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历史介绍简介

合集下载

宋词简介(2023最新版)

宋词简介(2023最新版)

宋词简介宋词简介一、宋词概述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起源于宋代,经过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

宋词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情的表达方式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宋词的历史背景⒈北宋时期:北宋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诗人们纷纷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唐诗的发展也对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⒉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由于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词人们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和音乐和词的结合,使得宋词进一步发展,并分为了两个主要的流派——西江和东江。

三、宋词的特点与体裁⒈特点:- 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情感真挚、深沉。

- 运用音乐性极强的曲调,配合精致的韵律,使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 以描写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恋爱之情等为常见主题。

- 借用典故、修辞手法丰富,表达更加凝练精确。

⒉主要体裁:- 词牌:宋词根据不同的曲调分为很多种词牌,每种词牌都有自己的特定音律和节奏。

- 词调:词牌下有不同的词调,用来配合不同的曲牌。

- 词章:是指词的结构,主要分为对仗、短体、长流和小令等。

四、著名的宋词作家⒈苏轼:以豪放派的词风,主题涉及社会、政治、哲理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水调歌头》等。

⒉李清照:以女子之音的独特风格,情感真挚细腻,代表作有《如梦令》等。

⒊辛弃疾:以激昂的爱国之情和豪情激荡的风格,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等。

附件:此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版权:指对文学、艺术等作品的创作权和出版权的法律保护。

⒉典故:指诗词中引用的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的内容。

⒊修辞手法:指诗词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发展至南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文学变革。

在唐朝末年,诗歌已经达到了巅峰,但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诗歌逐渐失去了对人们情感表达的能力。

北宋初年,文人开始追求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于是诞生了宋词这一新的文学形式。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的文学变革。

二、宋词的发展1. 宋词的初期发展(北宋初年)北宋初年,宋词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当时的词人主要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追求古朴、简约的表达方式。

他们以唐代的诗歌为基础,借鉴古文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宋词的中期发展(北宋中期)北宋中期,宋词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期。

这一时期,文人开始更加注重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们注重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的表达,追求词的曲调和节奏的美感。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词的内容,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生百态和自然景物,使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3. 宋词的晚期发展(南宋时期)南宋时期,宋词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词人们的创作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佳作。

三、宋词的特点1. 真实感和情感表达宋词以其真实感和情感表达成为独特之处。

词人们通过对自身情感的真实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词人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佳作。

2. 音乐性和韵律感宋词注重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追求词的曲调和节奏的美感。

词人们通过对词的音韵美的追求,使词的表达更加优美动听,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关于宋词的资料

关于宋词的资料

关于宋词的资料一、宋词的定义与起源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燕乐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音乐基础。

当时的一些诗人开始按照燕乐的曲调来填词,这些词虽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具备了宋词的一些基本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五代时期,词在花间派词人的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词的风格逐渐多样化,题材也有所扩展。

二、宋词的发展历程1. 北宋初期•在北宋初期,词坛上主要有晏殊、欧阳修等词人。

他们的词多写贵族士大夫的闲适生活,词风婉约。

例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通过对旧景旧物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风清新淡雅,委婉含蓄。

2. 北宋中期•柳永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词人。

他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篇幅和容量。

他的词多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词风通俗,善于用白描的手法。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生动地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情感真挚动人。

•苏轼则是北宋中期词坛的革新者。

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可以表达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他的词风格豪放旷达,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

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以下是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的详细介绍:1.宋词的起源:宋词起源于唐代,是诗歌的一种变体。

在唐代,诗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一些人开始尝试用长短句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就是宋词的雏形。

2.宋词的发展:宋词在唐末五代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当时的文人开始关注词的音韵和词牌,开创了词的新篇章。

到了北宋时期,宋词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们开始注重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使得词的文学价值逐渐提升。

3.宋词的繁荣:南宋时期是宋词的繁荣时期,当时的文学家们更加注重词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南宋的词人们通过深入挖掘人类情感和社会现象,将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同时,南宋的词人们还创新了多种词牌和表现手法,丰富了词的艺术形式。

4.宋词的演变: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其中,豪放派以苏轼为代表,他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婉约派则以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词作温婉细腻、柔情似水。

此外,还有辛弃疾等人的田园派、山水派等。

这些流派和风格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词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5.宋词的影响:宋词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宋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总之,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出现为宋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词的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宋词的影响也深远,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宋词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诗体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宋词以其独特的音乐性和抒情性,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从其起源、发展到衰落,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宋词发展历程。

