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1)复习提纲复习范围:一、实验心理学的早期代表人物P2实心定义:主要内容为心理实验理论、心理实验设计及相关的统计处理技术。
保留内容为反应时间和心理物理学。
(狭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广义)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冯特的心理学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代表人物: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
1、费希纳: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心理物理法,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率先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
身心合一二元论。
1860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①联系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S=Klog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
刺激量增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
(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分别为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
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
后人→信号检测论2、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起被看做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73-1874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蔡元培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并于1926年设立了心理学系)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之先河,铸造出实验心理学的雏形。
(扩展了实验心理学的领地,最终确立了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1908年出版了《心理学概论》,“心理学仅有短期的历史,却有着长期的过去。
”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时间仓促,有不足之处和需要修改之处请大家提出,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第一章绪论一、实验心理学的含义(界定)(一)广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二)狭义: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科。
二、学习实验心理学的意义(一)从学科性质看,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二)从专业知识结构看,是理解和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入门学科(三)从功用性看,是心理学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学科(四)从能力上看, 是培养心理学理论思维的主要途径。
成为批判性的信息消费者。
三、实验法与观察法的比较:相同点:二者都可以使用仪器进行测定;二者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计划,包括被试的选择、研究工具材料等;二者都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和结果的活动。
不同点:1.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法的目的是在于获得第一手的经验事实材料。
2.实验研究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密的控制;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3.实验研究的结果记录客观准确,结果可以定量分析;观察法的结果主要是以理论为前提,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四、实验法的优点:1.实验研究要人为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重复检验某些研究结果和理论,以利于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2.实验研究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3.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4.实验结果记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5.实验研究使用大量的仪器大大提高了刺激呈现和结果记录与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五、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整合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六、撰写实验报告标题作者的姓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七、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问题:变量:指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特征。
变量的类型:1.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2. 刺激变量:对有机体心理或行为可能会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机体变量:有机体本身对心理或行为反应发生影响的因素行为变量:是指由刺激条件所引起的有机体的行为反应特征3 .性质变量和数值变量八、主试和被试的关系:1.指导语的内容应该以完备的反应向被试交代任务,对被试的行为反应做严格的规定为原则2.相互之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作用:实验者效应: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者通过他无意识的表情和手势影响被试,从而使他们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广义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狭义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心理实验,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系统地对引起或影响心理现象的条件加以变化和控制,根据观察、记录、测量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
变量,指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操纵、变化的,能够引起和影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有时也称之为独立变量、刺激变量。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是研究者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
也可称之为反应变量、依变量。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
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部分变量称为额外变量。
在实验中,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就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所以它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控制实验条件、呈现刺激给被试,观察、记录、测量被试的反应。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心理学实验中的被试包括人和动物。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他的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被试者效应,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例如,被试的“要求特征”,即被试知道或猜测实验目的对自己的利弊而做出不真实反应。
