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导读复习题
资本论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复习题含答案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什么?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获得剩余价值。
2. 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
答: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中所蕴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3. 什么是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以换取生活资料的过程。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4. 马克思如何定义资本?答: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即资本是自我增殖的价值。
资本的本质是通过对劳动力的剥削,实现价值的增殖。
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是什么?答:不变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不变的资本,如机器、设备等;可变资本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可以变化的资本,主要指劳动力。
资本家通过可变资本的剥削,实现剩余价值的产生。
6. 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7. 马克思如何描述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答: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为资本家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过程,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积累越来越多的资本,而工人则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8. 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的过程。
9.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资的形式掩盖了工人被剥削的事实。
10.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复习资料.doc
《资本论》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价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答案要点:(1)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客观存在,具有幽灵般的对像性。
(3)形成价值实体的人类抽象劳动是社会劳动。
(4)形成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是结晶状态的劳动。
2.技术更新对固定资本周转周期有什么影响?答案要点:周转周期是指固定资本价值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技术更新对固定资本更新的影响呈现出两种相反趋势:一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技术的不断采用,质量更高、性能更好的新机器不断被发明使用,新产品的应用将延长固定资本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的采用,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增加了,再加上竞争的威力,生产资料以更快的速度被更换,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变短。
但无论这个时间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但其总是存在,并有不断变短的趋势。
3.请说明转化过程中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A)的质与量的关系答案要点: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即购买阶段,此阶段,货币所购买的两种商品质和量区别:质的区别:它们是商品生产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购买它们的支付形式不同,前者以工资的形式支付,后者以货币的形式支付;购买它们的市场不同:前者是劳动力市场;后者是商品市场;价值形成不同:前者是再重新创造出来,后者是转移到产品中去;结果不同:前者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后者不变量的区别: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数量上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的资本技术构成。
4.在社会总资本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在单个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变化?货币资本在单个资本的运动过程中,它起到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在资本运动过程中,它起到持续推动力的作用,它决定了生产资本的大小。
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由于制度、管理等因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这样即使货币资本量没有增加,也可以增加生产规模,所以货币资本不再是决定企业生产规模绝对界限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由于信用制度和联合经营,打破了单个资本家所拥有的货币资本量对于生产资本价值的限制因此,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货币资本在单个资本运动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5.协作是怎样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协作可以抵消各个劳动者在劳动能力上的差别,使个人劳动取得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
资本论复习题及答案
1、“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其意思是说A.评价资本家和地主不带有主观色彩B.地主和资本家是天生的剥削者C.地主和资本家的经济行为只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自然人参考答案:A C2、“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B.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决定C.个别劳动量等于社会必要量的单个商品是该种商品社会价值量大小的样品。
D.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实际上也是该种商品的平均价值量参考答案:A C D引文解释:“在奴隶劳动下,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为自己的劳动,而在雇佣劳动下,货币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无偿劳动”。
(第1卷第17章)①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剥削制度下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都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但其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
②在奴隶社会中,劳动者作为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因而其劳动在现象上全部表现为无偿劳动,但实际上,奴隶的全部劳动中也包括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须的必要劳动。
因此,所有权关系掩盖了奴隶的必要劳动。
③在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因支付方式、实际运动、习惯思维等原因,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
但实际上,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雇佣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因此,表面的等价交换关系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说明下列概念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商品流通资本流通(第1卷第3章)①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以获取使用价值为目的的流通;资本流通是以商品为媒介、以实现价值增殖为目的的流通。
②共同点:第一、都有买和卖两个对立的阶段;第二、都有商品和货币两个对立物;第三、都有买者和卖者两个人对立;第四、都有三个当事人。
《资本论》复习题解终稿
《资本论》这是中央党校老师布置的40题复习题第一讲1为什么工资是由劳动的价值决定的是错的a劳动不是商品因此没有价值。
b商品的价值有劳动决定,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劳动决定劳动价值,是毫无疑义的同义反复。
c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会导致混乱,不是违背了价值规律就是违背了剩余价值规律。
d真正决定工资的是劳动力的价值,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赚取工资,在商品市场上,真正和资本所有者对立的是工人而不是劳动。
2,1.《资本论》的最终目的及其实践意义?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体现在商品、货币、资本、市场等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在以下必然性上:1、投资必然作为资本来经营。
投资的价值额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是为了在价值形式上增殖即获得利润的,从而追求价值增殖或利润的投资额就成为资本。
2、资本的生产经营追求价值增殖即利润必然展开竞争。
3、资本竞争必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
4、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现代社会向更高的历史阶段过度。
(判OR辨析)实践意义:马克思对《资本论》最终目的的阐述,即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趋势上必然没落,又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不能一时没落。
〈资本论〉最终目的揭示的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从其发挥作用的历史过程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只是适合了上述必然性要求,才得以维持发展,从而客观上空前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才彻底战胜封建主义制度,并为过度到更高的社会阶段创造条件。
从现实的社会实践看,资本主义仍有生命力,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日新月异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之所以在生产力发展上成为亚洲小龙,都是因为其经济活动依然适合了上述必然性要求的结果。
