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管理之道
学习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篇一:管理之道学习心得《管理之道》学习心得通过高爱霞教授“关于管理之道和企业文化”的课程理解和学习,收获很大,本次培训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做一名称职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感触到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对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认为中层管理者要提高执行力,在工作中至少需具备两种能力:准确领会公司高层领导理念的能力和管理好本部门工作上的实施能力。
第一、明确领导意图是前提。
正确领会领导布置工作的意图和初衷,是做好一个高层信息传达者的首要任务,保持工作方向的明确,走在正确的路上,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表率作用是榜样。
作为一个中层干部,不能只靠说别人,也要靠自己做,打铁先要自身硬,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的树立起自己的榜样形象,成为手下的员工心悦诚服的榜样,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才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
第三,主动积极是作风。
中层管理者不能事事等领导交待,也不能凡事都亲力亲为。
通过不断的审视自己部门该做的事儿,明晰责权、出台考核、奖勤罚懒,引导员工变得积极主动,才会打造一个主动积极的部门,执行力也就有了保证。
第四,工作到位是准则。
中层管理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把握好工作的程度,做到不急不缓、多做不多说。
第五,不讲借口是态度。
在领导面前不讲借口,恪守职责,不给执行力留缺口。
“借口”的实质就是推卸责任。
在担当责任与寻找借口之间,体现了一个中层管理者的敬业和担当,服从和诚信的工作的态度。
第六,团队合作是保证。
中层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虽然不能要求赴汤蹈火,但也是要在各个方面要求成员独当一面的。
彼此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交流,发现优点的团队合作氛围。
为发挥团队的才智和力量,做好基础工作。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对中层领导者能力的放大效应,执行力的提高才能落到部门工作的各个角落。
第七,公平公正是原则。
公平公正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动力之一。
作为中层干部要公平公正对待下属的工作业绩、表现,正确的做事。
易经中的财富哲学揭示易学在财务管理与投资决策中的智慧
易经中的财富哲学揭示易学在财务管理与投资决策中的智慧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它不仅包含了哲学、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思想,还涉及到了财富管理和投资决策的智慧。
本文将从易经中的财富哲学的角度,探讨易学在财务管理与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易经中的财富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顺势而为,把握时机易经中有“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观念,意味着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变化,才能获得成功。
在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中,也需要抓住时机,顺势而为。
比如,在投资市场中,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避免盲目跟风或者逆势而为,以免造成财务损失。
二、坚守中庸之道,避免过度冒险易经中提倡“中庸之道”,即避免过度冒险和过度保守,寻求平衡。
在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中,也需要坚守中庸之道。
过度冒险可能导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而过度保守则可能错失机会。
只有在平衡中寻求最佳策略,才能实现财务增长和投资回报。
三、以德为本,注重诚信易经中强调“德者,本也”,意味着德行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在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中,诚信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德行来引领财富的积累和管理。
四、灵活变通,适应变化易经中有“变则通,通则久”的观念,意味着只有灵活变通,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保持长久的成功。
在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中,也需要灵活变通,及时调整策略。
市场和经济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应对变化,才能保持财务的稳定和投资的收益。
五、注重整体规划,避免片面追求易经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味着要注重整体规划,避免片面追求。
在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中,也需要注重整体规划。
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要考虑到财务的整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和投资策略,以实现长期的财务增长。
综上所述,易经中的财富哲学揭示了易学在财务管理与投资决策中的智慧。
顺势而为,把握时机;坚守中庸之道,避免过度冒险;以德为本,注重诚信;灵活变通,适应变化;注重整体规划,避免片面追求,这些都是易经中的财富哲学所强调的重要原则。
易经风水与企业经营之道
居家风水内六事(书房)
书房:思考学习, 考试与官运 设于文昌星方: 有利于催起学业或是官运。 思考迟钝,能力欠佳。
居家风水内六事(客厅)
客厅为内明堂。 藏风聚气。 明堂大, 主赚钱能力强。 明堂小。赚钱能力弱。
居家风水内六事(神坛)
神象摆放方忌宜。 忌摆放于 阴暗方,三角方, 冲射方。冲太冲, 三煞方。 宜摆放方: 财方,丁方
中华儿女是龙的传人
北龙:西起昆仑山,向延伸经祁连山,贺兰山,阴山, 转向大兴安岭山脉与长白山脉。长白山延伸至朝鲜白头山从 而入海。
中龙:西起昆仑山,向东延伸经秦岭,大别山,转到江 浙一带入海,抬头就是日本。
南龙:西起昆仑山,进西藏,向南到云南贵州,经横断 山脉向东到两方,广东,广西,经过湖南,江西,一路到福 建武夷山。
第十二节 企业风水布局
本节习识 一。办公室风水 二。业务室风水 三。办公桌风水
办公室风水布局
门开吉方。出门遇吉 向方明郎,无尖角冲煞 求财顺利,阻碍小。 沙发摆于吉方, 谈判顺利 多摆放 大叶子树木, 气场平衡
阴阳与卦学原理
• 三个爻组合成一个单卦
• 兑卦(dui) ——— ——— 天 ———————— 人 ———————— 地
天道代表:利好的信息,国家政策 人道代表:人心团结,有益的合作 地道代表:利好的环境与场所。
三元九运对人性的启发
下元七运(1984年—2003年)配卦为 兑卦
取象:少女,巫婆,喜悦,说唱 五行为金。后天八卦西方金, 金有改变之意。变革之意。 另取象:缺口,机会,上半身裸露 亲嘴接吻,情人,不正当关系。 女强人。西方文化。
企业风水实案