这些都会混淆自变量的效果,降低内部效度。
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试验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二、简答题三、试验设计(1)改错(2)设计复习范围:第一章试验心理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其次章试验设计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第四章反应时间第五章视觉与听觉第一章试验心理学讨论的基本问题一、试验心理学概述1.试验心理学的概念广义的试验心理学:指应用试验的方法讨论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试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凡是用试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讨论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试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试验心理学:是特地讨论如何进行心理试验的一门科学,讨论对象是心理试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试验学”。
2.试验心理学的任务提出问题一选出被试一标识、掌握和测量变量一试验的支配、操作一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3.心理学试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看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洁。
自然观看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化观看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看的事物消失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看。
个案法,是指深化讨论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看法。
(留意无干扰观看:指讨论者为了避开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看,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纳的一种无干扰观看技术)(2)试验法:心理学讨论的主要方法,是讨论者主动掌握条件下对事物的观看,能对所观看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试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试验,即试验者规定了将要讨论的事物,这比起急躁等待自然观看要有效、经济和便利得多;b.试验条件为试验者的观看和纪录制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试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预备后开头试验,并且可以通过掌握大事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全都;c.试验者设定明确的试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试验的结果;d.试验者可以掌握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转变某一条件,用以观看试验结果。
缺点:试验条件掌握有过多的人为性;试验干涉程度高;对于简单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究性讨论。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概说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实验的心理学”。
狭义:称作“心理实验学”更为贴切。
它研究的是如何进行心理实验,既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及与此有关的问题。
二、实验心理学简史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一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心理实验在这一阶段具有以下特点:应用的方法类似于某些简单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实验法,研究的问题只限于某些简单心理现象的量的方面,如视觉敏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反应时的测量等;实验技术简单,对条件的控制、重复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都还欠缺;被试的自我观察与陈述都带有十分初级的性质,如听见或听不见某一声音,两个刺激强度的差别觉察或不觉察等。
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传播和发展的阶段。
它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是和冯特的工作联系着的。
冯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粹的“直接经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仅仅是进行“科学的内省”。
此时,心理实验的特点是:实验者提出了被试作系统的自我观察的计划,被试起着“观察者”的作用。
艾宾浩斯:运用严格的实验方法研究记忆,开辟了高级心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时代。
华生:拒绝使用自我观察法,继而否认意识的存在,主张研究行为。
强调严格的实验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致力于了解心理活动的过程。
这种活动就是传统心理学中称之为认识活动的东西,也就是全部的信息加工活动。
认知心理学把研究重点转到内部心理过程上去了。
在研究方法上,认知心理学既注重实验研究,又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区别: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认知主义:信号(输入)——信息加工(讯息处理)——行为(输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了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成就。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际上的一些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方法已被引入到心理学领域中,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拓扑学、模糊数学等理论和观点,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实验范围更加扩大,研究水平也大大提高。
大二下学期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心名词:1、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2、差别阈限法是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费希纳提出,差别阈限(△T)造成了最小可觉差(j.n.d),因而j.n.d 可以用作单位来测量感觉量的大小。
3、数量估计法1975年斯蒂文斯关于数量估计法给被试的指示语作了清楚的说明:有一系列刺激以随机方式呈现给你。
你的任务就是用数目字来表示这些刺激的强度。
你可以随意地把第一个刺激叫做任何数目,然后按照你的主观印象逐个给其他刺激标出数目字。
使用的数目字不受限制你可以使用整数,小数或分数。
试图使每个数字同你觉察的刺激相匹配。
4、光强度(I)定义:光源在给定的方向上,在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单位:坎德拉(cd),指燃烧某种特定规格的蜡烛(黑体)后产生的光强度。
5、光照度(E)定义: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计算公式为:E=∮/A (∮为光通量,A是表面积)。
