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凝固原理第2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液态成形:是液态金属充满型腔并凝固后获得符合要求的毛坯或零件的工艺技术。
2.晶界粘滞流动:把金属加热到熔点附近时,离位原子数大为增加。在外力的作用下,这些原子作定向运动,造成晶粒间的相对流动。(金属的熔化变为同温度的液态金属时,金属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金属由固态变为液态,体积膨胀约为3~5%)。
8.粘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影响。
A.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粘度↑杂质和气泡上升的速度↓
B.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粘度↑流动阻力↑
C.对液态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粘度↑对流强度↓
9.表面张力:液态金属表面有一个平行于表面且各向大小相等的张力。
10.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A.熔点。熔点↑原子间结合力↑表面张力↑
B.温度。温度↑表面张力↓(但对铁碳合金、铜合金,温度↑表面张力↑)
C.溶质原子 表面活性元素,使表面张力↓非表面活性元素,使表面张力↑
11.充型能力mold-filling capacity: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充型能力是外因(铸型)和内因(流动性)的共同结果)
12.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4.在熔点和过热度不大时,液态金属的结构是接近固态金属而远离气态金属的。
5.液态金属: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及气泡所组成的“混浊”液体。
6.粘度(粘滞性):在作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碍两相邻流体层作相对运动的性质。
7.粘滞性的本质: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PPT课件
战国时代的“冰 箱”——曾侯乙冰鉴
第6页/共58页
明永乐大钟,铸于永乐18年前后 (公元1418~1422年),中国现存 最大的青铜钟。
铜钟通高6.75米,钟壁厚度不等, 最厚处185毫米,最薄处94毫米,重 约46吨。钟体内外遍铸经文,共 22.7万字。铜钟合金成分为:铜 80.54%、锡16.40%、铝1.12%, 为泥范铸造。
中国压铸产业基地——浙江宁海县
宁海县有压铸生产企业有300多家,呈现以下四大特点:一是产 业配套 一条龙;二是机械修理有特色;三是检测设备上档次;四是 企业管理上台阶;宁海致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一流的中国压铸产业基地, 计划建设检测中心、物流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三大中心,形成新的现 代化压铸产业园,到2015年,力争压铸行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1.2 液态金属的结构
• 液态金属的结构分析(表观特征)
㊣ 具有流动性 (液体最显著的性质);
㊣ 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的形
状 (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体);
表
㊣ 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表明液体
观
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力没有固体中强
特
(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体); ㊣ 具有自由表面 (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
图1-1 原子间的作用力
第19页/共58页
1.1固态金属的加热、膨胀及熔化
• 1.1.2
金属的加热膨胀
当温度升高时,原子振动能量增加,振动 频率和振幅增大。以双原子模型为例,假设左 边的原子被固定不动而右边的原子是自由的。 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间距将由 R0→R1→R2→R3→R4;原子的能量也不断升 高,由W0→W1→W2→W3→W4。原子间距随 温度升高而增加,即产生膨胀,如图1-2所示。 膨胀只改变原子的间距,并不改变原子排列的 相对位置。
材料成型原理 金属的凝固
液态金属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存在温度差和浓度差 而产生浮力,它是液态合金对流的驱动力。当浮力大于或等于 粘滞力时则产生对流,其对流强度由无量纲的格拉晓夫准则度 量,即
2024/7/4
13
式中,GT、GC分别为温度和浓度引起的对流强度。可见粘
度η越大对流强度越小。液体对流对结晶组织、溶质分布、 偏析、杂质的聚合等产生重要影响。
•金属的熔化
原子受热时,若其获得的动能大于激活能时, 原子就能越过原来的势垒,进人另一个势阱。这样, 原子处于新的平衡位置,即从一个晶格常数变成另 一个晶格常数。晶体比原先尺寸增大,即晶体受热 而膨胀。对晶体进一步加热则在晶界处的原子跨越 势垒而处于激活状态,能脱离晶粒的表面使金属处 于熔化状态。
