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行为生态学
家畜行为生态学
![家畜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1a74b480a0116c175f0e48be.png)
家畜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家畜与其生存环境间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行为生态学(behavioural ecology)是研究生物行为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生物在一定的栖息地的行为方式、行为机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的科学。
行为科学与生态学交叉,并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学科。
行为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1)动物最优觅食行为;(2)觅食行为的可变性;(3)动物的觅食技巧;(4)反捕食对策;(5)社群生活对种内的关系;(6)昆虫社会的经济学;(7)动物的行为热调节;(8)动物的领域行为等。
意义:家畜生态学又是畜牧学科的发展观与方法论,是畜牧产业化发展的总纲和行动指南。
家畜生态学有利于学生建立生态系统观、培养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将畜牧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了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和基本思路,实现畜牧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矛盾统一。
表型适应:动物在环境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外貌特征、生理机能和生活方式的适应性变化。
可划分为:解剖学,形态学,生理学遗传适应:动物在环境的适应反应中伴随有基因型变化的适应。
形态学适应:良好的适应表现:不利条件下体重下降最少;繁殖力不受影响;抗病力强,发病率低;寿命较长,死亡率低不良适应表现:适应与引种的关系:1)引种前,应研究引入地区与引入品种原产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之间的相似性;2)引种时,充分考虑畜禽通过逐渐过渡和杂交育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一般说来,家畜从低劣环境引入到优良环境时,比较容易适应,反之则反;4)由温暖地区引种到寒冷地区,宜在春季运输,以便适应气候寒冷的变化;5)家畜在性成熟年龄迁徙最合适,而母畜在妊娠后期迁徙是最不适当的;6)在一个品种范围内,较小的或中等的体形比大体形动物有较大的耐受力,能顺利地完成风土驯化过程。
种群:同种个体在一定空间中的结合,它占有一定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结合的统一体。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ce029b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7.png)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是对动物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着眼于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选择资源、与其他个体交互以及适应变化等行为模式。
通过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环境的响应以及这些行为模式对个体和种群的适应性意义。
一、行为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动物的求偶行为、捕食行为、栖息行为以及种群行为等。
这些行为是动物对环境适应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动物个体生存和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
1.1 求偶行为求偶行为是动物为了繁殖而表现的行为,主要包括求偶展示、求偶舞蹈和求偶竞争等。
通过求偶行为,动物可以选择最适合的配偶,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1.2 捕食行为捕食行为是动物为了获取食物而展示的行为。
不同动物有不同的捕食策略和技巧,它们通过觅食、攻击和捕杀等行为来获取食物,保证自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
1.3 栖息行为栖息行为是动物选择和利用栖息地的行为。
栖息地的选择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食物、水源、避免掠食者和繁殖等。
动物通过适应性的栖息行为来提高其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
1.4 种群行为种群行为是同一物种个体在群体中互动的行为。
例如,许多鸟类、昆虫和兽类会形成群体,以实现对环境的更好适应和更高的生存效率。
种群行为涉及到个体之间的合作、竞争、社交和领地等行为。
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2.1 野外观察野外观察是行为生态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与记录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可以了解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行为模式。
科学家通常会使用望远镜、摄像机等工具来获取研究资料,如记录动物求偶行为、捕食行为和栖息行为等。
2.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行为生态学中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通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对动物进行控制实验,可以研究不同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实验可以通过建立人工场景或者利用实验室环境来模拟不同的行为场景,以探究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3 模型构建行为生态学中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
昆虫的化学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
![昆虫的化学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52f8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8.png)
昆虫的化学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是关于昆虫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两个重要领域。
昆虫在生存和繁殖过程中,通过复杂而精确的化学通讯和特定的行为表现出高度适应和生态学意义。
本文将从化学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两方面讨论昆虫的适应性和进化策略。
一、化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主要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昆虫通过释放化学信号、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选择性地吸引或避开特定化学物质等行为来适应环境。
以下是几个昆虫的化学生态学研究方向。
1. 信息素传递昆虫常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传递信息,例如性信息素和聚集信息素。
性信息素能够引诱异性昆虫进行求偶和产卵行为,进而影响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聚集信息素则可以吸引同种昆虫聚集在特定区域,形成种群聚集现象。
2. 植物化感昆虫能够感知并选择与其生态适应相关的植物化学信息。
例如,植物发出的挥发性化合物可以吸引或排斥某些昆虫,这对于昆虫的取食、产卵和避敌等行为有重要影响。
3. 化学防御昆虫以化学方式对抗捕食者和寄生物的攻击。
它们能够分泌有毒化合物、挥发性物质或毛刺来抵御敌害。
此外,化学防御还可以表现为拟态和拟态信号,使得昆虫融入环境或模仿其他有毒的或捕食性的物种。
二、行为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研究昆虫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行为和生态学意义。
昆虫通过展示特定的行为表现,提高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
以下是几个昆虫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方向。
1. 交配行为昆虫的交配行为对于种群繁衍和基因传播至关重要。
昆虫通过特定的求偶行为、性信号释放和挑选合适的交配伴侣来提高交配成功率。
2. 捕食行为昆虫的捕食行为对于控制其他昆虫和害虫种群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特定的捕食行为策略和捕食技巧,如伪装、伏击和捕食网等,成功获取食物和能量来源。
3. 社会行为某些昆虫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如蜜蜂、蚁群和白蚁等。
这些社会性昆虫通过特定的职责分工、信息传递和合作行为来维持整个群体的生存和繁殖。
结论:化学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为我们理解昆虫适应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人类行为生态学
![人类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57da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c.png)
