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合集下载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课后“练习与应用”汇总(附答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中既有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又有细胞代谢的废物。

(√)(3)长期营养不良的人,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导致组织水肿。

(√)2.处于人体中的下列物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D)A. Na⁺B.胰岛素C.氨基酸D.血红蛋白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D)A.膀胱内的尿液B.肺泡腔内的气体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D.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4.右上图(见教材)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B、C各是什么器官?答案提示:肺、小肠等、肾(2) 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则①表示的是什么过程? 答案提示:营养物质的吸收。

(3)②表示什么过程?答案提示: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拓展应用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是如何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请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答案提示: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不会使血浆的酸碱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

具体调节机制如下。

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

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排出。

1.2内环境的稳态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 31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 31页)

内环境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有什么意义
内环境: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草履虫
养料、氧气
代谢废物 外界水环境
(1)细胞名称? (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3)细胞与它所生活环境之间有何关系?
血浆 养料、氧气
代谢废物
问题探讨
(1)细胞名称?
血细胞
(2)生活在什么 样的环境中?
2009年12月 29日,“黑 河好八连” 的战士在哨 位上站岗执 勤。当日, 地处中俄边 境的黑龙江 黑河市气温 是零下35℃ 。
2004年7月 28日下午3时, 天气闷热难 当。重钢股 份公司炼钢 厂炼钢炉前 温度起码超 过100℃
本章教学目标:
什么是内环境 内环境
人体的内环 境与稳定
稳态
练一练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A 血红蛋白 C 葡萄糖
B 尿素 D 二氧化碳
( A)
3、血浆中的水来自 A 组织液 C 淋巴、组织液
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_____内__环__境___。
.(.....)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 提供60万企业管理资料下载,详情查看:/map.htm 提供5万集管理视频课程下载,详情查看:/zz/ 提供2万GB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硬盘拷贝,详情查看:/shop/ 2万GB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目录下载:/12000GB.rar 高清课程可提供免费体验,如有需要请于我们联系。

第一轮复习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轮复习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①

③ 血浆中的水的直接和最终来源有哪些? 血浆中的水的直接和最终来源有哪些?
消化道 水

血浆
淋巴 循环
毛细血管壁
组织液 CO 、代谢废物 细胞内液
2
O2、营养物质
淋巴
毛细淋巴管壁
吊针、打屁股针时, 吊针、打屁股针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 经过的一般途径分别是: 、 经过的一般途径分别是: C、D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病变细胞 血浆→组织液 淋巴→病变细胞 血浆 组织液→淋巴 B.淋巴 血浆 组织液 血浆 病变细胞 淋巴→血浆 组织液→血浆 淋巴 血浆→组织液 血浆→病变细胞 C.血浆 组织液 病变细胞 血浆→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病变细胞 D.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病变细胞 组织液→血浆 组织液→病变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一般为5~10% 输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吗 输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吗? 一般为 也与生理盐水的浓度一样
1mol/L的氯化钠和 的氯化钠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渗透压大小比较如何? 的葡萄糖溶液, 的氯化钠和 的葡萄糖溶液 渗透压大小比较如何? 1mol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的葡萄糖溶液 1mol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的葡萄糖溶液 的氯化钠渗透压大于1mol
1、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组织液呢?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什么决定?组织液呢?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无机盐 组织液主要与无机盐 无机盐(Na 组织液主要与无机盐(Na+和Cl-)有关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0.9% 凡是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凡是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盐水 等渗溶液 盐水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凡是存在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成分.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某些酶、激素、抗体、递质、血浆蛋白等. 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一切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血红蛋白、胞内酶、载体等.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囊腔、液体: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以及尿液、唾液、汗液、消化液、泪液等.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 内环境与稳态
高等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那么他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他们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浆
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内环境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浆的pH:7.35~7.45; 体液温度在37.5℃左右, 血浆渗透压在37 ℃时约770kPa
细胞对内环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它要求一定的温度、一定的pH、一定的渗透压,总之一定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细胞的代谢活动又会使内环境理化性质时刻发生改变,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下面以内环境的PH值为例来说明:
组织水肿及产生的原因:
组织水肿: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原因: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和内环境
1.
体液: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 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2/3)
体 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1/3)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2.
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 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
渗透
血浆
渗透
组织液