2024/7/4
(3-2)
dS值的大小描述了金属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原子由规
则排列变成非规则排列的紊乱程度。
2024/7/4
6
3.1.2 液态金属的结构
•液态金属的热物理性质 从固态金属的熔化过程可看出,在熔点附近或过热度不
大的液态金属中仍然存在许多的固态晶粒,其结构接近固 态而远离气态-汽化潜热远大于其熔化潜热。
2024/7/4
7
液态铝中的原子的排 列在几个原子间距的小范 围内,与其固态铝原子的 排列方式基本一致,而远 离的原子就完全不同于固 态了。这种结构称为“微 晶”。液态铝的这种结构 称为“近程有序”、“远 程无序”的结构,而固态 的原子结构为远程有序的 结构。
2024/7/4
8
•液态金属的结构
由前面分析可见,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 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的,而实际液态合金还包 含杂质和气泡等结构。原子集团由数量不等的原子组 成,其大小为10-10m数量级,在此范围内仍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称为“近程有序”。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液态金属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结构与性质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液态金属的结构与固态金属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固态金属由由排列紧密的原子晶格构成,而液态金属的原子结构则更加随意和无规则。
液态金属中的原子没有固定的位置,它们以无序方式排列,形成一个非晶态结构,没有明确的晶体面,没有长程有序。
液态金属的性质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首先是液态金属的流动性。
由于其无规则的原子结构,液态金属的原子之间没有明确的位置限制,因此可以自由流动。
这使得液态金属可以被容器中的任何形状所包裹,也使得液态金属可以通过一些制作工艺来制成各种形状的物体。
其次,液态金属具有较高的密度。
液态金属由金属原子组成,金属原子通常比较重。
由于原子之间没有明确的位置限制,因此液态金属可以更紧密地排列,使得其密度相对较高。
液态金属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金属中的电子随着原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形成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移动,从而实现电流的传导。
液态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同样可以在液态金属中自由移动,因此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与此类似,液态金属中的原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原子之间的振动更为频繁,从而使得热量在液态金属中得以快速传播,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此外,液态金属还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液态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特别是在液体表面,原子受到周围原子的吸引力较大,形成一个表面膜。
由于这个表面膜的存在,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较高,使得液态金属在任何其他物体表面上都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液体球形,这也是为什么液态金属滴在表面上会呈现出球形的原因。
液态金属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首先是其较低的熔点。
与晶体金属相比,液态金属由于无序结构的特殊性质,使得其熔点相对较低。
这使得液态金属在一些特殊工艺中得以应用,例如3D打印中的金属打印。
另外,液态金属还具有极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剖析
间更容易产生相对运动;
晶内
晶界
8
第一节 固体金属的加热与熔化
金属熔化
④熔化潜热:使金属转变为具有流动能力的液体,还需要
继续提供能量使原子间的结合进一步破坏; ⑤与固态比较:
沸点℃ 2450 906 2270
25
第三节 液态金属的性质
3.比热容 比热容小,结晶时铸件断面温差大,
容易出现集中缩孔。
4.导热性 导热性好,冷却速度快,金属断面
温度梯度小,热应力小。
26
第三节 液态金属的性质
5.热膨胀和凝固收缩
绝大多数金属熔化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凝固后体积变小,密 度增大。液态金属比固态金属具有更大的热膨胀率,这主要是由于液 态金属内部的热运动使空位和空穴增加。固态晶体中空位数大约为 10-3~10-6,随温度上升,空穴数不断增加,当金属熔化时空位和空 穴数显著增加,液态体积也明显膨胀。但也有例外:Bi、Si等。合金 的凝固收缩往往和合金的种类、成分及其中是否存在气体有关。
对大多数合金而言,熔化所吸收的热量包括:①真 正的熔化热;②从固相线加热到液相线所吸收的热量。
24