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北宋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此时的诗歌形式以律诗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文人的审美需求,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逐渐崭露头角,那就是宋词。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当时的文人开始在律诗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探索一种更加自由、更加抒情的诗歌形式。

他们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北宋初年,有两位重要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分别是苏洵和黄庭坚。

苏洵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他的词作在形式上较为自由,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对后来的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则是北宋中期的文学家,他的词作更加注重音乐性和韵律美,对于后来的宋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期的繁荣与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宋词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们流行的文学形式。

北宋中期,宋词达到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有许多优秀的词人相继涌现出来,他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在形式上,宋词开始注重词牌的运用和改编。

词牌是宋词中的一种特殊的韵律格式,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宋词词牌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也给词人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在内容上,中期的宋词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表达。

北宋中期最著名的词人是辛弃疾和李清照。

辛弃疾是北宋中期的军事将领,他的词作以慷慨激昂、豪放不羁为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争背景下的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李清照是北宋中期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细腻婉约、柔情似水为特点,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追求。

三、后期的衰落与继承随着南宋的建立和社会的变迁,宋词逐渐走向衰落。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脍炙人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和代表作品等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时期。

在此期间,诗词创作蓬勃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以更自由、更灵便的方式表达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为了宋词的雏形。

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他们追求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再也不拘泥于古体诗的格律和主题。

他们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创作出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宋词。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唐和盛唐。

初唐时期,宋词的形式还比较简单,多为五言绝句,内容主要以咏史抒怀为主。

盛唐时期,宋词逐渐丰富起来,形式上浮现了七言绝句、律诗等多种形式,内容上涉及了更广泛的主题,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等。

二、宋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宋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为了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1. 婉约派:婉约派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特点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其豪放奔放、情感激烈的特点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煜的《长恨歌》等。

3. 清新派:清新派是宋词中的一个小流派,以其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的特点而受到爱慕。

代表作品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等。

4. 歌行派:歌行派是宋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歌谣般的节奏和明快的语言而受到爱慕。

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采桑子·常记溪亭日暮》、晏殊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

关于宋词的介绍

关于宋词的介绍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隋唐时期,盛行于宋代。

它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此也被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宋词在北宋前期主要分为贵族词和市民词,前者主要反映士大夫阶层的闲适自得生活和感伤时序的情怀,后者则更多地描绘都市风光和市民生活。

柳永是市民词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雨霖铃》等,融情于景,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

宋词的第二次转变是“豪放派”的兴起。

范仲淹是豪放派的发韧人物,他的作品如《渔家傲·秋思》等,展现出豪放的风格。

苏轼则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以豪放的感情和广阔的视野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北宋晚期,词坛上出现了“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军对峙的局面。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描绘为特点。

而豪放派的代表则包括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以激昂的感情和广阔的视野为特点。

宋词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因此,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

总的来说,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关注和创作,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宋词知识点总结

宋词知识点总结

宋词知识点总结宋词的发展历史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初唐词和盛唐词。

初唐词的形成主要是在唐代初期,受到了古乐府诗的影响,形式上多采用了五言古诗的格律,并且在音乐上与曲调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而盛唐词则是在唐代中期,词体数量和规模有了极大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诗人们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得宋词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而宋代是中国词的鼎盛时期,明代以后,词类创作逐渐式微。

宋词的特点1. 语言简洁优美宋词在语言上追求简洁明快,用词精炼,句式简练,措辞精准,以达到凝练表达情感的目的。

有着“古来韵句,最断人肠”之美誉。

2. 表达情感细腻宋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世间万象的感悟。

3. 反映时代风貌宋词内容丰富多样,既表现了个人感情,也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从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

4. 音乐性强宋词在形式上与曲调相结合,有着独特的音乐美感,词牌选用和词调编排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使得宋词具有了独特的音韵美感。

宋词的代表作品及词人宋词历来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词人和作品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浪淘沙》、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丑奴儿》、李清照的《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宋词的创作技巧1. 借景抒情宋词往往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和脉络,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情绪,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赋予情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意蕴。

2. 用典巧妙宋词中经常会运用典故、典型故事或者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以传达词人的情感和感悟。

通过运用典故,能够赋予词作更深刻的内涵。

3. 修辞丰富宋词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爱情与离别宋词中对于爱情与离别的描写尤为常见,这些作品揭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对于离别的悲伤,具有深刻的人性思考和情感表达。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宋词起源于南唐,发展于北宋,经历了南唐、北宋、南宋三个时期的演变。

