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文献目录学的发展及数字化

合集下载

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意义与展望

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意义与展望

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意义与展望摘要:对藏文经典资料的发掘与利用是当前我国藏文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因观念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协调等问题,使得古典文献学研究面临巨大的阻碍。

因此,本文就阐述了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意义,然后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几点强化措施,最后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展望予以论述,既而推动西藏学术发展、优良传统和增强国家骄傲与自信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资源共享;科学管理;信息传递藏文古典文献学是吐蕃王朝最早的文字记载,该文献是研究吐蕃王朝政治经济、语言文字、民间传说、宗教传说、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地理、生态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参考。

英国牛津大学于2003年9月6日到12日举行第十届世界藏学研讨会,会上对藏文古典文学发掘与整理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从这可以充分体现出藏学界已经受到了古典文献学研究的重点关注。

一、藏文古典文献学研究的意义虽然很多藏学专家对敦煌及于阗藏文文献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但对其研究仍处在起步状态,特别是于阗与吐蕃关系的相关问题,更是一片空白,迄今尚无一本关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的系统论述,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专题研究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第一,它既可以弥补吐蕃与于阗之间的关系,又能丰富藏族古史内涵。

例如:在《于阗教法史》和使用阗文、巴利文的历史资料中,都有详尽记载吐蕃历史人物、民族关系和历史事件,而其它藏文资料却是一片空白。

第二,吐蕃与于阗是唐代的两大牧民聚居之所,它们都曾经给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吐蕃与于阗之间的联系,有必要出版一本专门的文献,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段时期的情况,从而为促进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提供参考。

第三,对于藏文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是每位研究人员的职责所在,受中外学者青睐的敦煌研究,不但包含了约70%的汉文资料,而且也包含了约20%的藏文资料。

中国的文化界十分重视对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史料的抢救、整理和研究,最近几年,已有大量的古代史料被整理出来。

地方志、古籍数字化与循证图书馆学的文献综述

地方志、古籍数字化与循证图书馆学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情报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地方志、古籍数字化以及循证图书馆学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各自在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且其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本文从地方志、古籍数字化与循证图书馆学这三个领域出发,为图书情报领域提供全局视角,总结当前研究现状,提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最后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方志的数字化现状与挑战(一)研究现状近年来,地方志数字化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数据可视化与智能化处理方面。

黄涛等学者(2019)深入探索了地方志文献的可视化技术与方法,旨在通过创新的视觉呈现策略,增强地方志信息的可读性和用户友好性,使历史的深邃内涵与丰富细节得以直观展现[1]。

但是,地方志数字化进程中也遇到许多难题,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不足等,亟待学术界与业界共同努力解决。

尽管如此,学者们不断拓宽数字化技术研究边界,使地方志资源有效保存并跨越时空界限广泛传播,在历史研究、学术研究及政策制定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在解决数字化难题的挑战过程中,诸多学者做出卓越贡献。

在面向方志类古籍的探索中方面,李娜(2021)成功构建了多类型命名实体联合自动识别模型,提升了信息抽取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地方志资源的深度挖掘与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在智慧数据驱动方面,王学昭等学者(2023)提出的场景化的情报研究模式,为地方志的数字化处理与智能分析开辟了新路径。

在探索过程中,学者们总结了一套以数据为驱动、融合智慧技术的情报研究体系,以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3],推动了地方志数字化领域的理论创新,为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二)研究问题地方志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记录,其信息价值不可估量,而传统的纸质地方志存在难以保存、检索不便、传播受限等问题,严重[1]黄涛,李珏,张浩,等.地方志文献的可视化技术与方法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 2019(3):8.[2]李娜.面向方志类古籍的多类型命名实体联合自动识别模型构建[J].图书馆论坛, 2021, 41(12):11.[3]王学昭,王燕鹏,赵萍,等.场景化智慧数据驱动的情报研究模式:概念,技术框架和实验验证[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3(5):1-9.制约了地方志信息的有效利用。

