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全球化与管理)【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际角色管理活动 管理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技术技能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或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关系 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行为科学运筹学 数量管理理论系统分析 决策科学化管理理论的系统管理理论 形成与发展 权变管理理论 关注顾客 注重持续改善全面质量管理 关注流程精确测量 授权于员工学习型组织20 世纪 90 年代的 精益思想 管理理论新发展 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重点难点归纳】一、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有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⑤创新职能,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管理思想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2章管理思想的发展2.1课后习题详解一、案例: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思考题:1.试分析三洋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

答: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的管理。

柔性管理模式冲破了刚性管理模式的有形界限,在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前提下,可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经过分析,三洋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如下:(1)基于“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

柔性管理模式是与刚性管理模式相对的,二者有不同的假设基础。

在刚性管理模式下,公司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以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这是基于一种较低的人性需求层次上的。

而三洋公司的柔性管理不一样,它满足的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

(2)具有内在的驱动性。

三洋公司的柔性管理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力,而是依赖于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

柔性管理是一种在员工身上由内而外产生的控制。

(3)具有持久的影响。

三洋的柔性管理将员工被动的接受外在的规定转变为主动的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这种自我约束式的管理方式对三洋员工的影响力是持久的。

(4)能够有效地满足激励。

三洋的柔性管理考虑到了员工需求的层次性,满足了员工“自我管理”等高层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2.在三洋的柔性管理中体现了怎样的管理思想转变?答:在三洋的柔性管理中,体现了如下的管理思想转变:(1)对人性的假设上。

三洋以往的管理方式可以称之为刚性管理,其对员工的假设是经济人的假设,认为员工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员工往往希望有正规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并承担责任。

而柔性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或者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认为员工发展到一定程度,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具备较高层次的需求,此时员工往往需要获得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周三多《管理学》章节题库(全球化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章节题库(全球化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一、简答题1.可供企业选择的全球战略模式有哪几种?[北邮2013年研]答:(1)多国组织模式①特点a.对资产与责任都实行分权联盟。

b.在非正式人际协调基础上用简单财务系统进行控制的管理思想。

c.将公司海外经营视为相互独立业务所构成的投资组合的主导战略思想。

②优点: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

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

③缺点: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

(2)国际组织模式①特点:它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

在国际组织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

②缺点: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

此外,它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3)全球组织模式①特点: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

②缺点: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组织模式①特点: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并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

②优点: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相互转让技术和知识。

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互协调,从而高效率地运行全球集成的生产体系。

③缺点: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和广泛的沟通。

2.全球化经营的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宁夏大学2018年研]答:全球化的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包括:(1)供应商。

全球化进程使得全球化采购和全球化外包得以进行。

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但是,全球化采购和外包也带来一些挑战,如复杂的质量控制、物流成本、供应时滞风险等。

因此,全球化供应商和外包商的选择、控制与管理非常重要。

(2)销售商。

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的销售商选择机会。

企业既可以利用境内外的传统销售商,又可以利用网络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激励)【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激励)【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二章激励12.1本章要点详解一、激励的原理1.激励的概念与对象(1)激励的概念激励,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

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

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一般而言,动机是指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2)激励的对象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2.激励与行为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激励与行为要匹配。

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期望值3.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如何对组织中的人或员工进行激励,是建立在对人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1)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2)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激励的有效性在于对内因和外因的深刻理解,并使它们达成一致。

4.需要的管理学意义激励的出发点是激发人未满足的需要。

“需要”对管理学的领导职能来说,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前提。

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对员工的激励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领导者对下属的未满足的需要的识别。

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导向出发,引出了关于如何激励的各种理论。

二、激励的需要理论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未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论;另一种是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称之为双因素理论。

1.需要层次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0.1本章要点详解一、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1.组织变革的动因(1)组织变革的现实意义影响市场竞争最重要的三种力量是:顾客(customers)、竞争(competition)、变革(change)——《公司再造》(哈默&钱比曾)。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组织的效能。

(2)组织变革的动因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个部分。

①外部环境因素:a.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b.科技进步的影响;c.资源变化的影响;d.竞争观念的改变。

②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d.快速决策的要求;e.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2.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1)组织变革的类型①战略性变革。

战略性变革是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②结构性变革。

结构性变革是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

③流程主导性变革。

流程主导性变革是指组织紧密围绕其关键目标和核心能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

④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是指组织必须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使他们能够在观念、态度和行为方面与组织保持一致。

(2)组织变革的目标①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②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③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3.组织变革的内容(1)对人员的变革人员的变革是指员工在态度、技能、期望、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

