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1.和谐统一
例如,传统的屋架造型采用檀树木材建造,它们以特定的几何形状呈现,整体结构均匀一致,形成丰富而富有节奏感的美感。

2.尊重自然
例如,皇宫建筑的门前通常设置有一片水池,用来反射阳光和景色,使建筑更加生动美丽。

3.强调空间的层次与排列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与排列,使人们在建筑内外游览时,能够感受到不同空间的层次感。

大门、庭院、厅堂等不同空间层次相连,布局合理,体现了建筑的尊贵与重要性。

在不同空间中设置不同的景致,使人们在导游中可以享受到不同的美感体验。

例如,建筑内部的庭院经常用流水、假山、花草等景观装饰,增加了视觉上的美感,并提供了一种空旷的感觉。

4.建筑材质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材质与装饰讲究精细、华丽,充满了艺术性。

建筑材料例如木、砖、石以及彩绘陶瓷等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的,保证了建筑的质感和美观。

建筑表面的壁饰、雕塑、彩绘等装饰则注重细节,以突出建筑美学的视觉效果。

例如,汉代宫廷建筑的石雕、柱子的结构以及彩绘都是非常精美的,它们经过精心的制作和装饰,赋予了建筑以独特的魅力。

5.园林特征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园林在布局和景观配置上注重对称、植物的
有序组合、水景的流动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园林美。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和谐统一、尊重自然、空间层次与排列、建筑材质与装饰、园林特征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古代
中国建筑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和独特美感的建筑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序列层次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序列组织和层次变化,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美感。

这种序列层次不仅体现在单体建筑之间,也体现在建筑群落的组合之中。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在建筑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都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质结构体系,注重结构逻辑的清晰和构件之间的连接,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结构精巧的美感。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稳定性,采用中心对称或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意境深远。

建筑立面造型丰富多样,屋顶曲线优美,檐口精致细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特征。

6.装饰文化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文化,运用雕刻、彩绘、琉璃等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的美感。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对自然的崇尚。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追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下面将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和建筑风格等方面来阐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以榫卯结构为特色,拥有丰富的构件和连接方式。

这种结构可以在不使用一颗钉子的情况下将建筑物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这种木结构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地震和风灾中具有很高的抗灾能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稳定和安全的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材料的天然和环保性。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木材、砖瓦、石料和泥土等天然材料。

这些材料来源广泛,且制作工艺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这些材料还具有很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使得建筑物在冬暖夏凉的同时,也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装饰的简约和精致。

中国古代建筑通过使用雕刻、彩绘、砖雕、瓦雕等技艺来装饰建筑物。

这些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物,更是为了表达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通常采用线条简洁、图案精细的方式,既能凸显建筑的美感,又不会过于繁琐,给人以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风格的独特性和地域性。

中国古代建筑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建筑。

例如,北京的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闻名世界,而苏州的园林则以其精致细腻的建筑风格而享誉中外。

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代表了中国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均衡和尊重自然的追求。

通过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独特设计和表达,中国古代建筑创造了独特的空间和审美体验,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价值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三大特点——群体的和谐性、组合的内向性、阴阳的融合性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历史更是闻名世界。

而不同地区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也不甚相同,各有特点,但其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群体的和谐性无论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皇家园林还是居民的居住群建筑和谐性的展露莫不如此。

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重这种和谐性的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融合之美。

可以说“和谐性是中国群体建筑艺术的灵魂。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谐性大多体现在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从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下面将以故宫为例展开论述:故宫是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典型案例和杰出代表,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造物观和设计技法与工艺的集中体现。

在其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

再如,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

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

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

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二、严谨而谦逊的设计理念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层次分明、结构谋划严谨、美感均衡,但同时又力求谦逊和坦诚。

中国古代建筑几乎没有过多的外表装饰,往往都是朴实无华的设计。

建筑师们尽量隐藏宏伟和壮丽的结构,使建筑在整体上更显得谦和、含蓄。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古代建筑更多地使用了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砖瓦等,以体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三、追求谐美的比例和尺度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尺度和比例的谐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往往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关系,力求各个部分的比例和谐、协调。