单位:勒克司(lx),表示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
6、朴金耶效应(浦肯野现象)是指当照度降低时,锥体视觉转到杆体视觉时,眼睛对光谱短波部分感受性提高的效应。
1825年,黄昏时,蓝花看起来比红花亮。
7、空间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常以能看出的两个物体的最小间距表示。
8、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9、白噪音指频率不同,强度一样的噪音。
10、暂时阈移用听觉疲劳测量方法测定被试对某种频率声音的阈值,然后让他听一段时间引起疲劳的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纯音,再测定他的听阈,所得阈值的改变量,即暂时阈移(temporary-threshold shift,简称TTS),就是听觉疲劳的指标。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广中医版(精)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非官方答案版名词解释1. 个人空间圈 (P426 当个体间相互作用时, 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 也即个体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身体缓冲区。
2. 零相关标准(P316 指被试的信心和他们完成思维任务的准确性没有关系。
3. 心理负荷 (P456 心理负荷不一定与某种工作直接相联系。
而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给人的注意、情绪、或反应带来的压力。
4. 实验性分离(P234 在实验中将两个对象或概念区分开来。
5. 内隐联想测验(P165 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方法。
6. 统计回归(P31 实验中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向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7. 交互作用(P78 是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一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上不一样时,交互作用就产生了。
8. 准实验设计(P78 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相对应,它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9. 实验者效应(P83 实验者在试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10. 加法反应时法(P162 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
11. 材料限制(P172 是指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12. 负启动范式(P180 同时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其中一个是目标刺激,其他的为分心刺激, 在这次试验中起分心作用的刺激, 如果在下一次试验中变成目标刺激, 被试的反应时往往会变长。
13.Stroop 效应(P179 是指统一刺激词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方法。
在这门学科中,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实验来观察和测量不同的心理现象。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模式,并提供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本文提供了一份实验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回顾和巩固这门学科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和方法论在实验心理学中,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论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你应该了解的重要概念: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研究人员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人员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需要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3. 控制变量:为了消除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研究人员需要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操纵特定的独立变量。
4.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偏见和期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统计分析:研究人员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或关联。
第二部分: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实验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下面是几个你应该重点关注的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齐姆巴尔德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监狱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
2. 密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利·密尔格拉姆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性的绝对服从程度。
3.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参与者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
4. 巴兹廷效应:一项关于注意力和集体行为的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表现如何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第三部分:常见的研究设计在实验心理学中,有多种常见的研究设计,下面是其中一些:1. 重复测量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被重复测量,以观察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2. 两组独立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实验组中,以比较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广中医版(精)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非官方答案版名词解释1. 个人空间圈 (P426 当个体间相互作用时, 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 也即个体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身体缓冲区。
2. 零相关标准(P316 指被试的信心和他们完成思维任务的准确性没有关系。
3. 心理负荷 (P456 心理负荷不一定与某种工作直接相联系。
而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给人的注意、情绪、或反应带来的压力。
4. 实验性分离(P234 在实验中将两个对象或概念区分开来。
5. 内隐联想测验(P165 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而对个体的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的方法。
6. 统计回归(P31 实验中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向正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7. 交互作用(P78 是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一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上不一样时,交互作用就产生了。