藏文文献目录发展史探索

藏文文献目录发展史探索

2018年第 3期总第 223期
藏文文献目录发展史探索
黄惠烽
(四川民族学院 图书馆,四川 康定 626001)
摘 要:我国藏文文献资源丰富、数量巨大。自公元 8世纪至今,众多高德大僧、著名学者投身藏文文献目录的编制工作,也产 生了大量的目录著作,特别是藏文《大藏经》更是有十多种版本。对藏文文献目录的发展史进行探索,发现其编目方法多种多 样,各有差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为藏文文献的统一编目研究作抛砖引玉。 关键词:藏文文献;目录;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18)03-0092-04
到第 34赞普赤松德赞 (742—797年在位)时 期,吐蕃国势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文字创制后的一 百多年间,文献主要以佛经翻译为主,翻译的佛经有 梵文、汉文、于阗文和克什米尔文等,翻译的文献数 量已达六七百 种,如 《百 拜 忏 悔 经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十万颂》《宝集顶经》《律藏》等都已翻译为藏文。那 时期,旁塘噶麦佛殿、东塘丹噶宫、钦浦宫为当时的 三座皇家 寝 宫,三 座 寝 宫 收 藏 了 大 量 的 文 献 典 籍。 为方便文献的查找,赤松德赞命令译师将存放三座 皇家寝宫的典籍文献进行目录编制。译师把旁塘噶 麦佛殿的所有佛教进行了分类、分卷、分章,因佛经 内的偈颂,即释迦牟尼及其徒众们持以弘法和唱诵 的宗教作品,其梵偈多数以四句为一首,每句包括八 个音节,当时的译师采用八个音节为一颂,即每句为 一颂,三百 颂 为 一 卷 的 方 法,最 终 编 成 了 文 献 目 录 《旁塘目录》[2],这本目录不仅是汇集 《大藏经》之 始,也是藏传佛教典籍分类、编目的开端。
自吐蕃赤松德赞时期藏文文献目录开始编制,
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藏文文献目录一直在发 展,这期间涌现出了大量著名的目录学著作,学者们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我们也注意到,由于藏文文 献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有喜绕嘉措分类法、拉卜楞 寺分类法、德格印经院分类法等,各寺庙、各印经院 的分类方法都不统一。藏文的各种文献分类方法与 现代图书馆的分类方法也截然不同,如按照我国现 行图书馆使用的几种分类法,按其内容将藏学文献 分入各个学科,势必造成藏文文献的分散,对藏学研 究工作者查找资料无疑是一种不便。如何使藏文文 献既按照学科分类又能相对集中,方便藏学研究,同 时也实现藏文资源的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这是一 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数字时代藏文目录学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探讨

数字时代藏文目录学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探讨
学 术 探 讨
《 西藏科技) ) 2 o 1 3 年I 期( 总第 2 3 8 期)
数 字 时代 藏 文 目录 学发 展 趋 势 和 研 究 方 向探 讨
尕藏 卓 玛 普 布 卓玛 ( 西藏 大 学 图书馆 , 西藏 拉 萨 8 5 o o 0 0 )
摘 要 : 文章从数 字 时代 目录学 的背景 出发 , 分 析和反 思 了藏 族传 统 目录 学的 产 生和发 展 , 探 讨 了藏 族
如果说 2 O世 纪 8 0年代 东 噶 ・ 洛桑 赤列教 授提 出
现代 目录学 的理 论是 藏 文 目录学 的重 大转 型 的话 , 那
么, 2 1世 纪 初 是 藏 文 目录 学 的 又 一 次 重 大 变 革 期 : 数
院、 西 藏 自治区文 管会 布 达拉 宫 文 保所 等 藏 文 文献 收
献载 体 的多 元化 和数 字 化 , 藏 文 信 息 化 问题 得 到 了各
方 的重视 , 藏文 目录学 的研究 也开始 涉足数 字化 领域 。 有些 学者在 此领 域 内进 行 了有 益 的探 索 。但 是 , 从 总
未得 到理论上 的体 系化 和完善 。藏文 目录学成 为一 门
有其丰富 的学术实践而无 完备 的学科理论体 系的学 问 。 新 中 国的成立 及 改革 开 放 使藏 族 地 区 的经 济 、 社
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甘肃拉 卜 楞寺、 北 京 民族 文化宫 ( 北
京 民族 图 书馆 ) 、 北 京 图 书馆 ( 国家 图 书馆 ) 、 德 格 印 经
员 寥寥无几 、 研 究成果 零散 , 仍处 在初 步的探 索 阶段 。
2 藏 文 目录 学发 展 的新 趋 势 和 研 究 方 向