人类行为生态学人类行为生态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探讨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人类行为生态学的定义、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定义和原理人类行为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其核心原理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行为被看作是一种环境力量,对生态系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而环境条件也反过来塑造和影响人类的行为。
人类行为生态学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和理论:1. 适应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
人类通过行为调整和适应环境,同时环境也塑造并影响人类行为。
2. 替代性:人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行为选择。
当环境条件改变时,人类经常会改变其行为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3. 形成性因素:人类行为受到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引导和塑造人类的行为方式。
4. 持续性:人类行为的长期影响和可持续性。
人类的行为选择和决策应该基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领域人类行为生态学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环境政策、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应用案例:1. 城市规划:人类行为生态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人类行为和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需求,提供更合适的城市空间和设施。
2. 环境政策:人类行为生态学可以指导政府和决策者制定更有效的环境政策。
了解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资源管理:人类行为生态学可以帮助理解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和消耗方式,从而提供更可持续的资源管理策略。
例如,在水资源管理中,研究人类用水行为可以指导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4. 可持续发展:人类行为生态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推动人们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采取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动物行为和行为生态学
![动物行为和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f0b98d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7.png)
动物行为和行为生态学动物行为一般指动物在生命周期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活动,包括食物获取、交配、迁徙、睡眠、社交等各方面。
行为生态学则是研究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竞争和合作,以及如何通过其行为改变周围环境的学科。
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和内部调节机制的反应,是动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过程中的一部分。
动物行为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们的行为不仅能反映它们自身的特性,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动态。
因此,行为生态学对研究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调节和相互作用非常有用。
良互动动物行为最普遍的功能之一是良互动,即生物体间互相作用,共同生活和交流的一种方法。
动物的良互动行为可以分为社交、竞争和协作等几种类型。
社交行为包括亲热、威胁和攻击,交配,合作等行为。
竞争行为包括食物寻找,铺巢,状态竞争等行为。
协作行为包括合作共生、结社行为、组筑巢穴等。
动物在良互动中展示出的特异行为与品质,是抗击环境挑战的关键。
例如,对于哺乳动物,如狮子和狐狸等,它们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捕食猎物,以满足其营养需求;然而,对于食草动物,例如羚羊和鹿等,则通常以快速、灵敏的步伐为其策略,以逃离捕食者和远离威胁。
性选择动物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性选择。
性选择是一种选择性的交配,是产生性特征的因素之一。
大多数物种都通过所谓的“性认知”来选择合适的伴侣。
由于不同的物种,以及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性选择策略,它们的交配习惯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雄鸟在情人节期间会进行鲜艳的羽毛展示, 常常伴随着美妙的歌唱来吸引雌鸟。
此外,昆虫交配时,则通过释放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来吸引其伴侣。
动物领土动物领土是指动物在生命周期中或某个特定阶段内普及的一种行为。
领土作为追求繁殖机会和资源的一种方式,是许多物种对夯实自身地位和获得生存所需资源等的必要手段。
领土与个体的形态、体重、年龄和性别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以狼为例,它们在自然界中形成了行为复杂而严格的社交系统,它们通常会以班级排列的方式活动, ,在固定领土内狩猎及取得食物,并为了维护自身领土,會进行较激烈的领土争夺行为。
人类行为生态学解读社会行为模式
![人类行为生态学解读社会行为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8dcff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0.png)
人类行为生态学解读社会行为模式人类行为生态学(Human Behavioral Ecology,简称HBE)是一门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行为模式的演化原因。
它融合了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观察、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对社会行为模式的科学解释。
社会行为模式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特定行为方式和规律。
它们可能包括合作、竞争、亲属关系、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
人类行为生态学从演化的角度出发,通过适应性原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解读这些模式。
首先,人类行为生态学强调人类行为的适应性。
适应性是遗传变异对环境选择的结果,它决定了特定行为的演化。
社会行为模式的存在意味着它们对人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衍具有一定的优势。
例如,合作行为被广泛认为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特征,因为合作有助于提高资源获取、风险分担和社会资本积累等方面的效果,从而增加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机会。
其次,人类行为生态学关注生态环境对社会行为模式的影响。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人类面临不同的资源分配和竞争条件,从而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
例如,若资源匮乏,个体往往会更倾向于竞争和自利行为,以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则更容易发展合作与分享的行为模式。
生态环境的变化会促使社会行为模式的调整和演化。
同时,人类行为生态学还关注个体间的亲属关系对社会行为模式的影响。
亲属关系在社会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个体为了与亲属的遗传利益保持一致,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模式。
亲属间的合作与互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行为模式之一。
通过亲属间的互助和支持,个体能够增加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机会。
此外,人类行为生态学还关注社会地位对社会行为模式的影响。
社会地位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影响着个体的资源获取、生存机会和繁衍成功。
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层次,从而导致了对社会行为模式的差异响应。
例如,社会地位较高的个体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和社会支持,从而表现出更加合作和温顺的行为模式。
行为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e658e09e314332396893a8.png)
当前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特点;(1)探讨行为生
态学机理;(2)寻找理论模式;(3)发展综合理 论;(4)应用高新技术. 生命科学的新发现和高新技术为行为生态学发 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行为生态学研究将为珍稀、 濒危物种迁地保护作出贡献,还将对水产养殖 业、动物养殖业、远洋捕捞业和野生动物驯化 发挥指导性的作用.