淋巴
机盐、葡萄糖、氨 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组织胺、递 质、纤维蛋白原等
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双向渗透
血浆 组织液 二氧化碳和代谢 废物 淋 巴 循 环 淋巴 单 向 渗 透 氧气和营养物质 细胞
二、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内 环 境 稳 态
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调节作用使各个 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稳 态 的 内 容 成分稳态(水、无机盐、有机物、代谢废物的 含量的相对稳定) 理化性质 稳态
① PH:7.35~7.45 ② 温度:约37度左右 ③ 渗透压:约770kPa
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稳态的重要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
稳态的实现
细胞
内环境
人体
外界 环境
三、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 谢将出现紊乱。 ① 血糖平衡——保证机体正常能量代谢; ② 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 细胞代谢正常; ③ 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 形态和功能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对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3解)析直】1接.细参胞与外内液环包境括的血系浆统、有淋四巴个、;组织液,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作用;
②表示用2.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考点七 五
1.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②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考点三
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 况如下:
细胞生活的环境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与
细胞 外液 理化 特性
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血浆中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温度: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与汗腺等活动有
关)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的媒介
2.
内环境的概念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来的。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
延,都是专用名词。需要注意的是:(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思维流程]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
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A 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 正确;③→①的过程受阻,可 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C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 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错误。
[答案] B
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②温度、pH 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常见失调举例: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3.人体 pH 稳态的维持
(1) 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 等。
(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 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 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判断依据: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 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 原因 自身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 ②人体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
稳态的调节
1.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 (2)热量平衡:
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中枢: 下丘脑 。 (2)调节途径:
(2) 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间是双向交换 的,因此图 2 中 A 是生产者,B 是无机环境(大气),C 是消 费者,D 是分解者。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 42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 42页)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
水:90%是水, 蛋白质:7%-9%是血浆蛋白质,
无机盐:无机盐占1%,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脂
质、糖类、各种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
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

红细胞:数量最多,内含血红蛋白,具

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 二氧化碳
血细胞 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
呼吸运动排出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 肾脏排出
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 体液共同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 活动的结果。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
食物
外 界 消化系统 环
血液循环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般组织 组织细胞
淋巴管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细胞外 液是细 胞直接 生活的 环境
都属于细胞 外液,共同 构成人体内 环境。组织 液和淋巴的 化学成分与 血浆相近, 但又不完全 相同,血浆中 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3.体液间的相互转化
用箭头连线的方式,将组织细胞和内环境 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表示出来
等渗出,组织液增多如过敏反应
毛细血管壁在正常情况下,只允许水、葡萄糖、无机盐 等小分子透出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当毛细血管 受过敏反应的影响通透性增加时,原来应留在血管中的血 液中的血液大分子蛋白质也能透出细胞间隙,组织液的浓 度就会增加,渗透压提高,水增多,导致组织液有所增加。
CO2与O2浓度高低的判断
A 血浆 组织液
B 血浆 淋巴
淋巴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例3.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例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所包含的内容没有
A
A、线粒体内基质pH值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的相对恒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例5.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温州七中 李建飞
血细胞
问题1
血细胞和草履虫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 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淋巴管内的液体称为淋巴液,也叫淋巴,内含有大量 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3.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②美国坎农的经典解释: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节共同作用下,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
③公认的解释: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精选ppt
21
▪ 问题8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内环境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举例说明.
2 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的空调病.请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 分析原因. 3为什么说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精选ppt
4
内环境: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动物必须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 内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 问题3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如何交换?
外 界食 物
血液循环
环 消化系统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3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标内容(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5)实验: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连线)①血浆≠血液。

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四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②内环境的概念是对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而言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和植物没有内环境。