古代建筑的整体布局通常以中轴线为核心,左右呈对称布局,各个部分的尺度和比例都倾向于和谐契合,给人一种整体感和稳定感。

在建筑的细节处理上,也注重线条和比例的协调,使建筑呈现出优美的形态。

四、精细的装饰工艺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精细而繁复的装饰工艺。

古代建筑在外观、内部空间和细节处理上都会采用各种装饰元素来丰富建筑的美感。

这些装饰元素包括雕刻、彩绘、灯饰、瓦当、扛把等等。

雕刻和彩绘是古代建筑中最常见和重要的装饰手法,能够增强建筑的立体感和观赏性。

同时,在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上也注重装饰元素与整体结构的和谐配合。

五、体现社会文化与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的结构,也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与思想内涵。

古代建筑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例如,皇宫建筑和宗教寺庙往往体现了中国封建帝王的权威和神圣,宅院建筑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尊严和约束。

同时,建筑中的壁画、雕像和文案等也展示了人们对美、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思想的表达。

六、自然光线的利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自然光线的利用。

建筑的布局、窗户和门的位置都精心设计,力求让自然光线尽可能进入室内。

古代建筑中常常会有天井、亭台、露台等空间,以增加自然光线的投射和变化。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节省能源,还能够给人一种舒适和开放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特点的一些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色,对现代建筑设计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一、审美意识的独特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意识注重整体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

古代建筑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力求营造出与自然相协调的美感。

同时,中
国古代建筑也注重与人文环境的结合,建筑的设计和布局常常受到风水学
的影响,追求祥瑞吉祥的寓意。

二、建筑布局的对称性和规整性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通常追求对称、规整和整体的均衡美。

建筑的平
面布局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即所谓的“三间式”布局,指的是中间
的主体建筑和两侧的辅助建筑之间通过轴线对称排列。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
了一种规整的美学观念。

三、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精细性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结构安全和材料精细。

木结构是古代建筑的主要结
构形式,通过工匠的巧妙设计和拼接技术,使建筑具有坚固的结构,又能
保持轻巧灵活的特点。

在建筑材料方面,中国古代建筑常使用砖石、木材、瓦片等材料,这些材料经过精心的处理和加工,使建筑具有雅致的质感。

四、装饰艺术的丰富性
五、园林建筑的理念和技艺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建筑融
入了诗词、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注重创造一种追求自然和谐的环境。

园林建筑以山水为主题,以石雕、假山、亭台楼阁、廊桥流水等手法
表达出自然景观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是以整体和谐、平衡美、装饰精雕细琢、追求自然和谐等特点为主。

这些美学特征既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是基于一种平衡和谐的原则,并且在整体布局、建筑元素和装饰细节上均体现出来。

下面是一些中国古代建筑对称美学的特点:
1. 整体布局对称: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卯首”布局,即底层
平面呈对称形状,上层依照底层的平面形状进行重复,呈现出逐层递减的结构。

整个建筑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追求对称,呈现出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2. 建筑结构对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梁、柱、墙等主要结构元素往往对称分布。

例如,在传统的中国宫殿建筑中,正殿通常由一排对称的柱子支撑,两侧对称布置有偏殿。

这种对称布局不仅体现了建筑整体的平衡感,还体现了尊贵和庄重的美学观念。

3. 装饰细节对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细节中,对称美学同样得到充分体现。

例如,在屋顶上常见的脊兽和屋脊装饰往往是对称布置的;在门窗的雕花图案中,常常以中心轴线为对称轴进行安排。

这些对称的装饰细节不仅增加了建筑整体的美感,还传达了对称带来的稳定和祥和的寓意。

4.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也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有关。

根据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人类世界与宇宙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对称美学也体现了与天地宇宙的统一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学体现了一种平衡、和谐和稳定的美感观念,既是建筑结构的表现,也是文化和哲学观念的体现。

这种对称美学不仅赋予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魅力,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1.周正对称:中国古典建筑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讲究平面结构和立面组合的规整性。

建筑物的布局常常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分布。

这种对称性在整个建筑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2.虚实结合:中国古典建筑常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柱廊、露台、游廊等空间结构,营造出虚实相间的美感。

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建筑空间显得更加开敞、透明,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横向发展:中国古典建筑注重对地面空间的塑造,强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建筑群体常常采用连续的横向建筑形式,将多座建筑通过回廊、过廊等手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横向的建筑形式使得建筑群体在空间上显得更加宽广和开放。