过的五届国际行为生态大会上所提交的论文题目看, 论 文的三分之一是关于繁殖策略的研究报告;与生存策 略、社会行为和生活史有关的研究报告各占l4 左右. 关于行为机制的研究报告仅占7 .1995年在国际著名 的刊物所发表的行为生态学方面的论文中,有关动物 繁殖策略的研究报告占多数.这一现象反映了行为生 态学者研究兴趣合乎逻辑的延伸,从研究动物的低
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动物的行为
功能、存活值、适合度和进化过程)。
行为生态学分类
一 学习行为生态学 二 觅(取)食行为生态学 三 生殖行为生态学
四 领域行为生态学
五 社会行为生态学 六 战斗行为生态学
(动物的迁移、休眠与通讯)以及(动物行为的进化与遗传)也在行为生态 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众多动物行为生态科学工作者的辛勤探索下,对各类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在不断进行, 这些年来主要的工作有(发表文章):兽类122篇,鸟类34篇,两栖爬行类12篇,昆虫6篇,其它9篇.
Thank you !
。
1973年 K. Lorenz , N. Tinbergen 和K.von. Frison三人因动物行为的卓越研究而 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诺贝尔奖第一次授予行为学家。推动了行为学和行 为生态学的发展。
1.1978年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行为生态学论文集《Behavioural Ecolog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1984年经修改补充出了第二版,1991年又 出了第三版,具 有很高的权威性,很受欢迎。 2.1981年 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介绍行为生态学的理论和内容的专著问世,(作者是 牛津大学的Krebs和剑桥大学的Davies)十分畅销,于1982、1983、1985年一印再印 到1987年出了第二版,1992年又出了第三版《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 ral Ecology》 3.1984年4月英国生态学会召开第25次生态学专题学术讨论会——行为生态学专题学 术讨论会,到会多达500人。 4.1985年《实验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出版(为纪念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代行为 学奠基人)。 5.1991年8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第22届国际行为学学术会议,(第一次在亚洲举行行为 学国际会议)。
行为生态学
![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e3593e31126edb6f1a10f2.png)
对于生殖个体的“弊”: 1.帮手加快食物资源的枯竭 2.帮手活动引起捕食者的注意 3.没有经验会帮倒忙 4.帮手是未来生殖者,也是潜在竞争者
对于非生殖个体的“利”: 1.获得经验 2.享受群体的食物资源,获得安全感 3.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 4.获得和生殖个体一样的群体生活好处
帮手独立生殖好处更大,但有条件限制
集体生殖
——缟[gǎo]獴[mé ng]
• 4-40只缟獴结群 • 好几只雌兽生殖,进程同步 • 幼獴同龄,吸食任何母獴的奶
缟獴生殖合作的雌雄分工
• 大部分成年獴外出觅食时,总有一 只或多只成年獴留下看护幼獴—— 3/4由雄獴担任 • 喂奶的雌獴从不担任保卫工作
——犀鹃
• 生殖单位:1-4个单配偶家庭和少数 未配对的帮手鸟组成
1.环境有限,建立新领域困难 2.雌配偶数量不足 3.环境不可预测,生殖条件严酷,新 生殖个体生殖成功机会小
谢谢!
