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二)》人物和经典理论

合集下载

自考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2

自考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2

自考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2自考组织行为学十一、斯隆(美):1、事业部制(分权组织)的首创人之一,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

“斯隆模型”事业部型首创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

2、1963年出版《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一书。

3、1921—1922年期间,提出了一种叫做“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散作业”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后发展成为事业部制。

十二、亨利-明兹伯格(加拿大):1、经理角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

2、主要著作:《经理工作的实质》、《组织的结构:研究的综合》。

3、经理担任的角色:(3类10种)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方面——监督人、信息传播人、发言人。

决策方面——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十三、“霍桑试验”:1、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所进行的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旨在讨论影响人的积极性因素的一次试验,它是西方国家中企业管理行为学派早期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

2、代表人物:梅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这项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3、霍桑试验的两个阶段:A.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B.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4、人际关系学派的观点:a.人是复杂的人;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员工士气的主要因素;c.非正式组织影响着员工的行为;d.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调动积极性。

4、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1945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观点。

十四、“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其主要内容为:(一)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

《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理论)(9)主要论点: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科学管理人际学说的新观点:1)员工是“社会人“人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还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2)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提高生产率梅约理论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情绪即“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与工人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取决于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

2.影响知觉的因素:1)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重复。

2)主观因素:过去学习的经验、定势效应、暗示、从众心理、动机与需要、情绪、注意、思维品质等。

3归因理论(45)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因而也称“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有:第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

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第二,社会推论问题。

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第三,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根据过去的典型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在某种条件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197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实中,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内在:能力与努力或者失败进行分析时常作四种归因:外在:任务难度与机遇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三是任务(事业)难度大小;四是机遇状况的好坏。

归因原理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4.气质的类型、理论及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51-54)气质类型1、多血质——活泼型2、胆汁质——不可抑制型3、粘液质——安静型4、抑郁质——弱型1)多血质(活泼型)(性情活跃,动作灵敏)(1)强平衡,高灵活。

(2)敏捷好动,易适应环境。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笔记(罗宾斯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重点笔记(罗宾斯版)

第一部分:导论:一、管理的职能(一)计划: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

(二)组织: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谁向谁报告工作以及在什么地方做出决策。

(三)领导: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四)控制:对组织的绩效进行监控以保证事情按预期方向发展,以及纠正重大偏离。

二、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三、管理者的三大技能技术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人际技能:无论是独自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的智力水平.四、组织行为学(一)含义:组织行为学 (OB)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1)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2)基本模型:A.因变量:一个受某自变量影响的反应(也是组织行为研究者想了解的).生产率:对效果(实现目标)和效率(以低成本实现目标)两方面的测量。

缺勤率:指的是没来上班的现象流动率:指员工永久地离开一个组织,这可能是主动行为也可能是非主动行为工作场所中的越轨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和个人健康的主动性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但这种行为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工作满意度:代表的是态度而不是行为;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B.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因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3)研究方法:(4)历史发展(了解)第二部分:个体一、传记特征:对人的了解,最简单的、最容易得到的就是其基本状况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等。

这些信息被成为传记特点(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组织行为学》25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25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一)张林这一辈子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

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

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

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

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

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

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

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

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

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

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的诊断记录: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张林:确实是这样。

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

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张林:首先它很烦人。

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

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

组织行为学的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的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的经典案例组织行为学的经典案例(二)(2008-06-30 10:40:04)标签:杂谈第三章群体行为案例3-1爱通公司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

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表现得有点冷漠疏远。

笫二天,办公室乂恢复了正常。

但是一项新的惯例建立起来了 :明娟和阿苏在每天的十点钟一起去喝杯咖啡休息一下。

他们的友好状态使在他们周围工作的同事们从高度紧张中松弛下来了。

思考题:1、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2、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3、本案例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发,参考答案:1、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乂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

2、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

他采用了转移H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沟通信息,协调认知。

3、改善人际关系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

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未升迁的利益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

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案例3-2第五设计院是一个大型综合设计单位,建院很早,兵强马壮,专门承包冶金系统各公司、厂、矿的大、中型项目设计。

以一贯的高质量设计博得本行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尊敬。

高级工程师马凯宇是该院现任笫一设计室主任,担任现职已有七年之久,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也颇丰富,被视为本院骨干,前程不可限量。