唐久超市生意好 店铺开在十字转围处 曲水环抱有情 纳气充足
阴阳与五行
《易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智慧及应用
《易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智慧及应用作者:潘明华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5期摘要: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手段之后,自身的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以来,各种新趋向、新形势、新问题出现,使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无法完全满足与适应现实需要,人们希望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寻找答案和出路。
《易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本文作者尝试把握我国的传统精粹,用《易经》的思维指导企业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立较为独特的核心优势,运用“易学”中的理论知识,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易经;管理工具;人力资源伴随着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实践性学科被纳入了学术领域,并得到体系化的探讨和发展。
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手段之后,自身的管理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也陷入了新的困惑或者困扰之中,那就是西方管理模式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与中华文化和风俗存在的差异,导致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照搬到国内后,出现了“水土不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经营方式、竞争手段和发展管理模式与环境、资源、文化等的矛盾、挑战与冲突开始凸显,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无法完全满足与适应企业新发展、新形势和新问题的现实要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适应这些发展变化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
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答案,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汲取灵感、破解迷思,寻找方法、实现跨越,开始应运而生并演化为一种思潮。
而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根、成书于西周的《易经》,在历经数千年沧桑之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大家普遍认为《易经》饱含智慧,是建立在周易和相关理念基础上的管理哲学。
深入研习“易学”,运用其中的自然法则、哲学理念和全局视角,可以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人资管理等等奠定理论支持,运用“易学”中的理论知识,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删繁就简,应对自如。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治国如此,治生亦然。
我国从来就是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周易智慧与管理之道
㈡、“天人合一” 与“系统思考”
• 1、“天人合一”的内涵 • 2、“天人感应”与系统思考 • 3、“天人合一”与环境融合
1、“天人合一”的内涵
• “天人合一”是《周易》关于人与大自然(天)相互关 系的一种概括,是应用易学最为核心的理论基础。
“天人合一”的内涵可从三方面来理解:
①指一种对应关系
②指一种理想境界(人天合一)
资源
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为顾 客创造价值的资本的、财务的、 实物的、社会的、人力的、技术 的和组织的要素禀赋。
关于资源 :
有形资源 (财务、组织、实物、技术资源) 无形资源(知识、制度流程、创新、专利、品牌、声誉) 企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长周期资源 ▪ ▪
标准周期的资源 ▪ ▪
短周期资源 ▪ ▪
第六十三卦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
• 《象传》曰:
“既济”卦与未济卦的启示
第六十四卦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 《象传》曰:
位:指空间、位置,得位
• 六十四卦每一卦从下往上又分为初 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上 位。
㈢、“位时应中” 与“大时空观”
• “位”,指空间、位置,得位 • “时”,指时位、时机,信息 • “应”,指有应,感应,呼应 • “中”,指中位,中和,中道
③指一种顺应原则
2、“天人感应”与系统思考
• 系统性原则是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是 最高境界。这种原则强调天与人、人与人的和谐 理想状态。
•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未来 • 重新观照整体 •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3、“天人合一”与环境融合
宏观环境 行业
竞争者 顾客
• 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培养市场 敏感度,感知市场变化趋势。
阴
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
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易经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古代经典之一,它被喻为“中华文化瑰宝”和“古代典籍之冠”。
我从大学开始接触易经,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对其中的智慧和哲理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以下是我对易经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易经强调了变化的本质。
易经将世间万物分为阴阳两个对立但又统一的概念,并通过八卦图展示了它们的变化过程。
这提醒我们生活是充满了变化和转变的,我们要以开放和灵活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变化,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要明白事情往往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其次,易经告诉我们要以坚守中正之道为原则。
易经中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守住道德底线,秉持中正之道,是非分明,端正品德。
在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诱惑和不良风气的困扰的时候,坚守中正之道不仅可以使我们身心健康,还可以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
