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医院感染控制及目标性监测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及目标性监测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及目标性监测引言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更为突出。
由于ICU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抵抗力较弱,加上设备使用频繁,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次数多等因素,使得ICU成为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因此,ICU的医院感染控制及目标性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ICU的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目标性监测的必要性,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
ICU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1.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ICU中医务人员要经常洗手,尤其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物后、执行无菌操作前后等情况下都要进行手卫生。
洗手须使用肥皂配合流动水和干燥设备,或使用酒精洗手液,同时要确保手部每面表面都清洁彻底。
2. 确保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质量在ICU中,各种设备和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指南和规定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处于无菌状态。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医院感染产生耐药菌株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ICU中,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按照医院的抗生素管理制度来使用抗生素。
同时,定期审查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4. 加强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和消毒ICU中的设备和环境清洁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清洗和消毒设备,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特别是共享设备和用具时,更应确保消毒工作的完善。
5. 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务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明白个人行为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ICU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1. 患者感染情况的监测对ICU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监测的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等,通过监测结果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改进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目标性检测ICU监测方案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
监测方案的制定
监测目标明确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疗需求,明确监 测方案的目标,如监测生命体征、血 流动力学指标等。
监测设备配置
根据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如心电监护仪、血压计、血气分析仪 等。
监测指标选择
根据目标选择相应的监测指标,如心 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 体温等。
方案改进与优化
1 2
问题分析
针对评估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和 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方案优化
根据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对监测方案进行优化 和改进,提高监测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持续改进
在监测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和数据, 持续改进和优化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效果和患者 安全。
监测方案的执行
设备安装与调试
确保监测设备正确安装和调试, 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与传输
建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确保实 时采集和传输监测数据。
数据记录与分析
定期记录和分析监测数据,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监测方案的调整与优化
方案评估
定期评估监测方案的实施效果,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标性检测ICU监测方案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目标性检测ICU监测方案概述 • 监测指标与参数 • 监测方法与技术 • 监测方案实施与优化 • 监测方案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01
目标性检测ICU监测方案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目标性检测ICU监测方案是一种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监测方法, 旨在通过特定的监测指标和手段,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计划一、监测目的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特定目标的监测,获得准确、可靠的感染数据,及时发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趋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监测对象(一)重点科室1、重症监护病房(ICU):包括综合 ICU、新生儿 ICU 等。
2、手术室:包括洁净手术室和普通手术室。
3、血液透析室:包括血液透析中心和病房内的血液透析单元。
(二)重点人群1、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2、手术患者:特别是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患者。
3、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三)重点部位1、手术部位:包括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
2、导管相关感染:如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
三、监测内容(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定期收集监测对象的感染病例数据,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
发病率计算公式为:医院感染发病率=(一定时期内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数 ÷同期住院患者总数)× 100% 。