4.重点强调柱廊:柱廊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赋予象征和美感的功能。

柱廊中的柱子通常采用悬空造型,以增强其纵深感,并产生一种虚幻的美感。

柱廊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常常被用于分隔空间、引导视线和增强建筑的垂直感。

5.塑造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歇山、歇山顶、重檐等。

屋顶以其复杂、多层次的结构,赋予建筑物一种雄奇的气势和独特的风貌。

屋顶通常采用宝顶、蟾蜍等装饰物,既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也增强了建筑的装饰性。

6.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典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

建筑物通常采用庭院、花园等景观手法,使建筑和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同时,通过窗户、门窗等设计,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内部,使空间更加明亮、舒适。

7.鲜明的装饰风格:中国古典建筑的装饰风格丰富多样,常常以传统的雕刻、绘画等手法体现。

在建筑的柱廊、门窗、屋顶等部分常常运用龙、凤、云纹、花鸟等图案,赋予建筑物独特的韵味和装饰效果。

装饰的精细和丰富,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性。

以上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对整体布局和细节处理的注重,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合的追求。

这些特征不仅使建筑物具有纪实性和装饰性,也使建筑物成为文化传承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学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结构美学。

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劳作的场所,更是表达美学理念和价值观的载体。

以下将从建筑构造、材料运用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结构美学。

一、坚固耐久的建筑构造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学首先体现在其坚固耐久的建筑构造上。

古代建筑借鉴了大自然中的结构原理,采用木、石等材料搭建,通过巧妙的构造方式达到了优异的抗震、抗风能力。

比如明亮寺的“悬空”结构,通过架空的檐柱将寺庙悬挂在悬崖峭壁上,既保护了寺庙不受自然环境侵害,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空间美感。

二、材料运用的精湛技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学还体现在对材料运用的精湛技艺上。

古代建筑大量运用木材、砖石等天然材料,通过工匠的巧手和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创造出了形态各异、纹路独特的装饰艺术。

比如故宫的琉璃瓦和玉石栏杆,灵动的色泽和精细的纹饰体现了古人对材料运用的高度技艺和美学追求。

三、空间布局的奇妙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学还体现在其独特的空间布局上。

在古代建筑中,空间的划分是非常精细而注重层次感的。

建筑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形成错落有致、藏有玄机的景观。

比如福建土楼的“四合院”式布局,将多个圆形或方形的楼体错落有致地组合在一起,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态,又满足了多户人家的生活需求。

四、伦理价值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学还承载着伦理价值观的体现。

古代建筑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的同时,更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比如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以人为本”,借助建筑和园林布局的手法,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类对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理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美学体现在建筑构造的坚固耐久、材料运用的精湛技艺、空间布局的奇妙设计以及伦理价值观的体现等方面。

这种美学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建筑艺术的深厚造诣和审美追求,更是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讲究对称和平衡: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学原则,建筑物中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和空间分布的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筑材料和构造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和构造技术上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如斗拱、榫卯、飞檐翘角等。

木材、石材、砖瓦、瓷器、彩绘等都被广泛应用。

3. 色彩和图案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黄、灰、绿、红、白五种主色为基础,图案装饰则以龙、凤、麒麟、花鸟等为主题,讲究纹饰的丰富以及色彩的和谐。

4. 围合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点,建筑物通常都是四合院、三进院、庭院等集团式布局,空间的开放与私密性的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中家族团结与安全的核心价值观。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和谐、对称、平衡、装饰的精美与内敛,具有非常独特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从其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美学价值观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榫卯和斗拱等技术相连接,形成稳固的建筑框架。

梁、柱、枋、栋等构件的形状与用材都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2.重视对称美:古代中国建筑追求对称美,塑造建筑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多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

大门、殿堂、庭院、园林等都体现出对称的建筑美学。

3.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多围绕景观而建,树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4.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多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注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平衡。

建筑的设计和布局都体现出对人的礼仪和仪式的重视。

5.丰富的装饰: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多样的装饰是其鲜明特点之一、建筑以彩色画、木雕、石雕等装饰为主,常常运用吉祥的图案和寓意来装点建筑。