(2)对结构的变革结构的变革包括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其他结构参数的变化。

(3)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技术与任务的改变包括对作业流程与方法的重新设计、修正和组合,包括更换机器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等。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答:(1)系统的定义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①集合性。

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

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要素,即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这就是系统的集合性。

②层次性。

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系统从总体上看,都有宏观和微观之分,而微观上,还有各种层次。

由于系统层次的普遍性,因而系统概念本身也就具有层次性,有系统、子系统、子子系统等。

③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它一方面表现为子系统同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是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而各子系统本身的发展,就要受到系统的制约。

(3)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的启示系统原理的要点有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对这些要点原理的把握,有助于从中获得以下启示:①从整体性原理中获得的启示。

在现实情形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系统中,重局部,轻全局,特别是局部之间不协调,互相扯皮,从而损害了全局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子系统的功能虽好,但不利于达到整体的目的,效果当然不会好;相反,有时候子系统的效益虽然低一些,但有利于实现系统的功能,有利于达到整体的目的,其效果自然一定是好的。

②从动态性原理中获得的启示。

掌握系统动态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管理者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③从开放性原理中获得的启示。

不存在一个与外部环境完全没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

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管理的创新职能(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管理的创新职能(圣才出品)

第七篇创新第21章管理的创新职能21.1课后习题详解一、案例:小天鹅的“末日管理”思考题:1.管理的创新职能在这个案例中体现在什么地方?答: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

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创新对于组织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组织发展的基础,是组织获取经济增长的源泉,同时,创新也是组织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是组织摆脱发展危机的途径。

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

本案例中,管理创新在小天鹅公司“末日管理”中的体现主要有:(1)目标创新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企业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对经营目标加以整合,这就需要进行目标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天鹅集团及时调整市场战略目标,确定了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竞争战略,同时,为了发展新产品,及时调整与其他企业的关系,推行战略联盟,不仅与同行结盟,而且还与非同行发展战略关系,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2)技术创新现代工业企业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甚至引导社会技术进步的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使企业的产品更具价格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等在整体上推动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包括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及要素组合结果创新。

在要素组合方法创新方面,小天鹅集团抓住上海惠而浦、长春罗兰、宁波新乐有设备有产品也乐于接受定牌的机遇,与他们进行战略联盟,完成了在工艺过程的组合,扩大了产品生产线;在要素组合结果创新方面,小天鹅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资组建公司生产滚筒洗衣机,与松下公司合资生产绿色冰箱,完善了产品品种和产品结构。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管理的定义 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际角色管理活动 管理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技术技能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或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关系 科学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行为科学运筹学 数量管理理论系统分析 决策科学化管理理论的系统管理理论 形成与发展 权变管理理论 关注顾客 注重持续改善全面质量管理 关注流程精确测量 授权于员工学习型组织20 世纪 90 年代的 精益思想 管理理论新发展 业务流程再造核心能力理论【重点难点归纳】一、管理活动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有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⑤创新职能,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出来。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管理与管理学(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管理与管理学(圣才出品)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1)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理想。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②依存性。

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③知识性。

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2)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而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得管理活动和人类实践一样历史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其内涵包括: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

但是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群体中的个体正在向自由劳动者的方向接近,他们越来越关心个人发展的前景,个人兴趣、个人爱好、个人感情及个人自我实现程度都会成为他们是否愿意在组织中工作或积极工作的原因。

另外组织与社会、组织与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因而组织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重,所以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即不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地做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技术、专利、社会关系、品牌、声誉等)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概念技能答: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管理者应看到组织的全貌和整体,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是怎样互动的,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技能的表现之一就是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具备较高的概念技能能够使管理者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动态情况中辨别出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抓住问题的起因和实质,预测出问题将会产生的影响,判断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概念技能的又一表现是形势判断能力,管理者通过对内、外部形势的分析,预见形势发展的趋势,以便充分利用机会,避开威胁,使组织获得最有利的结果。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2.管理幅度答: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

确定管理幅度的方法主要有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和变量依据法两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①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②面对问题的种类。

问题是复杂的、较困难的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时,则管理宽度不宜过大;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

下属人员相互沟通比较容易,对下属考核的制度较健全,则管理宽度可加大;④授权。

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可增大管理宽度。

权责划分明确,也可增大管理宽度;⑤计划。

事前有良好的计划,可增大管理宽度;⑥组织的稳定性。

3.建设性冲突答:建设性冲突又称良性冲突。

建设性冲突是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意见的交流、沟通、整合或角色的厘清,可以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这类冲突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是有利的。

