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计划及附录版简版.doc
性病病例报告规范和管理要求
– 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 – 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皮肤粘膜损害:结节梅毒疹、树胶肿,
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 梅毒、心血管梅毒 – 实验室检查
• RPR/TRUST阳性;和 • TPPA/TPHA/TP-ELISA阳性;或脑脊液检查:WBC、蛋白量异常,VDRL或
三期, 240, 0.87%
一期 二期 三期 隐性 胎传
一期:二期=0.91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一)梅毒的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
卫生行业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 (WS273-2007)
可编辑课件
梅毒的诊断标准
Ø 一期梅毒 Ø 二期梅毒 Ø 三期梅毒 Ø 隐性梅毒 Ø 胎传梅毒
诊断原则:
病史、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测结果三者结合起 来综合判断
• RPR/TRUST阳性,和TPPA/TPHA/TP-ELISA阳性
Ø 疑似病例
– 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
– 临床表现:病期2年内,多形性皮损,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 节、眼、内脏等)
– 实验室检查
• RPR/TRUST阳性,未可编做辑T课P件PA/TPHA/TP-ELISA
三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FTA-ABS阳性;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化。
Ø 疑似病例
– 病史:性接触史/性伴感染史 – 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皮肤粘膜损害:结节梅毒疹、树胶肿,
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 梅毒、心血管梅毒 – 实验室检查
• RPR/TRUST阳性,未做TPPA可/编TP辑H课A件/TP-ELISA
明确性病包括8种: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 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2006年5月19日,原卫生部下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 范》,报告病种:艾滋病、淋病、梅毒;卫生部决定列入 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们政府决定 按照按照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2008年1月1日起,国家CDC性病控制中心印发《全国性 病监测方案(试行)》 ,性病监测和报告病种由8种调整 为5种;5种性病病种均要求网络直报
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及附录版简版
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及附录版简版一、目的为了提高全国性病病例报告的质量,确保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卫生监管部门。
三、管理要求1.病例报告的准确性(1)严格按照《性病病例报告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报告,确保报告数据的准确性。
(2)报告人员应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接受过培训,具备独立完成报告任务的能力。
(3)对于重点病例和异常情况,要进行核实和复核,确保报告数据的正确性。
2.病例报告的完整性(1)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间和内容进行报告,确保报告的完整和及时性。
(2)报告中应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诊断信息、治疗情况等重要内容,确保报告的完整性。
(3)对于报告缺失的病例,要主动进行补报,并进行说明原因。
3.病例报告的及时性(1)报告人员要按时完成报告任务,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2)建立健全报告数据收集、汇总和上报的制度和流程,确保报告数据能够及时传递和上报。
4.病例报告的保密性(1)报告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保密制度和规定,确保报告数据的保密性。
(2)建立健全报告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制度,确保报告数据的安全性。
四、质量管理措施1.培训措施(1)开展定期的病例报告知识培训,提升报告人员的业务水平。
(2)鼓励报告人员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其专业能力。
2.监督检查措施(1)建立病例报告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于严重违反报告规范的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予以通报。
3.技术支持措施(2)进行报告数据的质量分析,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意见。
附录1:性病病例报告标准化操作规程附录2:病例报告时间表附录3:病例报告内容要求附录4:病例报告补报流程附录5:报告数据收集、汇总和上报制度和流程附录6:保密制度和规定附录7:病例报告知识培训课程大纲附录8:病例报告质量监督检查制度附录9:违规处理和通报制度附录10: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方案附录11:报告数据质量分析方案以上为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及附录版的简版,详细内容和具体操作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性病病例诊断报告标准和管理
Gong XD NCSTD
4.3.3 实验室检查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阳性(见)。 4.3.3.2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 阳性(见)。 4.3.3.3 脑脊液检查 (主要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 白细胞计数≥10 6×10/L,蛋白量>500mg/L,且无其他引起这
Gong XD NCSTD
4 诊断依据
4.1 一期梅毒 4.1.1 流行病学史 多数有不安全性行为史,或性伴感染
史,或多性伴史。
Gong XD NCSTD
4.1.2 临床表现
硬下疳:潜伏期2周~4周(平均3周),多见于外 生殖器等性接触部位。起初表现为小丘疹,逐渐 发 展为直径约1cm~2cm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 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溃疡面清洁;一般为单发; 触诊基底质韧,呈软骨样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 硬下疳也可不典型,或可因为继发细菌感染,表现 为自觉疼痛、多个溃疡、深或大的溃疡、溃疡面有脓 性渗出物、触之不硬等。
--通过询问过去诊疗史 ,来确定确定是否为首诊 病例
什么不报告--排除标准:
以下病例不报告: 1. 复诊病例 2. 复发病例 3. 多处就诊病例(仅第一次得
到诊断时报告) 4. 随访复查病例:如梅毒年度
内随访血清复查,跨年度随 访血清复查 5. 诊断未得到明确的病例:仅 仅是梅毒血清筛查阳性,但 未能明确诊断(明确诊断后 确定是否需要报告)。如血 站查出梅毒阳性不报病
(见附录、、)。
Gong XD NCSTD