再次,易经强调了个人责任和自我修养。
易经中的“君子”概念是指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易经认为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易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追求自我提升和修养,要尽力成为一个高尚品质的人,才能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易经还有很多关于领导和管理的智慧。
易经中的各种卦象和爻辞,都可以用来指导领导和管理的决策和行为。
比如,《坤卦》中强调了柔顺和包容,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要以柔弱之力去启发员工,而不是采取强制手段;而《乾卦》中强调了坚持正道和积极进取,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才能推动组织的发展。
最后,易经也给了我对生活和宇宙的一些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研读易经,我明白了宇宙的运行和生活的本质是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
我们人类和自然万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独善其身,我们的行为和决策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产生影响。
因此,在我们行动和做决策的时候,要多考虑他人和环境的利益。
总之,易经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哲学思想的古代经典。
通过学习易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智慧和感悟。
它告诉我们要面对变化,坚持中正之道,追求个人的修养和高尚品德,指导领导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易经国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易经国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也是易经国学的重要内容。
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自古以来被视为国学经典,其中包含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政治治理思想。
本文将从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四个方面探讨易经国学之道。
一、修身修身是易经国学的首要任务。
《易经》中提倡修身养性、自律自强。
修身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强调在修炼自己的同时,必须做到以德立身、以礼为本。
易经告诉我们,个人修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道德高度。
只有道德修养和人格形成了稳固的根基,个人修身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齐家齐家是易经国学的第二个层面。
《易经》中强调齐家治国,认为齐家才能治理好国家。
齐家首先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家庭责任感,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齐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和睦,更重要的是培养下一代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三、治国治国是易经国学的核心所在。
《易经》中关于治国的道理主要体现在“德治”和“天命”。
德治强调君主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管理能力,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建立起一个道德高尚、稳定有序的国家。
同时,易经也强调君主要顺应天命,明智地处理国家大事,依照宇宙自然规律来统治国家,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四、平天下平天下是易经国学的最终目标。
《易经》认为,只有各种阴阳相互调和,各种相对立的因素能够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平天下的核心思想是协调发展,追求和谐,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全人类实现共同繁荣。
易经告诉我们,要实现平天下,需要市民懂得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君主要明智决策、善于调解,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国家和世界的和平。
综上所述,易经国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高尚的理念和追求。
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方式,我们能够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也能够为国家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易经国学中的伦理观念和政治治理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周易》与现代管理中用人育人之道
《周易》与现代管理中用人育人之道《周易》被古人誉为“六经之首”,最显著的特点是义理和象数的统一,按《周易》的说法是“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即辞、变、象、占是《周易》的四大内容。
其内容丰富,已经渗透到文化的各个层面,当然也包括管理领域。
本文主要谈一下《周易》对现代管理中用人育人的启发和影响。
一、用人丁善懿在《易经与科学管理》一文中将管理者的素质归纳为“二知四巧”,“二知”指的是工作上的知识和职责上的知识;“四巧”指的是领导、教导、方法和技巧。
这“四巧”就很好的说明了在现代管理上的用人之道。
(一)任人唯贤《周易》主张养贤和尚贤,大畜卦的《彖辞》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
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养贤也。
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要尚贤、养贤、用贤。
所谓“贤人”是指仁人,具有大德之人,能完成大业的人。
“仁人”指能实践仁德,不自私,能利人;行为合于礼法,有坚定的意志,做事踏实,做不少利民利国的事情,却又不居功自傲的人。
“小人”指无仁德之人,《系辞传》下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
“小人以为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无伤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所以《周易》主张用贤人,而不要用小人,用贤人才能成就事业。
同时还不要用无才干的人。
如鼎卦九四爻辞说:“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
这段爻辞《系辞传》作了这样的解释:“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产生这样的后果,是这个人不胜其任。
这里就强调了要用人唯贤,注重德才兼备。