建设性冲突的主要特点是:①双方关心企业共同目标的实现;②乐于了解对方的观点、意见;③以争论问题为中心;④在冲突中注重互相交换情况。

适度的、建设性的冲突是组织创新的催化剂。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控制方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控制方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五章控制方法15.1本章要点详解一、预算控制1.预算的编制(1)预算控制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使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2)分预算与全面预算为了有效地从预期收入和费用两个方而对企业经营进行全面控制,不仅需要对各个部门、各项活动制定分预算,而且要对企业整体编制全面预算。

分预算是按照部门和项目来编制的,全面预算则是在对所有部门或项目分预算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概括了企业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在未来时期的总体目标。

2.预算的种类(1)收入预算收入预算:提供了关于企业未来某段时期经营状况的一般说明,即从财务角度计划预测了未来活动的成果。

主要内容:销售预算,因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售。

(2)支出预算企业必须编制能够保证销售过程得以进行的生产活动的预算,关于生产活动的预算,不仅要确定为取得一定销售收入所需要的产品数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预计为得到这些产品、实现销售收入需要付出的费用,即编制各种支出预算。

内容: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附加费用预算。

(3)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通常由财务部门编制。

内容:只能包括那些实际包含在现金流程中的项目,反映企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实际现金流量和流程。

(4)资金支出预算资金支出预算可能涉及好几个阶段,是长期预算。

资金支出预算的项目包括:用于更新改造或扩充包括厂房、设备在内的生产设施的支出;用于增加品种、完善产品性能或改进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用于提高职工和管理队伍素质的人事培训与发展支出;用于广告宣传,寻找顾客的市场发展支出等。

(5)资产负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是对企业会计年度末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

通过将各部门和各项目的分预算汇总在一起,表明如果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达到预先规定的标准,在财务期末企业资产与负债会呈现何种状况。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1)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理想。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②依存性。

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③知识性。

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2)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而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得管理活动和人类实践一样历史悠久。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其内涵包括: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

但是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群体中的个体正在向自由劳动者的方向接近,他们越来越关心个人发展的前景,个人兴趣、个人爱好、个人感情及个人自我实现程度都会成为他们是否愿意在组织中工作或积极工作的原因。

另外组织与社会、组织与环境关系越来越密切,因而组织的社会责任也愈来愈重,所以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管理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即不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地做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技术、专利、社会关系、品牌、声誉等)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全球化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全球化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1.请从不同层面解释全球化的内涵。

答: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其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全球化的内涵:(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全球化产业的市场往往由若干个全球化公司所主导。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2.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答:全球化的一般环境:(1)政治与法律环境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

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运作方式。

①国家政治体制。

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政府部门结构以及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②政治的稳定性。

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

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

③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这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控制与控制过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控制与控制过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4.1本章要点详解一、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1.管理控制的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进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

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也就越有必要。

如果没有控制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

(3)工作能力的差异由于组织成员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能完全正确的理解,由于成员工作能力的差异,员工的实际工作结果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

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耦合。

控制论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集的函数,即。

所以,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管理控制类型(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①程序控制。

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

②跟踪控制。

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

若先行量为W,则Z=。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③自适应控制。

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t的函数。

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

自适应是相对的,有一定限度的。

④最佳控制。

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17.1本章要点详解一、技术创新及其贡献1.创新与技术创新(1)创新的含义在熊彼特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①生产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后人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创新分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与生产制造有关,制度创新主要涉及管理和管理体制,即主要涉及生产制造的制度环境。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经常被一些人与技术发明相混同。

创新的概念要远比发明宽泛;发明是一种创新,但创新决不仅仅是发明。

创新既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又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甚至可能仅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的重新组合。

2.技术创新的贡献技术或者依附于物质产品而存在,或者是为物质产品的实体形成而服务。

因此,不论是何种内容的技术创新,最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合起来看,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技术创新的源泉美国学者德鲁克把诱发企业创新的不同因素归纳成七种不同的创新来源:图17-1技术创新的源泉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经营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出乎预料的结果:企业苦苦追求基础业务的发展,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结果却是这种业务令人遗憾地不断萎缩;与之相反,另一些业务单位虽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却悄无声息地迅速发展。

不论是意外的成功,还是意外的失败,都有可能是向企业昭示着某种机会,企业必须对之加以仔细的分析和论证。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当企业对外部经营环境或内部经营条件的假设与现实相冲突,或当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与理想状况不相一致时,便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2015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科目代码:921科目名称:管理学原理满分:150分满分150分,每题30分。

