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和二烯烃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I )炔烃一、定义、通式和同分异构体定义: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烃。
通式:C n H 2n-2同分异构体:与烯烃相同。
二、结构在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采用SP 杂化方式,即一个 2S 轨道与一个2P 轨道杂化, 组成两个等同的 SP 杂化轨道,SP 杂化轨道的形状与 SP 2、SP 3杂化轨道相似,两个SP 杂化 轨道的对称轴在一条直线上。
两个以SP 杂化的碳原子,各以一个杂化轨道相互结合形成碳碳6键,另一个杂化轨道各与一个氢原子结合,形成碳氢 6键,三个6键的键轴在一条直线上,即乙炔分子为直线型分子。
每个碳原子还有两个末参加杂化的P 轨道,它们的轴互相垂直。
当两个碳原子的两P轨道分别平行时,两两侧面重叠,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 n 键。
三、命名炔烃的命名原则与烯烃相同,即选择包含叁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碳原子的编号从 距叁键最近的一端开始。
若分子中即含有双键又含有叁键时,则应选择含有双键和叁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并将其命名为烯炔(烯在前、炔在后)。
编号时,应使烯、炔所在位次的和为最小。
例如:CfCfCHCHDHC 三 CH3-甲基-4-庚烯-1-炔CH 3但是,当双键和叁键处在相同的位次时,即烯、炔两碳原子编号之和相等时,则从 靠近双键一端开始编号。
如:Cf 二C 比三CH1-丁烯-3-炔四、 物理性质与烯烃相似,乙炔、丙炔和丁炔为气体,戊炔以上的低级炔烃为液体,高级炔烃为 固体。
简单炔烃的沸点、熔点和相对密度比相应的烯烃要高。
炔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五、 化学性质 (一)加成反应1、催化加氢炔烃的催化加氢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加一个氢分子,生成烯烃;第二步再与一个氢分加成,生成烷烃。
催化剂HC 三 CH + H 2 —CH2、加卤素炔烃与卤素的加成也是分两步进行的。
先加一分子氯或溴,生成二卤代烯,在过量 的氯或溴的存在下,再进一步与一分子卤素加成,生成四卤代烷。
HC 三CH + Br2 -------- Br=CHBrCHB 广2CHB 2虽然炔烃比烯烃更不饱和,但炔烃进行亲电加成却比烯烃难。
炔烃
④ 叁键碳的电负性较大。
电负性: SP > SP2 > SP3 C—H 中的H具有微酸性
二、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1. 同分异构体----从丁炔开始有异构体.
同烯烃一样,由于碳链不同和叁键位置不同所引起的。 由于在碳链分支的地方不可能有叁键的存在,所以炔 烃的异构体比同碳原子数的烯烃要少。 炔烃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HgCl2 [R-C= CH 2 ] RC≡CH+HOH H 2SO4 O H
R-C- CH 3
O
CH 2 =CH
H O
CH3 -CH
O
这种异构现象称为酮醇互变异构。由于两者互变 很快,酮式结构稳定,在平衡状态下,以酮式化 合物为主。
-C=C-OH
-C-C=O
H
R-C≡CH 得:甲基酮
液态氨
稳定性 碱性
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a) 叁键的碳氢键由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参加组成s共 价键,叁键的电负性比较强,使C-H s键的电子云更 靠近碳原子. 这种 ≡C-H键的极化使炔烃易离解为 质子和比较稳定的炔基负离子 (-C≡C-). (即:有利 于炔C-H异裂形成H+.)
(b) 炔烃H原子活泼,有弱酸性和可被某些金属原子取代. (c) 炔烃具有酸性,是与烷烃和烯烃比较而言,其酸性比水还弱.