在中国大陆,要总结历史教训,特别是总结否定生产力标准的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大破坏的教训,要正视人类社会发展到县阶段必然依赖商品货币关系的实情,承认资本的生产经营,深刻认识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肯定会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搞的更好。
根据名著导读重要知识点整理归纳与练习《资本论》
根据名著导读重要知识点整理归纳与练习《资本论》一、资本的本质和基本矛盾- 资本的本质: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增殖价值的能力。
- 资本的基本矛盾:资本既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取更多利润,又需要维持和保障工人的生存条件。
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工作所创造的价值与劳动者实际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资本的总投资之比,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重要指标。
三、商品和货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品。
- 货币:一种特殊的商品,用作交换价值的媒介和价值的度量标准。
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资本家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的经济制度。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的发展与私人占有制度的矛盾。
五、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 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 货币经济: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经济形态。
六、资本的流通和实现- 资本的流通:资本通过货币形式进入市场,通过购买商品转化为现实资本,再通过出售商品实现增殖。
- 资本的实现:资本通过出售商品并获取利润来实现自身价值。
七、资本的积累- 资本的积累:资本家通过从工人那里剥削剩余价值并进行再投资,不断积累更多资本。
- 资本的集中和扩大规模:资本积累过程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导致资本集中和生产规模扩大。
八、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由于剩余价值率下降、市场饱和和生产不足等原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地出现危机和萧条。
九、无产阶级的剥削和解放- 无产阶级的剥削:无产阶级被迫为资本家工作,通过剩余价值被剥削。
- 无产阶级的解放: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实现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学说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以上是根据名著《资本论》的导读所整理归纳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资本论 作业、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作业及复习题一、作业1、如何理解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答: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所述:“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资本论》研究的对象,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二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三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交换关系。
研究对象侧重是生产关系。
2、谈谈你对政治经济学的认识。
答: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物质资料生产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总和构成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一切物质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③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关系。
④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三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由以上两个关系形成的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⑤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3、试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答: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盛行于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时期。
在生产技术改进缓慢的情况下,资本家主要依靠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4、“只有大工业才用机器为资本主义农业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彻底地剥夺了极大多数农村居民,使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铲除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根基——纺纱和织布。
这样,它才为工业⑤资本征服了整个国内市场”。
如何理解这段话?答:这段话的意思说,只有到了机器大工业时期,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彻底剥夺了农村居民生产,使所有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都成为了商品,这才形成了巨大的资本主义国内市场。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资本论复习题(简答部分)1、简述《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意义?答:《资本论》的根本观点:(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根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还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根本不会永世长存。
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正如近代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无论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何等曲折,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如何概括商品的含义?答:可以概括为:(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什么是资本?研究资本有何实践意义?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研究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拓宽认识和具体操作资本。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
资本原来是货币,货币投入生产经营实现增殖就变成资本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资本。
事实表明,资本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因为公有制经济同样需要投入货币实现增殖,因而,投资要作为资本来经营。
4、什么是资本循环?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资本循环过程的?答: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行使三种职能,从而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职能。
在购买阶段上的企业投资,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其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
资本论选读期末考试复习题在以下四种理论中,哪一种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论述的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A.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所吸收请简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请阐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请简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如何运用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请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基础,阐述你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文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悦之者。
”)答案:C.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此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但并非孔子的话,而是其弟子子贡所说。
)答案:D.法制(法制是法家的主要思想,而不是《论语》的主要思想。
)请填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只是外表恭敬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劳累不堪;如果只是谨慎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如果只是勇敢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悖乱无章;如果只是直率而没有礼仪的约束,就会显得尖刻伤人。
答案: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请填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一切,看待一切都比较达观,所以显得坦荡荡;而小人总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一点点失误,所以总是忧愁烦恼,显得长戚戚。
答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答案:“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是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
也就是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和谐为重,不要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资本论〉选读》习题集和答案(完整版)
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 D.互利、互惠关系
30.必要劳动时间是
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 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
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
