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简-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合集下载

西周学校_教育制度

西周学校_教育制度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周统治者对教育非常重视,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

本文将从西周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内容、学校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西周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1. 学在官府:西周教育制度的最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

教育机构必须设于官府之中,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

普通百姓无法接触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文献典籍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造成“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的现象。

2. 官师合一、政教一体:在“学在官府”体制下,形成了官师合一、政教一体的教育模式。

官吏既有行政职责,又有教学的任务。

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尚未分离,教育内容与政治、宗教紧密相连。

3. 等级性:西周教育制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对象等方面都体现出等级差别。

贵族子弟享有优先受教育的机会,而普通百姓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

二、西周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1. 六艺:西周学校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体,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教是核心课程,包括政治、宗法、人伦道德规范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教育。

2. 礼教:礼教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吉、凶、军、宾、嘉五个方面。

礼教的目的在于灌输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和宗法王观念,强化西周王权的政治地位。

3. 乐教:乐教主要是学习有关宗教祭祀乐舞的知识,包括音乐、舞蹈、诗歌及雏形的戏剧、作文。

乐教是国学主课之一,由大司乐总其责。

4. 书教:书教主要包括文字、书法、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西周时期,文字已较为成熟,书法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

5. 数教:数教主要包括数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西周时期,数学、天文、地理等学科已有一定的发展。

三、西周学校体系1. 小学:西周继承了商代关于大学、小学的划分,根据学生的年龄将学校也分为两级。

儿童年幼时在家庭中首先进行家庭教育,到了10岁左右即可进入小学。

小学分为两种,一种是设在王宫东南附近的供王室子弟就读的贵胄小学,一种是设在国之西郊的供其他贵族子弟就读的普通小学。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

中国教育史
(二)商代的官学
《礼记·明唐位》说:“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 而作乐于瞽宗。”
中国教育史
(二)商代的官学
《礼记·王制》曰:“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中国教育史
甲骨文
陶文
金文
中国教育史
(二)商代的官学
右学和瞽宗属大学性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 设立于王都,以乐教为主。
中国教育史
(三)西周的官学
3、特点
政教合一
中国教育史
(三)西周的官学
4、六艺
乐射


数书
中国教育史
(三)西周的官学
4、六艺
乐射


数书
中国教育史
(三)西周的官学
5、学制系统
大学
天子设立
成均(南学) 上庠(北学) 辟雍(太学) 东序(东学或东胶) 瞽宗(西学或西雍)
国学
诸侯设立
泮宫
西周
乡学
小学
中国教育史
(二)商代的官学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中国教育史
(二)商代的官学
中国教育史
(二)商代的官学
中国教育史
(二)商代的官学
小结:殷商时教育逐步发展,出现了教育史料 (典籍)、教育手段(文字)、教育阶段(大学、 小学)、教育内容(“六艺”)
中国教育史
(三)西周的官学
在政治上采用分封制 在农业上实行井田制 在思想意识上,强调遵守礼制 在文化教育上, 学在官府(学术官守)
中国教育史
(三)西周的官学
西周的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
中国教育史

[教育学]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教育学]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夏: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 商: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 西周:前1066年到前771年 春秋:前771年到前476年
第一节 夏代的学校教育
一、夏代的学校教 (一)夏的由来 1、夏是国家名称而不是部落
2、世袭代替禅让
3、部落与国家的冲突
4、“少康中兴”
5、槐
禹到晚年,征询各部落首
节 学术的下移,促使了士阶层的崛
起。 士阶层是奴隶主贵族的最低

阶层,他们都受过教育,通晓“六

艺”,是文武全才。
和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士阶层主要

是由庶民组成的。士是以他们自己

的知识、才能甚至生命为他人服务。

所谓养士,就是把有知识、才能的

人士招集起来,给予比较好的生活
条件,养而备用。

4祭5、、祀礼礼就和和是行婚培为姻养习家贵惯庭族的观子培教弟2的 方养育、共法文同十祖字位先计进的观制数念御列育容。为之的
教 学 重
就 校 要
被 教 内
洒扫、应对、进退、饮食、起居、装饰、谈吐等规范的学习。
6、乐
包括乐德、乐语(兴、道、讽、诵、言、语)、乐舞等项
(五
)影 响
六艺教育对我国古代教育的 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虽是 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产 物,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符 合人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因此它的生命力并不随着奴隶 制的灭亡而结束,“六艺”教 育的一些本质特点,往往被 一些进步教育者所欣赏,被 用作改革的旗帜,这在今天 仍有积极的意义。
军事教育(为掠夺财物,扩张领土,不断用兵,战争是经常的,那 么射御自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礼乐教育
书数教育 三、商的灭亡

