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生化特性
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的鉴别方法
![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的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2b2e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b.png)
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的鉴别方法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但它们在形态、生理和生化特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鉴别方法:一、形态学特征:1.单胞菌: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在1微米左右,无芽孢,无鞭毛。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2.大肠杆菌:杆状,两端钝圆,通常周生鞭毛。
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3.乳酸杆菌:杆状或球状,通常无鞭毛,少数有鞭毛。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4.梭状芽孢杆菌:杆状,两端膨大,有鞭毛。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二、培养特性:1.单胞菌:需氧或兼性厌氧,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有些种类可以产生色素。
2.大肠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
3.乳酸杆菌:厌氧或兼性厌氧,在乳酸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发酵多种糖类产生乳酸。
4.梭状芽孢杆菌:厌氧或兼性厌氧,在缺氧条件下可形成芽孢。
在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可形成双层溶血环。
三、生化特性:1.单胞菌:通常不发酵糖类,少数种类可发酵葡萄糖。
不产气,过氧化氢酶通常阳性。
2.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和V-P试验均呈阳性;乳糖发酵试验通常为阴性(病原性大肠杆菌除外)。
3.乳酸杆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
4.梭状芽孢杆菌:可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过氧化氢酶阳性;有些种类可产生外毒素。
四、抗原和血清学鉴定:通过细菌的抗原检测和血清学鉴定是鉴别细菌种类的最准确的方法。
例如通过抗O抗原和荚膜抗原的检测可以确定链球菌的种类;通过鞭毛抗原的检测可以确定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抗原血清学鉴定等方法综合应用可以对单胞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准确的鉴别。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b3cd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c.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掌握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2. 掌握微生物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微生物生化反应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肠杆菌科。
在微生物学中,生化实验是鉴定细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能力,可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本实验主要采用糖发酵实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种、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电子天平、纱布、脱脂棉、灭菌锅、PH计或PH试纸、电炉、石棉网、铁架台、100ml量筒、橡皮手套、超净台等。
四、实验步骤1. 糖发酵实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气泡,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大肠杆菌能够利用葡萄糖。
2. 吲哚试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取少量培养液加入吲哚试剂,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3. 甲基红试验(1)将大肠杆菌接种于乳糖发酵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2)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实验: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中产生气泡,说明其能够利用葡萄糖。
2.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其具有吲哚酶活性。
3.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在乳糖发酵培养基中不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其不能发酵乳糖。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该菌株为大肠杆菌。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加深了对微生物生化反应原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细菌对特定底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09b36358fafab069dc0221.png)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实验原理:1、大肠杆菌的性质:大肠杆菌是G--无芽孢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
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
MR试验,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不能利用枸椽酸盐。
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
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2S。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吲哚,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C)、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一、培养基制备: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1.二、标本制备:(1)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1)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