利用数字化改进高校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及利用——以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

利用数字化改进高校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及利用——以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

文化学研究利用数字化改进高校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及利用-----以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侯颖(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30)摘要:多年来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大力实施本馆古籍保护措施,在解决古籍收藏与利用矛盾方面,采取了数字化、院馆合力开发及向读者面对面开放等相结合的模式。

关键词:古籍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保护利用数字化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是甘肃省民族学、宗教学、少数民族文学和西北地方史志研究及收藏单位,馆藏汉文古籍约3万多册,明清地方志500多种,于右任旧藏金石拓片近3000种。

馆藏藏文古籍4500多种,其中善本古籍107种,藏量居全国高校图书馆之首。

藏文清代手抄本《大藏经•甘珠尔》共105函,用金泥、朱砂、墨汁三色抄写而成,为国内孤本,被学术界和宗为国籍。

2008 ,本共32种古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5种古籍《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

1.古籍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古籍馆藏条件不完善相对于出藏量,本馆古籍保护条件还不够善。

“古代文本是三:一是经,二是人才缺乏,三是管理缺乏”®°4)。

西北民族大学校本图书于代,内i 旧,“、、、、、、,及人为”®®,于古籍及$本馆汉藏文古籍书,仅书内,书内、内,、防晒、防尘、水基本没有,长此以往造成一些古籍纸张变黄发脆,部分古籍出现不同程化、蛀、破、散佚情况。

1.2古籍管理队伍不稳定早期本馆未能立一支稳定古籍工作专业队伍,古籍管理人员大多没有历史文献专业学历,目录学、文学、版本学知识,对古汉语、文字、考据信息判断力不足,对古籍的著录往往不够准确和规范,且本馆对古籍管员能力培养够重视,造成馆藏古籍普查工作进展缓慢、古籍家底数目不清、古籍数据信息整不准确。

本馆古籍数据卡片目录为主,古籍书目信息无法检索机查询,古籍文献资源的有限输出全靠人工方式完成。

1.3古籍查阅限制过多古籍文是不可再生资源,“历史越久,数量愈少,存世越久,愈显珍贵,但是又越难保存*!(11),且“文献用纸的寿命文”帧02〉。

近十年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近十年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BIANJI CHUBAN 近十年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拉毛才让,多坚次仁[摘要]出版史是编辑出版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期刊等方面,对2013—2022年国内关于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的学术成果进行分析。

同时,文章还应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关键词网络共现聚类图和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探究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厘清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

[关键词]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研究动态;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吞弥·桑布扎创制藏文字,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所积累的藏文文献浩如烟海,在数量上仅次于汉文古籍文献[1]。

研究藏文古籍的出版历史,需要了解早期藏文出版活动的起源、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物的形式、藏文书籍与纸张的关系、藏文书籍与印刷的关系等,涉及出版史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

早期藏文出版活动主要以手抄本的形式开展,故而现存藏文文献中手抄本较为丰富,直到后来雕版印刷、数字出版等新技术的出现,才奠定了藏文书籍出版事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2013—2022年有关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的学术论文,并进行分类整理和简要论述,从而较为全面地分析藏文古籍出版历史的研究成果。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笔者选择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为数据来源平台,将检索时间范围定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

