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实证鉴定法”——关于宋至清传世古玉
传世玉器与出土玉器的鉴别法及价值
传世玉器与出土玉器的鉴别法及价值传世玉器与出土玉器的鉴别法及价值传世玉器与出土玉器的鉴别法中国的古玉有传世古玉和出土古玉两类。
传世古玉分明、清两代传世古玉与明、清仿古玉,出土古玉又分北方出土古玉与南方出土石玉。
正确为古玉鉴定一定要有对古玉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现拟分几步对古玉进行鉴定。
当你得着一件玉器,尤其是要鉴定一块古玉时,你必须要分清它是传世的玉器,还是出土的玉器。
首先要看这块古玉的身体,是真品还是仿品。
传世的玉器呈原有的状态,经过历代人不断地磨摸,既温润,且玉的成色可见。
如是传世古玉,你还要看这块古玉是明、清传世古玉还是明、清仿古玉。
明、清仿古玉大致有三:老提油仿古、玉皮仿古与清乾隆仿古。
如当你确定了这块古玉是明、清传世古玉,你还要看这块古玉是老工还是新工,如果是新工那么这块古玉是老玉后雕,如是老工那么这块古玉就是明、清传世古玉了。
如果你鉴定的古玉身体是出土古玉,当然这块古玉要有出土古玉的某些特征,出土的玉器只有刚出土的才有土咬土锈、斑沁等痕迹。
早出土的玉,土咬斑痕早已脱落,只有土锈甚多,土咬斑痕坎凹不平者,可能是新出土的未经盘玩的旧玉。
如这块出土古玉的身上有黑漆古、石灰沁、地火沁、黄土斑、红土斑等沁色,因为玉入土受闷会变软,土中的自然元素会侵入玉的表面,年代久远会直至玉的肌理。
如这块古玉有出土古玉的某种色沁,你还要看这块古玉是老工还是新工,如是老工那么这就是一块出土古玉,如是新工这块古玉就是古玉后雕。
其次,当你确定了这块是出土古玉,你还要看这块古玉是什么雕工?有没有玉皮?受色沁的程度如何?如这块出土古玉的身上有玉皮,那么这块出土古玉只好断宋代,因为根据玉文化,宋代才大量使用留皮之作,如这块古玉没有玉皮,而这块古玉的器型、生熟程度又符合某一个朝代,那么这块古玉就是某个朝代了。
举个例子:如这块古玉的器型是蝉(汉代蝉、握猪、翁仲为主要器型),蝉身上又没有玉皮,又是老玉老工,受沁色的程度又符合汉代(如有土斑或较深的黑漆古或较深的石灰沁),那么这块出土古玉可断汉代。
古董鉴定之辨别古玉的八种方法
古董鉴定之辨别古玉的八种方法古玉是非常珍奇的,作为收藏爱好者的我们肯定都想拥有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它的真假呢?下面艺粹网从八个方面入手跟大家介绍:玉材从出土玉器可知,我国历代玉器所用玉材虽然在产地、品种上带有多元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其时代性的主要倾向还是可以认识的。
艺粹网提醒大家,对传世古玉辨伪,首先要辩证玉材的可靠性,若发现玉材与其时代不相符,则要提高警惕。
器形古伪玉器主要有三种,仿照古玉,依式琢成;按图索骥,只见其正面不知其背面;道听途说,主观臆造。
伪古玉的造型若为杜撰,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
而对于依式琢成的玉器也可从玉工的做工谨慎,以及缺乏时代感等处看出破绽。
纹饰纹饰和器形相关,同样要以出土玉器上的纹饰为辨伪的基本依据。
艺粹网发现很多杜撰出来的伪古玉,其纹饰往往随意为之,或是各代不同纹饰的拼凑,风马牛不相及。
作工玉器的作工就是使用工具等多种手段加工玉材成器,其器纹所体现的工艺技巧及表现力等等因素的总和,同样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沁色沁色是古玉在由玉表侵入肌理的金属元素染成的二次色。
在清代就已出现人工染色的记载。
因此在辨识古玉时,要学会区别天然沁色和人工伪沁,这需要经常观察真伪两种沁色,加以比较,了解两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注意积累,不断总结。
伤残古玉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会多遭伤残,完整者较少,这已是常识,作伪者也熟知此点,因此便出现了在伪古玉上再用敲击、掷摔等方法制造伤残的行为,艺粹网提醒,先天自然伤残和人为制伪伤残较难分辨,需要收藏者不断学习积累。
铭款铭是指文词,款是指年款。
古玉带有铭款者比较少。
这点需仔细观察翻阅。
改制玉器改制玉器其实就是旧器改造。
古玉在出土和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致损伤,后人则根据其遭破坏程度大小,改制成为另一器物。
艺粹网最后提醒,此类玉器辨伪时要多关注纹饰,改制时一般会在原有的旧器上另刻上新纹,新旧纹饰的时代风格不同,便于分辨了。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 观察颜色:古玉的颜色多种多样,包括白色、灰色、黄褐色和墨绿色等。
需要注意的是,正品古玉的颜色通常会因为长期埋藏在地下而有所变化,有一定的自然气息。
2. 看花纹:古玉常常有纹路和纹理,一般有“黄玉流纹”、“青
玉开片”等特点。
这些花纹应该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和自然性,如果看起来过于机械、人为,则可能是仿制品。
3. 摸质地:古玉的质地通常较为细腻,手感温润。
真品古玉通常具有一定的光泽,而且摸起来会有一种石头的质感。
4. 看断面:可以通过观察古玉的断面来判断真伪。
古玉的断面应该呈现出与整体相匹配的色彩和纹理。
如果断面的颜色与整体不一致,或者有明显的瑕疵和气泡等,可能是假货。
以上是最简单的几个鉴定古玉真伪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初步的判断,如果要进行更为准确的鉴定,最好找专业的古玉鉴定机构或者有经验的专家来进行。
宋代玉器的鉴定
宋代玉器的鉴定宋代玉器的判定是古玉器判定的难题之一。
许多个性类似的旧玉器,在今日咱们依然难以精确判定它是唐代的、宋代的,仍是元代的,乃至明初的。
咱们能够暂时依然依照老办法将其抽象地称为宋玉。
而重要的是必定要将宋玉与明朝中晚期今后制作的玉器区别开来。
由于宋玉是非常宝贵的,宋玉显着的年代个性既是它的价值地点,也是判定宋玉的主要根据。
玉器一经制成即被收藏,但说到古玉的鉴赏研讨,在曩昔则附归于金石之学,加上科学考古开掘作业展开,以前识物难以精确,所以曩昔的鉴赏家仅能根据形制文饰的个性大致将古玉分为周玉、汉玉和宋玉,而且特别注重周玉和汉玉,这一方面是由于古人高度的技术技艺的确到了令近世之人惊讶的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宋玉文饰荒诞,外型奇特,多属礼仪之器,有关“先王典章制度”,所以有敬天法祖传统的中国人天然视发同的古玉为瑰宝,乃至祥瑞。
乾隆皇帝鉴赏古玉的御制诗有八百首,其间只要三首是题宋玉的。
现代科学年代更为精确的古玉展如今咱们面前,尽管披在古玉身上的封建奥秘外衣现已剥去,但从先秦直至两汉的中国玉雕艺术的光芒成果仍足以使世人赞赏,不愧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的代表。
至于宋玉,老辈鉴赏家因其远离礼器,全归玩物而不理;现代又因科学发现的规范器少而难以从许多的传世古旧玉器中区别出来,但这并不等于能够无视宋玉。
由于咱们晓得,中国中世纪(约是唐宋元明时期)的文明更为辉煌灿烂。