8. 准实验设计(P78 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相对应,它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9. 实验者效应(P83 实验者在试验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10. 加法反应时法(P162 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
11. 材料限制(P172 是指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12. 负启动范式(P180 同时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其中一个是目标刺激,其他的为分心刺激, 在这次试验中起分心作用的刺激, 如果在下一次试验中变成目标刺激, 被试的反应时往往会变长。
13.Stroop 效应(P179 是指统一刺激词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下半部分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下半部分思维第一节思维的早期研究一、无意向思维的研究(符兹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学说)(一)比较判断研究传统:对物体的感觉和意象进行比较。
马尔比质疑,重量比较试验,理性结论产生于非理性思维过程(二)控制联想研究瓦特:联想的四个阶段:预备阶段、刺激词呈现阶段、寻找反应词阶段、反应词出现阶段。
决定反应的主要阶段是预备阶段(定势)(三)思考研究无意象思维:思维者的意识中存在非感觉、非意象的元素。
二、问题解决的研究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的成功和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不断的尝试错误,随着尝试次数增加,失误的可能性减少而成功的可能性增加。
“恶猫逃出迷笼”拉绳打开门取食物苛勒的顿悟说:学习的成功和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对问题情境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
“黑猩猩叠箱实验”香蕉挂高处三、对迷信的研究斯金纳:行为的偶然强化导致迷信行为。
鸽子的怪异行为第二节思维的研究方法一、行为测量:观察者通过观察被试的外显行为或用指标对外显行为进行评估获得数据的方法。
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观察数据和行为指标。
波斯纳的酝酿实验:链子。
自变量:酝酿期的长短(0、15、30min)行为指标:被试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
成功率、速度:30》15》0沃森-约翰逊-莱尔德:四卡片问题。
EK47趋向证实二、出声思维让被试在问题解决或推理的过程中将其思路或思考过程用言语报告出来。
(一)实施程序预训练,使被试掌握出声思维的要领用出声思维完成某一任务,录音机记录报告内容录下的言语报告逐字逐句整理成文字材料,分析提炼。
(二)问题行为图1.问题行为图由两个部分组成:(1)知识状态,即被试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该思维作业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被试每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
三、建构认知模型对人的思维过程进行某种模型上的猜测和拟合。
(一)实施步骤(以罗希的概念表征的原型说为例)1.先验模型阶段第一步先建立一个有关思维心理机制和内部表征的先验模型。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实验效度:是指试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构念效度: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操作化问题,及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内部效度:是指试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如果试验中只有自变量能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则称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1)生长和成熟2)历史(经历)3)前测的影响(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后测的分数将比前测的高)4)被试者的选择偏性5)被试者的缺失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7)统计回归(是指在取样时,选取某些特质位于两极端的被试,而这些被试在前后两次测试时出现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被试其得分向中间回归)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
如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
解决办法:双盲实验2、统计回归。
即第一次测量平均值较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或第一次测量平均值较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
(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一、统计检定力低。
二、所选统计方法依据的各种假设条件的满足程度。
三、多重比较和误差变异的影响。
)3、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如被试的一些固有和习得的差异:性别、年龄、经验、个性、实验者的流失或者由于实验时间跨度较长,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因素的影响。
解决办法:可设置一个无实验处理。
零结果对实验内部效度的提示: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意义上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毫无关系,那么就必然提示了实验的内部效度存在大问题。
1、自变量的操纵是否有效。
2、因变量的测量是否充分。
3、额外变量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会导致期望效应和霍桑效应。
解决办法:尽量减少人工情境化,增加实验变量。
进行现场试验研究。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1.心理学实验:至少操纵一个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2.变量(variable):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是实验的核心。
3.操作性定义: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4.实验法的特点:有目的设置实验条件,创造最佳观察机会:“产生”新现象可重复:检验可控制其他条件,只改变一个条件了解其影响:因果推论5.常见的非实验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非实验法的特点:不能操纵自变量;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6.主试(experimenter):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7.被试(subject/participan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8.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变量可分为哪3类: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9.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刺激特点自变量环境特点自变量被试特点自变量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10.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常见因变量指标:行为水平:反应时间、正确率、主观报告。