4.1.3 实验室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镀银染色检查或核 酸扩增试验
硬下疳损害刮取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 可查见梅毒螺旋体,或核酸扩增试验检 测梅毒螺旋体核酸阳性
性病疫情报告和登记管理制度
性病疫情报告和登记管理制度l、性病监测病种包括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
和生殖器疱疹。
2、各科科主任、护士长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经常督促、检查本科疫情报告和登记的情况。
3、法定疫情报告人指负责诊治病人的中、西医医师。
4、性病疫情报告卡的填写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字迹清晰,不缺项、漏项。
5、对确诊性病疫情病例,都必须在24小时内网报。
6、公共卫生管理科定期到妇产科、外科及其它相关科室督促、检查性病疫情报告和登记。
7、新上岗人员及医务人员,必须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相关知识、性病疫情报告和登记管理制度的培训。
8、各科室性病疫情报告和登记簿应妥善保存至少三年。
9、医院对疫情报告工作执行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对不按规定报告者按医疗质量管理有关方案处罚。
性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性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切实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进一步搞好性病疫情填报工作,特制定制度。
1.性病报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2.发现性病疫情时,按规定时限上报。
3.发现漏报性病病例时,应及时补报。
4.性病疫情登记纸质资料,保存3年。
5.性病疫情数据库应按月和按年做好备份保存。
6.性病诊疗机构及性病监测管理机构信息报告系统的使用人员要严格管理用户名与密码,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
发现用户名、密码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
7.医务人员因漏登、漏报、泄密疫情造成后果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条例进行处罚。
性病督导总结范文
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性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性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近期,我们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性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总结如下:二、督导内容1. 性病病例报告质量: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按照《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性病病例。
2. 性病实验室检测:查看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试剂、人员资质等,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
3. 性病诊疗规范: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按照《性病规范化诊疗服务指导方案》的要求,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
4. 性病健康教育:了解医疗机构在性病健康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包括宣传资料、讲座、咨询等。
5. 性病防治工作制度: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建立健全性病防治工作制度,包括病例报告、转诊、随访、监测等。
三、督导结果1. 性病病例报告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够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性病病例。
2. 性病实验室检测: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实验室检测设备不足、试剂过期、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3. 性病诊疗规范: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够按照规范化诊疗服务指导方案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存在诊疗不规范现象。
4. 性病健康教育:部分医疗机构在性病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宣传资料较少,讲座、咨询等活动开展较少。
5. 性病防治工作制度:部分医疗机构性病防治工作制度不完善,病例报告、转诊、随访、监测等方面存在漏洞。
四、整改建议1. 加强性病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设备、试剂、人员资质等进行检查,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
2. 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3. 加强性病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宣传资料、讲座、咨询等形式,提高群众性病防治意识。
4. 完善性病防治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性病病例报告、转诊、随访、监测等制度,确保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性病疫情报告制度范本(2篇)
性病疫情报告制度范本引言:性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性病在社会中的传播情况,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本报告制度的目标是全面了解性病疫情,推动防治措施的实施和改进。
本报告制度将根据性病疫情的发展趋势,提供相关数据分析,为制定政策和优化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报告内容本报告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性病基本情况:对性病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等进行梳理和简要说明,向公众传达性病的基本知识,并提供防治方法。
(二)性病发病与感染率:对性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感染人数、发病率、各年龄段、地区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帮助疫情监测和预警。
(三)性病疫情趋势分析:对性病的传播趋势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了解疫情的发展变化,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四)性病防治工作进展:对于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政策、宣传、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评估工作的效果和问题。
(五)性病防治措施和建议:根据疫情和工作进展的情况提出针对性病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推动工作的创新和改进。
二、报告来源和数据采集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渠道:(一)医疗机构报告:各级医疗机构须按规定向相关部门进行性病报告,包括感染人数、病例类型、流行区域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