(二)因能而用人才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选择合适的人才做合适的工作在现在要求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下无疑是再重要不过了。
《周易》的八卦理论,就把人才分为五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人才各有其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的才干,要有不同的用法,这叫做“因能授职”“量才授官”。
《易经》智慧:自律,是最高的修身
《易经》:自律,是最高的修身自律,是最大的修养《易经》的一个根本思想,是“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也就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所以至为刚健的乾卦在第五爻“飞龙在天”之后,紧接着就是第六爻“亢龙有悔”。
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不可太满,须留有余地,自己才有回旋、不受反噬。
此乃最为深刻的自我成就之道。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种自我的克制;放到今天来说,就是自律。
脱胎于中国文化本源经典《易经》的这一点,完全可以说既是一种最大的修养,一种最好的状态,一种最高的修身。
自律,是做自己心的主人人,首先要对自己的心做得了主,才谈得上高贵。
因为,他由此而摆脱了受低级本能裹挟的动物性。
人的本性难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自律。
金末元初的大理学家、大教育家许衡,有一年夏天与很多人一起逃难。
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路边恰好有一棵很大的梨树,结满了清甜的梨子。
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爬上树摘梨吃,只有许衡端坐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便问许衡。
许衡答梨树不是我的,怎么可以乱摘!众人笑,道:“时局大乱,人人逃难,梨树的主人早不知哪里去了,你还管这干啥?”这时许衡说了一句流传千古、振聋发聩的话——“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就是自律,这就是高贵。
试想如果我们也处在那样的处境下,我们是否能把持得住不上树?世人都为一点利益你争我夺、头破血流,世人都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他们都以为自己“得”了、赚了。
可从没想想,自己这样,和那些只知填饱肚子而一切不管不顾的动物有何区别?越是细微处,越见真修养。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可以做自己这颗心的主啊!自律,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人最终的高度,取决于对自我要求的高度,这是一定的。
对自我有高要求,并严格去做,正是最好的自律。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在私塾读书时,一次老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还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看了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很是赞赏。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以及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属于主观范畴的“道”,主要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主要是指客观经济规律。
这里用的是最后一种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比如,《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等等。
二、重人“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要夺取天下,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
司马迁提倡“能巧致富”,他说“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三、人和“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故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近代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注重人和,创办申新纱厂的大企业家荣德生治厂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报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
四、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也要守信。
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管子》特别强调要取信于民,提出国家行政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行不可复”。
也就是说,治理国家,必须言而有信。
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就是治国大忌。
治国如此,治生亦然。
我国从来就是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诚,苟取一时,终致瓦解,成功的商人多是商业信誉度高的人。
“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中和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源于《易经》中的“中正之道”理念,普遍适用于人际关系、道德伦理、经济管理等各个领域。
中和中庸关注的是平衡和稳定。
它强调在任何事物中都应该遵循一个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既不过于向左也不过于向右,以达到和谐共存的目的。
在人际关系中,中和中庸的思想很重要。
它要求我们在相处中保持平衡和中立,并尽可能避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
这样可以减少冲突和误解,有效地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
在工作场合中,中和中庸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者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平稳,对待员工的态度也应该中正不偏。
中和中庸的思想对个人的发展也有重要启示。
它提醒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方式,不要受情绪左右,在处理问题时坚持理性和客观。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尽可能地减少波折和挫折,实现自我完善和进步。
总之,中和中庸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大众消费、环境保护等领域,倡导中和中庸的理念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缓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如果我们都能按照中和中庸的思想行事,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冷静、中立和公正,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将会更平衡、更和谐。
