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写作特点
《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是中国当代作家张之路创作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我”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却逼“我”要回羚羊木雕的故事。
这篇小说通过平凡的家庭琐事,展现了孩子们之间的纯洁友谊,同时也反映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友情、亲情和物质的不同看法。
在这个故事中,“我”的父母注重羚羊木雕的物质价值,而忽略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我”则珍视与万芳的友谊,愿意将珍贵的礼物送给她。
这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的价值观差异。
这篇小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类似的选择,我们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做出权衡。
我想,我们应该像“我”和万芳一样,珍惜纯洁的友谊,不要让物质成为衡量感情的标准。
这篇小说也让我明白,在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观点。
同时,我们也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羚羊木雕》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小说。
它让我们在感受到美好的友谊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各种选择。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篇小说,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作者:何鹃来源:《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20年第02期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和顺序的,记录事件和人物的记叙文自然也不例外。
在记叙文的写作当中,我们通常会注意到文章的立意构思与语言选材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常常会忽视记叙文写作顺序的巧妙安排。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实则是关乎文章结构的关键,能使结构更为清晰,使立意更为深刻突出。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常见的有五类,分别是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各种写作顺序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所以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运用多种写作顺序,能让你的文章更有特点和吸引力。
一、顺叙,化单一罗列为顺序表达顺叙是按照时间、地点的出现先后或者事物发展的过程来叙述事情,这跟事件发展的真实情况相吻合,所以易于将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楚、结构清楚、脉络分明,有较强的层次感,是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记叙顺序之一。
采用顺叙写作,也要注意将记叙的事件进行适当剪裁,使文章的重点突出。
反之,若简单地罗列事件,文章就会出现记流水账的情况,使人读起来索然无味。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例如《最后一课》就是按照主人公小弗朗士“上学路上——到学校——上课情景——下课后”的事件顺序安排文章材料,思路十分清晰。
2.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是按照“大门——中央大厅——大礼堂——会议厅——走出大门”等几个地点的转换来写作的。
除此之外,《藤野先生》一文,也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途中写了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这种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叙述事件的方式常用来写作游记、活动等,与时间顺序写作一样会让思路更为清楚。
3.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如《中国石》一文中,战士们最开始爱捡石头、爱赛石——接着洗石,发现了“中国石”——仔细端详“中国石”——最后爱上了“中国石”,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写作的。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羚羊木雕》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学案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羚羊木雕》是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这是作者张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说。
该文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
小说的这些写作上的亮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
因此,在教学中单纯地把《羚羊木雕》作为记叙文来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当按小说的特点来进行阅读指导。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设计时只能有所取舍,结合信息技术的交互式教学,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学会抓住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并通过当堂训练加以巩固。
3、能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来认识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四、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2、小组之间互相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
五、教学过程(一)抒情导入,创设情境(音乐《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感觉自己好像已悄悄长大,在心灵深处或许已经涌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然而生活并不只是风平浪静的海面,难免经受风雨的考验和洗礼。
今天,就让我们驾着这叶方舟,继续驶向《羚羊木雕》。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