第三节 液态金属的性质
2.沸点和蒸发热
各种金属的沸点差别很大。熔点和沸点无直接关系, 利用沸点确定熔炼中的蒸发烧损量,蒸发热远高于熔化 热,间接证明液态金属结构和气体相差甚远。
金属 Al Zn Sn
熔点℃ 660.2 419.5 231.9
35
第三节 液态金属的性质
7.液态金属的粘度
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作用和意义:
01 液态金属结构和性质02
(四) 液态金属的结构
(四) 液态金属的结构
Crystal Matter Na Sc
Structure Type bcc bcc
Tm (K) 370 302
Vm / Vs (%) 2.6 2.6
Sm (J.K-1.mol-1) 7.03 6.95
Fe Al Ag Cu Mg Zn Sn Ga N2 Ar CH
2.粘度的影响因素
粘度(Viscosity)表达式:
U 0 exp 3 k T B K b —— Bolzmann常数; 2kT
U —— 为无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结合能
τ0 —— 为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对液态金
属约为10-13秒)
δ —— 液体各原子层之间的间距
使液体粘度降低,非表面活性杂质的存在使粘度提高。
(二) 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先引入运动学粘度及雷诺数的概念: 运动学粘度为动力学粘度除以密度,即:
/
运动学粘度ν—— 适用于较大外力作用下的水力学流动, 此时由于外力的作用,液体密度对流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当采用了运动学粘度系数ν之后,ν金和ν水两者近于一致。 例如铸件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时,完全可以按水力学原理 来考虑) 。 动力学粘度η—— 在外力作用非常小的情况下适用,如夹 杂的上浮过程和凝固过程中的补缩等均与动力粘度系数η有 关。
RDF = 4πr 2ρo g(r)
表示在 r 和 r + dr 之间的球壳中原子数的多少。 图1-2 稍高于熔点时液态碱金属(Li、Na、K、Rb、
Cs)的径向分布函数(RDF)
RDF= 4πr2ρog(r), atoms /Å
液态金属的结构
6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iquid Metals
二
在
在固态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研究方法
液态金属电阻加大,因原子热振动振幅增大,结构无序性加大;
气、液、固相比较,液态金属结构更接近
衍射图
17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图1-1 700℃液态铝中原子
密
度分布线固态金属:原子在
某一平衡位置热振
动,因此衍射结果
得到的原子密度分
布曲线是一组相距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20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其第一峰值与固态时的衍射线(位数与固态时相当。
第二峰值虽仍较明显,但与固
时的峰值偏离增大,而且随
r 的增大,峰值与固态时的偏
也越来越大。
当它
定邻
近。
金属凝固原理第2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E W S
即
E S
(不考虑摩擦力)
2
J / m
于是得到表面张力的另一个意义是:表面张力可
以看作是液膜上单位面积的能量。
(3)表面张力与润湿角
润湿θ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
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时,存在下列关系:
SG LS LG cos SG LS cos LG
·液态金属中,原子间结合力仍很强,平均原子间
距增加不大。
·液态金属结构为“近程有序”,即由10几个至几 ·原子集团的热运动很强,能量起伏大,原子集团 是瞬时的,游动的。
百个原子形成的集团所组成,在每一个原子集团 内原子排列是有序的。
·原子集团之间的距离较大,存在“空穴”,“空
穴”中可能有游离原子、杂质原子,也可能由裂 纹或气泡构成。“空穴”也是瞬时的,游动的。
· 热量变化
由表2-1可知,金属的熔化潜热只占汽化潜热的 很小部分(<7.0%),说明其结构接近固态。
2.直接研究方法: 通过液态金属X射线衍 射分析来直接研究金属 的液态结构。
以700℃液态铝的X射线 衍射结构分析为例 (见图2-1);
X射线所得到液态和:
伏和浓度起伏。
§2-3 液态金属(合金)的性质
液态合金有各种性质,与材料成形过程 关系特别密切的主要有两个性质: 一、液态金属(合金)的粘度
二、液态金属(合金)的表面张力
一、液态金属(合金)的粘度
1. 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2. 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1.液态金属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1)粘度的定义及意义
体);
• 具有自由表面 (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体); • 液体可压缩性很低 (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体)。
2022凝固第二章
15