这些装饰不仅是为了美观,也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对吉祥和祝福的追求。

6.庭院的使用: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一种特征。

庭院常被用作空间布局的基本单元,室内和室外环境交融,形成细致而和谐的空间。

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和池塘常常被用来增添景观和气氛。

7.多层次的空间: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多层次的空间布局。

建筑常由前殿、中殿、后殿等不同高度的建筑构成,形成层次感和宏伟的氛围。

建筑中的阶梯、窗框、栏杆等也常被利用来突出空间的层次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三大特点——群体的和谐性、组合的向性、阴阳的融合性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历史更是闻名世界。

而不同地区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也不甚一样,各有特点,但其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材料与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群体的和谐性无论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皇家园林还是居民的居住群建筑和谐性的展露莫不如此。

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重这种和谐性的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融合之美。

可以说“和谐性是中国群体建筑艺术的灵魂。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谐性大多表达在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从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下面将以故宫为例展开论述:故宫是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典型案例和杰出代表,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造物观和设计技法与工艺的集中表达。

在其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

再如,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那么,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表达着皇帝的至尊。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

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

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

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对称平衡是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强调左右对称、前后对称,注重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这种对称平衡不仅体现在整体布局上,也表现在建筑细部和装饰物的安排上。

比如,殿堂的正面常常有一座明亭,左右对称的建筑构件、雕塑装饰等;庭院中的花卉草坪、果树建筑等也是对称布置。

内外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独特之处。

古代建筑通常有明显的内外区分,不同建筑部分的功能和用途有所区分。

但同时,古代建筑重视内外的关联和结合。

比如,透过堂屋、门洞可以看到前后庭院,井然有序;室内建筑与庭院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感。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深刻表达。

古代建筑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与自然融合的哲学观念。

建筑师常常选择自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料、泥土等,并巧妙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中。

古代建筑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比如庭院设计中常常有假山、湖泊等模仿自然景观的元素。

色彩运用与材质选择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古代建筑追求简洁、自然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和谐。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色调为经典的“三彩”,红、黄、绿。

这些色彩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审美标准,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材料也多样且精细,如木、砖、石、泥等,这些材料的选用和运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特点的影响。

对称平衡、内外结合、天人合一、色彩运用与材质选择等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整体性和和谐美的追求,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这些美学特征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价值一、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色中,序列层次美、自然和谐美、结构精巧美、规格稳定美、造型意境美、屋顶曲线美和异彩纷呈之美,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

1.序列层次美: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美和序列美,这种美感体现在建筑布局的有序、建筑风格的渐变以及建筑功能的层次上。

如故宫建筑群,从皇城、内廷、御花园到宫苑,呈现出严谨的序列层次美。

2.自然和谐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之中,形成优美的画卷。

如颐和园中的万寿山、昆明湖,与建筑相互衬托,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3.结构精巧美: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方面讲究对称、平衡和稳定,精巧的构件连接,呈现出独特的结构美。

如木质构件上的榫卯结构,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又展现出精巧的工艺。

4.规格稳定美: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讲究规格和等级,如故宫的三大殿,建筑规格严格,呈现出稳定美。

这种稳定美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5.造型意境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造型艺术,通过建筑的线条、色彩、装饰等元素,展现出优美的意境。

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其造型典雅,寓意着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

6.屋顶曲线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曲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如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等,曲线优美,富有变化,为建筑增添了动态美。

7.异彩纷呈之美:中国传统建筑在装饰方面丰富多彩,如木雕、砖雕、石雕、彩画等,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二、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建筑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传统建筑在文化价值方面的体现:1.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如故宫、长城等,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地域特色: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如北方建筑的雄伟壮观,南方建筑的典雅秀丽,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3.民族融合: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藏族建筑、蒙古族建筑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包容性。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

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这些特点体现在结构、布局、材料和装饰上。

一、结构特点1. 木质结构: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利用榫卯和斗拱等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房屋结构稳固,能够抵抗地震和风灾。

2. 坡屋顶:古代中国的房屋普遍采用坡屋顶,以抵御台风和暴雨的袭击。

坡屋顶的形状多为斜面状,可以有效排水,并能够减轻屋顶的风压。

3. 可拆卸的结构件: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多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件,这使得建筑物在迁徙和改建时更加方便。

这种结构设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布局特点1. 东西向的格局: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以东西向为主要方向,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

2.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住宅形式,四合院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通常有庭院或花园。

