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0999d3bed5b9f3f90f1ce3.png)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
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总体趋势: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教案2 (新)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教案2 (新)新](https://img.taocdn.com/s3/m/6c6a6f3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9.png)
《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与学目标: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2、温度带的划分.教与学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教与学准备: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和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1页图2。
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2.14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解决问题: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2)教师点拨: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什么?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2页和32页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影响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是难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138601eff9aef8941e062e.png)
1、看第31页图2-17“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
①、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经过了哪些省份?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辽宁、吉林、海南等;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具、学具
地图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法、分析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导入:
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各地的气温状况,大家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学习了温度,但还是不够的。还得知道各地的降水情况。那大家看看我国的年降水量图。
3、过渡:大家有没有到过沙漠?即使没有到过的话,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对于沙漠来说,就是一望无际的沙丘,没有河流,也基本上没有生物的生存。大家想想为什么沙漠会这么干旱?
(因为沙漠不下雨,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蒸发太强烈,即使有一点,马上也蒸发完了。)
因此对于干湿区判断,除了需要看当地的降水量以外还有蒸发量。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是较湿润的地区,同时再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则是较干旱的地区,同时根据干旱的程度不同,有分为了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3、我国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6——17“中国的气候”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新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f29d3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5.png)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降水的分布差异。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3.知道我国气候类型。
4.知道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而产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学习难点】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自学导航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不确定的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找小组代表发言)阅读课本P35-36页课文内容和图2—25完成1、让学生在图2—25中找出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观察这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区?2、让学生在图中用彩笔描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3、让学生观察800mm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大致与哪座山脉与哪条河流相吻合。
4、让学生阅读P36页阅读材料,找出我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5、让学生根据P36页活动图2—26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6、让学生看课本P37页找出干湿地区是依据什么划分的?7、让学生看课本P37页找出我国共分为几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怎样划分的?8、让学生看课本P37页阅读材料识记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天然植被9、让学生看课本P38页课文及图2—28识记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讨论交流及特点二合作探究1、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动植物资源、农业、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产什么影响?(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并派代表展示)2、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P38页活动1题。
(2)讨论完成P38页活动2题。
三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四学后质疑你发现问题了吗?(让学生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问题,提出并解决。
)五板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b8d73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7.png)
- “地理信息技术助力气候研究”
③艺术性与趣味性: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
-利用简笔画,形象展示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设计有趣的气候图标,标注不同气候的特点。
-创意编排,将气候知识融入顺口溜或小故事,增加记忆点。
板书设计旨在通过清晰的结构、醒目的重点和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气候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我国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3.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今后需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指导。
1.学生在知识方面,对我国气候类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技能方面,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中,提高了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3.培养综合思维:通过探讨气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强化区域认知:以我国气候为例,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对区域地理特征的理解。
5.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气候变化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承担起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8779372dd36a32d7275811e.png)
2.2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影响及其原因2.掌握干湿地区的的划分依据。
【过程与方法】会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总结降水差异的原因,通过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个月降水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初步了解降水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国降水差异、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难点】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主要影响因素)。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一线分布。
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根据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
南方地区以为主,北方地区以为主。
3、一个地方的植被又由这个地方的湿润程度来决定:湿润地区的植被是,半湿润地区的植被是,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是,干旱地区的植被是。
【目标展示】了解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影响及其原因掌握干湿地区的的划分依据。
【新知研析】研习一:读降水量分布图,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原因是?投影《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读图思考。
问题1: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问题2: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从东西方向上看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从南北方向上看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问题3: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引导学生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5小字资料)。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https://img.taocdn.com/s3/m/28fa7d0f482fb4daa58d4bc8.png)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培养判读、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技能。
2.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加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划分为五个温度带,那么我国降水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讲授新课教师:我们这里什么季节降水较多?降水多的季节盛行什么方向的风?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1:我们这里夏季降水最多,夏季一般盛行东南风。
学生2:东南风温暖湿润,所以降水多。
教师:大家说得没错。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阅读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对照左下角图例中的数值,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1600毫米,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50毫米以下。