南唐时期,有李煜、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创作,为后来的宋词奠定了基础。

北宋时期,词人陆游、辛弃疾等的词作更加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南宋时期,苏轼、杨万里等词人的作品更加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使宋词达到了巅峰。

二、宋词的特点1. 抒情性强: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特点,表达了词人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2. 简洁明快:宋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用寥寥数语传递出丰富的意境。

3. 境界高远:宋词追求境界的高远,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意境的构建,使词作具有独特的意蕴和美感。

4. 音律和谐:宋词注重音律的和谐,追求字音的协调和押韵的美感,使词作更具音乐性。

三、宋词的影响1. 文学影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人继承和发扬了宋词的创作传统,使词作在后世继续发展。

2. 音乐影响:宋词的音乐性极高,适合配以音乐演唱。

宋代以来,不少曲调被作曲家改编为曲谱,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人文影响: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情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中的爱情、友情、家国等主题,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精神追求。

综上所述,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构成了宋词发展的脉络。

通过对宋词的研究和欣赏,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宋朝宋词简介

宋朝宋词简介

宋朝宋词简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其中,宋朝是宋词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和作品。

本文将对宋朝宋词进行简介,阐述其特点、代表作家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词,又称词,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短诗,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因为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以迅速发展。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的侵略和政权的迁移,文人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表现出更加深刻的社会意识。

宋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宋词以感情为核心,注重抒发内心的细腻与真挚。

以情思繁复深沉而以意境空灵清丽,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其二,宋词注重音韵的和谐与韵律的变化,追求咏唱之美。

较常见的韵律有五言、七言、绝句等,通过对词牌的运用,使词语在音韵间产生共鸣,增加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其三,宋词注重写意和形象的描绘,并以细腻、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

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景物描写,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内涵更加丰富。

在宋朝的词人中,有许多具有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

首先是苏轼,他是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词以豪放、奔放著称,语言风格生动活泼,情感真挚深邃。

其作品《水调歌头》中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次是辛弃疾,他是南宋时期的代表词人之一。

他的词作主题广泛,既有战争、忧国忧民的抒发,也有爱情、自然的赞美。

辛弃疾的词语简练明快、形象生动,其作品《青玉案·元夕》被誉为中国古代词的巅峰之作。

此外,还有李清照、周邦彦、欧阳修等词人,他们各自在宋词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朝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宋词的发展开创了以个人情感为中心的词人自主性创作的先河,深刻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

其次,宋朝的词人们注重音韵和韵律的把握,对后世诗词的演变产生了指导作用。

再次,宋词的意境描绘和形象写意,在后世文学中有所延续,并影响了后来的诗人。

宋词的知识点简介

宋词的知识点简介

宋词的知识点简介一、宋词的定义与起源。

1. 定义。

-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2. 起源。

- 它起源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最初是为了配合燕乐(一种宴饮时演奏的音乐)演唱而创作的歌词。

唐代时,词多在民间流行,如敦煌曲子词,题材广泛,反映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唐以后,文人开始逐渐参与词的创作,像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有词作传世,但此时词还未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学形式。

到了晚唐五代,词在花间派(以温庭筠等为代表)和南唐词人(如李煜等)的推动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词的风格开始多样化,并且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

二、宋词的分类。

1. 按风格分。

- 婉约派。

- 特点: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 豪放派。

- 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2. 按字数分。

- 中调。

- 长调(慢词)三、宋词的格律与韵律。

1. 格律。

- 宋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每一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式,包括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等方面。

2. 韵律。

- 词的押韵比诗更为灵活多样。

有的词牌一韵到底,有的则可以中途换韵。

四、宋词的代表词人及作品赏析。

1. 柳永。

- 人物简介。

-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大部分时间流连于市井青楼,与歌妓乐工交往密切。

他的词多反映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情感,在当时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 代表作品赏析。

- 上片描写离别时的环境和人物的神态、动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生动地刻画了离别时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

下片设想别后的孤寂和思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离别之苦在清秋时节更为难耐。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唐诗的先导、盛唐诗歌的基础、唐宋继承的转型和宋词全盛的时期。

一、初唐诗的先导
初唐时期的诗歌运动和文化氛围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作品启发了宋词诗人的创作灵感。

这一时期的唐诗风格具有豪放、奔放、直率、深沉等特点,成为宋词后继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盛唐诗歌的基础
盛唐时期的诗歌取得了高峰,唐诗的风格注重诗歌的音韵、节奏、意境等方面,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这一时期的诗歌成为宋词发展的重要基础,宋词在表现情感、描绘景物、讽刺社会等方面的表现都受到了盛唐诗歌的影响。

