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士后的真实生活

美国博士后的真实生活
美国博士后的真实生活

美国博士后的真实生活

今天在网站上看到一例美国博后辛苦工作14年后神经错乱被遣返中国的报道,2年前加拿大双料博士自杀的新闻仍历历在目,2个月前加州大学SD分校男博后下毒同实验室女技术员同胞的案子还未了结。博士后们在美国/国外的生活以及工作状态,大家了解多少?国内亲友真正关注过海外博后们吗?他们可不是风光的海外侨民,大部分人苦苦挣扎求生存而已。每次看到国内对海外博后的报道,都能看到“攻读博士后”的词汇,错了,国外的博士后不是什么学位,只是博士生毕业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一段过渡性工作经历而已,可长可短,1年就成功坐上大学院校Faculty职位的人凤毛麟角,3年左右有人走上公司岗位(Industry 有人出了研究成果在大学开始从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慢慢爬起,当然还有大量博士后连教学职位(teaching 也找不到(尤其是来美国做博后的外国人)就在实验室开始了漫长且漫无目的的博士后生涯。美国大学对博后职位通常从工作年限上有限制,有的学校专门设“postdoc 博后”职位(3年左右),有的学校规定招收的博士后人员按照“Research Associate 研究助理”职位(6年左右),时间长了,由B级升到C级,工资可不一定涨多少,看到C级的博士后,就能猜出其大概年龄了。所以使用“做博士后工作”的字眼更为适当。外国人也会把博士后经历看做一种锻炼,但不是职业。公司招人广告上有的会注明希望有2-3年博士后工作经历,但5年以上博后经历的人公司通常不会考虑了,原因很复杂。博士后们多半拖家带口的在美国工作生活,博士后的工资标准仅仅高于读学位的留学生一点点,年薪税前3万到4万美元,税后每个月2200到3000美元左右,有的老板按照行业课题申请到的经费标准给自己的博后定工资,有的老板为了省钱,就从博后工资上扣些出来放到科研上。我认识的一位博士后带着老婆孩子来自祖国,老婆因为身份限制无法工作,孩子上幼儿园,所以一家经济上非常紧张。一次同其老婆聊天,她憧憬着做医学基础研究的老公能像某位做数学理论研究外国邻居的老公一样能到大学做教授,我听后点点头,出于好心没有点透,人总要有愿望的,对吧。在美国通常化学、生物学、医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大批的劳动力,也就是高级实验工作者,但这个行业对美国本土的学生来讲没有什么吸引了,费时费力又挣不到钱,做起来完全凭兴趣而已。美国大学每年这些专业都会从外国招收大批留学生,并提供高额奖学金。近些年大批来自印度、中国的拥有祖国颁发的高学历证书的人员充斥着类似博士后/技术员的研究位置,工资低、身份不稳定(靠J签证、H签证入境,签证期限到之前需要考虑续签或离境H签证家属陪同入境的没有任何工作权限)。为什么来美国做博后?在自己问自己之前,相信大使馆的签证官员已经得到了答案:提高自己在本专业领域水平,更好的报效全人类、报效祖国(常见签证问题解答里能找到类似的回答)。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大学里拿到正式职位的教授、副教授们都有过此经历。接触过一些印度来的博士后,他们更多的会抓紧时间充实自己,比如旁听一些课程,将新的阅历写进简历,预备进入理想的美国公司就职,印度英语尽管难懂,但美国人容易理解,语言的优势再加上来自人口高密度国家的人群特有的精明劲头使得他们在公司混起来如鱼得水,弄个一官半职不是很费劲,比起我们的中国同胞在公司底层用智慧勤勤恳恳的干要划算的多。年前经济萧条开始时,一位投资房产失败的华人工程师枪击了“欺压”了自己许久的3位上司,其中一位就是印度人。为什么不适时走人回祖国?“这个U turn 不好打!”,一位朋友语重心长的说。近年来回国人员剧增,未必都如冯巩春晚所说“赶上金融风暴了吧?”。除却出国进修的人员,很多人来美都是赤手空拳的,加带上亲属的殷切期盼。事业上没有起色、腰包里没有剩余,如何打道回府?国内用人单位对海归的期待越来越高,富裕起来的亲朋鲜有人相信你的倾诉发自肺腑。一位朋友的父母从国内兴致勃勃来美帮女儿带孩子,因为劳务费问题起了争执,女儿咬咬牙将孩子送进幼儿园(1个阿姨带3个宝宝的行规,北方幼儿园平均每月1000美元,南方幼儿园平均每月750美元),而其母亲坐在女儿家里坚持按月收钱。不是自己的父母,听得我都心痛。“穷家无孝子”,来美国奋斗的第一代手头紧啊!记得自己当年