比方,宋画和宋瓷(官窑为主)以高度的思维性、艺术性和显着的民族性,被全世界公以为中国及东方美术的代表,人类美术史上的瑰宝。
玉器等技术美术品以绘画为根底,因此必定与其有着一样的年代个性,因此也应该有相应的价值认可。
宋画尚流传下几千件,何况是质地坚韧,不怕水浸火焚的玉器,疑问是如安在不计其数的古旧玉器中将其辨别出来。
在这方面,老一辈的判定家如傅忠谟先生、傅大卣先生、张永昌先生,积累了许多的经历。
他们主要根据绘画及其他雕琢技术,将历代古玉从形制文饰到玉质刀工,进行了许多谨慎详尽的分类排比研讨,找出了唐宋元明玉器的特色。
古玉的鉴别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古玉的鉴别方法与技巧有哪些古玉的鉴别方法一、工艺痕迹鉴定用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适用于新石器→清代的玉器;局限性:腐蚀严重,脱皮,玉器钙化严重成粉状,不能鉴定。
古玉工艺就是指加工工艺。
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
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
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创造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
其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外表光滑。
机械孔壁那么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而且不够光滑,而且,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
这是新石器穿孔鉴定重要方法。
战国铁器创造以后穿孔那么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出现硼碴。
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
二、氧化鉴定用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
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适用于:新石器~清代出土古玉;局限性:近代传世品,未受氧化古玉。
这也是鉴定古玉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氧化有二种现象:一是钙化成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氧化严重成粉状。
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局部,特别是玉器外表氧化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的小孔洞,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外表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层次感,深浅不一,程度轻的,外表仍有光泽,严重的那么腐蚀成粉末。
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
火烧仿氧化古玉,外表通常为薄薄的一层呈粉状,没有深度、层次感。
强光灯照射下玉质.纯.净.、透明,氧化非常薄,任何部位皆有一致的深度,而自然氧化深度那么有轻有重,通常尖角、边棱部位较重。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古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古玉市场的火热,假冒伪劣产品也层出不穷,让人们在鉴定古玉的真伪上备受困扰。
那么,如何才能简单快捷地鉴定古玉的真伪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古玉的颜色来初步判断其真伪。
正宗的古玉通常会呈现出自然的颜色,如青白、青灰、青褐等,颜色饱满而自然。
而假冒伪劣的古玉往往会通过染色等手段来模仿真品,因此颜色看起来会比较艳丽和不自然。
因此,通过对比颜色的自然程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古玉的真伪。
其次,古玉的纹理也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正宗的古玉通常会有一定的纹理和纹路,这是因为古玉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沉淀而形成的。
而假冒伪劣的古玉往往会通过化学手段来制造纹理,因此看起来会比较人工和生硬。
因此,通过观察古玉的纹理,我们也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另外,古玉的质地也是鉴定真伪的关键之一。
正宗的古玉通常会质地细腻,手感温润,而假冒伪劣的古玉则往往会因为使用了劣质材料而质地粗糙,手感冰凉。
因此,通过触摸古玉的质地,我们也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声音来鉴定古玉的真伪。
正宗的古玉在敲击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假冒伪劣的古玉则往往会因为材质问题而发出沉闷的声音。
因此,通过敲击古玉来听声音,我们也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古玉的颜色、纹理、质地以及声音,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古玉的真伪。
当然,鉴定古玉的真伪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进行。
因此,在购买古玉时,建议大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鉴定古玉的真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漫谈宋代玉器的鉴定
漫谈宋代玉器的鉴定『宋代古玉视频』《青玉镂空松下仙女图》宋长9.6里、宽7.6厘米、厚1.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我国数几千年玉文化历史,历经了众多的朝代更迭,造就了深厚璀璨的玉器文化。
不同时期的玉器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那个时代的明信片,各种文化、习俗、技艺等方面都一一体现在或大或小、颜色或深或浅的玉器上。
宋代有着不可磨灭的玉器文化,其制作工艺之高,在当时来说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其特征也是相当鲜明的。
《玉印》南宋高3.1厘米、边长3.2厘米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乡出土白玉。