KOH CH2 = CH-OCH3 HC≡CH+CH3OH 加热,加压
历程:
CH 3OH+KOH CH 3O K + +H 2O
醇钾CH3OK具有盐的性质,可以离解为甲氧基负离子和钾 离子。带负电的甲氧基离子首先和炔烃作用,生成碳负离 子中间体,然后再和一分子醇作用,获得一个质子而生成 甲基乙烯基醚。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4.1 炔烃
二、炔烃的命名 1. 衍生物命名法
衍生物命名法只适用于简单的炔烃。以乙炔为母体,将其它的炔 烃看作乙炔的衍生物。
例如:
4.1 炔烃
2. 系统命名法
与烯烃的命名类似 ① 要选择含有 C≡C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 编号从最距离叁键最近的一端开始,并用阿位伯数字表示叁键的 位置。例:
837KJ/mol 0.120nm
611KJ/mol 0.134nm 0.108nm
( 3x347=1041)
347KJ/mol
0.154nm 0.110nm
H C C H H2C CH H
H3C C H2 H
原因: ① -C≡C-中有1个σ和2个π键; ② sp 杂化轨道中的 s 成份多。(s 电子的特点就是离核近,即 s 电子
CNa CNa + 2CH3I
CH3C CC2H5 + NaBr
CH3C CCH3 + 2NaI
炔化物作为亲核试剂,也可以与醛酮 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 羟基炔化合物:
4.1 炔烃
(3) 过渡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炔烃的鉴定
CH CH + 2Ag(NH3)2NO3 CH CH + 2Cu(NH3)2Cl
4.1 炔烃
③分子中同时含有双键和参键时,先叫烯后叫炔,编号要使双键和
参键的位次和最小。
1 2 3 45
CH C-CH=CHCH3
3-戊烯-1-炔
6 54 3 2 1
CH C-CH=C-CH=CH2
3-乙基-1,3-己二烯-5-炔
CH2CH3
④若双键、叁键处于相同的位次供选择时,优先给双键以最低编号。
4.1 炔烃
第4章 炔烃、二烯烃
碳素酸的弱酸性
Na
+ 2 HC
+
HC
CH
CH
110℃
2 HC
CNa
+H
NH3
2
NaNH2
HC
CNa
+
13
R3C CH
Ka
R3C C
CH
+
44
H
+
物质名称
pKa
HOH
HC
H2 C
CH2
H3 C
CH3
15.7
25
50
端炔酸性的解释 端炔中的碳为sp杂化, 轨道中s成分较大, 核 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电子云靠近碳原子, 使分子中的C-H键极性增加, 易断裂:
HC CH
+ 2 Ag(NH3)2NO3
+ 2 Cu(NH3)2Cl
AgC
CAg
+ 2 NH4NO3 + 2 NH3
乙炔银(白色)
HC CH
CuC
CCu
+ 2 NH4Cl + 2 NH3
乙炔亚铜(砖红色)
应用: 区别端炔与非端炔、端炔与烯烃。
RC CH
16
炔化物的生成
注意:炔化银或炔化亚铜在干燥状态下, 受热或震动容易爆炸。实验完毕后 加稀硝酸使其分解。
+
RC
CH2
> RCH
+
CH
22
炔烃的亲电加成
炔烃与烯烃反应活性比较: 炔烃的加成速度比烯烃慢。
加卤素
当化合物中同时含有双键和叁键时, 首先在双键上发生加成反应。
Br2 低温
Br Br
选择性加成
基础有机化学 炔烃与二烯烃
在液氨中用Na或Li还原,主要得反式烯烃。
R C C R
Na-NH3( l ) R
H
C C
H R
烯烃和炔烃的混合物加氢,炔烃先被氢化。
CH2 CH C CH +H2
Pd-BaSO4 喹啉
CH2 CH CH CH2
(2) 亲电加成
首先生成二卤化物,为反式加成,继 加卤素: 续和卤素作用生成四卤化物。
3 共轭效应C(conjugatve effect)
(1) 共轭效应的产生 由于分子中电子离域而产生的电子效应。
共轭体系中,由于轨道间的互相交盖,使共轭
体系中电子云产生离域作用,键长趋于平均化, 分子内能降低、更稳定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静态共轭效应是分子固有的,动态共轭效应 是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
CH3CH2Br CH3CH2C CNa 液NH , o CH3CH2C CCH2CH3 C , 3 -33 75%
端炔:
炔烃的鉴定
HC CH 2Ag(NH3)2NO3
AgC CAg
乙炔银(白色)
CH3CH2C CH Ag(NH3)2NO3
HC CH 2Cu(NH3)2Cl
CH3CH2C CAg
丁炔银(白色)
CH2 C CH3
2-甲基-1,3-丁二烯 2-methyl-1,3-butadiene
CH
CH2
CH2 CHCH CHCH CH2
1,3,5-己三烯 1,3,5-hexatriene
两端离双键等距时,从构型为Z的一端开始编号。
2 1 3 4 5 6 (2Z,4E)-2,4-己二烯 (2Z,4Z)-2,4-hexadiene
2p 180°
sp杂化轨道
炔烃 二烯烃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学习要点:本章学习在了解炔烃和二烯烃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这两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以及由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征所引起的共轭效应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第一节炔烃不饱和烃除了烯烃外还有炔烃。