也考虑过早点回国就业,父亲一听急了“外国多好,工资乘以8多高啊!回来干什么?”“这边花钱也要乘以8呀!工作不好找、签证要到期。”父亲聪明的说“你不是有个美国国籍的孩子吗?那不就可以留在美国了吗?”“我的天啊!原来养儿防老,父亲就这么用上了!”“当然不可以!”我也有过郁闷,“我活一生为了什么?”。为什么事业有成的华人老板也掉头呢?北大清华的外聘华裔教授们年薪上百万了,放弃了国外永久职位又何妨?什么是自由,什么叫做归属感,问问他们便知道。赶上布什政府,3年总计30万美元的课题经费只有7%的通过率,何去何从,聪明的华裔老板当然算得清这个账(美国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年薪税前也就12-15万美元,高收入高税收,这个阶层的收入大概要交30%以上的税;曾有个做副教授的比利时老板50出头,去了趟中国就领了个40多岁的东北未婚妻过来,那女人告诉我他这位未婚夫每个月工资7千美元,“是不是骗我?”东北女人问我。我肯定的说“美国的副教授工资就这水平,看你图什么?”)。一位来自上海的高材生做了近7年的博士后,老父第二次来美国时发现儿子一年不如一年,这次儿子终于结了婚,有了孙子,怎么变得穷困潦倒,好歹也是个博后呀。因为儿媳妇是来自国内的硕士生,日前自费读书,期冀将来能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可这学费使得一人挣钱的小家越发变得捉襟见肘,孙子快4岁了,幼儿园去不起,一家老少挤在2室一厅的木板房里,周末吃个自助餐都要事先想想30美元的饭费值不值得花的问题,这就是老人理想中的天堂?据说这次美国之行让老汉断了移民美国的念头,儿子绿卡还在排期,老汉今年70出头,就算移民了又怎样?新年来了,陆续接到朋友们的电话,一位大姐欣喜的说,老公的老板在学校当了官,答应帮助她老公申请课题,看来可以多干几年了,公婆终于回国了,婆婆黑在美国3年,忍着由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也终于可以医治了(给探亲的老人家买医疗保险奇贵,大概每月700美元以上)。好消息,我真心替朋友高兴。牛年来了,我也将走进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祝各位博后们早作安排,保重身体、活出自我!

一个博士后的海外留学感受

一个博士后的海外留学感受 11年前,当我接到挪威皇家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寄来的邀请信时,我明白我向挪威卑尔根大学化学系申请的博士后研究计划得到批准,可以成行了。其实,当时我对挪威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仅从国际杂志感兴趣的文章中找到相应作者,怀着惴惴不安的试探之心给挪威卑尔根大学克瓦尔海姆教授写了一封信,表示了到他的研究小组做博士后研究的愿望,没想到竟然成功了。 克瓦尔海姆教授是一位很活跃的化学计量学家,我到挪威的时候,他正担任着挪威化学计量学学会的主席和国际刊物《化学计量学与智能实验室系统》副主编。我一直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把握,记得那年去挪威时,内心特别紧张,一上飞机就想象着他到机场来接我的情景。所以,刚和他一见面,就主动向他说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好。可他竟然说我的英语没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给了我不少鼓励,有时还有意当着别人的面表扬我的英语文章写得好。经过一两年后,我才在他一次无意的话语中感悟到,他所做的这一切,只是刻意培养我在语言方面的自信心。记得那一天,我把我几个月工作所得结果整理成文交给他,他读过几页后,禁不

住表扬我说:梁,你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文笔进步多了!这时我才醒悟到,我以前英语水平其实并不如我所想象和他先前所表扬的那么好。此事对我的震动很大,到现在我自己带硕士、博士时还时常铭记着:鼓励比批评将使人进步更快! 在克瓦尔海姆教授的研究小组中,记得当时有5位博士研究生,4个是挪威人,1个来自斯里兰卡,而博士后就我一个中国人,压力不小。我想,我一个中国人,且是这个研究小组的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要是工作做不出来,可真无脸面见江东父老了。生活安顿好后,克瓦尔海姆教授给我开了一大串文章要我读。我得感谢我的博士指导老师俞汝勤院士。在他的指导下,这些文章我全已读过。拿着这一大串文章名,几天来悬着的心一下就落回了原处。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尤其是解决了与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和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两个研究小组送来的合作难点问题后,克瓦尔海姆教授对我这个中国人的欢迎态度开始溢于言表,总说我们中国人工作努力,勤奋刻苦,一个人干了3个挪威人干的活。我1994年又在挪威获得一个哲学博士学位。当时学位论文的十几篇文章也就是在那段时期发表的。多年来,我一直与挪威的学术同行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97年我们还与卑尔根大学一起,在张家界主办了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化学计量学会议,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国外代表有60多人,其中挪威人就占了20来个。

他是美国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

他是美国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他被称作“长江学者第一人”;他在北京大学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次日凌晨一两点,每天12—16个小时;他带领他的团队在湍流研究等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 佘振苏:一位长江学者的承诺 来源:光明日报 2007-02-12 1998年岁末,北京大学首批聘请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字——佘振苏。他是世界湍流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 图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左二)视察四川米易水上运动激流皮划艇项目国家队冬训基地时听取佘振苏的科研攻关情况汇报。 士逢知己:实验室来了长江学者 佘振苏在湍流研究领域成果卓著。1990年,他在Nature上发表的关于小尺度“强涡元的管状特性”的工作成果,被美国《今日物理》作了封面介绍。1994年,佘振苏和他的学生发现了She-Leveque (简称SL)标度律,这一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卡达诺夫称为“标度律唯象理论的重要部分”。1995年佘振苏等推导出SL标度律的数学模型——对数泊松模型,则被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尼瓦森在1997年的《流体力学年鉴》上评价为是一个“特别有意义,受欢迎的,和具有巨大潜力”的模型。据科学网统计,1970年至2004年在美国《物理评论快讯》(PRL)发表的900余篇关于湍流研究的论文中,佘振苏的SL标度律和对数泊松模型两篇文章被引用频率分别列第一和第十位。这些在SCI网站上公开的统计数字客观地反映了佘振苏的湍流研究成果在国际湍流研究,尤其是在湍流理论创新思想中的学术地位。基于佘振苏在湍流研究中的重要贡献,1993年美国斯龙基金会授予他斯龙青年学者奖。