• 生殖单位中所有成员共同建造一个公 共的巢 • 每个家庭的雌鸟都产卵于巢中
• 出壳前(雌雄)共同孵卵。出壳后 (雌雄)共同喂养、保卫
*合作中的残酷竞争
生殖合作的利弊
对于生殖个体的“利”: 1.培养后代时的重要帮助 2.双亲之一意外死亡时,提高后代存 活率和出巢率 3.帮手积累经验,提高未来生殖率, 提高广义适合度 4.增大群体,保卫高质量领地 5.更有效防御,更有效发现利用资源
• 樫鸟一雌一雄组成家庭,占有领域 • 樫鸟家庭一半以上都有帮手,平均每个 家庭1.8个助手 • 帮手几乎都与帮助的家庭有一定亲缘关 系
根据对165只帮手鸟的研究
• 64%的个体在帮助自己双亲
• 24%的个体在帮助一只丧偶的鸟 • 4%的个体在帮助与自己毫无关系的 家庭
行为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行为生态学研究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bb7fe5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c.png)
行为生态学研究的内容行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动物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并对其产生反馈,以及动物行为对环境有何影响。
本文将从行为生态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好地了解行为生态学的内容和意义。
行为生态学的定义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来揭示动物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行为生态学家认为动物的行为是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行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各种动物,从昆虫到哺乳动物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
行为生态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揭示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中,野外观察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此外,实验方法也是行为生态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实验室或人工环境中控制条件,研究人员可以系统地探讨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众多领域。
首先,行为生态学可以揭示动物行为与生存、繁殖和适应等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
例如,许多动物会通过选择适合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来提高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其次,行为生态学还可以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动物需要通过行为的调整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此外,行为生态学还可以研究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行为。
例如,社会性动物的群体行为和合作行为是行为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结果可以用于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资源。
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性和生态需求,可以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从而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种群。
其次,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于农业和林业生产的改进。
通过了解害虫和害兽的行为特征,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减少损失。
此外,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
行为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研究动物行为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生态学观点
![现代生态学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236e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6.png)
现代生态学观点现代生态学涉及广泛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多个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以理解和解释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过程。
以下是一些现代生态学观点和研究领域:1.生态系统生态学:这个观点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生态系统生态学探讨了不同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2.景观生态学:这个领域关注的是大范围的地理区域,研究景观中的生态模式和过程。
它强调了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边界,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
3.行为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别是动物在其生活环境中如何获取食物、寻找伴侣、避免捕食者等。
这个领域探讨了动物的适应策略和生存技能。
4.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学:这个观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研究人员试图了解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生态学的社会应用:现代生态学不仅仅关注科学研究,还强调了生态学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如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6.分子生态学:这个领域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了生态系统中基因水平的相互作用和多样性,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7.宏观生态学:宏观生态学研究生态学过程和模式的大尺度和长期变化,以全球或区域的角度来理解生态系统。
8.生态系统服务:这个观点强调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服务,如饮用水、食物生产、气候调节、污染处理等,以及这些服务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现代生态学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强调多学科方法的综合和可持续性。
这些观点共同有助于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
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fd21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c.png)
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行为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深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从而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帮助。