她知道自己一直干得很不错,而那些工程师们却远未发挥出他们的潜力,这是明摆着的嘛。

她不知道该咋办,有点想哭,但马上忍住了,她把头一抬,乂挺胸阔步地朝设讣室走去。

思考题:1、小苏和大伙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2、小苏应如何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3、老马作为领导应如何帮助小苏解决人际冲突,参考答案:一、小苏和大伙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信息沟通出现了问题。

信息沟通的作用在于使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做到在适当的时佚,将适当的信息,用适当的方法,传给适当的人,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迅速的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以有利于组织LI标的实现。

组织行为学十大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十大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十大经典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内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启示:在激励员工时,管理者要针对员工的需求给予合理的报酬,并且奖品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求;工作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自我激励的能力。

2.双因素理论内容: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启示:既然工作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鼓励将会更有效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那么在管理中,就应特别注意处理好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充分发挥精神鼓励的作用。

3.期望理论内容:人们只有在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启示:提高期望。

营造有利于创造绩效的环境,设置力所能及的绩效目标。

对员工给予培训、支持和鼓励,使他们相信能达到期望的绩效水平。

确认正效价。

了解员工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考虑工作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不能提供什么或可能提供什么,弄清员工对结果的效价评价如何不同。

使绩效期望概率指向正面结果。

要确定出色绩效带来的是对员工的认可、赞扬、满意的绩效评价、加薪和其他正面结果,同时也要保证努力工作的负面结果尽可能少,最终使业绩不佳者比业绩出色者得到更少的正面结果和更多的负面结果。

4.成就需要理论内容: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合群需要是人的最主要的三种需要,而且这三种需要中最基本的是成就需要。

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对胜任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他们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

启示:管理者要重视员工成就、权利、合群三个方面的需求,尽量满足。

并将成就需要高的员工安排在具有挑战性和成功机会的工作岗位上。

5.团体力学理论内容:团体力学所研究的团体指非正式组织。

组织行为学 重点(2)

组织行为学 重点(2)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导论组织行为学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行为知觉定义: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具备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整体性的四个规律:连续性规律:将对象看成是有连续性的事物的倾向。

组成字母X的形状。

接近性规律: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易被作为整体来感知。

看成一个三点和一个四点。

封闭性规律:视野中的封闭的曲线容易组成图形。

一个三角形没有完成封闭。

相似性规律:视野中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一排空心圆和一排实心圆,竖着看更加舒服。

2,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知觉者在知觉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会有选择性地挑选知觉对象,也称为只觉得相对性,即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是相对的。

3,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4,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发生变化。

错觉的定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产生错觉的原因主要有知觉者生理和心里的状况以及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点。

人际知觉的常见偏差: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是指知觉者最初得到的信息,对于知觉的形成具有强烈影响。

晕轮效应:指对一个人形成的整体印象或评价,受到个体某一种特征(如智力,社会活动力,外貌)而普遍偏高或偏低的影响。

近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交往环境中,时间上离知觉最近的,也就是最近的信息,容易给人留下深刻而强烈的印象,对认知和评价有着较大的影响。

定型效应:刻板效应,指对某人进行知觉时,可能会依据一些明显得特征,对某人进行归类(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国籍、职业、所属组织、所属宗教)根据这群人已有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某人的依据。

投射:指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性,因而判断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人格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人格的定义,了解影响人格的因素以及人格与气质、性格的关系;能够解释4中不同的人格特质理论;了解几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关注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personality)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个性即人格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倾向性四个基本特征。

影响人格的因素人格遗传环境←二、人格、气质与性格←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差异。

←(一)气质及其类型←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人格中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气质是由神经系统的先天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先天的遗传性,但是气质也具有可塑性。

某剧院的演出正式开始了五分钟后,剧院门口来了四个迟到的观众,工作人员按照惯例,禁止他们入场。

先到的A面红耳赤地与守门员争执起来,他争辩说,戏院地时钟块了,打算推开工作人员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说他不会影响任何人,结果与工作人员闹得不可开交。

迟一点到来的B立刻明白,人家是不会让他进入剧场里去的,但楼上还有个检票口,他认为从那里进入或许便当一些,就跑到楼上去了。

差不多同时到达的C看到不让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大概不太精彩,我还是暂且去小卖部转转,到幕间休息时再进去吧。