北京大学湍流研究实验室是在周培源先生的倡导下于1995年建立的。周老从加强基础研究的需要出发,推动了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立项。然而,实验室成立初期,担任实验室主任的魏庆鼎教授就感到了实验室的人才危机。他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将实验室托起并将它带到国际湍流研究领域最前沿的有志之士来接班。他盯上了当时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做终身教授的佘振苏。 1998年,国家提出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紧接着,一个今天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反响的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产生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计划成就了魏庆鼎的“如意算盘”,也为佘振苏实现科学报国之志提供了平台。 1998年底,佘振苏接受了北京大学聘书,担任“湍流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9年3月27日,佘振苏代表首批73名长江学者在人民大会堂受聘仪式上发言。作为长江特聘教授中首位美国一流高校终身教授,他被誉为“长江学者第一人”。 1999年以来,每年4月至9月,他在北京大学度过;3月和12月,他利用美国大学的假期回国工作;此外,他还利用美国的感恩节、总统节、退伍军人节等各种节假日以及前后没有教学安排的日子短期回国。多年来,他在国内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凌晨一两点钟,每天12—16个小时。一个学生 说:“我上午看见他,他在工作;下午看见他,还在工作;晚上甚至到凌晨看见他,他仍在工作。”在美国期间,佘振苏也利用网络和电话保持与实验室的随时沟通,几年间用过的电话卡有厚厚一叠。 2006年3月的一天,凌晨6点,刚刚从洛杉矶飞回北京,佘振苏放下行李,匆匆问候了家人就直奔实验室。这天上午,他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中心的领导讨论备战奥运的科研工作;下午,与学生和助手讨论具体落实奥运项目。当时,佘振苏已经连续高烧了3天。傍晚,爱人到实验室接他。佘振苏太疲惫了,一上车就睡着了。当他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他埋怨爱人小题大做,说自己根本没事儿。然而,当他被推进放射室拍胸片时,一阵剧烈的咳嗽,竟吐了血。爱人急得落了泪,他却笑着安慰说:“不要紧的,我没事的。”大夫说:“你必须休息睡觉至少两周,而且以后不能再过度劳累……” 他和他的团队没有辜负校领导的期望。短短几年,实验室快速发展:2002年,国家科技部的整改考核结果表明,实验室在项目、经费和论文发表等方面都比前几年增长了3倍;2005年,实验室再次被评为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至2004年间,重点实验室在PRL发表的湍流论文的篇数与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相关实验室持平。在湍流原创性研究成果方面,重点实验室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实验室迈进。 1998年,佘振苏获得“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荣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3年,他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几年的踏踏实实的工作,佘振苏赢得了力学界同仁的认同。 湍流激荡:带队勇闯科研路 什么是湍流?地面上卷起的狂风是湍流,湖海上奔涌的漩涡是湍流,机翼下甩开的云河是湍流,恒星、星系的形成过程还是湍流…… 湍流就是在时间空间上出现的不规则图案的流动。自然界绝大多数流动都是湍流。大楼桥梁的建设、气象气候的预报、火箭升天、星系演化,没有哪一样能够离得开湍流研究。湍流研究成为近年来宇宙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航天器进入大气层以后外缘的湍流问题更是航空航天领域著名的科学问题,美国、俄罗斯在二十世纪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湍流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奠定了他们在航空航天界的霸主地位。中国航天资深专家庄逢甘院士说,湍流问题是制约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美国经济学PhD职业规划

美国经济学PhD职业规划 经济学PhD的学习Schedule: 在就读的第一年,进行标准化课程的学习,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高级经济学课程,等学期结束后会组织专业性较强的资格考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筛选学生。在第二年内,学习经济学PhD的学生至少要研究两个专门领域,即开始经济学论文的创作。导师的选择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内部进行双向的选择。在经过长达2-3年的专业领域研究后,就会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评阅学生的论文,即由三人组成的论文委员会(thesis committee)就学生的论题和论证思路进行讨论。最终学生会进行PhD论文的预答辩 (thesis proposal),这个环节并不是必须的,最重要环节当属学生的论文答辩 (thesis defense)。和国内的答辩略有差异的是,美国的经济学PhD论文通过与否决定于有没有答辩的资格,如果说学生有资格进行答辩,那么说明论文基本合格,论文是可以通过的。但如果不允许答辩,说明论文还没有达到标准,不可以毕业。 经济学PhD毕业后的求职Schedule: 经济学PhD的毕业生首选的求职方向是学术界,即在各个高校任教。美国高校招聘的流程如下: Step1 在10月底,明确目标学校,进行招聘前准备; Step2 整理自己的材料,包括简历、就职论文、指导老师推荐信,在11月中旬,寄出材料给目标学校。 Step3 学校应聘面试大多在1月初,美国经济学年会提供market place,历时3天,每人次半小时。包括:面试者的论文要点、面试者的其他经济学研究计划、到底能教授哪门经济学的课程

Step4 校园访问,即申请人1月到所申请任教的学校去走访,做一些学术交流。如:论文演讲(seminar)或者求职演讲(job talk)。要求申请人要兼顾各方面,能够与学生个别交流。 Step5 受聘协商,大约在2、3月份,最终学校会和申请人签订受聘合同。 经济学家的学术职业道路 1、在学术界 在美国大学中,教授职位顺序包括:faculty,助理(assistant)、副(associate)、正(full)教授。经济学没有博士后制度,因此正教授拥有博导资格。做美国大学的教授最关键在于取得终身轨(tenure track)身份。如果取得了终身教授身份,学校就不能辞退,教授可以选择走人。 2、在非学术界 经济学PhD不仅在学术界会有很好的学术地位,在非学术界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以下就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1)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 (2) 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还包括美国政府(美联储,财政部)及智囊团。 (3) 商业组织:投资银行,金融证券机构,咨询公司包括:管理咨询,经济咨询,法律与经济咨询等。 3、非学术界与学术道路的区别在于: (1) 论文不重要,面试最重要