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 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
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 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
32.商品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
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
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 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
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
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
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 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 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
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
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
14.为什么说 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5.《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的中心内容及理论结构。
《资本论》选读重点问答题
《资本论》选读复习思考题导言思考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2.《资本论》的方法。
3.《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4.学习《资本论》的意义。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作为《资本论》研究起点的商品?(分析资本主义为什么从商品开始?)2.什么是商品?怎样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马克思是怎样分析商品使用价值的?3.马克思是怎样从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出发揭示出其中隐藏的价值的秘密的?4.商品的价值实体是什么?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5.什么是劳动生产力?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同商品使用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存在什么关系?6.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两因素的关系怎样?7.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8.为什么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二重性?9.什么是价值形式?价值表现两极的规定性是什么?10.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辩证关系怎样?11.商品价值是如何通过价值形式得到表现的?12.等价形式有哪些特点?分析等价形式有什么重大意义?13.商品内在矛盾是如何通过价值形式而表现为两个商品的外部对立的?14.为什么商品的相对价值量不能完全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实际变化?15.商品形式如何掩盖了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商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和根源是什么?)16.什么是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在商品上的表现怎样掩盖了生产者的社会关系?17.试从价值形式的发展来说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18.怎样理解价值这个范畴?19.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怎样形成的?20.为什么说劳动的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2章复习思考题1.第2章与第1章第3节的关系怎样?2.商品交换要具备什么条件?3.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什么决定的?4.如何理解交换过程的矛盾?它同商品内在矛盾的关系怎样?5.为什么说“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6.为什么说“困难不在于了解货币是商品,而在于了解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第3章复习思考题1.概述货币的五种职能以及五种职能之间的历史发展和逻辑关系。
《资本论导读》复习资料整理
名词解释1、私人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动产品归私人支配占有。
劳动具有私人性。
2、社会劳动:在社会分工中,每个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产品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劳动具有社会性。
3、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3、价值: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5、交换价值:①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②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价格: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7、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这种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成为具体劳动。
8、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抽象劳动。
9、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10、社会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简单价值形式(一对一):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即简单价值形式。
12、扩大价值形式(一对多):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即扩大价值形式。
13、一般价值形式(多对一):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即一般价值形式。
14、货币: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15、价值尺度: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
16、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17、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18、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19、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资本论》复习题
《资本论》复习题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一,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而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种形态,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
第二,抽象劳动内在的属性是生产商品过程中人类脑力或体力的支出(人类的一般劳动),其外在的属性则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其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则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经济特征。
马克思认为,在一切社会状态下,劳动产品都是使用物品,但只是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时代,也就是生产一个使用物品耗费的劳动表现为该物的“对象的”属性,即它的价值的时代,才使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
第三,抽象劳动内化为商品的价值,外化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述:“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这种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正是以抽象劳动为内核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的。
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成为货币形式。
价值形式的这一发展过程,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不断克服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而发展的。
最终一般等价物固定在具有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货币形式取代一般价值形式成为表现商品价值的最终形式。
总体而言,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产生。
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部分的价值。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精品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未经校对,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简答题:1、马克思怎样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的论断,阐述了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产生?答:一、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交换而生产商品,决定了交换过程通过交换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彼此让渡自己的商品,从而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得以实现。
二、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推动货币产生。
如甲商品拥有者想同乙交换商品,而乙却想同丙交换商品,这就产生了矛盾。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产生”,起初没有固定的商品作为交换手段充当一般等价物,后来由金和银商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就形成了货币。
三、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具有价值,可分割,便于发挥货币职能,因而金银商品最适合充当货币。
2、解析“贮藏货币的欲望按其本性是没有止境的”含义及其实践意义?答:一、含义:这是因为货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货币具有质的无限性。
即从货币的性质来说,它是一般等价物或商品价值的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不受限制;另一方面货币具有量的有限,即货币量少不能购买更多的东西。