(二)病原体监测对感染患者的病原体进行培养和鉴定,了解病原体的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危险因素监测1、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等。
2、导管相关危险因素: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情况、置管操作的无菌程度等。
3、患者自身危险因素: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住院时间等。
四、监测方法(一)主动监测1、专职人员定期到监测科室收集感染病例资料,查看病历、护理记录等。
2、与医务人员沟通,了解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被动监测依靠临床医生和护士的报告,发现感染病例。
同时,建立有效的报告激励机制,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实验室监测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规范标本采集、送检和检测流程,确保病原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医院感染的角度,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
一、加强手卫生1.1 定期洗手:医护人员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
1.2 使用洗手液:在无法用水洗手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1.3 规范手卫生操作: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间。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1 佩戴手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该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2.2 使用无菌器械: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3 定期更换器械: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更换使用的器械,避免器械的污染导致感染。
三、保持环境清洁3.1 定期清洁卫生间:重症监护病房的卫生间应该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
3.2 定期消毒工作台:医护人员使用的工作台和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细菌的传播。
3.3 控制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传播。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4.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4.2 定期进行药敏试验:医院应该定期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选择对患者有效的抗生素。
4.3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医院应该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5.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医院应该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5.2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5.3 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和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目标性检测ICU监测方案
I C U医院感染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感染率的监测;2、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3、减少导管留置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4、利用监测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5、评价控制效果;二、参加监测医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已开展2年以上的医院可停止全面综合监测,集中力量开展目标性监测;若未满2年的医院必须继续做好全院综合性监测,期满后再按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三、监测流程见图1-3四、监测对象及不同类型ICU的选择监测对象:住进ICU超过48小时的患者;从ICU转出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选择ICU类型:我院选择综合ICU和神经外科ICU作为监测病房;各医院根据本院情况选择不同类型ICU作为监测对象,如新生儿ICU,神经外科ICU,内科ICU,外科ICU等;可以选择一个ICU或多个ICU作为监测对象;选择不同ICU,其感染率不同.五、监测内容ICU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普通病房的监测方法相同;由于患者侵袭性操作增多,留置导管引起相关的感染也增多,因此重点应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监测;六、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一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定义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胸部X线征状及实验室依据;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及结果判断1、CR-BSI的定义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的细菌血症真菌血症和至少有1次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具备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它明确的血液感染源;CR-BSI诊断成立至少还需具备以下各项中的1项:1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阳性>15CFU/导管尖段5cm或者定量培养阳性>103CFU/导管段,同时从导管培养出的细菌与外周血培养结果一致种属和药敏结果;2从中心静脉CVCs、外周静脉同时抽血送细菌定量培养,二者细菌浓度比例超过5∶1;3同时从CVCs、外周静脉抽血送细菌培养,CVCs所取血样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比外周血早2个小时以上;2、结果判断根据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有两种采取方法,保留导管:外周V血1份,中心V血1份;拔除导管:2个不同部位的外周V血、导管尖端5cm;1①、如果两套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1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2来自导管的血培养报阳时间比外周静脉血培养早120分钟,提示为CR-BSI如果报阳差异时间小于120分钟,但耐药谱一致,同时缺乏其它感染证据,也可能提示为CR-BSI;3来自导管血培养的细菌数量为至少5倍于外周静脉血培养,如果缺乏其它感染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此方法适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②、如果仅是来自导管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可能为定植菌或采集血标本时污染;③、如果仅是来自外周静脉的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在缺乏其它感染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④、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不是CR-BSI;2①、