(二)温故而知新(请同学上台利用白板展台展示自己的导学案,做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复习)1、本文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提示:依据上星期的事,昨天的事,今天的事概括)明确:(上周)万芳用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昨天)我送万芳羚羊木雕、(今天)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
以“插叙”为例谈学生作文对课文的借鉴
以“插叙”为例谈学生作文对课文的借鉴作者:赵同生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4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
但如何引导学生用好教材,教师的做法却千差万别。
下文姑且以插叙为例论述。
插叙,作为叙述顺序之一,我们常用。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如果教师抓得准,导得好,看似小小的插叙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如元遗山云:“文章当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明董其昌也说:“文章之妙,全在转处。
转则不穷,转则不板。
”一、插叙往事,避免平铺直叙以《羚羊木雕》为例,在“我”被父母的接连逼问之后,紧接着插叙了一件往事:某次体育课上“我”和万芳交换了裤子,导致她被妈妈责罚。
这也说明“我”和万芳的友谊是有时间沉淀和感情基础的,“我”送羚羊木雕给她,似乎有着一定的可行性,是值得的。
插叙“换裤子”事件,这说明在孩子心中,纯真友情重于物质利益,更深刻地批评了父母“重利轻义”的思想。
这一段插叙,能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感情和主旨。
如果没有这些插叙,“我”和万芳友情的分量似乎看不出来,“我”送羚羊木雕的举动也就难以令人明白。
但在现实的学生作文中,太多的习作是平铺直叙,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没有任何较为生动的描写,没有任何的修辞渲染,没有任何的润色联想。
学生不知道怎样连缀成文。
其实,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借鉴课文的一些写法,在“怎么写”的方面,学生也有一点自己的体会心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或以为大作家写作,可无须组织,纯任机缘,变成妙文。
其实不然。
……作文的必须组织,正同作事的必须筹划一样。
”让学生作文时学习用插叙,避免平铺直叙,是可行的,也许是有效的,正如《羚羊木雕》,“我”为什么要把那么贵重的礼物送给万芳呢?情感基础是什么呢?有了文中的插叙,交待了两人不一般的情谊,更突出了万芳的看重情感的特点。
而有位学生写《今天我很高兴》,写的是他被班主任罚扫地,地扫得很干净,他被表扬,同学赞扬他,很高兴。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羚羊木雕》
文章所体现的精湛雕刻技艺和丰富文化 内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学 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心,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健康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感受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欣赏《羚羊木雕》独特的艺 术美感,体会雕刻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升人文素养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 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底蕴,提升 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鼓 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创意写作
03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延伸
生字词、成语积累及运用
生字词
本课涉及一些生字词,如“羚羊 ”、“雕塑”、“熠熠生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
和书写。
成语积累
课文中出现了“栩栩如生”、“巧 夺天工”等成语,学生需要理解这 些成语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它 们进行表达。
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造句、写作等方式, 实际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成语,巩 固记忆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叙述“我”与羚羊木雕的故事 ,表达了家庭、友情之间的微妙关系和 矛盾冲突。同时,文章也揭示了重财轻 义的弊端和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VS
启示意义
文章告诉我们,在物质利益面前,我们应 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情感底线,不要轻易 放弃友情和亲情。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 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建立更 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插叙的作用
讲课人:刘雪丹 学 校:吴城中学
教学重点:
1、通过插叙在文章中的运用了 解对插叙的作用 2、运用插叙进行写作
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时,屡次打败仗,在向朝廷的 奏报中写道“屡战屡败”,被他的师爷看见后,赶忙 把它改了,使曾国藩免受了朝廷的降罪。事实不变的 情况下,你们想想师爷会怎样改?( “屡败屡战”) 同样的事实,因词序的不同,意思发生了变化,使其 杀头之罪——无罪,一个词序也能取得如此大的效果, 更何况是内容次序安排,原本平铺直叙,索然无味, 文章有起伏,会变得摇曳多姿,古人对文章起伏、顺 序安排非常看重也很注重。清时的袁枚:文似看山不 喜平。宋时姜夔: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 一波已起.文章得有起伏,兴波澜,吸引读者,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 巧用插叙,嫁接画面,起伏思潮,兴起波澜.
插叙的作用?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 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使文章结构紧凑。
运用插叙时,该注意什么?
(1)《羚羊木雕》中的提示插叙开始和结束的语句。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注意文意上的过度和衔接。 如果没有这些提示语,文章内容的叙述就会显得不连贯,处 于无序的状态。 (2)选择插叙的内容,一定是与本文中心有关的,不能游离 于中心之外,起突出中心事件的作用,如果说中心事件是花的 话,插叙的内容就属于叶子,以叶衬花,花木更艳丽,插叙部 分补充中心事件,中心事件才更丰富。
什么是插叙?
