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消费能力不足。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由增长速度向增长质量转变。

一方面,我国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个过程包括淘汰产能过剩行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加强环境保护。

通过优化供给侧结构,我国能够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这将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需要加强消费升级。

目前,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消费结构也相对传统。

为了推动经济增长,我们需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同时,要加大对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我国还需要加强对外开放。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中国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这意味着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面临着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提高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探索更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

未来,我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通过加强创新能力,我们能够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论文]

浅谈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摘要:根据数据确认了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利益将逐渐减少,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国应如何面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关键词: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的积极作用人口红利的消极影响用工荒弥补人口红利衰减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持续9年实现了9%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各国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被称为“中国奇迹”。

对于这种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其中有研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和适龄劳动力的大量低成本供给密切相关的,并把这种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人口红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何为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过去三十年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过去三十年里,在改革开放的领导下,中国gdp持续高速度增长。

当然这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在于中国的人口红利。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大量的工厂涌现,中国开始快速进入和发展加工制造业,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一段时间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

同时城镇化加剧,城市建设也在快速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硬件设施要不断改善,中国的公路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大大的扩大了内需,人们对住房要求要逐步提升导致了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快速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年数据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年数据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年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024 年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2024 年,这一现象呈现出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2024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持续增加。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这意味着养老负担的加重以及社会资源在老年群体中的分配需求不断增长。

在健康状况方面,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这不仅给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医疗资源的需求增加,包括医院床位、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使得医疗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养老保障方面,尽管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逐渐增大,部分地区的养老金收支出现不平衡。

同时,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劳动力市场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2024 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劳动力供应相对减少。

这对于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企业可能面临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于一些传统的消费领域如时尚、电子产品等的需求相对减少。

这促使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

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比例上升。

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大了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供给。

同时,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质量。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并且在过去几十年中以跨越式的发展速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而且今年的增长率还在继续加速。

然而,到底中国经济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它的未来又有哪些前景呢?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现状分析1.快速增长带来的变化与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形式相比,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以质量引领速度的转型,一批企业通过借鉴国际关于企业创新和转型的经验,致力于实现企业结构和质量、供需关系、利益分享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工业产品品质正在不断提高,并对全球经济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2.消费升级的板块随着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逐渐由传统需求向品質和个性化需求升级。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能接受与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不相匹配的物美价廉的产品,而是更愿意为更高品质的、还具备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付款。

因此,越来越多的健康、寿命等需求尤为突出,预期可以作为未来消费市场的重要板块。

3.数字化时代的新兴产业在数字时代,网络经济快速崛起。

我国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即政府产业引导与法律框架建设紧密耦合,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的成本不断降低,以及日趋普及的互联网设备大大提升了消费者与销售商之间的连接效率,推动了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

从大数据、云计算、VR、人工智能等角度来看,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速。

在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基于大数据的产业、区块链产业、工业物联网、物流智能化等行业将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壮大支柱。

二、未来发展趋势1.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口压力中国的人口压力也给未来带来了一些问题。

尽管已经大幅放松了中国的一胎政策,但由于80后、90后逐渐进入生育年龄,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因此,要加强人力资源、教育和社保等领域的改革,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福利,提高产业绩效,为中国经济创造稳定的经济增长。

2.继续依赖出口和制造业中国一直依赖制造业和出口,这种依赖将在未来难以改变。

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一直以来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解决与协调为国人口发展成为了我国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关系,控制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起着两重矛盾的相互作用,它能促进经济也能抑制经济发展,不同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

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建国初期,由于历史原因,自然灾害和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的原因,我国提出来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因为我国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来,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就业和生活压力,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消费和生产力。

经过几十年的人口过快增长,我国的人口基数变大,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不足。

降低使得农业资源负担过重,工业资源供给不足,削弱了人均产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口激增需要更过的粮食,消费品和用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由于国内生产量的制约,我国需要很大量的进口,减少了国家生产性投资,耗费了大量的外汇,阻碍了经济发展。

3.人口激增造成了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加剧,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时,经济发展的就业机会满足不了所有的劳动力,劳动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不但抑制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会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