美国博士后的真实生活

美国博士后的真实生活 今天在网站上看到一例美国博后辛苦工作14年后神经错乱被遣返中国的报道,2年前加拿大双料博士自杀的新闻仍历历在目,2个月前加州大学SD分校男博后下毒同实验室女技术员同胞的案子还未了结。博士后们在美国/国外的生活以及工作状态,大家了解多少?国内亲友真正关注过海外博后们吗?他们可不是风光的海外侨民,大部分人苦苦挣扎求生存而已。每次看到国内对海外博后的报道,都能看到“攻读博士后”的词汇,错了,国外的博士后不是什么学位,只是博士生毕业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一段过渡性工作经历而已,可长可短,1年就成功坐上大学院校Faculty职位的人凤毛麟角,3年左右有人走上公司岗位(Industry 有人出了研究成果在大学开始从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慢慢爬起,当然还有大量博士后连教学职位(teaching 也找不到(尤其是来美国做博后的外国人)就在实验室开始了漫长且漫无目的的博士后生涯。美国大学对博后职位通常从工作年限上有限制,有的学校专门设“postdoc 博后”职位(3年左右),有的学校规定招收的博士后人员按照“Research Associate 研究助理”职位(6年左右),时间长了,由B级升到C级,工资可不一定涨多少,看到C级的博士后,就能猜出其大概年龄了。所以使用“做博士后工作”的字眼更为适当。外国人也会把博士后经历看做一种锻炼,但不是职业。公司招人广告上有的会注明希望有2-3年博士后工作经历,但5年以上博后经历的人公司通常不会考虑了,原因很复杂。博士后们多半拖家带口的在美国工作生活,博士后的工资标准仅仅高于读学位的留学生一点点,年薪税前3万到4万美元,税后每个月2200到3000美元左右,有的老板按照行业课题申请到的经费标准给自己的博后定工资,有的老板为了省钱,就从博后工资上扣些出来放到科研上。我认识的一位博士后带着老婆孩子来自祖国,老婆因为身份限制无法工作,孩子上幼儿园,所以一家经济上非常紧张。一次同其老婆聊天,她憧憬着做医学基础研究的老公能像某位做数学理论研究外国邻居的老公一样能到大学做教授,我听后点点头,出于好心没有点透,人总要有愿望的,对吧。在美国通常化学、生物学、医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大批的劳动力,也就是高级实验工作者,但这个行业对美国本土的学生来讲没有什么吸引了,费时费力又挣不到钱,做起来完全凭兴趣而已。美国大学每年这些专业都会从外国招收大批留学生,并提供高额奖学金。近些年大批来自印度、中国的拥有祖国颁发的高学历证书的人员充斥着类似博士后/技术员的研究位置,工资低、身份不稳定(靠J签证、H签证入境,签证期限到之前需要考虑续签或离境H签证家属陪同入境的没有任何工作权限)。为什么来美国做博后?在自己问自己之前,相信大使馆的签证官员已经得到了答案:提高自己在本专业领域水平,更好的报效全人类、报效祖国(常见签证问题解答里能找到类似的回答)。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大学里拿到正式职位的教授、副教授们都有过此经历。接触过一些印度来的博士后,他们更多的会抓紧时间充实自己,比如旁听一些课程,将新的阅历写进简历,预备进入理想的美国公司就职,印度英语尽管难懂,但美国人容易理解,语言的优势再加上来自人口高密度国家的人群特有的精明劲头使得他们在公司混起来如鱼得水,弄个一官半职不是很费劲,比起我们的中国同胞在公司底层用智慧勤勤恳恳的干要划算的多。年前经济萧条开始时,一位投资房产失败的华人工程师枪击了“欺压”了自己许久的3位上司,其中一位就是印度人。为什么不适时走人回祖国?“这个U turn 不好打!”,一位朋友语重心长的说。近年来回国人员剧增,未必都如冯巩春晚所说“赶上金融风暴了吧?”。除却出国进修的人员,很多人来美都是赤手空拳的,加带上亲属的殷切期盼。事业上没有起色、腰包里没有剩余,如何打道回府?国内用人单位对海归的期待越来越高,富裕起来的亲朋鲜有人相信你的倾诉发自肺腑。一位朋友的父母从国内兴致勃勃来美帮女儿带孩子,因为劳务费问题起了争执,女儿咬咬牙将孩子送进幼儿园(1个阿姨带3个宝宝的行规,北方幼儿园平均每月1000美元,南方幼儿园平均每月750美元),而其母亲坐在女儿家里坚持按月收钱。不是自己的父母,听得我都心痛。“穷家无孝子”,来美国奋斗的第一代手头紧啊!记得自己当年