易经与企业管理之道
1.整体论(全局论)
生产任务 领导班子 劳力 《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阳) 技术 (老阳) 董事会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 物资 (企划层) 技术干部队伍 总经理 凶生大业。”所谓八卦就是一个系统。而八 安全 (少阴) 经营 卦的重叠又构成了64 个子系统,故这个系统 生产主力军 (太极) 财务 是象、数、理的辩证统一。 (少阳) 监督 (决策层) 企业管理 后勤、家属、 能源 (阴) 群体 等 (管理层) (老阴)
3.关系论
事物的生存与发展绝不是孤立的现象。在辩 证法看来,事物就处在普遍联系中。联系构 成系统,联系形成过程。 《易传》把联系概括为一种因果联系:有天 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 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 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 礼义有所措。
(二)管理决策论
利益原则 (利益)
利益者,为天下百姓带来的利 益是需要的。在现代企业管理 的趋利原则要求投资少而避开 风险争取更大利润。故《易经》 主张德业并举义利双修。
(二)以德治企的方法论
在《易经》看来,管理最普遍行之有效的办 法是“以德治企”。治企不以德,就是没有抓 住管理的根本。 所谓道德,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 象。它是调整人们之间的以及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行为 准则和规范。 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生而有欲,生而好利,如仍纵其 欲,必然从恶而弃善。这就需要提引仁义道德,遏 抑恶劣的情欲,使之归于平正,达到中和。
一、易学与企业管理原理
《易经》的阴阳思想不仅提供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的一种理性的方法,而且还与人们的决策管理活动 紧密相连。 《系辞》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
易经未济卦的情绪管理之道
易经未济卦的情绪管理之道未济卦,六爻全阴,暗示着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在人生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这些情绪波动会影响我们的心态和行为。
本文将从未济卦角度出发,探讨情绪管理的道路,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 接纳与觉察人们往往会对负面情绪产生抗拒,试图避免或否认它们的存在。
然而,未济卦教导我们要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觉察其中的原因。
接纳情绪的存在是实现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冥想、写日记或与朋友分享来加深对情绪的觉察,并深入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
2. 冷静与平衡未济卦的阴爻让我们意识到情绪波动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并不代表永恒的现实。
当情绪冲动来临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寻找平静的环境或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来恢复平衡。
这种冷静和平衡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思考和做出决策。
3. 自省与反思未济卦同样反映出了自省与反思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自我反问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合理的吗?它有助于解决问题吗?是否存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自省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调整的方法。
4. 积极心态与信任未济卦指引我们要抱持积极的心态,并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
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困境,都要保持积极的信念,并相信我们有能力面对和克服困难。
例如,我们可以养成每天写下几件感激之事的习惯,以此提醒自己生活中积极的方面。
5. 沟通与支持未济卦温和的全阴爻暗示着寻求外界支持和倾诉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与亲友交流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释放内心的情绪,并获得理解和支持。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6. 调整与适应在生活中,许多情绪波动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未济卦教导我们调整和适应这些变化,而不是被它们所困扰。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需要学会适应新的情境,并调整我们的期望和目标,以适应变化带来的挑战。
7. 成长与净化未济卦所代表的未完成状态是对成长与净化的一种暗示。
我们可以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周易,价值观,人生]探究《周易》的人生社会价值观
探究《周易》的人生社会价值观《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其内容博大精深,中外研究易学的很多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企业管理人士等等,都从中得到过宝贵的智慧启迪。
易经中也包含着大量关于人生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获得途径,这些观点熠熠闪亮,伴随着炎黄子孙走过了 2000 多年的历程,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吸收,将帮助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理清发展目标和方向,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走向光明的未来。
1 和谐在周易中,和谐是基本的价值观,并且其中包含丰富的和谐哲理,例如,在《彖传乾》中写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其意思就是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在大自然的运行变化过程中,都能各尽其用,各得其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和谐的整体,进而推动万物的持续发展。
天人和谐作为万物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在周易中,宇宙被认为是秩序井然的有机整体,通常情况下该有机体以太极为本原,其中任何事物与他事物,甚至宇宙整体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系辞传》第九章中写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周易的和谐观。
