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思潮与世界教育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女性主义教育思潮 女性主义教育的分析模式
(一)平等的分析模式 (二)性别的分析模式 (三)解放的分析模式 (四)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分析模式
对女性主义教育的评价
三、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 潮和“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种思潮” 。
任何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简单化的理解,任 何给后现代主义下一个简单定义的企图都 是不得后现代主义要领的,本身就是违背 后现代精神的,因而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一)加强外语教育 (二)开设国际问题课程 (三)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的“国际理解教 育”
一、国际理解教育思潮
从灌输式走向对话式的国际理解教育: (一)课程设置 (二)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应体现国际意识 (三)培养具有国际精神的教师 (四)校外教育的配合 (五)搞好本国各民族的理解教育 (六)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欧洲主要国家和日本也进行了相应的课程 改革,其核心都在于充实基础学科、提高 科学技术教育
二、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
(20世纪80年代至今)
20世纪80年代是战后世界形势变化最深刻的 时期,全球范围内各种矛盾的加剧和新技 术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 孕育着世界格局的根本转折。面对全球范 围内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各国都加快 了教育改革的步伐,纷纷制定本国教育发 展战略。
第二节 战后世界教育改革
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二战后 的教育大发展 二、20世纪80年代至今:面向新世纪的教 育改革
一、二战后的教育改革
(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
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阵营的国际竞争也成 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动力。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加剧了各国通过教育开展国力的竞争,成 为世界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二)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重在改革教学内容中的 陈旧部分,增加大量的科学知识,同时还 特别注重天才教育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 育的扩充,以应付经济发展和高科技竞争 的紧急需要,尤以美国的改革为代表。
(二)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
在《国防教育法》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 末和60年代美国教育的改革由生活适应教育 转向重视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教学,中 小学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 5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课程改革运动,旨在 全国范围内重新形成整个课程内容。
20世纪被誉为是教育改革的时代。 从起源于19世纪末期、在20世纪初期达到高 潮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新教育运动,到 两次世界大战对教育的影响;从战后各国 教育的恢复与重建,到60年代以后席卷全球 的教育改革浪潮;从80年代世界各国新一轮 教育改革运动的兴起,到90年代人们对教育 改革运动的反思和在新世纪对教育的期望, 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改革措施与特点
(一)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规模迅速 扩大 。
二战后,各国都把恢复经济并取得经济的 迅速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视为一种教育投资活 动,指出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 力功能,并在理论上确认了教育对经济增 长的意义。
(一)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 规模迅速扩大 。
五、批判主义教育思潮
“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产生 1、产生的必然性 2、存在的合理性 3、发展的可能性
五、批判主义教育思潮
批判教育学的特征 批判教育学与现代各种教育思潮的区别 批判的课程与教学论 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 批判教育学的困境与出路
第二节 战后世界教育改革
各国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资 :美国1958 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规定,从1959年到 1962年,联邦政府每年拨款八亿多美元援助 各级学校教育;1975年,日本教育经费居发 达国家第二位,其教育发展速度和水平仅 次于美国。 教育投资的增加带来了教育规模的扩大和 速度的增长,最主要的表现是在校学生人 数激增。
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对现代教育的 批判与改造
教育目的 课程观 教学观 教育研究方法论
四、后殖民主义教育思潮
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是在国际性的后现代主义理 论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之时,西方学术界泛起的又 一股具有强劲冲击力的理论思潮。
后殖民理论与后现代理论相呼应,是多种文化政 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体;它在后现代主义消 解中心、解构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中 开始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 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 颇,有更广阔的文化视域和理论研究策略。
第一节
国际教育思潮
一、国际理解教育思潮
国际理解教育(以下简称国际教育)是超 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全球范围内的教育 实践及其理论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相 应建立在国际关系之上。 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相互依存和文化 相对论
一、国际理解教育思潮
美、英、日、中等国学校教育中开设的“国 际理解教育”
二、女性主义教育思潮
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潮, 女性主义在西方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它不 仅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而且具有鲜明 的理论特色,其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渐形 成了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流派。
二、女性主义教育思潮 女性主义教育的特点:
(一)富有个性的研究对象 (二)鲜明的研究主题 (三)独特的研究视角
后殖民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
1.试图超越民族主义的理论努力
2.文本分析的研究方式 3.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再认识
后殖民主义理论对教来自百度文库研究的启示
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抵制西方文化霸 权 2.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争取在国际教育 研究群体中占据一席之地
3.重视教育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整合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类别: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立场和理论 观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 看法。总体来看可分为两种:
一是破坏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对“现代性” 下的教育理论研究进行全面颠覆; 二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则认为以往的 教育思想尚有合理性,尚未达到“终结”的地步, 主张对过去的教育思想观点进行综合,提出一些 创造性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