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956~1965年经济建设主要成就: 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摘掉“贫油国”的帽子;
6、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
探索与失误(1956-1966)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启示一: 从国情出发
“大跃进”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
家庭联产承
农村经济
包责任制
对 体制改革

乡镇企业

的发展

十 一 届 三 中


制 改 革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国有企 业改革


点、线、面开放
对外:实行开放
格局的形成
加入wk.baidu.com贸组织

















经济体制改革
概念: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 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4、意义: 1956年底,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
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1956年)
(1)主要内容
①国情的正确认识: 主要 先进的工业国
落后的农业国
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的需要
落后的经济文化
②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 (1)农业改造: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2)手工业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高级:全行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革生产关系(将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
(3)影响:①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②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 ④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⑤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 误,是造成三年(1959~1961)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浮夸风、“共产风”
敞开肚皮吃饭” 的人民公社食 堂。
《人民日 报》报道各 地大放农业 高产“卫星”
高指标、瞎指挥
“卫星”田稻穗居 然能承受一个小姑娘 的重量。
一字排开的土高 炉,蔚为壮观。
4、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949____1956) (1957_66)
(1966____1976)
1978--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条件: 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方针: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2、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
【拓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
①总路线规定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工业化,即发 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二是三大改造,即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一体两翼”,这是总路 线的突出特点。
②“一化三改”是“主体”与“两翼”的关系,两者 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失误: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 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启示三: 生产关系的变革 必须与生产力水 平相适应。
课标要求: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经验: 勇于探索 ;犯了错误;勇于正视,努力纠正;
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教训: 正确认识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
一化三 改路线
一化: 工业化
三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3、实施: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①内容(教材83---84页)
②成果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 的基础;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改革的前提: 根本目的: 目标: 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思想: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十一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的思想基础。
经济:徘徊中前进
③经济建设方针:反保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评价: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1958年总路线: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但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②1958年总路线的指导; (2)特点:
课标要求: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 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 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③“一五”计划是实现总路线的重大步骤。
(2)实质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 惟一的经济基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不同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
“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 展不顾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 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 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 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