印为正方形,素面无字;兽形纽,动物造型生动,简洁有力。
或未及刻字,也或可作为镇纸。
传世精品宋代玉器多为优质的白玉和青玉为主。
主题多为陈设品摆件、佩饰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在玩赏的同时更注意兼备实用功能,代表为文房四宝尤为盛行。
《玉笔架》南宋长10.5厘米、宽1.1厘米、高2.3厘米浙江省南宋史绳祖墓出土青玉,有黑色瑕斑。
长方形,顶端等距挖出三个直径1.8厘米的半圆形凹槽,用以架笔,侧面阴刻海涛纹。
《荷叶形玉杯》南宋长11.5厘米、宽9.8厘米、高3厘米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乡瓜园村南宋墓出土白玉,玉质莹润,半透明。
整体为两只圆雕荷叶,大叶为杯身,小叶为杯把顶饰,叶茎卷曲成环形把,背面浮雕一朵莲花,杯内壁阴刻叶脉纹。
形态逼真,雕琢细腻。
《兔形玉镇》南宋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乡瓜园村南宋墓出土青玉。
圆雕玉兔,线条简练,形态逼真,雕琢细腻。
《玉杯》宋高2.9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6.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器纹饰方面继承了唐代花鸟主题,但宋时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扩大,出现了首批写生样式。
宋玉最大的艺术成就体现在造型和装饰的用心上,其造型优雅、题材含蓄,极富艺术价值。
《白玉花鸟佩》宋高4.5、宽7.2、厚0.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镂空双鹤佩》宋长8.9厘米、宽4.6厘米、厚0.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白玉鸭形坠首》宋高3.5厘米、长3.1厘米、宽1.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在雕工上,镂空、琢磨、抛光等达到精工程度,加之写生题材的提炼,使玉器整体纹饰组合轮廓鲜明、温润厚重,细节方面,拿花鸟类玉器为例,花瓣、枝叶翻卷形态质感栩栩如生,叶子锯齿状外廓分明,这是宋玉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古玉鉴定八大方法
古玉鉴定八大方法世界三大玉器产地之一的中国是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玉、尚玉、爱玉、藏玉的文化传统经久不衰,玉文化成为社会主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器的珍稀及高贵品质,象征着贵族权力、地位、品德。
唐朝以后,玉器进入民间,并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清早期青玉敕命之宝故宫博物院藏进入清代,随着古玉收藏的爱好者渐多,古玉作假风起。
至20世纪80年代,收藏古玉首先在台湾、香港等地升温,并很快影响到大陆,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收藏大军。
由于高古玉器的稀有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造假便应运而生,技术不断提高,甚至达到几可乱真的地步。
很多私人的藏玉著录书籍,有的通篇找不到一块真古玉器。
辨伪学说纷起,但总跟不上造假的水平。
近几年,古玉市场低迷,国内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不敢收藏高古玉,主要是鉴定水平有限,致使很多高古玉无人问津。
再加上辨伪方法陈旧、保守,总超越不了造假手段翻新的速度。
特别是近年来,高古玉的仿品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突破了前人鉴定古玉的理论,给辨伪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金代绶带鸟花形玉佩面对近年出现的高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能适应,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
有些专家带有强烈的传统旧有观念,以先入为主、保守僵化的思想去考证真伪,这是不可取的。
笔者通过多年的收藏研究、市场经验总结出以下八点鉴定方法,部分是前所未有的新方法。
这八点方法的作用可以互相转换,并作为依据对古玉器辨伪作综合分析判断。
战国龙凤纹玉璧洛阳博物馆藏工艺痕迹鉴定1.工具、方法:用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
2.适用范围: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古玉。
3.局限性:对腐蚀严重、脱皮、玉器钙化严重成粉状者不能鉴定。
谈古玉工艺,具体是指古玉加工工艺: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
古玉鉴别方法
古玉鉴别方法
1.颜色鉴别法
颜色是鉴别古玉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块古玉,其颜色应该均匀,清晰、光泽亮丽。
若色泽发暗、无光泽或者颜色不均匀,那么就有可能是伪品。
2.质地鉴别法
一个古玉,其质地应该光洁光滑,细腻,有质感。
若质地糙、不光滑、有开裂,那么就有可能是伪品。
同时,不同种类的古玉在质地上也有所区别。
3.重量鉴别法
同样大小的古玉,一般来说,真品的重量比假品的重量大,且真品的重量分布比假品的更均匀。
因此,鉴别古玉的重量是一个重要的鉴别方法。
4.灰度鉴别法
通过观察古玉的灰度来鉴别其真伪。
灰度越高的古玉,其质量越好。
真品的灰度应该比伪品的高,且总体均匀。
同时还要注意灰度的过度处理,有的商家会通过处理使灰度更高,这样也会让鉴别古玉的难度加大。
5.造型鉴别法
古玉的设计和造型也是鉴别古玉真伪的一个重要标准。
真品的古玉造型或图案比假品更为规整、有层次感、立体感。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古玉造型,可以进一步判断其真伪。
一个古玉的材质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通常,真品的材质质地比假品要高,而且不同种类的古玉材质也有差异。
比如玉髓、和田玉等。
总之,鉴别古玉真伪的方法是非常多样化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法。
此外,鉴别古玉的过程还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经验丰富的专家。
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鉴别经验和专业知识,最好去正规的博物馆或专业店进行鉴定,以防止被假冒伪劣的古玉所欺骗。
清代传世和田美玉鉴赏~和田玉古玉鉴定要点分享!
