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观楼长联历史典故
1、“汉习楼船”:
西汉时期,为消除匈奴的长期侵扰,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准备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22年,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在大夏国(今阿富汗)看到中国产的蜀布和筇(qióng)竹杖,据说是从身毒国(今印度)贩运去的,估计西南夷可通印度。汉武帝对此极为重视,派遣使者“四道并出”,以探求通往身毒国的道路。然而,当汉朝使者来到傍水而居的昆明族地区时,“昆明之属……辄杀略汉始,终莫能通”(《史记.西南夷列传》)。汉武帝一怒之下,决心以武力讨伐昆明,便征发因犯罪遭贬嫡的官吏在长安南开凿了一个周围四十里的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以象征洱海(一说滇池),演习水战,准备以武力打通通往印度的道路。司马迁在《史记.平淮准书>中记载了当时的盛况。“乃大修昆明池,外观环之,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后来,汉武帝的讨伐之役因故未能付诸行动。但从此以后,历代封建帝王都将在京城修建的人工湖,沿袭称为“昆明池”。汉武帝用来演戏征战的楼船,虽然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但却为后世留下了“汉习楼船”这一著名的历史典故。
2、唐标铁柱
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北方与唐王朝争夺安西四镇,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出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史载此铁柱立于苍山,今天的漾濞江畔。
3、宋挥玉斧
宋太祖赵匡胤不光能打天下,还是个超级古玩迷,他平时无论是上朝还是干别的,手里总不离一把“玉斧”,率军打到大渡河边,未敢渡河的典故,集中反映宋朝与大理国之间的关系,是宋王朝天生软弱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尔后进行统一战争。965年,宋王朝派遣王全斌进入四川,灭掉了后蜀国,统一了四川。对此,大理国立即派使臣送公文祝贺。982年,宋太宗令黎州(今天四川汉源)官吏在大渡
河上造大船,以便利大理国使者入贡。此后,历史记载大理国曾多次派遣使者入贡宋朝。但是,大理国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向宋朝入贡和边境贸易,而是希望与宋朝建立藩属关系,所以多次向宋朝要求对其进行加封。然而,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加之鉴于南诏反唐的教训,对大理心存戒备,因此对大理国的请求一直未于满足。直到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宋朝终于同意了大理国的请求,正式建立了藩属关系。1115年金国兴起东北,不断南下侵宋,宋朝面临威胁。而后,有人要求在大渡河以外的地区设置城池,以便更好地开展互市,朝廷命宇文常调查并提出意见。宇文常复奏朝廷:后蜀灭亡时,太祖赵匡胤曾用玉斧指着地图上的大渡河说‘此外非吾所有也’,所以150年来边疆云南无边患。现在如果要在大渡河外建立城池,非中国之福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宋挥玉斧”的出处。这也是宋王朝天生软弱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4、元跨革囊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军事奴隶制的蒙古汗国。蒙古贵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诸番,而后形成南北夹攻南宋的战略。为此,他们先征服大理。1253年,蒙古汗蒙哥派其第忽必列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列亲自率领,南下过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丽江东部,入丽江东部,在南攻大理。是年9月,忽必列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令革囊以济”,用做渡江之用(地点在现在的长江第一湾),渡江后入丽江,大败大理守军。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元跨革囊”典故的出处。
(“革”者,“皮”也,“革囊”,顾名思义就是皮子做的气囊。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两岸,普通百姓过河,都是乘革囊而过。革囊一般用羊皮做成,制作的方法,大概是将羊宰杀之后,用细管向羊皮中吹气,使皮肉之间产生气流,再用力捶打羊皮,羊皮就会与羊肉分离。这时,割下羊头与四肢,然后将羊皮从头部向下撕拉,羊皮就会完整地剥落下来,然后只要将头部、四肢及尾部的孔洞扎紧,就天衣无缝了。船工向皮囊中吹气,羊皮就膨胀为鼓鼓囊囊的革囊。这种革囊,人们可以藉之只身渡河,也可以用它承载木筏,同时让许多人飘浮过河。大致说来,大凡水流湍急,不易舟楫的河流,都采用这种“革囊渡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