这种布局方式既能保护隐私,又能使建筑物各部分得到适当的采光和通风。

3. 正中轴线: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都有一个明显的中轴线,也称为“红墙黄底”,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按照中轴线进行布置。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均衡和谐的美学理念。

三、材料特点1. 木材: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这是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木材的使用不仅赋予建筑物自然的美感,还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宜人的环境中。

2. 瓦片:瓦片是古代中国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常用于屋顶的覆盖。

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瓦片拼贴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美感。

四、装饰特点1. 木雕: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会在梁柱、门窗等部位进行精美的木雕装饰。

木雕可以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艺术风格,增添了建筑物的美感。

2. 彩绘:彩绘是古代中国房屋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方式,可以在墙壁、天花板等部位进行精细的绘制。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之一是“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人们常常将建筑看作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存在,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古代建筑常常选址于山水之间,以尽可能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往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如建筑物的庭院和园林常常以山水为背景,营造出虚实结合、意境深远的美感。

建筑物的形式语言也常常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如屋顶的脊骨常常呈曲线状,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之二是“人本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体现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人的尺度和情感需求。

建筑物的规模、比例、布局等都以人为中心,注重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例如,建筑物的大小常常根据人的活动需求而定,如宫殿内的殿堂和宴会厅要宽敞高大,普通民居的房屋高度要适中。

古代建筑物中的门窗、雕刻、瓷砖等也常常以人为对象,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装饰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之三是“规矩有序”。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棱角分明的规则和秩序,追求建筑物整体的和谐与均衡。

建筑物的构造和布局都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常常呈方形或矩形,内部的各个房间常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建筑物的装饰也常常依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如建筑物的屋角上常常装饰以螭龙、狮子等传统的祥瑞图案,以示吉祥。

这种规矩有序的美学特点使得古代建筑具有了整体感和稳定感。

第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之四是“意境超脱”。

中国古代人们注重通过建筑来营造一种超脱尘俗的情境,以达到宁静、安逸和精神净化的效果。

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常常形成一种疏密有致的景观序列,通过走廊、庭院、挑台等结构和形式的巧妙安排,使人在移步间能够逐渐进入内心安逸的状态。

建筑物的装饰和细部处理也力求减少冗杂和浮华,追求简洁和纯粹的美感。

这种意境超脱的美学特点使古代建筑具有了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包括“天人合一”、人本追求、规矩有序和意境超脱等几个方面。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首先,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之一是“天人合一”。

这一美学理念主张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尤其是山水相依的建筑,更是将山水自然融入到建筑中,让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例如,中国园林中的假山、亭台楼阁等都是通过山水的营造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有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建筑一直以来都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在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中,常常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画面等元素,表达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承载。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使用古代文人的诗词和墨韵画卷,以此来传达建筑的文化意蕴。

第三,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有建筑的均衡和谐。

中国建筑强调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均衡和谐。

从整体来看,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对称的设计,追求建筑的整体平衡感。

在细节上,中国建筑注重建筑的比例和比配,使得建筑各个部分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种均衡和谐的美学理念也体现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中,使人感受到一种宏伟、庄重的气势。

第四,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有材料与工艺的运用。

中国建筑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材料的运用和工艺的精湛。

材料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气质和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使用木材、青砖、大石等材料,运用榫卯结构、斗拱悬山等工艺,使得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纹理。

这种材料和工艺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传统特色,也体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承诺。

最后,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还有空间的组织和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通过严谨的空间组织和布局来展示自身的美感。

厅堂、轩榭、庭院等空间往往被巧妙地利用,形成一种虚实结合、高低错落、迂回曲折的空间效果。

通过这样的空间布局,人们在建筑中可以感受到光影的变化、景象的流转,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的美学特点是多元而丰富的,涵盖了对自然的尊崇、对宇宙的体悟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

通过这些美学特点,中国建筑不仅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以故宫为代表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以故宫为代表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以故宫为代表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真是一种精美的艺术,精巧的雕刻、绚烂的色彩以及琳琅满目的灯笼,古代
建筑的魅力在跨越时空的路程中依旧不衰。

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在美学上有着很
多重要的特点,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些特点。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非常精美,它是以美学为导向的,经常采用金碧辉煌的彩绘、
精致的石条和墙面包装、漂亮的石灯以及各种造型新奇的小雕塑等装饰手法,使故宫散发
出耀眼的光彩。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还有一种神圣感,具有一股神秘的气息。

