殊性 教师道德对教师事业具有促进作用 教师道德对未成年学生具有示范作用 教师道德对社会生活具有导向作用
(三)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内涵 充满爱心 忠诚事业 努力专研 学为人师 以身作则 行为示范
二、“中立老师”与德育的放任无为 (一)“中立教师”的特点 承认文化多元,在德育问题上保持中立 相信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需介入 相信学生有基本的道德观念,缺乏对更高层 次的道德理想的引导 (二)“中立教师”设定下的师生关系 P30
思考: 对以上两种师生关系进行评价:
第四节 德育评价的失调 一、德育标准的多元活多重 二、德育评价主体的分裂 每个评价的主体对每个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 单独评价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各个评价主体存在知识与能力的差异 各个主体的评价过程因所持态度立场不一样 而使得被评价者产生价值和目标的混乱
三、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的矛盾与融合 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 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的分离 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
四、价值多元的矛盾与发展道路 多元价值是多元文化的一个部分,由于文 化的多元,我们应该在承认与尊重多元文 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消 除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冲突与歧视,培 养对差异观点的尊重和包容,消除优势群 体的偏见与刻板印象,提升弱势族群的自 我概念,但是笼统的多元文化容易造成道 德相对主义即毫无原则的容忍,使得个人 无法辨认判断而致随手取之、随手用之。
三、德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态度与道德能力 不能够协调发展带来难题 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态度与道德能力 不能够单独量化 道德情感、道德态度与道德能力容易偏向转 入知识的考察中来
第三章 德育原理课程建 设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德育课程建设的回顾 一、关于德育的本质 宏观德育论 德育内容最广泛,涉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 制教育、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这类概念是教 育行政部门从德育工作的教育对德育进行的界定, 但有明显的弊端,从理论上讲,德育工作化错把作 为学生全面发展内容中的德、智、体、美、劳的划 分逻辑框架当做学校分工的依据,从实践上讲,德 育工作化错把德育设置成学校的专职工作,妨碍了 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参与学校教育,存在对德育一 定程度上的忽视。
层次德育论 主张把德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如广 义的德育是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 育与法制教育,而狭义的德育仅仅是指道德 教育。
二、关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研究德育现象或活动及其规律:主张学校德 育原理是研究学校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学校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规律方法的 教育理论。 研究德育规律 研究德育问题
三、教师的“去圣化” (1)教师称呼的泛化暗示教师“去圣化” (2)教师的工具化与技术化的负面影响 教师的“去圣化”与去”权威化“的混淆 教师的工具化技术化取向致使教师片面发 展 专业片面发展的教师缺乏立志崇高的愿望 教师缺乏承担起崇高职责的信心
第二节 德育与生活的背离 一、陈旧的德育观念 二、着力于遵守规范的德育目标 三、孤立的道德课程设置 被分科出来的学科德育课程 陈旧的学校德育内容 四、孤独的德育专业教师 五、苍白的德育情景(家庭与学校)
第一章 学校德育的时代 背景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社会变革 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1)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 社会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社会物质增长 方式的持续革新 日新月异的物质生产技术 持续推进的全球化进程(全球化:一个不 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地区民 族,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思想价值,共 处、、共享、共生、合作、竞争、互补)
第二章 学校德育面临的 冲突
第一节 德育理想的失落 一、价值关怀的缺失 学校知性论德育范式对人生价值的忽视 社会焦躁与功利思想对人生价值的忽视 矛盾的价值观念对明确的人生观的损害
二、德育层次性的模糊 道德教育是道德理想与道德规范的结合, 而学校德育只找到了道德规范的教育途径, 而对教育理想的引导常常是出于缺失的状 态 忽视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层次性 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未相结合,学生缺乏 道德实践
三、学校德育课程的变迁 (一)学校德育课程的变迁 古代学校课程内容与德育的融合 近代人文学科的兴起于学校德育的昌盛(理 性主义:道德与知识的统一,恢复古典学科 中德育的崇高地位) 近代科学的繁荣与现代学校德育的衰落 (二)进三十年来德育原理建设的状况
第二节 德育课程建设反思 对德育本质的认识 对德育原理研究对象的认识 对德育过程的认识
第三节 德育中师生关系的失衡 一、“强势老师”与“白板学生”的误解 对教育功能的自大造就“强势老师” “强势老师”设定下的师生关系 教师占有绝对的权威地位与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 就是知识的化身,教师的身份地位常常板”任人随意绘制,教师强调用道德规范充实 学生头脑,却与校外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当学生对 教师强大作用产生怀疑时,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会产 生矛盾,而教师的规范框架更会加剧对学生的愤怒 情绪,致使关系恶化。
2、社会变迁在改变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同时 也改变了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家庭环境 小型家庭需求的变化 儿童成长环境的变化 家庭能力的变化
三、社会信息流通的飙升及其对社会思想道 德的影响 (1)信息保存与流通的文明意义 信息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发展资源 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与信息的流通过程密切 相关 (2)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社会思想道德的 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张了思想道德影响的传 播途径
新媒体技术对社会思想和道德的影响 (1)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巩固了 开放与平等的思想观念 (2)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了人们的主动参与性 (3)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高速便 捷的获取信息,也增加了信息鉴别的难度
第二节 冲突与融合中的价值理念 一、人本思想的不断深化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交织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 (2)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碰撞中寻找生机与 活力的中国文化
六、社会责任的泛化与不确定 庞大的社会责任领域与社会主体 社会责任的分散与不确定
第三节 个人道德发展的矛盾 不确定的道德观念 确保共性与崇尚个性的融合 平等权利与责任的日益重视 社会与个人的艰难选择 (1)现代社会宽广的选择范围带来了选择的 困境 1、选择的责任与必然承担责任的要求 2、更多选择带来选择困境
第四章 教师的角色审视 及德育修养
第一节 学校德育中的教师角色
一、角色概述 什么是角色 教师角色界说
二、教师角色的历史变迁与演变 (一)传统德育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是社会道德的代表者 教师是道德教育的主导者 (二)新型德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即是道德教育者也是道德学习者 教师即是道德示范者又是道德实践者 教师即是道德知识的传递者又是学生学习的 合作者
(2)如何确立正确的选择态度 社会道德的发展和个人道德的养成都不 是孤立封闭进行的,道德作为社会理想、 价值和规范的集合,必须要将现实和问题 投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去考察,以期望 找到我们继续发展和改革与变革的思路和 资源。同时青少年需增强选择执行能力, 提高有效选择的比率,即培养起持之以恒 努力的意志和能力。
广泛而快速的人口迁徙 复杂而细致的社会分工 人际关系的重构 现代家庭对社会的独立与依赖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