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摘要:无穷远点作为解析函数的奇点的分类及其判定方法,给出含无穷远点的区域的柯西积分定理、积分公式,为下一步讨论函数在无穷远点处的留数计算做准备.关键词:解析函数无穷远点奇点1问题的提出无穷远点是解析函数的孤立奇点时,它的分类及其类型判定为函数在无穷远点处的留数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无穷远点处的留数计算及其相关定理是解决复变函数“大范围”的积分计算的有力工具。
所以,本文研究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及其分类。
2解析函数的定义2.1 解析函数的定义定义2.1[1]如果函数在区域内可微,则称为区域内的解析函数,或称在区域内解析.2.2 奇点的定义定义2.2[2]若函数在点不解析,但在的任一邻域内总有的解析点,则称为函数的奇点.奇点分为孤立奇点和非孤立奇点两类,而孤立奇点根据函数在奇点去心邻域内洛朗展式主要部分的项数又可以分为三类:可去奇点(主要部分为0);极点(主要部分为有限多项);本质奇点(主要部分为无限多项).例2.1判定函数的奇点及其类型.解在平面上只有为孤立奇点,在其去心邻域内的洛朗展式为,因其主要部分为0,故为的可去奇点.3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3.1 无穷远点的引入在复分析中,我们讨论的函数在自变量趋于一个定点时,函数值可能趋于无穷大.为了讨论这种情况,我们在复数域中引入符号表示无穷大,并且约定.同时规定它和有限数的运算关系如下:(加减法) ,(乘法) ,(除法),,在此定义下无意义.由于在复平面上没有对应无穷远点的位置,因此在复平面上引入一个“理想点”与无穷大对应,称之为无穷远点,仍记为,且把复平面加上点后称为扩充复平面,常记作.另外扩充复平面的几何模型是复球面,且北极与复平面上的无穷远点相对应.性质: 的实部﹑虚部及辐角都无意义, ;复平面上每一条直线都通过点,同时没有一个半平面包含点.3.2 无穷远点作为奇点的分类由于任一函数在处无意义,所以点总是的奇点.定义3.1 [3] 设函数在无穷远点的去心邻域内解析,则称为的一个孤立奇点,否则为非孤立奇点.若在平面上有一列趋于无穷远点的奇点,则为的非孤立奇点.例3.1讨论的奇点的类型.解:此函数因分母不能为0,故有奇点和.由于有限奇点(它们各为一阶极点)以为极限,故为此函数的非孤立奇点.设为的孤立奇点, 在无穷远点的去心邻域内的洛朗展式为,在式中正幂部分称为在的主要部分,非正幂部分称为在的正则部分.定义3.2设为函数的孤立奇点.若在点的主要部分为零,则称为的可去奇点;若在点的主要部分为有限多项,设为,则称为的阶极点;若在点的主要部分有无限多项,则称为的本质奇点.注: 若为的可去奇点,我们定义,则在处解析.3.3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根据定义3.2,不难得到定理3.1函数的孤立奇点为可去奇点的充要条件是下列条件之一成立: ;令, 为的可去奇点;在的某去心邻域内有界.例如, ,所以为函数的可去奇点.定理3.2函数的孤立奇点为阶极点的充要条件是下列条件之一成立: 令, 为的阶极点;在的某去心邻域内能表成,其中在的邻域内解析,且;以为阶零点(只要令).注:为的极点的充要条件是.例3.2试确定函数的奇点的类型.解:由,设,因在的邻域内解析且,所以为阶极点.定理3.3函数的孤立奇点为本质奇点的充要条件是下列条件之一成立:不存在;令, 为的本质奇点.例3.3试确定函数的奇点的类型.解:令,其在的空心邻域内的展式为,它的主要部分为无穷多项,故为的本质奇点.定理 3.4 (含点的区域的柯西积分定理)设是一条周线,区域是的外部(含点), 在内解析且连续到;又设,则,这里及是在无穷远点去心邻域内的洛朗展式的系数.证明:由已知有在解析,又,所以为可去奇点;设充分大,使及其内部全含于圆周的内部(图1),则得点的去心邻域: 在其内展成洛朗级数,设为( 可为0).因,所以.再就复围线(图1)应用柯西积分定理有:,,.定理3.5 (含点的区域的柯西积分公式)假设条件同定理3.4,则这里表示的方向,含点的区域恰在一人沿它前进的方向.证明:1)设,以为心作充分大的圆周,使及其内部全含于的内部(图2), 构成一复围线.则应用有界区域的柯西积分公式,.在(这里以为中心的点的去心邻域)内的洛朗展式可设为( 可为0),由此可得.当,有,所以.2) (即在图2中的阴影部分),有,所以.参考文献:[1]钟玉泉.复变函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陈广锋.无穷远点作为解析函数奇点时的讨论[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3).。
第五章 洛朗级数
第五章 洛朗级数 第一节 洛朗展式双边幂级数设级数()()() +-++-+=-∑∞=n n n n n a z c a z c c a z c 100 (1*)它在收敛圆R a z <-)0(+∞≤<R 内绝对且内闭一致收敛到解析函数()z f 1;考虑函数项级数()() +-++-----n n a z c a z c 11 (2*) 作代换az -=1ξ 则(2*)即为 +++--n n c c ξξ1,它在收敛圆⎪⎭⎫⎝⎛+∞≤<<rr 101ξ内绝对且内闭一致收敛到解析函数()z f 2,从而(2*)在区域()+∞<≤>-r r a z 0内绝对且内闭一致收敛到解析函数()z f 2;当且仅当R r <时,(1*)(2*)有共同的收敛区域()+∞≤<≤<-<R r R a z r H 0:,此时,称()∑∞=-0n n n a z c 为双边幂级数。
关于双边幂级数的性质,见p185 定理1.5 定理1 (洛朗定理)设函数f (z )在圆环:)0(||:+∞≤<≤<-<R r R a z r H 内解析,那么在H 内,)()(∑+∞-∞=-=n n na z cz f其中,,...)2,1,0(,)()(211±±=-=⎰+τζζζπn d a f i c n n τ是圆ρρ,||=-a z 是一个满足R r <<ρ的任何数,并且展式是唯一的。
证明:H z ∈∀,作圆周11:ρτ=-a z 和22:ρτ=-a z 使z 含于圆环21':ρρ<-<a z H 内,于是()z f 在圆环'H 内解析。
由柯西积分公式()()ζζζπττd zf i z f ⎰-+-=1221 ()()nn n a z c d z f i -=-∑⎰+∞=0221ζζζπτ,其中()()ζζζπτd a f i c n n ⎰+-=2121 () ,1,1,0-=n 现考虑()()ζζζπζζζπττd z f i d z f i ⎰⎰-=--112121 ()()az aaz f z f ----=-ζζζζ11而沿1τ,1<--az a ζ,nn a z a az a ∑∞+=⎪⎭⎫⎝⎛--=---∴011ζζ(在1τ上一致收敛)由于函数()ζζ-z f 沿1τ有界,所以()()()()n nn a z a a z f z f ---=-∑∞+=ζζζζ0 ∴()()()()∑⎰⎰+∞=----=-01112121n nn d a f i a z d z f i ττζζζπζζζπ ()()()ζζζπτd a f i a z n n n∑⎰-∞-=+--=11121故当H z ∈:()()∑+∞-∞=-=n nna z c z f ,其中()()ζζζπρτd a f i c n n ⎰+-=121() ,1,0±=n 展式的唯一性:设()()∑+∞-∞=-=n nna z c z f '任意取某正整数m ,在ρτ上有界,()()()∑+∞-∞=--+-=-∴n m n n m a z c a z z f 1'1()()()∑⎰⎰+∞-∞=--+⋅=-=-n m m n nm c i dz a z c dz a z z f '1'12ρρττπ()()⎰+-=∴ρτπdz a z z f i c m m 1'21() ,1,0±=m ,故() ,1,0'±==n c c n n,展式唯一。
1函数的极限
x从右侧无限趋近 x0 , 记作x x0 0, 或x x0 .
17
函数的极限
左极限 0, 0, 当 x0 x x0 时,
恒有 f (x) A .
记作 lim f ( x) A
x x0
或 f ( x0 0) A
右极限 0, 0, 当 x0 x x0 时,
x x0
左右极限均存在, 且 f ( x0 0) f ( x0 0) A 常用于判断分段函数当 x 趋近于分段点时的极限.
19
函数的极限
例
试证函数
f
(x)
x
sin x
当x 1时,无极限.
x 1, x1
证
lim f ( x) lim
x 1
x1
x 1
(3) 不要求最大的 , 只要求 存在即可.
12
函数的极限
2. lim f ( x) A的几何意义 x x0
0, 0,当 0 x x0 , f ( x) A
y
0, 带形区域
A
A y A
A
A
必存在x0的去心邻域
例
limsin x,
x
lim x2
x
不存在.
5
函数的极限
3. lim f ( x) A的几何意义 x y y f (x)
A
X O X
0,X 0,
当 | x | X时,有
| f ( x) A |
A f (x) A
x
f ( x) A 表示 f ( x)无限接近A; x X 表示 x 的过程.