最后到来的D说:“我真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我来猜一猜:四个人的心里活动都涂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A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而B则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们两人的性格都具有外向性。

C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D则孤僻、自卑、行动迟缓,多愁善感。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归因理论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归因理论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精品课件 10
(一)知觉者因素
• 态度 • 价值观 • 动机、需要 • 兴趣 • 经验 • 期望 • 个性特点
精品课件 11
小资料2-1:关注点
• 一个生产皮具的企业出了问题,要寻找问题的根源,要 求各部门的主管参加诊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开发部主管说生产部门不按设计的样品来做,生产出来 的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标准的50%;
• 认知结构

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到“内”“外”
精品课件
14
(二)知觉对象因素
• 包括运动、新奇、对比、声音、背景、临近、大小、 重复等。
• 大小法则:尺寸、空间越大,则越容易引起注意、重 视。
• 强度法则:强度越高,则越容易被感知。 • 对比法则:与背景相反和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物最
容易被感知。 • 动感法则:活动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易于被感知。 • 重复法则:经常重复的事物比只出现一次的事物更容
精品课件 36
• 同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使人们更看重新近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作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 考价值。
精品课件 37
(三)晕轮效应
• 一个经理与下属的故事: • 一起购办公用品+一包烟; • 看望生病的同事,一起买水果、点心+先尝尝。 ✓ 贪小便宜--我炒你鱿鱼。
• 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 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
中国人则问:真棒!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请问这种鱼怎么做
好吃?清蒸还是红烧?
精品课件
44
• 德国人出版了关于这种鱼的经典著作,并建立了 一整套相关学科,开发了这种鱼的转基因品种。
• 日本人形成了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并占领了高份 额的全球市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文化理论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文化理论与组织行为学


我们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 设计或“缝制”了自己的世界, 但我们从来没有从“布料”做起; 实际上,我们是在最大程度上使 自己的世界更“合身”。特别是 当所研究的世界是正式组织世界 时,这种情况最经常地出现。
—— 理查德· H.布朗
• 齐美尔对文化的说明: • 一定的文化形式为互动提供了 中介,通过这一中介,个体才走到 一起;这一文化组织就是他们社会 交往的手段,也有助于在他们之间 建立起社会,并且声称具有共同的 象征性现实。属于一个社会意味着 采用相同的文化形式建构现实。
二、文化转型与文化冲击
• 1,文化转型: • “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 意义之“网”的转换有两种状态:
(logos:理性、理念、道)。 • 东方:(集体)、关联性(组合或隐喻)、审美情趣。
3、格尔兹的符号学文化学说

“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 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它将传承的观念 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通过文化的符 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 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 命的态度。” • 深层次隐含,对文化的说明需要 “深描”。

这是平常中的非常,非常之处在于,它使两者都进入了 文化,普通文化。我们在考虑符号存在的大量非同寻常的方 式,通过这些方式,年轻人对以下那些他们当前、通常的生 命空间和社会实践加以使用、人性化、润饰并赋予意义—— 个人风格和服饰选择;对音乐、电视、杂志的挑选和积极应 用,卧室的装饰,浪漫仪式和亚文化风格;朋友圈子中的时 髦、逗乐和刺激;玩音乐和跳舞。这些嗜好和活动并非微不 足道或不合逻辑……对于创造和维持个人、群体的认同来说, 它们可以是至关重要的。 ——马克•J•史密斯
——萨林斯
第一节 文化及相关 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能力与人格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能力与人格ppt课件
责任心 conscientiousness :这一维度是对信 誉的测量。
情绪稳定性 emotional stability :这一维度刻 画的是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经验的开放性 openness to experience :这一 维度针对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21
大五指标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课堂提问:所有的行为都是学来的
斯金纳把他的理论概括为环境对行为塑造的 力量。他说:“给我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我 能按自己的意愿把他变成任何类型的人。” 你同意这句话吗? 请举出支持这句话和反对这句话的证据。
12
一、什么是人格
1.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人格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
上个世纪晚期,西方心理学家在逐渐摸索 区分个体人格差异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格 的“五维模型说”。它假定,人的行为和人 格最终能够由五个基本人格因素加以解释。
20
2.大五指标 big five
外倾性 extroversion :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体 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随和性 agreeableness :这一维度描述的是个 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
第二章 能力与人格
一般而言,如果一个人把所有事情 都做得同样好,那他一定是一个庸人。
1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人格 第三节 能力
2
第一节 个体行为的特点及影 响因素
一、个体行为的特点
主观因素: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
客观因素:组织内部 环境、组织外部环境
Values and Attitudes 价值观/态度
Ability 能力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与趋势