然而,要想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许多复杂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动物行为生态学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法。
一、野外观察法野外观察法是动物行为生态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许多早期的生态学家和自然主义者都使用过这种方法,包括达尔文。
通常情况下,研究者会亲自去到动物的活动区域,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记录环境因素、收集样品等等,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野外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并且可以收集一些很难用其他方法收集到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非常有帮助。
另外,野外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环境因素与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实地实验法除了野外观察,实地实验也是一个常用的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变量,研究者可以重复研究结果,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实地实验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动物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
实地实验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第三方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并且研究者可以控制实验中的一些变量,从而更加准确地研究动物行为的因果关系。
另外,通过实地实验,研究者可以重复研究结果,从而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三、追踪研究法追踪研究法是通过定点追踪一种特定动物,并且记录下它的活动习性和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追踪研究法可以通过GPS卫星追踪、无线电追踪、标记追踪等方式实现。
追踪研究法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移动路径、家庭范围和领域,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动物行为的因素。
另外,通过追踪研究,研究者可以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以及它们在环境变化下的演化规律。
四、行为试验法行为试验法是通过对动物行为进行试验,来研究不同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例如观察动物对不同类型的食物的反应;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例如研究动物对人类活动的反应。
行为生态学(第二版)
![行为生态学(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eb6f4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b.png)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行为
教材
对策
研究生
合作
动物
社群
版
生态学
理论 行为
利他行为
生态学
生态学
实例
生殖
模型
进化
关系
内容摘要
行为生态学将生态学同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引入经济学思想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析。 该学科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出了进化稳定对策、博弈论、频率制约、最适模型、经济可保卫性、两 性利益冲突、亲缘选择、广义适合度、利他主义、行为权衡和决策以及基因的自私性等概念。本书全面概要地介 绍了行为生态学的理论,全书共分为12章,分别从觅食行为、生殖行为、社会行为、生境选择和领域行为、社群、 捕食、信号与通信、资源竞争等不同角度,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 法。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读书笔记
给人启发良多的一本教材。
生物狗的进阶读物x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博弈对策” ✓集亿万年物竞天择压力层层筛选留下的最优策略集 锦,每个经济学研究从业人员都应当仔细研读的绝世好书[强]。
目录分析
第二节觅食行为经 济学
第一节最优化觅食
第三节对离散分布 食物的最适利用
第五节觅食行为的 可变性
第四节非生殖个体充 当帮手的原因
第五节生殖 者与帮手之 间的利益冲
突
第六节生殖 合作行为的 进化
第二节社群生活与 种内关系
第七章行为生态学精讲
![第七章行为生态学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f4b3a334da38376bae1faec9.png)
独霸式 单线式
循环式
三、利它行为
? 利它行为( Altruism)的概念:一个个体以牺 牲自己的适应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 体的适应。
? 亲缘选择( Kin selection ) ? 亲缘识别( Kin Recognition ) ? 互惠( mutualism ) ? 蒙混(manipulation ) ? 回报(reciprocity)
(四)自私基因
? 自私基因(selfish gene):是指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 绝对自私性,是对动物行为功能的基本解释。
? 《自私基因》(Dawkins, 1976, 1982): ? 基因的天职是复制,而动物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和运载体; ? 基因天生就是自私的,如果它不自私,把生存机会让与其
? 真社会组织的共同特点: ? 至少两代成员同居一处; ? 只有少数成员从事繁殖; ? 不从事繁殖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照料从事
繁殖成员所生育的后代。 ? 蚂蚁、蜜蜂、黄蜂、白蚁等; ? 裸鼢鼠。
(三)集群生活
? 集群行为的好处 ? 发现好的觅食地点(红嘴奎利亚雀) ? 对付难以捕获的猎物 ? 有利于繁殖 ? 有利于防御捕食者 ? 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小环境
单配偶制(monogamy)
? 单配偶制:雌雄个体彼此独占的婚配制度。 如天鹅、丹顶鹤;狐、鼬等。
? 出现单配偶制的条件:资源分布均匀,个体 很少有可能独占资源;只有双亲共同担负育 幼任务,生殖才可能取得成功。
多配偶制(pologamy)
? 一雄多雌( polygyny) ? 一雌多雄( polyandry) ? 混交制
量
胃容限制
陆生植物摄入量
进化与行为行为生态学的进化解释
![进化与行为行为生态学的进化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35c0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09.png)
进化与行为行为生态学的进化解释进化与行为:行为生态学的进化解释行为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动物的行为如何适应环境,并对其进化产生的影响进行解释。
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取决于对进化原理的理解,因为行为是一种能够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特征。
本文将探讨进化如何解释行为生态学现象以及进化如何推动动物的行为适应。
一、进化解释行为生态学现象行为生态学中的行为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进化解释了这些行为主要通过适应性进化的角度。
适应性进化是指个体或物种适应环境的遗传改变。
在适应性进化的驱动下,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体的存活和繁殖有关。
1.1. 亲子关系和亲缘选择在许多动物社会中,亲子关系对于行为的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亲子关系会导致亲缘选择,即个体选择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行为对象进行交互。