5.4皮卡定理与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的性质
无穷远点是可去奇点的特征
定理5.3' 如果∞为函数 f(z) 的孤立奇 定理 则下列三条是等价的.它们中的任何 点,则下列三条是等价的 它们中的任何 一条都是可去奇点的特征. 一条都是可去奇点的特征 1. f(z) 在点∞的主要部分为零 的主要部分为零. 2. lim f ( z ) = b ( ≠ ∞ ) z→∞ 3. f(z) 在点 ∞ 的某去心领域内有界 的某去心领域内有界.
故 ϕ (ζ ) = e(1 − 2ζ + 6ζ + ⋯)
2
2 6 故 f ( z ) = e (1 − + 2 + ⋯) z z
(2 <| z |≤ ∞ )
1 (| ζ |< ) 2
在点z=∞的去心邻域内将函数 例5.13 在点 的去心邻域内将函数
f (z) = e
展成洛朗级数. 展成洛朗级数.
{zn} ,使得
lim f ( zn ) = ∞ = A. zn → a 一个收敛于a (2)当A≠∞时,若存在一个收敛于 的点列 ) 时 f ( zn ) = A. {zn} ,使得
则定理已经得证. 则定理已经得证 的某去心邻域K-{a}内 (3)相反的情形是 )相反的情形是: 在a的某去心邻域 的某去心邻域 内 f(z) ≠A, 则 a 必为函数 ϕ(z) = 1 的本质奇点 的本质奇点.
一个收敛于a 故存在一个收敛于 的点列 {zn} ,使得 1 lim ϕ ( z n ) = lim = ∞ , 即 lim f ( z n ) = A. zn → a zn → a f ( z ) − A zn → a n
f (z) − A
例 5.9
i 1.若 A = ∞ , 取 z n = 即 可 . n −n n
留数第5章
n =0
为f(z)在点z0的主要部分.
分类
设z0为f(z)的孤立奇点. (1)如果f(z)在点z0的主要部分为零,则称z0为 可去奇点. f(z)的可去奇点 可去奇点 (2)如果f(z)在点z0的主要部分为有限多项,
a−(m−1) a−m a−1 + +⋅⋅⋅ + (a−m ≠ 0), 设为 m m−1 (z − z0 ) (z − z0 ) z − z0
等于f(z)在点∞的罗朗展式中1/z这一项的系数反号. 因此,即使∞为函数 的可去奇点,未必有 z = 为函数f(z)的可去奇点 因此,即使 为函数 的可去奇点 未必有 Re∞s f ( z ) = 0
例 设f(z)=z5/(1+z6), 求 Re s f ( z )
z =∞
解:
z 1 f (z) = = 6 z 1+ z
sin z z
性质
定理5.1.3 f(z)的孤立奇点 0为极点的充要 的孤立奇点z 定理 的孤立奇点 条件是 zlim f ( z ) = ∞ →z
0
sin z 例如,0是 z 2
的单极点。
定理5.1.4 f(z)的孤立奇点z0为本性奇点⇔
b(有限数 ) lim f ( z ) ≠ ,即 lim f ( z )广义不存在. z → z0 z → z0 ∞
ϕ (ζ )
的可去奇点(解析点),
m级极点或本性奇点,则我们相应地称z=∞为 f(z)的可去奇点(解析点),m级极点或本性奇点. 设在去心邻域K-{0}:0<|ζ|<1/r内将 ϕ (ζ ) 展成罗
令ζ=1/z, 则有
ϕ (ζ ) =
其中 an = c− n (n = 0,±1,⋅ ⋅ ⋅). f(z)在无穷远点去心邻域N-{∞}:∞ 0≤r<|z|<+∞内的罗朗展式.对应 ∑ a − n z 的解析部分,我们称 ∑ a − n z
解析函数的主要性质综述
解析函数的主要性质综述作者:安辉燕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75期一、导引解析函数是一类具有某种特性的可微函数,它将我们所熟悉的数学分析中的一些内容推广到复数域上并研究其性质。
本文通过搜集材料,系统总结了解析函数的几个主要性质:解析函数的唯一性、零点的孤立性、零点的分布问题、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解析变换的特征及解析函数、共轭解析函数和复调和函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举例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
二、预备知识1.定义如果函数在区域D内是可微的,则称为区域D内的解析函数。
复变函数中解析函数的充要条件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2.定理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的充要条件:A(1)二元函数在区域D内可微;(2)在D内满足方程。
B(3)在D内连续;(4)在D内满足方程。
C 在D内任意一点的邻域内可以展成的幂级数,也就是泰勒级数。
D C为D内任意一条周线,则。
三、解析函数的主要性质1.解析函数的唯一性定理(解析函数的唯一性)如果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是D内彼此不同的点,并且点列的极限点,若有,则在D内必有。
根据定理我们可得到以下结论:推论1 如果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且在区域内某点的邻域内有,则在D内必有。
推论2 如果函数在区域D内解析,且在区域D内某一曲线上有,则在内必有。
2.解析函数零点的孤立性定理如果在内的解析函数不恒为零,是的一个零点,则必存在的一个邻域使得在其中无其他零点。
(即:不恒为零的解析函数的零点具有孤立性)此性质是解析函数的特殊性质,实函数不具有此性质。
3. 解析函数零点的分布问题解析函数的零点的分布问题是复变函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下就复多项式的零点可以全部分布在一个指定的区域内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定理1若复平面上多项式在虚轴上无零点,则它的零点全分布在右半平面上的充要条件为。
定理2若复平面上多项式在实轴上无零点,则它的零点全分布在上半平面的充要条件为。
四、解析变换的特性解析函数的特性是从几何的角度对解析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进行讨论。
一、函数在无限远处的极限
n→∞
lim xn = a
x → +∞
lim f ( x) = A
函数
定义域
自变量变化趋势
y = xn
y = f (x)
(a,+∞) x → +∞ f ( x) → A
N
n→∞
函数值变化趋势
xn → a
n
定义
Yunnan University
∀ε > 0, ∃N,当 n > N时, ∀ε > 0, ∃X > 0,当x > X时, 有 f ( x) − A < ε 有 x − a < ε,
Yunnan University
§2. 函数的极限
理解“ 的含义。 (2)理解“ 0 < x − x0 < δ ”的含义。
0 ( i) < x − x 0 < δ ⇔ x 0 − δ < x < x 0 + δ , 且 x ≠ x 0
(去心邻域) 去心邻域)
⇔ x ∈ O(x0,δ) {x0} −
仅有两种: 仅有两种: A = f ( a ) or
A ≠ f ( a ).
总之, 总之, f ( x )在 x 0的极限仅与 f ( x )在 x 0的附近的 x 的函数
的变化有关, 的情况无关。 值 f ( x )的变化有关,而与 f ( x )在 x 0的情况无关。
Yunnan University
x→∞ x → +∞ x → −∞
ex : 写出本节三个函数极限 定义的邻域叙述及否定 叙述。 叙述。
x → +∞
lim f ( x ) ≠ A ⇔ ∃ ε 0 > 0,对 ∀ X > 0, ∃ 某个 x0 > X ,
第一讲 孤立奇点
内解析,那么 z 0 是 f(z) 的本性奇点的充分必 lim f ( z ).不存在也不为 要条件是: z z
0
综上所述: 如果z0为f ( z )的可去奇点 lim f ( z )存在且有限;
z z0
如果z0为f ( z )的极点 lim f ( z ) ;
z z0 z z0
1 例3 设f z , zn n 1,2, 1 n si n z 是它的孤立奇点
1
但 z 0 是奇点而不是孤立奇点。换句话说, 在z 0 不论怎样小的去心领域内总有 f z 的奇点 存在.
将函数 f z 在它的孤立奇点 z0 的去心邻域 0 z z0 内展开成洛朗级数.
si nz 所以z=0是函数 z
的可去奇点。
学生课堂练习 例5.5 研究函数
f z 1 z 1z 22
的孤立奇点的类型。
例5.6 研究函数 f z e
1 z 1
的孤立奇点的类型。
三、函数的零点与极点的关系
定义5.2 若f (z) = (zz0) m (z), 其中 (z)在z0解析且
(z0) 0, m为某一正整数, 则称z0为f (z)的m阶零点.
例5.7 当 f (z)=z(z1)3时, z=0与z=1是它的一阶与三阶零点.
根据这个定义,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定理5.4 若f (z)在z0解析, 则z0是 f (z)的m阶零点的充
要条件是 f (n)(z0)=0, (n=0,1,2,...,m1), f (m)(z0)0 .
( z) 在z0解析, 且 ( z0 ) 0 .