(二)健康教育机构调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公众对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健康行为的改变等情况。
(三)流行病学调查:当出现性病疫情暴发或聚集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信息、传播途径等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四)网络数据挖掘: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公众在网络上的搜索和咨询行为进行数据挖掘,了解公众对性病的关注程度和需求,以及一些不明确的病例信息。
三、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一)数据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上述来源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性病的疫情、感染率、发病趋势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形成科学、准确的数据报告。
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及附录版简版
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2018年版)为了加强和规范性病病例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和《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2015年版)》等法规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性病病例报告及信息管理,不断提高病例报告质量,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准确的疫情数据。
二、报告病种和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我国性病病例报告病种为: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5种性病的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执行,分别为:梅毒诊断(WS 273-2018)、淋病诊断(WS 268-2007)、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WS/T 513-2016)、尖锐湿疣诊断(WS/T 235-2016)和生殖器疱疹诊断(WS/T 236-2017)。
如果诊断标准修订,则按最新的诊断标准执行。
三、性病病例报告质量指标(一)核心指标1.报告率与漏报率:两个指标互补。
报告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已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漏报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应报告而未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应报告病例: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
2.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首诊病例所占的比例。
3.梅毒分期正确率:指在核查的不同临床期别的梅毒(一期、二期、三期)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临床分期正确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4.梅毒重报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判定为重复报告的病例人次数占全部核查病例的比例。
5.淋病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淋病报告病例中,符合淋病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病例(要求淋球菌实验室检测,包括涂片染色镜检、培养或核酸检测等)所占的比例。
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性病防治工作计划性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不仅会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传播,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特制定本性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提高公众对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性病的新发感染率。
2、加强性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性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
3、规范性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4、建立健全性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工作内容(一)健康教育与宣传1、制定性病防治宣传教育计划,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2、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举办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公众对性病的认知水平。
3、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性病防治的科普文章、视频等,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4、在医疗机构的候诊区、诊室等设置性病防治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为患者提供性病防治的咨询和指导。
(二)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性病监测网络,加强对性病疫情的监测和分析。
2、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性病病例,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3、定期开展性病疫情的分析和评估,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三)诊断与治疗1、加强医疗机构性病诊疗能力建设,规范性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
2、开展医务人员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3、推广性病的规范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加强对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四)干预措施1、针对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吸毒人员等,开展性病防治的干预工作。
2、提供免费的性病检测和咨询服务,推广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品。
3、建立性病患者关爱互助组织,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五)合作与交流1、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如公安、民政、教育等,共同推进性病防治工作。
2、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性病防治经验和技术。
