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

D.Y

【分析说明】

《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睡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向我们展示了丝绸之路上这颗璀璨明珠的夺目光辉。文章结构为总分总,第一句总领全文,末句总结全文,中间三段分别介绍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在了解全文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手法的分析,就会更加游刃有余。【课文分析】

本文语言生动凝练,向我们描绘了一个举世闻名民族瑰宝莫高窟的雄奇壮丽,热情赞美了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而又表露出对文物遗失的叹息,发人深思。在解读文本时,抓住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凝练的四字词语这三点进行分析,便能抓住全文的重心。

1、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确立了文章的脉络框架

全文分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大体概况,第一句话总领全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分别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阁,其中第三自然段的首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过渡句,简洁自然。最后一自然段为总结句,总结全文,肯定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全文脉络清晰,通过列提纲更能够将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2、多样的修辞手法,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张力

本文的开篇,将莫高窟比喻成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凸显其珍贵。而在介绍它的地理位置时,作者有别具匠心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莫高窟比作是一位女子,坐拥与两山的怀抱之中,仿佛受到了无比的呵护一般。而列数字和“蜂窝似的”这个比喻,更使人们对莫高窟的外在环境和外观有了大概的印象。

本文的修辞手法之一是采用了列数字的手法,“429”这一精确数字体现出洞库数量之多,“长达十六米”“两千多尊”“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成百上千”“六万多件”等概数体现出塑像之多、壁画面积之大、飞天之多和藏品之繁多。

在分写部分,描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阁时,有详写有略写,详略得当,节奏紧凑。在略写时,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有……有……还有……”的句式例举塑像种类之多和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而在略写的同时,详细介绍其中的一种,注意了点与面的结合。如写彩塑时,详写了一尊卧佛的姿态;壁画中详细描写了飞天的情态。在进行详写的同时,作者并不是单一的进行描述,还将列数字、排比等修辞手法糅合在其中,使其语言极具表现力,张力十足。

3、凝练的四字词语,铸就了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文中处处可见形象生动的四字词语,有写彩塑神态的词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神态各异、个性鲜明,一个个四字词语,将彩塑的逼真写得惟妙惟肖,使游人啧啧称叹。在描写壁画排比句中,佛教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和自然风光这些四字词语的运用既整齐对仗,读起来又琅琅上口。而在描写

飞天之时,四字的短语的运用,更是给人以灵动飘逸之感,使文的表现形式与文本内涵和谐共生。四字词语的运用,可以说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综观全文,在明晰的文章脉络中,感知多样的修辞手法,体会凝练丰富的语言特色,是解读本文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掌握文章写作特色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