1 1 1 当z z0时 ,f ( z ) h( z ) m m ( z z0 ) ( z ) ( z z0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_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提要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是依据工科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大纲》,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编写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原则.在具体内容编写上力求做到:分析客观事物———建立概念———发展理论———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将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孕育其中.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及与计算机的结合.本书具有体系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组织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新形势要求,讲授方式灵活等特点.本书的内容为第一篇、第二篇、数学实验三部分,第一篇为复变函数,共七章,主要内容是:复数和复变函数,导数,积分,级数,留数,保形映照及解析函数的应用.第二篇为积分变换,共二章,主要内容是: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数学实验的主要内容为数学软件的应用和积分变换的部分程序.本教材建议学时约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科技、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前 言《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一书是作者研究了大量的中外相关教材资料,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工科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大纲》,结合大学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要求,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目的编写而成的.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复变函数的内容体系方面,复数,复函数,复导数,复积分,级数,留数,保形映照等概念与高等数学的函数,微分,积分,级数等概念遥相呼应,使学生通过对比易于学习和掌握有关内容且能达到对所学内容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在内容的展开方面,不论是复变函数部分还是积分变换部分都特别注重内容(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强调概念的产生过程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注重概念、定理叙述的精确性.从而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演绎和创新能力.2.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拉近距离,在复变函数部分增加了解析函数对平面向量场的应用一章,使来自实际的数学理论再回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在积分变换部分,添加了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沃尔什变换、梅林变换、z变换的简单介绍.3.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与计算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书数学实验部分通过数学软件和程序将抽象数学理论与计算机的结合展现在读者面前.4.本书的习题量较大,这给了教师选择和学生练习的余地,并且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思考型题目.5.本书在内容的表述方式上,不像对数学系专业学生的要求那样严格,而是将数学语言在某些地方“通俗化”,做到了简单、明了、直白.总之,本书具有体系严谨,逻辑性强,内容组织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新形势要求,讲授方式灵活等特点.本书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苏变萍主编,其中第一篇的第一、二、三、四章、第二篇及数学实验部分由苏变萍编写,第五、六、七章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陈东立编写.全书最后由苏变萍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理学院、数学教研室和广大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潘鼎坤教授、徐裕生教授给予了许多重要的指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林教授仔细审阅了全部书稿.在此深表感谢.并恳切希望读者对此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作者2003年3月于西安目 录第一篇 复变函数第1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1.1 复数(2)…………………………………………………………………………………………………………………1.1.1 复数及其代数运算(2) 1.1.2 复数的几何表示(4)……………………………………………………………………………………1.1.3 复数四则运算的几何意义(6)……………………………………………………1.1.4 扩充复平面(10) 1.2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11)…………………………………………………………………………………………………………1.2.1 复数的乘幂(11)……………………………………………………1.2.2 复数的方根(11) 1.3 平面点集(13)……………………………………………………………………………………………………………………………1.3.1 区域(13)……………………………………………………………1.3.2 曲线(14)…………………………………………1.3.3 单连通域和多连通域(14)………………………………………………………………1.4 复变函数(15)………………………………………………1.4.1 复变函数的概念(15) 1.4.2 复变函数的几何意义———映照(16)……………………………………………………………………………1.4.3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17)………………………………………………………………1.5 初等函数(18)………………………………………………………1.5.1 指数函数(19)………………………………………………………1.5.2 对数函数(19)…………………………………………………………1.5.3 幂函数(21)………………………………………1.5.4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22)………………………………………1.5.5 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24)第1章习题(25)…………………………………………………………………第2章 导 数2.1.1 复变函数极限的概念(31)…………………………………………2.1.2 复变函数极限定理(32)……………………………………………2.2 复变函数的连续性(35)……………………………………………………2.2.1 复变函数连续的概念(35)…………………………………………2.2.2 复变函数连续的定理(35)…………………………………………2.3 导数(37)……………………………………………………………………2.3.1 导数的概念(37)……………………………………………………2.3.2 导数的运算法则(38)………………………………………………2.3.3 函数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39)……………………………………2.3.4 高阶导数(42)………………………………………………………2.4 解析函数(43)………………………………………………………………2.4.1 解析函数的概念(43)………………………………………………2.4.2 初等函数的解析性(43)……………………………………………2.4.3 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44)…………………………………………2.5 调和函数(45)………………………………………………………………2.5.1 调和函数的概念(45)………………………………………………2.5.2 已知实部或虚部的解析函数的表达式(46)………………………第2章习题(49)…………………………………………………………………第3章 积 分3.1 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54)……………………………………3.1.1 不定积分(54)………………………………………………………3.1.2 定积分(55)…………………………………………………………3.1.3 积分值的计算(57)…………………………………………………3.2 柯西定理及其推广(59)……………………………………………………3.3 柯西积分公式(65)…………………………………………………………3.4 解析函数的导数(67)………………………………………………………第3章习题(69)…………………………………………………………………第4章 级 数4.1 收敛序列与收敛级数(76)…………………………………………………4.1.1 收敛序列(76)………………………………………………………4.1.2 收敛数项级数(78)…………………………………………………4.1.3 函数项级数(80)……………………………………………………·2·目 录4.2.1 幂级数的概念(80)…………………………………………………4.2.2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82)……………………………………………4.2.3 幂级数和函数的性质(84)…………………………………………4.3 泰勒级数(85)………………………………………………………………4.4 罗朗级数(91)………………………………………………………………4.4.1 罗朗级数的概念(91)………………………………………………4.4.2 解析函数的罗朗展式(92)…………………………………………第4章习题(98)…………………………………………………………………第5章 留 数5.1 解析函数的孤立奇点(103)………………………………………………5.1.1 孤立奇点的定义与分类(103)……………………………………5.1.2 零点与极点的关系(105)…………………………………………5.1.3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107)………………………………5.2 