清代传世和田美玉鉴赏~和田玉古玉鉴定要点分享!
清代传世和田美玉鉴赏:和田玉鉴定没有那么复杂,真正玩家一眼识别!和田玉籽料在清中期前多羊脂白玉,而且皇家用玉多;尤其是西汉以前所有白玉都是皇家垄断滴!真正的美玉其雕工都是非常细腻完美滴,正所谓好马配好鞍;民间用玉其雕工比较粗糙、大粗刀茬子明显~俗称砣工!真正的精品古玉其砣工需要三十倍放大才能看清楚,鉴定老玉古玉其绝杀要素也是坨工;纹饰来断代、包浆和沁色以及玉理的质变(钙化、结晶、鸡骨白、饭糁等等)来鉴定古玉时代!#和田玉##收藏##我要上头条#。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古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古玉的收藏、鉴定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简单、快速地鉴别古玉的真伪却是一个难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最简单的古玉鉴定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玉。
首先,观察古玉的颜色。
古玉通常呈现出浑厚、沉稳的颜色,如墨绿、蜜黄、鸡血红等。
而假冒的古玉往往会使用人工染色,颜色过于鲜艳,甚至带有斑驳的色彩。
因此,通过观察古玉的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其次,观察古玉的纹理。
真正的古玉常常具有细腻、温润的纹理,质地坚硬,手感沉重。
而假冒的古玉往往纹理粗糙,质地轻盈,手感不如真品。
因此,通过观察古玉的纹理可以进一步确认其真伪。
再次,闻古玉的气味。
真正的古玉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气味,而假冒的古玉则往往会有浓烈的化学气味。
因此,通过闻古玉的气味也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其真伪。
最后,敲击古玉。
真正的古玉在敲击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假冒的古玉则会显得沉闷、无力。
因此,通过敲击古玉也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其真伪。
总的来说,古玉的鉴定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以上只是一些最简单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古玉。
当然,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玉鉴定,还需要通过学习、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玉的鉴定方法,同时也希望大家在收藏古玉时能够谨慎对待,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
毕竟,古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得到更加尊重和珍惜。
怎么去鉴别古玉?12种方法教你去鉴别!
怎么去鉴别古玉?12种方法教你去鉴别!中华民族爱玉敬玉崇玉的历史悠久,从上古先民到近代百姓,人们对玉均情有独钟。
近年来,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目标。
西周晚期玉龙(1)断新老器物的钙化、沁色过渡应自然,并且深入肌理,沁色变化丰富多彩。
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沁色只会浅浅地附在表面或是顺着玉裂沁到缝隙里,颜色单一无变化。
只要是宋代以前的玉器,几乎都会出现钙化,受沁现象。
春秋时期印刻双龙纹玉璜(2)看包浆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玉表面发出很柔润的一种光泽.最重要的是,打孔及砣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
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战国鎏金镶玉铜带钩(3)闻气味出土玉器,放到嘴边轻轻呼气或是用温开水浸泡一会,放到鼻子上闻,会闻到一股浓浓的土香,并且这种气味每次实验,生坑的玉器都会存在。
反之,会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哄哄的异味。
(4)玉的钙化盘玩时有钙化的地方会慢慢变回玉的本性,根据钙化的轻重,时间有长有短;玉器里的土沁色会逐渐变浅,但不会完全消失;白质的玉器会出现很淡的红褐色;盘玩中,生坑状态时表面看不见的沁色,会逐渐显现出来。
完全变化后,玉器会变得通透,润泽。
西汉龙纹玉壁(5)温度法把玉器放进80°C左右的温水中,钙化的,会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气泡。
因为钙化后,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变的疏松会吸水,没有钙化部分不会出现此现象。
南北朝印刻凤纹玉器(6)沾水法放进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会感觉到有一种粘粘的感觉。
并且每次都会如此,直到盘玩通透。
放到水中浸泡,玉表会析出一层粘粘的物质,即所谓的出浆。
唐代玉梳背(7)湿度法盘玩中的器物,见到汗液或是水后会有一层灰皮出现。
出灰现象还要根据坑口环境的干湿,酸碱度,坑内物质等对玉器锓蚀的程度而定。
(8)PH测试用PH值试纸测试,基本会成中性,极少出现弱碱性。
具体还要根据当地土壤酸碱度决定。
宋代飞天童子玉件(9)看裂纹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古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玉的鉴定是一门学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简单快速地进行古玉的初步鉴定成为了一个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简单的古玉鉴定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通过观察古玉的外观特征来进行初步鉴定。
