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诗作《蜀相》原文翻译赏析

杜甫诗作《蜀相》原⽂翻译赏析杜甫诗作《蜀相》原⽂翻译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略、辅两朝、忠⼼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间寄寓感物思⼈的情怀。
这⾸七律章法曲折宛转,⾃然紧凑。
前两联记⾏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由寻找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的巨⼤⼒量。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刘禅继位。
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然的春⾊,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 这是⼀⾸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写祠堂的'景⾊。
⾸联⾃问⾃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春⾊”、“鸟空好⾳”,写祠堂的荒凉,字⾥⾏间寄寓感物思⼈的情怀。
后半⾸写丞相的为⼈。
颈联写他雄才⼤略(“天下计”)忠⼼报国(“⽼⾂⼼”)。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蜀相翻译及赏析

《蜀相》翻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赏析:《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律诗由“起”、“颔”、“颈”、“结”四联组成。
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
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
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
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
”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点。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
“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
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虽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
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然的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三、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京兆杜⽒分⽀之⼀的襄阳杜⽒。
⾃号少陵野⽼,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川,虽然躲避了战乱,⽣活相对安定,但仍然⼼系苍⽣,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从其名作《饮中⼋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云。
杜甫的思想核⼼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学和⽇本⽂学都产⽣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多集于《杜⼯部集》。
四、赏析《蜀相》是伟⼤的唐代诗⼈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略、辅佐两朝、忠⼼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间寄寓感物思⼈的情怀。
这⾸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忧国忧民之⼼;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蕴含着诗⼈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蜀相》原文及译文

《蜀相》原文及译文《蜀相》原文及译文《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蜀相》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相》原文:杜甫〔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蜀相》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
“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唐代-杜甫《蜀相》原文、译文、注释

唐代-杜甫《蜀相》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
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
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原文: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翻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选自《杜诗详注》卷九(中华书局2015年版)。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当时诗人初至成都,曾游武侯祠。
蜀相,指诸葛亮,蜀汉丞相,封武乡侯。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遮着台阶的青草自绿,树上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映,遮蔽。
〔三顾频烦天下计〕指刘备为统一天下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频烦,即频繁。
一说多次烦劳咨询。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诸葛亮出师伐魏,未能取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②?锦官城外柏森森③。
映阶碧草自春色④,隔叶黄鹂空好音⑤。
三顾频烦天下计⑥,两朝开济老臣心⑦。
出师未捷身先死⑧,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蜀相,指诸葛亮。
②在今成都南郊。
③锦官城,在成都城西南部,汉代主管织锦业的官员居此,故称。
后作为成都的别称。
森森,高大茂密貌。
④自春色,自为春色。
⑤空好音,空作好音。
⑥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频烦,多次烦劳,反复谘询。
天下计,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三分天下的谋国方略。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⑦两朝开济,指诸葛亮先辅佐先主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
⑧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理想未得实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出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抗于渭南。
其年八月,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
〔解析〕诗作题名“蜀相”,鲜明醒目地点明了所写的对象。
公元211年,刘备在四川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因为四川原是古代蜀国的地方,所以后人称刘备建立的政权为蜀汉政权,诸葛亮也就被称为“蜀相”了。
这首诗写于公元760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诗人流落西南,定居成都,这也是诗人第一次来到成都。
成都是蜀汉的旧都,在城郊有诸葛亮的祠庙。
诸葛亮是三国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建立了蜀汉政权,更有雄心平定中原,统一中国,杜甫对他是极为景仰的,“诸葛大名垂宇宙”(《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正是他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来到成都,诗人自然急切地想去拜谒先贤,首联二句一问一答,不疑而问,自问自答,正是为了表达诗人思慕先贤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一伟大的历史人物,诸葛祠在成都郊外,诗中不说“成都城外”而说“锦官城外”是因为成都在汉时织锦业很发达,国家曾在此地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之称。
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杜甫《蜀相》古诗阅读题及答案蜀相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 (2)颔联中哪两个字⽤得最好,试分析。
(3)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句中的.“⾃”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案: 答案: (1)作⽤有⼆:⼀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和“空”最好。
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见草深,茂盛的草独⾃欣赏春⾊,表明祠堂缺⼈管理和修葺,游⼈也很少来这⾥。
黄鹂隔叶,⾜见树茂;黄鹂空作好⾳,⽆⼈欣赏。
⼀“空”⼀“⾃”⾜以表明后⼈已把武侯呕⼼沥⾎缔造的⼀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
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3)⼀⽅⾯是仰慕诸葛亮⾮凡的才⼲和功业,有⾃叹不如的感慨。
另⼀⽅⾯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呢?以此聊以解嘲。
(4)不能。
⽤“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悦⽬的景⾊,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
(2分)“⾃”和“空”表现了诗⼈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
(2分) (5)⼀⽅⾯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影响深远;(2分)⼀⽅⾯表现了诗⼈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
(2分)。
2023年最新的《蜀相》原文及赏析10篇