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C 恒温培养24小时。
(2)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1)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
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
![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0ffe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9.png)
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
首先,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培养基培养。
大肠杆菌在营养富集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因此可以通过在特定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来鉴别大肠杆菌。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大肠埃希菌选择性培养基和大肠埃希菌选择性富集培养基。
在这些培养基上,大肠杆菌会表现出特定的形态和生长特征,有助于鉴别。
其次,大肠杆菌的鉴别方法还包括生化试验。
大肠杆菌具有一些特殊的生化特性,如产气、发酵葡萄糖和乳糖等。
因此,可以通过进行气体产生试验、糖发酵试验等生化试验来鉴别大肠杆菌。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应来确定其是否为大肠杆菌。
另外,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大肠杆菌的鉴别。
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序列,再通过电泳分析等技术手段来鉴别大肠杆菌。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能够快速鉴别出大肠杆菌。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利用质谱分析、免疫学方法等现代技术手段来鉴别大肠杆菌。
这些方法在鉴别大肠杆菌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鉴别。
在食品生产和公共卫生领域,及时准确地鉴别大肠杆菌对于预防食源性疾病和保障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提高大肠杆菌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91329709e87101f69e319580.png)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的复制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的复制是从染色体的一 个特定位置,即复制起始区(oriC)开始的 双向复制,在环状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的 终止区(terC)终止。整个复制过程可划分 为3个阶段:复制的发动,复制叉的延伸和 复制的终止。首先是切口酶在复制起点将 一股超螺旋的DNA切开,在解旋酶的作用下 DNA双螺旋解旋形成一个复制泡,此时切口 被封闭,复制泡的两边各形成一个复制叉。 一个顺时针移动,另一个逆时针移动,在 复制叉处开始DNA的复制。
后随链合成的DNA中大部分是以小段形式存 在的称为冈崎片段。每个冈崎片段都由一 个RNA引物引发。当复制叉延伸到复制终点 时,由DNA聚合酶I除去RNA引物并由DNA添 补缺口,最后由DNA连接酶封闭切口,从而 形成两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双链DNA环状分 子。
由于大肠杆菌染色体是环形的,所以两个 复制叉汇合在起点对面距起点180°的终点。 这样一个包括复制起点和终点的独立的复 制单位叫复制子。大肠杆菌只有一个起点 和一个终点,整个染色体为一个复制子。 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复制速度很快,每分钟 复制105核苷酸,完整染色体在40min内完 成复制,从而为细胞的分裂做好了准备, 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肽聚糖层也分为两层,直至中央会合,形 成由细胞质膜和肽聚糖组成的隔膜。隔膜 完全形成后,两个子细胞分开,完成了一 次细胞分裂。
大肠杆菌DNA的复制方式
遗传信息通过实代DNA分子的复制,从亲代 传递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 因此DNA的复制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 义。
双链DNA半保留复制
染色体环状复制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为双链环形DNA,总长度为 4.6×106bp,DNA总长度可达1 100~1 400μm。凯恩斯通过精辟的实验证明了大肠杆 菌DNA是以环状方式复制的。首先将大肠杆菌 生长在含[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这样在放 射性培养基上生长时所合成的全部DNA都是具 放射性的。培养接近两代时,分离出菌体的完 整DNA,可以从其放射自显影图上看到分枝的 环状图式。后来在有些病毒中也发现了环状复 制。因为复制环的图式象希腊字母θ,故称这 种复制为θ复制。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a769d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1.png)
大肠杆菌的鉴定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同时也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重要微生物。
尽管大肠杆菌在人体和动物肠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在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污染却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准确地鉴定大肠杆菌的方法对于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鉴定大肠杆菌的生理特性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通过其生理特性进行鉴定。
大肠杆菌是一种好氧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同时也可以进行厌氧呼吸。
大肠杆菌在温度为37℃时生长最快,此时生长周期为20分钟左右。
大肠杆菌可以利用葡萄糖和其他简单糖类作为碳源,同时也能够分解蛋白质和脂肪酸等有机物。
此外,大肠杆菌可以产生酸和气体,这是鉴定大肠杆菌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鉴定大肠杆菌的培养基鉴定大肠杆菌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MacConkey培养基、EC培养基、EMB培养基等。
MacConkey培养基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其中含有普通细菌无法利用的普通糖类和有机酸,同时还含有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而大肠杆菌则可以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红色颜色。
EC培养基和EMB培养基也是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大肠杆菌。