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且导管尖端培养为阳性,根据鉴定结果和药敏谱两种培养为同一种细菌,提示可能为CR-BSI;②、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尖端培养为阴性:如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且缺乏其它感染的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确认可能要求额外的血培养阳性结果且是同一种细菌;③、如果血培养为阴性而导管尖端培养为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是CR-BSI;④、如果两套血培养为阴性和导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则不是CR-BSI;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1、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征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2、隐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征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七、监测方法一前期准备工作1、监测开始前将项目的意义和方法与微生物室及ICU病室主任说明,取得支持和配合;2、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对参与项目监测ICU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标准;严格掌握使用导管的适应症、置管部位、正确的置管和置管后的护理;2使用海报,宣传手册和卡片,利于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数据准确收集;3确保ICU护理人员适当的水平,以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二监测方法1、监测对象与时间:1个或多个成人ICU被选择为监测对象后,监测时间根据省医院感染质量中心的安排和要求监测;所有被选择的患者为在这个月开始和这个月每日新进入ICU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的监测为身体所有部位;2、感染病例发现的方法:同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方法;感控专职护士应持续观察每一个被调查的ICU患者患者转出ICU后,继续跟踪调查48小时;查看医生病程记录、检验报告单、护理记录、体温单等,向医生、护士了解患者情况等;重点需关注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如患者出现中心静脉插管局部疼痛,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其他提示发生局部或血流感染的迹象,这时应该去掉敷料,检查插管部位;观察尿的颜色、澄明度以及痰的性状、颜色和量;通过以上各项指征、实验室报告等确定相关部位的感染诊断;患者发生感染时填写“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见表-1;“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的填写说明:监测表是根据目前医院感染直报系统监测软件的要求设计的;要求登记调查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表包括几方面内容;1一般资料: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入院日期、转入ICU日期/时间、转出ICU日期/时间、转出病房/出院、转入ICU的诊断、ICU的诊断;2医院感染情况:有无, 感染部位,感染日期;3危险因素:1手术:有无, 手术时间、手术医生、手术名称;2导管使用情况:呼吸机:①气道类型经鼻插管、经口插管、切开插管②使用时间插管时间、拔管时间中心静脉导管:①插管部位锁骨下静脉、颈静脉、股静脉、PICC导管②导管类型单腔、双腔③使用时间插管时间、拔管时间导尿管:①导管类型单腔、双腔②使用时间插管时间、拔管时间转出ICU带管情况:是/否;带管类型: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尿管4导管相关性感染:类型、感染日期、导管使用天数类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尿管相关性感染5症状、体征:是指医院感染患者症状体征;6实验室证据:标本送检日期、名称、实验结果、药敏结果;7治疗:指用于相关感染的治疗,应记录名称/类型/剂量/用法/天数注意:1表中必填项目有姓名、住院号、年龄、性别、科室、诊断、感染日期、感染部位导管相关、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药敏结果等;表中其它项目可根据各医院开展工作的具体情况而选择;2 医院编号参加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单位均有一个相应的号码,各医院均使用给定的编号;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只在本医院内使用,也可不列医院编号;3病人编号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资料的,每随机输入一个病人的信息,都有一个对应的号码,值得注意的是监测表上的编号应与计算机给出的编号一致,便于查寻;3、ICU日志填写:由ICU护士或感控专职护士填写“ICU患者日常记录”情况见表-2,每日8AM 或每夜12时填写,避免遗漏;每日登记进入ICU新住进患者数;每日住在ICU患者人数;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尿道插管人数;这个月的第1日和下个月的第1日在ICU的患者数;“新住进患者数”指当日新住进ICU的患者人数;“住在患者人数”指当日住在ICU的患者人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ICU的患者人数;“中心静脉插管人数”指当日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人数;4、ICU月总结:根据“ICU患者日常记录”形成“ICU月总结”,它可提供处在某种危险因素即ICU的人群资料,在计算各种率时使用;由感控专职护士进行ICU月总结;包括:“本月1日ICU患者数”指监测月份在第1日已住在ICU的患者数,即上月未移出ICU的患者数;表-2中为11人;0“本月新住进患者数”指在本月新住进ICU的患者数,表-2中为100人;“本月患者数”指本月1日已住人数加上本月每日新住进ICU患者人数的总数;表-2中为111人;“本月住在ICU患者日数”指本月患者住在ICU总日数,即本月每日住在ICU患者人数之和,表-2中为368日;“本月使用呼吸机患者日数”、“本月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日数”、“本月留置导尿管患者日数”指本月使用该器械的患者住ICU日数,本例分别为105、127、358;八、提高临床疑似病例标本送检率,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临床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临床疑似病例标本送检率,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时机、采集方法、送检时限、及时发现疑似病例;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标本采集方法临床医师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按导管保留与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采集标本;1、适合于保留导管标本采集要求:从该可疑的CR-BSI病人采取至少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并做好标记,另外的一套则从导管中心或V AP隔膜无菌采集,两个来源的采血时间必须接近不>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2、适合导管拔除标本采集要求:从独立的外周静脉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端交付实验室进行Maki 半定量平板滚动培养或者定量培养following V