例如气割气焊用的乙炔(HC≡CH),就是一个炔烃,凡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烃均称为炔烃,碳碳叁键(-C≡C-)是它的官能团,它的通式为C n H2n-2,与碳原子数相同的二烯烃,环烯烃为同分异构体。
一、炔烃的结构以炔烃中结构最简单的乙炔为例,在乙炔中两个叁键碳原子都是只和两个原子相结合,因此它只需要用两个价电子来构成两个σ键,亦即炔碳原子中的s电子轨道只要和一个p电子轨道进行sp杂化就可以了,形成了两个相等的sp杂化轨道,如图4-1所示。
图4-1 碳原子轨道的sp杂化每个sp杂化轨道包含1/2s轨道成分和1/2p轨道成分,其形状与sp3,sp2杂化轨道相似,只是更“胖”些,两个sp杂化轨道对称地分布在碳的两侧,成为一条直线,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80º。
如图4-2所示。
所以在乙炔中每一个碳都以一个sp杂化电子轨道与氢的1s电子轨道相互重迭成为一个C-H键,两个碳又各以一个sp杂化轨道相重迭,形成C-C键,这些都是σ键。
图4-2 碳原子的sp杂化电子轨道两个C原子尚各余两个p电子轨道,它们的对称轴都与sp杂化轨道的对称轴互相垂直,这两个p轨道可以在各自侧面重迭形成两个π键,所以炔键叁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
实际上叁键中四个π电子的电子云是混合在一起,它们围绕着连接两个碳核的直线成圆筒形分布。
如图4-3所示。
图4-3 乙炔分子的圆筒形π电子云其他炔烃的碳碳叁键与乙炔相同,也是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二、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炔烃中除了乙炔和丙炔没有异构体外,从丁炔开始有构造异构现象,但由于叁键碳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因此炔烃的构造异构体比烯烃少,也无顺反异构体。
例如丁烯有三个构造异构体,但丁炔只有两个构造异构体,如下:CH3CH2C CH CH3C CCH31-丁炔2-丁炔简单的炔烃可采用衍生物命名法,即以乙炔作母体,将其它基团看成取代基,而复杂的炔烃必须采用系统命名法,炔烃的命名与烯烃相似,只须将“烯”改为“炔”即可。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全解
1
2
CH2
CH CH2 C CH
1-戊烯-4-炔
3
4
5
应命名为 3-戊烯-1-炔,而不命名为 2-戊烯-4-炔。
H3C C C CH2CHCH3
H3C C C C CH H H
5-乙基-1-庚烯-6-炔
not 3-乙基-6-庚烯-1-炔
(CH3)2CH C C H
H CH2C CH
(E)-6-甲基-4-庚烯-1-炔
CH3C CNa
HBr ROOR CH3CH2CH2Br
CH3C
CH
H2
Lindlar
CH3CH=CH2
CH3C
H2 Ni
CNa CH3C lig . NH3
CCH2CH2CH3
CH3CH2CH2CH2CH2CH3
3、与重金属盐的反应
♦ 1- 炔烃与银氨溶液反应,立即生成白色的炔化银沉 淀;与氯化亚铜氨溶液反应则生成砖红色的炔化亚 铜沉淀,只有端炔有此性质,是 区别端炔与非端炔 及烯烃的方法。
[Ag(NH3)2]
+
R C CH
R C CAg
炔化银
白色沉淀
HC
CH
[Cu(NH3)2]
+
CuC
CCu
砖红色沉淀
乙炔亚铜
区别乙烷、乙烯、乙炔
CH CH CH2=CH2 CH3CH3
Ag(NH3)2+
白色 ( ( ) )
(CH CH )
Br2/CCl4
褪色(CH2=CH2) ( -)
爆炸品——炔化银
炔烃的命名
炔烃的普通命名法是将其他炔烃看成乙炔 的衍生物命名。例如: (CH3)3C–C≡C–H 叔丁基乙炔 (CH3)3C–C≡C–C(CH3)3 二叔丁基乙炔 F3C–C≡C–H 三氟甲基乙炔 系统命名法与烯烃相似,只是将“烯”字 改为“炔”字。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 二烯烃 共轭效应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
H C=C H
R C=C H
(1)乙炔生成炔化银和炔化铜的反应
乙炔通入硝酸银的氨溶液或氯化亚铜的 氨溶液中,析出白色的乙炔银沉淀 或棕 红色的乙炔亚铜沉淀 。
RC CH + NaNH2 lig.NH3 RC C-Na+ + NH3
式烯烃。
C6H5 C6H5
C6H5-C≡C-C6 H5+H2 Lindlar Pd C=C
HH
(2)化学还原
在液氨中钠或锂还原炔烃主要得到反式 烯烃.
C3H7-C≡C-C3H7 +2Na+2NH3
C3H7
H
C==C + 2Na+NH-2
H
C3H7
(E)-4-辛烯 97%
化学还原过程:Na/lig NH3
更大. 乙炔的丙酮 溶液安定,乙炔在1.2MPa下压
入盛满丙酮浸润饱和的多孔物质的钢筒 中.
(1)乙炔的聚合反应
乙炔的聚合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作用下, 发生二聚,三聚,四聚等低聚作用。与烯烃 的聚合反应不同,它一般不聚合成高聚 物。
在氯化亚铜-氯化铵的强酸溶液中,发生 线性型偶合而生成乙烯基乙炔。
碳叁键。
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 形成C-C键和C-H键。
每个碳原子以两个互相垂直的
未杂化的P轨道,两两互相侧面 重叠形成两个互相垂直的π键。
CC
乙炔分子的键参数:C≡C键长为0.12nm, 键能为835kJ/mol.