古玉的外观通常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颜色、纹理、质地等。
古玉的颜色多为浅青、墨绿、乳白等,而且颜色通常比较沉稳,不会过于艳丽。
古玉的纹理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古玉的纹理细腻,质地温润,手感光滑。
此外,古玉的质地也是鉴别的关键,古玉通常比较坚硬,敲击时声音清脆。
其次,通过观察古玉的纹饰来进行鉴定。
古玉的纹饰通常具有特定的意义,如龙纹、凤纹、蝙蝠纹等,这些纹饰往往与古代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相关联。
因此,通过观察古玉的纹饰,可以初步了解古玉的年代、文化背景等信息。
另外,古玉的纹饰通常具有一定的雕刻工艺,精美细致,没有明显的瑕疵,这也是鉴别古玉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后,通过古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来进行鉴定。
古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常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因此,了解古玉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鉴别古玉的真伪。
比如,了解古玉的年代、风格、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玉的特点,从而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古玉的鉴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但是,通过观察古玉的外观特征、纹饰以及了解古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初步进行古玉的鉴定。
当然,对于古玉鉴定的深入研究,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才能更准确地鉴别古玉的真伪。
希望以上介绍的古玉鉴定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鉴定最简单的方法有四大诊断要素,即外观、重量、探针和视觉检查。
(1)外观:古玉的外观颜色多为青绿色,也有紫色,白色,褐色等,有些带有暗色质感;外观斑驳、条纹状纹理清晰可见,光泽有些朦胧,有些像石头一样;还会有气泡、凹凸等。
(2)重量:古玉比较轻,如果比较轻,可能不是古玉;古玉的重量大概在230克/立方厘米左右,较重的可能是瑞玉,较轻的可能是合成玉。
(3)探针:古玉易略震动,探玉针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动;同时用探玉针在古玉表面擦动,古玉有沙沙的音响,如果是伪装或合成玉就会出现咔嗒的声音。
(4)视觉检查:古玉有着自身的特殊效果,如同打开一扇门一样,可以看见里面有闪烁的星星,或者虫眼;同时古玉像沉珠子一样,有“放大镜”的效果,视距变近,或者有雾霭的阴影。
古玉鉴定鉴别真伪的5个简单方法
古玉鉴定鉴别真伪的5个简单方法古玉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珍贵文物,其真伪的鉴定和鉴别非常重要。
以下是五个简单的古玉鉴定鉴别真伪的方法:1.观察材质与颜色:古玉一般由玉石、玛瑙、石英等矿石制成。
观察古玉的材质,真品一般具有细腻、温润的质感。
同时,古玉的颜色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指标。
真品古玉的颜色多为奶白色、青白色或青黄色,而伪造品的颜色多为过于亮丽或人工染色。
2.欣赏造型与纹饰:古玉的造型和纹饰是其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
观察古玉的造型是否精致,纹饰是否符合古代文化和审美标准。
真品古玉的纹饰多为浅浮雕或高浮雕,且线条流畅自然,不出现明显的疏漏或瑕疵。
3.辨别纹路与质地:古玉的纹路和质地也是判断其真伪的重要参考。
观察古玉的纹路是否自然流畅,有无明显的雕刻痕迹或制作瑕疵。
同时,真品古玉的质地多为看起来细腻光滑,且有一种润物如玉的感觉,假品往往质地粗糙,没有真品的手感。
4.辨别年代与风格:古玉的年代和风格也是鉴别真伪的重要指标。
了解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年代和地区的风格特点,有助于判断古玉的真伪。
同时,通过与真品的对比学习,能够更好地辨别伪造品的风格和特点。
5.寻求专业鉴定:若以上方法仍然不能确定古玉的真伪,建议寻求专业的古玉鉴定机构或专家的帮助。
这些专业人士通常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设备,在鉴定古玉的真伪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同时,也可以参阅相关的古玉鉴赏书籍和资料,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古玉的真伪鉴别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综合观察。
以上五个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对大家在鉴定古玉真伪方面有所帮助。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古玉是指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玉石器物。
由于古玉的独特性和珍贵性,鉴定古玉是很重要的。
虽然古玉的鉴定可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有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古玉的真伪和价值。