盘点各国家国外读博士后待遇水平

盘点各国家国外读博士后待遇水平 美国:美国机会更多,生活质量更高,生活空间也广。美国的年薪一般是3.0- 6.5万美金左右,刚博士毕业出来的,待遇也就在3万美元左右,当然在美国各个地方,不同单位的博士后自然拿钱也不一样,需要看当地的物价水平,我知道有人2000美元 一个月(德州allindon),也有人8万美元一年(IBM公司的博士后)。如果只是做访问 学者,薪水不会超过1.5万美金,一般在1万左右。 加拿大:加拿大博士后的年薪一般是2.5-3.5万加元,一个月1200加元左右就够 一个普通家庭的开销了,如果没有申请移民,博士后的津贴可以免税。但如果申请了 移民,按照税务局的解释,就得向加拿大缴税。 德国:德国的收入在欧洲应该是最高的,在德国, 博士后工资应该在3000 - 3500 EURO(税后, 有老婆孩子). 孩子每个月有约150 EURO的补助。 1、博士生(Doktorand,以工科专业为例)很少自费的,资金来源主要分奖学金和 教授(研究所,项目)资助两种。目前国内过来读博士的奖学金生,主要拿DAAD, 艾伯特,赛得以及阿登纳。这些奖学金通常在国内申请,目前奖学金的金额大约为800-950欧/月,家属和小孩配读另有费用,通常基金会已经办理医疗保险。教授资助,通常都 是从某个科研项目中支付费用,当然你除了完成博士工作为,还得承担部分科研工作。根据教授的经费情况和个人条件,通常有3种资助方式:a, WiHi ( wissenschaftliche Hilfskraft), 通常要求每周工作19小时,工资大约为12.5-13欧/小时,这样一个月大约有1050-1100欧的毛收入,交各种保险和税收后,净收入大 约为800-850欧/月;b, 半位(halbe Stelle, BAT 11a/2 ),相当于正常工作位置的一半,现在大部分博士生(包括德国人)都是拿半位的。要求每个月承担工作时间19.5小时。每个月的收入有比较复杂的计算公式,于家庭状况年龄等都有关系,毛收入大约1800欧/月,净收入大约为1200欧/月;c, 全位 (eine Stelle, BAT 11a),一个完整 的工作位置,每周工作38.75小时。目前由于经济不是太景气,只有少部分博士生能 得到这样的位置。毛收入3300-3500欧/月,由于工资高相对税收也就高些,净收入1700-1900的样子。 2、博士后,严格的讲德国没有什么专门的博士后位置。但通常来说博士后也分奖 学金和项目(教授)资助两种。目前的博士后奖学金主要有两个,a,鸿宝,奖学金比较高,不同类别还有些差别,但净收入2000欧/月,家属和小孩陪读有补贴。目前申请 的难度在增加。b,王宽城博士后奖学金(有王宽城基金会和德国DAAD联合设立),在 国内申请,资助1年,每月1200欧。项目资助的博士后,严格来讲就是工作合同。通 常国内过来的博士,大部分拿3/4位(3/4 Stelle, BAT 11a/75%),净收入大约1500 欧/月。也有少量的博士后,拿半位和全位的。 在德国连续工作纳税五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再过三年就可以申请入籍 英国:英国剑桥薪水大约税后32000欧元/年,一般博士后税前应该在 18000~21000英镑,看经验和年龄。 现在英国是五年申请永居, 再过一年申请入籍 西班牙:大学讲师(博士毕业)月薪大概1200欧左右。 丹麦:税前大概30000 丹麦克朗一个月,一般博士后可以享受25%的税,税后大 概不到20000,当然等你离开丹麦,还可能退养老金,不过不是很多,税后大概一年3 万左右

美国博士后待遇

本文原文出自金东方留学留学奠基石论坛:/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241 1. 全美高校博士后待遇相差不大,博士后第一年一般$35000左右。National lab高一些(约$70000/year),我3年前刚毕业来美时,$35000/year (材料学),我在西南部消费很低的城市,我师妹今年初去纽约大学$42000/year.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博士后工资涨了,但东部消费高很多,特别是房租。 2. 如果可能,来美时最好先了解一下老板的人品,特别是当老板是华人时,我很多朋友抱怨华人老板push很厉害,很累,有时没有周末,几年都不涨工资,还有的抢学生文章。 3. J1签证前3年不交税,J2家属可以合法打工,H1签证要交税,家属不可以合法打工,如果拖家带口的,税率会很低,基本不怎么交税了。所谓benefit主要是指学校给你全家(包括你,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买健康保险。保险费很高,你只需付其中的很少一部分,学校里会付大部分作为benefit.现在主要谈谈J1的收入和福利。 4. J1第一年和第二年(身份non-resident alien)只交健康保险费(每年都在涨,2011年单人$590/月,自己负责$40/月,直接从工资里扣;2个人$1252/月,自己负责$119/月;3人及以上家庭,$1626/月,自己负责$221/月)。除去健康保险费,剩下的都可以拿到手。 5. 值得一提的是牙医保险和健康保险是分开的,保险费主要由个人负责(学校负责很少一部分)。自己负责的费用是$30.98/m (单人),$70.87/m(2个人),$123.12/m (3人及以上)。尽管健康保险是必须的,但牙医保险不是必须的,我从来不买牙医保险。建议来美之前牙齿该拔的拔,该补的补。在美国看牙医是超级贵的。 6. J1第三年(如果你2010年底过来,2012年1月1日算第三年,身份resident alien)开始交FICA 税 7.65%, 和退休金自付部分(7-9%,这部分钱回国后可以取出来)。3年后(以日计算在美满3年)开始交联邦税和州税(单身交很多,如果已婚有1个小孩交的很少,2个小孩就基本不交了) 7. 消费:房租是大头,西南部很多城市one bed room (客厅+卧室+洗手间+厨房,小的40平方米,大的70多平方米)房租是$450-600/月。我租的是70多平方的one bed room 510/m. 在纽约1bedroom 一般要$1000/m以上,地段好的更贵,跟别人合租可以省些钱。用google查一下当地的房租可以间接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 8. 汽车和汽油及生活用品就很便宜了。如果不是在纽约等大城市,汽车几乎是必须的,否则生活很不方便。$4000-$5000美元可以买个还可以的二手车,$20考个驾照,我所在城市目前的汽油价格是$2.43/加仑(3.78升),我住的地方距离办公室近,主要是开车买买菜,逛逛mall, 一个月油费大约$50.吃饭一家3口自己做饭,$300-400吃的很好了。衣服凑着打折去买,便宜得一塌糊涂,美国大众化品牌CK裤子20多刀一条。最近很多价格100-400刀左右的品牌服饰(对于我们穷人来说,衣服已经很好了)只要1-2折就可以买到。 美国博士后的收入很低,大约只有正式职工的一半。如果年收入$35000, 生活在消费较