生理水平:脑电成分的波幅、潜伏期、fMRI研究中的BOLD信号。
如何选择因变量:可靠性、有效性、敏感性。
11.有关变量(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足以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12.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13.实验范式(Experimental paradigms):实验方法在各种心理过程以及各个心理学分支的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
某种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
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实验心理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一节一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设计实验方法经典研究感觉视觉听觉知觉记忆情绪仪器二实验心理学中的几个变量常量定义(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举例记忆三实验中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关系两种:1按实验程序进行主被试相互作用通过指导语作用指示语作用说明实验指导课题指示语说明(见书)2 干扰实验程序的作用主试者效应被试者效应(霍桑效应)四额外变量的控制常规性方法(6中)排除法(巴莆洛夫)恒定法匹配法随机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二节心理实验的程序(略看)三节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略看)第二章实验设计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实验设计定义实验前想到的具体计划:在实验前选择被试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混合设计二节多变量实验技术多自变量实验定义(两个、三个。
)采用多自变量比单一自变量有更多优点:1效率高2实验控制好3补给结果更有价值(交互作用)看书中例子三节实验技术统计分析(略)第三章反应时间一简史最早在天文学上发现冯特二 1反应时间的性质2简单反应时间:单一刺激反应选择反应时:不同刺激物3反应时间实验的要求个体差异(人差方程)(1)对被试反应的要求(2)在选择反应中刺激与反应应相等4反应时间的因变量速度准确性权衡5P113反应时间的精确研究应用研究三测量反映时的应用和方法四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五用反应时间分析信息加工的方法1成就的指标(成绩) 2内部复杂性指标方法:(从方法论)1 减数法*由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提出意义在于反过来推:从t推出心理过程唐德撕反应abcP144A S--RB S1--R1 S2--R2TB-TC=选择 TC-TA=辨别价值:把反应时间和心理过程建立联系实验: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心理的旋转和外界旋转的规律是一样的且有一定的策略性说明减数法在现代心理学的应用另外两个实验见书2加因素法:由斯顿伯格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时提出(见书)不是对减数法的否定而是其发展在减数法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加因素法逻辑见书斯顿伯格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有一系列斯顿伯格的典型实验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四个因素测试项目的质量数量顺序反应类型见书P153图3--25测试项目质量:清晰还是模糊,是否独立;识记项目质量减数法和加因素法缺点:如加因素法的逻辑有漏洞开窗实验P155在字母转换实验中讲解开窗实验要求被试做出声的转换第四章传统心理物理法一节简史传统心理物理法定义贡献人:费希钠和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和物理之间的关系把心理量化阈限问题:1绝对阈限* 2差别阈限*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50%能感觉的值二节测定阈限的三种方法1极限法误差习惯误差期望误差练习误差疲劳误差2平均误差法调整法被试可参与误差:动作误差:动作影响调整结果抵消空间误差:(调整可分别在右侧)3恒定刺激法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三节心理量表法顺序量表:等级量表或位次量表只标志顺序等级排列法对偶法等距量表比例量表第五章现代心理物理法(信息检测论)传统心理物理法:包括客观、主观因素例如痛觉测量信号检测论两个指标感觉D判断标准SDT先进在与用两个指标检测阈限值P227--SDT原理P231--SDT统计学原理列出一个造成矩阵P236-曲线=0击中/0虚惊 d=Z击中--Z虚惊P245--SDT的应用医学天气预报工程第六章视觉实验一节视觉研究中的变量P272适宜的刺激:光的三个纬度--对应的心理量P282视觉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二节视觉的经典实验一视敏度的测定影响因素)三点)二闪光融合频率三颜色视觉亮度色调饱和度颜色的基本特征颜色混合和混合定律三元色混合配色减法混合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代替率颜色视野和光谱敏感性颜色的标定(色度图1931)可求互补色和饱和度P319公式颜色的心理效应第七章听觉实验一节听觉实验的变量声波 16-20000HZ三个物理属性频率-音高振幅-响度波形-音色纯音复合音共鸣听觉的各种变量1自变量声音刺激恒定性辨别性可控性2因变量3控制变量机体变量操作变量二节听觉的两个属性1音高:频率起决定性作用音高量表P359音高与强度有关系2响度*主要由振幅决定响度量表等响曲线说明也受频率影响三节听觉的基本模式听觉图可闻阈限(上下限) 3000HZ人耳最灵敏1听觉的掩蔽现象 P371-图噪音语言掩蔽2听觉的疲劳与损失(见书)听觉的定位: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双耳周相差可见语言仪器:语图仪可见言语第八章知觉实验一节知觉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定量定性因变量语言描述反应时二节知觉现象的研究1知觉的组织对象与背景(格式塔心理学)四种原则2错觉:视错觉3知觉的恒常性P420经验的恒常性爱模特定律布来客摸比率绍论斯定律4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眼睛的调节双眼视轴符合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利用双眼视差)运动视觉第九章记忆记忆定义识记再认保持信息加工记忆三种形式:瞬时短时长时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一节变量和材料自变量:无意义音节因变量:用SDT 控制变量:机体因素环境因素二节传统方法自由回忆法P480--图再认法再学法重建法部分报告法(有突破性)分散注意法记忆保护法三节内隐记忆(近代)一1再学习的节省 2 3 无意识学习4启动效应对健忘病人的测量二内隐记忆的理论理解1从多重记忆系统2加工系统四节内隐记忆系统的测量方法间接测量第十章情绪(从方法上掌握)一节情绪概述传统:印象法表现法变量:认知变量行为变量生理变量二节情绪的生理指标语图分析法三节表情研究的方法四节主观体验形容词检表维量量表分化量表第十一章仪器色轮P285语图仪P584热辐射仪眼动仪实体镜大小常性测量器注意分配仪棒框仪速示器多重选择器皮肤电反应仪镜画。
实验心理学整理提纲(06级)
第一至四章1、实验心理学的涵义广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狭义: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并概括和介绍心理学各分支领域中实验研究成果的学科内容:1、心理实验的一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和技术2、实验方法在各心理学分支和各专门领域的应用2、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地位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现代心理学体系中处于支柱性的地位,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是各门心理学分支的基础。
3、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一)科学方法的特征:1、客观观察2、自我校正(二)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本质1、客观观察:实验心理学强调以事实说话,通过实验研究来说明问题,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加以校正和完善。