中国教育史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二、教育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 “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培养目 标——“君子”应在“仁”(德)、“知” (智)、“勇”(体)、“美”(乐)、 “才”等几方面都得到全面修养和发展的 “先师”。
二、教育基本理论 (二)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1、激发求知欲 2、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 3、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学思想 (三)因材施教
1、客观的历史条件:学生背景复杂 2、前提条件: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并了解学生的特点
三、教学思想 (四)由博返约
1、知识面要广 2、知识不能杂乱无章,必须有一个中心 加以统率
三、入学资格与学程、 考核 (二)教学内容:六德、六行、六艺 (三)学校类型:国学、乡学 (四)官学体系: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二、六艺教育
(一)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 (二)乐: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 (三)射:射箭的技术,“五射” (四)御: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五御” (五)书:文字 (六)数:计算,包括算法、历法等
二、教育基本理论
(三)教育内容:六经教育
6、《春秋》
鲁国的一部编年史。孔子修订后将其作为儒 家“六经”之一。这部史书虽有明确的年月记载, 但文字过简,记载的史实仅只是一个大纲或提要。 于是后来就有人给它将史实补充叙述和进行评论。 给《春秋经》作过《传》的共三家:战国时齐人 公羊高作的叫《春秋公羊传》,春秋末鲁人左丘 明作的叫《春秋左氏传》,还有一位鲁人谷梁赤 作的叫《春秋谷梁传》。
二、夏代的教育
(一)奴隶制学校教育的创立 (二)重视军事训练 (三)宗教教育 (四)人伦道德教育 (五)天文学 (六)家学

B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B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PPT课件
第二章 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 的教育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第一节 夏代的教育
夏朝(前2070---前160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经历470多年,是奴隶制的初期。
一、夏朝的兴亡
夏王朝的建立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
禹的帝王像
朝。
禹在确立王权后,在嵩山之阳建立了
பைடு நூலகம்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
迁往阳翟(河南禹县)。
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
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
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或部落的首领,
这就是“涂山之会”。这次大会,是夏 王朝正式建立的重点标志。禹死后,子

启继立。
3
夏朝疆域 夏王朝以伊、
(五)教育内容 1.军事教育;
以射造士,习射是军事教育的重点
2.宗教教育,以敬天尊祖为中心。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
3.人伦道德教育
17
第二节 商代的教育
商代(前1600---前1046年),经历了554年左右,是 奴隶制发展时期。
一、商族的起源
商族早在灭夏之前,就有了相 当长时期的发展。它最早活动于东 方的渤海沿岸及河南河北,同山东 半岛、辽东半岛的古代土著民族有 许多共同之处。
18
19
鸣条之战
商汤攻夏,首先是从征服葛
国(河南宁陵县北)开始的。 以后,商汤分别消灭了韦(河

南滑县东)、顾(河南范县东) 汤
和河、济之间的昆吾等三国,
剪除了夏王朝的羽翼,夏桀势 与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

中外教育简史中国教育简史大纲第一编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中国原始教育的内容:1、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2、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

3、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萌芽:1、成均:五帝时代的“大学”,以乐教为主。

2、虞庠之学:教育内容侧重于敬老慈幼。

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一、夏商的教育1、夏代的学校有学、校、序等。

夏尚武,军事教育是序、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2、商代的学校瞽宗是新见于商代的一种学校。

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习礼、习武及进行读、写、算的教学。

其中习礼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祭祀和乐歌;习武的内容主要是习射。

二、西周的教育1、“学在官府”的教育行政体制“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意指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

2、西周的官学系统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又分设大学与小学。

天子所设大学,有“五学”之称,即中“辟雍”,南“成均”,北“上庠”,东“东序”,西“瞽宗”。

诸侯所设的大学称“泮宫”。

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

三、以“六艺”为纲的教育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书、数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是“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礼”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是政治伦理道德教育课。

“乐”和“礼”紧密相联、互为表里。

乐修内,礼修外。

乐和礼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中心。

乐是综合艺术课。

“射”、“御”之教是军事训练课。

“书”、“数”之教是基础文化课。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学术下移与士阶层崛起学术文化开始挣脱官守的藩篱,向民间扩散。