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其 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 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 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 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 的内容,或是过去的事,或是另 外一件事。
语文写作顺序
写作顺序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作用: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
)如:《羚羊木雕》作用:介绍了……,表现了……;解释上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作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二、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
例:《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古→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四季更迭)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
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
例如:《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注: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逻辑:思维的规律)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
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三、论证顺序。
1、时间上从古至今;2、范围上由中及外;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
《羚羊木雕》课文结构分析
《羚羊木雕》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16段),写父母重财轻义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第二部分(17~23段),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
第三部分(24~25段),写奶奶反对爸爸妈妈的做法。
第四部分(26~38段),写“我”被逼着要回“羚羊”,成为“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2、中心意思:
这篇课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感情。
3、写作特点: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情节集中紧凑,描写细腻入微,哀怨动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羚羊木雕读后感50字
羚羊木雕读后感50字
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是一本描写非洲大草原上的一只羚羊的故事。
故事中,羚羊被一位木匠雕刻成了一尊栩栩如生的木雕,它因此得以看到了自己的模样,也发现了自己的美丽。
这个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羚羊是一种非常敏捷的动物,它们在大草原上奔跑,如同飞翔的精灵。
而木匠用手中的木头雕刻出了一只羚羊的形象,让它在木头上得以永存。
这让我想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被繁琐的事务所困扰,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很少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然而,当我们看到一尊精美的木雕时,或许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丝自然的美好。
就像羚羊看到自己的木雕一样,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到自己内心的美丽。
羚羊木雕给了我很多启示。
它告诉我,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同时,也要学会欣赏自己内心的美丽,不要被外界的琐事所困扰,要保持一
颗清澈的心灵,像羚羊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
总的来说,羚羊木雕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故事。
它让我明白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欣赏自然的美丽。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像羚羊一样,拥有一颗自由自在的心灵,享受生活的美好。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其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写作文要有波澜怎么让文章变的曲折
写作文要有波澜怎么让文章变的曲折使文章形成波澜,常见的技巧有:悬念法;抑扬法;意外法;巧合法;误会法;张弛法……1、悬念法悬念是叙事时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设置的“关子”。
悬念法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步。
先“设悬”,引起读者寻根问底的兴趣;后“解悬”,解释事情原委和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得以满足。
他以《羚羊木雕》举例:开头写妈妈问“我”羚羊木雕到哪儿去了?“我”说收起来了;接着妈妈又问“我”放在哪儿了,并要“我”拿出来让她看看,当她看出“我”在撒谎后,又怀疑“我”是不是拿出去卖了。
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只得说出:送给好朋友万芳了。
“我”为什么要把爸爸从非洲带回的这么名贵的工艺品送给好朋友万芳呢?万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就是悬念。
悬念法可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感染力。
2、抑扬法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事物,故意从相反处落笔,造成其表面特征与内在本质的互相背离,然后表现其内在本质。
可以欲扬先抑,也可以欲抑先扬。
他以《伤仲永》举例:欲抑先扬,先扬其年幼时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后抑其长大以后“泯然众人矣”,表现“受之天”者“不受之人”,而“卒之为众人”的悲剧人生。
运用抑扬法,可以形成波澜,使读者在抑扬转化之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
运用抑扬法要注意掌握好抑扬转化的火候和分寸。
先写的是不重要的、非本质的方面,是为后写其本质的方面做铺垫,不可喧宾夺主,不可本末倒置。
3、意外法叙事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让读者造成判断上的失误;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突然揭晓出乎意料的结局,使读者心头一震,印象格外深刻,把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他以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举例:妻子为了给丈夫买圣诞礼物,把自己唯一值钱的长头发剪下来卖掉了,知道丈夫有一只心爱的怀表,为他买了只金表链。
出人意料的是,当妻子送给丈夫表链时,丈夫的表却不见了。
人教版71语文期末复习全面、精华
差可拟 chà nǐ
太丘舍去
shě
宁乡县青山桥中学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词语 古义 今义
儿女
家中的 子侄辈
文义
诗文
文章 意思
因风起
凭借
子女
因为
宁乡县青山桥中学
2、文章开头第一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 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在 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 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2)作者是透过生活中的哪些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的?