在一定温度下,也不象平衡状态那样是一个定值,而是 在一个范围内,其值大小取决于动力学条件。J.CBrice 从理论上导出界面前沿溶质分配系数K与晶体长大速度 间的关系。
设v为原子的扩散速度,α为溶质原子在S/L界面上 的粘着系数,β为已被吸附原子脱离系数,CS 、 CL分别
为S 、 L相的溶质浓度。在S/L界面上:溶质原子从S相
时,熔点升高200多度。
10
2、晶体表面曲率的影响
凝固时,晶体表面不平,或凸、或凹,曲率不同,晶体 受到附加压力,晶体体积增加时,要克服附加压力作功。当
任一曲面体积的增加△V ,面积增加△A ,附加压力 △P 与
界面张力σ 的关系为
△A·σ= △P·△V
p A
V
式中, △A/ △V即为三维空间任一曲面物体的曲率,可表
dTp / dP= (Vs-VL ) / (Ss-SL ) dTp-平衡熔点的改变
9
平衡时, △G= GL-GS =△H-TM△S=0 △S=△H/TM VL- Vs= △V; Ss-SL = △S
变换上式,得到:
dTp /dP= -(VL- Vs)/( △H/TM )= - (TM △V)/ △H
6
一、纯组元
对于纯金属,如图2-11所示。
当T=TM时,GL=GS,处于平衡转变温度,从液相中
生成固相的自由能变化为;(克分子自由能)
△G= △H*-TM△S*=0 △S*=△H/TM △H*—结晶潜热,也称为焓。 △S—熔融熵,原子运动的混乱程度。
*--表示处于熔点平衡状态的自由能
7
若T≠TM:则:△G= △H-TM△S≠0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剖析
➢ 势垒:在平衡位置两边,势能升高,最大值为Q。
➢ 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 振动的能量取决于温度。
➢ 结合能或激活能的概念
➢ 原子在一个位置的停留时间: A eQ/kt
➢ 原子的相互碰撞、相互传递能量,造成各原子热运动能量 不均等,且相差悬殊,这种能量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伏。
➢
所有原子的平均能量决定于温度: EM
判断。 (1)体积和熵值的变化 (2)熔化潜热和气化潜热
2. 直接法 — X射线或中子线分析研究液态金属的原子排列。 液态金属中原子的排列在几个原子的间距范围内,与其
固态的排列方式基本一致,但由于原子间距的增大和空穴的 增多,原子的配位数略有变化,热运动增强。
13
14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
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
➢ 故液体既有很好的流动性,只要在重力场 的作用下,其外形就行随容器而变化。
16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
2.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 杂质原子
量大
种类多
分布不均 存在方式不同
原子间结合力不同,产生的起伏
结构起伏
浓度起伏
能量起伏
17
➢ “能量起伏” ➢ “结构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
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 ➢ “浓度起伏” ——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
⑤ 原子集团的尺寸、游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结构起伏” “能量起伏” 15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结构
➢ 液态金属是由许多“游动的原子集团”所 组成,在集团内可看作是空位等缺陷较多 的固体,其原子排列和结合与原有固体相 似,但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很强。 原子集团间存在空穴。温度越高,原子集 团越小,游动越快。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共71张PPT)
固体无异——近程有序。
因此,关于液体,有两种说法:
〔1〕本质上是密集的气体;
〔2〕高度有缺陷的晶体。
4、固液在外力下,外观的变化
液体:外力——改变形状——流动〔如重力下—水由高
处流向低处〕;
固体:剪应力——弹性变形;外力去除—变形消失。
即:固体不能流动。
2022/8/19
12
5、其它方面
当它与所选原子相距较远的距离 时,原子排列进入无序状态。
说明:液态金属中的原子在几个原 子间距的近程范围内,与其固态时的有序 排列相近,只不过由于原子间距的增大和 空穴的增多,原子配位数稍有变化。
3
2
1
2022/8/19
11
3、液体的流动特性——像气体;
但体积特性、热特性——像固体——局部原子排列与
液体的界面张力、潜热等性质
凝固过程的形核及晶体的生长
液体的结构信息
凝固的微观机制
液体的原子扩散系数、界面张力、传热系数、 结晶潜热、粘度等性质 成分偏析、固-液界面类型及晶体生长方式
热力学性质及在液相中的扩散速度
炼钢、铸造合金及焊接熔池的精炼
2022/8/19
4
5、相变
相变化过程:液体蒸发、气体凝结、多晶转变。一定条件下相之 间的转变过程。即:相变过程。
2022/8/19
27
〔3〕对凝固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
液态金属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存在温度差和浓 度差而产生浮力,它是液态合金对流的驱动力。当浮力 大于或等于粘滞力时那么产生对流,其对流强度由无量 纲的格拉晓夫准那么度量,即
※产生对流的条件:温差和浓度差→浮力>粘滞力
※对流强度--格拉晓夫准那么数:
铸造金属凝固原理