而士阶层在这次学术扩散中起到了桥梁和急先锋的作用。

中国教育史第一、二、三章知识点

中国教育史第一、二、三章知识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一、简答1、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目的是为生产生活服务;(2)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3)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4)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2、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成为可能;(2)社会事务日渐繁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3)文字的产生,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第二章夏商西周的教育一、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奴隶主为了管理需要,制定法基规章,由文字记录并汇集成书,由官员掌握,这是“学术官守”的历史现象。

主要体现为官师合一和政教合一,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

学在官府的这种历史现象源于西周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

即“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唯官有学而民无学”,普通百姓只有广义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而此类教育通常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

西周的政治体制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世卿世禄”制。

在这种体制下,统治阶级对教育高度垄断,故而形成了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

2.六艺:是西周学校的基本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类似政治伦理课,包括了当时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总观六艺教育体现出了文武兼备、德才兼备、内外兼修,忽视自然科学等特点,它反映了当时西周社会“修己治人”的教育目标,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对其后的教育家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所谓无类指无差等:无出身贫富之差、无地域国家之分、无年龄的限制。

该主张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促进了私学教育的发展。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对教学方法的精辟阐述。

按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期末考点

教育学专业《中国教育史》期末考点
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4.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4、孟子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求放心
(2)教育的目的——明人论
所谓“明人伦”,就是“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论道德教育:
(3)论教育内容:
——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
(4)教学原则:
1.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因材施教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一原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中自然不能没有同意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资质、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求,实现共同目标。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命题,但孔子的教育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故南宋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
(6)长善救失
4.教学方法
(1)问答法 (2)讲解法 (3)练习法 (4)类比法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1、汉武帝的文教政策:
(一)“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兴教化,正万民 3.兴办太学,改革选士制度
(二)为确保儒术“独尊”,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1.设五经博士 2.建立博士弟子制 3.统一经学 4.开设太学,专门学习儒家经典 5.完全确立察举制,以儒术取士 6.尊孔——对孔子倍加推崇

中国教育史精简笔记

中国教育史精简笔记

中国教育史精简笔记第一章原始公社和夏、商、西周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一、原始社会的生活和教育的起源原始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

②原始社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基本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

③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

④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二、古代学校的萌芽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

②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③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的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

“成均”第二节西周的教育制度一、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西周的学校:大概可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1、国学西周的“国学”是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的。

西周的“国学”按入学年龄和程度分成小学、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宫廷附近,大学设在近郊,天子与诸侯的大学名称各异。

2、乡学西周“乡学”是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的,规模比较简单,只有小学一级。

二、西周学校的老师和教育内容西周教师:教育宗旨主要通过老师来贯彻,通过教育内容来体现,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的,这是“学在官府”的重要标志。

古代的典章文物,有专官执掌,唯官有书、礼、乐、射、舞所用的器具,由典乐官执掌,唯官有器,欲学者必就官而学,因此学校老师都由官史兼任。

教育内容: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

西周“国学”与“乡学”的教学科目如下:(一)“国学”的教学科目1、乐教2、三德3、六艺4、六仪5、六舞(二)“乡学”的教学科目1、六礼2、七教3、八政4、乡三物三、西周的幼儿教育和女子教育幼儿教育:西周时代的幼儿教育极为重视,贾谊认为,中国很早就有“蚤(早)喻教与选左右”的思想。