ortex或超声降解;3、采血方法1消毒,采血者用速干酒精消毒液洗手;75%酒精消毒培养瓶的橡胶塞,待干60秒;用络合碘消毒皮肤,消毒直径为5cm2,待干60秒钟后进行穿刺;使用了消毒措施后不应再进行置管部位的触诊;2两个部位采血时间接近≤5分钟;3每瓶采血10mL,尽量保证两套血培养采血达40mL,提高阳性检出率;4采血后,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微生物实验室;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室温放置不能超过12小时;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1、患者能自行留痰者:采集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于无菌集痰器内,盖好瓶盖送检;最好为清晨第一口痰,避免唾液;2、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由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戴好无菌手套,无菌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送检;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无菌集痰器开口高的一端接吸引器,低的一端接吸痰管; 三尿标本采集方法1、中段尿:使用肥皂、清水清洗外阴,撑开外阴或翻转包皮,收集中段尿10-50ml;2、导管尿:络合碘消毒导尿管接头上端近会阴部两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导管尿10ml; 注意:采集后立即送检;若不得不延迟,标本应保存于4℃; 四切口分泌物采集方法见“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九、监测数据统计 一感染率的计算感染率的表达方式有2种,即病例感染率和患者日感染率; 病例例次感染率=数总的患者ICU 同期住在染例次数)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 × 100%患者日感染率例次=日数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染例次数)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 × 1000‰二各类导管相关感染率的计算 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者日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患感染人数使用呼吸机患者中肺部× 100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日数同期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流感染人数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 1000‰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同期患者尿道插管日数染人数尿道插管患者中尿路感× 1000‰三导管使用率的计算 呼吸机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呼吸机日数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日数导尿管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导尿管日数例:某月对某综合ICU 监测见表2,共发生医院感染8例,其中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1例,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2例,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3例,胃肠道和手术部位感染各1例;“新入院患者数”100人,“住在ICU 患者日数”为368日,“使用呼吸机患者日数”为105日,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日数”为127日,“使用导尿管患者日数”为358日则:1、病例感染率=8/100+11 ×100 %= %2、患者日感染率=8/368 ×1000 ‰= ‰3、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1/105 ×1000 ‰= ‰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2/127 ×1000 ‰= ‰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3/358×1000 ‰= ‰6、呼吸机使用率=105/368 ×100 %= %7、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127/368 ×100 %= %8、导尿管使用率=358/368 ×100 %= % 三标本送检率标本送检率=疑似病例数疑似病例送检例数×100%四标本合格率 标本合格率=疑似病例送检例数疑似病例正确送检例数×100%十、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3、每月小结,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与临床及时沟通;4、每三个月得出导管感染率和使用率,采用“每1000个住院日发生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数”来描述ICU 的感染率;这个参数比100根导管中的感染数或百分比要更有益,因为它解释了随着使用时间血流感染率的变化;导管使用率是一种科室侵入性操作造成的院内感染的外来危险因素的衡量方法;它可以作为科室患者疾病严重度的标志,也就是患者自身对感染的易感性;5、将本医院ICU 导管感染率与NISS 系统见表-3~表-8进行比较;若感染率过高,应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感染率低于NISS 的报道,也应查找原因,是否存在漏报等原因;6、反馈监测资料,督促医生能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和检验申请,为医院感染病例的正确诊断提供根据;减少导管使用时间和导管相关感染;十一、感染率或导管使用率的百分位数值的解释一确定你院的感染率或导管使用率1、评估你算出的你院的比率和确认比率的变量包括分子和分母是和表中的比率是一致的;2、查看每个表中的百分位数值找到50位百分位数值或中间值,在50百分位数值上,有50%的医院比率比中间值低,50%的医院比率比中间值高;3、确定你院的比率是低于还是高于中间值; 二确定你院的比率是否是一个高限值4、如果超过中间值,确定是否超过75位百分位数值,75位百分位值意味着75%的医院有较低的比率,有25%的医院有较高的比率;5、如果比率超过75百分位值,确定是否超过90百分位值;如果超过了,意味着比率是个很高的限值,意味着可能会有问题;三确定是否你院的比率是一个低限值6、如果数据低于中间值,确定比率是否低于25百分位数值;25百分位数值意味着25%的医院有较低的比率,75%的医院有较高的比率;7、如果比率低于25百分位数值,确定是否低于10百分位数值;如果比率是的话,它就是一个低限值可能是因为少报了感染数,如果比低于10百分位数值,它是个低限值,可能是很少使用导管;注意: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或导管使用率应同时监测,这样防护措施才可能有明确的目标性;例如,你发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率在某一类ICU中持续高于90百分位数值并且呼吸机使用率常规在75和90百分位数值;因呼吸机对于肺炎是一个显着的危险因素,你就可以明确努力方向,为了降低病房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率就要减少使用呼吸机或者减少使用时间;图-1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监测流程图表-1 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ICU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姓名住院号性别:男女年龄____岁____月____天入院日期年月日转入ICU日期/时间转出ICU日期/时间转出至病房出院转入ICU的诊断;;ICU的诊断;;医院感染:有无感染部位感染日期危险因素:手术有无手术时间年月日手术医生手术名称转出ICU带管情况是/否;带管类型气道/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尿管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尿管相关性感染感染日期导管使用日症状、体征:实验室证据:送检日期1_ 送检日期2_标本名称1_ 标本名称2_药敏结果1:药敏结果2:治疗※:※外动脉导管,Hickman 或Broviac 导管;如果病人有1个以上导管,只记录一次;。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及目标性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及目标性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中最关键的治疗区域之一,但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和免疫系统受损,ICU往往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之一。