答”去看花;母亲的临终挂念。
宁乡县青山桥中学
依照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宁乡县青山桥中学
第3课《羚羊木雕》*
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 线索,通过“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 回木雕”几个情节,表现了一家人不同的心 态,并提出疑问: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要不 要取回木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矛盾的焦点。
宁乡县青山桥中学
析字正音
搓 (cuō) 捻
(niǎn) 怦
脾气(pēng)
(pí ) (qì )
譬如 (pì) 恩惠
诱惑(yò 枝桠 u huò )
(huì) 繁衍
冥思遐想 (yā)
宁乡县青山桥中学
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宁乡县青山桥中学
作者简介:
•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 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 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 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 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 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 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作文起势精彩之 渲染气氛
作文起势精彩之渲染气氛作者:吴金标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2年第32期名家引路一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阅读心得《故乡》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同时指出封建社会传统观念造成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
为了奠定这样的情感基调,作者在文章开篇就通过环境描写极力渲染一种悲凉压抑的气氛。
渐近故乡,作者抓住当时阴晦的天气、凄清的冷风、苍黄的天空,以及萧索的荒村等环境,用简省的笔墨描摹景物特征,让浓浓的悲凉之情涌进读者的内心,颇具感染力。
二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葉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刘成章《安塞腰鼓》●阅读心得《安塞腰鼓》是一篇通过描绘西北地域风情来展现人的力量和时代精神的抒情散文。
全文气势磅礴,涌动着一股阳刚之力,同时又展现出黄土高原上普通农民的质朴。
为了表现人物特点,作者以静衬动,特意在文章的一开始描述高粱地这一背景,刻画鼓者群像(肖像、神情),通过对人物和场面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极安静肃然的气氛,为下面这场热烈、声势浩大的表演蓄足了气势。
三“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
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张之路《羚羊木雕》●阅读心得《羚羊木雕》这篇小说通过写爸爸妈妈逼“我”去要回送给好友万芳的贵重工艺品而心灵遭受了伤害的事情,含蓄地告诫父母要尊重孩子。
作者开篇就描述妈妈询问“我”羚羊木雕去向的情节,还原了她的语言以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一下就渲染出了一种沉重、紧张的气氛,颇具画面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记叙文阅读》检测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记叙文阅读》检测题(附答案)中考所选记叙文一般都是表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关注的都是人的精神、品质。
一、做题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
1、整体把握: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思想和主旨,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些人和事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
2、抓住键的语句:注意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抒情、议论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
3、文中找答案: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确定答题范围,找出关键文字,归纳整理。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二、题型及技巧1、题目的理解:起到线索的作用(《六个馒头》);对文章内容的概括(08南通《抽打心中的樱桃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由物及人,形象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对文章主旨的揭示(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有的蕴含作者的某种情感;有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洁白的木槿花象征了廖医生的善良与无私,象征着母亲的善良与伟大),有的新颖别致具有吸引读者的作用(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富有诗意,能吸引读者)。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08眉山《拔掉那颗蛀牙》深刻含义:“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和畸形的性格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
(题目是比喻的要还原,同时揭示出文章主旨)2、文章内容、情节(作者的思路)的概括,作者态度、观点、情感的体会。
内容:人+事(+结果,注意不能写出思想感情)事例:(注意有时还要概括出原因或特定的时间)情节:(注意结合题目、线索、事件发展过程,《女教师的47个吻》《让铺》“我”在心里想换铺———小女孩儿哭闹要换铺——老爷爷主动要换铺——中年军人主动让铺)中心思想:(注意结合题目、中心句即开头、结尾、抒情和议论句)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赞美、歌颂了(人的某种品质、某种好的社会现象)……或批评了(某种不好的品质、现象)……或反映(说明)了某种人生哲理……3、文章线索的理解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初一上学期-同步轻松语文练习册习题答案
初一上学期-同步轻松语文练习册习题答案帮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到因操劳过度而早逝这才让作者体会到母爱的执着和无私。
5.表现了母爱无私、独特、普遍的特点,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结束全文,韵味深长。
3 羚羊木雕随堂反馈:1.A2.D3.略4.(1)改为“李伟把我刚买的尺子弄断了”。
(2)改为“小张把我从操场上叫了回来”。