货币二重性的矛盾,促使人们不断地贮藏货币。
二、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货币二重性矛盾的原理,分析人们储蓄存款心理。
货币的主要方面是货币量的有限性。
人们的收入少,不能如愿地购买所需的东西,就不得不贮藏货币。
或者预期收入达不到预期支出,也会迫使人们贮藏货币。
因此,人们收入增加,是缓和货币二重性矛盾的关键。
3、怎样理解价值规律的两重含义?价值规律的核心是什么?答:两重含义:一是就同行业的各企业来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之间按其价值量等价交换。
二是就不同行业各个生产部门来说,一种商品总量的价值量要由合乎比例的生产这种商品总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决定,从而使这种商品的生产合乎比例。
价值规律的核心是制约或节省劳动耗费面实现效益。
4、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和形式是什么?怎样理解“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答:价值规律得以贯彻的必要条件是市场竞争;价值规律贯彻的形式是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资本论复习题(天津市党校)
资本论复习题一、解释句子1.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答: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改造、消灭或创造经济规律,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惩罚。
但是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无所作为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为人类服务,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这就是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答: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社会财富表现为众多的商品,单个商品表现为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所谓元素形式是指经济的细胞形式,经济细胞即为商品。
从细胞形式开始分析是因为:第一,商品是这个社会最基本最单纯的形式,资本主义整个复杂的经济机体就是由这些最基本最单纯的经济细胞组成的。
第二,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都是从商品的内在矛盾发展起来的。
第三,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点,从商品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为了弄清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基本规律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3.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答:对使用价值来说这句话是对的,马克思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引用了配第的这句话,但配第不懂劳动二重性,他虽然从劳动中发现了价值源泉,但却错误认为价值创造不仅是劳动,还有土地,因此对创造价值来说这句话就不对了。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
资本论重点考试题及答案1. 资本论的作者是谁?答案:卡尔·马克思。
2. 资本论的全称是什么?答案:《资本论》全称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3. 资本论首次出版于哪一年?答案:1867年。
4. 资本论主要分析了哪种社会形态?答案: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些基本理论?答案: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等。
6. 资本论中“商品”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7. 马克思如何定义“劳动力”?答案:劳动力是能够创造新价值的劳动能力。
8. 在资本论中,什么是“剩余价值”?答案: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什么?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10. 资本论中提到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答案: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11. 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什么?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资本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解释“资本积累”?答案: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加资本的过程。
13. 资本论中提到的“资本周转”是什么意思?答案:资本周转是指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和周转。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如何分析“经济危机”?答案: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周期性地爆发。
15. 资本论中提到的“无产阶级”是指什么?答案:无产阶级是指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
1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些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答案: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没有阶级对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
17. 资本论中提到的“商品拜物教”是什么?答案:商品拜物教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商品神秘化,赋予其超越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属性。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
资本论总复习题含答案资本论复习题(简答部分)1、简述《资本论》的根本观点及其实践意义?答:《资本论》的根本观点:(1)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的社会形态发展变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自然史的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从来就有和永世长存。
它是历史的产物,根本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还必然在历史过程中消亡,根本不会永世长存。
其实践意义在于:指导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正如近代封建社会必然被资本主主义社会代替那样,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仍然要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发展规律上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坚信无论现代社会发展历程何等曲折,都逆转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2、如何概括商品的含义?答:可以概括为:(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什么是资本?研究资本有何实践意义?答: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研究它的实践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拓宽认识和具体操作资本。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的。
资本原来是货币,货币投入生产经营实现增殖就变成资本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就已存在资本。
事实表明,资本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因为公有制经济同样需要投入货币实现增殖,因而,投资要作为资本来经营。
4、什么是资本循环?马克思是怎样阐述资本循环过程的?答:企业的投资,在生产经营中离开出发点,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就叫资本循环。
从货币形式出发的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行使三种职能,从而体现购、产、销的统一。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职能。
在购买阶段上的企业投资,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出现,其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拜物教、货币、货币流通、货币的支付手段、劳动力商品、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选择1. 《资本论》第一卷是以下哪部马克思着作的续篇BA 《政治经济学批判》B《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D 《共产党宣言》2. 列宁指出,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时,“他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的铭刻上去了”,这里的“他”指的是谁BA 列宁B 恩格斯C 法拉格D 马克思3.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BA.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C.研究生产关系D.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4.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这说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C)A、抽象法B、分析综合法C、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D归纳演绎法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像是(C)A.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B.社会生产方式C.揭示人类各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D.生产资料所有制6.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A)A 物质承担者B 实体C 对象D 本质7.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使用价值同(D)交换的量的关系A 价值B 效用C 劳动D 使用价值8. 生产某商品的劳动生产力越高,该商品的价值就(C)A 不变B 无法判断C越小D 越大9. 将少量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以下选项错误的是(D)A 自乘的B 多量的C 多倍的D 等时间的10. 因为“商品的价值对象性中连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也没有”,所以我们研究商品价值要从(A)入手A 使用价值B 有用性C 交换关系D 等价物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探讨价值关系或价值形式,目的是研究(B)A 分工B 劳动生产力C 资本家的心理D 货币之谜12. 