三、工作步骤(一)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1、成立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性病病例报告及管理要求
隐性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有梅毒临床表现不能报告为隐性梅毒 仅分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 无临床诊断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无阳性检测病例 复诊病例不报告 随访病例不报告 跨年度随访血清检查阳性者不报告 不能将无症状的胎传梅毒报告为隐性梅毒
以下情况不做隐性梅毒诊断,也不作为隐性梅毒病例报告
性病病例报告及管理要求
主要内容
一、性病诊断标准 二、性病诊断标准
规定需要报告的性病
1、淋病 2、梅毒 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4、尖锐湿疣 5、生殖器疱疹
性病病例诊断标准
淋病----卫生部淋病诊断行业标准(WS 268-2007) 梅毒----卫生部梅毒诊断行业标准(WS 273-2007)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国CDC性病控制中心性病诊疗指南(2007) 尖锐湿疣----卫生部尖锐湿疣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WS 235-2003) 生殖器疱疹----卫生部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WS 236-2003)
谁需要了解与掌握性病诊断标准
医疗机构--医生 医疗机构--实验室检验人员 医疗机构--防保人员/报卡录入人员 疾病控制机构--网络疫情信息审核人员 疾病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 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执法人员 各单位有关领导
病例分类
卫生部下发的诊断标准-病例分类 淋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梅毒: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 尖锐湿疣: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生殖器疱疹: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传染病报告卡-病例分类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病原携带者
无临床诊断病例 无病原携带病例 无阳性检测病例
二期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性病疫情报告制度范本
性病疫情报告制度范本1. 目的本制度旨在建立和规范性病疫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以便及时掌握和监测性病的传播情况,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2. 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
3. 报告义务3.1 医疗机构性病诊治单位应当对发现的性病病例进行报告,并按照相关要求提供详细的病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病情描述、病程、治疗情况等。
3.2 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部门负责对性病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要求汇总和分析报告的数据,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机构汇报。
4. 报告要求4.1 报告时限医疗机构在发现性病病例后应当及时向疾控中心或公共卫生部门报告,并确保报告准确无误。
4.2 报告内容医疗机构报告的性病病例信息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患者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病情描述(症状、病程等)- 检测结果(阳性或阴性)- 治疗情况(治疗方法、效果等)- 其他相关信息(如疑似传播途径、密切接触者情况等)4.3 报告渠道医疗机构应当通过指定的渠道向疾控中心或公共卫生部门报告,并保证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
5. 数据保护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部门应当妥善管理和保护报告的性病病例数据,严禁泄露或滥用。
6. 防控措施根据报告的性病疫情情况,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部门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宣传教育、咨询指导、病例追踪、传染源控制等。
7. 监督与处罚对于未按照本制度要求报告性病病例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应责任。
8. 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对以前存在的性病病例也适用。
对于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和补充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并公布。
管理制度-规范报病提高性病疫情报告质量 精品
• 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阴性或出生时非梅 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 度的4倍的儿童,在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 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或者随 访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仍持续阳性亦诊 断为先天梅毒。
• 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滴度低于 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但有先天梅毒临床症状的儿 童,应先给予规范的治疗并随访,18月龄时梅毒 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者诊断为先天梅毒,上报先 天梅毒感染的信息。
– 孕妇梅毒史。 – 脐血或新生儿静脉血TP-IgM阳性,或TPPA阳性
+RPR滴度高于母亲2个稀释度或以上,或随访过程 中出现RPR 2个滴度上升。 – 临床表现可见早期胎传梅毒的表现如足掌水疱、玫 瑰疹、梅毒性鼻炎、长骨疼痛等。 – 晚期胎传梅毒特征性表现如郝秦生三联征,鞍鼻
梅毒的疫情报告中需要注意的几种情况
指南(2007)
• 尖锐湿疣----卫生部尖锐湿疣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WS 235-
2003)
• 生殖器疱疹----卫生部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WS
236-2007)
• 艾滋病/HIV----中国CDC性病控制中心性病诊疗指南(2007)
病例分类
• 疑似病例-------- 淋病、梅毒
• 病原携带者------ 沙眼衣原体
2. 临床表现
分早期(病期在2年以内)和晚期(病期在2年以上)隐性梅 毒。无任何梅毒性的症状和体征
3. 实验室检查
①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②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③ 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发现
胎传梅毒-病例定义
• 定义:TP通过孕期感染的胎儿或新生儿梅毒, 成为胎传梅毒。