教师:观察降水量数值的分布规律,请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过渡: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读图讨论: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
比较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9094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7.png)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干湿差异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地形
-纬度
-海陆位置
-干湿地区的划分及特点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干湿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业生产
-水资源分配
-人类居住环境
②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颜色丰富的粉笔,将干湿地区分布图绘制在黑板上,让学生直观感受干湿差异的地理现象。
-用图标、图案等方式,将干湿差异的成因和影响生动地展示在黑板上,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5.人文素养:学生将能够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他们将能够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6.科学素养:学生将能够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规律,提高科学素养。他们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板书设计
①知识结构:
-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成因
学生学习效果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2气温和降水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2气温和降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cc726ff12d2af90242e691.png)
第2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
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过程】
描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教学反思: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气温和降水又是气候的两个要素,所以,了解中国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是本节课必须完成的内容,本节课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学习更实用化。
学生的参入性挺高。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1(新人教版.doc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1(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430b0e0912a21614792952.png)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1(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
2.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
3.利用我国干湿地区图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
4.通过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差异,树立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量的分布。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2.教学难点(1)影响降水分布的原因。
(2)干湿地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教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案例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学生已掌握的我国降水知识。
学生:准备好上课所用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图片,这是吐鲁番的荫房,将葡萄挂在里面,可以自然风干。
栖霞也产葡萄,我们的葡萄挂起来,能风干吗?这说明吐鲁番哪方面的自然环境与栖霞差异很大?再展示两地的民居:教师:你能看出这两地的民居有哪些差异吗?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回答。
民居差异的背后是降水的差异,那么,如何知道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讲授新课内容一降水的地区分布(一)认识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教师讲述:如同气温一样,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的空间分布。
不同的降水范围着上一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特定的降水范围,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降水分布特点。
下面我们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来研究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吗?找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并指出其降水量。
2.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3.找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想一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接近?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05ec98551810a6f524867b.png)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2. 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理解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学习活动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读图2.18,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月,而且我国降水的也很大。
学习活动二:干湿地区1.读图2.22,根据和的关系,划分了、、、2.不同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不同影响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例如,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
在南方湿润地区,耕地以为主;在北方地区主要以为主。
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方人爱吃;北方人喜食。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可能导致什么灾害?3.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4、想一想,降水与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还有哪些影响?【知识构建】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时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大,降水集中在4-10月,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二:我国的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降水与民居建筑(2)降水与植被景观(3)降水与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拓展延伸】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d4a1860066f5335a8121b0.png)
气候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教学难点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教具准备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一、引入新课[提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二、讲授新课(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板书][提问]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下雨了,那是不是下雨就是降水呢?(区分降水与下雨的差别,明确降水的概念)[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6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板书][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2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2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4e2c5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8.png)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降水)【教学内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2.过程和方法:(3)通过阅读中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4)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因降水的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2.难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课前设疑活动:课前交流——我们国家疆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区域景色,你能举例说明吗?展示:云南的热带雨林,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古辽阔的草原。
设疑引导: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不同的自然景观呢?即使纬度差异并不大,自然景观差异也非常大,这是为什么呢?2.复习导入(1)提问:我们七年级学习了降水的相关知识,现在有哪些同学还记得吗?你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都有哪几种形式?学生回答:降水的主要形式有降雨,降雪,降冰雹(2)讲授: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展示:降水柱状图可以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判断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如果均匀可以用多雨,少雨湿润来描述,如果不均匀需要通过降水数值和月份来判断降水的特点。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讲授: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
它是研究一个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地方的降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重要工具。
等降水量线密集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精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我国的气候教学案2.doc
![【精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我国的气候教学案2.doc](https://img.taocdn.com/s3/m/189d4f12376baf1ffc4fad79.png)