2023年最新的《蜀相》原文及赏析10篇杜甫《蜀相》翻译及赏析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杜甫《蜀相》鉴赏及译文《蜀相》赏析答案

杜甫《蜀相》鉴赏及译文《蜀相》赏析答案《蜀相》是由杜甫所创作的,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蜀相》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蜀相》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蜀相》鉴赏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

蜀相原文、翻译及赏析蜀相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注释:丞相祠(cí)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
空:白白的。
三顾频(pín)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
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蜀相》古诗翻译及赏析

《蜀相》古诗翻译及赏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注解】: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韵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评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
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
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简析】: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蜀相》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蜀相》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作品原文:蜀相⑴丞相祠堂何处寻⑵?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⑷。
三顾频烦天下计⑸,两朝开济老臣心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⑺。
词句注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师:出兵。
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译文赏及析(人教版高三)

《蜀相》译文赏及析 (人教版高三)一、《蜀相》原文及译文[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蜀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二、《蜀相》赏析古代诗文很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
所谓“起承转收,一法也”。
《蜀相》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首诗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是: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
此外,诗句还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六句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
”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
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
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读者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
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蜀相》原文、注释、赏析 1原文:[唐]杜甫丞相祠堂2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3。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
三顾频烦天下计5,两朝开济老臣心6。
出师未捷7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1、蜀相,指诸葛亮。
公元221年,刘备在蜀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2、丞相祠堂,即武侯祠。
诸葛亮于建兴元年(223)被后主刘禅封为武乡侯,故其庙又称武侯祠,在今成都南郊。
3、锦官城,在成都西南部,汉代主管织锦业的官员居此,故称。
后作为成都的'别称。
森森,高大茂密貌。
传说武侯祠前有一柏为诸葛亮手植。
4、映,遮掩。
自春色,自为春色。
空好音,空作好音。
碧草自绿,黄鹂自鸣,春色与己无关,好音与己无闻,“自”、“空”互文,是用反衬手法加倍写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与凄恻之感。
5、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频烦,意为多次烦劳,反复谘询。
天下计,安天下之大计。
指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三分天下的谋国方略。
此句即诸葛亮《出师表》所云:“先帝(指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6、开济,经邦济世。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成就帝业。
老臣心,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
7、出师未捷,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的理想未得实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建兴十二年(234)春,诸葛亮出师伐魏,据武功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南),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
赏析:此诗为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到成都后初游诸葛亮庙时作。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三、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四、赏析《蜀相》是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杜甫《蜀相》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文解释: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词语解释: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 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 d 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 d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 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杜甫诗词《蜀相》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略,忠⼼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先死的惋惜。
下⾯是⽆忧考分享的杜甫诗词《蜀相》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频烦⼀作:频繁)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 去哪⾥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当显露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计,辅佐两代君主的⽼⾂忠⼼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感慨泪湿⾐襟! 【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hǎo)⾳: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为了赏玩美景,“⾃”“空”⼆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为春⾊;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他并⽆⼼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物已不可得见。
空:⽩⽩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天下⽽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蜀建兴⼗⼆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 这⾸七律《蜀相》,抒发了诗⼈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全诗熔情、景、议于⼀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杜甫《蜀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蜀相①(6分)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 唐肃宗上元元年的春天,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杜甫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12.(1)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12、(1)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1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中兴的希望感到渺茫(1分)的忧伤(1分)之情。
(或忧国忧民之情) (2)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1分)和功业未遂的感慨(1分)以及忧国忧民之情(1分)。
《蜀相》杜甫-《蜀相》阅读答案

《蜀相》杜甫|《蜀相》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蜀相》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原文】《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⑴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⑵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试分析。
⑶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4分)
(5)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
(4分)
答案:
⑴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⑵自和空最好。
这两个字巧妙地衬托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茂盛的草独自欣赏春色,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这里。
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无人欣赏。
一空一自足以表明后人已把武侯呕心沥血缔造的一切遗忘,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层意思。
这两个字使颔联含意更加丰富。
⑶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
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4)不能。
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
(2分)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
(2分)(5).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2分)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
(2分)
相关阅读练习一
6. (1分)作为律诗,本诗用字精当,韵律和谐,就对仗而言,第二联最为工整。
7. (3分)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8. (4分)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翻译、赏析最后一页查看】
参考答案:
8、(1)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2)寻为下面的诗句张本叙事,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报国之志的感慨
9、蜀相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
环境描写,总领全篇,从远观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自为问答,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
10、《蜀相》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11、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答: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
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阅读练习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参考答案:1、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
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作者的情感态度:(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3、艺术手法: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
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
颔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蜀相》是伟大的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
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