(3)改为“他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语言”后加逗号,然后加“这”。
5.D6.顺叙倒叙插叙7.(1)“我”把送给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来,心里感到非常难受。
(2)提示:主要从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方面考虑。
(3)是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其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表达了“我”的心情,非常难受;二是从全文来看,有小结的作用,也表现了“我”对这件事情的倾向性。
(4)万芳也感到非常难过,但是她理解“我”的处境,理解“我”这样做的苦衷,她仍然非常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5)这反映了“我”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羚羊木雕这件事,既惹母亲生气,又惹朋友伤心,“我”感到非常为难,但又无可奈何。
课后沟通:1.B C2.(1)A (2)D (3)E3.C4.对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产生恒久影响的事。
5.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的实际情况。
6.第一问:①履行看瓜的职责;②以行动对偷瓜的孩子进行教育。
第二问:①认准目标,执着追求,不畏困难,永不放弃;②做事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4 散文诗两首随堂反馈:1. 略。
2. 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3. C4. (1)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是在赞美可爱的孩子,那金黄的色彩,正是母爱的光彩。
(2)表现了孩子活泼、天真、快乐、可爱的特点。
(3)孩子不想让妈妈知道。
他不图妈妈夸奖,只求妈妈生活得更加快乐、温馨,所以只是瞒着妈妈。
5.不同意。
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
七年级上册生字词和课文写作特点
七年级上册生字词和课文知识要点一、散步(散文)一、生字词:字音:累:劳累(lâi)积累(lěi)累(lãi)赘熬:熬(áo)夜熬(āo)白菜铺:铺(pū)垫铺(pù)子背:背(bēi)着后背(bâi)霎(shà)时字形:分歧岐山水波粼粼霎时拆散词义: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霎时:极短时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课外补充:惩罚胆怯称心如意脂肪教诲扣人心弦瞥见犀利随声附和字帖氛围安然无恙二、题目含义及作用:“散步”就是随便走走。
是本文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是全文的线索,把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各种细节贯穿起来。
标题语言凝练,感情蕴含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三、写法特点:以小见大1、什么是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平凡的细小的事件中体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
2、以小见大有什么好处?一是事件平凡,人物亲切,读来就好象发生在身边,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二是平凡中显伟大,细节中定成败,细微中见变化,这就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感情细腻,有血有肉,有精气神;三是小中见大,是春秋笔法的一种变化形式,以这种方式记人记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有的成为典故,有的成为成语,流传千古。
3、例子:其他典型例子:鲁迅《一件小事》小思《蝉》席慕容《贝壳》四、课后题:(见教材全解10页)1、另拟标题2、第二题结尾段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与主题关系2、第三题景物描写的作用二、秋天的怀念一、生字词:字音:宿:一宿(xiǔ)星宿(xiù)宿(sù)舍瘫痪(tān huàn)憔(qiáo)悴(cuì)砸(zá)碎侍(shì)弄央(yáng)求仿膳(shàn)捶(chuí)打淡雅(yǎ) 絮叨(xùdao) 诀(juã)别捶打翻来覆去诀别词义: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读《羚羊木雕》,学写作技巧
读《羚羊木雕》,学写作技巧作者:麻永琴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09期摘要:张之路的《羚羊木雕》是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篇目。
该文不仅揭示了少年儿童成长中的烦恼,更可作为写作范文借鉴,使学生从中受到写作启示,学习到语言描写的技巧、人物细节描写及景物烘托的写法,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羚羊木雕阅读写作技巧张之路的《羚羊木雕》通过对一个珍视友谊的女孩和她那重视金钱的父母的矛盾描写,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如何才能化解。
其实,这篇课文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思考和启发,还可以作为一篇写作的范文来供师生共同探讨。
一、语言描写的技巧平时,同学们在作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比较单调,往往用“妈妈说:……”“我说……”之类的简单表达,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会很多。
在刻画人物语言时,利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加以烘托,既生动又形象,同时还能准确体现出人物心理。
如:“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短短几句对话,描绘出妈妈的神态和动作,以及我的内心是如何的慌张、恐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紧张气氛。
二、形式多样的对话方式平时,同学们在作文中都喜欢采用“人物+说+内容”的方式,单一枯燥。
在《羚羊木雕》一文中,这种方式的使用很少,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灵活的语言描写方式。
(1)人物在中间,话在前面和后面。
如:“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2)人物在后面,话在前面。
如:“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3)或者干脆只有语言,而不必交代人物。
如:“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虽只有对话,但读者同样可以读懂人物的身份及内心。
8种写作顺序
8种写作顺序【第一篇:倒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倒叙手法,比如:描写环境,开头时,故意不说清楚,等你读完了全文才知道。
描写人物外貌时,先说他(她)好看或者难看,然后再具体描述,等等。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所学习到的另一种倒叙方法——“颠倒过来”,又称“后置法”,也叫“反面突出”,最能体现一个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这个方法就是从结尾的地方转回来,再往前推进几步,就可以变成开头,既能使文章曲折有致,又能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