下面是几种简单的方法:首先,观察古玉的外观。
古玉的外观通常有一种古朴的美感,如果你看到一个光亮、新颖的外观,可能是一个现代的复制品。
真正的古玉通常有年代感,并且会有一些自然的瑕疵和磨损。
其次,检查古玉的纹路和颜色。
真正的古玉通常有复杂而纯粹的纹路,而复制品往往是机械制作的,具有相对简单和不自然的纹路。
此外,古玉的颜色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真正的古玉通常呈现出深沉的颜色,而假冒者往往会使用染色剂或其他方法使其变得鲜艳。
再次,观察古玉上的设计和雕刻工艺。
真正的古玉通常有精细而独特的设计和雕刻工艺,无论是动物图案、文字还是其他纹饰。
如果你发现一个制作粗糙或模糊不清的图案,那可能是一个伪造品。
另外,重量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定因素。
真正的古玉通常比较重,因为古玉的密度相对较高。
如果你觉得一个古玉的重量太轻,那可能是一个假货。
最后,寻求专业鉴定师的帮助是最可靠的方法。
鉴定古玉是一个专业领域,只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才能做出准确鉴定。
他们通常会使用一些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来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判断。
总结来说,鉴定古玉是一项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任务。
然而,通过仔细观察和一些常识性的判断,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古玉的真伪和价值。
如果有怀疑,最好寻求专业鉴定师的帮助,以确保自己购买到真正的古玉。
简单鉴别古玉真假方法暨古玉开门特征
简单鉴别古玉真假方法暨古玉开门特征简单鉴别古玉真假方法暨古玉开门特征时间:2016-05-12 20:21:06 来源:作者:一起玩收藏真古玉有哪些特征什么样的玉是真古玉?一些古玉收藏爱好者认识方法不同,有人侧重工、有人侧重沁、有人侧重纹饰,有的是凭感觉,比较高的境界就是神态。
对于新手来说,鉴定收藏古玉可以通过哪些特征进行判断呢?一是古玉的老旧感。
古玉必须有老旧感,发自玉质肌理内部的老旧,而不是表面的一层。
原因很简单,长期埋在地下的玉器,玉质的内部受沁开始变化,老旧感是由内而外的。
作假的玉质很新很嫩,表面做旧看上去似乎很旧,被蒙骗上当。
二是古玉的包浆。
真古玉的包浆是布满玉器整体的。
包浆是玉质长时间受空气氧化,自然形成的皮壳。
尤其是在沁的表面也有包浆,这点很重要,表面有一层玻璃光。
作假的一定会破坏玉质表面,使表面失去光泽,沁上也没有包浆。
三是古玉的沁。
古玉的沁有内沁和外沁两种。
古玉的内沁必须是发自玉质内部的受沁状态,沁色浓重过度自然,自然晕散,不论是块状,丝状都很自然。
对于受土沁的天然蚀孔(放大镜下特征是外口小内堂大,并伴有结晶体)一定是真古玉,无法作假。
外沁是活的,经过盘玩会发生变化。
四是古玉的自然开裂钝化。
在裂缝部位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像久旱的土地的裂缝一样,缝隙表面呈V字形钝化、自然。
看见这个特征真古玉无疑。
新的作假的裂缝都是闭合紧密的。
五是古玉的自我修复粘合状玉浆。
古玉有自我的修复功能,在裂缝处经常会看见一种粘合状玉浆,这种状况比较神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
六是古玉的先工后沁。
古玉是先完成做工,入土后在受沁,工在下沁在上。
沁的自然状态是连续的,如果是沁被工切断了,就有后添工的可能,需要加以提防。
七是古玉磕碰处、断开处包浆与整体一致。
古玉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磕碰,或者断开缺失了一部分,那么他的断开面大多是圆滑的(经常抚摸)包浆与其他部分一致。
八是古玉的工是与生产工具联系在一起的。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动工具。
古玉鉴定方法
古玉鉴定方法[古玉收藏拍卖鉴定方法]古玉鉴定方法1、玉料。
以无绺裂和杂质的为佳,特别是明清玉料多以细腻光洁的白玉最受欢迎。
2、工艺。
一般来说,素面玉器最昂贵,而圆雕玉器价格最低,除了阴线刻、透雕、浅浮雕、高浮雕等价格都不一样。
3、到代。
即属于哪个时代的玉器。
目前市场上以战国至汉代玉器的价格最高,其次为明清时期白玉摆件和佩件;4、品相。
建议不孤、离瓣、研磨不好、沁色轻。
5、交易方式。
这点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素,但却对玉器价格影响较大。
古玉从出土到收藏家手中,每交易一次,价格就会翻倍,到终端收藏家基本就是最高价格。
1、谋大求美。
一些收藏家往往讨厌珍藏体形小的、圆雕的、造型奇特高古玉,殊不知这正是仿古作坊投其所好制作的仿古玉。
唐代以前,由于受到运输能力所限,玉料的块度较小,而且玉器的用途以佩带居多,因此玉器的体形并不大,基本上就是片状,很少见到陈设用玉,这就是基本规律,目前市场上很多看起来小而美的高古玉都就是仿品。
2、贪图便宜。
很多收藏家都有这种心理,认为市场上可以捡漏,花小钱买好东西,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古玩市场已发展了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收藏群体急剧扩大,连海外的中国文物都回流到国内,加上现在的社会信息十分发达,捡漏的机会基本没有。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对于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真理。
3、过分着急。
中国传统的收藏家把珍藏古玉做为一种闲情逸致去看待,愁其一生所珍藏的古玉不过一、二百件。
但现在存有一些收藏家财大气粗,指出只要资金投入巨资就能够接到大量古玉,这就是违反珍藏规律的。
他们在三、四年内一口气出售几百件古玉,结果大部分就是仿品,这些仿品一眼看去用料、雕工、沁色几乎一致,似乎就是某一地作坊的产品。
4、以港台或欧美的价格来比较。
很多收藏家将藏品价格与港台或欧美的同类器物来比较,由于海外玉器价格交高,就认为自己的藏品很值钱,这种比较是没有根据的。