三、唐宋继承的转型
唐宋之际,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更新,宋词开始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宋词摒弃了盛唐诗歌的冗长和雄浑,注重语言的简练、音韵的和谐和意境的深远。

唐诗的体裁和思想渐渐被宋词所替代,宋词成为了当时文学流派的主流。

四、宋词全盛的时期
宋词全盛的时期是南宋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此时的宋词风格多样,涵盖了山水
田园、爱情婉约、忧国忧民等多个方面。

宋词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非常丰富,如抒情、描摹、议论、叙事等。

宋词开创了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综上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初唐诗的先导、盛唐诗歌的基础、唐宋继承的转型和宋词全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宋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宋词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宋词的发展历史宋词是在唐代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唐诗以其规整的格律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然而宋词的出现使得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宋词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初唐与盛唐。

初唐时期,宋词继承了唐诗的传统,随着社会形态和文学风气的变化,宋词进入了盛唐阶段,成为了独立的文学体裁。

二、宋词的特点1. 精炼宋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字符的精炼。

宋词以“短小精悍”著称,能够用极少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这一点使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音乐性宋词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其音乐性。

宋词多以词牌名为标题,结构上通常是五言、七言或者五言与七言交替使用,有一定的押韵和旋律,这使得宋词在演唱时更加动听。

3. 情感宋词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彩,既有爱情之苦,也有乡愁之情,同时还有壮志凌云之志,这使得宋词成为了一座情感的宝库。

4. 主题多样宋词的主题非常多样,既有以爱情为主题的,也有以思乡为主题的,还有以壮志凌云之志为主题的。

这些主题的多样性使得宋词在表现人生百态上有所突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三、宋词的代表作家1. 辛弃疾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慷慨、激昂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

辛弃疾的词作横跨了政治、文化和情感等多个领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 苏轼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宋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苏轼的词作以豪放、清丽、豁达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浣溪沙》等。

苏轼的词作既有激昂之情,也有恬雅之韵,表现了他对人生百态的丰富感悟。

3. 李清照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词人代表,她的作品以柔婉、婉约、情感细腻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有《如梦令》、《武陵春》等。

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女性的柔婉之情为主题,表现了她对家国沉浮的深切关注和对世情人情的感悟。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

简述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唐代末期,先贤们开始将诗歌写成与音乐结合的歌谣形式,并以歌曲的方式演唱。

这种歌谣一般有句(四字句)和偶(八字偶)的形式,由诗人自行谱曲演唱。

这种流行的歌谣形式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宋代的到来,由于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变迁,音乐与文学开始分离,歌谣的演唱形式逐渐衰落,而歌曲的诗歌形式则逐渐兴起。

这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北宋时期,词的创作首次被正式收入文学范畴,并且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和扶持。

这一时期的词句及格律已经相对固定,表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完整与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南宋时期,宋词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主要有豪放派、婉约派和细腻派。

豪放派的词作以豪放奔放、淳朴开阔的风格为主,婉约派则以细腻婉约、柔情似水的风格著称,细腻派则更加注重描写细节、追求表现力的极限。

宋词的发展还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使得宋代的词作逐渐追求技巧性和庄重的艺术风格。

到了宋代末期,因为国家政权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宋词的创作逐渐趋于衰败。

元代时期,虽然继承了宋词的传统,但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疲态,不再有宋词的辉煌。

然而,宋词的影响却并不止步于此。

以苏轼、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宋词名家的作品被后人视为精华,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古文运动兴起,词在文学创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宋词经历了从歌谣到歌曲再到固定词牌、词种和词风的发展过程。

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词三百首历史背景介绍

宋词三百首历史背景介绍

宋词三百首历史背景介绍宋词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

下面将结合宋词三百首中的一些代表作品,对宋词三百首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

首先,宋词三百首的创作时间跨越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

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逐渐繁荣。

这段时间的词多以虚静、淡泊的主题为主,以陶渊明《饮酒》为例,词中写述了陶渊明退隐田园、享受自然、忘却尘世繁华的意境。

这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江南田园生活的向往,极富哲理和审美情趣。

南宋时期,金国入侵中原,宋朝失去了北方的河山。

南宋政权被迫退至江南地区,国力彻底衰败。

这一时期的词作品体现出了士人们内心的忧患和困境。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首》中写到:“昨夜南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表现了词人对家国沦丧感到的深深担忧。