博士、博士后简历模板

070623007 个人简历————————————————————————————————— 姓名:XXX 性别:男出生年月:1950年1月15日 学历及学位:博士、博士后 工作单位及职称:美国 M.D. Anderson 肿瘤医院及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博士后导师 学历、学位: 1975 – 1978 年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生毕业 1980 – 1982 年天津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硕士生毕业 1987 – 1991 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肿瘤药物治疗学博士生毕业 1991 – 1993 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肿瘤化疗及生物治疗博士后毕业 工作经历: 1978 – 1980 年天津市肿瘤医院化疗及免疫治疗科住院医师 1982 – 1985 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 1985 – 1987 年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肿瘤生物治疗访问学者 1993 – 1997 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Farber 肿瘤研究所高级临床研究员 1997 – 2003 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副主任 医师、博士后导师 2003 - 至今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 M.D. Anderson 肿瘤医院及研究所,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后导师 本人于1978 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随后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化疗及免疫治疗科任 住院医师。于1980 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攻读泌尿外科专家马腾骧教授 硕士研究生。 1985 年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到美国西北大学进修肿瘤生物治 疗专业。又于 1987 年考入美国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 攻读肿瘤药物治疗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于1991 年至1993 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肿瘤化疗及生物治疗科做博士后研究。1993 年至1997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Farber 肿瘤研究所任高级临床研究员,负责新抗癌药物的临床试验治疗研究。自 1997 年至 2000 年任职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副 教授,博士后导师。自2000 年至今在美国 M.D. Anderson 肿瘤医院及研究所任副 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后导师。 本人二十年来一直从事癌症药物治疗及新抗癌药物的临床治疗研究。并与美国及加拿大制药厂合作研制出三种新类型抗癌药物, 其中塔西瓦 (TARCEVA) 已经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肺癌; 另外两种 (C424-Maytansinoid 治疗结肠癌及维力金治疗胰腺癌) 目前正在美国及加拿大进行临床试验治疗。本人曾在十几次国际 癌症会议上发表演讲,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过三十余篇医学论文及译文,并 且在国内出版了三本有关癌症防治的专著。本人在癌症治疗方面的成就曾被国内外主

谈谈美国博士后的真实生活 (郁闷篇)

谈谈美国博士后的真实生活 (郁闷篇) 今天在北美文学城网站上看到一例美国博后辛苦工作14年后神经错乱被遣返中国的报道,2年前加拿大双料博士自杀的新闻仍历历在目,2个月前加州大学SD分校男博后下毒同实验室女技术员同胞的案子还未了结。博士后们在美国/国外的生活以及工作状态,大家了解多少?国内亲友真正关注过海外博后们吗?他们可不是风光的海外侨民,大部分人苦苦挣扎求生存而已。 每次看到国内对海外博后的报道,都能看到“攻读博士后”的词汇,错了,国外的博士后不是什么学位,只是博士生毕业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一段过渡性工作经历而已,可长可短,1年就成功坐上大学院校Faculty职位的人凤毛麟角,3年左右有人走上公司岗位(Industry),有人出了研究成果在大学开始从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慢慢爬起,当然还有大量博士后连教学职位(teaching) 也找不到(尤其是来美国做博后的外国人),就在实验室开始了漫长且漫无目的的博士后生涯。美国大学对博后职位通常从工作年限上有限制,有的学校专门设“postdoc 博后”职位(3年左右),有的学校规定招收的博士后人员按照“Research Associate 研究助理”职位(6年左右),时间长了,由B级升到C级,工资可不一定涨多少,看到C级的博士后,就能猜出其大概年龄了。所以使用“做博士后工作”的字眼更为适当。外国人也会把博士后经历看做一种锻炼,但不是职业。公司招人广告上有的会注明希望有2-3年博士后工作经历,但5年以上博后经历的人公司通常不会考虑了,原因很复杂。 博士后们多半拖家带口的在美国工作生活,博士后的工资标准仅仅高于读学位的留学生一点点,年薪税前3万到4万美元,税后每个月2200到3000美元左右,有的老板按照行业课题申请到的经费标准给自己的博后定工资,有的老板为了省钱,就从博后工资上扣些出来放到科研上。我认识的一位博士后带着老婆孩子来自祖国,老婆因为身份限制无法工作,孩子上幼儿园,所以一家经济上非常紧张。一次同其老婆聊天,她憧憬着做医学基础研究的老公能像某位做数学理论研究外国邻居的老公一样能到大学做教授,我听后点点头,出于好心没有点透,人总要有愿望的,对吧。在美国通常化学、生物学、医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大批的劳动力,也就是高级实验工作者,但这个行业对美国本土的学生来讲没有什么吸引了,费时费力又挣不到钱,做起来完全凭兴趣而已。美国大学每年这些专业都会从外国招收大批留学生,并提供高额奖学金。近些年大批来自印度、中国的拥有祖国颁发的高学历证书的人员充斥着类似博士后/技术员的研究位置,工资低、身份不稳定(靠J签证、H签证入境,签证期限到之前需要考虑续签或离境,H签证家属陪同入境的没有任何工作权限)。 为什么来美国做博后?在自己问自己之前,相信大使馆的签证官员已经得到了答案:提高自己在本专业领域水平,更好的报效全人类、报效祖国(常见签证问题解答里能找到类似的回答)。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大学里拿到正