海外的大收藏家往往看重藏品的传承历史,比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曾拍卖著名收藏家赛克勒(arthursackler)的玉器,其中一件战国玉舞人卖到29.9万美元的高价。
历代玉砚(宋至清篇)——古玉
历代玉砚(宋至清篇)——古玉
文艺骨干头条号梳理
欧阳修古瓦砚有言:“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
用之以发墨,不及瓦砾顽。
”欧阳修穷苦人出身,虽然身为文坛盟主,尚朴好古,认为玉砚不及瓦砚。
但就当下所存的实物来看,玉砚传世实物真的不多。
可能是由于玉砚并非传统艺术史中介绍的主导,因此研究的人少,很多实物压在库房没有梳理出来?我尝试多个角度,也没找到更多的资料,因此,我个人以为,玉砚实物也许真的不及瓦砚多。
清末银挂件砚
宋,长18.3,晋祠博
玉砚,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
辽代,牡丹纹,改刻,长16,宽11.5,高9_副本
明,青玉砚,长16.2,宽9.2,木质贴近须弥座,山东邹县朱檀墓出土
明代,方形如意池玉砚,长17,宽9.6,高5
龙纹玉砚,明代,首博
清代,蝉形,长14.5,河南博
清代,荷叶砚,长11.2,宽9.3,河南博
清代,瓜形,长17.4,宽11.2,高2.6
清代,夔龙纹,长15,宽10.5,高1.5
清代,长11.8,宽8.4,高2.5
清代,竹节,长19,宽9.7,高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玉“实证鉴定法”——关于宋至清传
世古玉
目前鉴定宋至清传世古玉的分歧较大,亟须综合探讨,达成共识。
国人收藏传世古玉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鉴定经验,关于鉴定古玉的古今专著已有不少种,但过去由
于受客观条件制约,众说纷纭,分歧错杂,未能整合梳理而趋于一致。
由来已久的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仍在古玉鉴定领域发挥作用,扭转这一混乱局面是当今文物工作者和玉器研究家的当务之急,也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宋玉鉴定长期以来一直处在一个误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宋玉面貌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前,在故宫博物院流传着“宋玉细”的说法,这种说法后来扩大到对宋代所有工艺制品的鉴定之中,也都是以“细”为其标准。
当时对这个“细”字未曾深思,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之后,越来越感到其不妥之处较多,妥帖之处较少。
近年笔者研读了乾隆帝御制诗文等文献资料,譬如说乾隆帝认为某件宋作玉炉是一幅玉图画(见《乾隆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乙亥〃光绪版),他还鉴定另一件青玉兽耳云龙纹炉为庙器(原名“旧玉飞龙彝炉”)(见同上),虽对其年代未作判定,但从其飞龙形貌与动态可知,其必为宋器而无疑。
乾隆帝的上述考证使今人鉴定宋玉颇受启迪。
吉林、北京、上海、四川、陕西等地宋金墓出土的玉器均为宋玉鉴定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使宋玉鉴定有了突破性进展,但尚不能解决鉴定中存在的全部问题,尤其在兽禽、婴戏、螭虎等肖生玉雕的鉴定上仍存在着较大分歧,并未消除。
出现分歧的原因非常复杂,并且是多方面的,假如集中于一点,则是各家都坚持自己的看法,各家之间也从不进行
交流,都不知除了自己的主张外其他鉴定家的具体主张,互相间好似毫无了解。
此外还有一个缺欠,就是没有在查找证据上下功夫。
尽管出土玉器并不多,但多少可以提供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鉴定上的真实凭据,这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鉴定标准或鉴定标准器。
我认为以迄今已出土的宋至清的玉器为基础,将其按器形、纹饰以及作工分别进行排比归纳,抽衍出鉴定用的证据,将这些证据再用于鉴定上,肯定会有很好的成效。
如果能够这样做,我相信宋代至清代的玉器鉴定工作就有可能达到有证据、有科学性、有准确度的境界,即达到“实证鉴定法”的科学高度。
试探“实证鉴定法”的两种(宏观和微观)鉴定标准,并认同轻微模糊度的存在。
上面讲过宋玉鉴定的概况,已由过去的误判魔圈走上今天的科学鉴定的道路,这是经过几十年来的汲取前人摸索鉴考经验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过去所谓的宋玉是包括两宋在内的笼统的时代界限,大概不会包括同时并存的辽、金等边疆地区民族政权的玉器,这是历史的局限性使然。
现在我们所说的宋玉将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和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同姓皇室的两个时代区分开来,两宋的玉器各自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这是宋玉鉴定的宏观标准。
与此相联系的是辽朝(公元906年~1125年)玉器的存在,这已被正史所证明,在《辽史〃服舆志》中就有不少有关玉器的文字记载,这是有目共睹的。
近五十年来已出土了二百余件辽代玉器,经初步研究,其中确定包含着富有契丹民族特色的玉器,这不仅肯定了辽玉的存在,也指明契丹族玉器的出现。
与辽玉相联系的还有五代十国玉器的问题。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是指梁、唐、晋、汉、周等五个奉唐正朔的短祚王朝以及在全国各地冒出来的吴越、吴、前蜀、楚、南汉、闽、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十个小国,其中吴越钱氏及其家族墓、前蜀王建墓、南唐李弁与李縖墓均出土了玉器。
这批五代十国玉器中不仅有不少的有利于玉器鉴定的微观标准器,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涤荡了唐代帝王玉的精美华丽的富贵气息,滋生了平淡近人的乡土韵味,而宋玉恰好继承了五代十国,严格地说就是吴越玉器平淡近人的风格,发展成为朴素淡雅的具有平民色彩的玉器。