同时,词人还通过描绘战乱、飘泊流离之景,表达了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

此外,宋词三百首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

北宋时期,佛教文化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描写了织女和牛郎的众生难以相见,体现了佛教的缘起缘灭的思想。

而南宋时期,佛教逐渐衰落,儒家文化重新兴起。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描绘了烟花绚烂的元夕夜景,展现了词人对人间纷繁世态的追求。

此外,宋词三百首还体现了士人的时代意识。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抒发了对忠于自己理想追求的豪情壮志,展示了新文化人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同时,词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也贯穿于作品中。

如苏辙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通过对古代诗词的引用,既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又表达了对时代的思索和对当下社会不公等问题的关注。

总的来说,宋词三百首是中国文学的一部重要瑰宝。

它们记录了一个充满变革与困苦的历史时期,描绘了社会风貌和人间百态,反映了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关怀。

这些词创作与流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词的基本简介

宋词的基本简介

宋词的基本简介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起源于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发展至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1279年)达到鼎盛。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表达技巧,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章。

宋词的发展可追溯到唐代的词曲,但真正形成并成熟的是在宋代。

宋词主要有两个流派,分别是南宋的词和北宋的词。

南宋的词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而著称,代表作家有李清照、陆游等。

北宋的词则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和豪情万丈的情感而著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宋词的创作主题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景物的山水词,又有表达个人情感的爱情词,以及抒发社会思潮的时事词。

词人们常常借助婉约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倾诉于纸上。

宋词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其成为受众广泛的诗歌形式。

宋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音韵的优美和节奏的把握。

宋词注重音乐性的表现,讲究押韵和平仄的搭配,使词的吟诵具有悦耳的美感。

其次,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宋词注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塑造独特的意境,表达词人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注重语言的简练和表达的凝练。

宋词的语言简练明了,文字精练,通过简短的词句表达丰富的意义,使词的表达更加精准。

最后,注重情感的真挚和真实性。

宋词的情感表达真实、质朴,能够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

宋词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宋词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两代的文人们对宋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继承,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的宝库。

宋词也对日本的和歌、朝鲜的词章等诗歌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以来,宋词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它的诗歌形式、艺术特点和文学影响都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并对后世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在政治乱世中感到无奈和苦闷,他们通过写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代时期的诗歌形式逐渐演变成了词的雏形,开始出现了以曲调为基础的词曲。

这些词曲在后来的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宋词的发展1. 北宋时期的发展: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北宋时期的词以豪放、豪情和豪放的风格为主,表现了士人们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热爱。

同时,北宋时期的词也注重音乐性,许多词都有特定的曲调。

北宋时期的词人们还注重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使得宋词的艺术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 南宋时期的发展: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南宋时期的词以婉约、柔美和细腻的风格为主,表现了士人们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情感的深沉思考。

南宋时期的词人们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词的艺术性更上一层楼。

南宋时期的词人陆游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词作在南宋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宋词的特点1. 音乐性:宋词注重音乐性,很多词都有特定的曲调。

词人在创作时会根据曲调的要求进行押韵和平仄的处理,使得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

2. 情感表达:宋词以表达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词人们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人生等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3. 意境营造:宋词注重意境的营造,词人们通过描写细腻的景物和运用修辞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4. 修辞手法:宋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词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总结: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宋代达到了巅峰,并对后世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自唐代演变而来,经过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宋词的起源与发展1. 宋词的起源:宋词起源于唐代的诗歌创作,唐代的诗人们在表达感情和抒发思想的同时,开始注重音乐性和韵律的运用。

这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唐宋诗词的转变:进入宋代,诗歌创作逐渐转变为以辞章为主,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

这种转变使得宋词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 北宋与南宋的发展:北宋时期,以苏轼、黄庭坚等人为代表的文人雅士,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以自然景物、爱情和社会现实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词作。

南宋时期,以辛弃疾、杨万里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更加注重词的音乐性和抒情性,使得宋词达到了巅峰。

4. 宋词的流派与发展:宋词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如江西派、浙西派、苏门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宋词的艺术形式。

二、宋词的特点与风格1. 内容丰富多样:宋词的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抒发。

宋词以其广泛的题材涉及面,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生境界。

2. 音乐性与韵律感:宋词注重音乐性和韵律感的运用,通过对字音的选择和句式的变化,使词作具有优美的旋律感,使人耳目一新。

3. 情感真挚细腻:宋词以其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词人们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使作品更加贴近人心。

4. 借景抒情:宋词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情感与景物相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宋词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感染力。

三、宋词的代表作品1. 苏轼《水调歌头》:这首词以其优美的音乐性和抒情性,成为了宋词的经典之作。

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以其悲壮的气势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宋词简介_??????