这种选择是基于亲属帮助亲属生存和繁殖的亲缘共享的原则。
这样的进化策略可以观察到一种行为叫做“亲子投资”,即父母为了照顾自己的后代而进行的投资行为,比如鸟类孵蛋照顾雏鸟、哺乳动物的哺乳行为等。
1.2.性选择性选择是另一个可以解释行为生态学的进化机制。
性选择是指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个体表现出的某种特征使其更具有繁殖成功的能力。
性选择提供了一种解释为什么许多物种的个体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性别二态性,以及为什么一些物种的个体表现出吸引伴侣的性选择性行为。
二、进化推动动物行为的适应进化推动动物的行为适应主要通过自然选择和性选择两种方式。
自然选择是指个体或物种适应环境的遗传改变。
在环境中生活久的物种会受到更多的自然选择。
这样的适应会导致行为适应性的改变,使得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己的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
2.1. 逃避和捕食行为的进化逃避和捕食是动物行为中最基本的两种类型之一。
逃避行为是为了回避潜在危险或捕食者的攻击,从而提高个体生存的机会。
这种行为通常通过进化来完善,逐渐发展出更加高效的逃避方式,比如鸟类的飞行能力和瞪羚的奔跑速度。
人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人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5a12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6.png)
人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人类行为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理解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更健康和可维持的生态系统。
本文从研究思路和方法两方面来探讨人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研究人类行为生态学需要首先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焦点。
环境是多样的,涵盖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不同领域。
人类行为也是多样的,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等不同层面。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来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焦点。
其次,研究人类行为生态学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生态系统是由多种有机体、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和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系统。
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仅是局部的,而且是整体的和综合的。
因此,我们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关注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要重视局部和细节的作用。
最后,研究人类行为生态学需要重视互动性和多样性。
环境和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断检验和调整研究假设和方法。
同时,由于人类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多样性,我们需要探讨不同文化、地域、社会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以便为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研究人类行为生态学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 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一种从多个维度观察环境和人类行为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数据收集等手段来获取信息,以如实地反映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需要谨慎处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与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 实验操作法实验操作法是一种模拟条件下进行环境和人类行为研究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被试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进行控制性操作,以便模拟相应的环境和人类行为情境,进而加深对二者关系的认识。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充分注意实验条件的设计和被试者的代表性。
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和比较的方法,可以为人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数据和证据支持。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和生态生物学研究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和生态生物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d5902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a.png)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和生态生物学研究生命的诞生和进化是生物学的基石,而行为是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在研究生态问题时,行为生态学和生态生物学不可或缺。
从个体行为到种群行为行为生态学是探索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动物如何对周围环境作出适应、生存和繁衍反应,从个体行为到种群行为的各个层面,为生态学提供了一个研究动物适应环境的新视角。
行为生态学所关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与资源利用:动物的行为往往与其生存和繁衍有关,而资源利用是其基本需求之一。
行为生态学研究动物如何寻找、获取、竞争、利用食物、栖息地等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 行为策略与进化:动物的行为策略往往适应其生态环境,是进化的结果。
行为生态学研究了动物如何选择不同行为策略以应对环境变化,以及这些策略背后的进化机制。
例如,很多鸟类在繁殖季节会选择一种繁殖策略,比如是与同类合作繁殖还是单独繁殖,以获得更多后代的生存机会。
3. 社会行为与群体动态:动物不仅在个体层面表现出各种行为,更在种群层面以及与其他物种的互动中表现出丰富的行为。
行为生态学研究动物的族群结构、社会组织以及群体动态,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环境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生态生物学的视角生态生物学着眼于物种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物种的适应能力、生态位、竞争、共存、演替等。
而行为生态学则是生态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强调动物的行为与这些生态问题的紧密联系。
行为生态学和生态生物学的相互关系十分密切。
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不同视角探索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质。
例如,在研究动物在群体中的行为时,行为生态学关注的是动物之间的互动、群体结构和动态演变。
而生态生物学则关注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协作以及这些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生态位分配的变化。