三、鉴定大肠杆菌的生化反应在培养出可疑的菌落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来确认大肠杆菌的存在。
常用的生化反应包括半乳糖发酵试验、气体产生试验、尿素水解试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半乳糖发酵试验是通过观察菌落的气泡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气体产生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的气体产生情况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尿素水解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是否有碱性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则是通过观察菌落周围是否有红色颜色的产生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四、鉴定大肠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于鉴定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77427f65ce0508763213d3.png)
实验原理:1、大肠杆菌的性质:大肠杆菌是G无芽抱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
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
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
MR试验,口引噪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不能利用xx酸盐。
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
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2S。
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呵噪,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Q、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一、培养基制备: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1.二、标本制备:(1) 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 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 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1) 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
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2) 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 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1) 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a2ff00f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8.png)
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已成为了人们经常**的问题。下面阐述食品中的大肠杆菌检测的方法 及分析 。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44.5℃下的培养基上进行大肠杆菌的培养,该培养基含有荧光底物,需要培养24h。然后 对荧光底物进行释放,需要采用葡萄糖醛酸进行,让培养基能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出荧光。采用这样的方式方 法,还可以进行统计学估计原来样品中的菌落。主要步骤包括发酵、分离培养、二次发酵、显微镜观察等 。
目前国际公认的分类,主要有六个种类的大肠杆菌,即能够致使胃肠道感染的肠道致病性的大肠杆菌 (EPEC)、肠道产毒素性的大肠杆菌(ETEC)、肠道侵袭性的大肠杆菌(EIEC)、肠道出血性的大肠杆菌 (EHEC)、肠集聚性的大肠杆菌(EAEC)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肠产志贺样毒素同时具有一定侵袭力的大肠杆菌 (ESIES),另外,还有能够致使尿道感染的尿道致病性的大肠杆菌(UPEC),以及最新命名的肠道集聚性的黏 附大肠杆菌(EAggEC) 。
用无菌吸管吸取稀释度样品1mL,该样品与乳糖胆盐发酵类似,然后将其放入无菌培养皿中,再加入温度于 45℃下的CDLJJD显色培养基中10mL的量,并进行培养皿中溶液均匀混合,可以通过快速转动培养皿的方式,等溶 液凝固以后,加入5mL左右 ,然后快速摇晃培养基,使其可以均匀覆盖平板表面,等其凝固以后,翻转培养基, 在温度37℃中培养24h左右,然后观察其形态,颜色等变化。
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和生理生化特性
![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和生理生化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32ae94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d.png)
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和生理生化特性在生命起源与演化过程中,生物的代谢功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代谢途径主要指的是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化和合成过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体现。
而大肠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其代谢途径和生理生化特性备受关注。
一、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大肠杆菌是一种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的革兰氏阴性菌,其代谢途径主要有三条:糖分解和发酵途径、柠檬酸周期和呼吸链。
1. 糖分解和发酵途径大肠杆菌通过糖分解和发酵途径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和有机物。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首先被磷酸化,形成葡萄糖-6-磷酸。
接着,葡萄糖-6-磷酸经过若干酶的作用,最终分解为丙酮酸和乳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糖分解和发酵途径只能产生少量ATP,而且它主要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
2. 柠檬酸周期柠檬酸周期也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是大肠杆菌代谢途径的另一条重要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乳酸、丙酮酸等有机物被进一步氧化,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更多的能量。
这个过程产生的ATP量比糖分解和发酵途径要多,而且它主要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