宋词简介_??????

宋词简介宋词简介一、宋词的历史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

宋代的诗词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以宋词最为著名。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而备受推崇和喜爱。

二、宋词的定义和特点宋词是一种短小精炼的文学形式,通过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表达人生的喜怒哀乐。

宋词的特点包括: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抒情为主、意境丰富、音乐性强等。

三、宋词的分类1、高唱阳春:这类词主要描述春天的美好景色,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

2、苦有愁:这类词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痛苦和忧伤,反映了社会和个人的不幸遭遇。

3、恣情欢乐:这类词描绘了人们欢乐快乐的场景,展示了生活的美好和快乐的一面。

4、婉约含蓄:这类词以温婉、含蓄、伤感的语言形式表达情感,给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

四、著名的宋代词人1、苏轼: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多以豪放、豪迈的气势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而著称。

2、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以含蓄婉约、伤感动人的风格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3、辛弃疾: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以雄浑激昂、慷慨激昂的风格闻名于世。

五、宋词的影响与价值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本文档涉及附件:1、附件一、宋词选集,收录了国内外著名的宋词作品,供阅读和参考。

2、附件二、宋词欣赏音频,包含了一些著名词人的作品的朗诵和歌曲演唱,可用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词的音乐性。

七、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作品享有的法律保护,防止他人未经授权擅自使用或复制作品。

2、附件:附属文件或资料,用于补充、证明或解释主要文档。

宋词的历史

宋词的历史

宋词的历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它始于梁代,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

曲子词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来自边地或外域的少数民族,如唐时西域音乐大量流入,被称为“胡部”,其中部分乐曲后被改为汉名,如《望月婆罗门》原是印度乐曲,《苏幕遮》本是龟兹乐曲;二是来自民间的土风歌谣,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

这些音乐与歌词在演唱、流传过程中,以及发挥其娱乐性功能时,更加稳固了其文学创作特征。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此也被称为曲子词、乐府等。

柳永是宋词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改晚唐多儿女之情的几十字“小令”,开拓了百字以上的“长调”,长铺叙用俗语,反映中下层人民生活和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

苏轼则是宋词的豪放派代表,他的词脱离了五代影响,以诗赋和经典语入词,用词写情、说理、吊古伤今,使词脱离音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和作品,如周邦彦、吴文英、史达祖等。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宋词概说 • 宋词,与唐诗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两株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 我国人民世代传诵。宋词的许多名篇、佳句,以至于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 • (一)宋词的渊源 • 宋词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汉魏乐府;起码也可追溯到“隋 唐燕乐”。如果说,盛唐中唐的词是“清溪浅流”的话,那么, 晚唐五代的词则是“阔江大河”,而北宋南宋的词,便是波澜壮 阔的“汪洋大海”。词,由依附音乐的诗文唱词,演变为文情并 茂的独立文体,由娱宾遣兴的文字游戏,发展成抒写时代的重要 篇章。

(五)辛弃疾
• 辛弃疾的词,体制恢宏,风格多样,或驰骋奔放,或绵丽蕴蓄, 或生动活泼,或激昂悲壮,“慷慨纵横,有不一世之慨”。贯穿 他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光明磊落的 高尚情操。继承苏轼的豪放风格,辛弃疾在南宋词坛上放射出耀 眼的光芒。与苏轼相比,二人则有英雄与学士之别。辛弃疾的著 名词作有《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 雨》、《清平乐· 村居》。