HC
CH
乙炔的π电子云
第四章-炔烃及二烯烃医药中专
Pd / PbO, CaCO3
(Lindlar催化剂)
H2
Ni2B
(P-2催化剂)
R
R'
CC
H
H
主要产物
顺式
碱金属还原(还原剂Na 、K or Li / 液氨体系) ——制备反式烯烃
R C C R'
Na or Li
NH3(液) -78oC
R C
H
H C
R'
c. 水化反应
在催化剂汞盐和稀硫酸的存在下,炔烃加水,先生成烯醇(醇羟基连在
H C CH2 OH
O CH3 C
H
库切洛夫在1881 年发现的,称为库 切洛夫反应
其他炔烃水化生成酮。其中端基炔水化得到甲基酮(CH3CO-), 符合马氏规则:
C CH
H+
+ H2O
O CH3
d. 加X2
炔烃可以与1 mol 或2 mol X2进行加成,生成1,2-二卤烯烃或四卤代
烷。加1 mol时,主要得到反式产物,例如:
定义:亲核试剂进攻炔烃的不饱和键而引起的加成 反应称为炔烃的亲核加成。
丙烯腈
3. 氧化反应
O3氧化和KMnO4氧化都能使炔烃从三键处断裂,生成羧酸:
CH3(CH2)3C CH
1. O3 2. H2O
CH3(CH2)3CO2H + HCO2H
注意,此处不再需要进行还原水解。
CH3(CH2)7C C(CH2)7CO2H
炔键上烷基取代越多的炔烃,越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 RC≡CR' > RC≡CH > HC≡CH
.b. 催化氢化
R C C R'
2 H2
炔烃和二烯烃
烷基化的应用:生成的炔化钠可与卤代烷反应生成碳链增长的 炔烃
液态氨
RC≡C-Na+CH3X RC≡C-CH3
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a) 叁键的碳氢键由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参加组成s 共价键,叁键的电负性比较强,使C-H s键的电子 云更靠近碳原子. 这种 ≡C-H键的极化使炔烃易离 解为质子和比较稳定的炔基负离子 (-C≡C-). (即: 有利于炔C-H异裂形成H+.)
C—H 中的H具有微酸性
二、炔烃的化学性质
不饱和,可加成(亲电、亲核和还原加氢)
C
C
H
末端氢有弱酸性
1. 亲电加成 (1).加卤素
p键可被氧化
炔烃和烯烃一样,与卤素加成,得到反式加成产物。
RC≡CR′ +X2(Cl,Br) R
C
C
X
X2
X
R′
RCX2CX2R′
可以控制条件使反应停留在第一步,得反式加成产物。
与氯化亚铜的液氨溶液作用-- 炔化亚铜
(红色沉淀)
CH≡CH +Cu2Cl2+2NH4OHCuC≡CCu+2NH4Cl+2H2O RC≡CH +Cu2Cl2+2NH4OHRC≡CCu+ NH4Cl+H2O
AgC≡CAg +2HCl CH≡CH+2AgCl CuC≡CCu +2HCl CH≡CH+Cu2Cl2
R C CH + H2O
HgSO4 H2SO4
H2C
CH R OH
重排
CH3 C
R
O 甲基酮
=
3.氧化
(HC≡被氧化成CO2,其余三键碳被氧化成-COOH)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思考:炔烃是否有顺反异构? 思考:炔烃是否有顺反异构?
杂化的碳上只连接一个基团。 无!因为炔烃的sp杂化的碳上只连接一个基团。
(二) 物理性质
Physical Properties
简单炔烃的沸点、 简单炔烃的沸点、熔点以及密度比碳 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和烯烃高一些。 原子数相同的烷烃和烯烃高一些。炔烃 分子极性比烯烃稍强。炔烃不易溶于水, 分子极性比烯烃稍强。炔烃不易溶于水, 而易溶于石油醚、乙醚、 而易溶于石油醚、乙醚、苯和四氯化碳 中。
酸 性 逐 渐 增 强
C-H键中,C使用的杂化轨道 轨道成分越多,H的酸性越强。 键中, 使用的杂化轨道 轨道成分越多, 的酸性越强 使用的杂化轨道S轨道成分越多 的酸性越强。 键中
碳氢化合物中H的酸性顺序: 的 C H> sp
HC CH Na
C H> sp
2
C H sp3
HC CNa
H2
生成的炔钠是一个亲核试剂
1. 分别用纽曼投影式和锯架式画出1-氯丙烷 分别用纽曼投影式和锯架式画出1 的优势构象。 的优势构象。
CH3CH2CH2Cl
CH3 H H Cl H H
CH3 H H Cl H H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
炔烃( 炔烃(alkynes) )
(一) 结构和命名
C C
H C C H 线型分子
一个σ键两个π 一个σ键两个π键
聚集二烯 二烯烃 共轭二烯 隔离二烯
CH2=C=CH2 CH2=CH-CH=CH2 CH2=CH-CH2-CH=CH2
聚集二烯: 聚集二烯
sp2
H C=C=C H
H H
CH2=C=CH2 sp
是一类少见的结构,聚集的双键使分子能量高 是一类少见的结构 聚集的双键使分子能量高。 聚集的双键使分子能量高 隔离二烯: 隔离二烯: 分子中的两个双键缺少相互影响, 分子中的两个双键缺少相互影响,其性质与 单烯烃无差别。 单烯烃无差别。 共轭二烯: 共轭二烯: 分子中两个双键存在相互影响, 分子中两个双键存在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共轭 体系,含共轭体系的多烯烃称为共轭烯烃。 体系,含共轭体系的多烯烃称为共轭烯烃。
有机化学-炔烃和二烯烃
完成下列转化
1° R’ X
RC CR’
CH3C CH