比如我国人口到20世纪末已超过13亿,每年新增劳动力1500万到2000万,国家需要负担巨大的社会成本,又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出现了许多中国特有的现象,如“民工荒”,“民工潮”。

2、严重制约了经济腾飞影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也影响了广大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四是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

初一地理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初一地理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初一地理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概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且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本文将概述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

一、人口概述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截至2021年,全国总人口已超过14亿。

然而,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分布导致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现象的加剧。

人口结构方面,中国的人口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这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养老保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经济发展现状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增加。

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中国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政策来解决。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发达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

为了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开展农村产业扶贫等举措,中国希望实现城乡经济的有机衔接。

四、未来展望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增长。

同时,中国政府还将致力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保障等问题,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中国的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迅速。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不平衡问题,但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期望实现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经济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经济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经济一、中国的人口分布1.人口地理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等),历史因素。

二、中国的人口经济1.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适量的劳动力、消费市场和人才储备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但过多的人口可能会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2.中国的人口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

近年来,我国逐步放宽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3.人口经济结构:包括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人才市场等。

劳动力市场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市场方面,我国拥有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人才市场方面,我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人口与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较少、资源丰富,近年来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区域经济发展逐渐提速。

5.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同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人才结构不匹配等问题,也对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6.人口经济的国际比较: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优势,但人均GDP、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面临国际竞争压力,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人口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我国人口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我国人口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建议作者:伍旭川唐洁珑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基于我国新时代人口战略的背景,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经济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得益于人口红利的释放,虽然人口红利还未完全消失,但已进入拐点。

未来,我国人口经济面臨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结构的问题,即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人口的年龄结构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保障都将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基于我国人口经济的现状及问题,本文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从生育制度、经济发展方式、劳动力资源配置以及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9)03-0038-08DOI:10.19647/ki.37-1462/f.2019.03.005人口是国家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这是新时代党中央对我国人口发展作出的战略性安排,旨在为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

根据世界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人口对经济的影响是我国现阶段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

无论是在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还是新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都被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本及其产生的创新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口数量、分布以及结构的变动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研究人口问题,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口政策体系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浅议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形势

浅议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形势

深化改革开放
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 会创造力。
促进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 动可持续发展。
推进共享发展
加强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
感。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实体经济发展
加强实体经济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 附加值和竞争力。
教育医疗事业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将更加注重发展教育医 疗事业,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力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社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源,科 技创新能力逐渐增强,政府支持力度 也在不断加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 力保障。
挑战
我国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 题、环境污染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以解决。
03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01
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为社会发展
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02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
02 我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
业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占比持续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
03
我国正在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
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03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探讨了我国的人口、资源及环境发展的现状,并且论述了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协调问题。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其中大陆人口为12.66亿。

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大陆人口10年间共增加1321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2001年我国年人口出生率为13.38‰,死亡率为6.43‰,自然增长率为6.95‰,总和生育率水平为1,8%。

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200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为85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到3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由8039人上升到11146入。

同时,我国入口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00年,我国15-64岁人口比例为70.15%,比1990年的66.74%上升了3.41个百分点,0-14岁人口比例为22.89%,比1990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6.96%,比1990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高峰相继到来,且相互叠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以及男女性别比例等问题交织,实现入的全面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2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进入21世纪,我国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资源问题已成为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

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

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人口的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

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尤其是在城市地区,许多年轻夫妇选择晚婚晚育或者不生育。

这导致了中国人口中劳动力人口的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规模为9.842亿人,占总人口的71.4%。

然而,在劳动力年龄段之外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而这些人群中的大部分都依赖于劳动力人口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

此外,中国的人口迁移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中国的人口流动非常活跃。

农民工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大量农民工到城市务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这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人口过多、社会保障压力过大等问题。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居住和就业权益受到了限制,这也导致了社会稳定的不平衡。

中国的人口现状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压力,但也为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带来了发展机会。

人口结构失衡妨碍了劳动力的供应,但也逼迫中国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优化,通过提高劳动力生产率来推动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提供了劳动力支持,但也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使他们在城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和人口迁移等问题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些发展机会。

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促进人口的结构优化,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加强对老年人口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口增长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口增长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起着重要影响。