3. 呼吸链呼吸链是大肠杆菌代谢途径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电子传递物质(如NADH、FADH2等)的作用,将氢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传递,最终产生ATP。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ATP数量最多,而且它主要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
二、大肠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除了代谢途径外,大肠杆菌还具有以下生理生化特性:1. 生长条件大肠杆菌的生长是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如温度、pH 值、营养物质等。
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大肠杆菌能够快速繁殖,产生大量细胞。
2. 营养需求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营养萝卜,它需要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生长。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磷源等,其中最常用的碳源是葡萄糖。
3. 耐受能力大肠杆菌能够抵抗各种压力和恶劣环境下的生存。
它能够耐受高温、低温、高盐、酸碱等环境因素,同时还能够抗药物、耐久用等。
《大肠杆菌》PPT课件
![《大肠杆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d6630669dc5022aaea00e7.png)
2)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 (SLT-2e或SLT-2v):系引 起猪水肿病的SLTEC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性细胞毒 素。
兽医生物制品学-分论
大肠杆菌
小组成员:余兆鸿 罗洪瑶 胡国帅 黄荣浩
精选ppt课件
1
第一章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病原菌。
精选ppt课件
2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最重要的 是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E.coli), 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高达数万种。
精选ppt课件
11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精选ppt课件
12
血清型的表示:
根据对大肠杆菌抗原的鉴定,可用O:K:H排列 表示其血清型(抗原结构式)。
如O8:K23(L):Hl9,即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 L型K抗原23,H抗原为19。对含有蛋白质性黏附 素抗原的菌株,其黏附素抗原应并列K抗原之后。 如O8:K87,K88:Hl9中K88即为黏附素抗原F4。
于断奶后仔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常见。
精选ppt课件
23
羔羊大肠杆菌病
流行特点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通过脐部感染,也有 部分是通过呼吸道感染。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
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 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的羔羊据统计有121只,病羊多为 4~20日龄的羔羊,死亡54只,死亡率约44.6%,病程短, 如不及时治疗,约30min到数小时便死亡。发病的羔羊在 刚开始时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委顿,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继之出现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运动失调,卧地磨牙,头弯向一侧,最后在 昏迷中死亡,很少见有腹泻病羔。
大肠杆菌——总结
![大肠杆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e5369676a20029bd642dad.png)
一、大肠杆菌
1.形态及染色特性
寄生于大多数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呈长直杆状。
2.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 pH为7.2—7.4。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在SS 琼脂上一般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呈红色。
一些致病性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在营养琼脂上生长24h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2—3mm。
S型菌株在肉汤中培养18〜24h,呈均匀浑浊,管底有黏性沉淀,液面管壁有菌环。
3.菌落形态及细菌形态
(1)大肠杆菌在麦康凯上的菌落形态
(2)大肠杆菌在伊红美兰上菌落形态
4.细菌革兰氏染色镜下形态
5.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ppt
![大肠杆菌.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369934580216fc700afdc3.png)
大肠杆菌可以透过 接合作用传递遗传 物质。
五、抗原及血清型
(一)抗原 O抗原,即菌体抗原,为细胞壁脂多糖。该抗原刺激 机体主要产生IgM类抗体。 H抗原, 即鞭毛抗原 ,H抗原主要刺激机体产生IgG 类抗体,与其他肠道菌基本无交叉反应。 K抗原,即荚膜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为多糖。具 有K抗原的菌株不能被其相应的抗O血清所凝集叫 “O不凝集性”。 据耐热性不同,K抗原又分为:L、A和B 三型。
超过56种 100种以上
170多种
(二)血清型 可用O:K:H排列表示其血清型。如:O8:K23:H19, 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K抗原23,H抗原为19。 致人畜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除含K抗原外, 还可含有蛋白质性粘附素抗原。对粘附素抗原应并 列写于多糖K抗原之后。如:O8:K87,K88:H19 中 K88即为粘附素抗原。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的历史
肠杆菌科,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生化反应、血清 学试验、DNA同源性研究,肠杆菌科至少包括44个 菌属,170个以上的菌种。 埃希菌属(Escherichia)中最重要的是大肠埃希菌 (E. coli) ,常称为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腐生菌、寄生菌 和人及动物的病原菌。多数是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 群的重要成员。 20世纪中叶,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 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 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病料
腹泻或水肿病例 败血症病例