商品交换双方让渡彼此的商品时,必须首先承认对方是私有者,关于这种共识以下描述错误的是(C)A 契约关系B意志关系C 法权关系D 买卖关系13.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句话指的是(A)A 商品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B 商品的规格是一样的C 商品拥有人格D 商品的质量是一样的14. 马克思在论述交换过程时指出,“商品必须全面转手”,这是因为(C)A 不转手会造成商品变质B不转手会造成商品贬值C商品所有者需要交换各种其他商品D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15. 商品在金上的价值表现——x量商品A=y量货币商品——是商品的(A)A 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格D 使用价值16. 表示商品的价值,仅仅需要想象中的金,这是货币在执行(A)的职能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世界货币17. 要使金充当(B),必须把一定重量的金固定为计量单位A 价值标准B 价格标准C 计量标准D 行业标准18. 价格是物化在商品的(D)的货币名称A 价值B 使用价值C 效用D 劳动19. 商品形态变化过程可以表示为(C)A W-G-WB G-W-GC W-G-W’D G-W-G’20. 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惊险的跳跃”用符号表示指的是(D)A W-G-WB G-W-GC W-G-W’D G-W-G’21. 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C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2. 以下哪一因素无法影响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量DA 价格的变动B 流通的商品量C 货币的流通速度D 开采出的黄金量23.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不断的离开它的起点,这称为(C)A 货币流通B 价值流通C 货币循环D 资本流动24. 当货币执行贮藏和支付职能时,需要(B)形式的金A 实体B 虚拟C 电子D 思维25. “他要买而不卖,就必须在以前卖而不买”,这句话说的是货币的(B)A 支付职能B 贮藏职能C 价值尺度职能D 流通职能26. 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有时候不一定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可以赊欠。
这是货币在执行(A)A 支付职能B 贮藏职能C 价值尺度职能D 流通职能27. 每一个新资本最初是作为(D)出现在市场上A 价值B 货币C 机器D 商品28. 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DA W-G-WB G-W-GC W-G-W’D G-W-G’29. 从商品的(A)角度看,交换双方都能得到利益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30. 关于劳动力的价值,以下错误的是(D)A 短期中不变B 长期中可变的C 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D 固定不变31.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在于(B)A 生产什么B 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C 产量多少D 谁来生产32.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AA劳动B 劳动力的再生产C 获得可变资本D 获得剩余价值33. 雇佣工人出卖的是CA 劳动B 劳动时间C 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 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34. 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BA 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 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 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 互利、互惠关系35. 必要劳动时间是BA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 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 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 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间36.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DA 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 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7. 商品生产过程是CA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 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 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8. 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CA 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 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 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 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9. 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DA 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 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 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 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判断1. 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制造某件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错误2. 既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研究价值只能从研究商品的有用性开始。
(价值对象的社会性)错误3. 在20码麻布=1件上衣,或者1件上衣=20码麻布这两种价值形式中,麻布都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错误4. 商品所有者拥有对自己商品的所有权,这是一种意志关系,与经济关系无关。
错误5. 由于有了货币,商品才可以通约,才可以比较价值量。
错误6. 货币价值提高,商品价格必定相应降低。
错误7. 由于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形式,所以有价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错误8. 从生产的角度看,生产出的使用价值只能作为产品存在。
正确简答1.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运用的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
具体方法有:具体--抽象法,逻辑--历史相统一的分析法,定量。
2.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了统治地位。
第二,商品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
第三,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从分析商品开始,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由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所运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的,是完全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的。
马克思正是把商品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建立起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从而在理论上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现出来,并员深刻地揭露出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3.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简单的价值形式的4.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商品拜物教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即由于生产关系的物化而使商品所具有的神秘性质。
这种神秘性直接地自发地流行为相对稳定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又类似宗教上的拜物现象故称为商品拜物教。
5. 请解释“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的含义。
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求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等价劳动。
一个生产者通过付出必要的生产产品,因而具有了价值,但无使用价值。
而一个消费者因为要这件商品来使用,所以有使用价值,无价值。
6. 请解释“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的含义(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
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
因为金银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
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
7. “英国人不说1夸特小麦等于1盎司金,而说等于3磅17先令101/2便士。
”马克思介绍的这个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8. 马克思在论述商品的流通时提出“卖就是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9. 在什么情况下,金可以用纸币等没有任何价值的货币符号来代替为什么10. 请从循环形式的角度说明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11.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形成不能用交易中的低买高卖来解释12. 货币所有者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找到在“双重意义”上自由的工人,这里的“双重意义的自由”指的是什么13. 简述西尼尔的“最后一小时论”,并指出它的错误。
14. 为什么说工作日是可以确定的,但它本身是不定的论述1.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为什么2. “商品流通必然造成买和卖的平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马克思为什么将其称为“最愚蠢不过的教条”3. 为什么说资本的产生,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不在流通领域中”4. 试述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