人口增长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问题,涉及到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人口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人口增长的现状是世界范围内存在巨大的差异。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迅猛,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却有所下降。

这主要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人口增长的过快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和社会不稳定等。

因此,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成为了各国政府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未来的人口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老龄化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老龄化不仅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也导致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的压力增加。

因此,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将受到老龄化问题的制约。

此外,城市化也是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城市化带来的许多机会和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促进了人口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如过度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因此,城市化管理和人口流动的合理规划成为了当今许多政府的重点。

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也受到科技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够从生育率和死亡率的角度更好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将更长,死亡率将进一步下降,这将对人口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科技的应用还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人口增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结而言,人口增长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应对老龄化、科技的进步以及城市化管理都是未来人口发展的重要议题。

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合作,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以适应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及预测(3篇)

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及预测(3篇)

第1篇一、引言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地分析人口数据,准确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我国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二、我国人口现状分析1. 人口总量截至2020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4.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8.1%。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1%,比2018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

(2)性别结构:我国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女性人口为6.88亿,性别比为104.6。

这一现象对婚姻、生育、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3)城乡结构:我国城乡人口差距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48亿,占总人口的59.6%;农村常住人口为5.62亿,占总人口的40.4%。

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大,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3. 人口素质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比2018年提高0.16年。

然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素质差距仍然较大。

三、我国人口发展趋势预测1. 人口总量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约为14.8亿。

此后,人口总量将逐渐下降,预计2050年左右降至14亿以下。

2.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老龄化、少子化”趋势。

预计2030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

人口与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人口与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人口与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第一章人口问题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人口结构日益老化。

随着我国的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而且生育率持续下降,导致年轻人口比例不断降低。

3. 种族和地区差异显著。

我国的人口分布地域广泛,数百个民族和地方文化的存在差异显著。

第二章就业问题的现状我国的就业问题同样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以下是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表现:1. 就业压力大。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500万左右的新毕业生,而就业市场并不能完全吸收这么多的就业人口,导致就业压力很大。

2. 部分行业就业困难。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部分行业依然面临就业问题,比如农村地区的务农工人、一些传统行业的工人等。

3. 职业差异显著。

从性质上来看,我国的就业市场主要分为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不同的职业差异很大。

第三章人口与就业问题的发展策略面对当前的人口与就业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战略来应对。

1. 促进就业。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于新生代和失业人口的扶持,例如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创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等等。

2.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将常规和传统行业升级为前沿科技行业和服务行业,培育新兴产业,使得整个就业市场变得更加多样化。

3. 加强劳动者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农民工、妇女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提高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4. 优化地域和种族结构。

通过改善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把资源和机会更加平等的分配到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之间,促进全国各地协调发展。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和就业问题发展的最终保障。

政府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实现更加平均,缩小各种已有资源的差距,提高供给端的水平达到需求端的要求,实现全体公民的发展利益。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经济观察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摘要:人是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的人口。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鼓励生育,人口结构属于人口红利时期,为之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后来我国难以承受人口众多的压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的生育率大幅下降,我国的人口结构又由之前的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人口红利的优势不再,且伴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

基于下,要充分理解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要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整,逐渐放经济的速经济的量,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由以前人员密集向资的渡。

关键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人,人意味着劳动力,有了劳动力一个国家才能进行经济活动。

最近几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不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刘易斯拐V”的问题出现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都不可避免涉及到人口结构问题"经济政策要随时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进行,人口结构会随着经济政发变化":文主要我国基本情况,人口结构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一、我国人口结构的特点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有关于人口结构中养老问题和地人口差的问题引起国家和人关心的问题。

以2012年我国人口量为起V,人人口问题开V关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个社的问题。

与时,我国经济在一的高,着、多经济问题,在一关时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经济能量发展的要。

的人口结构V,地来人口结构的变化,进我国经济量发展有要。

1.在年龄结构上政有行,地制了我国人口的,在一有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压力。

时间越,人口构也逐渐不,新生人口增加的数量极大减少。

根据查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已经放开政,率与相比有所,没能达到原来人口的更替水平。

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应对策略

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应对策略

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应对策略1. 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现状分析“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现状分析”主要描述了我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