为了保证数据检索更全面,笔者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页面,以“少数民族出版史”“藏文书籍史”“藏文印刷史”“藏文编辑史”“藏文典籍装帧史”“藏文古籍出版史”“藏文雕版印刷”“藏文木刻版”“藏区寺院出版”“印经院”“藏纸起源研究”“藏文手抄本”“藏文数字出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经过检索,笔者获得相关论文、会议报告等248篇。

论藏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论藏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论藏文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利用藏文文献是藏学研究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藏文文献信息资料作为藏学研究的基础和先导,对藏学研究的开展和升华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地域的原因,对藏文文献的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因此,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冀有助于这项事业的发展。

一、藏文文献的类型和特点(一)藏文文献的基本类型1.敦煌古藏文文献这部分文献主要有金石铭刻、竹简木牍及各类写卷等,涉及会盟、颁赏、述德、祈愿等内容。

这些文献无论从文字学、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角度,还是从宗教学、文化学角度,均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

竹木简牍,从文字反映的内容看,虽也有要事、大事,但基本是琐碎的杂事,因而涉及范围也较广泛。

作为吐蕃文献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文写卷的比重也是很大的。

2.藏文《大藏经》等佛教经典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共有经典计4570部之多。

《甘珠尔》包括经(佛一生的言教)、律(佛所制的僧团戒律)、论(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三藏和四续部,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

《丹珠尔》主要是历代学者、译师对《甘珠尔》的注疏和论著的集成,其中包含较多的哲学、文学、艺术、语言、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建筑等方面的典籍。

近几年在甘孜发现,并由四川民族研究所胶印出版的手抄本《本教大藏经》共有157函。

目前由那曲佛教协会主持印刷的《本教大藏经·典珠尔》部分有380函。

这些珍贵的藏文古典经卷,反映了西藏本土的历史文化特色,除大量的原始宗教内容外,还涉及天文、地理、医学、历算、工艺等传统人文学科的诸多领域,堪称研究藏族古老文化的百科全书。

3.教派史志等藏传佛教文化典籍从11世纪到15世纪这一阶段,是藏传佛教学术系统的形成期,也是学术繁荣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学术比较重视历史,尤其是宗教的历史和宗教大德的个人历史及寺院的历史,有丰富的作品。

论藏文文献载体的产生和演变

论藏文文献载体的产生和演变

论藏文文献载体的产生和演变【摘要】研究藏文文献载体的产生和演变,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献载体形式的研究、分析、比较、归纳、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藏文文献由古至今各个时期文献载体的产生和演变。

文献以载体为依托,因此载体形式的演变过程关系着今后文献的发展方向,将过去以及现在的文献载体形式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体系,研究不同时期内产生的文献载体。

【关键词】载体;演变;藏文藏族的文献载体,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世界各地相比有异有同。

当我们的祖先没有发明记载思想、语言的工具——文字之前,一切生产、生活的史实,都靠口耳相传的资料。

时代相传的史实,都是从很早的祖先口里说出来的。

故而,在远古时期,传说成了人们接受知识的主要方法。

尽管这种方式传下来的内容或零碎不全,或与原样相去甚多,但还是靠这些传说,对远古的事情获得一鳞半爪的了解。

自从有了文字,人们的知识、思想、经验,才有了更为切实可靠的传播和记录的手段。

记事用文字,但文字必须记录在一定的载体之上,才能保持与流传。

因而,又出现了记录文字工具与载体,进而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文献。

一、藏文文献载体的产生(一)上古时期的藏文文献载体(公元6世纪以前)1.岩画岩画是古代藏族先民记录在石头上的象形史书,它从多方面揭示了古代先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人们的心理活动、审美观念等丰富内容,是人类有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生动图解。