铸造:一种液态金属生产制品的工艺方法。
将金属熔化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一定温度的液体,然后在重力或外力(压力、离心力、电磁力等)作用下将其浇注到铸型型腔中,充满型腔(良好流动性的液态)经凝固和冷却后便形成具有铸型型腔形状的制品—铸件特点:①使用范围广,可生产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铸件②较高的尺寸精度③成本低廉。
一.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固体金属的加热、熔化:⑴晶体中的原子结合: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中的原子具有一定排列的原因:①引力:异性电荷间的库仑引力;②斥力:同性电荷间的库仑斥力与泡利原理引起的斥力之和。
⑵原子间距离为R0时,F(R0)=0,平衡态,W极小值,状态稳定,原子之间保持一定间距F(R)=-əW(R)/əR ⑵金属的加热膨胀:晶体中的原子不是固定不动,只要温度高于热力学温度,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热振动热膨胀:温度升高,振动频率、振幅加大,原子间距离增加原因:①原子间距增大:势能曲线不对称性;斥力>引力②空穴产生:熔点附近,1%空穴数;离子间相互作用——能垒——平衡位置振动;温度升高—部分原子能量>能垒—原子迁移到表面or原子间隙—留下空穴—vacancy产生;空穴形成—能垒下降—其它原子进入—空穴流动⑶金属的熔化:①熔点附近:离位原子多;熔化始于晶界,晶界原子排列相对不规则,势能高,离位原子多,空穴数目可达到原子总数10% ②熔点:外界能量足够大时——熔化潜热,原子间距离大于R1,原子结合键破坏,固态——液态;固态——液态状态突变;性质突变:体积突变;电阻、粘性突变②熔化实质:规则的原子排列突变为紊乱的非晶质结构的过程2.液态金属的结构:⑴液态金属的热物理性质:①体积:S-L:体积增加3~5%,原子平均间距增加1~1.5%;S-g:体积无限膨胀②熔化潜热:S-L(熔化潜热):原子结合键破坏百分之几;S-g(汽化潜热):原子间结合键全部破坏③熵:S-L:熵增加不大⑵液态与固态结构相似,尤在金属过热度不太高(熔点以上100~300℃)的铸造条件下更是如此⑶液体状态的结构特点(熔化-熔点以上不高的温度范围内):①原子间结合能较强、平均原子间距增加不大、原子排列在较小距离内具有规律性②原子间结合部分破坏,原子集团,近程有序(原子在十几~几百个原子组成的集团内规则排列) ③由于能量起伏,原子集团处于瞬息万变状态④原子集团内,公有电子,金属导电;空穴间,自由电子跟随正离子运动,离子导电;most金属熔化时电阻率能突然增加约1~2倍(半导体金属则减小)⑤温度高——原子集团平均尺寸小、“游动”速度快⑷金属液态结构的理论:①空穴理论:由原子集团(规则排列、近程有序)、空穴组成,能量起伏大、热运动激烈②紊乱排列的密集球堆理论(贝纳尔):液体金属是均质、密集、紊乱排列的原子集合体⑸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1)微观上:①游动原子集团:成分和结构不同,近程有序②空穴③游离原子④许多固态、气态或液态的化合物组成,是一种“混浊”的液体2)化学键:金属键、其它多种类型的化学键⑹①能量起伏②结构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③浓度起伏: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
金属凝固原理第2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 热量变化
由表2-1可知,金属的熔化潜热只占汽化潜热的 很小部分(<7.0%),说明其结构接近固态。
2.直接研究方法: 通过液态金属X射线衍 射分析来直接研究金属 的液态结构。
以700℃液态铝的X射线 衍射结构分析为例 (见图2-1);
X射线所得到液态和固 态金属结构参数见表22。
由图2-1和表2-2分析得出:
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
金属液各种精炼工艺,希望尽可能彻底地脱去金属 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如各种氧化物及硫化物等)和 气体,无论是铸件型腔中还是焊接熔池中的金属液,
粘度 较大时,夹杂或气泡上浮速度较小,影响精炼效果;铸件
残留的(或二次形成的)夹杂物和气泡都应该在金属
完全凝固前排除出去,否则易形成夹杂或气孔,破坏
·原子集团的平均尺寸和游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其平均 尺寸越小,游动速度越快。 图2-2为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结构示意图。
1200 ℃
1400 ℃
1550 ℃
1700 ℃
图2-2 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结构示意图
三、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
• “能量起伏” ——各个原子集团的动能不同
• “结构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局域
第二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2-1 液体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一、液体的分类
· 原子液体(如液态金属、液化惰性气体) · 分子液体(如极性与非极性分子液体) · 离子液体(如各种简单的及复杂的熔盐)
二、 液体的表观特征
• 具有流动性 (液体最显著的性质);