Theory X assumes that people dislike work, lack ambition, are irresponsible and resistant to change, and prefer to be led.
Theory Y assumes that people are willing to work, accept responsibility, and are capable of selfdirection and creativity.
10)秩序。每个人都应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 11)公平。在待人上,管理者必须做到善意与公
道结合。
12)人员稳定。人员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 13)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一项计划
的动力。 14)集体精神。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谐和
协作的气氛。
2.麦克斯·韦伯的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麦克斯·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
名 观察员。观察员记录室内发生的一切, 以便对影响工作效果的因素进行控制。
• 试验条件:被试人员工作在一间工作室, 工作期间可自由交谈,观察员态度和蔼。
• 试验:分期改善工作条件,如改进材料供 应方式、增加工间休息、供应午餐和茶点、 缩短工作时间、实行集体计件工资制度等。
阶段成果:女工们的产量增加
学的李科特(R.Likert)的支持关系理论 (四种领导类型);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罗伯特·布莱克 (Robert R.Blake)和简·莫顿(Jane S.Mouton)的管理方格理论(Managerial Grid);
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F.E.Fiedler)的 有效领导权变理论;
赫西(Paul Hersey)和布兰查德 (Kenneth Blanchard)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二讲: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理论...
究,提出了“人是有生命的机器”的观点。他认为,既然
对于没有生命的机器予以保养能提高生产率,那么,给予有生 命的机器以同样的保养,其丰硕成果是可想而知的。 罗伯特·欧文嘲笑同行的制造商,说他们不懂工厂管理中人的 因素的重要性,指责他们宁愿花大笔钱购买最好的机器,而不 愿意以稍高一点的代价购买劳动;宁愿把时间用来改进机器, 使劳动专业化和开支减少,而不愿意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他 说,如果把钱用来改善劳动者的条件的话,那么,它给你带来 的收益将不是5%、10%或15%,而是50%,甚至100%。他还 说,对人所表示的关心,有助于减轻“人类苦难的积聚”。企 业管理中没有对人的关心,长期获取丰厚的利润将是困难重重。 因此,罗伯特·欧文在管理企业中能够注意运用灵活稳健的人事 政策和处事方法。 在管理中提出重视人的作用和地位,罗伯特·欧文可以说是最 早的一个。
4.汤恩
美国人汤恩在1886年发表的《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 一文直接点燃了“管理运动”的火星。他指出:管理问题 同工程技术一样重要。这个重要的论点当时没有得到应有 的重视。随着工业大规模的发展,经营管理面临种种复杂 的问题。以往的管理者即工厂主,仅凭个人经验来实行管 理,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了。管理一个大的企 业、一个系统,需要有专门才能的职业管理人员,建立各 项负责制,代替资本家的个人管理。汤恩认为,管理应当 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从工程技术领域中独立出来;有管 理才能的人,应该经过生产技术和行政事务两方面的训练, 并从具备经验的人员中选拔。
第二讲: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
理论基础
在现代社会,有关“人”的问题受到管理者和企业家前 所未有的关注。人被认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 成功的关键。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经常遇到或感受到的 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有关人的问题。例如,员工缺乏工作 积极性、部门之间冲突严重、上下级沟通出现问题、群体 凝聚力低下、奖惩制度起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等,这些问 题常常使管理者和企业家焦头烂额、束手无策,甚至会使 企业丧失竞争力、降低盈利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人们 必须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及人际技能,认识它们对管 理效力的重要性,而这些就是组织行为学的范畴。在当前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企业管 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

“组织行为学”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一。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