留数的一般理论(109)……………………………………………………5.2.1 留数的定义及计算(109)…………………………………………5.2.2 留数定理(112)……………………………………………………5.2.3 无穷远点的留数(114)……………………………………………5.3 留数对定积分计算的应用(117)…………………………………………第5章习题(121)…………………………………………………………………第6章 保形映照6.1 导数的几何意义及保形映照的概念(125)………………………………6.1.1 曲线的切向量(125)………………………………………………6.1.2 导数的几何意义(125)……………………………………………6.1.3 保形映照的概念(127)……………………………………………6.2 分式线性函数及其映照性质(127)………………………………………6.2.1 分式线性函数(127)………………………………………………6.2.2 分式线性函数的映照性质(130)…………………………………6.3 分式线性函数的应用(133)………………………………………………6.4 指数函数与幂函数所确定的映照(136)…………………………………6.4.1 指数函数w =e z所确定的映照(136)……………………………6.4.2 幂函数w =z n 所确定的映照(139)………………………………第6章习题(142)…………………………………………………………………·3·目 录*第7章 解析函数对平面向量场的应用7.1 平面向量场(146)…………………………………………………………7.2 平面场的复势(148)………………………………………………………7.3 应用(152)…………………………………………………………………7.3.1 对流体力学的应用(152)…………………………………………7.3.2 对电学的应用(154)………………………………………………第二篇 积分变换第1章 傅里叶变换1.1 傅里叶积分(158)…………………………………………………………1.1.1 傅里叶积分的概念(158)…………………………………………1.1.2 傅里叶积分的物理意义———频谱(159)…………………………1.1.3 傅里叶积分定理(163)……………………………………………1.2 傅里叶变换(164)…………………………………………………………1.2.1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164)…………………………………………1.2.2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167)…………………………………………1.3 δ函数(178)………………………………………………………………1.3.1 δ函数的概念(178)………………………………………………1.3.2 δ函数的性质(181)………………………………………………1.3.3 δ函数的傅里叶变换(185)………………………………………*1.4 离散傅里叶变换和离散沃尔什变换(186)……………………………1.4.1 离散傅里叶变换(186)……………………………………………1.4.2 快速傅里叶变换(189)……………………………………………1.4.3 离散沃尔什变换(193)……………………………………………第1章习题(195)…………………………………………………………………第2章 拉普拉斯变换2.1 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198)………………………………………………2.1.1 拉普拉斯积分(198)………………………………………………2.1.2 拉普拉斯变换(202)………………………………………………·4·目 录2.3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208)………………………………………………2.4 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224)………………………………………………2.4.1 线性微分方程及微分方程组(224)………………………………*2.4.2 具有特殊扰动函数的微分方程(229)…………………………*2.5 梅林变换和z 变换(231)………………………………………………2.5.1 梅林变换(231)……………………………………………………2.5.2 z 变换(233)………………………………………………………第2章习题(236)…………………………………………………………………*数学实验实验一:Matlab 软件的应用(241)…………………………………………实验二:快速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逆变换的计算程序(243)……………附录A 区域变换表(256)………………………………………………………附录B 傅氏变换简表(261)……………………………………………………附录C 拉氏变换简表(265)……………………………………………………习题答案(270)……………………………………………………………………参考书目(282)……………………………………………………………………·5·目 录第一篇 复变函数复数是十六世纪人们在解代数方程时引入的,在十七和十八世纪,随着微积分的发明与发展,人们研究了复变数函数(简称复变函数),得到了一些重要结果.因为复数最初是单纯地从形式上推广而引进的,并且在十八世纪以前,由于人们对复数的有关概念了解得不够清楚,用它们进行计算得到了一些矛盾,所以复数在历史上长期不能为人们所接受,“虚数”这一名词本身恰好反映了这一点.可是复数并不神秘,它可与有序实数对或平面向量一一对应,在某些情况下用复数表示的向量计算起来更方便.十八世纪,J.达朗贝尔(1717—1783)与L.欧拉(1707—1783)等人逐步阐明了复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澄清了复数的概念,并应用复数和复变函数研究了流体力学等方面的一些问题.直到这时,人们才接受了复数.复变函数的理论基础是在十九世纪奠定的.A.L.柯西(1789—1857),K.外尔斯特拉斯(1815—1897)和G.F.B黎曼(1826—1866)是这一时期的三位代表人物.柯西和外尔斯特拉斯分别应用积分和级数研究复变函数,黎曼研究复变函数的映照性质.本世纪,复变函数论成为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发展成一门庞大的学科.这门学科不但研究本身在发展中提出的问题,而且对于自然科学其它部门(如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电学、热学、理论物理等)以及数学中其他分支(如微分方程、积分方程、概率论、数论等)复变函数论都有重要的应用.第1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高等数学和复变函数都是以变量为研究对象的数学课程.所不同的是高等数学的变量来自于实数集合,而复变函数中的变量来自于复数集合.本章将介绍复数的概念、运算、复变函数、初等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1.1 复 数1.1.1 复数及其代数运算1.复数的概念在中学我们已经学过复数.知道i是方程x2+1=0的一个根,即i2= -1,这里i称做虚数单位.当x,y都是实数时,我们称z=x+i y为复数.x,y分别称为z的实部与虚部.记作x=Re(z),y=Im(z).当x=0,y≠0时,z=i y称为纯虚数;当y=0时,z=x被视作实数x.两个复数的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一个复数等于零,当且仅当它的实部与虚部同时等于零.称复数x+i y和x-i y互为共轭复数.复数z的共轭复数常记为z.2.复数的代数运算对以上定义的复数,我们来规定其运算方法.由于实数是复数的特例,因此复数的运算法则施行于实数时,应与实数的运算结果相符.同时复数运算应能够满足实数运算的一般规律.两个复数z1=x1+i y1,z2=x2+i y2的运算定义如下:复数的加法、减法: z1±z2=(x1±x2)+i(y1±y2).复数的乘法: z1z2=(x1x2-y1y2)+i(x1y2+x2y1).复数的除法:z1x1x2+y1y2x2y1-x1y2以上各式的右端分别称为复数z1与z2的和、差、积、商.复数运算所满足的算律:(1)交换律z1+z2=z2+z1; z1z2=z2z1.(2)结合律z1+(z2+z3)=(z1+z2)+z3; z1(z2z3)=(z1z2)z3.(3)分配律z1(z2+z3)=z1z2+z1z3.算律(1)、(2)、(3)读者可自行证之.我们注意到对复数的运算仍有以下事实:(1)z+0=z, 0·z=0;(2)z·1=z, z·1z=1;(3)若z1z2=0,则z1与z2至少有一个为零,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如果z1z2=0,z2≠0 z1=z1z2·1z2=(z1z2)1z2=0.(4)z1+z2z3=z1z3+z2z3.计算1 2-3i11+i=15-i=526+126i.例1.1 证明:(1+z)2=1+2z+z2.证 (1+z)2=(1+z)(1+z)=1+z+z+z2=1+2z+z2.共轭复数的运算性质:(1)z==z;(2)z1±z2=z1±z2;(3)z1z2=z1z2;(4)z1z2=z1z2.我们来证明性质(3),其余留给读者.证 设z1=x1+i y1,z2=x2+i y2.那么 z1z2=(x1x2-y1y2)+i(x1y2+x2y1), z1z2=(x1x2-y1y2)-i(x1y2+x2y1), z1z2=(x1-i y1)(x2-i y2)=(x1x2-y1y2)+i(-x1y2-x2y1)=(x1x2-y1y2)-i(x1y2+x2y1).因而 z1z2=z1 z2.例 共轭复数-1+3i 2-i =(-1+3i)(2-i)=-1+3i2+i.例1.2 证明:Re(z)=z+z2, Im(z)=z-z2i.证 设z=x+i y.则 z+z2=(x+i y)+(x-i y)2=x=Re(z); z-z2i=(x+i y)-(x-i y)2i=y=Im(z).1.1.2 复数的几何表示1.复平面一个复数z=x+i y本质上由一对有序实数(x,y)唯一确定.于是能够建立全体复数和x y平面上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横坐标为x,纵坐标为y的点来表示复数z=x+i y.由于x轴上的点对应着实数,故x轴称为实轴;y轴上非原点的点对应着纯虚数,故y轴称为虚轴.这样表示复数z的平面称为复平面或z平面.2.复数的模与幅角在复平面上,复数z还与从原点O到z=x+i y所引向量构成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我们也可以用向量来表示复数z=x+i y(如图1.1).复数的模我们称向量z的长度为复数z的模,记作z(如图1.1).关于复数z的模z有:(1)z=x2+y2;(2)z=z,z z=z2;(3)z≤x+y,x≤z,y≤z;(4)z1z2=z1z2(5)z1+z2≤z1+z2;(6)z1-z2≥z1-z2.这里z1-z2又表示点z1与z2之间的距离.(1)、(2)、(3)显然成立,利用运算定义和性质容易得到(4).在1.1.3节定理1.1中我们还将利用复数的其它形式更简捷地证明它.图1.1图1.2 我们来证明不等式(5).证 z 1+z 22 =(z 1+z 2)(z 1+z 2)=(z 1+z 2)(z 1+z 2) =z 1z 1+(z 1z 2+z 1z 2)+z 2z 2 =z 12+z 22+2Re (z 1z 2).但 Re (z 1z 2)≤z 1z 2=z 1z 2,所以 z 1+z 22≤(z 1+z 2)2.即 z 1+z 2≤z 1+z 2.对上式我们可以推广到有限个复数,即z 1+z 2+…+z n ≤z 1+z 2+…+z n.我们再来证明不等式(6).证 当z 1≥z 2时,z 1=z 1-z 2+z 2≤z 1-z 2+z 2,因而 z 1-z 2≤z 1-z 2. 当z 1≤z 2时,同理有 z 2-z 1≤z 1-z 2,所以z 1-z 2≤z 1-z 2.复数的幅角由实轴的正向到向量z 之间的夹角θ称为复数z 的幅角,记作Arg z (如图1.1).显然Arg z 有无穷多个值,其中每两个值相差2π的整数倍.