CH3C CCH 2CH CH 2
CH3C CNa + XCH2C CH2
第五节、二烯烃
一、分类和命名
(一)分类
• 隔离二烯烃(isolated diene)
H2C CHCH2CH CH2
•累积二烯烃(cumulated diene)
H2C C CH2
双烯合成是共轭二烯烃的特性反应之一
四、聚集二烯烃
H H
CCC
H
H
丙二烯分子的中间碳原子为sp杂化,分别与两 边碳(sp2杂化)形成了两个互相垂直的π键。
H
H
CCC
H
H
丙二烯的两端碳原子连有不同取代基的化 合物有一对对映体。
a
a
CCC
b
b
手性分子
五、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 是指能造成电子离 域的体系。
共轭二烯烃的特性
• 键长趋于平均化。
1,3-丁二烯分子中的双键键长(134pm),比 乙烯的(133pm)稍长,而C2 —C3 单键的键长 (146pm)比乙烷的C—C单键的键长(154pm) 短,而且围绕C2 —C3 键的旋转有一定的限制作 用,已观察到S-反式1,3-丁二烯是一个很占优势 的构象。
一、炔氢的酸性
CH CH+ Na 110℃ NaC CNa + H2
2RC CH+ 2Na △ 2 RC CNa + H2
乙炔的酸性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它的 酸性比水和醇小得多。
HC CNa+H2O
NaOH +CH CH
H2O > CH CH
二烯和炔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一、基本内容1、炔烃的命名和结构链状单炔烃(C n H2n-2)分子中含一个碳碳三键(—C≡C—),与具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直链二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其IUPAC命名法与烯烃基本相同,词尾用“炔”表示。
俗名法则将炔烃视为乙炔的衍生物来命名。
乙炔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
乙炔是一个线形分子,两个碳原子分别以sp杂化轨道形成两个互成180°的σ键。
两个碳的未杂化的p轨道相互重叠形成互相垂直的π键,分布于两个碳原子的上、下、前、后,形成一个圆筒形的电子云分布。
2、炔烃的化学性质炔烃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三键的加成和氧化断裂以及炔氢的酸性。
—C≡C—的亲核性较—C=C—低,和E+的亲电加成反应较—C=C—难,一般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进行。
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亲电性,即能与亲核试剂Nu-反应。
炔氢是有一定酸性。
CH3—C≡C—H的反应见表4-1:表4-1 炔烃的反应(以丙炔为例)*亲电加成一般为反式加成,顺马取向。
但硼氢化-氧化反应和游离基加成则为反马取向。
连在芳环上的炔键性质和脂肪族时相似。
**丙炔和ArOH/OH -,RSH/OH -的反应与之类似。
3、炔烃的制法 (1)、形成三键(2)、金属炔化物和伯卤代烷反应 °(3)、特殊制法℃(或石油烃)4、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根据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二烯烃分为: (1) 累积二烯烃:具有C=C=C 的结构(例如丙二烯H 2C=C=CH 2),性质较活泼,可发生水化和异构化反应:CH 2CCH 2H 2O,H +[CH 3CCH 2CH 3CCH 3O (CH 3)2C C CH 2KOH,C 2H 5OH(CH 3)2CHC CH]RCHXCH 2X (RCH 2CHX 2)RCH CHXNaNH 2RC CHRCH 2CHX Zn RC CHRC CNa RC CR RCCM gX RCCR++1R XR CaC 2H 2O HC CH Ca(OH)2CH 4O 2HCCH+1500+,(2) 共轭二烯烃:具有C=C —C=C 的结构(例如1,3-丁二烯H 2C=CH —CH=CH 2),性质活泼。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180°
1.sp杂化轨道
2p 2s
激发
2p 2s
杂化 p
sp
杂化后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含1/2 S和1/2 P成份),
剩余两个杂化P旳轨道。两个sp杂化轨道成1800分布,两个
未杂化旳P(PY、PZ)轨道相互垂直,它们与中一碳旳两个P轨 道两两相互侧面重叠形成两个相互垂直旳键。
py
②其他炔化物 乙炔或碳碳三键在链端旳炔烃与硝酸银或氯化 亚铜旳氨溶液作用,立即生成白色旳炔化银或 红色旳炔化亚, H2O
RC CAg (白)
RC CH + Cu2Cl2 NH3 , H2O
RC CCu (红)
炔化银和炔化亚铜在干燥状态下,受热或撞击易分解
6 氧化反应
•(1) 炔烃用高锰酸钾氧化,碳链在三键处断裂,生成羧酸。 反应后KMnO4旳颜色褪去,所以能够用作炔烃旳定性鉴 定(反应难于烯烃)。
(2) O3氧化,可发生叁键旳断裂,生成两个羧酸,例如:
O R C C R' O3 R C C R' H2O