为了保护患者免受院内感染的伤害,医院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并将这些规范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确保规范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估。
首先,制定一个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该规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培训:医院应该定期对ICU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培训,包括手卫生、穿脱手术衣和手套的技巧等。
培训内容应该全面,教育方法应该多样化,以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2.环境清洁:ICU环境应保持清洁,并进行定期消毒。
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消毒标准和程序,并在ICU中设置合适的消毒设备,确保环境清洁和消毒的标准得以落实。
3.患者隔离:对有传染性疾病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感染在ICU内传播。
医院应制定明确的隔离政策,并向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隔离用品和防护设备。
4.手卫生:手卫生是防止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手卫生政策,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使用消毒剂的时间和方式。
定期进行手卫生的培训和检查,确保手卫生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5.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医院应建立明确的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包括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等方面的指导。
医院还应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的评估和反馈,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其次,目标性监测是评估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目标性监测主要通过监测感染率和感染病例的分布来评估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感染率监测:医院应定期监测ICU的感染率,并将监测结果分析和报告给相关人员。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等。
基于监测结果,医院可以对感染率较高的病区和病例进行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优点是能集中有限的资源用于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监测,聚焦于已知有控制措施的医院感染监测,能确定有效的标准,易于比较,监测具有灵活性,它还能结合其他策略进行监控,增加监控效率。
但也存在收集资料仅限于目标人群和(或)危险因素,可能会遗漏非监测部门或人群感染暴发的缺陷。
当前主要的目标性监测内容有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高危新生(HRN)监测、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监测。
一、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病人总是频繁地暴露在侵袭性操作及严重的基础疾病状态,其医院感染发病率常较普通病房高出很多,有作者报道ICU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是普通内科病房的3倍,全院33%~45%的血液感染发生在ICU,而其床位数仅占全院的8%。
因此,有必要加强ICU的监测。
我国医院中ICU的建制不统一,可选择某种或某几种ICU进行监测,一般重点监测综合性ICU.神经外科ICU、心胸外科ICU等,因其侵袭性操作更多,感染率更高。
(一)监测对象被监测的病人必须是住进ICU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病人;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病人住进ICU时,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ICU病人转移到其他病房后,48小时内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
(二)设备相关感染的定义ICU病人设备相关感染的定义是依据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NHSN)2013年1月的定义而制订的,包括实验室及临床数据。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定义。
使用呼吸机第3日,撤除呼吸机2日内,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胸部X线片及实验室依据。
2.血管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定义。
动静脉置管第3日,拔除导管2日内,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发热>38。
C(排除其他原因),血培养阳性,同时排除导管外无其他明显的致病原。
(1)采血部位的选择:选择采血部位时一般不应在插管处采血,可在插管部位的对侧或同侧的不同部位采血,采血样时,要求送两份不同部位的血标本。
ICU目标监测方案
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方案
一、目的
针对我院ICU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效降低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监测方法和内容
1、监测对象:被监测的病人必须是入住ICU48小时后进行观察、
诊断和治疗的病人: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病人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病人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小时,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
月底转出ICU的病人,如48小时后发生感染的,感染日期记在下一月;48小时内发生感染的,则该感染日期为转出ICU的日期,记入转出当月感染数。
2、监测部位:监测的重点部位是由侵袭性操作所引起相应的泌
尿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感染等。
3、资料收集:每个被监测的ICU病人,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
病人发生感染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三、资料分析
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主要是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各类危险因素如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计算指标及方法见WS/T--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的附录D中的D.5.