性病病例报告规范和管理要求PPT文档53页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9-18-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及附录(2018年版)08(2018-09-16)简版(1)1全国性病病例报告质量管理方案(2018年版)为了加强和规范性病病例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和《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2015年版)》等法规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通过系统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性病病例报告及信息管理,不断提高病例报告质量,为制定性病防治对策提供准确的疫情数据。
二、报告病种和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我国性病病例报告病种为: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5种性病的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执行,分别为:梅毒诊断(WS 273-2018)、淋病诊断(WS 268-2007)、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WS/T 513-2016)、尖锐湿疣诊断(WS/T 235-2016)和生殖器疱疹诊断(WS/T 236-2017)。
如果诊断标准修订,则按最新的诊断标准执行。
三、性病病例报告质量指标(一)核心指标1.报告率与漏报率:两个指标互补。
报告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已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漏报率:指在调查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住院病历和实验室登记等)的性病病例中,应报告而未报告的病例占应报告病例的比例。
应报告病例: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诊断标准的首诊病例。
2.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首诊病例所占的比例。
3.梅毒分期正确率:指在核查的不同临床期别的梅毒(一期、二期、三期)报告病例中,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中临床分期正确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4.梅毒重报率:指在核查的梅毒报告病例中,判定为重复报告的病例人次数占全部核查病例的比例。
5.淋病病例报告准确率:指在核查的淋病报告病例中,符合淋病诊断标准中确诊诊断的病例(要求淋球菌实验室检测,包括涂片染色镜检、培养或核酸检测等)所占的比例。
(二)普通指标1.报告及时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诊断时间与网络直报时间之差小于24小时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2.报卡填写完整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卡》上所有应填写栏目均填写完整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3.报卡填写正确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卡》上所有栏目填写正确,且栏目间无逻辑矛盾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4.网络录入正确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网络中各栏目录入信息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应栏目信息完全一致的病例所占的比例。
5.病例分类正确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中,《传染病报告卡》病例分类栏目填写正确的病例所占比例计算。
(三)相关指标1.门诊日志或住院病历登记率:指在检查的门诊或住院部报告病例中,具有门诊日志或住院病历(包括纸质或电子版)登记的相应病例原始资料者所占的比例。
对于梅毒病例,门诊日志或住院病历记录的诊断名称应按期别或类别(如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等)记录,否则为不规范登记。
2.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率:指在核查的性病报告病例(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具有实验室记录(包括纸质或电子版)检测结果者所占的比例。
3.培训率:指现场调查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包括防保人员、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等有关医生)中,接受过性病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管理培训者所占的比例。
4.性病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知识掌握合格率:指现场接受性病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知识试卷考核的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包括防保人员、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等有关医生等)中,考核合格者所占的比例。
四、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一)医疗机构1.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性病疫情报告管理纳入本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之中,一般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如防保科,或公共卫生科,或疾病控制科等负责。
医疗机构应通过文件明确疫情管理人员(如防保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包括管理各科室医生报告性病疫情的权利,以发挥防保人员在疫情报告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口作用。
2.建立和完善性病疫情报告管理相关制度与工作机制: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如防保科,或公共卫生科,或疾病控制科等,以下同)会同本单位医务处等制定和不断完善性病疫情报告管理相关制度与工作机制。
对于门诊和实验室,相关制度包括:首诊医生报告负责制度,门诊、实验室登记制度,会诊、转诊或归口诊断制度等;对于疫情管理科室,相关制度与工作机制包括:防漏报提示机制(如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反馈提示机制等),传染病报卡收卡(纸质版到科室收卡,电子版在终端收卡)与网络录入制度,传染病报卡信息质量审核制度,传染病登记制度,疫情漏报自查和补报制度,疫情报告查重制度,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疫情报告准确性监管制度,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管理培训制度等。
上述制度与工作机制内容可单独制定,也可综合在一起,或纳入到其它管理制度中或作为其中内容;对于有条件的相关重点科室,可在合适的地方张贴。
各医疗机构应将疫情管理制度与工作机制作为正式文件分发到各相关科室,各科室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疫情管理科室应定期会同医务处对疫情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补充、完善和更新。