• 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的形状 (类似于 气体,不同于固体); • 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表明液体的原子或分 子之间的结合力没有固体中强 (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
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原理(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3.1 金属遗传性
广义上说,金属的遗传性理解为在结构上(或在物性 方面),由原始炉料通过熔体阶段向铸造合金的信息 传递。
具体体现在原始炉料通过熔体阶段对合金零件凝固组 织、力学性能以及凝固缺陷的影响。
1.3.1 金属遗传性
1 力学性能的遗传性
金属及合金遗传性在力学性能方面可利用合金“遗传系数” 的概念进行衡量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gr
1
1
2 2n r 00
0
Q
I Nf
2
1sinQrdQ
Q 4 sin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径向分布函数 定义:
物理含义: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偶势
配位数
rm
Z
2
4r
1.3.3 遗传性的影响因素
1.4 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
在液态成型过程中,熔体有较大的过热度时,在浇注前或 浇注时可近似为牛顿流体。但当合金处于凝固过程,开始 析出一定体积分数的固相后,合金即开始具有固相特征, 无流动性。但随着半固态铸造工艺的出现,通过压铸或挤 压装置对半固态浆料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使其具有良好的 充型能力,此时流动的半固态金属已不再遵循牛顿流体的 运动规律,而呈现相应的流变特性。
对成型过程的影响 -毛细现象
假设液体中有一
半径为r的球形气泡
1.2.2 表面张力
1.3 遗传性
20世纪20年代,法国的学者Levi通过对Fe-C系合金的 研究发现片状石墨组织与炉料中石墨的尺寸有关,首 次提出了金属遗传性的概念。随后的研究工作表明, 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取决于微观 组织和质量,其原始状态对合金熔体及最终产品微观 结构的特殊影响,即称之为“遗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液体金属的结构是由许多瞬时的、游 动的、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和空隙组 成,原子集团间存在能量起伏、结构起
伏和浓度起伏。
§2-3 液态金属(合金)的性质
液态合金有各种性质,与材料成形过程 关系特别密切的主要有两个性质:
一、液态金属(合金)的粘度 二、液态金属(合金)的表面张力
一、液态金属(合金)的粘度
·原子集团的热运动很强,能量起伏大,原子集团 是瞬时的,游动的。
·原子集团之间的距离较大,存在“空穴”,“空
穴”中可能有游离原子、杂质原子,也可能由裂 纹或气泡构成。“空穴”也是瞬时的,游动的。
·原子集团的平均尺寸和游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其平均 尺寸越小,游动速度越快。
图2-2为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结构示意图。
若混合热Hm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 液的粘度上升(Hm为负值表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混合热Hm为正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 液的粘度下降(Hm为正值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 如:Fe-C合金中随C含量的增加,粘度下降。 Al-Si合金中随Si含量的增加,粘度下降。它们均 在共晶成分时粘度最低。 液态合金中形成的夹杂物,均使粘度上升。如钢 中的MnS、Al2O3、SiO2等。
1. 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2. 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1.液态金属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1)粘度的定义及意义 (2)影响粘度的因素
(1)粘度的定义及意义
粘度——液体在层流运动状态下,各液层间存在阻碍液 体流动的内摩擦阻力, 该内摩擦阻力称为粘度。
由牛顿液体粘滞定律,得两液层间的摩擦力F (x) :
(m2/s)
(2)影响粘度的因素
a.温度的影响
由富林克尔粘度表达式:
2k
BT30ex Nhomakorabea U kBT
K B —— Boltzmann常数;
U —— 为无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结合能
τ0 —— 为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对液态 金属约为10-13秒)
δ —— 液体各原子层之间的间距
由上式看出:
a) 液态 Ni
b) 液态 Co