但Arg z 只有一个值θ0,满足条件-π<θ0≤π,称它为复数z的幅角的主值,记作arg z.则 Arg z=arg z+2kπ (k=0,±1,±2,…,-π<arg z≤π.), tan(Arg z)=y x幅角主值arg z由等式tan(arg z)=yx右边的值,x和y的符号及-π<arg z≤π来确定.当z=0时,我们说z的模为0,幅角不定.例1.3 求Arg(2-2i)和Arg(-3+4i).解Arg(2-2i)=arg(2-2i)+2kπ=arctan -22+2kπ=-π4+2kπ (k=0,±1,±2,…). Arg(-3+4i)=arg(-3+4i)+2kπ=arctan 4-3+2kπ+π=(2k+1)π-arctan 43 (k=0,±1,±2…).1.1.3 复数四则运算的几何意义由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的关系: x=r cosθ, y=r sinθ得到 z=r(cosθ+i sinθ).这里θ=Arg z,此式称为复数z的三角表达式.例1.4 求i,-2,1-3i的三角表达式.解(a)因为 i=1,Arg i=π2+2kπ (k=0,±1,±2,…),所以 i=cos π2+i sinπ2. (b)因为 -2=2,Arg(-2)=π+2kπ (k=0,±1,±2,…),所以 -2=2(cosπ+i sinπ). (c )因为 1-3i =2, Arg (1-3i )=-π3+2k π (k =0,±1,±2,…),所以 1-3i =2cos -π3+i sin -π3.复数的加法、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由向量的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给出(如图1.2).应用复数的三角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到若 z 1=r 1e i θ≠0,z 2=r 2e i θ≠0,则 z 1z 2=r 1r 2[cos (θ1+θ2)+i sin (θ1+θ2)],(1.1) z 1z 2=r 1r 2[cos (θ1-θ2)+i sin (θ1-θ2)],(1.2)从而有图1.3定理1.1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它们模的乘积;两个复数乘积的幅角等于它们幅角的和.定理的含义(如图1.3):对任何两个非零复数z 1、z 2,下面两个等式同时成立.z 1z 2=z 1z 2; Arg (z 1z 2)=Arg z 1+Arg z 2.上面关于幅角的等式应理解为集合的相等.也就是说,对于等式左端的任一值,等式的右端必有一值和它相等,反之亦然.例 设z 1=-1,z 2=i .那么 Arg z 1+Arg z 2=π+π2+2k ′π, Arg (z 1z 2)=Arg (-i )=-π2+2k π,这里k ′,k 分别为0,±1,±2,…. 显然,作为集合 Arg (z 1z 2)=Arg z 1+Arg z 2.定理1.2 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它们模的商;两个复数商的幅角等于被除数与除数的幅角差.即z 1≠0,z 2≠0时, z 1z 2=z 1z 2; Argz 1z 2=Arg z 1-Arg z 2.这里关于幅角的结论与定理1.1中的一样,亦为集合意义下的相等.另外,由复数的三角表达式 z =r (cos θ+i sin θ)经欧拉公式 e i θ=cos θ+i sin θ,我们可以得到等式 z =r e i θ,此式称为复数z 的指数表达式.如设 z 1=r 1e i θ1,z 2=r 2e i θ2 (z 1≠0,z 2≠0).那么, e i θ1ei θ2=(cos θ1+i sin θ1)(cos θ2+i sin θ2)=cos (θ1+θ2)+i sin (θ1+θ2)=ei (θ1+θ2). 1ei θ2=1cos θ2+i sin θ2=cos θ2-i sin θ2=cos (-θ2)+i sin (-θ2)=ei (-θ2)=e-i θ2.因此 z 1z 2=r 1r 2ei (θ1+θ2);(1.3) z 1z 2=r 1r 2e i (θ1-θ2).(1.4)这便是定理1.1与1.2的结论.例1.5 设z 1=1+3i ,z 2=-1-i .分别应用式(1.1)和式(1.2),式(1.3)和式(1.4)计算z 1z 2和z 1z 2.解 因为z 1=2,tan (Arg z )=3,z 1在第Ⅰ象限,所以z 1的三角表达式为 z 1=2cos π3+i sin π3.z 1的指数表达式为 z 1=2e π3i .因为z 2=2,tan (Arg z 2)=1,z 2在第Ⅲ象限,所以z 2的三角表达式为 z 2=2cos -34π+i sin -34π.z2的指数表达式为 z2=2e-34πi.由式(1.1)和式(1.2)可得: z1z2=22cos π3-34π+i sinπ3-34π=22cos-512π+i sin-512π. z1z2=22cosπ3+34π+i sinπ3+34π=2cos1312π-2π+i sin1312π-2π=2cos-1112π+i sin-1112π.由式(1.3)和式(1.4)可得 z1z2=22e i π3-34π=22e-512iπ. z1z2=22e i(π3+34π)=2e-1112πi.根据复数三角表达式与指数表达式的关系 r e iθ=r(cosθ+i sinθ), r e i(θ+2kπ)=r[cos(θ+2kπ)+i sin(θ+2kπ)],显然 r e iθ=r e iθ·e2kπi (k=0,±1,±2,…).从几何上来看(如图1.4),当θ增加或减少2π时,z点沿圆周移动一圈回到出发点.因此,z=r e iθ与z=r e i(θ+2kπ)(k=0,±1,±2,…)表示的是同一个复数.由图1.4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可表示为: z=R.一个圆心在z0,半径为R的圆(如图1.5)可以表示为:z-z0=R.图1.4图1.51.1.4 扩充复平面图1.61.复数的球面表示取一个中心位于复平面原点处的球面,球面与始于原点且垂直于复平面的射线相交于点N .对复平面上任一点z,过z 和N 作直线与球面相交于异于N 的一点P (当点z 位于圆周C 所围区域内时,P 在下半球面上).反之,对球面上任一异于N 的点P ,过N 和P 的直线与复平面交于一点z (如图1.6).这就是说,除去点N 外球面上的点P 与复平面上的点z 为一一对应,即复数可用球面上的点来表示.2.扩充复平面对球面上的点N,复平面上没有复数与之对应.从图1.6可以看到,当z 无限远离原点时P 无限逼近N .我们规定,无限远离原点的点称为“无穷远点”,它与球面上的点N 相对应.不包含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仍称为复平面.包含无穷远点在内的复平面称为扩充复平面.为了使扩充复平面上的点与球面上的点一一对应,规定“无穷远点”是唯一的.本书中如无特别声明,只考虑有限复数及复平面.3.复数∞扩充复平面上的无穷远点与复数中的∞对应,记作z =∞.复数z =∞的实部、虚部、幅角均无意义,它的模z 规定为+∞,对于其它每一个复数z 则有z <+∞.设α为不等于零的有限复数,对于z =∞的运算规定为: α±∞=∞±α=∞; α·∞=∞·α=∞; α0=∞,α∞=0.∞±∞,0·∞,0以及∞∞均无意义.1.2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1.2.1 复数的乘幂设n为正整数,z n表示n个非零复数z的乘积,按乘法法则z n+1=z n·z,可得z n=r n e i nθ.当n=0时,我们约定z0=1.显然,这时z n=r n e i nθ仍然成立.当n为负整数时,定义z-1=1z,我们有 z n=(z-1)-n=1z-n=1re-iθ-n=1r-ne i nθ=r n e i nθ.因此,对任何整数n,复数z的乘幂有下列公式成立:z n=r n e i nθ.特别地,当r=1时,上述公式成为(e iθ)n=e i nθ,即(cosθ+i sinθ)n=cos nθ+i sin nθ.此公式称为棣莫弗(De Moivre)公式.1.2.2 复数的方根我们称满足方程w n=z(这里w≠0,n≥2)的复数w为该方程的n次方根,记作n z,即w=n z.或者记作z 1n,此时w=z1n.设 z=r e iθ,w=ρe iφ,由方程w n=z可得 (ρe iφ)n=r e iθ.即 ρn e i nφ=r e iθ.所以 ρn=r, nφ=θ+2kπ (k=0,±1,±2,…).从而 ρ=r 1 n, φ=θ+2kπn (k=0,±1,±2,…).故 w=r 1n e iθ+2kπn, z 1n=r1n cosθ+2kπn+i sinθ+2kπn (k=0,±1,±2,…)为方程w n=z的全部的根,当k取0,1,2,…,n-1时得到方程w n=z的n 个单根,这n个单根在几何上表现为以原点为中心,r1n为半径的圆内接正n 边形的n个顶点.当k取其它整数值时,得到的方程w n=z的根必与这n个单根中的某个根重合.方程w n=1(n=2,3,…,z≠0)在复数范围内有n个单根w=cos 2kπn+i sin2kπn (k=0,1,2,…,n-1).从几何上来看,若设w n=e i 2πn,方程w n=1的n个单根可记为1,w n,w2n,w3n,…,w n-1n.它们是单位圆内接正n边形的n个顶点,以n=3为例作图1.7,n=6为例作图1.8.图1.7图1.8例1.6 求-8i的三个三次方单根.解 因为 -8i=8e i-π2+2kπ (k=0,±1,±2,…),所以它的三个三次方单根为 (-8i)13=2e i-π6+23kπ (k=0,1,2),也就是 3-i, 2i, -3-i.例1.7 计算-1-i.解 因为 -1-i=2cos-34π+i sin-34π,所以 -1-i=42cos -34π+2kπ2+i sin-34π+2kπ2(k=0,1).即 w02=42cos 38π-i sin38π, w12=42cos 58π+i sin58π.1.3 平面点集关于平面点集的基本概念在高等数学的下册已讲述过了.在此我们仅做回顾.1.3.1 区 域邻域 平面上以z0为心,δ(任意的正数)为半径的圆:z-z0<δ内部的点的集合称为z0的邻域或圆盘.而称由不等式0<z-z0<δ所确定的点集为z0的去心邻域.内点 设E为平面上的一个点集,z0为E内的一点,如果存在z0的一个邻域,而该邻域内所有的点都属于E,则称z0为E的内点.开集 如果点集E的每一个点都是内点,则称E为开集.边界点 如果点z0的任一邻域内既有属于E的点,也有不属于E的点,则称z0为E的边界点.边界 集E的全部边界点所组成的点集,称为集E的边界.连通的 设E是开集,如果对于E内任何两点,都可用折线连接起来,且该折线上的点都属于E,则称开集E是连通的.开区域 连通的开集称为开区域或区域.闭区域 开区域连同它的边界一起,称为闭区域.有界集、无界集 如果集E可以包含在原点的一个邻域内(即存在一个正数M,对任意的z∈E,都有z<M),那么称集E为有界集.否则称集E 为无界集.例如: 圆盘:z-z0≤r为有界闭区域. 圆环:r1<z-z0<r2为有界开区域. 上半平面:Im(z)>0是无界开区域. 角形域:0<arg z<φ是无界区域.1.3.2 曲 线1.简单曲线、简单闭曲线.定义1.1 设x(t)及y(t)是闭区间[α,β]上连续的两个实函数,则由方程 x=x(t)y=y(t) (α≤t≤β),或由复数方程 z=x(t)+i y(t)(α≤t≤β) (简记为z=z(t))所决定的点集C称为复平面(z平面)上的一条连续曲线.在这个意义下, z(α)及z(β)分别称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若任取t1,t2∈[α,β],且t1≠t2, t1与t2不同时取到端点时,有z(t1)≠z(t2),则称该曲线为简单曲线(或无重点曲线);z(α)=z(β)的简单曲线称为简单闭曲线.例如:没有重点的线段、圆弧、抛物线的弧段等都是简单曲线.椭圆周是简单闭曲线,双纽线不是简单闭曲线(有重点的曲线).2.光滑曲线、分段光滑曲线.定义1.2 设曲线C的方程为z(t)=x(t)+i y(t) (α≤t≤β),又在α≤t≤β上,x′(t),y′(t)连续且不全为零,则称曲线C为光滑曲线.由几段光滑曲线衔接而成的曲线称为分段光滑曲线.例如:摆线x(t)=a(t-sin t),y(t)=a(1-cos t)(a>0)的一拱为一条光滑曲线.