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交通系统综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交通系统;综合评估;武汉
1. 引言
长期以来,武汉市一直非常重视城市交通系统的构建,在《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武汉市快速路系统专项规划》、《武汉市过江通道布局规划》、《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 划》等交通规划成果的指导下,已基本构建起相对完善的交通骨架系统,城市交通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切实保障了城市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和道路交通的基本畅通,为“建设国家中心 城市、复兴大武汉”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
常规公交占公交总投资比重
12.8% 8.8% 8.1% 7.4% 8.2% 8.5%
4.4 外围新城交通规划实施滞后,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功能有待加强
外围新城既有交通规划的实施相对滞后,交通不能主动引导城市发展,新城“土地城镇
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新城建成区面积由 2004 年 142km2 增长到 2010 年 338km2,年均增长
为了全面落实城市远景发展战略,武汉市正着手开展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规”同步修编工作,力求实现交规与总规、土规之间的全面融合。开 展《武汉市交通系统综合评估》工作,对现状和规划交通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全面把握城市 交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 结语
武汉在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中,要以改善公交的可达性为核心,重点做好综合 交通枢纽之间的衔接与合作,提供一体化、高水平的公共交通服务,围绕轨道交通进行集约 化开发,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实现城市增长与交通拥堵的脱耦化,提 高交通发展水平和质量,促进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指标
2004 年
2013 年
增幅
经济总量
1956 亿元
9051 亿元
3.6 倍
城市人均 GDP
2.5 万元
8.9 万元
2.6 倍
都市发展区建设用地规模 580 平方公里 872 平方公里 50%
常住人口规模
850 万人
1050 万人
20%
岗位规模
417 万个
522 万个
25%
全市人员出行量
1785 万人次
2.2 评估指标体系
武汉市交通系统评估构建了“1+2”的核心指标体系,其中“1”为可达性指标,为评估主 要指标;“2”为拥堵指数和出行方式结构指标,为评估辅助指标,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从国 家、区域和城市层面,从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公交、货运、停车、交管等方面对核心评估 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解释,并将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各项内容全面融入到 3 个核心指标体系之 中,从而有效指导后续的评估工作。
本篇论文是结合我院 2014 年开展的武汉市交通系统综合评估项目而写,属于原创性成果。
二、稿件标题
武汉市交通系统综合评估
三、作者简介
刘进明,男,1982 年 10 月出生,工学硕士,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工程师,主要从事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交通政策研究等工作。 Address: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 6 号 501 室,邮编 430017 TEL:027‐82711395 18062051795 Email:122067250@qq.com Fax:86‐27 82712436
图 4 轨道客流来源分布图
4. 规划交通系统评估
4.1 既有交通规划实施情况较好,规划确定的骨架交通系统基本形成
既有交通规划对近十年的城市交通发展发挥了统筹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骨架交通设施
基本形成,拟定的“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仍然适应当前交通发展实际,
确定的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格局比较稳定,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均按照交通规划拟定的
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原则
(1)系统性。评估指标体系要涵盖对外交通、道路交通、轨道及常规公共交通、静态 交通、慢行交通、货运物流、交通管理与信息化等综合交通系统。
(2)连续性。评估指标所需的基础资料能够连续获取,可以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内动态评估交通变化情况。
(3)定量性。评估指标所需的基础资料要能够量化,通过量化的指标可以提高评估工 作的科学性,为规划修编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图 1 武汉市交通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3. 现状交通系统评估
3.1 城市骨架交通系统基本形成,有效确保了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
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武汉市基本构建了由综合交来自百度文库枢纽、快速路和轨道为骨干的城
市骨架交通系统,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交通系统有效支撑了城市经济发展、用地
拓展、功能优化以及人口集聚,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交
武汉市交通系统综合评估
[摘要]:为落实 2049 远景发展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武汉市即将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规”同步修编工作,其中综合交通体现规划修编先期启动。为了提 高交通规划编制水平,有效发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2014 年开展了武汉市交通系统综合评估工作, 评估工作以可达性为核心,开创性地引入了公交拥堵指标,对现状和规划交通系统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 提出的结论与建议已经较好地指导了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3.3 道路微循环建设严重滞后,大街坊路网不利于交通可达性提高