第二节我国的气候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初步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的成因;3.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重点难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自主预习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
(减少、增多)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山脉东侧的;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盆地中的托克逊。
3.从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各地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月。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4.一个地区与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的。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地区。
东南部以、为主,西北部以、为主。
5.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会影响建筑、、、植被等许多方面。
气候的干湿程度会影响农业类型和农作物的分布,湿润区、半湿润区以为主,干旱、半干旱区以为主。
在湿润区,广泛种植需水量大的,在半湿润区主要种植耐旱的。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1.分析我国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原因2.讨论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3.填写表格,了解四大干湿地区的具体知识1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课堂小结反馈练习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从中部地区向东、西部递减 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2.影响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半球位置 D地球运动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A台湾的火烧寮 B吐鲁番盆地 C曾母暗沙 D珠江三角洲4.一年当中,我国降水多集中在()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5.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A秦岭—黄河一线 B南岭—淮河一线C南岭—黄河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6.秦岭一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A湿润区、亚热带 B湿润区、热带C半湿润区、亚热带 D半湿润区、暖温带7.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主要取决于()A降水量 B蒸发量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D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没有关系8.按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广州、北京、武汉 B兰州、西安、武汉C上海、兰州、乌鲁木齐 D重庆、武汉、南京9.下列城市中,位于半湿润地区的是()2A北京 B成都 C兰州 D乌鲁木齐10.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橘园飘香,该山脉是()A天山山脉 B昆仑山脉 C秦岭 D南岭教学反思3。
2.2中国的气候中国的降水教案2023-2024学年地理八年级上册
![2.2中国的气候中国的降水教案2023-2024学年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9cd02f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e.png)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中国的降水课题: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中国的降水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材分析:降水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本节教材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学情分析: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富有个性,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明显提高,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还需逐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展现、创造才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培养综合思维方式和能力。
2.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说出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区域差异,形成区域认知,建立地理空间观念。
3.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出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形成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发展等人地协调观念。
4.通过社会调查、防灾减灾宣传等活动,培养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思。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结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难点:降水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难点突破方法:结合图文材料,通过找、画、析、说、比等活动突破重难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调查实践作业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1《春雨》,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你对这个视频的感受?生:生机、绿意盎然、轻松、惬意、唯美……再播放视频2《涿州灾情》,这次你看到了什么?生:灾情严重、洪水无情、一片汪洋、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师:降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不利的,甚至有的形成了灾害。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第2课时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a21beb40722192e4536f6cf.png)
《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原因温故知新: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咱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
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1.降水集中在夏季出示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和对比表格问:大家能否根据这组资料来解释下这一问题?(一边分析,一边完成表格。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季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
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
而每年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
所以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转过渡:咱们再来看这几个城市的降水,虽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体持续的时间又不太一样,各地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明显不一致,能据此总结出雨季分布规律吗?──越向北雨季越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3.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探究):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
1.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
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2.并对照《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材料)同学们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4小字资料就明白了。
展示课本“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及夏季风图、中国山脉分布图。
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先个人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
)教师总结: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
海陆因素(夏季风)——降水东西差异。
地形因素(山脉阻挡)——加剧东西差异。
纬度因素——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
二、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
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年降水量柱状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北京降水年际变化图。
学生认真读图、思考。
完成问题:(先个人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
)
1、标注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
2、四城市降水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教师讲解:集中在4-10月
3、四城市从南向北排列依次是?教师讲解: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
4、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别?教师讲解:南方雨季长,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短,开始晚,结束早。
5、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可能导致什么灾害?教师讲解:旱涝灾害
6、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讲解:年际变化很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教师小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集中在4-10月,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三、我国干湿地区划分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复合投影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的
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重合?
3.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教师小结:
(课堂活动:小组合作探究)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
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后,教师补充: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大,房屋通风效果很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课堂活动:小组合作探究)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
因而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
(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如南方湿润地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旱作为主。
(3)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