首先我们看看第1篇课文《羚羊木雕》的第四自然段:“小木屋门前的空地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羚羊,一动也不动,像塑像似的。
”这段话本来应该是开头:“老羚羊把羚羊木雕安在空地上。
”但为什么它变成了结尾呢?原来是倒叙手法的作用!看完之后,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自己懂了很多写作技巧呀?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技巧呢!所以说,学习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啊!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2篇课文《难忘的一课》:“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走进教室,端端正正坐在座位上。
老师迈着稳健的步子走上讲台,亲切地说:‘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八年级二班,我们将要学习……’”这段话的顺序是:开头→结尾→开头→结尾→开头。
用倒叙的方法使内容不断变化,从而引起读者对上课情景的美好回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再来看看第3篇课文《小摄影师》:“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
渐渐地,东方的地平线上露出了鱼肚白。
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公公已经慢慢地爬上了山头,山坡上的积雪也融化了,天空越来越亮。
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草丛里,昆虫的小天地被弄醒了。
大地母亲伸伸懒腰,揉揉眼睛,慢慢地睁开惺忪的睡眼。
”这段话的顺序是:开头→结尾→开头→结尾→开头。
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使读者一看题目就能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先写人物的外貌,然后再写人物的神态,最后再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这样,能把人物写得更形象、生动,表达感情更充沛。
最后,我们来看第4篇课文《金色的鱼钩》:“那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当时,这条铁路被敌人破坏了,交通员李发才被敌人捉住了,关在一个草棚里,他的腿受伤了。
小学生作文写作的技巧方法
小学生作文写作的技巧方法移步换形法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
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
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
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
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
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说明介绍法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
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
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环境衬托法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
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
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
造成喧宾夺主。
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彩笔描绘法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
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
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
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
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
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教学参考资料/《羚羊木雕》1
《羚羊木雕》写作特点
一、人物性格各具特点
“我”:这是一个很珍惜友情的女孩子,她十分赞赏好朋友万芳,至今清晰地记得万芳如何救了她,把那条划破的裤子换回自家,并为此而受罚。
当发现万芳特别喜欢那只羚羊木雕时,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万芳:文章用“仗义”一词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用“换裤子”的事例从侧面体现了她的这一特点。
当“我”被迫去万芳家要羚羊木雕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
最后,她坦诚地再一次把小刀送给“我”。
在万芳身上,闪耀着真诚、豪爽、大度的光芒。
妈妈: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传统型的母亲。
在她身上,体现出当代中国传统母亲以严为爱和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理解孩子的弱点。
她对女儿的爱,是以对女儿的过于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些苛刻的方式体现的,如“我”的新衣裙划破,不敢告诉母亲,这体现了母亲对“我”的严厉。
同时,她也不能以平常的心态尝试去理解孩子,或者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划破裤子不敢说,可见母亲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孩子这种事在所难免,主要需要教育她以后做事要谨慎,从而帮助她成长。
母亲以严厉使“我”不敢把事情告诉她,从而使用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关于木雕的问题,母亲一方面并不能理解孩子中友谊的珍贵,同时也没有能让孩子明白木雕在父母心中的主要地位──那也是父母的一片心。
爸爸:除了具有同妈妈类似的特点外,爸爸还具有一定的家长思想,如他说,东西虽给了女儿,但没允许她送人。
二插叙使文章生动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根据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段进行叙述,这叫插叙。
本文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了一段介绍“我”和万芳友谊的往事。
这段插叙的作用是介绍万芳是个“仗义”的好朋友,说明“我”为什么送羚羊木雕给她。
插叙的开始和结束都有明确的交代:“她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自然引出有关的往事,由叙述进入插叙,用“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实现了插叙的结束。
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