星形线x(t)=a cos3t,y(t)=a sin3t(a>0)为分段光滑曲线.1.3.3 单连通域和多连通域定义1.3 设D 是平面上一区域,如果在D 内任作一条简单闭曲线,而图1.9曲线所围的部分总属于D,则称区域D 为单连通区域.不是单连通的区域称为多连通区域或复连通区域.例如:由单连通域,多连通域的定义可以判断出,区域:{zz <1}和区域:{zIm (z )>0}均为单连通区域;区域{zr 1<z -z 0<r 2}为多连通域.复杂一点的多连通区域如图1.9所示,它可以是由曲线C 所围成的区域中挖了几个洞,去除了几个点和一条线段而形成的区域.1.4 复变函数1.4.1 复变函数的概念定义1.4 设D 是一个给定的复数集,如果有一法则f ,对于每一个数z ∈D,总有确定的复数w 和它对应.则称f 是定义在D 上的复变数函数(简称为复变函数),记作w =f (z ).数集D 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如果给定一个函数w =f (z )却没有指明函数的定义域,我们约定该函数的定义域为复变数z 所能取的使w =f (z )有意义的值的集合.当取z 0∈D 时,通过w =f (z )与之对应的值w 0称为复变函数w =f (z )在z 0处的函数值.如果任取z ∈D ,通过w =f (z )有唯一的w 值与之对应,这种函数称为单值函数.否则称为多值函数.在以后的讨论中,如无特别声明,所讨论的函数均指单值函数.例如:函数 w =z 12是定义在整个复平面上的多值函数. w =arg z 是定义在除原点外整个复平面上的单值函数. w =1z,其中Im (z )>0.是定义在上半平面的单值函数.设w =f (z )是定义域为D 的函数,其中 z =x +i y, w =u +i v ,则u ,v 随x ,y 而确定.因而w =f (z )又常写成f (z )=u(x ,y)+i v(x ,y),其中u (x ,y)及v(x ,y)是二元实函数.例 设f (z )=z 2,那么 f (z )=(x +i y)2=x 2-y 2+i2xy ,因此u =x 2-y 2, v =2xy .例 若 u (x ,y)=y ∫+∞e-x td t , v(x ,y)=∑∞n =0y n,则 f (z )=y∫+∞e-x td t +i∑∞n =0y n,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x >0且-1<y <1.若a 0,a 1,a 2,…,a n (a n ≠0)为复常数,n 为非负整数,函数P(z )=a 0+a 1z +a 2z 2+…+a n zn称为n 次多项式函数,它的定义域是整个复平面.若Q (z )也为多项式函数,P(z )/Q(z )称为有理函数,它的定义域为除去Q (z )=0的点z 以外的所有点的集合.1.4.2 复变函数的几何解释———映照在高等数学中,我们常用几何图形来表示函数.这给研究函数的性质提供了许多直观的帮助.现在我们取两张复平面,分别称为w 平面和z 平面(有时为了方便,将两张平面重叠在一起),如果在z 平面上函数w =f (z )的定义域D 内取一点z 0,通过w =f (z )在w 平面上有相应的点w 0与之对应,当z 取遍点集D 时,在w 平面上就有相应的点集G 与之对应.因此,从几何上来讲,复变函数w =f (z )代表的是z 平面上点集D 到w 平面上的点集G 之间的一种变换,亦即一种映照.例如:如图1.10所示函数w =z 2将z 平面上的扇形区域 0<θ<π4,0<r <2.映照成w 平面上的扇形区域 0<φ<π2,0<ρ<4.如果我们将z 平面与w 平面重叠起来,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映照w =z +1,是将z 平面上每一个点都向右移了一个单位;映照w =i z 是将z 平面上作为向量的每一个点按逆时针旋转了π2角度;映照w =z 是将复平面上每一图1.10个点映照到它关于实轴的对称位置.例1.8 试想映照w=z+1 z将z平面上的圆周z=R映照成w平面上的什么图形.解 若设z=R e iθ,w=u+i v,则 w=R e iθ+1 R e iθ=R(cosθ+i sinθ)+1R(cosθ-i sinθ)=R+1Rcosθ+i R-1Rsinθ,因而 u=a cosθ, v=b sinθ a=R+1R,b=R-1R.显然,当R≠1时u2 a2+v2b2=1.这就是说映照w=z+1z将z平面上的圆周z=R(R≠1),映照成w平面上长轴为2a,短轴为2b的椭圆线.当R=1时,w=2cosθ.这说明映照w=z+1z将z平面上的单位圆映射成w平面上实轴的一段-2≤u≤2.以上讨论如图1.11所示.图1.111.4.3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1.反函数 定义1.5 设w=f(z)定义在z平面的点集D上,函数值集合G在w 平面上.则对任意z∈D,在G内有确定的w与之对应.反过来,由G中任取一点w,通过法则f(z)=w,总有确定的z∈D与之对应.由函数的定义知,此时z与w之间具有了函数的对应关系,记作z=f-1(w),我们称新函数z= f-1(w)为函数w=f(z)的反函数.例如:w=az+bcz+d的反函数为z=-d w-bcw-a,其中a,b,c,d为复常数.在下一节中我们还将看到类似于高等数学中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三角函数与它的反三角函数互为反函数.2.复合函数定义1.6 设函数w=f(h)的定义域为D1,函数h=φ(z)的定义域为D2,值域G D1.那么对任一z∈D2,通过h=φ(z)有确定的h∈G D1与之对应,从而通过w=f(h)有确定的w值与z对应.由函数的定义知,此时w与z之间具有了函数的对应关系,记作w=f[φ(z)].这个函数称为w= f(h)与h=φ(z)的复合函数.例如:函数 w=1h1(h1≠0),h1=h2+β,h2=αz,(α,β均为复常数)的复合函数为w=1αz+β.1.5 初等函数这一节我们来讨论复数域上初等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5.1 指数函数定义1.7 我们将复变数z=x+i y的指数函数定义为:e x+i y=e x(cos y+i sin y)对于复指数函数e z,它具有如下性质:(1)当z=x时,这个定义与实数集上定义的指数函数一致,但当z=x=1n(n=2,3,…)时,对1.2节e1n为e的n次方根集合的约定是个例外.(2)e z=e x, Arg(e z)=y+2kπ (k=0,±1,±2,…);(3)e z1e z2=e z1+z2.事实上,设z1=x1+i y1,z2=x2+i y2,那么 e z1e z2=(e x1e i y1)(e x2e i y2)=(e x1e x2)(e i y1e i y2),因为x1,x2均为实数,由1.1节e i y1e i y2=e i(y1+y2),得e z1e z2=e x1+x2e i(y1+y2).又因为z1+z2=(x1+x2)+i(y1+y2),故上式的右边为e z1+z2.(4)e z+2kπi=e z,这里k为任一整数.这个等式说明指数函数e z是以2kπi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例1.9 证明 (a)(e z)n=e nz(n为正整数); (b)e z1e z2=e z1-z2.证 (a)因为(e z)n=e z e z…e zn,从而(e z)n=e n z. (b)因为e z e-z=e0=1,从而e-z=1 e z,故e z1e z2=e z1·e-z2=e z1-z2.1.5.2 对数函数定义1.8 我们定义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即若z=e w (z≠0,∞),则称w是z的对数函数,记为w=Ln z.现在我们来推导w=Ln z的具体表达式.设w=u+i v,z=r e iθ.由e w=z可得e u+i v=r e iθ,因而e u=r, v=θ,故 w=u+i v=ln r+iθ=ln z+i Arg z.即 Ln z=ln z+i(arg z+2kπ) (k=0,±1,±2,…).这是一个多值函数,每给一个z有多个Ln z的值与之对应.若令k=0,则上式中的多值函数便成为了单值函数,我们称这个单值函数为多值函数Ln z的主值,记作ln z.即 ln z=ln z+i arg z; Ln z=ln z+2kπi (k=0,±1,±2,…).对数函数Ln z具有如下性质:(1)当z=x>0时,ln z=ln x;(2)当z=x<0时,Ln x=ln x+i(2k+1)π(k=0,±1,±2,…);(3)e Ln z=z; Ln e z=z+2kπi (k=0,±1,±2,…);(4)Ln(z1z2)=Ln z1+Ln z2; Ln z1z2=Ln z1-Ln z2.关于性质(3),由于e L n z=e ln z+i arg z+2kπi=z e i arg z=z (k=0,±1,±2,…),Ln e z=ln e z+i arg e z+2kπi=z+2kπi(k=0,±1,±2,…),结论显然成立.对性质(4),我们现在来证明 Ln(z1z2)=Ln z1+Ln z2.证 因为 Ln(z1z2)=ln(z1z2)+i Arg(z1z2), Arg(z1z2)=Arg z1+Arg z2.。
函数在无限远处极限
利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等价无穷小
在自变量的某个变化过程中,两个无穷小量 可以相互替换,它们的比值为常数。利用等 价无穷小求极限时,需要找到与原函数等价 的无穷小量,并将其代入原函数中,从而简 化计算过程。
举例
求函数 f(x) = sin(x)/x 在 x = ∞ 处的极限。 利用等价无穷小,将 sin(x) 替换为 x,得到 f(x) = x/x = 1,因此 lim(x→∞) sin(x)/x = 1。
无穷大量与无界量
无穷大量和无界量是数学中的两个概念,它们描述的是趋于无穷的变量。在判断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 限时,需要区分这两个概念。
无穷大量指的是一个变量趋于无穷的速度比任何正数都快,即其增长速度超过任意正数。无界量则是 指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没有上界或下界。在判断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时,需要注意区分这两个概念 ,因为它们的性质和行为不同。
函数在无限远处的极限
目录
• 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定义 • 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性质 • 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应用 • 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的求法 • 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的注意事项
01 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定 义
函数在正无穷远处的极限
定义
如果对于任意正实数$A$,存在一个 正实数$B$,当$x > B$时,有$f(x) < A$,则称函数$f(x)$在正无穷远处的 极限为A。
极限的局部有界性
有界性
如果函数f在无穷远处有极限,那么存 在一个正数M,当x足够大时, |f(x)|<=M。
局部有界性
如果函数f在无穷远处有极限,那么存 在一个正数N和M,当x>N时, |f(x)|<=M。
03 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应 用
第三节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的性质
存在着极限
limf
z
(z)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无
穷
极
限
或
不
存
在
有
限
或无穷的极限 limf (z) 。 z
系9.1设函数f(z)在区域 R|z|内解析,
那么 z是f(z)的可去奇点的必要与充分
条件是:存在着某一个正数 0(R) ,使得f(z)
在 0|zz0| 内有界。
本节结束 谢谢!