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

泰罗(美):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

吉尔布雷斯夫妇(美):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组织行为学第2章人性假设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2章人性假设理论
*此种思想与中国《孟子告子上》中“人之善也, 如水之下也”相近。
对“社会人”假设的评价
➢“社会人”与“经济人”假设相比,无疑是人 性观的一大进步
➢它较“经济人”假设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 质
➢它使人而不是物成为管理重点,比“经济人” 假设更全面地揭示了人的积极性的作用因素。
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此种思想与中国《荀子•天论》中“人之性 恶,其善者伪也”相近。ຫໍສະໝຸດ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论点及管理思想
主要论点
1. 人的本质是懒惰的,不愿 意工作;
2. 人为钱工作;
3. 人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 领导;
4. 大多数人必须被逼迫,控 制以致惩罚相威胁,才能 使他们完成组织目标。
管理思想
“胡萝卜加大棒” 的管理政策
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将人性简单化、片面化、单一化,忽略了人 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社会人假设理论观点: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由梅奥提出) 观点: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工作积极性是次要的,人 们最重视人际间的友好、理解、信任与情感交流。 *管理措施:参与管理、民主决策、情感投资、团队 建设等。
马斯洛:“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描述为 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等。这样的人 似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善。”
“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 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 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需 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
*最初由马斯洛提出,后来麦克雷格总结马斯洛等 人的观点,提出“Y理论”,概括了该假设。
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规模相近的乙研 究所发布了几项重要科研成果,并介绍了经 验。他们认为每个员工都希望做好工作,为 此推行了“弹性工作制”以及研究人员自主 组合,自主管理的方法。尽管乙研究所取得 这样的成绩,但王所长仍然认为采用这种方 法会失去控制,这种方法不宜推广。 2001

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

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
马云坚持了什么? 马云的坚持说明了什么?
第一节 组织和组织行为
人的一生离不开组织,人会作为组 织的一员度过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组织与其成员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 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又会影响组织 的绩效。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组织及其性质: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按一定规 则建立起来,具有正式关系的人群集合体。( 海尔目标: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正式关系:
系统处理,输出的是行为。
三、勒温的观点
借用物理学“磁场”概念,把人的过去、现在形 成的内在需求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 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 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 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要测定人的心理 和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心理 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群体动态分析方法(德国心理学家勒温 ,该方法叫“场”理论)
社会测量方法(维也纳的莫雷诺,创造“ 心理剧”的治疗方法)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
概念: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 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 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意义:多学科为综合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涉及三个重要方面即个体、群体、组织;通过对组 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 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
美国管理学家开卡茨在1955年出版的《 管理者的技能》中提出三大技能:
技术技能 人文技能:与人共事能力 观念技能:从内向外好于从外向内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不同三大技能组合,
管理技能模型见p36图2-3所示。
管理者的角色功能
20世纪60年代后期,麻省理工学院的研 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 了一项精心研究,以确定这些管理者在 他们的工作中做些什么事情。

08年自考“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3)

08年自考“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3)

08年自考“组织行为学(二)”主要人物和经典理论(3)二十一、乔治-霍曼斯(美):1、他参加了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

2、提出了“群体形成的理论”,在1951年颁发的《人类群体》一书中指出,包罗群体在内的任何社会系统都存在于一个三维的环境中。

3、“三维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

二十二、K-卢因(美):1、“群体动力论”,他援引了场论和物理学中的立场概念,来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彼此依存、彼此作用的关系。

2、组织变化理论,为了防止变化的失败,他提出了“解冻、变化、重新冻结”的三步变化模式。

3、库特尔-卢因提出了“力场分析理论”二十三、弗论奇&雷文:“权力结构”,他们指出:社会权力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的潜在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是指受影响人在认识、行为和思想上发生的变化。

他们同时指出:权力是同组织关系、领导关系、政治事件密切关联的一个术语,可以按照不同的基准对权力进行分类。

1、奖赏权;2、强制权;3、仿效权;4、法定权;5、专长权。

二十四、莫雷诺(美):1、“社会关系测量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种衡量和分析团体关系的学说,又称为:团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2、社会关系计量表(图),莫雷诺认为,团体成员的彼此关系和彼此作用的关键是彼此之间的好恶感情。

二十五、罗伯特-宝尔斯:在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这是社会科学家首次以系统的方式对群体中的个体行为进行的分析研究。

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

罗伯特-宝尔斯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12种人类行为类型;(群体功能理论)2、提出了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内部沟通和群体的组织与维持,同时指出了群体的行为过程将要经过4大阶段:定位、评价、控制、成员角色具体化。

3、他发现了一个规律:群体中单个成员的行为可以分为四大类(在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任务相关行为、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社会情感方面的否定行为),四类行为在不同类型的群体中所发生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