它们经过数百年的文化旅行,充满历史渊源的气息,使得它们古老而又神秘。

比如,故宫内部有格外神圣恢弘的廊桥、
供奉着神祇的殿堂,这些都使故宫有一种神圣、难以打破的气韵。

最后,就是规范性,也就是故宫遵循的统一的配色、比例和结构,这些都反映了古代建筑
艺术中非常细节的构造和叙事形式。

整个故宫大殿、廊桥殿堂等一贯遵循一定的规范,这
样以来可以令人宁静地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总之,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粹,其美学特点表现的是装饰精美、神圣难拆、以及规
范性。

它是那个时代的聚焦点,也反应出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

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1.简约的造型:禅意美学强调简约、朴素,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也遵循着这一原则。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直线条、简洁的造型为主,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复的图案,体现了一种内敛、清雅的美感。

2.自然的融合:禅意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国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

3.内在的力量:禅意美学注重内在的力量和意境,中国建筑也强调建筑的内在力量和灵性。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横梁、立柱等形式,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坚韧和力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力量和支撑。

4.平衡和谐:禅意美学追求平衡、和谐的美感,中国建筑也注重建筑元素之间的平衡和谐。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布局和比例,使建筑整体显得平衡和谐,给人以舒适、稳定的感觉。

5.空间的利用:禅意美学注重空间的利用和氛围的营造,中国建筑也强调空间的利用和氛围的营造。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以天井、庭院等形式设置空间划分,并通过布局、灯光等手法营造出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

6.色彩的运用:禅意美学强调色彩的简洁和谐,中国建筑也注重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自然色彩,如灰色、棕色等,给人以朴实、自然的感觉。

同时,建筑装饰也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和谐,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的禅意美学特征体现了一种简约、自然、内在的美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平衡和谐、内在力量和灵性等。

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也体现在空间利用、色彩运用、氛围营造等方面,为建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计科1404 0902140420 余贤锋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美感以及艺术美的学科,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它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建筑的历史,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关键字:中国古代建筑,美学。

建筑是一个人化的“四度空间”。

不同于一般美学的是,建筑美学能满足人的居住和社会活动需要的楼房和各种建筑物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现实的艺术。

建筑创造了一个与自然相隔离、与自然环境相对立,只有进入其中或者围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才能体会到建筑美学。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即平面组合的对称和内向,至少在周代已经基本成形。

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更为独特的是岳阳楼的斗拱结构,不用一钉一柳,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建筑的发展阶段及类型
中国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自身的独特风格。

中国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商州到秦汉时期,这一阶段是建筑的萌芽与成长期,秦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魏晋隋唐到宋朝是中国建筑逐步发展至成熟的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明清是充实与总结的阶段,明清时期是第三个高潮。

中国的传统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谭淼、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等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

碑、华表等建筑小品。

他们有着共同的发展历程,但在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上又有着不同之处。

二、中国古代建筑代表时期的建筑特点
(一)秦汉建筑
秦代建筑奏响了中国建筑雄浑的前奏。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的阿房宫,美学价值极高的秦始皇陵墓。

汉代宫苑建筑在秦代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壮伟的时代音调。

(二)魏晋南北朝建筑
魏晋南北朝区域文化的融合、南方的开发、玄学的流行和佛教的传播赋予建筑文化以新的风格和内涵。

秦汉建筑雄浑的古典风格至此变调为清奇素朴,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则为这时期建筑文化增添了神奇一笔。

佛教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寺、塔和石窟寺三种。

园林从皇家苑囿向文人写意园林的转型,标志着园林从早期的物质享乐,开始向林泉放逸的精神满足过渡,开启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三)唐代建筑
唐代首都长安是中国古代最为壮观的城市,城市营建规划周密,棋盘形封闭式的里坊制度,给人以理性、严谨和秩序感,体现了封建集权为了严格社区管理而加以严整规划的政治色彩。

中唐以后里坊制逐渐向宋代的街巷制过渡。

长江和运河沿岸的扬州、成都等街市繁华,十里长街,高楼林立。

唐代宫殿大明宫群殿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布局协调,是大唐风范的典型写照。

唐代佛教建筑数量多,分布广。

园林建筑随士人对山水自然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发展,城市园林面积不大,重在近观静赏,于有限中感受心物相融的超然之乐,基本奠定了后世士人园林的发展方向。