常采集粪便或肠粘膜刮取物 麦康凯或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划线
常采集血液及其病变组织 血琼脂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划线
挑取疑似大肠杆菌菌落5~10个分别在琼脂平板进行纯培养 革兰染色镜检 革兰氏染色阴性 接种TSI琼脂培养基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d08f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1.png)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大肠杆菌生化实验报告引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
由于其简单的生长条件和高度适应性,大肠杆菌成为了许多生化实验的理想模型。
本报告旨在介绍大肠杆菌在生化实验中的应用和结果。
实验一:酶活性测定酶活性是衡量细胞代谢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中的一种酶,β-半乳糖苷酶(LacZ),来进行酶活性测定。
实验步骤:1. 培养大肠杆菌细胞。
2. 采集细胞样品,并进行离心。
3. 悬浮细胞样品,并加入底物。
4.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测定底物的降解程度。
结果与讨论:通过测定底物的降解程度,我们可以得到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大肠杆菌中的β-半乳糖苷酶酶活性存在差异。
这表明培养条件对细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并优化培养条件,提高酶活性。
实验二:代谢产物分析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乳酸菌,其代谢途径复杂多样。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中的乳酸代谢途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代谢产物分析来了解细菌的代谢特征。
实验步骤:1. 培养大肠杆菌细胞。
2. 采集细胞样品,并进行离心。
3. 提取细胞内代谢产物。
4. 使用色谱或质谱等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代谢产物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代谢特征。
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有所差异。
这表明培养基成分对细菌代谢途径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并优化培养基配方,调控代谢途径,提高产物产量。
实验三: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是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用的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进行敏感性测试。
实验步骤:1. 培养大肠杆菌细胞。
2. 制备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
3. 在琼脂平板上涂布细菌样品。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53cc19f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e.png)
04 实验结果与分析
大肠杆菌的培养结果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 形态呈圆形、湿润、表面光滑,颜色 为乳白色。
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能够发酵乳糖产酸,在生化 反应中表现出特定的特征性变化。
菌落计数
通过菌落计数,我们得到了大肠杆菌 的菌落数量,菌落数量在适宜的条件 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详细描述
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大肠杆 菌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曲线,以便后续分析。培养过程中要保持培养皿的清洁,防止杂菌污染。
大肠杆菌的分离
总结词
分离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目标微生物从混合菌群中单独 获取的过程。
详细描述
在大肠杆菌培养完成后,采用涂布法或划线法将菌落分离, 获得单菌落。分离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分离得到的单菌落可用于后续的鉴定和实验研究。
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了解大肠杆菌的形态、染色、生化反 应等生物学特性,能够通过实验结果 判断所分离的菌株是否为大肠杆菌。
了解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包括其产生 的毒素、侵袭力、抵抗力等方面的特 性,为后续实验和研究提供基础。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无菌操作、显微镜使用、细菌计数、菌种保存 等,能够独立完成微生物实验。
条件致病菌
在特定条件下,大肠杆菌可引 起肠道外感染,如败血症、新
生儿脑膜炎等。
抗原结构
大肠杆菌具有O抗原、H抗原 和K抗原,可用于血清学分型
。
大肠杆菌的培养基
01
02
03
基础培养基
如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 培养基等,提供大肠杆菌 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67297338647d27284b7351b1.png)
概述
普通营养琼脂
3
上 生 长 24h 后 , 形成圆形凸起、 光滑、湿润、
半透明、灰白
色、中等大小 菌落。
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成红色菌落
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共享平台 菌株保藏编号 NKCCMR NK 7.C 7037
三、生化特性:
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生化试验鉴别表
实验类别 葡萄糖 乳糖 麦芽糖 甘露醇 蔗糖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可分泌具有细胞毒性 的(类)志贺毒素 主要引起非炎症性腹 泻、出血性肠炎、溶 血性尿毒综合征等 主要引致败血症以及 尿道、生殖道、乳腺 等感染
4
含粘附素和肠毒素等、
从可疑症状着手分析,再采集病变组织或者收集粪便或肠内容物,划线接种于麦康 凯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同时接种于 TSI琼脂和普通琼脂斜面,然 后革兰氏染色、镜检形态,淘汰不符合者,最后做生化试验;也可用多重PCR法检 测细菌的特异性基因。
④Holliday连接体的切割 ruvC编码的RuvC蛋白质能特异识别Holliday结构且在体外将Holliday的交叉结构切开。
注:Holliday模型,是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重组模型,它是通过要发生重组的2个DNA分子的2条单链在同一 部位断裂,断裂的游离末端彼此交换形成异源双链,然后2条杂合单链彼此连接形成Holliday连接体。 Holliday连接体是所有重组模型的核心。
基因突变及修复
一、基因突变:
8
在基因突变研究中,大肠杆菌、沙门菌等一直是研究的极佳材料,因为它们只有一 条染色体,其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导致的表型可立即表现出来。 大肠杆菌中还存在修复系统,可以恢复不同的DNA损伤。