Complex Function Theory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令 z 1 ,按照R>0或R=0,我们得到在
w
0 | w| 1
R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或
0|w|
内解析的函数 (w) f (1)
w
其洛朗级数展式是:
(z)
n wn n
,
如果w=0是 (z) 的可去奇点、(m阶)极
点或本性奇点,那么分别说 z是f(z)的
可去奇点、(m阶)极点或本性奇点。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1)、如果当时n=1,2,3,…, n 0 ,那么
z是f(z)的可去奇点。
(2)、如果只有有限个(至少一个)整数n
,使得
n 0,那么 z 是f(z)的极点
。设对于正整数m,m 0 ,而当n>m时,n 0
那么我们称 z是f(z)的m阶极点。按照
n
注解2、若 z为f(z)的可去奇点,我们也
说f(z)在无穷远点解析。
第3节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 ) e(1 2 6 2 ),
1 2 6 f ( z ) ( ) e(1 2 z z z ),
f ( z)在z 的主要部分为零, 故为f ( z)的可去奇点;
若令f () e, 则f ( z)在z 解析.
1 例5求函数f ( z ) cot z 的奇点(包括无穷远点), z 并确定其类型. z k (k 0, 1, )为cot z的一阶极点, 解 1 当k 0时, z k 是 的解析点, z 故z k (k 1, 2, )为f ( z)的一阶极点;
且以a为非孤立零点, 故必有f ( z) 0, 矛盾; f ( z ) ; 其次z a也不可能是f ( z)的极点; 否则 lim z a 即 M 0, 0, 使当0 z a 时, f ( z ) M ; 即f ( z)在0 z a 内无异于a的零点, 矛盾 故z a为f ( z )的本质奇点.
n 1
主要部分
n 1
正则部分
n 1
二 孤立奇点的类型的判定
f ( z)在孤立奇点的Laurent展式为
f ( z ) b n z n b0
n 1 n b z n n 1
正则部分 主要部分 1 对应 ( w) f ( )在w 0的Laurent展式为 w
类似于有限孤立奇点的类型判定有
1 定理5.3 函数f ( z )的孤立奇点z 为可去奇点的
充要条件是:下列三条中任何一条成立
'
(1) f ( z)在z 的主要部分为零;
(2) lim f ( z ) b, (b );
z
(3) f ( z)在z 的某去心邻域N {}内有界.
复变函数5.3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ppt课件
z
z0
定义5.5 若z/=0为 (z) 的可去奇点(解析点),
m阶极点或本性奇点,则我们相应地称z=∞为 f(z)的可去奇点(解析点),m阶极点或本性奇点.
设在去心邻域K-{0}:0<|z |<1/r内将 (z')
展成罗朗阶数: (z') cn z'n
n
3
令z=1/z,根据(5.12),则有
(z') f ( 1 ) f (z)
10
5
(2)f(z)在z=∞的某去心邻域N-{∞}内能 表成 f (z) zm (z),
其中(z)在z=∞的邻域N内解析,且 ( 0);
(3)g(z)=1/f(z)以z=∞为m阶零点(只要令 g(∞)=0).
定理5.5 (对应于定理5.5) f(z)的孤立奇点
∞为极点的充要条件是 lim f (z) . z 定理5.6(对应于定理5.6) f(z)的孤立奇点
z'
(5.12)
在去心邻域:
K {0}: 0 | z'| 1 (如r 0规定1 )内解析
r
r
z 0就为(z)之一孤立点.我们还看出:
2
(1)对于扩充z平面上无穷远点的去心
邻域N-{∞},有扩充z平面上的原点的去心邻域;
(2)在对应点z与z平面上,函数 f (z) (z')
(3) lim f (z) lim(z'), 或两个极限都不存在.
z'
(z) cnzn f (z) bn z n (5.13)
n
n
其中 bn cn (n 0,1,).
(5.13)为f(z)在无穷远点去心邻域N-{∞}:
0≤r<|z|<+∞内的罗朗展式.对应 (z')在z=0
无限远点_洛朗展开
第四章 级 数第三节 洛朗展式1、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概念:如果f (z )在有限复平面C 上解析,那么它就称为一个整函数。
显然无穷远点是整函数的孤立奇点。
在C 上,f (z )围绕无穷远点的洛朗展式也就是其泰勒展式:,)(0∑+∞==n n n z z f α当f (z )恒等于一个常数时,无穷远点是它的可去奇点;当f (z )是)1(≥n 次多项式时,无穷远点是它的n 阶极点;在其它情况下,无穷远点是f (z )的本性奇点,而这时称f (z )为一个超越整函数。
例如z z e z cos ,sin ,等都是超越整函数,无穷远点是它们的本性奇点。
由刘维尔定理,我们有代数基本定理:任何)1(≥n 次代数方程至少有一个根。
证明:设)0(...)(011≠+++=--n n n n n z z z P αααα是一个这样的代数方程。
我们要证明整函数P (z )至少有一个零点。
反证之,假定P (z )没有零点,那么)(1z P 也是一个整函数,因为 |)...(||)(|01nn n n zzz z P ααα+++=-)0(|)||||...|||||(|||01≠---≥-z z z z n n n n ααα 所以我们有,0)(1lim,|)(|lim =+∞=∞→∞→z P z P z z因而)(1z P 在全平面上有界,于是根据刘维尔定理,)(1z P 恒等于0,与所设矛盾,因此P (z )至少有一个零点。
定理1 设f (z )是一个整函数,按照∞=z 是可去奇点、)1(≥n 阶极点或本性奇点,必须而且只需f (z )是恒等于常数、)1(≥n 次多项式或超越整函数。
证明:设∞=z 是f (z )的可去奇点,那么)(lim z f z ∞→为有限复数,从而f (z )有界,由刘维尔定理,f (z )恒等于一个常数。
设∞=z 是f (z )的极点或本性奇点时,设f (z )在∞=z 的主要部分是∑∑+∞===11)(k k k nk kk z z z g αα或那么∞=z 是f (z )-g (z )的可去奇点。
第3节 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z b z > Max{a , b}, 内分出单值解析分支,
z a a b ln = ln(1 ) ln(1 ) + 2kπi z b ∞ z n1 ∞ z (1) a n (1)n1 b n = 2kπi + ∑ ( ) ∑ ( ) n z n z n=1 n=1 ∞ bn an 1 = 2kπi ∑(1)n1 n zn n=1 ∞ f 可 奇 . k = 0,1,2,; 故 为 (z)的 去 点
f (z) = z (z)
m
(5.11) ;
'
其 (z)在 =∞的 域 内 析 (∞) ≠ 0; 中 z 邻 N 解 ,且
1 (3) g(z) = 以z = ∞为m 阶零点只要令g(∞) = 0). ( f (z)
例2研 函 f (z) = (1 z)(2 z)的 点 =∞的 型 究 数 奇 z 类 .