生态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有所重叠,共同揭示了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适应和提高了对生态问题的理解。
动物行为生态学
![动物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98bd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b.png)
动物行为生态学动物行为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在其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模式、适应性和进化意义。
动物行为生态学旨在探讨动物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动物行为的分类动物行为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求偶行为、捕食行为、领地行为、群体行为等。
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求偶行为是动物为了找到配偶而展示的行为,捕食行为是动物为了获取食物而展示的行为,领地行为是动物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地而展示的行为,群体行为是动物为了在群体中生存和繁殖而展示的行为。
不同类型的行为反映了动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和进化策略。
二、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动物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
例如,一些动物会展示出警戒行为来避免捕食者的袭击,一些动物会展示出求偶炫耀行为来吸引异性配偶,一些动物会展示出合作捕食行为来提高捕食成功率。
这些行为的适应性使得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三、动物行为与生态系统动物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动物的捕食行为可以控制猎物种群的数量,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一些动物的掠食行为可以影响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
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行为的展示而体现,这种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观察、实验研究、数学建模等。
野外观察是研究动物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模式和策略,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适应性和进化意义。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假设,揭示动物行为背后的机制和原因。
数学建模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动物行为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响应,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五、动物行为生态学的意义动物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e046cf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5.png)
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是一个涉及动物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分支。
该分支主要研究野生动物的行为,包括采食、觅食、交配、繁殖等方面,以及这些行为如何适应和影响其环境。
行为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涉及行为学、生态学和进化学等多个科学领域。
该科学的目的是研究动物行为以及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此来进一步了解动物如何进化适应其生态环境。
动物行为的研究动物行为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生态过程,其涉及到动物在不同环境下获取资源、避免风险、繁殖后代、进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行为。
动物行为可以反映出它们对其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进化的行为适应性和时空分布的规律。
除了观察和记录野生动物的行为,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GPS和辐射测量仪等现代仪器和技术,以获得关于其位置、活动模式和行为特征的更多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哪些特征使得动物在特定环境中更有竞争力,以及哪些环境变量影响着动物行为的表现。
研究生物学中的行为生态学可以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产生一些实质性的影响。
由于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调整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确保其生存和繁殖的成功。
特别是对于人类如何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进行决策时,这种理解变得尤为重要。
性选择和繁殖策略性选择和繁殖策略是行为生态学中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动物的产卵、育儿、交配和竞争等行为,可以了解到动物如何选择伴侣、繁殖,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传递其基因。
例如,雄性动物可能测试自己的战斗技能或者展示自己的优美羽毛,以获得配对机会。
对于雌性动物而言,可能会选择与具有更好基因的雄性产生后代,这需要了解利用不同的逃避和诱惑策略,例如模仿雌性、使用其中性化色彩等等。
解答这类问题,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物种生态特征,为此也备受关注。
也有一些生物会利用基因标记来区分个体,例如大熊猫眼眶形状和被毛颜色的不同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基因型。
研究这些生物基因的遗传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的类型 1、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 趋性
先天行为
本能 非条件反射 印随 经典条件反射 联系学习
后天行为
洞察学习
操作条件反射
习惯化
动物行为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反射 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是先 天的 无条件反射:后天的 巴浦洛夫
二、动性 对刺激所做出的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 应,其强度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结果导 致身体长轴没有特定的指向 直动性:造成个体的聚集 调转动性:随着刺激强度变化,动物随机转向 的频率也发生变化。可帮助动物停留在刺激源 部位,防止动物进入不利环境。如昆虫沿着一 个物质气味梯度找到食物或配偶 动性是一连串的随机活动。通过一定的躲避或 接近运动,最后到达或避开某一刺激来源,回 避不利环境,并经常使自己处于适宜于生活的 区域内。
感受器按所接受刺激的类型: 化学感受器 光感受器 热能感受器 机械性刺激感受器:引起压觉、痛觉、 触觉、平衡觉和听觉
刺激及其作用
1.刺激的分析 环境的变化引起动物行为的变化 粉虱,选择寄主植物的第一步是依靠视觉,如 叶片的反射光谱波长为500-600nm 成年雌蜱受到光照射后,向着光线爬到草丛或 灌木的枝端;人或兽走近时,身上的丁酸气味 是诱导蜱抓住并附着在人或兽的身上;寄主温 热的躯体是又一刺激,促使蜱类把喙插入寄主 的皮肤,开始吸血。但血的味道和寄主的特征 对蜱并不重要
刺激的外围筛选的另一种情况:侧面抑制 感觉器官虽能感受到刺激,但不能将它全