图2-4 液体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图中各曲线分别为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
b.合金组元(成分)的影响:
M-H(Moelwyn-Hughes)模型:
( X11
X
22
)1
2
Hm RT
1 ——纯溶剂的粘度;2——溶质的粘度;
X1、X2 分别为纯溶剂和溶质的在溶液中的mole分数, R为气体常数,Hm 为两组元的混合热。
F (x) s d x
dy
d
式中:
x
—
两液层间的
dy 相对移动速度
z
x
1 2 3
—与液体性质有关
4
的系数
5
s —两液层间的接触
y
面积
图2-3 力作用于液面各层的速度
F (x) / s d x (Pa·s或MPa·s)
dy
由上式得: 称为动力粘度系数,简称动力粘度。
如果在外力作用下的水力学流动,则液体密 度ρ对流动的影响可忽略 ,则得到运动粘度:
气体,不同于固体); • 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表明液体的原子或分
子之间的结合力没有固体中强 (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 体); • 具有自由表面 (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体); • 液体可压缩性很低 (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体)。
三、液体的基本性质
• 物理性质:密度、粘度、电导率、热导率和扩散系数等; • 物理化学性质:等压热容、等容热容、熔化和气化潜热、
以700℃液态铝的X射线 衍射结构分析为例 (见图2-1);
X射线所得到液态和固 态金属结构参数见表22。
由图2-1和表2-2分析得出:
·液态金属中,原子间结合力仍很强,平均原子间
距增加不大。
·液态金属结构为“近程有序”,即由10几个至几
百个原子形成的集团所组成,在每一个原子集团 内原子排列是有序的。
– 气体: 完全无序为特征
—— 分子不停地作无规律运动
– 液体: 长程无序
—— 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
—— 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
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
液体结构表现出局域范围的有序性
二、目前研究液态金属结构的方法
1.间接研究方法:研究金属熔化、汽化时的 物理现象间接研究液态结构。
粘度 随原子间结合能U按指数关系增加,这
可以理解为,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 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高;
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成反比)。实际 金属液的原子间距δ也非定值,温度升高,原子
热振动加剧,原子间距增大, 随 之下降;
与温度T的关系受两方面(正比的线性关系和
负的指数关系)所共同制约,通常,总的趋势随 温度T而下降(见下图);
表面张力等; • 热力学性质:蒸汽压、热膨胀与凝固收缩及其它
金属液体粘度较大, 而水几乎没有粘度。
§2-2 液态金属的结构
一、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 二、目前研究液态金属结构的方法 三、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
一、液体与固体、气体结构比较
– 晶体:平移、对称性特征(长程有序)
—— 原子以一定方式周期排列在三维空间的晶 格结点上,同时原子以某种模式在平衡位置上 作热振动
第二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2-1 液体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一、液体的分类 ·原子液体(如液态金属、液化惰性气体) ·分子液体(如极性与非极性分子液体) ·离子液体(如各种简单的及复杂的熔盐)
二、 液体的表观特征
• 具有流动性 (液体最显著的性质); • 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的形状 (类似于
·体积变化
金属熔化后,体积一般膨胀4-7%(见表2-1), 原子间距增大1.0~1.5%,而汽化后,体积膨胀 为无限大,说明液态金属在低温时接近固态。
·热量变化
由表2-1可知,金属的熔化潜热只占汽化潜热的 很小部分(<7.0%),说明其结构接近固态。
2.直接研究方法: 通过液态金属X射线衍 射分析来直接研究金属 的液态结构。
1200 ℃
1550 ℃
1400 ℃ 1700 ℃
图2-2 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结构示意图
三、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
• “能量起伏” ——各个原子集团的动能不同 • “结构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局域
有序原子团簇存在着结构上的差异。 • “浓度起伏” ——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
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 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 在着成分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