如何在博士毕业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职位

如何在博士毕业后能顺利申请到国外的博士后职位 博士后研究(Postdoc Research)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从获得博士学位到成为独立研究人员的一个重要过渡环节。纵观国际知名学者,几乎都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Johns Hopkins 大学于1876 年设立的一项针对优秀年青学者的研究基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博士后研究不是一个学位而仅仅是一个临时的、短期的工作经历。博士后研究需要在合作导师(Co-Advisor)的指导下进行,一般而言,这种师生关系介于合作同事和博士生-导师关系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何在博士毕业后能顺利申请到国外的博士后职位,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当然,申请渠道因人而异,但主要涉及获取相关信息、申请时间和如何与导师联系等方面。本文整理了网络上一些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1、申请时间 一般提前半年,最好能早找点。当然要确保能够按时毕业。一般来说,博后随时都可以招生,但也有个大小月,往往年初相对多一点。此外,各国的基金项目的申报也有时间段(如中国的NSFC主要集中在每年3 月),最好是在教授写grant proposal 时和他联系。如果对申请者的素质满意,教授会考虑甚至邀请一起交流和提交基金申请。 2、如何获得信息 A:通常包括自己老板推荐(这种再好不过了,安心写论文准备答辩吧)。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老板或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同行知晓的情况下。 B:朋友、同学或师兄师姐介绍(这种也不错,只要你的博士期间研究工作还可以,有文章一般也没问题。但是这种应该认真考虑,即你是否对他们推荐的位置感兴趣,因为一旦你答应了以后再反悔,帮你推荐的人很难办,至少说明你这人没有信用); C:自己找(可以到各大学网上去找,到专门的网站上去找,和你感兴趣的牛文章的通讯作者联系。但这种相当机会要小。以下是一些专门的网站: /texis/js/ /; /vacancy/postdoc.htm; http://abg.jouve.fr/abgemploi 不过上面的位置大多是已经找到人后才登出来的。建议可以直接到各大学网上去找,只要你的工作还不错,应该可以找到非常好的位置。 3、选择研究方向 一般选择做博士后都希望能多发几篇高水平的文章。所以尽量选择一些和自己研究相近的方向而且又可以发好文章的;同时要考虑以后的发展,即以后自己当了老板可以接着做的当然是首选。 申请时要明确一点:对方要你去是帮他干活的,不是作为学生培养的。自己要量力而行,如果对方的研究对你比较陌生,自己也没有涉及过这一领域,最好知趣而退;从而改投其它较为熟悉的教授。

博士后

博士后 定义 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博士后Postdoctoral 释义 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一定时期研究工作的阶段;也指在博士后流动站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员。 博士后很容易形成误解,就是“博士后是博士以上的学位”实际上博士后站是一种工作站,具有流动性。凡符合条件的博士可在国家认证地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为博士后,期间做相应地研究项目,期满了以后可以出站。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博士后制度,激励广大博士后研究人员奋发努力,在科研工作中做出更大成绩,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研究决定,给期满出站,并且工作达到一定标准的博士后(一般为两年)研究人员颁发《博士后证书》。所以说"博士后"其实是一种工作,而拥有"博士"学位是申请成为"博士后"必要条件。 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一般称这些人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 博士后实际上只是获得博士学位后的一段经历,它不是学位也不是职称。他是又一段研究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不能马上找到工作或是教授那里特别需要才经历这段工作。当然他对适应将来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好处,这段时间并没有固定的限制,有的题目大所需时间就长。职称是我们中国的说法,国外只有职务这一说。 在英国的大学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级别分别为:Research Associat ed (RAIA), Research Fellow (RAIIA), Senior Research Fellow…在我本人工作的学校(帝国理工),刚毕业的博士,只能任Research Associa te。任Research Fellow需要足够多的论文/专利[研究经历]。从Research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招聘博士后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招聘博士后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s available for a highly motivated individual to develop new methods to extract/separate inhibitory compounds from biomass hydrolysates for a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Energy Biosciences Institute. Qualifications: Ph.D. degree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organic chemistry, biochemistry, or a related discipline. The candidate will be expected to learn new techniques and develop new avenues of research.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should have a strong background in industrial organic chemistry and separation techniques. The ability to conduct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excell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essential. Application Procedure: Applications, including curriculum vitae and bibliography, summary of past accomplishments, and the names and email addresses of three references, should be sent to: Hao Feng, Ph.D;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Human Nutri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1304 West Pennsylvania Ave., 382F-AESB, Urbana, IL 61801, U.S.A. Email: haofeng@, Phone: (217) 244-2571.

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

如何申请国外博士后(范文心得) 在博士后申请和签证期间,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现在我已经顺利的获得了赴德做博后的签证。我把我在整个过程中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对将来的师弟师妹有参考的价值,另外,也实现了我对斑竹realroma的承诺。 我想一篇好的参考文献最好能包含尽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所以写之前我暂时列了提纲,如果大家觉得有要补充的,请现在提出,我将在近2天的行文过程里进行完善. 博后申请篇 1.博士后位臵的信息来源 2.(个人简历)CV的准备 3.电话面试(telephone interview)的准备与实施 4.与教授的信件往来 5.申请过程中的自己心态调整 6.收获Offer 签证申请篇(德国) 1.邀请信的注意事项 2.个人资料的准备 3.面签的问答 4.拿到签证 博士后申请篇 一博士后的信息来源 现在网络发达了,啥信息都可以获得,自然博士后的招聘信息也不例外。现在有很多专门的博士后招聘网,一般google postdoc就可以查到许多,最有名的有以下几个:/splash.action , /js.php?q=postdoctoral+positions, /jobs/,这些是综合性的博士后招聘网站,里面有许多的分类,包括专业、地域等,查找起来非常的方便,而且更新的非常快。但要说的是,通过招聘网找到的位臵,经常是很多人同时竞争的,所以在发信之前,最好能到相应实验室的网页上去浏览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科研背景经历和对方实验室是科研方向结合起来谈,这样会更加吸引教授的眼球。当然了,如果一天发个200 封,那就无所谓了,只要简历准备的充分一点,信的内容只要修改教授名字即可。正所谓有得有失,集中和分散的策略有机的结合。在发信的时候无所谓对方是中国老板还是国外老板,反正网撒的大了,大鱼小鱼都有。 我个人还是建议国外老板为主,这样在国外,至少语言上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也能了解老外是怎么想的。有的同学出去是抱着强烈悲观情绪出去的,他们无所谓在国外工作的压力,无所谓money 多少,无所谓实验是否要接触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反正出去似乎就比呆国内强,这种想法是很天真的。我们在申请博后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精力状况来有效的选择,如果性格开朗,精力极其充沛,当然到哪里都没问题,都能很快的适应,但如果性格比较孤僻,精力也是那种到了晚上10点就要睡觉的同学,最好还是找那种科研压力相对小的实验室。 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实验室的科研压力大还是小呢?有个哥们给我一个很easy的判定标准,那就是看老板是否是(医学博士)MD,MD的老板在医院搞呆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中心杰出博士后