部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到中枢神经系 统中去。如某些节肢动物的复眼中的光感 受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在将神经冲动传出的 同时抑制了临近感光细胞的兴奋,可能提 高视觉的反差度 外围筛选在筛除无关刺激以减少对大量的 无关信号作出反应的无效能量消耗上具有 重要意义
刺激信号发展得愈明显、愈大,恫吓天 敌、识别亲体,或保护自己的卵和后代 的作用也就越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 传宗接代 鲑鱼需要铺有石子层的河床来埋藏鱼卵, 石子对于引起鲑鱼产卵行为是一个重要 的刺激,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格,象 核桃大小才能起刺激作用,若换成敷料 块也一样诱发产卵反应
行为动机 以结构特征与生理状态以及后天经验为基础的、 在表现某一特定行为之前的动物内部待机状态 称为行为的动机。 如同一只雄猫在求偶期和非求偶期对雌猫的反 应不同 行为动机是动物行为的内在因素,环境刺激与 动机结合,交互作用才引发行为 冲动就是具体的行为动机,如性冲动、摄食冲 动。冲动引起寻求行为与完成行为 寻求行为随环境变化而多样;完成行为是刻板 不变的,被称为固定行动方式,如吃,交配
五、释放行为的刺激阈值和空放行为 阈值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的最小刺激强 度 阈值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 空放行为:无刺激行为释放,阈值降低 到导致行为的自发产生
六、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 特定刺激疲劳:狗的擦反射 特定反应疲劳:苍头燕雀在枭出现时的 躁动反应
七、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 欲求行为阶段:动物积极寻找和探索目 标 动物的欲求行为需经历较长时间,行为 程序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会表现出学 习能力 完成行为能使动物的欲望下降
1.形态像三刺鱼的模型,不 能引起雄鱼的战斗。
2~5.腹面是红色的模,都能 引起雄鱼的战斗。
种间引发刺激 如鸟类的报警鸣叫。种间引发刺激在共 生现象和拟态现象中较普遍
刺激积累与超常刺激 动物的许多行为由几个刺激先后连续地或共同 地引发,在效果上相互促进,称为刺激积累 如大西洋海鸥在抱窝时要将滚出窝的蛋收回巢, 蛋的大小、颜色和斑点就是这一行为的信息刺 激,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较大的蛋在引发这一行 为上更有效,有斑纹的比色泽一般的更有效, 绿色蛋比棕色蛋更有效,有斑纹的绿色的大蛋 最有效。缺少了一项刺激因素可以通过增强其 他刺激因素的办法加以补偿 如果将具有红色腹部的雄三棘鱼模型倒立就会 增强保卫领域的雄鱼的攻击性 集体求偶行为
区别地对待环境中的刺激是动物决定产生什么 行为的关键 一个刺激就能引起反应,这类刺激称为信号刺 激或释放者,这在某些先天性行为中特别重要。 如某些蛾类的向光行为 灰雁寻找丢失的卵时,起作用的是卵上的褐色 斑点而非卵的形状 灰黄蝶追求配偶,有三个刺激最重要:深色效 果最好;模型越大刺激飞行的反应就越强;动 作:纸蝶移动的方式和间隔不遵循一定程序为 好 距离:离雄蝶越近越好
中枢筛选:
涉及筛选在中枢的哪个部位发生及筛选
的机制 如豹蛙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LID能分辨 不同颜色,但其神经中枢则只能感受兰 色,其意义可能是在遇到危险时感知兰 色水面而逃生
关键刺激与引发刺激 凡能引发动物行为的特殊刺激就是关键刺激。 雄三棘鱼好斗的关键刺激是其他雄三棘鱼腹部 的红色,代表性成熟了的三棘鱼 由关键刺激引发的反应行为具有重要的适应意 义,否则对动物的生存与繁殖产生严重影响 凡能引起同种动物发出行为反应的性状是引发 刺激。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化学的、行为 的。代表这种刺激的动物性状必须是易于辨认 和鲜明的如雏鸟的张嘴姿态,孔雀的尾羽 由于引发刺激的鲜明性与逃避敌害的隐蔽性相 矛盾,因此引发刺激性状往往在可折叠的器官 上表现,或只在需要时才显示出来
超常刺激 动物总是表现出选择那些比正常刺激要强 许多,而且颜色异常鲜明的刺激的倾向 海鸥和有些鸟类,如同时看到一只正常大 小的蛋和另一只大得多的蛋,总是选择大 的,这种现象叫做超常刺激 模型用又细又长的超长喙,海鸥幼雏的啄 食次数就大大增加(26%) 有些蛾类在身体每侧各有两个眼斑,当捕 食者看到这种超常刺激时更害怕
总结: 引起雄蝶起飞反应的刺激信号与形状无 关,与颜色关联不多,重要的是体型大, 色泽深,距离近、活动强 颜色:只对黄色及兰色发生反应,但对灰 色无反应 在觅食时,能注意辨识和区分颜色,在追 逐配偶时,因为注意力转移,焦点集中 在雌性身上,忽略了颜色的差异
2.刺激的选择 动物在特定情况下选择通过感觉器官传 来的某一刺激信息,在另一种情况下又 不采用从该刺激获得的资料,神经生理 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选通 动物行为的失误指动物在不适当的情况 下产生的不相宜的行为。对动物本身并 无好处。如杜鹃的养母不理会自己的幼 鸟
三、趋性
是动物根据刺激定向的另一种最普通的适应性行为,使 接近或离开一个刺激源的定向运动。沿着直线,通过动 物体的长轴直接指向刺激源。 动物对于环境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化学物质、地 心引力等,有显著的趋近或避开的反应,这是一种先天 性行为,叫做趋性。 假如定向运动是朝着刺激的来源,称为正趋性;假如是 反着刺激的来源,称为负趋性。 趋性的一个主要特征:为整个身体的反应,是整个动物 体的定向运动 趋激性:沿着直线趋近或离开刺激源靠的是身体两侧具 有成对的感受器 如动物向光运动时,总保持两只眼睛能接受同样刺激的 状态。若一只眼睛无光,则动物不断地作圆圈运动。
一般把向性、趋性、反射、本能统称为先天行 为或天赋行为,是定型的 、对一定刺激产生特 定反应的行为,是固定作用方式,神经机制为 一条神经通道。好处在于对刺激能作出迅速的、 无误的反应 学习和推理是后天获得的行为,常对一些反应 作出改变,其神经机制带有改变通道,即在原 来的神经通道上联系有可以选择的通道。好处 在于能适应多变的环境
幼鸟读亲鸟模型的反应: 形状似乎没有关系,头与身体的大小比 例非常重要。 幼鸟对猛禽作出迅速逃避的反应:猛禽 多为短颈的,与鸭、鹅等的长颈截然不 同。
刺激筛选,分为外围筛选和中枢筛选: 外围筛选:动物的感觉器官只能感受一定种类、 范围阈值的环境刺激。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对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通过自然选择的结果。 例如亚热带地区传染黄热病的埃及伊蚊,其雄蚊 触角上的感受器只能感知雌蚊翅膀振动频率,而 雄蚊振动频率比雌蚊高,被雄蚊的感受器筛除 蝙蝠在夜间利用回波定位捕食夜蛾。夜蛾胸部的 感受器上的鼓膜有2种感受细胞,A1细胞能感受 较远的(30m)超声波,夜蛾接收后立即采取不 规则的飞行方式。A2细胞只能感受距离为2-3m 的强烈超声波,说明蝙蝠已近身畔,夜蛾采取突 然落地的动作逃生
昆虫对同类释放的外激素源的定向多属趋性。 外激素的刺激首先引起动物移动,其次是控制运动 的速度,这类反应称为直线运动反应。 动物受到外激素刺激后,作出身体方位的转向运动, 称为趋性反应 动物将身体转向外激素浓度最高区,这种转体叫做 化学调转趋性 有些动物将外激素连续地或断断续续地沉积在基质 上,然后让其挥发到空气中或溶入水中,形成一种 延伸的臭迹,并使种内个体发生跟随行为。当动物 偏离到臭迹一侧时,动物就会发生转体反应,沿着 臭迹前进的路线呈正弦曲线或锯齿形。锯齿形移动 方式还可以防止动物嗅觉敏感性的衰退。假如动物 一直沿着臭迹中线前进,则嗅觉敏感性会很快下降 (适应)。
行为动机之间的竞争与矛盾行为 本能之间能量大小的较量,能量最大、 冲动最强烈的就在行为上得到优先表现 如软体动物Pleurobranchus的行为方式 顺序是排卵、摄食、求偶、其他活动。 如果提供食物,即使它正在交配也会转 向取食;然而当它排卵,则抑制了摄食 行为,从而防止它吃掉自己排出的卵
矛盾行为:不同行为动机之间竞争的另一种形 式,即2种动机或2种不相容的行为倾向之间彼 此势均力敌时所发生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改向行为:争斗时失败的一方不向对手攻击而 改向第三者(地上的草丛),在有等级结构的 动物群体中欺软怕硬 趋避行为:同一事物能刺激2种行为时,如竞 争对手的出现能同时引起进攻行为及逃避行为 转移行为:是在2种互不相容的行为方式同时 出现而且动机又同等强烈时发生,因此是彼此 抑制的。
有的学者将转移行为称为替换活动:一些行为与 其发生的情境是无关的或异常的 2只公鸡打架时往往突然停止争斗而转向地面啄 食,随后又继续战斗;争斗时,一只刺鱼表现出 挖掘筑巢的行为。转移行为通常以摄食、整饰皮 毛、以喙刷饰羽毛、筑巢和抚育等方式表现。 在这类被激活的本能的动机性冲动受到阻止,不 能沿着它们本身的等级系统的通路下传;积累的 冲动最终溢出或爆出火花到了另一本能的通路中 去,因此表现成另一本能运动模式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