2、自我校正:公开性和重复性4、为实验心理学诞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韦伯、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韦伯:1、发现了两点阈值,是心身关系问题研究的开始,也是心理物理学研究的开始。
2、进行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k=⊿I/I),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定量法则。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将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实验研究的第一人。
费希纳:1、提出了费希纳定律S=KlgR(S: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实际的刺激强度,K:常数),证明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和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
2、建立了心理物理学方法。
费希纳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这些方法能对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为心理实验研究提供了工具,这些方法及其变式一直沿用至今。
冯特:1、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脱离哲学母体开辟了道路;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和比较完整的实验心理学体系,强调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创建了实验心理学;3、培养了世界上第一代、第二代心理学家,形成一个心理学家共同体,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狭义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心理实验,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系统地对引起或影响心理现象的条件加以变化和控制,根据观察、记录、测量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
变量,指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操纵、变化的,能够引起和影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有时也称之为独立变量、刺激变量。
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是研究者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
也可称之为反应变量、依变量。
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
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部分变量称为额外变量。
在实验中,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就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所以它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
他控制实验条件、呈现刺激给被试,观察、记录、测量被试的反应。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心理学实验中的被试包括人和动物。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他的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被试者效应,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例如,被试的“要求特征”,即被试知道或猜测实验目的对自己的利弊而做出不真实反应。
这些都会混淆自变量的效果,降低内部效度。
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以说,因素型实验是函数型实验的预备阶段。
其他的分类名称,如探索性实验或定性的实验,相当于因素型实验;假说验证性实验或定量的实验,相当于函数型实验。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统计结论效度, 指由于统计方法的适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的有效程度,是实验内部效度的一部分。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构想效度,指研究者对于实验变量的定义和变量之间关系的构想的准确性、全面性,是实验外部效度的一部分。
实验的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
合理地安排实验程序是心理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假设的确立假设是关于条件和行为之间关系的陈述。
通常以文字和函数关系式的方式表达,如:“如果…,那么…”;b=f(a)。
当研究课题和实验类型都已确定后,问题就要以假设的形式提出来才最明确,它是整个实验的出发点和目标,并且有助于提出新的理论。
选择被试的原则是: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推论的总体)来选择被试,被试在特征和数量上要对总体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般来说,心理实验中被试多于30人属于大样本,被试少于30人属于小样本。
原则上大样本的代表性优于小样本,但是单纯增加样本,工作量势必增大,如果经过科学的设计,即使样本较小也可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心理学研究的三级方法真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一级方法准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或现场实验法)非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统计法:描述统计法,推理统计法二级方法分析和综合法逻辑推理法分类和比较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三级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实验设计,是研究者在实验前对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安排实验程序、处理实验结果所作的计划。
操作定义,一个变量或概念的定义是用测定它的程序来说明的,这种定义称为操作定义。
例如:把“刚刚感觉到”定义为“有50%次感觉到”;把“智力水平”定义为“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的分数”。
心理物理学方法或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
具体来说,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传统的阈限理论:阈限落在距离零刺激或标准刺激三个标准差以外的强度值上。
为此,把传统的阈限理论称为高阈限理论。
信号检测论把感觉过程看作是人的感觉系统辨别噪音与信号、觉察信号的过程,它论认为刺激的连续变化引起感觉的连续变化,但不存在固定的阈限,阈限是神经系统经过统计检验的结果,是随个人判断标准而变化的。
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等,是测量感觉阈限的直接方法。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刺激强度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子变化,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就是阈限的位置。
(1)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2)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心理物理量表法:就是对阈上的感觉进行测量并制成心理物理量表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物理量的变化与心理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心理量表按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分为:1顺序量表(等级量表),是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的心理量表,它只是把事物按照某种标准排出一个顺序。