四、总结和反馈
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目标性监测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体会
目标性监测在ICU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体会通过对我院ICU开展目标性监测,运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所有2011年入住ICU患者进行床旁调查,将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查找影响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改进措施,降低院内感染。
ICU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监测和治疗的特殊场所,只有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再通过监督医务人员对于院感的预防与控制,才能有效的降低感染率。
1.临床资料我院ICU2011年收治病人总数1872人,发生医院感染86人,113例次,感染率4.59%,例次感染率6.0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为35 例,占30.9%;第二位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6例,占23%;第三位为血液感染,14例,占12.3%;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13例,占11.5%;其余还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9例,动静脉6例,腹腔内组织感染4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其他部位感染1例。
感染的病原菌?包括有53株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占首位,其它还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
2.护理体会1 .领导应高度重视,做好科室院感质控管理与培训工作。
首先应成立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主持工作,并指定院感质控小组的组长及成员,大家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院感工作中。
院感质控小组的成员负责对自己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医院感染的相关问题及时反馈给组长,组长负责汇总后在定期召开的质控会上上报给护士长,以便能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找出管理薄弱之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其次,制定培训计划,定期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提高感控意识。
特别是对进修、轮转及实习人员进行培训,做好带教工作。
ICU还应指定一名监控医生和护士对本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含工人)进行院感知识宣传及培训,使其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常识,对ICU常规感染类型,消毒隔离工作等有更清楚的了解,坚持认真执行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SOP。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一种专门为病情危急且需要特殊监护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部门。
由于ICU病区患者病情严重,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因此对ICU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针对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方案。
一、目标性监测的定义和范围目标性监测是指对ICU患者进行特定感染的监测,包括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血流感染(BSI,Bloodstream infection)和尿道感染等。
这些是ICU患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也是造成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二、监测指标和评价标准2.BSI的监测指标:BSI的监测指标包括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超过72小时后出现发热、寒战、高白细胞计数等症状、阳性血培养结果等。
评价标准可采用CDC或NNIS的标准。
3.尿道感染的监测指标:尿道感染的监测指标包括出现尿道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液中出现白细胞、细菌定植或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等。
评价标准可采用CDC或NNIS的标准。
三、监测方法和频率1.监测方法:可以采用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
临床检查主要包括观察症状、体征和病历记录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痰液、血液和尿液的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和CT检查等。
2.监测频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风险来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重症患者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四、监测结果的收集和分析1.监测结果的收集:监测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指标的阳性和阴性结果、相关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等。
可以使用电子病历系统或监测表格进行记录。
2.监测结果的分析:监测结果应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感染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和发病原因等。
ICU目标性监测总结报告
20XX 年(第X 季度)ICU 目标性监测反馈总结一、感染率病例(例次)感染率=总数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染例次数)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 × 100%=患者日(例次)感染率=日数同期住在ICU的患者染例次数)医院感染患者人数(感 ×1000‰=平均病情严重程度(分)=患者总数每周参加评定的ICU 标准评定的患者总分值每周根据临床病情分类= 调整日(例次)医院感染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患者日(例次)感染率 =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者日数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患人数使用呼吸机患者中肺炎× 100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日数同期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流感染人数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血× 1000‰=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同期患者尿道插管日数感染人数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 1000‰=血透相关中心静脉血流感染率=的中心静脉日数同期患者使用血透相关流感染例次数血透相关的中心静脉血×1000‰=呼吸机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呼吸机日数× 100%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日数× 100%=导尿管使用率=患者住院日数使用导尿管日数× 100%=二、感染部位构成比 感染部位感染例数 构成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 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腹(盆)腔感染 感染性腹泻 合计三、ICU趋势图四、总结结合历史同期或者上季度/年度感染率变化分析+存在问题+拟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重症监护(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设施管理1.重症监护病房(ICU)设一般监护病房, 隔离监护病房, 治疗室, 办公室等辅助用房, 医务人员通道与患者通道分开设置。
监护病房空气消毒使用有人环境下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
设定自动每日定时消毒, 根据需要手动增加消毒次数。
手卫生设施达标, 非触摸式水龙头, 洗手液及擦手纸巾符合要求, 每床位挂手消毒液。
二、环境、物品管理1.监护病房每日开窗通风2-3次, 每次20-30分钟, 每日对地面、物品表面须采用湿式清洁2-3次, 若被污染时, 及时清除并消毒。
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或疑似爆发, 应增加环境清洁、消毒频次, 每月对监护病房大清洁一次, 进行物表、地面及空气消毒。
2.定期对窗帘、隔帘、空气滤网、消毒机过滤网拆开清洗, 保持洁净。
3.各室拖把有标识, 专区专用, 用后清洗、悬挂, 拖鞋每日浸泡消毒, 清洗、晾干备用。
4.限制从外面带入的物品, 必要时, 做适当的清洁及消毒处理。
5.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存放符合要求。
呼吸机管路及附件、简易呼吸器、氧气湿化瓶、内芯交供应室处理。
6.负压吸引器管道及储液瓶, 每日更换, 清洁, 消毒处理。
7.氧气湿化液及呼吸机湿化液使用无菌水, 每日更换。
消毒剂配制浓度达标, 在有效期内使用三、患者及探视管理1.患者进入病房应进行卫生处理, 更衣, 用物应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或灭菌, 污染时及时更换。
2.入住病房患者必须检测抗—HIV、抗—HCV、HbsAg, 阳性者住隔离间,急诊入院也应住隔离间。
