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2、国内形势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 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 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 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 势力范围 占地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1)政治:甲午战败,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郑观应(塑像)
主张: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商战”;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文教: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局限性: 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意义: 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准备
②维新思想的发展与传播(19世纪末)
姓 名 著 作 主 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慈禧太后废除新法
四、变法的结果——失败 1、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势力弱小,具有软弱性和 妥协性, (3)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仅依靠没有实权 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措施过于急进,缺乏全盘考虑;脱离群众
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西方科技的 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习俗: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 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2)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2)措施过于猛进,导致新旧矛盾迅速激化 ;(从减小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变法的阻力看,措施不宜过快,过急)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文教方面: 出国留学,翻译书籍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实行征兵制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 学的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2019精选教育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58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58张PPT).ppt
材料4、面对着山河破碎,群雄环伺,国将不国的危局,“救亡图 存”成为中国当时压倒一切的社会主题。因此有强烈民族 主义意识的变法者们变得十分的焦灼、亢奋和激进,以至 于病急乱投医,因邻国日本变法的成功而希图依样画葫芦, 据此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周嫦妮 《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政治争权和民族危机妨害现代化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结合中国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戊戌变法“构成了中国现代 化的逻辑起点”,并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 地位。
作品名称:戊戌六君子祭 作者:杨参军 材质:画布 油彩 规格:260x230cm 创作年代:2009年 收藏:中国美术馆
探究三:失去的改革
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本 课
首次提出现代化的系统方案
小 结

中 国



代 化



路 的



折 性
全面追求近代化的启蒙阶段

1.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Hale Waihona Puke 发展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应诏统筹全局折》
示例:
经济探上:究维二新派:提倡走兴向办近现代工代业、的交系通运统输业方,设案立农工商 局、路矿总局,改变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为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走经济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1、第六书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在提出进行财政、经济、 文化、政治、军事方面的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 进行政治改革必须做的三件事:一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立 “对策所”以征贤才,三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课件

宣扬“物 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社会进 化论思想
共 同 主 张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2007年宁夏历史新课程卷: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 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 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 “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戊戌变法是高考重点内容之一。侧重变法的方式和 内容的选择,特别着眼于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 影响。如2008年宁夏文综卷对“彼得改革”、“明 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进行了对比。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亚洲强国
1898 中国戊戌变法
???
俄国1861 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假设你是当时的康有为,为了进一步 宣传维新变法思潮,吸引更多的人支 持和参与维新变法运动,你会怎样做?
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 入侵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 它又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 一次战争。 条约内容太苛刻、影响太大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危害最严 重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件
赔款(两) 增开通商 其他 口岸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 两亿 沙市、重 允许日本在 台湾、澎 庆、苏州、 通商口岸投 》 湖列岛 杭州 资设厂 割地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 2、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3、康有为等维新势力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 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戊戌变法》课件PPT人教版1

人教版高中历史《戊戌变法》课件PPT人教版1

是基于
A.王安石变法的客观事实
B.评价历史的基本原则
C.对相关史料的全面解读
√D.维新变法的舆论需要
12
解析 材料“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 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表明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充分肯 定,是为维新变法做舆论支持,故D正确; 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过于拔高,特别是认为将历代所有弊政 全部扫除,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故A、B、C错误。
1.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 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 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 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③1)军中事国:古裁代汰缺绿乏营真,正不用意西义法否上训的练防定军疫队制过。度。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
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题干未体现“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排除A项;
考中点国三 古代建就确国有初“卫定期生的”一状税词制,改态但革常,与“养其生”相结连。果必定是追求短期利益,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
12
2.戊戌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全国推行由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与国际 接轨的近代三级教育体制。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 117所。变法 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据此分析可知 A.戊戌变法除了教育之外没有建树 B.戊戌变法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C.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D.戊戌变法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政体
12
返回
史学方法总结
①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1)制定一系列疫时社会制度。

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 人民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 人民选修1
但也有人认为,变法内 容是一种落后的体现。
四、变的内容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政治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 方面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方面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文教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方面 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没有触动到封 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 方面 力,抵抗外来侵略
㈢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公车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施政纲领
㈣创办报刊,成立团体,推动变法;
《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保国会
戊戌变法:
一、变的背景 二、变的主张 三、变的准备工作 四、变的内容 五、变的结果 六、变的意义
四、变的内容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
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
具体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
措施
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大力推行。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 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 强大,无法推行。
六、变的意义 ㈠维新时期的遗产 ——三个“新”
新的时代风气 新的社会舆论 新的思想观念
㈡变的历史意义 ——两个“一”
⒈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具有爱国性。
戊戌变法:
一、变的背景 二、变的主张 三、变的准备工作 四、变的内容 五、变的结果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㈡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













广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㈡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 ㈢变法失败的原因

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课件:戊戌变法(27张)