题库大全加答案《组织行为学》

题库大全加答案《组织行为学》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罗、法约尔B、斯金纳、班杜拉提C、马斯洛、罗杰斯D、皮亚杰、布鲁纳标准答案:C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对归因理论作出了贡献的学者不包括()A、罗斯B、凯利C、泰罗D、韦纳标准答案:C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下列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A、期望理论B、ERG理论C、目标设置理论D、公平理论标准答案:B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 本题分数:5 本题分数:5 本题分数:5GAS三阶段压力理论模型是由()创立的A、马歇尔B、谢尔耶C、麦格拉斯D、罗宾斯标准答案:B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 古典理论时代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费雷德里克·泰罗B、亨利·法约尔C、亚当·斯密D、欧文标准答案:A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内容: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

A、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B、人在管理活动中运用的手段和技术等C、人的一般行为规律性D、组织的管理准则、管理规范和管理手段的基本问题标准答案:A1. 下列不属于工作团队优点的是()。

A. 成员共享价值观和目标,具有良好的工作氛围B. 集体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C. 增进沟通 D. 团队成员之间的专业与技能具有同一性正确答案:D2. 权力根据倾向性可分为个人权力和()权力A. 社会权力 B. 组织权力C. 部门权力D. 群体权力正确答案:A3. 下列关于群体冲突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般不会导致组织灭亡 B. 群体冲突都是破坏性的C. 它会危害到组织的绩效D. 冲突有时也有积极作用正确答案:B4. 关于集权和分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集权对组织来说是非常有害的B. 集权和分权对组织来说缺一不可C. 分权是非常有害的,使实现统一的政策非常困难D. 集权总体来说比分权好正确答案:B5. 下列不属于被领导者作用的是()A. 服从领导B. 支持领导C. 对抗领导D. 监督领导正确答案:C6. 下列不属于魅力型领导的独特特征的是()A. 提供远景B. 鼓舞 C. 注重行动D. 集权正确答案:D7. 下列关于授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授权是一个过程B. 授权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去规范C. 授权可以增进组织整体效能 D. 授权会影响领导权威正确答案:D8. ()是高效团队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泰罗(美):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张: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2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五.亨利-甘特(美):1、科学管理的倡导者之一。

2、贡献:a.创制了“甘特图”;b.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c.指出“在所有的管理问题中,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d.认为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

3、主要著作:《劳动、工资与利润》、《工业领导》、《工作的组织》。

六.亨利-福特(美):1、福特汽车公司创建人,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2、福特主义: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到工厂管理,使用单目标机械工具和装配作业线进行生产的一种理论。

3、于1914年开始在工人中实行“利润分享计划”。

4、主要著作:《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天和明天》、《前进》。

七.马科思-韦伯(德):1、古典学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组织理论之父”。

2、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3、主要著作:《新教的伦理》。

4、组织设计中的权变因素:企业环境、企业目标和战略、技术状况、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人员素质。

八.亨利-法约尔(法):1、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2、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a.经营六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b.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3、提出“法约尔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九.林德尔-厄威克(英):提出了组织设计的8条指导原则。

十.哈罗德-孔茨(美):丛林管理;提出了组织设计的15条基本原则。

“理性决策标准”十一、斯隆(美):1、事业部制(分权组织)的首创人之一,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

“斯隆模型”事业部型首创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

2、1963年出版《我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一书。

3、1921—1922年期间,提出了一种叫做“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散作业”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以后发展成为事业部制。

十二、亨利-明兹伯格(加拿大):1、经理角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

2、主要著作:《经理工作的实质》、《组织的结构:研究的综合》。

3、经理担任的角色:(3类10种)a.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b.信息方面——监督人、信息传播人、发言人。

c.决策方面——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十三、“霍桑试验”:1、20世纪20年代—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所进行的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旨在讨论影响人的积极性因素的一次试验,它是西方国家中企业管理行为学派早期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

2、代表人物:梅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这项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3、霍桑试验的两个阶段:A. 研究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B. 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4、人际关系学派的观点:(2004)a.人是复杂的人;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员工士气的主要因素;c.非正式组织影响着员工的行为;d.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调动积极性。

4、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1945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观点。

十四、“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是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它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权宜应变,没有什么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其主要内容为:(一)企业的结构模式选择。

代表人:琼-伍德袄德(英);劳伦斯(美)(二)管理方式的选择。

1、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X理论—Y理论”;2、莫尔斯& 洛希,提出了“超Y理论”。