第二章_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第二章_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商代的教育内容
(1)思想教育。一是敬事鬼神,崇拜祖先,把 祖先看作主宰自然界和人间祸福的神,事无大小都 要占卜,乞求神的旨意。
二是“孝”的教育,“尽孝”是一种社会准则,这 点从甲骨文中“教”字的写法可以看出。孔子说: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2)政治教育。学习先王的治国经验,巩固统 治地位。
3.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和 具有各种专长的学者、教育家和政论家,如儒 家的孔孟荀、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庄、法家 的商鞅和韩非等。他们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 社会舞台上,针砭时弊,探索革新,对加速春 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发 挥了重要作用。 4.私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私人办学形式一直保持 下来,许多私学大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教学 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讨,为我国教育理论 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论语》、 《墨子》、《孟子》、《荀子》、《管子》等 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而且出现了《 大学》、《学记》等许多教育专著。
商朝青铜爵
商朝青铜尊 商朝青铜觚
商代早期青铜鼎
商朝青铜簋
商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铜卣
总之,到殷商时教育逐步发展,出现 了教育史料(典籍)、教育手段(文 字)、教育阶段(大学、小学)、教 育内容(“六艺”)。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
一、西周的社会 西周是奴隶制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主要特征是: * 在政治上采用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各 诸侯,建立了71个诸侯国。诸侯又把它分封给卿、大 夫,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 在农业上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又推行宗法世袭 制。为对付奴隶和平民的反抗,西周还制定了严酷的 刑法(“刑不上大夫”)。
私学的意义
1.私学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在保存、传递、发展和提高中华传统 文化,提升中华民族道德水平过程中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 官府”、“礼不下庶人”的由国家垄断教 育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学术文 化的广泛传播和学术下移运动,以及百家 争鸣时代的来临。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教育史》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二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学原理、中国历史等课程相关内容的链接,注意学科的贯穿。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3.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关系。

4.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教育史的相关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集思广益,借古明今,对我国当前教育提出反思性建议。

5.注意帮助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6.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7.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教育学等为先行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从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起点到汉唐儒学核心地位的形成及宋元以后理学的发展做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思考中国文化、教育的特征;对民国时期教育变革的动力及阻力进行思考,分析其历史和现代意义;对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的发展做客观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2019年小学教育专业自考本科《中外教育简史》真题及复习资料

2019年小学教育专业自考本科《中外教育简史》真题及复习资料

2019年小学教育专业自考本科《中外教育简史》真题及复习资料2019年小学教育专业自考本科真题《中外教育简史》真题和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周负责国之学政的是()A.天子B.大司徒C.大司乐D.太宰2.提出“虚一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中衡”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确立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东汉4.设立“回回国子学”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监生历事”制是哪个朝代管理国子监的措施()。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B.北洋水师学堂C.时务学堂D.京师大学堂7.中国的科举制度废止于()A.1862年B.1898年C.1905年D.1911年8.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确立了“六三三”学制,该学制也称为()A.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9.我国近现代第一个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黄炎培C.陶行知D.陈鹤琴10.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A.苏维埃大学B.抗日军政大学C.黄埔军校D.延安大学11.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教育著作《理想国》的作者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2.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A.文法学校B.弦琴学校C.耶稣会学校D.堂区学校1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是()A.《巨人传》B.《论学究气》C.愚人颂》D.《乌托邦》14.标志着英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法案是()A.福斯特法案B.巴尔福法案C.巴特勒法案 D哈多报告15.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A.教育性B.直观性C.循序渐近性D.教育适应自然16.下列作品中由瑞士教育家培斯泰洛奇撰写的是()A.《林哈德与葛笃德》B.《爱弥儿》C.《教育诗篇》D.《教育漫话》17.首创“幼儿园”名称,为近代学前教育奠定基础的德国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第斯多惠C.福禄贝尔D.洪堡18.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提出“公民教育”和“劳动学校”思想的教育家是()A.凯兴斯坦纳B.蒙台梭利C.杜威D.克伯屈19.主张用发现法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的教育流派是()A.要素主义B.永恒主义C.结构主义D.存在主义20.《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苏联的()A.克鲁普斯卡娅B.马卡连科C.赞可夫D.苏霍姆林斯基二、填空题。

中外教育史第2节: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中外教育史第2节: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礼记·王制》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 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 既说明小学、大学的建校地址;又说明天子和诸侯所设 大学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名称上,都有区别。
西周的学校系统
天子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大,可细分 为“五学”。
➢处于中间的学校曰“辟雍”,周围环 之以水。其它四学分设四周, ➢位于南面的称“成均”(南学); ➢位于北面的称“上庠”(北学); ➢位于东面的称“东胶”(东序); ➢位于西面的称“瞽宗”(西雍)。
历史背景: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犁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经济形势的变化打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成 熟。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进行政治改革。
1. 官学衰废
a. 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周大夫原伯鲁,不悦学,他说“可以无学,无学不害”。
一.夏商西周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3.西周的教育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造士”与“学在官府”
西周的学校 国学:大学、小学 乡学
西周的学校系统
按照地域可大体分为 两类:
一类是设在京城的“国学”; 一类是设在地方的“乡学”。
国学依据教育程度又分 为两级:
一级为初等教育性质的小学; 一级为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
数 即数学、天文历法等知识的 教育,包括数学、天文、历 谱、五行、蓍龟、杂占、特点 (1)文武兼备。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 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2)求知兼求能 。
六艺是西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并且六艺对 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02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