(四)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风格变唐代的宏大庄重为细腻柔和。

两宋宫殿建筑以精致复杂、细腻柔和为特色,布局精巧而富于变化,木作做工及雕饰、彩绘细腻丰富。

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建筑学专著。

宋代城市布局变封闭的里坊制为开放的的街巷制,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基本格局。

宗教建筑和园林较隋唐五代有明显进步。

园林建造蔚成风气,尤以城市园林更为盛行;公共自然景区经奇思妙想的规划,别具意境,最著名的当推杭州西湖十景,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画意与诗情水乳交融,堪称大手笔的写意杰构。

(五)明清建筑:壮丽与精致的古典顶峰
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帝都,城市布局之严谨周密、宫殿建筑之壮丽伟巨,均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杰出成就。

规划设计一依以宫殿为主体、中轴对称的传统原则,重要建筑布列于长约7.8公里的中轴线上,井然有序又起伏跌宕,擒纵开合中尽显空间与建筑的变化之妙。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中国宫殿建筑从秦汉之雄浑粗放、唐宋之伟岸典雅,发展到明清,其整体设计、工程技术和艺术效果都达到古典的顶峰。

三、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一)、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与梁架方向,并且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坊”,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

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

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中国北方。

这是因为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

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

而且这种构架基本上不采用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

(二)、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坊乘托挑檐。

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纤子、斗坊合檩作横向连接。

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省木材;因柱距较密,所
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

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促狭。

因此,许多建筑常在建筑中部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

穿斗式构架主要用于我国南方地区。

但其历史是悠久的,至少是在汉代已经相当成熟。

(三)、井干式结构
这是一种不使用柱和梁的结构。

井干式结构使用原木,或者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叠叠,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构成壁架,再于两端壁架上立短柱以承脊檩。

我国早在商代墓椁已使用了井干式结构。

这种结构耗费木材量大,建筑的绝对尺度合开门窗均受到限制,所以目前仅在林区还有使用的。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群体的和谐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体现出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大地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与西方教堂等宗教性建筑相比,它淡化了缘自宗教信仰的神密与突兀,更偏重于对尘世的依恋和冷静的理性。

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体现了世俗的理性精神,而且渗透着传统的伦理精神,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

传统的伦理精神:
1.后院与前院相通的门都位于中轴线上;
2.正房——又称“堂屋”,坐北朝南的北房,一般三开间,供家长起居、会客。

也是家中举行议事、祭祖、婚丧等礼仪活动的场所;
3.中堂——正房的核心单位,一般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条幅;
4.厢房——正房的东西两侧,作书房或晚辈的居室;
5.檐下回廊——回廊与中心庭院类似现代公共建筑的共享空间,是各房成员亲近自然、融汇亲缘感情的场所;
6.四合院的平实、方正、和谐、理性的布局,昭示了中国文化重伦理秩序及群体和谐的特点。

(二)、组合的内向性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内向性格表现为对墙的关注,如城墙、坊墙、院墙。

四合院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内部自成系统,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

1. 城墙
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的城址,无不筑有城、墙。

城墙、围墙,来来去去到处都是墙,构成每一个中国城市的框架。

——【英】沙尔安《中国建筑》
2.坊墙
唐代长安城内共108坊,均有高墙围合,设有坊门,定时开闭,坊墙内是封闭的社区。

3.院墙
分隔内外以体现内外有别观念;分隔居住区和会客区以体现“前堂后寝”的礼制格局。

4.对墙的重视是相对封闭的内向性格的反映
例:四合院房屋对外的立面大多不设窗户,但内部空间完整统一。

(三)、阴阳的融合性
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布局的内向性格表现为对墙的关注,如城墙、坊墙、院墙。

四合院式以内向的房屋围合成封闭的院落,形制独立于外部世界,内部自成系统,建构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和空间秩序,在人文意蕴上折射出民族心理的内敛性和向心力。

阴阳的融合性包括对数字应用的讲究:
1.奇数为阳,九为极阳,象征吉祥;
2.天坛的祈年殿按明清尺寸:高9丈9尺,台基3重,屋檐3层,东西配殿都是9间;
3.圜丘由3层汉白玉露天平台组成,其台阶、栏杆、铺石地板等,数目都取“九”的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