从数据上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接近于零。

更为严峻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也开始减少,这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将大幅减少,同时为保持经济增长带来压力。

导致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人们生育意愿降低;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个人自由,选择晚婚晚育或者不生育。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加剧了人口负增长的趋势,老龄化问题的严重使得社会负担加重,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同时为保持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而少年儿童人口的减少则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足,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长远影响。

1.1 人口总量与增速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到2015年达到峰值,之后进入负增长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末,我国总人口为亿人,比上年末减少467万人,为近60年来最低水平。

这主要受到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口总量和增速的变化,我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

1.2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

接下来我们将从第二章“人口趋势”继续深入探索这一主题,并对其中的第二部分进行详尽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应对之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滞后效应影响,我国的人口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具体来说可以称之为“一老一小”的格局变化。

即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人口负增长趋势显著。

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

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人口是构成社会的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上世纪是这样,这世纪也如此。

回顾新中国成立近62周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所发生的显著变化,我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发展已经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可以说没有国家宏观调控所创造的优越条件,没有人口分母的缓慢增长,我国人均GDP及综合实力不可能如今天这样强盛,人均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提升。

无疑,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双重政策效应,产生了中国奇迹,改变了中国命运。

然而,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7亿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4亿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万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万人。

世界人口约为69亿,我国人口总数占世界比重为19.9%。

图1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面对当前人口发展的严峻形势,作为众多人口当中的一员,了解不同阶段人口发展状况,对正确认识人口发展规律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状况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可以把我国人口总量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

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

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对策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并且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例如人均资源占用率低、粮食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承担压力大、就业压力大、人均占地面积少、教育医疗住房资源极度紧张,社会治安状况难以改善,不利于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实现小康社会,不利于我国居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例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和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家庭养老功能减弱、社会经济活力下降。

人口老龄化将影响到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不利于社会再生产的不断延续,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大的原因,面临着人口过多和人口老龄化共同带来的问题。

因此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日益加重。

截止至201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比重10.1%。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生育教育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时间:2005.01.13地点:会议室备课:尹浩课题:我国人口现状与经济发展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我国的人口形势与国情,领会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自觉响应国家和军队的计划生育政策。

内容:一、我国人口问题的回顾。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

三、我国人口现状带来的影响时间:60分钟。

方法:理论讲解,课后讨论。

2001年12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主席令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而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其中第一条规定: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可见从党中央江主席已把人口问题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也充分说明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最重要的基本国情;同时,由于未来几十年,人口总数还将持续增长,所以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丝毫不容乐观。

一、我国人口问题的回顾(一)建国前:从奴隶社会到蒋家王朝,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动荡,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口随生产力逐步上升,没有明显的高峰及减少,在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较平衡的人口问题,因而未能提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更没有把人口的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国策。

(二)建国后:计划生育经历了三起两落,形成了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1、1956年到1957年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面对此次高峰,党和政府提出要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专这们也积极献策,但由于“大跃进”在人口问题上“左”的思想影响,正确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积极支持,反而受到批判,因而计划生育刚起就落了。

2、来势更猛的1962年至1965年的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全国人口突破了7亿大关,再次引起了党和国家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国家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可是不到两年就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人口出生又处于无政府状态。

3、1966年到1971年,6年净增1亿2千多万元,形成了第三次生育高峰。

70年代以后,党和国家深感人口盲目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亲自领导下,计划生育工作再次开展起来,但由于在人口问题上“左”的影响并没有认真清理,因而计划生育工作的声势还不够大,成效还不够明显。

4、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确人口政策,决定严格控制人口,口增长率高了7倍多,1982年—2002年增加了3亿。

(三)年龄结构轻我国人口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0%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

五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1千2百万以上,未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

(四)农村人口比例大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所以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

另外,农村人口年龄构成比城市更轻,意味着未来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会高于城市,这就告诉我们,大力控制农村人口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人口发展的近期目标的关键。

(五)分布不均衡全国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各省,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

例如西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7%我国人口现状的这些特点,充分说明,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面前的一次极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每一名官兵同时也肩负着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责任。

三、我国人口现状带来的影响(一)就业矛盾更趋突出就业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近800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大体上有600万,同时我国又正和在劳动力增长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力1000万左右,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突出。