1.利益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决定,公司与员工、股东、供应商、消费者,甚至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从长远来讲“我们要么全体上升,要么一起沉沦”你赞成这句话的主旨思想吗?请给出理由。

2.如何理解计划?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请简要说明及其内容。

3.钱得勒指出:“战略决定结构”,试从战略与结构的角度分析一下机械式组织和有机组织的特点,以及相应的适用条件。

4.90后【1990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开始逐步进入职场,一般认为,90后员工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信心脆弱、价值观更加现实,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信息和知识丰富等特点,那么,针对90后员工的特点,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激励呢?5.江苏中圣集团的前身是1997年成立的南京圣诺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他们看到传输长输管线的能量损失这个实际问题,帮客户解决问题,工业上大量采用管道传输,这些管道在输送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消耗的能量需要定点补充。

热的要再冷却,冷的要再加热。

尤其是在化工领域,20%以上的消耗都是在这儿损失掉。

他们发现这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攻关,解决办法是:给这个支撑管架加一个垫子,这个垫子必须既要具备钢铁搬的强度,否则会影响安全,又要绝热,否则还会散热,就这么一个小措施,就形成了他们的第一个产品——节能型管架。

这个产品为公司赢得了机会和市场,它减少了管道80%的能耗。

比如400度的蒸汽管子,支撑管架每个地方年能耗是400瓦,一公里有150个支架,能耗60千瓦,南京是一个化工城市,把南京地区的管道加起来有一万多公里,一年损耗是60多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下关电厂一年的发电量,这叫小创新大节能,不在意不经意之间的问题解决,可以为节能减排带来一个很大的空间,中圣集团针对大家都忽略的问题,把它挖掘出来,在节能减排中,创造明显效果,同时形成了一个产业。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全球化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全球化与管理)【圣才出品】

(2)管理在无形中慢慢的改变和影响着环境。管理并不是单纯消极地被动适应环境,
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动地改变和影响着环境。
5 / 17
圣才电子书

略决策。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②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资源拥有和利用情况。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
源,然而,在特定时期,组织能够利用的资源是Hale Waihona Puke 限的。要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资源,以给
组织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这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历程是:①开展进口业务;②追求低成本而在国外开设生产
企业;③在国外直接投资;④在销售市场建立经营基地;⑤全球化经营。
7.企业为了创造价值,通常将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转移到国外市场, 这属于( )。
A.多国本土化战略 B.全球化战略 C.国际战略 D.跨国战略 【答案】C 【解析】国际战略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形式。在 国际战略下,子公司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根据当地情况革新产品的自由,但像研发这样的核心 能力倾向于集中在母公司。
【解析】采用全球化战略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
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
二、简答题 1.简述管理与环境的关系。[北京工商大学 2006 年研] 答: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 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环境是指存 在于组织外部,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任何组织都不能离开外部客观环境和条件而独立存在,所以,环境就是组织的生存空间。管 理与环境的关系表述如下: (1)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展开的。在当代,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组织赖以 生存的外部环境越来越趋于多变、剧变,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对环境因素的了解和认识。现 代管理一般将组织的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①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它既为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对组织活动起制约作用。 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企业的管理首先是 基于外部环境之上的。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需要在外部市场上取得,企业转换各种资 源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也需要在外部环境中去实现。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会给组织带来两 种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是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新的机会,比如某种新资源的利用可以帮助 企业开发新的产品;另一种可能是环境变化过程中为组织生存提供某种威胁,比如技术条件 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可能使企业的产品不再受欢迎,组织要想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必须及 时采取措施,变更管理政策等。管理者一定要了解市场状况与市场需求,才能做出正确的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篇总论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1.1课后习题详解一、案例:百年老院的现代管理启蒙思考题:1.结合案例说明你对管理及管理职能的理解。

答: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医院以前的管理不够专业化,管理力量薄弱,因此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与我国的国情有关。

但是国家要发展,企业要发展,其必然的结果就是管理越来越受重视,并向专业的纵深方向发展。

专业化的管理就要通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能够体现管理职能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的目的。

管理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对同仁医院来说,需要引进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启动品牌战略以及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扩大潜在的医疗目标市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2)引进MBA,成立MBA办公室,研究医院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是一个创新,但是如何组织这个机构,使之协调的运转起来,通过对MBA的有效的领导调控,以督促其研究出适合医院的管理之道,使之充分的发挥作用,实现医院的最初目标,是决定这次目标实现的保证和依托。

(3)专业化的管理细分到社会每个不同组织,而研发出的经营模式也只能通过反复试实施,通过新的组织与调控才能看出其成效,只有反复的验证才能找出最适合该组织的管理模式。