(三)领导方式的选择。

十五、玛丽-福莱特(美):1、美国女管理学家,把科学管理同行为科学联系起来的学者。

2、主要著作:《新国家》、《创造性的经验》、《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自由和协调》。

3、主张在组织中应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

十六、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一)企业战略——阿尔弗雷德-钱德勒。

(二)组织规模。

(三)技术水平——琼-伍德袄德(英),提出组织的结构因技术而变化。

(四)环境因素。

十七、詹姆士-汤普森:1、他是继琼-伍德袄德提出了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决定论的观点之后,第二位提出技术决定论观点的学者。

2、重要贡献:提出了三种技术互赖类型。

十八、查尔斯-汉迪:1、根据他的观点,经济条件、工作实践、社会态度的变化导致了组织文化的根本变革,由此影响了组织结构的设计。

2、汉迪指出:现代组织将逐步从“三叶草形式”,过渡到“联合结构”,最后演化为“三I系统(思想、信息、智力)”。

十九、伦西斯-利克特(美):“密歇根研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4种制度组织理论(4种领导方式类型):1、专权的命令式;2、温和的命令式;3、协商式;4、参与式。

前三种制度可以统称为权力主义组织方式,只有第四种才是效率高的组织方式。

利克特认为,对人的激励形式有经济激励、安全激励、自我激励、创造激励。

二十、威廉-怀特:在他的经典性的饭店研究中,表明了“地位”的重要性。

二十一、乔治-霍曼斯(美):1、他参加了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

2、提出了“群体形成的理论”,在1951年发表的《人类群体》一书中指出,包括群体在内的任何社会系统都存在于一个三维的环境中。

3、“三维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

二十二、K-卢因(美):1、“群体动力论”,他援引了场论和物理学中的立场概念,来说明群体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2、组织变革理论,为了防止变革的失败,他提出了“解冻、变革、重新冻结”的三步变革模式。

3、库特尔-卢因提出了“力场分析理论”二十三、弗论奇& 雷文:“权力结构”,他们指出:社会权力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的潜在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是指受影响人在认识、行为和思想上发生的变化。

他们同时指出:权力是同组织关系、领导关系、政治事件密切关联的一个术语,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准对权力进行分类。

1、奖赏权;2、强制权;3、仿效权;4、法定权;5、专长权。

二十四、莫雷诺(美):1、“社会关系测量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种衡量和分析团体关系的学说,又称为:团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2、社会关系计量表(图),莫雷诺认为,团体成员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关键是彼此之间的好恶感情。

二十五、罗伯特-宝尔斯:在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实验室进行了试验,这是社会科学家首次以系统的方式对群体中的个体行为进行的分析研究。

通过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人类行为分类系统——“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

罗伯特-宝尔斯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12种人类行为类型;(群体功能理论)2、提出了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内部沟通和群体的组织与维持,同时指出了群体的行为过程将要经过4大阶段:定位、评价、控制、成员角色具体化。

3、他发现了一个规律:群体中单个成员的行为可以分为四大类(在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任务相关行为、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社会情感方面的否定行为),四类行为在不同类型的群体中所发生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

4、指出了“角色区别”是群体中的一个一般特征。

二十六、梅雷迪思-拜尔宾:他的著作把个人的个性特征同群体的角色行为相联系,提出“团队角色理论”。

二十七、阿希的经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群体规范能够给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映趋向一致。

二十八、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1、在他的经典著作《企业中的人性方面》(1960)一书中,指出了有效群体的11个特征。

2、“X理论—Y理论”,它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在1957年11月号的美国《管理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第一次提出了X理论——Y 理论。

(把人性建立在错误假设上的传统管理观点称为X理论;对人性做出相反假设的新的管理观点称为Y理论)二十九、克雷奇& 克拉奇菲尔德& 巴拉奇:他们提出了一种影响生产效率与满意度的分析模型(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他们将3种影响变量进行了区分,即:自变量、中间变量、因变量。

三十、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一)特质理论阶段。

——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才智特征(二)行为理论阶段。

1、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利克特为首,提出“支持关系理论”;2、美国行为学家布莱克& 莫顿,“管理方格理论”。

(三)权变理论阶段。

1、坦南鲍姆& 施米特(美):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2、菲德勒:情景领导理论;3、弗鲁姆& 耶顿:领导—参与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