2等距量表,是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的心理量表。
对等距量表测得的数据,可以用同一常数做加减乘除运算。
3比例量表(等比量表、比率量表),是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心理量表。
对比例量表测得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感觉比例法:又称分段法,通过把一个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取其它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
它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
感觉等距法:通过把两个刺激所引起的感觉连续体,划分出主观上相等的距离来建立感觉量表。
它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
反应时(简称RT),是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到明显的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
反应时间是实验心理学常用的一种方便易行的反应变量,它可以作为工作成就或内部过程复杂程度的客观指标。
反应时间的测量,具有灵敏度高、应用性广又便于进行测定的特点,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实验法的局限性(1)实验所控制的行为与日常的自然行为有差别。
差别的大小取决于控制行为条件的多少,控制行为的条件越多,其行为就越接近于日常的行为。
(2)从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寻找一般性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危险性,必须运用统计学对实验设计和结果的解释进行指导。
(3)有一些心理现象不能通过实验法来研究,需要采用非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非实验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比较法;模拟法;生理学方法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方法。
↓(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除了实验中的自变量可能使个体行为发生变化外,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也是使其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以幼小的儿童为被试者而又采用单组前测后测实验的情况下,生长和成熟因素的影响就更大。
解决的主要办法是增设同样条件的控制组进行比较。
(2)历史因素。
指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与自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导致反应结果不真实。
(3)对被试的选择。
如果没有用随机化的方法选择被试和分配被试,在实验处理之前,各组被试在各方面并不相等或存在偏向性,就会混淆实验结果。
(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前测可能会给试验处理后的测验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前测与后测之间,由于心理唤醒水平、练习、临场经验、学习迁移、前摄抑制、对实验目的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可能会提高或降低后测的成绩。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仪器不稳定或使用不当、对变量的控制不一致、主试与被试的身心状态发生变化等,都可能混淆自变量的效果。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
如:“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以及被试的“要求特征”。
(8)统计回归因素。
统计回归(statistical regression)是指,如果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上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个体作为被试,那么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分数有向平均数回归的趋向。
这种自然的回归现象可能使实验者对自变量的效果产生误解,因为第二次测量是在实验处理之后,其分数升高或降低可能只是受统计回归的影响,并非是自变量所产生的效果。
(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实验是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这可能使某些实验结果难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现象。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
从理论上讲,参与实验的被试者必须具有代表性,必须从将来预期推论、解释同类行为现象的总体中进行随机取样,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实验者对自变量和反应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往往是以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来规定的,测量工具单一就会使定义不准确。
↓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程序是:(1)课题的确定;(2)被试者的选择;(3)实验因素的控制;(4)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与综合;(5)撰写实验报告。
↓心理学规律的性质1、心理学的定量规律有限,主要是定性规律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过于偏向定量的工作,就会给研究工作设置许多障碍,从而把许多基本的科学问题都给掩盖起来了。
心理学不应当向物理学看齐,企图用几个基本公式来概括所有的心理现象是不切实际的,心理学的成功不是看它与物理学多么相像,而是看它描述和解释人的行为有多好。
2、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有限,主要是个别规律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过程。
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似物理学的规律,它更可能是适用于特定情境的个别规律。
↓实验设计要完成以下功能:(1)使自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的差异最大;(2)控制好各种额外变量;(3)使实验中的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最小。
↓如何鉴别额外变量(1)参考有关的研究文献。
(2)用因素型实验做预备实验。
(3)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预测额外变量。
(4)可以由实验结果误差分散程度的大小来鉴别。
↓额外变量的常用的七种控制方法:(1)对来自被试者的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1指导语标准化。
○2主试者的态度规范化。
○3采用双盲实验,可避免主试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
○4用随机取样和扩大样本容量,控制被试的个别差异。
○5用随机化方法分派实验组与控制组,使两组被试的特征尽量相等。
(2)消除法,是用特殊手段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消除掉,或排除出去,使实验在较为单纯的条件下进行。
(3)恒定法,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4)平衡法,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使两组的额外变量的效果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