之后通过有效的领导调控,才能实现医院“有效扩大潜在的医疗市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战略目标。

同仁医院的管理过程充分体现了专业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五大职能的重要性和意义。

2.同仁为什么要引进如此多MBA?你认为MBA们能否胜任医院的管理工作?答:(1)同仁引进如此多MBA的原因:引进如此多的MBA,因为医院要改革管理模式,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战略、营销观念、利润观念、质量控制、人事改革等等。

这些都不是一个MBA 所能完成的。

MBA也有其专攻的方向,这项浩大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工程,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组织和配合,需要综合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3.1本章要点详解
一、全球化内涵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全球化是一个事实,是指其反应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一方面,随着交通、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好似一个地球村。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瞬间协调和交流正变得十分平常。

另一方面,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力量都在促进着全球化进程。

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
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
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
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全球化产业的市场往往由若干个全球化公司所主导。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
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布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二、全球化与管理者
1.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一般环境、任务环境
(1)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①政治与法律环境
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变化。

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不同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内涵与运作方式。

a.国家政治体制。

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如国家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等。

b.政治的稳定性。

指东道国政局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

如国家领导人的更换、政府的更迭可能导致国家政体的变化以及政治主张的改变。

c.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这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d.法律环境。

指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种法规,以及各国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国际贸易法规等。

②经济和技术环境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的三种主要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型经济。

全球化管理者必须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运行方式。

全球化管理者还必须了解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与它们相联系的各种机会与威胁。

a.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自由市场经济:产品的生产和劳务的提供主要由私人从事;
命令经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产品和所提供的劳务的价格和数量都是由政府来决
定的;
混合型经济:某些部门由私营企业根据市场机制运行,有些部门则由政府支配与干预。

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不同,对全球化经营和管理的影响也不同。

b.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市场需求能力、消费偏好和产业特征各不相同,对国际经营企业的吸引力和影响程度也不同。

c.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

某国的市场大小、市场潜力、市场对外来产品的准入程度,直接影响全球化经营机会的大小。

d.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常反映在科技发展现状,科技发展结构,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工业技术基础的水平,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能源、技术装备等科学技术发展动向等多方面。

e.社会基础设施。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信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等。

③文化环境
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a.权力距离。

在社会组织存在着权力等级。

高权力距离差距社会: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较高
低权力距离社会:对权力距离接受程度较低
b.不确定性的避免。

强烈追求防止不确定性的社会,常会产生高度的紧迫感和进取心,会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动机。

c.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
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集体主义: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所有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如小集团内、组织内以及亲戚朋友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绝对的忠诚作为报答。

d.男性化或女性化。

该指标表示的是“男子气概”价值观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程度。

“男子气概”是指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喜欢冒险。

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愈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要超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e.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

长期导向型价值观崇尚节俭和对目标执着的追求;短期导向型价值观较注重个人的稳定和幸福,只为眼前的生活着想。

(2)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①供应商。

全球化采购和外包的好处: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全球化采购和外包的挑战:复杂的质量控制、物流成本、供应时滞风险等。

②销售商。

全球化带来更丰富的销售商选择机会:境内外的传统销售商、网络等。

③顾客。

全球化使各地区顾客的消费趋同化。

④竞争对手。

全球化环境导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挑战日益加剧:当地的竞争者、其他国际竞争对手。

⑤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促进了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流动,且加快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规范化。

应关注东道国的工会、雇员协会和其他层次上的雇员组织,及这些组织的具体作用。

2.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四种关键知识和能力: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
视角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1)国际商务知识
国际商务知识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①对所负责的所有国家或地区的一般环境因素的深入了解,如政治、法律、文化、经济、历史等;
②对所负责的业务的任务环境因素的深入理解,如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销售商等;
③深入理解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对市场和商业活动的影响,并能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文化适应能力
管理者要利用当地的文化知识并学会如何恰当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文化适应能力是管理者处理压力能力的一种。

不同文化会产生管理上的各种压力,要求管理者能学习和理解不同或陌生文化的特点和性质,以改变行为来适应文化的要求。

(3)视角转换能力
转换视角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包括:①有良好的倾听能力;②有了解不同看法的意愿;
③认识到其他人对事物是或者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与己不同;④愿意征求其他人的意见;⑤承认自己的视野是有限的。

(4)创新能力
创新者的技能是一步步地积累信息、学习倾听和注意观察、引导正确的需求,及寻找有用的行为组合等这一长期过程的积累结果。

管理者可以通过从经历中学习、从工作任务中学习和从关系中学习来培养全球化管理的关键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