突变类型:
自发突变:自然条件下产生的突变。在进行DNA自我复制时,在基因突变与基因修 复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突变。 适应突变:在非致死条件下,延长培养时间细胞发生的一种使自身适应环境的自发
第九章肠杆菌科
![第九章肠杆菌科](https://img.taocdn.com/s3/m/e5ede61aa8114431b90dd8e7.png)
3.生化反应:
2.培养特性:
4.抵抗力:
5.变异:
7.传播方式:
6.致病物质: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一、形态与染色
形态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胞,中等 大小,大多数菌株有周鞭毛能运动。但也有不运动的 变异株。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
二、培养特性
1.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37℃,PH7.2~7.4。
疾病特征
腺鼠疫:流行初期,最常见,是由鼠蚤叮咬局 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胀、坏死、脓溃。 败血性鼠疫:最急性者,可在数小时至2-3天 内发生休克死亡 肺鼠疫:多见于流行的高峰,呼吸道感染,在 患者的痰内有大量的病菌,可因休克、心力衰 竭死亡
鼠疫
2.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通过产生的肠毒素致病。
胃肠炎型:3岁以下儿 童,腹泻、腹痛、发热 回肠末端炎、阑尾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型:急 性腹痛
五、变异
S-R变异
耐药性转移
H-O变异
六、抵抗力 七、致病性
(一)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类 根据毒力因子和发病机制不同分五类 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2.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 3.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4.败血性大肠杆菌(SEPEC) 5.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 (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构成 1.粘附素性菌毛:也称定居因子,即大肠杆菌的菌毛。 2.外毒素:肠毒素,是产肠毒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 中释放的外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
二、营养要求与培养特征
1.普通琼脂培养基上:S型,半透明,不产生色素 2.在鉴别培养基上不分解乳糖,菌落不发生颜色 改变; 在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呈无色。 SS琼脂培养基:伤寒沙门氏菌:黑色菌落 远腾氏培养基:无色菌落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别诊断要点。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别诊断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3ef21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3.png)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别诊断要点。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鉴别诊断要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常见的肠道细菌,它们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区分点。
大肠杆菌的路径生理生化研究
![大肠杆菌的路径生理生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e1870b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c.png)
大肠杆菌的路径生理生化研究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细菌,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广泛存在。
虽然大肠杆菌作为常见肠道细菌本身并不会引起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特定的菌株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因此,研究大肠杆菌的路径生理生化特征对于我们了解疾病的起因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通常能够在普通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
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都会发生变化。
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数量的细胞。
而在营养物质较少的环境中,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会减慢,生长量也相对较小。
此外,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调节,如pH值、氧气浓度和温度等。
具体来讲,在弱酸性环境或缺氧环境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都会降低,而在适宜的温度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会更快。
2. 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至关重要,它们决定着大肠杆菌如何合成能量和生长所需的生化物质。
大肠杆菌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酸途径、乳酸途径和3-磷酸甘油酸途径等。
在糖酸途径中,大肠杆菌能够将葡萄糖以及其他多糖分解为丙酮酸和乳酸等化合物。
同时,利用3-磷酸甘油酸途径,大肠杆菌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为3-磷酸甘油酸等中间代谢产物。
在代谢过程中,大肠杆菌还能够产生一些有用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糖等。
3. 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虽然大肠杆菌是正常肠道细菌的一种,但某些菌株还是会引起严重的感染和疾病。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腹泻性大肠杆菌感染。
腹泻性大肠杆菌感染主要由肠毒素引起,这些肠毒素可以导致胃肠道的痉挛和腹泻等症状。
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机制引发其他疾病,如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
针对大肠杆菌引发的不同疾病,我们需要了解其致病机制,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4. 大肠杆菌的药物治疗目前,针对大肠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菌株产生不同药物敏感性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