不同利益的学派,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因此出现了诸
子蜂起,学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学术空前繁荣局面。
“坐而论道”
私学的发展
战国时期各学派都创办了私学,但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 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学。
墨子
老子
庄子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私学的发展
1、儒家私学。代表保守势力,注重孝悌、名分、宗法、井田、仁义 等,其创始人是孔子,内分八派,其中子思、孟氏和乐正氏三派合 称思孟学派,该派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 重要影响。 2、墨家私学。代表劳动人民和手工业者,创始人是墨翟,提倡贵俭、 兼爱、舍己为人、抑强扶弱,注重传授生产和科学技术知识,在劳 作中学习。它还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团体,组织严密、纪律
六艺教育的特点
1、文武兼备 2、求知兼求能 3、前期和后期教育特点不同
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特点
学在官府
官师合一
•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第三节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官学衰废
私学兴起
私学的历 史特点
春秋时期的教 育
官学衰废
春秋战国时期,各侯国
几乎都很少顾及教育的
发展。史书中关于政府 大力兴办官学的记载并 不多见。对于官学无事 可记。说明关于官学的
3、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祭之容、 军旅之容、车马之容。
国学的教育内容
乡学的教育内容
1、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飨礼
2、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 宾客
3、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 制。 4、乡三物:六德,包括知、仁、圣、义、中、和 ;六行,包括孝、友、睦、姻、任、恤;六艺,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大全)

中国教育史考研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A、射B、御C、诗D、数()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A、孝B、礼C、忠D、仁()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三、判断题()1、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奴隶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孟子 滕文公 上》: “序者,射也。”
Your site here
LOGO
2.夏代教育内容
1. 军事教育 2. 人伦道德
3. 宗教教育(敬天尊祖)
4. Conclusion
夏后氏以射造士
——文献通考 学校考
Your site here
LOGO
二、商代的教育
1.文字:甲骨文
Your site here
LOGO
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萌芽
原始社会有无 学校教育?是 怎样的?
Your site here
LOGO
1.学校教育产生条件
学校教育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一 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标志着教育开始从 生产和生活中分化,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 。
Your site here
LOGO
LOGO
1.背景
• 经济(井田制) • 政治(分封制) • 社会(宗法世袭禄位制) • 思想(宗教迷信、遵守礼制) 文化
Your site here
LOGO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 王臣”
Your site here
LOGO
井田制 统治者把成片土地按一定的亩制和灌溉及道 路系统规划成井田形状,奴隶主支配奴隶 们耕种方块土地以贡税的形式榨取劳动成 果。 影响: 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 影响教育——等级性
Your site here
LOGO
问题:
夏商西周教育有何相同点?与原始社会有何进步
Your site here
LOGO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Welcome to my homepage:

2中国教育史—夏商西周的教育

2中国教育史—夏商西周的教育
想一想 上述教育计划涉及到哪些方面?
基本的生活技能与习 惯
幼儿会自己吃饭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幼儿会说话了,就要教他们学习答话,男孩用
“唯”,女孩用“俞”。身上带的荷包,男孩的以皮革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勇武之事;
女孩的以丝帛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女红之事。到了六岁,要教他识数和辨认东南西北。 初
到了七岁,开始教以男女有别,男孩和女孩,坐不同席,吃饭也不同席、到了八岁,出
夏商的教育 西周的教育 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稷下学宫
奴隶主:垄断文化知识
奴隶:生产劳动教育+社 会教化
奴隶
原始
夏代 商代 社会西周 春秋
社会
1
夏启
序(王都) 奴隶主贵族子弟;E仅是其中一项职能;射箭 校(乡学) 原为养马场所,后为军事训练
管理:司徒 E内容:军事训练+宗教教育+伦理道德教育
1
学(王都)
大学 小学
瞽宗:礼乐学校
E内容:思想政治+军事+礼乐+书数
2
“学在官府”
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 记录,汇集成专书,由当官者来掌握。这种现象,历史上称之为“学术官守”,并由此而造 成“学在官府”。
客观原因:
(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管理规范——《弟子职》
我国第一个学生守 则
4
促进了战国时 期思想学术的
发展
显示了中国古 代士人的独立 性和创造精神
创造了出色的教育典 范
4
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学府,所谓“稷下”,乃是
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战国时 齐桓公在此设立学宫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卜词中已有“学”字,并有多种写法。
军事教育(为掠夺财物,扩张领土,不断用兵,战 争是经常的,那么射御自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 一。)
•在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箭镞和青铜制的兵器,如戈、矛、 戚、钺、刀,说明当时战争规模很大,动员的人数也很多。 奴隶主贵族若要成为具有作战本领的各级头目和武士,接 受一定的军事训练是必须的。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学校教育
第一节 夏商的教育 第二节 “学在官府”条件下的西周教 育
第一节 夏代的学校教育
一、夏代的学校教 (一)夏的由来 1、夏是国家名称而不是部落 禹到晚年,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挑 选了皋陶作为他的继承人,不幸皋陶矢 折,又由皋(gāo )陶子伯益当选。启破 坏了禅让制,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 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 天下制度
5、槐
二、夏的学校教育 1、学校名称:序 2、内容:军事教育 为主 射、御等为教 学内容。
3、科学技术和生产 劳动为主的教育 主要存在于奴隶 的劳作中。 如青铜器的做法等。
第二节 商朝的学校教育
一、甲骨文 商代是我国确认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以甲骨文 为代表还有陶文、金文以及石刻文字。 二、学校教育 1、学校体系 王都:右学(大学)和左学(小学) 地方:序 2、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太甲不守居丧之礼,被认为是违 反孝德的行为,贵族们把他放逐到桐的地方使其 反省,待他悔过之后,才接他回来执政)
3、礼和道德教育
国学主要学习“三德”:至德、敏德、孝德 乡学主要学习“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 友、宾客。

4、礼和婚姻家庭观教育 祭祀就是培养贵族子弟共同祖先的观念
5、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洒扫、应对、进退、饮食、起居、装饰、谈吐等 规范的学习。 6、乐 包括乐德、乐语(兴、道、讽、诵、言、语)、 乐舞等项
(二)射御教育
含义: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射御是 奴隶社会武士所必备的条件,因此,学校一产生,培养武士的射 御之教就被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书数教育
1、含义:书指识字,数指数术。2、十位进制文字计数方法(五)影响
六艺教育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 响,它虽是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产物, 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多方面发展的 要求,因此它的生命力并不随着 奴隶制 的灭亡 而结束,“六艺”教育的一些本质特点,往 往被一些进步教育者所欣赏,被用作改革的 旗帜,这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三、六艺教育
(一)礼乐教育
1 、含义:指宗教活动的礼仪,其核心是具体化的等级名分制 度,是宗法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的反映,和原始音乐、歌舞。在 西周,礼的教育还承担着政治宗法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爱国 主义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诸多任务。 2、礼和政治教育 这方面礼的教育包括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
2、世袭代替禅让
3、部落与国家的冲突
启的长子太康继位,在位期间被东夷部落的后弈 夺权,之后后弈被其部将寒浞( zhuó )杀死夺 位,夏中断四十年。直到少康夺位。从“太康失 国”到“少康中兴”,前后共约近百年。
4、“少康中兴” 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 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 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
礼乐教育 书数教育 三、商的灭亡 商朝最后的皇帝为纣,传说宠幸美女妲己,不理 朝政,荒淫无道,被西齐所灭。
箭镞
青铜制的兵器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教育
一、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 (一)学校体系 1、国学 对象: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 分类:国都:大学、小学 地方:乡学,如塾、庠、校等 管理:开学有释菜之礼,天子率百官到场主持。 课程安排从易到难 视学考试制度,考试每隔一年一次,天子视学养 老 奖惩制度
西周学校系统图
天子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大, 可细分为“五学”。
处于中间的学校曰“辟雍”,周
围环之以水。其它四学分设四周, 位于南面的称“成均”(南学); 位于北面的称“上庠”(北学); 位于东面的称“东胶”(东序); 位于西面的称“瞽gǔ宗”(西 雍)。
至于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较 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 故称頖宫,又名泮宫。
(二)教育特点:学在官府
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的机构设于官府之中,此即 “政教合一”的教育制度,它视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 一个重要特点。
特点: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西周时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负责宗教祭 祀和国家典礼,是国家最高的礼乐官,兼管 国学教育事务。 西周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大司徒,也称为 “教官”,主要职责是地方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