当今社会,人和人,人和社会自然,富裕和贫穷,人的内心的不和谐现象比比皆是,周易的和谐智慧可以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序卦曰: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
对于一个好的管理者来说,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只管不养,也不能只养不管。
通常情况下,需要养中有管,管中有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更好地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养乃管理题中的重要之义。
在《益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其意思就是说损与益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没有损,也就没有益。
2 顺应变化、主动变化《系辞上传》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退,变在其中矣。
在这系卦中,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了清楚地阐述。
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变化过程中,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再发展时,在这种情况下它到所能容载的极限,那么它必然通过变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质变。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3.庄子——养性之道
养性贵在平易恬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人一旦被私心掌控,就会失去正常人的心态,变得贪得无厌,就必然会伤身害命。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平易恬淡的心态,减少私欲,那么邪气就不能侵入,就不会形劳精亏导致积累成疾。只有心地坦荡,气定神闲,以平常心态对待人生,知足常乐,才能益寿延年。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最后一句。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保全了自己,于是立足不败之地。
“上善若水”,人皆取上,水独居下,而能奔流向前,终至成海。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于是广收厚积。
“不争”在《道德经》里出现频繁,偶尔也作“不诤”,或许代表老子对人们最表浅的要求,即语言上的不争执、不争辩。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养,在说话尤其容易的当下,学会闭嘴是门学问。
第四重境界:正心。端正心思,摒除邪念。简言之就是不断自省,择善去恶。如果没有正心,能力越强危害越大,不仅害人也会毁己。
第五重境界: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心胸眼光。
第六重境界:齐家。管好一个家庭。从这步起开始做事,落实知行合一,入世修行。
第七重境界:治国。不一定非得是治理一个国家,而是“达则兼济天下”,做更大的事,处理更复杂的关系,利益更多的人。
放下万缘,追求自身真正的精神财富,体悟自性是佛的义谛,而不去追求外在的浮华,才是人生的解脱之道,众生的成就之行。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道理有些太过深奥,您可以先收藏在慢慢体会这当中的人生哲理。
4.孟子——君臣之道
传统国学文化中的十二道:为人、处事、修身、权谋,道道皆经典!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怎样待臣,臣就回报君什么,一切上下级关系莫不如此,至今也仍然适用。
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知临”——《易经》的领导艺术之三
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知临”——《易经》的领导艺术之三《易经。
临卦。
九五》爻有“知临。
大君之宜。
吉。
”《象》解释道,“‘大君之宜’ 也,行中之谓也”“知”即“智”,用智慧,睿智来治理天下,治理民众,这是大人君子适宜的行为方式,吉祥。
“象”的意思是说,为何大人君子用智慧治理天下是适宜,说明奉行了中庸中正之道。
“九五”在《易经》中是最高领导的象征,多指帝王,也可以理解为“一把手”。
“大君”可以理解为大领导,也可以理解为道德高尚,想做大事,想成为伟大人物式的领导,必须用睿智来领导国家,领导民众。
“行中”是说用此法是最好的领导之道,同时也在暗示用智慧领导要坚持坚守中正,不能邪恶。
历史上伟大的领导者,被当时和后人尊崇的领导者,无不是内心中正,善于用智慧统治天下或下级的人。
“知临”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当领导的特别是当一把手的,必须学会“知临”,善于“知临”,正确“知临”,这样方能成大功,立大名,成为“大君”式大领导人。
“大君”为什么要要用智慧治理天下,因为当领导特别是大领导,一把手工作太多,如果事事都要自己干,那他就会累死不可。
我很赞赏古人强调领导用智慧要先讲“中”,“中”就是“正”,“中”与“忠”也同意,也就是强“中”即中庸,适度,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不过分,“正即正派,“忠”就是忠于事业,忠于人民,忠于自己的好领导。
这对领导来说很重要。
做人先要有德,其次才是方法。
当领导除了少数是傻瓜,智商低之外,如晋惠帝从小就“不才”,“为人憨呆,尝在华临园闻吓(蛤)蟆,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死乎?’时天下荒饥,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资治通鉴。
卷第八十三》)。
晋安帝也是“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署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也(《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八》)”。
因为生于帝王之家,大臣,外戚为了专权,才让他们当一把手,而绝大多数能当领导特别是能当上大领导的人,都不缺智慧,而且很多是智慧过人,绝顶聪明。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试题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试题单选题1. 《易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之一,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整体观的著作,《易经》包括A 天文B 地理C 人文D 以上三项都是2. 《易经》中的“不易”就是任何学科知识本身是有复杂体系的,都不是A 能掌握的B 很难就能掌握的C 很容易就能掌握的D 很容易就不能掌握的3. 老子认为一个只懂得变,而不懂得常,即“知变不知常”的人,最后结果是A 凶B 吉C 好D 恶4. “道”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管理学上,要讲究A M 理论B 絜矩之道C 经权之道D 安人之道5. 安人的原则不能变,但是安人的方法是A 不清楚B 可变也可不变C 经常要变的D 永远不能变6. 变与不变是A 正确的B 不对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7. 权在经内是A 谨守分寸B 具有弹性C 擅自变更D 离经叛道8. 