即 是 (z)的 孤 奇 , 0 f 非 立 点
故 (z)在 = 0的 心 域 不 展 Laurent级 . f z 去 邻 内 能 为 数
内 0 , , 例7 若函数f (z)在 < z a < R 解析且不恒为零 又 f (z)有 列 于 但 与 为 点 零 , 证 若 一 异 a 都 a 聚 的 点试 a 必 f (z)的 质 点 为 本 奇 .
lim f (z) = ∞.
z→∞
孤 奇 ∞ 本 奇 的 要 件 4 定 5.6' f (z)的 立 点 为 质 点 充 条 是 理
下列两条中任何一条成立
(1) f (z)在 =∞的 要 分 无 多 正 不 于 ; z 主 部 有 穷 项 幂 等 零 (2) lim f (z)不存在即当z趋向∞时 f (z)不趋向于任 ( ,
复变函数课件
定义: 内解析, 称点∞为 f (z)的孤立奇点.
1 作变换 w = 把扩充z平面上∞的去心邻域 R<|z|<+∞ z 1 0 映射成扩充w平面上原点的去心邻域:<| w |< . R 又 f ( z ) = f ( 1 ) = ϕ ( w) .这样, 我们可把在去心邻域R<|z|<+∞
tan
1 z k = 1 k + π 2
(k = 0,±1,±2,L)为本性奇点
z = 0为非孤立奇点;
§4.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概念 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概念 4.1 整函数 4.2 亚纯函数
4.1 整函数
定义:在整个复平面上解析的函数称为整函数。
设f ( z )为一整函数,则 f ( z )只以 z = ∞ 为孤立奇点,
且可设: f ( z ) =
∑
∞
n=0
c n z n (0 ≤| z |< +∞ ) (5.14)于是有
定理5.10 若 f (z ) 为一整函数,则 为一整函数, 定理 (1) z = ∞ 为的可去奇点的充要条件是f (z )为常数; 为常数; (2) z = ∞为 f (z )的 m 级极点的充要条件是f (z ) 是一 个m 次多项式. 次多项式 (3) z = ∞为的本性奇点的充要条件是 为的本性奇点的充要条件是(5.14)有无穷 有无穷 不等于零.(这样的整函数称为超越整函数 这样的整函数称为超越整函数) 多个 c n不等于零 这样的整函数称为超越整函数
定义 5.7 非有理函数的亚纯函数称为超越亚纯 函数。 亚纯函数可以表示成两个整函数的商,也可以 表示成部分分式(有理函数式)。
02-5.3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态教学课件
思考: z 是 ez 什么类型的孤立奇点?
如 z 是 f (z) z3 的孤立奇点。
设 z 是
f
(z) 的孤立奇点,作变换
z
1,记
()
(z)
f
1
,则
()
在 0 1 解析, 0 是() 的孤立奇点。
R
定义3: 若 0 是() 的可去奇点、m 级极点或本性奇点,则称 z 为函数
同样地, 也可以通过观察 lim f (z) 来进行分类: z 1. lim f (z) 存在且有限,则 为可去奇点 z 2. lim f (z) ,则 为极点 z 3. lim f (z) 不存在且不为 ,则 为本性奇点 z
例4:
z
是否为函数
f
(z)
f (z) 的可去奇点、m 级极点或本性奇点。
定义4:设 z 为函数 f (z) 的孤立奇点, 若 f (z) 的洛朗级数展开式中 ⑴不含正幂项,则称 z 为 f (z)的可去奇点; ⑵含有限多正幂项,其最高幂为 zm,则称 z 为 f (z)的 m 级极点; ⑶含无穷多正幂项,则称 z 为 f (z)的本性奇点。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logo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一孤立奇点二零点与极点的关系三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态三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态定义2
logo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
一、孤立奇点 二、零点与极点的关系 三、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态*
三、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态*
定义2: 若函数 f (z) 在无穷远点 z 的去心邻域 R z 内解析,则称 为函数 f (z)的孤立奇点。
(复变函数)56
1
1
第10周
第四章习题
2
0
0
第五章解析函数的洛朗展式与孤立奇点
5.1解析函数的洛朗展式
2
1
1
第11周
5.2解析函数的孤立奇点
2
0
0
5.3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5.4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概念习题课
2
1
1
第12周
第六章留数理论及其应用§1留数
2
0
0
6.2用留数定理计算实积分(1)
2
1
1
第13周
6.2用留数定理计算实积分(2)
0
0
1.1复数
2
1
0
第2周
1.2复平面上的点集
2
0
0
1.3.1复变函数的概念与极限
2
1
1
第3周
1.3.2函数的连续性1.4复球面与无穷远点
第二章解析函数
2.1解析函数的概念与柯西—黎曼方程
2
0
0
2.1解析函数的概念与柯西—黎曼方程
2
1
0
第4周
2.2初等解析函数
2
0
1
2.3初等多值函数习题课
2
1
0
第6周
2
0
0
6.3幅角原理及其应用(1)
2
1
1
第14周
6.3幅角原理及其应用(2)
2
0
0
习题课
2
1
0
第15周
第七章共形映射7.1解析变换的特性
7.2分式线性变换
2
1
1
7.2分式线性变换
7.3初等函数所构成的共性映射总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理5.4/ (对应于定理5.4)f(z)的孤立奇点z=∞为m级 极点的充要条件是下列三条中的任何一条成立:
(1) f(z)在 z=∞的主要部分为
b1z b2 z 2 bm z m (bm 0);
首页上页返回 Nhomakorabea下页
1
(z 1)( z 2)
g(z) (z 1)( z 2) z 2 1 1 1 2 z z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补充例 2:求出下列函数的 奇点,并确定他们的类 型(对于极点,要指出它们的 级),对于无穷远点 也要加以讨论。
(1)
f
(z)
z6 z(z2
例4
问函数
1 sec
z 1
在z=1的去心邻域内能否展开为洛朗级数.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例5 设f(z)在0<|z-a|<R内解析,且不恒为零;又 若f(z)有一列异于a但却以a为聚点的零点。试证 a必为f(z)的本性奇点。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定理5.6’(对应于定理5.6) f(z)的孤立奇点∞为本 性奇点的充要条件是下列任何一条成立: (1)f(z)在z=∞的主要部分有无穷多项正幂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不等于零; (2) lim f (z) 广义不存在(即当z趋向于∞
z
时f(z)不趋向于任何(有限或无穷)极限).
例1 f (z)
5.3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定义5.4 设函数f(z)在无穷远点(去心)邻域 N-{∞}:+∞>|z|>r≥0
内解析,则称点∞为f(z)的一个孤立奇点.
如果点∞是f(z)的奇点的聚点,就是非孤立奇点.
设点∞为f(z)的孤立奇点,利用变换z/=1/z,
于是 (z') f ( 1 ) f (z)
z'
(5.12)
在去心邻域:
K {0}: 0 | z'| 1 (如r 0规定1 )内解析
r
r
z 0就为(z)之一孤立点.我们还看出: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1)对于扩充z平面上无穷远点的去心邻域 N-{∞},有扩充z/平面上的原点的去心邻域;
(2)在对应点z与z/上,函数 f (z) (z')
结束
铃
(2)f(z)在z=∞的某去心邻域N-{∞}内能表成
f (z) zm (z),
其中(z) 在z=∞的邻域N内解析,且 ( 0);
(3)g(z)=1/f(z)以z=∞为m级零点(只要令g(z)=0).
定理5.5’(对应于定理5.5) f(z)的孤立奇点∞为
极点的充要条件是 lim f (z) . z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令z/=1/z,根据(5.12),则有 (z') f ( 1 ) f (z)
z'
(z) cnzn f (z) bn z n (5.13)
n
n
其中 bn cn (n 0,1,).
(5.13)为f(z)在无穷远点去心邻域N-{∞}: 0≤r<|z|<+∞内的罗朗展式.对应 (z')在z’=0
的主要部分,我们称 bn z n 为f(z)在z=∞ n
的主要部分.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定理5.3/ (对应于定理5.3)f(z)的孤立奇点z=∞为可去奇 点的充要条件是下列三条中的任何一条成立:
(1)f(z)在 z 的主要部分为零;
(2) lim f (z) b( ); z
(3) lim f (z) lim(z'), 或两个极限都不存在.
z
z0
定义5.5 若z/=0为 (z') 的可去奇点(解析点),
m级极点或本性奇点,则我们相应地称z=∞为 f(z)的可去奇点(解析点),m级极点或本性奇点.
设在去心邻域K-{0}:0<|z’|<1/r内将 ( z ' ) 展成罗朗级数: (z') cn z'n n
1 1) 2
; (2)
f
(z)
z5 (1 z)2
(3) f (z) 1 1 ;(4) f (z) sin z z ;
z2 z3
z3
(5)
f
(z)
e
z
1
1
.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例3 求出函数
f (z) tan(z 1) z 1
的全部奇点(含∞点),并判断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