OO R C C R' + H2O2 RCOOH + R'COOH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1. 通式:CnH2n-2 2. 炔烃官能团:-C≡C3. 二烯烃官能团:-C=C-
【学习要求】
炔烃和二烯烃
1 掌握炔烃旳构造和命名。 2 掌握炔烃旳旳化学性质,比较烯烃和炔烃化学性 质旳异同。 3 掌握共轭二烯烃旳构造特点及其主要性质。 4 掌握共轭体系旳分类、共轭效应及其应用。
分子轨道理论解释: 1,3-丁二烯旳分子轨道
因为离域键旳存在使得丁二烯分子中旳C = C和C-C不 同于一般旳双键和单键,丁二烯分子中碳碳单键旳键长 为0.148nm,比乙烷中旳0.153nm短,这阐明丁二烯分子 中碳碳单键具有某些双键旳性质。
炔烃和二烯烃
Ni(CO)2 CH3
[(C6H5)3P]2· Ni(CO)2 3 CH3 CH CH
H3C
CH3
均三甲苯
有机化学
炔烃
36
四、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乙炔和1-炔烃(R-C≡CH)分子中,连接在叁键碳(sp杂化) 上的氢原子受叁键碳电负性的影响,其C-H σ键中共用电 子对偏向叁键碳一侧,而使得该H原子能以质子(H+)的形 式离去,则该H具有弱酸性,是活泼氢原子。
Zn(OOCCH3)2
170~230℃
此法是制备聚乙烯醇的重要方 法,因乙烯醇极不稳定,无法聚 合。此产物经聚合后水解,得聚 乙烯醇。在碘溶液中快速拉伸, 制得偏振片。
O
CH3 C O CH CH2
乙酸乙烯酯 又称“醋酸乙烯酯” 生产维尼纶的主要原料。
有机化学
炔烃
30
二、氧化反应
炔烃更易被氧化剂(如 KMnO4、臭氧化) 氧化。 乙炔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即可被氧化成CO2和H2O,同时
42
5
3
1
3-戊烯-1-炔
4-甲基-1-庚烯-5-炔
有机化学
炔烃
6
二、炔烃的系统命名法
④. 当从两侧起,双键、叁键处于相同位置时,则应选择使 双键的位置较小的编号方式。
5
3
1
6
4
2
1-己烯-5-炔
有机化学
炔烃
7
4.2 炔烃的结构
炔烃的结构特征是分子中含有“C≡C”,它与“C=C”一 样,是由σ 键和 π 键构成。
下面以乙炔为例说明叁键的形成及结构 乙炔为一直线型分子,全部四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炔烃和二烯烃
Br
HC CH2 Cl
H C2H5
C2H5C CC2H5 HCl
CC
Cl
99%
Br Br HC CH
Br Br
H C2H5
C2H5 CC
Cl 1%
C2H5 H
与氢卤酸加成先得一卤代烯,而后得二卤代烷,不对称炔烃的加成产物也符合
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X
R-C CH HCl
R-C=CH2 HX R-C-CH3 X
多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用顺、反或 Z、E 表示
NaNH2
CC
CH2=C-CH=CH2 CH3
2-甲基-1,3-丁二烯
2-methl-1,3-butadiene
H
CH3
顺,反-2,4-己二烯
CH3 C C
CC
H
(2Z,4E)-2,4-己二烯
H
H
(2Z,4E)-2,4-hexadiene
1,3-丁二烯分子中两个双键可以在碳原子 2、3 之间的同侧或异侧,这种构象
CH3 CH3-CH-C
C-CH(CH3)2
2,5-二甲基-3-己炔
同时含有叁键和双键的称为“烯炔”,其命名选取含双键和叁键最长的碳链作为
主链,位次的编号使不饱和键位次最小,同时有双键与叁键则给双键以最低编号
5
4
3
CH3CH =CH
2
C
=C1 H
3 _ 戊烯 _ 1 _ 炔
CH3
= = 7
6 54
3
π键 π键
H
C
C
H
H C
H
丙二烯不稳定,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成反应异构化反应
(CH3)2C=C=CH2
KOH,C2H5OH 异构化
炔烃与二烯烃
HO H2C=CH
RCCH + H2O
记住反应 条件!
H2SO4 HgSO4
H 分子重排 CH3-C=O 乙醛 OH O 分子重排 R-C=CH2 R-C-CH3 烯醇式化合物 酮
(3) 亲核加成—与醇的加成 水解产物? CHCH + CH3OH
KOH
加热,加压
CH2=CH-O-CH3 甲基乙烯基醚
反应历程: • CH3OH + KOH CH3O-K+ + H2O •带负电荷的甲氧基负离子 CH3O-,能供给电子 ,具有亲 近正电荷(核)的倾向,所以是亲核试剂. •反应首先是由甲氧基负离子攻击乙炔开始. CHCH + CH3O- CH3O-CH=C-H CH3OH CH3O-CH=CH2 + CH3O-
第四章 炔烃 二烯烃 红外光谱 (一) 炔烃
定义: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烃叫做炔烃,它的通式: CnH2n-2 官能团为: -CC4.1 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1)异构体——从丁炔开始有异构体. •同烯烃一样,由于碳链不同和叁键位置不同所引起的.由 于在碳链分支的地方不可能有叁键的存在 , 所以炔烃的 异构体比同碳原子数的烯烃要少. •由于叁键碳上只可能连有一个取代基 ,因此炔烃不存在 顺反异构现象.