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血浆的主要成分(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获取O2。

(2023·浙江1月选考,21节选改编)(√)(2)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2023·海南卷,9D)(×)提示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2021·重庆卷,13B)(×)提示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是淋巴液,分布到组织间隙,所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4)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2018·浙江4月选考,11A)(×) 提示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5)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2021版高考生物讲练一轮复习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含答案

2021版高考生物讲练一轮复习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讲核心考点·全突破考点一内环境的成分及相互关系1.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及转化关系: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2.举例说明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3.分析发生在内环境内、外的生理过程:【高考警示】内环境的三点提醒(1)内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和植物人等。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也有可能使代谢速率上升。

(3)内环境的成分并不是只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种,还有脑脊液等其他成分。

【典例】(2019·全国卷Ⅲ)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解析】选D。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隔着由单层细胞围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较大,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从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被利用,A项正确;CO2和O2都属于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肝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B项、C项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人体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的特点:温度、pH值、电解质平衡内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的理解和认识设计问题问卷,测试学生对内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稳态的概念与意义2.1 教学目标理解稳态的定义和意义掌握稳态的调节机制2.2 教学内容稳态的定义: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稳态的意义: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肾脏调节等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稳态调节机制的实际操作2.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稳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稳态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3.1 教学目标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掌握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具体作用3.2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神经元传递、反射弧构成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3.3 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演示,讲解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神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神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神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内分泌调节与内环境稳态4.1 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激素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糖调节、生长发育调节等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内分泌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4.4 教学评估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内分泌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分泌调节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五章: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5.1 教学目标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2 教学内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水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调节等5.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图表,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肾脏调节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肾脏调节与内环境稳态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肾脏调节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6.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掌握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外部环境变化、生理功能障碍等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影响:生理功能紊乱、疾病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机制6.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的关系6.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7.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掌握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进展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药物治疗、透析治疗等7.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现代医学对内环境稳态的研究和应用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中的作用7.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现代医学与内环境稳态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现代医学在内环境稳态维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八章:生活中的内环境稳态维护8.1 教学目标了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8.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日常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保持内环境稳态的生活习惯和技巧8.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活中内环境稳态维护的理解和经验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保持内环境稳态生活习惯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9.1 教学目标理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掌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保持内环境稳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平衡等9.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原则9.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生活方式关系的理解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方法和原则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内环境稳态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教学目标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2 教学内容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等研究热点未来发展趋势:纳米医学、再生医学等新兴领域10.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内环境稳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内环境稳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10.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内环境稳态未来研究方向的理解和展望设计问题测验,评估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研究最新进展和前沿领域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内环境稳态的失衡与疾病重点环节: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影响。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3.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互动探究】根据体液间关系,判断乙中是否也含有T细胞、B 细胞。 提示:含有。经淋巴循环,淋巴液及淋巴细胞在左右锁骨下静 脉汇入血浆,因此血浆中含有淋巴中含有的细胞及物质。
2.(判断内环境成分)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⑤胃中的牛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②③⑦ B.②④⑥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 (1)只有双向箭头指向的为细胞内液,没有双向箭头关系的为 淋巴。 (2)内环境是指机体内部环境,是细胞的外部环境。
【解析】选C。只有双向箭头指向的丁为细胞内液,有双向箭
头指向并有单向箭头指入的乙为血浆,甲表示组织液,丙表示 淋巴,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是机体的内部环境,包 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 淋巴中;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中的O2 浓度。
2.尿液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
环境是组织液。 3.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中主要含有 的溶质就是血浆蛋白和无机盐。
4.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对NaHCO3/H2CO3等,机体产生的乳酸能 与NaHCO3发生反应,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 5.机体中细胞代谢的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 6.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也会遭到破坏。
【网络概览】
考点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环境的成分及相互关系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 在 部 位
血浆
①从消化道吸收 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 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 骨下静脉汇入
组织液
①血浆透过毛细血 管壁进入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 物透过细胞膜进入