(一)北宋——婉约派
• 历时160余年的北宋词坛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这与此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耽于 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北宋王朝的通病。这一时期,人们迷恋于琴棋书画,声色犬 马,花鸟虫鱼和男欢女爱,出现婉约的词风似乎是必然的。“苏门四学士”中的黄 庭坚、晁补之,词风接近于苏轼,而与苏轼关系最为密切的秦观,却被人称之为 “婉约派之宗”。有人把他同李煜、晏几道并列,称为“词中三位美少年”。张耒 的词,也接近于秦观 • • 秦观接受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影响,善于柔笔抒情,一唱三叹,细腻缠绵,真所 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其他婉约派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贺铸、周邦彦、陈师道、姜夔、吴 文英、王沂孙。他们也华丽纷呈,各具风采。贺铸的词风,深婉密丽,富于变化。 周邦彦则是婉约派中“集大成”,其词雍容典雅而又含蓄顿挫,颇有造诣。
• (三)苏轼 • 苏轼的出现,有如“黄钟大吕,巨响隆隆”。他使词坛风气为之 大变。他在词史上的功绩,主要在于“以诗入词”,使词从离情 别绪、男欢女爱的狭窄范围里跳出来,走向社会和人生的广阔天 地:咏史、吊古、感旧、纪游、谈禅、悼亡、送别……各种事物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苏轼的词,可以说是实现了词史 上的一次革命。他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爱国忧民、怀古思今、言 志咏物的词章。他的词浩荡磊落,雄奇清远,豪放杰出,独具一 格,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其实,他的婉约词在数量 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豪放词。他的著名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 贺铸被称为“贺梅子”,是因为他的如下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宋词,就是在当时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繁荣起来的。
• 三、著名的词人 • 对两宋词以及后代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应首推李煜和柳永。其次 还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 (一)李煜 •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25岁继承王位,40岁国破家亡 成为大宋的阶下囚。3年的囚徒生活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此中日 夕以眼泪洗面。”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真挚、沉痛而凄恻动人的 词篇,占他一生词作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乌夜啼》、《虞美人》、 《浪淘沙令》最为人传诵。李煜入宋后的词作,直抒胸臆,含意无穷, 语言自然,流走如珠,被称作是“神秀”之作。有人评价说“足当太白 诗篇,高奇无匹”。他的词,影响了宋代诸如范仲淹、柳永、苏轼、辛 弃疾、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大批词人。他的著名词作还有《浪淘 沙》、《相见欢》。

到了明清时期,诗和词同时受到思想禁锢,文字狱极为盛行,而小说 和戏剧受到轻视,恰恰又是这两种文体兴盛起来。看来,两宋词的兴盛 和明清小说和戏剧的发达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看重的文体趋于衰落, 轻视的文体走向发达,这是不是一种艺术的悖论? • 宋词虽然成就颇高,但是总量不多,大概不足20000首。而陆游一人 竟存诗近万首,他自己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杨万里据说写诗更多, 存诗也有4000余首。宋词数量远远少于宋诗,这也和文人“诗之余作词” 这种重诗轻词的传统观念有关。 • 词为长短句,可以重章叠句;而且词调众多,有的高亢激愤,有的宛 转悠扬,适合抒发各种感情;字数也长短悬殊,从14字到240字不等,具 有极强的表现力。宋人将词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因而取得竟与唐诗相比 肩的极大的成功。