•与氯化亚铜的液氨溶液作用-- 炔化亚铜 (红色沉淀)
CHCH + 2Cu(NH3)2Cl CuCCCu +2NH4Cl + 2NH3
乙炔亚铜(红色沉淀) RCCH + Cu(NH3)2Cl RCCCu + NH4NO3 + NH3
注1—炔化物和无机酸作用可分解为原来的炔烃 .在混合 炔烃中分离末端炔烃. 注2—重金属炔化物在干燥状态下受热或撞击易爆炸 ,对 不再利用的重金属炔化物应加酸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考虑
+ C
R
C
CH + E+
R
CH E
烯基碳正离子
R
CH
CH2
+ E
+
R
C
+
CH2 E
烷基碳正离子
烯基碳正离子中, 相连, 的电负性大, 烯基碳正离子中,C+与Csp2相连,sp2的电负性大,不利于正 电荷的分散。 电荷的分散。
2. 水化 (1) 在酸性溶液中水化
RC CH + H O H
C CH
乙炔基环戊烷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 炔烃的沸点和熔点比对应的烯烃高10-20°C,相对密度 ° , 炔烃的沸点和熔点比对应的烯烃高 比对应的烯烃稍大,在水里的溶解度也比烷和烯烃稍大些。 比对应的烯烃稍大,在水里的溶解度也比烷和烯烃稍大些。
原因:炔烃分子较短小、细长,在液态和固态中, 原因:炔烃分子较短小、细长,在液态和固态中,分子可以 彼此很靠近,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强。炔烃分子极性略比烯强。 彼此很靠近,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强。炔烃分子极性略比烯强。
O
H2 O
H3CH2C
CH
Hg2+, H2SO4
H3CH2C
C
CH3
O
H2 O
O CH2CH3 H3CH2CH2C C CH3
H3CH2C
CCH3
Hg2+, H2SO4
H3CH2C
C
O
H2O
(H3C)3CC
CCH3
Hg2+, H2SO4
(H3C)3C
C
CH2CH3
3.氧化 氧化 ① KMnO4:
3.用途 用途 有多种用途,如:合成氯丁橡胶 有多种用途,
六、炔烃的制备 1.由二元卤代烷脱卤化氢 由二元卤代烷脱卤化氢
在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轨道互相重叠,形成一个C-Cσ 在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各以一个 轨道互相重叠,形成一个 轨道互相重叠 每个碳原子又各以一个sp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的 轨道重叠形成C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 键,每个碳原子又各以一个 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的 轨道重叠形成 Hσ键。 键
C
H2C
C H
H3C
C
乙炔基负离子
乙烯基负离子
乙基负离子
5、还原 、 (1)催化氢化 ) ① 完全氢化
π键(均裂) 键 均裂 均裂)
② 部分氢化 选择一定的催化剂,能使炔烃氢化停留在烯烃阶段, 选择一定的催化剂,能使炔烃氢化停留在烯烃阶段,并 还可控制产物的构型。 还可控制产物的构型。 Lindlar 催化剂催化氢化,主要生成顺式烯烃。 催化剂催化氢化,主要生成顺式烯烃。
二、炔烃的命名 1、简单的炔烃可作为乙炔的衍生物命名: 、简单的炔烃可作为乙炔的衍生物命名:
H3CC CCH3
HC 乙炔
CH
H3CH2CC 乙基乙炔
CH
二甲基乙炔
练习:写出烯丙基乙炔和丙烯基乙炔构造式 练习:
HC
C
H3CC
C
HC
CCH2
乙炔基
丙炔基
炔丙基
2、复杂的炔烃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 (1)炔烃的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将“烯”字改为“炔”。 )炔烃的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将“ 字改为“ 如:
(2) 若同时含有叁键和双键,这类化合物称为烯炔。 ) 同时含有叁键和双键, 它的命名首先选取含双键和叁键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位次的编号按“ 双键和叁键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它的命名首先选取含双键和叁键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位次的编号按“最 低系列”原则,使双键或三键位次最小;双键、叁键编号相同时通常使双 低系列”原则,使双键或三键位次最小;双键、叁键编号相同时通常使双 键具有最小的位次,书写时先烯后炔 先烯后炔。 键具有最小的位次,书写时先烯后炔。
(2)化学性质: 聚合反应和加成反应 )化学性质: 炔烃能起聚合反应,它一般不聚合成高聚物, ① 炔烃能起聚合反应,它一般不聚合成高聚物,在不同的催化剂作用下
发生不同的低聚反应,二聚、三聚、四聚。 发生不同的低聚反应,二聚、三聚、四聚。