姓名张军性别男出生年月 1972年8月 出生地甘肃婚姻状况已婚政治面貌群众 国籍中国从事专业化学 现工作单位及职位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中心杰出博士后 人事关系所在单位 1992年9月-1996年6月兰州大学化学系 专业:无机化学;所获学位:理学学士 1996年7月-2000年8月兰州石化公司助理工程师 2000年9月-2003年7月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专业:有机化学;所获学位:理学硕士 2003年8月-2004年6月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助理2004年7月-2004年12月兰州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 2005年1月-2009年4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inghamton)化学系 专业:材料化学;所获学位:理学博士 2009 年5月-2010年4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Binghamton分校化学系博士后2010年5月-至今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中心杰出博士后学者 如内容较多,本栏目填不下时,可另纸接续(下同)。

主要学术成就、科技成果及创新点: 本人在美国的学习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用多种化学及物理方法合成纳米尺度的材料,研究其合成过程中的生长和控制机理,以期建立和完善非传统的材料生长理论,从而通过设计并精确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尺寸达到优化和控制材料性能的目的;研究并发展纳米材料在能源储存和转化方面如太阳能利用,新型燃料电池,合成燃料,环保减碳及在纳米半导体器件方面的应用。本人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并在包括《美国化学会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及《纳米快报》等在内的化学及材料专业领域顶级杂志发表论文十多篇。 研究项目具体包括: 1. 形貌和结构控制的纳米结构的光催化剂在新能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利用太阳能来捕获温室气体CO2并将其转化为合成燃料是全球控制和减少CO2排放的一个关键技术,在新能源及环境保护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目前这项技术的关键之一是找到新的高效催化剂。本项研究课题就是针对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光并提高光量子效率来设计制备复合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剂,模拟绿色植物体内将二氧化碳在水存在下合成有机分子的过程,研究二氧化碳在可见光照射下的资源化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机理,研发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低成本、高性能纳米结构光催化剂。这项研究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科学和工程材料领域的热点领域,也是美国能源部所重点支持研究项目之一。这项技术的突破将对绿色能源及环保产生重大的影响。此课题是本人目前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所从事的主要科研项目之一。 2. 形貌和结构控制的纳米结构催化剂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操作温度低、能量效率高、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在航天飞行、交通运输、便携带电子产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电化学和能源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电催化剂是PEMFC 的关键材料之一, 但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商用铂碳催化剂活性太低而成本过高,极大地限制了其大规 模商业化应用。本研究课题通过设计和精确控制纳米晶体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尺寸来调控催化剂的表面晶体结构和电子特征,进而大幅度提高催化剂的性能。此课题是本人博士在读期间以主要参预者参加的一项重要科研项目。此项目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测试表明形貌控制合成的铂系合金催化剂最佳氧还原催化活性超过美国能源部2010预定目标值。部分结果在《美国化学会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及《纳米快报》发表论文多篇,并已与2009年底申报美国专利。该项研究成果也引起了美国著名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的注意并得到其后续研究投资,目前与通用研发部门的进一步的合作及商用化研究已经在进行当中。 3. 形貌控制的纳米材料的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形貌和结构控制的纳米复合半导体材料是目前纳米科技中最为前沿的课题之

美国学位制度

美国学位制度 美国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2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证明,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3级水平结构。 按学位性质,可分为学术(研究)学位和专业(专科)学位两种。此外美国大学还颁授荣誉学位,此种学位并不反映学术成就,而是对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 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是美国高等院校授予的最高学位。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众多领域该学位的获得者不管专攻何种学科,均被称作哲学博士。哲学博士学位强调学术研究的能力,有别于侧重应用领域的专业博士学位。 对博士学位的要求各院校均有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点。首先,学生通常须修满2年的专业课程,在此期间学生不仅增加对所学专业的全面了解,同时也接触并初步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一些院校的研究生计划要求博士学位候选人首先取得硕土学位,而另一些则允许他们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强调对作为研究工具和反映一般文化修养水准的外语的掌握。学生通常必须选修法语、德语和俄语3门外语中的2门,近年来东方语言如汉语也被列入必修外语中的一种选择。有的院校已对必修2门外语的要求作了某些修改,如只对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更严格的考试,或以专业课程(如让经济系学生加选数学或统计学课程)来取代一门外语。 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除完成全部课程并达到规定的外语要求外,还必须通过一组专业领域的综合性考试。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后阶段主要是撰写博士论文。美国院校通常规定,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的年限对全日制学生而言不得超过3-4年,但实际上往往超出这一年限。一般来说,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领域攻读博士学位,与理工科相比,所需时间要长,但成功率却要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