3.1.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1.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解析】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答案】 D2.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一样,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解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除三种调节方式外,还需各器官、系统的共同协调,如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

【答案】 B3.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答案】 A4.下图表示正常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④可进行物质的双向交换B.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细胞的直接内环境【解析】①④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其中③不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在①中;组织液可转化为淋巴,而淋巴不能转化为组织液。

【答案】 C5.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属于内环境;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于细胞内;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内;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于细胞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素能目标★ 备考明确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及作用(1) 内环境的成分①血浆的主要成分②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内环境的作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1)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2019 全·国卷Ⅲ,T5A)( √ )(2)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2018 浙·江高考,T11D)(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3)NaCl 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 -不参与( ×)(4)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5)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6)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7)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8)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9)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10)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 明显降低(× )2.热图导析: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 2 ④麦芽糖⑤激素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 神经递质? 淋巴因子? 受体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 ??4.教材边角知识拾遗(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

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还含有血细胞。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提示: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注射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1.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2.辨析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 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 血液≠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属于体液。

(3)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对点落实】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由于肺能从外界得到氧气,所以肺细胞均比周围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高C.血管中的药物需经过组织液进入肌细胞D.内环境中的成分有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等解析:选 C 内环境稳态对于机体具有重要意义,其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A 错误;由于肺细胞中也消耗氧气,故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比细胞内液中的高, B 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 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 D 错误。

2.(2019 思·明区期中)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A .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 A 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①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②错误;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属于内环境成分,③正确;载体位于细胞膜上,呼吸酶位于细胞内,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④错误。

[类题通法]“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2019 ·湖州期末)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B.肝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C.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D.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解析:选 D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发生在胃中,而胃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 A 错误;肝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发生在肝细胞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B 错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C 错误;突触间隙中是组织液,乙酰胆碱扩散至突触后膜发生在内环境中, D 正确。

[归纳拓展]归纳概括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模型图中的信息获取[典型图示 ][ 问题设计 ](1) 解答图 1 类题目时,首先要准确记忆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其次是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 解答图 2 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

①分析: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② 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对点落实】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 .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 CO 2 等物质C .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D .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解析:选 C 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淋巴、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 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物质, 不应存在于血浆中; 血浆②中的氧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③,再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液④;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液由右向左流经胰岛后胰岛素含量会升高。

5.如图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②③④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①是细胞内液,其中不可能含有血红蛋白C.与③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①②③④共同构成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解析:选C ②③④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A 错误;①是细胞内液,若是红细胞,则其中含有血红蛋白, B 错误;与③组织液和④淋巴相比,②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 正确;②③④共同构成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 D 错误。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的稳态2.探究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1)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 稳定的。

(2) 实验步骤①四人一组,将25 mL 自来水倒入50 mL 烧杯中。

②用pH 计或pH 试纸测试初始的pH ,并作记录。

③一次加一滴0.1 mol/L HCl ,然后轻轻摇动,加入 5 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 滴为止。

将pH 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④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 mL 自来水。

测定并记录初始的pH ,重复步骤③,一滴一滴地加入0.1 mol/L 的NaOH ,测定并记录pH。

⑤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溶液、生物材料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①~步骤④。

【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1)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2) 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 ) (4) 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5) 有 3 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 (6) 某人饮用一瓶苏打水后,其内环境的 pH 会大幅上升 (× )2.教材边角知识拾遗 (1)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 pH 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提示: 变小。

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 CO 2 排出不畅。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 如果只喝水, 不补充盐, 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 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提示: 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

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 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 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1.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 枢均位于下丘脑。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 (如激素、 CO 2、H 等 )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 主要是激素调节。

(3)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 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2.通过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器官的联系形成稳态与平衡观(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a]消化系统、[b] 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 循环系统。

(3) 对内环境的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对点落实】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和pH 保持恒定不变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这和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解析:选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 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恒定不变, B 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C 错误;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引起“ 空调病” ,这和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 D 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 仍能维持相对稳定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解析:选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 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1.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 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