上级的命令是“经”,自己的斟酌是A 经B 絜C 权D 矩9. 经权密切配合,要求上下必须目标A 相抵触B 一致C 不同D 背道而驰10. 权不损人,就是A 尽量减少权宜的措施,以减少例外的比重B 在权宜变通的时候,不可以损及他人C 权不离经D 经不离权11. 《易经》中的“变易”是指A 把容易变为不易B 把不易变为容易C 把难变为容易D 把容易变为难12. 《易经》中的“简易”是指A 一旦抓到要领,会觉得《易经》非常难B 一旦抓到要领,会觉得《易经》非常简易C 抓不到要领,会觉得《易经》非常简易D 没有必要抓到要领,会觉得《易经》非常简易13. 管理中安人的总原则A 不清楚B 可变也可不变C 可以随时变D 永远不能变14. 所谓中庸就是A 合情B 合适C 合法D 合理15. 经权配合的基本原则是A 权可舍本B 权不舍本C 权不多用D 权可多用16. 不能违背的道理叫做A 经B 权C 絜D 矩17. 经权中的“权”就是A 随机应变B 权宜应变C 灵活处理D 以人为本18. 判断下属对策好坏的标准在于A 政策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B 对策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C 政策是为公还是为私D 对策是为公还是为私19. 经权中的“经”就是A 常识B 共识C 经验D 经过20. 经和权合起来,叫做A 安人B 絜矩C 经权D M 理论21. 经权交集是A 谨守分寸B 具有弹性C 擅自变更D 离经叛道22. 权不多用,就是A 尽量减少权宜的措施,以减少例外的比重B 在权宜变通的时候,不可以损及他人C 权不离经D 经不离权23. 要尽量避免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A 把“权”定得合理B 把“经”定得合理C 把“絜”定得合理24. 相机而动,适时而变,最重要的是A 用神B 用力C 用脑D 用心25. 什么是确立某些经权配合的基本原则A 立经B 为人C 处事D 立项26. 处理管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坚持:原则不可变,方法应该变,即A 以不变应不变B 以万变应不变C 以变应万变D 以不变应万变27. 不易的叫做阳,变易的叫做阴,一阴一阳之谓A 阳B 阴C 路D 道28. 变中之常叫做A 经B 权C 絜D 矩29. 经权分离又叫A 权经B 经权精品C 经离D 离经30. 较长时间、较多轻微的变,叫做A 微调B 剧变C 聚变D 不变welcome。
噬嗑卦与情绪管理的智慧之道
噬嗑卦与情绪管理的智慧之道情绪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技能。
我们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行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而噬嗑卦则是易经当中的一种卦象,它对于情绪管理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噬嗑卦与情绪管理之间的智慧之道,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噬嗑卦是由两个相同的卦爻组成,上下两爻皆为阳爻。
在易经中,阳爻代表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能量,而噬嗑卦则代表着冲突和压力。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噬嗑卦与情绪管理的关系显而易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冲突和压力,这些情绪对我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噬嗑卦则提醒我们要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实现情绪的平衡和稳定。
首先,噬嗑卦告诉我们要积极面对和解决冲突。
在生活中,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它们。
噬嗑卦中的阳爻象征着积极的能量,它提醒我们要主动去面对冲突,而不是逃避或者回避。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并克服困难。
其次,噬嗑卦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
情绪管理需要我们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
噬嗑卦中的两个阳爻代表着情绪上的冲突和激烈,它提醒我们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
当我们感到情绪波动较大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身心或者与他人交流来调整情绪状态。
同时,也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来找到情绪波动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此外,噬嗑卦还教导我们要寻找冲突和压力背后的积极因素。
在噬嗑卦中,两个阳爻相互对立,代表着冲突和压力。
然而,冲突和压力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和动力。
当我们面对挑战时,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通过逆境和挫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能力。
因此,噬嗑卦提醒我们,在面对冲突和压力时,不要退缩或者沮丧,而是要积极探索和发展自己。
最后,噬嗑卦也提醒我们要学会释放和化解负面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中的管理之道
学院:中文学院班级:汉语1001 专业:汉语言文学辩论讨论学习小组:中文小组上课时间:北周三晚8:00
一般的人都以为《易经》就是讲些占卜八卦、阴阳和谐之类的道理。
但是《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
所以《易经》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且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有人说,易学的实质就是管理哲学,易学的自然法则、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结构模型,在今天仍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
它不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和价值伦理原则,还包含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法则,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模型。
而《易经》中的管理之道,其中包括民本观、整体观、变通观、和谐观,至今仍为广大管理者所推崇。
首先要谈的是《易经》管理中的民本观。
所谓“民本”,顾名思义,就是以民为根本。
管理的民本观,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以民为根本,旨是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观念体系。
由于《易经》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它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要有爱民、民为邦本的思想。
《易经》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传·说卦》第二章),认为仁与义是人道的根本,是实现管理的核心问题。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君子以利物足以和义”(《易传·文言》),“君子以容民畜众”(《师卦·象辞》),主张管理者体恤民情。