受江河、山体、单位大院、铁路等限制和分隔,城市次、支路网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已 建成规模仅仅占规划总长度的 50%和 31%,造成了快速路集散系统交通拥堵比较严重。此 外,城市开发过程中更加倾向大街坊路网建设,不利于交通可达性的提高,而小街坊路网地 区具有路网密度大、路口间距小等优势,在公交、小汽车和慢行等方面都有利于交通可达性 的提高,如汉口老城区平均街区长度 231 米,交叉口密度为 29 个/平方公里,交通可达性处 于全市最高水平。
通可达性大幅提升,通过航空可以通达国内外 120 多个城市,通过铁路 5 小时可以通达 1000 公里范围内的主要城市;高峰时段主城区道路交通平均运行车速为 21.4 公里/小时,二环以
内任何两点之间 30 分钟可以通达,城市交通运行维持在中度拥堵水平;公共交通出行 30
分钟可达率达 50%。 表 1 近 10 年来城市经济社会指标对比分析表
图 5 2020 年规划高快速路与轨道线网重叠图
4.3 重轨道、轻常规公交,常规公交服务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2009 年以来武汉进入了轨道交通大建设时期,年均投入轨道建设的资金达到 117 亿元, 而常规公交投资力度相对较低,年均建设资金仅为 10 亿元,造成占公交主体地位的常规公 交场站设施建设滞后、公交优先发展措施缺乏等问题,常规公交服务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正在同步推进轨道 3、6、7、8、21、11 等 9 条线 路建设
常规公交 公交专用道:9 条,共 35 公里 正在加快 200 公里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
4.2 快速路与轨道交通重叠,不利于轨道可达性提高
相比新加坡、东京对外放射的轨道与高速公路的相错关系,武汉快速路与轨道交通同线
走廊布局较多(40%),在沿线高强度功能区的可达性方面轨道优势被消弱。
表 3 2009-2014 年轨道、常规公交客流及投资额统计表
指标/年份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合计
公共交通客流总量(万人次/日) 631
其中,常规公交客流量(万人次/
日)
454
轨道客流量(万人次/日)
3.6
566 544 566 595 2902 420 403 434 410 2121 9.0 21.4 23.1 66.7 123.8
参考文献:
[1]. 朱枫,顾永涛. 美国南加州地区区域交通规划评价及启示[J]. 规划师,2013.10
[2]. 陈小鸿,张华. 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评估的目标框架与动态范式[J]. 上海城市管 理,2010.06
[3]. 刘俊娟. 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J].都市交通,2007.06
附件
一、原创性说明
图 3 武汉市现状道路交通可达性图
3.4 公共交通拥堵比较严重,公交出行比例提升缓慢
主城区目前仅设置有 9 条、总长 35 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由于公交专用道规模小、系统 性差,电子监控设施设置不完善,对早晚高峰时期社会车辆侵占公交专用道惩罚力度不够, 平面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缺乏等原因,导致公交专用道功能难以有效发挥,高峰时段公交平 均运行速度为 14 公里/小时,大大低于小汽车 21.4 公里/小时的平均速度,公交吸引力难以 提高。此外,公交线路主要沿城市拥堵路段分布,15%的地面常规公交拥堵路段花费了市民 45%的公交出行时间,且早晚高峰时段公交线路满载率高达 1.2,车内拥挤状况比较严重, 进一步降低了公共交通吸引力。随着总长 95 公里的轨道 1、2、4 号线相继开通后,我市轨 道客流量快速增长至 110-135 万人次,但由于轨道与常规公交目前仍处于竞争关系,轨道吸 引的客流主要由常规公交转移(70%),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 1998 年的 21.9%提高至目前的 25.4% (年均仅提高 0.23%)。
铁路
客运专线 武鄂、武黄、武冈、武咸
究工作 正在建设汉孝城际铁路,开展汉仙、汉潜、汉天 等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工作
高速公路 550 公里
正在建设四环线,开展武孝、武天、武嘉等高速 公路前期研究工作
主城快速 路
210 公里
正在建设雄楚大街、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等快 速路建设
轨道交通 3 条轨道线,总长 95 公里
19.7%,而同期新城常住人口由 2004 年 133 万人增长到 2010 年 179 万人,年均增长仅为 4.9%,城市无序蔓延拓展态势尚未得到扭转,交通、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图 6 武汉市六大新城组群工业园区分布图
4.5 现有土地开发模式将进一步加剧主城区人口集聚
武汉市正在大力推进主城区“三旧改造”(旧城、旧村、旧厂),如果继续实施“以资金 平衡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建设项目仍将在基准容积率基础上大幅提升开发规模,主城 将提供更加多的居住、商业、办公等设施,人口将向主城区进一步集聚,规划拟定的主城区 人口疏解目标将更加难以实现,中心区交通拥堵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常规公交占公交客流总量比重
71.9% 74.2% 74.1% 76.7% 68.9% 73.1%
公共交通总投资(亿元) 其中,常规公交(亿元) 轨道交通投资(亿元)
58.1 112 144.23 151.64 171.12 637.09 7.41 9.85 11.67 11.24 14.06 54.23 50.68 102.15 132.56 140.4 161.77 587.56
三个铁路客运站,建成了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正在建设第二跑道和第三航站楼,枢纽设施 水平大幅提升。但目前综合交通枢纽仍处于单体规模扩张阶段,高铁、城铁、航空等枢纽之
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枢纽之间为竞争关系,如铁路与航空仍然在激励争夺 500-1000 公里范 围内的客流,枢纽之间缺乏高效的垂直合作。
图 2 武汉市综合交通现状衔接图
2555 万人次
43%
对外客运量
1.28 亿人次
2.96 亿人次 1.3 倍
对外货运量
1.73 亿吨
4.45 亿吨
1.6 倍
机动车拥有量
62.3 万辆
153 万辆
1.5 倍
3.2 综合交通枢纽仍处于单体扩张,枢纽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合作
综合交通枢纽仍处于设施大建设阶段,相继改造、新建完成了武昌站、汉口站和武汉站
方案和建设时序稳步推进。
表 2 2014 年底已建成及在建重大交通设施统计表
设施
2014 年底
在建项目
机场基础设施:1 航站楼
条跑道和
2

正在建设第
2
条跑道和第
3
航站楼
机场 机场与主城衔接通道:机场路、
机场第二通道、岱黄高速和汉十 正在建设轨道 2 号线北延线和汉孝城际铁路 高速
三大火车站和京广高铁、沪汉蓉 正在推进福银高铁以及武汉西站、光谷站前期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