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课件:戊戌变法(27张)
项目 明治维新
(1)人民的反抗(2)新兴地 主、商人不满(3)统治阶级内 部(大名、中下武士)分化,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 本主义时期。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 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 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 力量强大。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的 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大力推行。
选修一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一、变的背景
甲午战败国家的 权益进一步丧失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民族危机空前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戊戌变法:
一、变的背景 二、变的主张 三、变的准备工作
四、变的内容 五、变的结果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
㈡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
林 旭
谭 嗣 同
刘 光 第
杨 锐
杨 深 秀
康 广 仁
五、变的结果——无力回天
㈠新旧势力的交锋㈡变法失来自的标志:戊戌政变 ㈢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
(1)封建危机严重(2)封建统 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 较强大。 (1)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 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 (2)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 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 环境对中国不利。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顽固派力量 强大。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 皇帝身上,没有发动群众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 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 强大,无法推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优质课件:第4课 戊戌政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优质课件:第4课 戊戌政变

3.戊戌变法的意义 (1)爱国性: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 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 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 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使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思想,认识 到封建思想的弊端,从而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
目标导航
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重点) 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道路的曲折性。(难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官吏选拔 也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3.主要特征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4.缺陷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人教版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课件 (共18张PPT)
阅读4:关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 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 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 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 的权利,不许它国家染指,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 司法、立法权。
阅读3: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大增,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危害。 (1)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2)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修路:控制中国交通大动脉,掠夺土地和资源; (4)开矿:直接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掠夺资源、争夺市场与劳动力,严重阻碍和破坏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戊戌变法的背景(第1课和第2课) (1)《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①经济掠夺: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控制经济命脉,扩大政治势力。 如,争夺路矿权、开设工厂、设银行。 ②政治侵略:割地;附加政治条件的贷款;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瓜 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破坏中国主权,半殖民化程度 大大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①甲午战后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A.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B.偿还借款加重财政负担; C.各地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 ②清政府应对措施:节支增收。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 加强鸦片税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③结果:遭官员抵制,成效甚微;许多官吏转嫁负担;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 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人教版选修一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增强国防力量
失败
新势力群众基础弱
光绪帝(弱,受约束)
翁同龢(解除远离)
陈宝箴(地方官员个别代表)
旧势力社会基础厚
慈禧太后(强,控制主宰)
荣禄(提升重用)
大多数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
袁世凯(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阱)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清政府偿还借款,并加紧搜刮,各地的自然灾害等
经济、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时间:19世纪末
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内容
作用
局限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原因)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3、为支付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1、民办厂矿数量增加
特点:2、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3、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举步维艰原因: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件

NEWS
1894年的中国
万 寿 无 疆 疆 无
社会花絮
一 人 有 庆 庆 有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 。当时有一副对 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 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 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 ,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 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 成了辛辣的讽刺!
代表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著述


学堂
梁启超 谭嗣同
上海 湖南 天津
《变法 通议》《时务报》
《仁学》 《天演论》 《国闻报》
严复 陈宝箴
湖南
时务 学堂
思考:维新派的准备活动有哪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想一想:强学会的创办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 哪些作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意义是什么? 作用: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
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NEWS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甲午 战败 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 制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戊 戌 变 法
一、戊戌变法背景
1.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 (2)康、梁的维新思想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四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四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雷颐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他的观点。
传统文化的影响
《新学伪经考》在维 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 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 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 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 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 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 法制造舆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教版选修一)
戊戌变法
11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的戊 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路程中 的一座丰碑。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既 是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伟大的民 主启蒙运动。这次运动在提高民族觉醒 和民主意识方面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 力量,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同时,它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 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了必 不可少的准备。
——《康有为墨迹》(一) 转引自张鸣《梦醒与嬗变》
戊戌悲歌
——再探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 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人物简介:雷颐:(1956—— )吉林大学历史学 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戊戌变法时期维 新派的报刊和著述
旧式私塾
维新时期的遗产
“天足会”奖章 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缠足


嗣 同
广 仁
杨 锐
林 旭






1922年,康有为在杭州忽见剧场上演 《光绪皇帝痛史》,急购票入观。观后唏 嘘良久,赋诗道:
电灯楼阁闹梨园, 笳鼓喧天万众繁。 谁识当年场上客, 今宵在座痛无言。
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6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67张PPT)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
法国启蒙思想:
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 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 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维新思想:
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 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 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 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 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1898年上海英文版的《字林西报》载:“激进 的改革举世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令人憎恶的闭 关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改革了那个愚蠢的 自称为世界第一的教(育投影制)度。第三:不以中国文明 自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的一系 列措施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 根本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 了!”
720
2800
法国 420英里
1530
美国 300英里
(截至1898年11月)
Ó¢ ¹ú ¶í ¹ú µÂ ¹ú ± È Àû ʱ · ¨¹ú ÃÀ ¹ú
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到那里。
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 好的政治制度!必 须进行政治改革!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誉为“岭南奇才” 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原富》
诏令废除八股后,大学士刚毅立即跳出来反对,说: “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光绪帝明确回答: “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 议为?”刚毅并不示弱,仍说:“此事重大,行之数百 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光绪帝愤怒至极,厉声喝 道:你难道想阻挠我吗?刚毅这才无话可说。退出时, 他还不死心,居然打出慈禧这张王牌,说:“此事重大, 愿皇上请懿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