等的反应:(亲核加成) ② 与HCN、EtOH、CH3COOH等的反应 、 、 等的反应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CCS命名法、烯炔的命名、二烯烃和多烯烃的 、掌握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炔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命名法、 命名法 烯炔的命名、 顺反异构命名,了解IUPAC命名特点。 命名特点。 顺反异构命名,了解 命名特点 2、掌握炔烃的结构特点、SP杂化和三键特点 、掌握炔烃的结构特点、 杂化和三键特点 炔烃的结构特点 3、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 、 4、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水化、氧化、炔烃的酸性、催化氢化、 、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水化、氧化、炔烃的酸性、催化氢化、 炔烃的化学性质 选择性还原) 选择性还原) 5、掌握炔烃的鉴定反应和制备反应 、掌握炔烃的鉴定反应和制备反应 6、掌握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典型性质 、掌握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典型性质 7、掌握共轭效应的概念、特征、相对强度及能初步运用于解释活泼中间体的 、掌握共轭效应的概念、特征、 共轭效应的概念 稳定性等。 稳定性等。 8、理解共轭二烯烃加成反应的速率控制和平衡控制 、
(3)当烯烃有顺反异构时需注明其构型,如: )当烯烃有顺反异构时需注明其构型,
异丙基-5-庚烯 (Z)-5-异丙基 庚烯 炔 ) 异丙基 庚烯-1-炔 3、炔基:去掉炔烃中叁键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即得炔基。 、炔基:去掉炔烃中叁键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即得炔基。 有时,炔基作为词首, 有时,炔基作为词首,如
总结:
R C C R
Na /NH3
H2 / Pd-CaCO3,喹啉 , Lindlar 催化剂
R C H C
H R
R C H C
R H
E型 型
Z型 型
五、乙炔 1.制法:工业制法主要有两种 制法: 制法 (1)电石法 )
(2)由烃类裂解 )
2.性质: 性质: 性质 (1)物理性质 )
易溶于丙酮。为了运输和使用的安全,通常把乙炔在 易溶于丙酮。为了运输和使用的安全,通常把乙炔在1.2MPa下压入盛满丙 下压入盛满丙 酮浸润饱和的多孔性物质(如硅藻土、软木屑、或石棉)的钢筒中。 酮浸润饱和的多孔性物质(如硅藻土、软木屑、或石棉)的钢筒中。乙炔是易爆 炸的物质,高压的乙炔、液态或固态的乙炔受到敲打或碰击时容易爆炸, 炸的物质,高压的乙炔、液态或固态的乙炔受到敲打或碰击时容易爆炸,乙炔的 丙酮溶液是安全的,故把它溶于丙酮中可避免爆炸的危险。 丙酮溶液是安全的,故把它溶于丙酮中可避免爆炸的危险。
C
C
OH
C
C
O
烯醇式结构
H 酮式结构
烯醇-酮式结构的转变机理: 烯醇-酮式结构的转变机理:
(2) 库切洛夫反应 炔烃在含硫酸汞的稀硫酸溶液中水化 库切洛夫反应:炔烃在含硫酸汞的稀硫酸溶液中水化
机理:
炔烃水化产物讨论: 炔烃水化产物讨论: 炔烃与水的加成遵从马氏规则; ① 炔烃与水的加成遵从马氏规则; 乙炔的水化产物为乙醛,取代乙炔的水化产物为酮; ② 乙炔的水化产物为乙醛,取代乙炔的水化产物为酮; ③一元取代的乙炔与水的加成物为甲基酮(RCOCH3) 一元取代的乙炔与水的加成物为甲基酮( ④二元取代乙炔(RC≡CR’)的加成物为两种可能产物的混合物。 的加成物为两种可能产物的混合物。 二元取代乙炔 的加成物为两种可能产物的混合物 如果R为一级取代, 为二级或三级取代基 为二级或三级取代基, 如果 为一级取代,R’为二级或三级取代基,则加水产物的 为一级取代 羰基与R’相邻。 羰基与 相邻。 相邻
第一节 炔 烃 Alkynes
一、炔烃的结构 乙炔的分子式是C 乙炔的分子式是 2H2,构造式 碳原子为sp杂化。 碳原子为 杂化。 杂化
两个sp杂化轨道向碳原子核的两边伸展,它们的对称轴在一条直线上, 两个 杂化轨道向碳原子核的两边伸展,它们的对称轴在一条直线上, 杂化轨道向碳原子核的两边伸展 互成180°。 互成 °
Lindlar 催化剂: Pd/CaCO3催化剂中加入抑制剂醋酸铅和喹林使其部分 催化剂: 毒化而降低催化能力。 毒化而降低催化能力。
催化加氢的顺式加成产物。 催化加氢的顺式加成产物。
(2)用钠或锂在液氨中还原,生成反式烯烃。 )用钠或锂在液氨中还原,生成反式烯烃。
机理: 机理:
炔烃部分氢化时, ③ 炔烃部分氢化时,叁键首先氢化成烯烃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键与双键和单键的比较 轨道, 性质, 轨道中的 (1)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 轨道,有½ S性质,S轨道中的 )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sp轨道 性质 电子较接进核。因此被约束得较牢, 轨道比 轨道要小, 轨道比sp2轨道要小 电子较接进核。因此被约束得较牢,sp轨道比 轨道要小,因此 sp杂化的碳所形成的键比 杂化的碳形成的键要短,它的π电子 杂化的碳所形成的键比sp2杂化的碳形成的键要短 它的π 杂化的碳所形成的键比 杂化的碳形成的键要短, 云有较多的重叠,碳碳三键难极化,因此三键中π 云有较多的重叠,碳碳三键难极化,因此三键中π键的强度比双 三键中 键的π键强度要大。 键的π键强度要大。 (2)不饱和碳上氢原子的活性 ) 由于电负性是Csp > Csp2, 所以Csp – H的极性大于 由于电负性是 所以 的极性大于Csp2 – H,因此, 因此, 的极性大于 因此 炔烃易异裂,解离出氢离子。 炔烃易异裂,解离出氢离子。
RC
C
H
1.亲电加成: 亲电加成: 亲电加成 (1)与卤素:主产物为反式加成产物 )与卤素:
(2)与HX )
遵循马氏规 则
注意:炔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较烯烃难进行。 注意:炔烃与亲电试剂的加成较烯烃难进行。
(双烯优先与Br反应) 双烯优先与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