3.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患者住隔离监护室, 实施分组护理, 执行隔离各项措施。
患者出院或转出后, 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限制家属探视, 探视时, 家属按要求更衣、更鞋, 戴口罩及帽子, 进行卫生洗手, 有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家属禁止探视。
家属探视时间最长不超过20分钟。
四、医务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进入监护病房应更换专用清洁工作服, 更换清洁拖鞋, 戴圆帽,操作时, 戴口罩。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防控措施不完善
针对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尚不完善 ,需要加强研究和改进。
检测手段落后
部分医院在耐药菌检测方面手段落后 ,影响防控效果。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不遵守医嘱,不按时服药或 停药,导致耐药菌感染几率增加。
感染控制的持续改进
监测系统不完善
改进措施不力
感染控制监测系统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 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问题。
定期收集感染相关数据,包括感 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抗菌药
物使用等。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识别感染危险因素,评估感染控
制效果。
结果反馈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和医院管理人员,为感染控制提
供参考和依据。
监测报告与反馈
编制监测报告
定期编制感染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概述、数据分 析、感染控制建议等。
沟通不畅
部门之间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信 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协作机制不健全
医院可能缺乏健全的协作机制,导致部门之 间难以开展有效的合作。
跨学科合作不足
感染控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但医院可 能存在跨学科合作不足的情况。
06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icu医院感染爆发调查与控制
提升策略。
案例四
制定环境清洁和消毒规范和流程,增 加清洁和消毒频次,使用有效消毒剂 和方法。
定期进行环境采样和检测,评估消毒 效果和交叉感染风险。
背景
改进方案
实施过程
监测与评估
某icu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不规范,存 在交叉感染风险。
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供必 要的清洁和消毒设备和用品,加强监 督和检查。
ICU院感防控与监测PPT课件
对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定 期监测,如呼吸机、血液透析 机等,确保其安全无污染。
专项监测项目
耐药菌监测
针对ICU内常见的耐药菌进行定期监测,如耐甲氧西林金 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CRE)等,以及时掌握耐药菌感染情况。
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
对ICU内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监测,分析感染来源 和传播途径,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针对性对策建议
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
定期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时发现 并隔离感染者,防止耐药菌在ICU内 传播。
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严格 掌握操作指征和无菌技术,降低感染 风险。
改善ICU环境
保持ICU空气流通,定期清洁消毒医 疗设备和环境表面,减少细菌滋生。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实现智能化监测
借助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 现ICU院感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
降低感染发生率
通过综合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
障患者安全。
THANKS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 意识;优化诊疗流程,减少感染机 会;开展科研合作,探索新的防控 手段。
成效分析
多学科协作有效提高了ICU院感防 控水平,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 医疗质量。
05
ICU院感防控与监测挑战及对 策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多重耐药菌感染
由于ICU患者病情重、免疫力低下,加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 致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增加。
加强手卫生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 员手卫生意识和技能,降低交叉感染 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应用
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防控目标性监测一、抗菌药物应用标准(一)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三)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四)感染病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70%。
二、细菌耐药性监测指标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监测多重耐药菌的发现率和检出率。
三、手术部位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和外科手术医生调整感染专率。
四、ICU 医院感染监测(1)常规监测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血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
(2)加强医院感染病例耐药菌监测,建立感染监测日志,对于疑似感染病人,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
(3)进行ICU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每月进行ICU病室空气,治疗室空气培养监测。
对ICU病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进行微生物监测。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
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常为ICU 环境污染,经医务人员手导致传播和暴发,对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ICU环境的消毒次数、隔离和积极治疗病人,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ICU 工作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将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四组:>2500克、1501-2500克、1001-1500克、≤1000 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
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 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每个ICU管理单元,至少配置2个单人房间,用于隔离病人。 设正压病室和负压病室各1个。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 8到12张床位为宜。尽量多设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ICU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9.5m2,建议15~18m2,床间距 应在1米以上;单人房间的每床使用面积建议为18~25m2。 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医疗区域包括单人房间,必须设 置洗手池。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 开关,并配备擦手纸和手套。每张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 装置(酒精擦手液)1套。 不主张在入口处设置风淋。
ICU工作人员的要求
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体检,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 意识; 遵守ICU的管理要求,认真洗手;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制度; 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 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规 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 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 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尘 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 时,须戴帽子。 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 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 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 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ICU污物的消毒处理