从这一角度思考,五代十国玉器是摒弃了唐代帝王玉的气派而创造了贴近生活并富有地方风格的玉器。
辽玉直接继承梁、唐、晋等正统王朝玉器的传统,它在东北边疆和中原地区发育成长,是与五代至北宋(公元906年~1127年)玉器并存的具有统一时代风格和民族色彩的玉器。
北宋玉器则直接柴周衣钵,在中原及江南文化的基础
上成长起来,它带有浓重的庶民色彩。
由于北宋绘画艺术高度发达,辐射力极强,玉坛亦概莫能外,故而出现了乾隆帝称之为“玉图画”的带有极浓的绘雕性的玉器。
民玉出现于北宋,从中原逐渐蔓延至全国,大大冲淡了玉苑原有的帝王玉色彩,庶民玉器像潮水一般上涨,拍击着帝王玉的护堤。
偏安的南宋王朝与强劲的北方女真族金政权长期并存,双方的挞伐与和好互为交替,最后均亡于蒙古汗铁蹄之下。
南宋与金南北分治,金虽与南宋交往密切,文化上受其影响,但仍以本地北宋固有文化艺术为主流,女真本民族的文化渐渐被淹没,曾为辽金故土的白山黑水地区出土的玉器已传递了这一历史信息,所见女真族玉器只有承继契丹族的春水秋山玉得到巨大发展并趋向完善,而其它各种玉器与南宋玉器不论题材还是形饰都很相像,疑其在本地碾琢之外,不排除通过民间交易和战争掠夺等手段直接地或间接地取自南宋。
上述五代十国、辽、北宋、金、南宋等五个时代及其各个王朝玉器发展的时空关系,是通过正史、文人笔记等文献和对出土、传世玉器的分析研究、比较整合之后所获得的崭新认识,如本文所附的这几件辽、宋、金玉器,都带有朴素平淡、贴近生活的特点,它的艺术手法是形神兼备的现实主义,充满着诗情画意,散发着浓郁的艺术芳香。
如果我们鉴定人员能够真正掌握宋玉的这一宏观鉴定标
准,便可以避免出现朝代鉴定上的重大误差。
宋代现实主义手法的后续情况如何,这是我们研究玉器的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历史的发展轨迹说明,蒙古汗、元帝国确是全盘继承宋玉现实主义艺术手法的正统的接班人。
谈到这里,我们还要向读者讲明,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我们在划分玉器发展的时空框架时,曾将元朝与明清两朝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元明清玉器”的说法,这是由于过分看重元明清均建都于北京的政治文化背景,还没有真正地掌握玉器文化本身及元明两朝玉器的区别。
之后,英国“玉之友”主席弗雷先生约我写元明清玉器,我便应允写了一篇专文,经弗雷找人译成英文之后公开发表在英国伦敦出版的《玉》(JADE)上。
此后,我在投入玉器艺术方法研究时发现,元明两朝玉器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方法所支配,元是宋代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继续,到了明初,这种现实主义艺术方法已成尾声。
明清玉器的艺术方法应是拟古主义的而不是现实主义的。
所以,从艺术方法来看,宋元玉器艺术是一脉相承,持续发展,但在工艺上已出现简单粗糙、留下部分工艺痕迹的缺点。
如附图中的这几件元代玉器在形象的生动性与活力上确与宋玉形象十分接近,也表明了宋玉与元玉在艺术方法上的一致性与近似性。
在研究明代玉器时发现,其早期(洪武、永乐等朝)与
晚期(万历及其前后时期)的玉器在形制、装饰及形象上出现了摹拟古代玉器做工和造型,由此发展起来形成一种社会风潮和艺术倾向。
其时的碾玉名家就是苏州的陆子刚,流传下来的子刚款玉器真赝难分,是一个很难解开的历史谜团,尚有待辩证。
到了清代,经历了康熙、雍正两朝的整顿和开创,终于酝酿成康熙、雍正及乾隆等三种艺术模式,在形式上、工艺上与明晚期好似不同,但其指导思想与艺术方法却很相近,明清两朝玉器均表现出明显的崇古、仿古倾向。
不难看到明清两朝玉器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状况,还可看到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史实证明,元与明、明与清之间,或者元、明、清三代之间的玉器分期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模糊度、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既是客观存在,是玉器发展本身出现的现象,又是玉器鉴定者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所致,玉器断代的难度亦由此而加大。
古玉鉴定标准(器)的重要价值
上面我们谈了宋至清玉器艺术方法及时代风格的变化和发展,那么艺术方法和时代风格对玉器鉴定有何意义和价值呢?我认为,研究玉器的专家学者只要掌握了历代玉器的艺术方法和时代风格,便等于掌握了古玉宏观鉴定标准,当应用到古玉鉴定时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也可达到基本准确。
如果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文物工作
者也依据上述中外艺术格调和艺术方法鉴定文物,再兼用宏观的鉴定标准和经验,相信其鉴定准确率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可知宏观鉴定标准是关系全局的概括性的抽象性的标准,所以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古玉鉴定人员大多还未注意到这一层面,往往以微观鉴定标准为唯一的钥匙去开启古玉鉴定迷宫大门上的锁,其效果便往往会不理想。
这并不意味着微观鉴定标准不重要,如果这样理解则是十足的误会。
那么古玉微观鉴定的标准是什么?有何价值?我认为,古玉微观鉴定的标准是涉及一件玉器的局部性的、具体的、具象的标准,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颇有灵验的鉴定标准,所以很受欢迎。
譬如说现在把时间拉近到唐宋或其以后,过去收藏家有个俗称“唐大头”,意指唐代玉雕人物的头面较大,这就是关乎唐代人物玉雕鉴定的微观标准,其准确的概率较高,但也不是绝对可靠的,譬如唐玄宗前后陶俑的头就显得不大而是合乎人体比例关系的。
由于唐玄宗前后的玉俑还未发现,是比例均衡还是“大头”尚不可知,所以“唐大头”仍是一付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