其次是《易经》管理中的整体观。
管理的整体观,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管理要素和过程进行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适宜管理效果的观念体系。
《易经》虽未形成一种普遍的自觉的整体管理观念,具有猜测和思辩的性质,但毕竟是整体管理观的萌芽,具有了朴素的管理观念。
《易经》整体观认为,阴阳是其基本要素,阴阳是从太极衍生而来的。
而《易经》用阴阳两个符号组成八卦和由
八卦组成六十四卦。
《易经》管理的整体观首先体现在,它把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视为一有序的动态的整体。
在《易经》里,卦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整体模式。
《易经》作者把六十四卦亦视为一整体,表征天地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序的整体过程。
这样,为管理者实行有效的管理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工具和途径。
其次,《易经》管理的系统观视每一卦为一整体。
从横的方面看,《易经》六十四卦,每卦由六个爻组成,无论哪一卦,都是一个可以相对独立的小天地、小宇宙。
这种有序的整体结构即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为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作为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统治者,不必事必躬亲,亲自办理,而只要掌握了这个有序的、动态的整体结构就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益。
《易经》管理的整体观还体现在视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为一有层次的整体。
《易经》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易经》主张对社会组织和管理人员的职权责任有明确的分工,在实行权力分级的层次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及有关人员的相互配合,认为这样就会“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易传·系辞下》第六章)才能“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易传·彖辞上》第五章),才可以通过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实现政治清明、经济富裕、军事强大,即富国强兵的目的,才能保证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使自己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是《易经》管理中的变通观。
易经不仅讲变,还讲通。
《易经》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易传·系辞上》第十一章)什么是通呢?由此及彼就是通。
《易经》的通表示了对立面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变化过程的连续不断。
它运用史实,来说明这种变通的思想。
如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
”(《易传·系辞下》第二章)又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革卦·彖辞》)这些史实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社会变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作为管理者怎样变通呢?一是顺天而变。
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进行,而不可逆规律而行,要“广大配天地”,主张“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卦·象辞》),只有顺应客观事物的规律,才可以资生万物,“顺乎天而应乎人”。
二是趋时而变。
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当的时机。
《易经》指出“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要求变通适
应四时的变化,并强调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传·文言》)要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彖辞》),认为只有随时而变“与时偕行”(《损卦·彖辞》)才可见“天地万物之情”(《恒卦·彖辞》)要求“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卦·彖辞》)真正做到“君子以治厉明时”(《革卦·象辞》)“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
”(《易传·系辞下》第一章)三是应人而变。
《易经》在顺乎天趋乎时的基础上,还要应乎人,以满足广大的黎民百姓的利益和要求,它指出“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主张“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易传·系辞上》第一章)“使民不倦”,“使民宜之”,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最后是《易经》管理中的和谐观。
和谐是《易经》管理观念又一重要特征和追求的目标。
这一特征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其视阴阳交感平衡协调为吉,要求人们中正得道而趋吉避凶。
《易经》认为每一整体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以阴阳交感平衡协调即和谐作为管理标准,来衡量事物之吉凶、得失、利弊,还体现在爻辞的分析上。
《易经》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结果。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节卦·彖辞》)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
《易经》视阴阳交感平衡协调为吉的原则乃是衡量管理和谐状态的基本原则。
故此《易经》要求管理者把握和遵循这一原则,使自己的管理行为最终处于和谐状态。
这就是《易经》的所谓得道而趋吉避凶。
《易经》不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和价值伦理原则,还包含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法则,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模型。
易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领导、计划、预测、决策、组织、平衡、沟通、变革、控制等管理元素和企业资源,具有系统分析、科学诊断、统筹优化和战略架构的功能。
坚信并预言,易学将会从历史的失忆中醒来,以其丰富的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能够为中国和谐哲学的建构提供战略平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价值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