生活垃圾的处理 医用垃圾的处理 放射垃圾的处理 可燃性与非燃性污物的处理 传染病人污物的处理。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废物与排泄物管理
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 暴露和锐器伤。 拥有ICU的医院,应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病人的感染性液 体可直接倾倒入下水道。否则在倾倒之前和之后应向下水道加 倒含氯消毒剂。 生活废物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送到生活废物集中处置地 点。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密闭 运送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地,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化处理。 病人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倒入病人的厕所或专门 的洗涤池内。 ICU室内盛装废物的容器应保持清洁,但不必加盖。
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 用时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含 氯消毒剂浸泡30min。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ICU物品管理、用后处理
ICU的一切物品,包括仪器、治疗、护理用具和痰杯等 必须固定专用。 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进行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物品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 无菌物品管理 严格清洗消毒 废物正确处理
27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物品管理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75%酒精擦拭, 每天1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 品如一些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 消毒、烘干自动完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0. 1%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不必 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隔离?
耐药菌 MRSA 鲍曼不动杆菌 VRE 耐ESBL酶的铜绿假单胞菌
传染病 TB,SARS,诺如病毒 HIV HBV
17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管理
手卫生
人员配备
18
加强院感意识
合理使用 抗生素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控制 及目标性监测
目录
1
ICU医院感染的现状
2
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2
ICU医院感染现状
ICU是医院内危重患者的集中治疗单位,也是医院 内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发生医院内感染 的概率比普通病房高。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仅增加了 患者的痛苦和病死率以及经济负担,还会对医护人员 的健康产生威胁。
8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感染率能 降低吗?
ICU是医院感染防控重点部门
9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1.建筑布 局设置合理
5.监督监测
2. 人员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内容
3.医疗操作 流程管理
4.物品及 环境管理
6.多重耐 药菌管理
10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建筑布局与设置合理
ICU应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部分三个区 ICU的床位设置 三个区域应设洗手设备和物品 室内有良好通风设备,有条件安装层流空气净化装置。 配置静脉高营养配制室、消毒室及隔离室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外来人员管理
限制查房人数 减少参观人员进入 控制陪同进入人数及时间 加强外来维护人员的管理
13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探视人员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 视;
2.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 离衣;
3.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 4.有条件者尽量启用视频探
视。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 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 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2%洗 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 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 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 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 拔除导管。 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 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 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 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 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 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 拔除导尿管。
耐药菌感染
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 手术感染
免疫抑制患者 医院感染暴发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ICU医院感染现状
ICU医院感染的危害
住院时间延长,美国7-9天,中国30天; 导致抗菌药物大量使用; 医疗费用显著增加和医疗资源严重消耗; 死亡率高,通常为24-50%,甚至可达76%; VAP导致的死亡占医院感染导致死亡的60%。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口腔清洁; 床头抬高30度; 首选经口气管插管; 建议保持气囊压力20cmH2O以上;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手卫生; 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 停用镇静剂,每天评估撤机的可能 性。
22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 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 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 科手套。 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 股静脉。 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 除导管 。
23
ICU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标准操作规程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 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 统。 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 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 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 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 。 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 拔除导尿管。
ICU的院内感染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关注的重要研究 课题,为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国内外专家以 及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大量控制与干预 的研究。
3
ICU医院感染现状
抗菌药物 滥用
老年人口 增加
放疗、化 疗等措施
侵袭性 操作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难点,是影 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
4
ICU医院感染现状
手污染
器械污 染 环境
外源性 内源性
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因素免疫力 低下菌群失 调
病理生 理变化
5
ICU医院感染现状
➢ 国外资料报道,ICU的 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 病人高3倍以上。
➢ 国内报道ICU的感染率 在10%~50%不等。
➢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 严重。
6
ICU医院感染现状
ICU的主要医院感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