(二)生活水平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从经济总量来看,200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升到世界第六位,但只相当于美国的11%,日本的23%;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美元,但只排在世界第120我位,仍属于中下水平。

1、控制人口数量对我国人均GDP提高的作用不能低估党的十六大关于总体达到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中,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都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硬指标。

人均GDP水平既取决于作为分子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和速度,也取决于作为分母的人口的规模和速度。

作为“分母”的人口数量过大,一直是制约我国人均GDP指标提高的因素这一。

特别是当“分子”(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不明显而人口增长较快时,人口的分母效应就会显得很突出。

例如,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数字,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如果按照购买力比价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排行更加靠前;但若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排名120位之后,同中等收入国家还有不小差距。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3亿人口。

如果不是少生3亿人口,或者少生的不是3亿而是2亿,那么,按2000年我国GDP总量10000亿美元来计算,我国的人均GDP根本达不到800美元,也就谈不上在总体上实现小康。

2、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存在天然的联系从宏观的角度说,出生人数减少为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人口素质提高的主要受惠者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父母一代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子女一代,年龄大体在50岁以下。

在中国的经济和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开展计划生育而导致的家庭规模小型化,使育龄夫妇能摆脱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繁重的家务拖累,把较多资源用于自身及子女的教育支出。

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

2年,2000年提高到11年。

其中计划生育功不可没。

如果是在开展计划生育以前,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500万的条件下,依我国的经济实力,很难如此迅速地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3、生育率迅速下降使我国劳动力比重高、负担轻,在国际上有竞争的优势实地计划生育后,我斩生育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初露端倪。

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1—14岁青少年人口不到3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0.88亿;15—65岁劳动年龄人口8.88亿,占总人口的70%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这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人口负担系数低至43,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抚养比。

4、控制人口增长为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机遇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三项基本国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落后,长期以来,为了生存,人们便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诸如乱砍乱滥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草原开荒、超载放牧、竭泽而渔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根源。

5、居安思危,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人口问题对发展的挑战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1、低生育水平不稳定。

现行生育政策和群众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在人口忧患意识淡化、行政手段弱化和利益导向政策滞后的条件下,任何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的思想情绪,任何政策的偏差和工作的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回升。

2、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今后20年左右,全国总人口仍以每年净增10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据预测,按总和生育率1。

8计算,2034年人口达到14。

86亿后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果将一些复杂多变因素考虑进来,按总和生育率2。

0计算,21世纪中叶的2034年,人口将达到15。

57亿。

这就是说,全国总人口还要增加近3亿,在接近16亿之后方能实现零增长。

3、人口总体素质不高。

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年均4%—6%,约80万到120万。

6000万残疾人中,1200万属于呆傻和弱智。

6000万左右地方病患者,波及全国1800多个县(市、区)。

同时,我国在人口健康水平、人均受教育程度、人类发展指数居世界104位,人力资源低下的国家之一。

4、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

一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已达1岁至9岁人群中男性比女性多1277万。

长期下去,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1.8%,21世纪中叶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4。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时进入老龄社会,我国是在不足1000美元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因此,老年健康和保障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5、就业压力十分巨大。

2020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达9亿多,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多3亿。

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亿多,庞大的人口和无序的流动构成我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困难。

6、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十分薄弱。

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2000年农村人均预防保健经纲仅有12元;3亿左右的人喝不上洁净水;1亿多人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乙肝病毒携带者1。

2亿人;艾滋病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80%的感染者在农村,暴发传染的可能性极大。

7、新的困难群体开始显现。

率先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父母相继地入老年,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父母年迈而缺乏保障,生活陷入困难。

独生子女因天灾人祸伤残死亡,其父母承受着心理、经济、生存的巨大压力负担。

因计划生育手术引发并发症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同样如此。

这些人群已经成为新的困难群本,如果不予以解决,政策将难以取信于民,带来严重后果。

8、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尖锐。

我国人口正在逼近目前科学发展的状况下自然环境容量的极限。

庞大的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极为深远。

9、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后,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经费缺口很大。

2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基层工作和服务网络在不少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陷入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