宋词的发展当然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条件。 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 恢复和发展,经济趋于繁荣,科学的发达更是超越了唐代。宋太 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全国岁出岁入相抵,尚余大半。首 都汴京,成为“八方争凑、万国咸通”的政治、经济、交通、文 化中心。其他繁荣的都市比起唐代有了很大的增加。这些为宋词 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李清照
• 李清照,即便在中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个值 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这位继起的婉约派女词人的作品,明白如话, 含蓄深厚,真挚清新,锤炼无痕,给婉约派带来新的活力。她那 独具一格的“易安体”可以说“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但她的诗词也并不是一味地“婉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就显示出压倒须眉的雄健风格。她既有《声声慢》的“凄凄 惨惨戚戚”,又有《渔家傲》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她的《永 遇乐》使得刘晨翁“为之涕下”。其他著名词作有《如梦令》、 《醉花阴》、《一剪思想控制。使得不少诗人 词客都有过牢狱之灾。那些与政治关系密切的文体如散文、诗歌 等,较多受到思想束缚,从而走向衰落。而“词为小道”、“词为艳 科”,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自然受到轻视,不可思 议的是这反而促进了宋词的兴盛。唐诗在诗的领域竖起了一座难 以逾越的丰碑,宋诗的总量虽然远远超过唐诗,但由于思想禁锢, 在思想质量和艺术质量方面,宋诗则远远逊于唐诗,同时也远远 低于宋词。
• 词,原是一种配乐演唱的歌词,由于士大夫染指写作,竟而成为与唐诗相比肩的伟 大的诗歌形式。词在两宋,是文化艺术首屈一指的代表。
• 词谱的失传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词因此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但后人可以为词重 新谱曲,又使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词因此而能演唱。音乐家曾为下列两首词谱曲: • 曹雪芹《枉凝眉》: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啊……啊……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啊……啊…… • 毛泽东《忆秦娥》: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雄关漫道真如铁,
• (二)柳永 • 柳永也曾企图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但因宋仁宗“且去填词”一句 话而可悲地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于是,他便打出 “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旗号,“纵游娼馆酒楼间”,过着穷愁潦 倒的生活。据云,柳永死后,无人安葬,“群妓合金葬之”。不 过,他的词,风行天下,据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的词,有的描写帝都的壮丽和繁华,有的抒写歌妓的生活和情 感,“尤工于羁旅行役”,凝聚着词人的离愁和身世之感。感情 真挚,情景交融,动人心魄。他的《雨霖铃》不仅是他个人的、 也是整个婉约派的代表作。柳永在创意和创调方面,在中国词坛 上是绝无仅有的。他的著名词作还有《蝶恋花》、《八声甘州》、 《望海潮》等。
• 1、宋词——大众的艺术 • 在宋代,词的作者群几乎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诸如帝王、卿相、 文人、武夫、隐逸、名媛、歌妓、市侩、走卒、村夫,都能作几 首词,都能咏唱各种新调。朝野上下,竞填新词;达官显宦,竞 蓄歌妓。词的普及率较之于前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 2、宋词——时代的文学 • 宋词,是由广大的作者群用他们的才智、血泪、真情、实感、欢 愉、悲恨以至于生命浇灌和培育出来的美轮美奂、万紫千红的硕 果。词在宋代,不独能代表宋人的文学,甚至可以说,词是宋人 的灵魂。
宋词的崛起
刘福智
齐鲁《七绝·宋词》 仕宦农商兴味浓,丝弦牙板酒旗风 亦吟亦唱亦题壁,苦辣酸甜和泪生
• 先欣赏齐鲁抒写宋代词坛领袖的词: • 《西江月·题苏轼》:唱罢大江豪放/吟成双鬓凄凉/挥毫走笔撰华章/ 长袖翩然飞荡∥政论堪驳司马/时文可比欧阳/卌年坎坷看寻常/笑问别 来无恙 • 《卜算子·题辛弃疾》:尚武又能文/虎胆兼高论/屡屡朝堂北伐荐/无 奈终生恨∥词趣继前贤/诗意开新韵/北固亭旁草木凋∕悲苦添双鬓 • 《清平乐·题柳永》:仕途潦倒/莫若诗余好/奉旨填词心意恼/瓦舍勾 栏温饱∥美伶俊妓融融/离情别绪浓浓/残月晓风酒醒/凄凄柳岸朦胧 • 《菩萨蛮·题李清照》:绣窗翠幕闺房静/清词丽句香笺梦/秋暮问花黄 /春深思海棠∥汴京优雅尽/南渡繁霜鬓/漫道婉约同/人杰亦鬼雄
• 词与格律诗虽然几乎同时起步,但其成熟之作却至少推至李白的 《菩萨蛮》和《忆秦娥》。中唐前期,刘长卿、韦应物、张志和 各有少数名作传世,中唐后期,白居易、刘禹锡、王建等诗人着 意于填词,词坛才形成气候。“温韦”被称为“文人词鼻祖”。 到宋代,柳李的婉约词成为词坛“正宗”,苏辛的豪放词则成为 “别调”。“花间”和“南唐”掀起词的创作高峰,吸引众多诗 人涉足词的领域,到了宋代,完全不写词的诗人便不多了。既是 诗人又是词人的便不在少数。
• •
三、两宋的词派 实际上,不但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而且自《诗》、《骚》以下, 就已分派。学者周楞枷指出:“汉魏风骨,气可凌云……皆豪放派之祖”, “江左齐梁,职竞新丽,……皆婉约派之宗。”李白豪放,杜甫婉约,也 是无可怀疑的。就宋代词人而论,“若东坡稼轩,就其词作风格主导方 面而论,固皆词家豪放派也。”有人认为,东坡词如“关西大汉唱大江 东去“,柳永词如“十八女郎歌晓风残月”。这就是豪放与婉约两派的 区分。又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也是就此而言的。豪放词以 范希文为首倡,而以东坡稼轩为教主;婉约词则以晏元献为首倡,而以 屯田、清真、白石为教主。流派的产生和风格的多样是宋词繁荣的重要 标志。宋词粗分有婉约、豪放两派,但还可分得更细。豪放派中,苏之 清旷,辛之豪雄,亦同中有异;婉约派中,周吴之质实,姜张之请空, 亦区别为二。豪放和婉约只是基本划分,二者之间也在互相渗透,互相 影响,而且还有游离于两派之外的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