3.制定和完善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会同本单位医务处及相关专业科室等制定和不断完善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包括门诊、住院部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等,对于接受过性病诊疗培训的科室或人员,具备性病诊断能力者可以直接诊断与报告;对于未接受过性病诊疗培训的科室或人员,不具备性病诊断能力者,须邀请专业科室或专业人员(如皮肤性病科医生等)会诊,或将病例转诊至专业科室或专业人员(如皮肤性病科医生等)诊疗。
医疗机构应将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作为本单位正式文件分发到各相关科室,各科室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疫情管理科室应定期会同医务处对性病病例诊断与报告流程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补充、完善和更新。
4.性病病例诊断与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性病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执行。
性病病例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由首诊医生或首诊医生指导下其他工作人员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各栏目应填写完整、准确,无缺项、无逻辑矛盾,应有首诊医生签名。
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
对于纸质报告卡,要求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
对于梅毒病例,要求在《传染病报告卡》“备注”栏目中填写临床特征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报告科室等。
5种性病的诊断标准要点和病例报告要求详见附录1。
5.报卡质量审核、问题反馈与通报: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工作人员负责对性病病例《传染病报告卡》逐例审核检查。
审核内容包括:报卡信息填写的及时性、完整性、正确性,病例分类正确性;尤其要关注梅毒病例分期的正确性,对于非皮肤性病科(尤其是住院部)医生报告的一期、二期和三期梅毒,应主动询问报卡医生,病例是否有临床表现,是否既往已诊治过梅毒等。
审卡时要做好书面记录。
对审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到有关医生或科室;要定期(如每月一次)对本单位报告的性病疫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公布;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整改者进行通报。
6.病例报告自查、问题反馈与通报: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工作人员定期(如每月一次或每季一次)对本单位各科室(包括门诊、住院部、实验室等)性病病例登记、检测结果、漏报情况进行自查,对发现的漏报病例及时补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整改者进行通报。
7.组织培训:由医疗机构疫情管理科室会同本单位医务处、科教处等定期组织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性病诊断标准和疫情报告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与轮训,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
8.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与质量管理: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或设立皮肤性病科、泌尿科或妇产科等的医疗机构必须开展常规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或镀银染色镜检、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淋球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淋球菌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等。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荐开展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
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梅毒水平旋转仪(或水平摇床)(用于RPR或TRUST检测)、微量振荡器(用于TPPA 检测)等。
具体按照有关性病实验室管理规定执行。
9.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管理:医疗机构设计医院信息系统时应将电子版《传染病报告卡》嵌入其中,信息系统(包括门诊、住院病历)中的性病诊断名称要规范,梅毒诊断名称要分期(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电子版的《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梅毒名称也要分期。
在选择梅毒的诊断或填报梅毒病例报卡时,只能选择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性梅毒、胎传梅毒等其中之一,而不是“梅毒”病名。
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名称要规范,应使用全称与标准的英文缩写,不能随意简写(如“TP抗体”检测等)。
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要规范,检验结果报告中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名称要规范,应使用全称与标准的英文缩写。
应分配疫情管理科室(如防保科,或公共卫生科,或疾病控制科等)工作人员(或防保人员)的信息系统查看权限,可以查看到性病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实验室检测结果信息,以更好地开展性病疫情报告和质量审核。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机构1.网络审核与查重: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机构每天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性病病例质量进行审核。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填写订正报卡,网络订正报告,或网上删除报卡。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机构及开展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每日对网络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
2.性病病例漏报调查: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下载属地医疗机构报告的性病病例信息,到医疗机构各有关科室,将报告病例与原始记录(包括纸质或电子版门诊日志或住院病历、实验室检测记录)进行一一核对,查看是否存在应报告而未报告的漏报病例,记录漏报的病例,计算漏报率。
对于查出的漏报病例,应及时补报。
漏报调查要求如下:县区级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调查,地市级每半年或每年开展一次巡查,省级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地市和县区每年组织一次漏报抽样全国优秀主题婚礼策划方案1 全国优秀主题婚礼策划方案大家下午好!今天,绿城郑州喜气洋洋,天泉酒店热情似火,张伯虎先生和李秋香小姐的新婚大典现在开始,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有请新郎新娘携手入场!场景:(瓦格纳《婚礼进行曲(合成版)》奏响,在追光灯的照射下,新郎新娘携手走向婚礼喜台,新人站定后,舞台灯光全部开启,两盏追光灯分别照射阿江和新人,音乐渐弱至消失,泡泡机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