藏区岩画的形成时间很早,上限时间一般认为公元前1千年左右,这是根据岩画内容和其他如考古、文献资料等综合研究而得出结论的。

2.石刻藏族的石刻文献种类繁多,从形制上大致有碑刻、摩崖、玛尼石刻。

藏族摩崖石刻是一种古老的刻石形式,著名的有功布第穆萨摩崖刻石、谐拉康摩崖刻石等,玛尼刻石是藏族特有的刻石文献。

3.羊胛骨头和彩陶1973年新疆出土了大量吐蕃文木简文书,遗址内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卜骨,从出土卜骨看,大部分是在羊胛骨上烧灼凿洞,洞的直径约1厘米,成规则排列。

藏文古籍数字化出版探索

藏文古籍数字化出版探索

藏文古籍数字化出版探索作者:德庆央珍来源:《辞书研究》2021年第04期摘要由于多种原因,以多维关联及结构化的智能知识服务体系,对民文古籍进行保护及再利用的深度加工产品较为少见。

但藏文古籍丰富的藏存量、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水平及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环境等因素,使其数字化工作在向知识服务型发展(即深层次开发)方面,进行着较为超前和有益的探索。

文章以明清古籍藏汉审音辞书《西番译语》为例,探讨了小众型藏文古籍在线出版应用的可能性,以期能够在更广泛层面发挥其学术应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及古籍保护工作。

关键词藏文古籍数字传播在线词典一、古籍数字化层次与民文古籍概述古籍数字化最实质的目的是保护及利用。

其对古籍文献的再生性保护作用、对文本深度挖掘的性能、对构建数据资源库以飨共享的知识服务平台的优势等,使其在古籍保护及传播工作方面的能力无出其右。

深度加工后的古籍内容,更以跨学科的“知识图谱”形式辅助人们阅读与研究,产生二次价值,是以被称为“高效率的知识内容”。

古籍根据数字化加工及开发的程度,有存储、检索、交互、知识服务型数据库构建等形式。

就开发的层次,有学者概括为“表层数字化”和“深层数字化”:前者是图像或文本的简单存储,后者则是古籍内部知识元的标注,以及在知识元间设计建立关联的原则等,是“内容和意义层面”的开发。

(马创新,曲维光,陈小荷2014)104据2007年的国家普查摸底数据,全国汉文古籍藏量总数达20万种50万个版本,至2016年已数字化约10万种15万个版本。

(张贺2016)而民文由于受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标准及规范缺乏统一、经济投入能力相对较弱、需求不旺盛等综合条件的制约,民文古籍的数字化工作主要是图片数据库(古籍扫描或影印)和文本数据库(全文文本录入)的建立,数字资源的开发层次较低。

知识服务型数据库,即利用数字技术,应用文献学、信息学等学科的方法,将古籍所涉及的各类专门学科间的知识,以跨学科的方式进行“知识元”间的多元组合,构成结构化的、多维关联的智能知识网络体系的形式,在民文古籍数字化产品中极为少见。

西藏文献目录的过去和对今后工作的希望_0

西藏文献目录的过去和对今后工作的希望_0

西藏文献目录的过去和对今后工作的希望藏文典籍的目录现存最早的是九世纪初赤松德赞时编的《董塘丹噶殿译经全目》,简称《丹噶目录》,保存在丹珠尔经杂部内。

录译品四百余种,其后数百年间译出的经论日益增多,至十三世纪,与八思巴约略同时的菊登日比惹墀从大都得到大量纸墨。

与卫巴罗思,“王贞”南欧色译师、甲绒人江曲崩等人共同整理藏译经卷,汰复去伪,写完后置于那塘寺中,成为现在的藏文大藏经的蓝本,并由此传抄至萨迦、蔡贡塘、达垅等寺。

元帝命庆吉祥等对勘蕃汉,凡有蕃文译本者均在汉文目录下注明,是为“至元法宝勘同录”,取材止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到十四世纪中叶,布敦大师(1290-1369年)在霞鲁寺重新校订甘珠尔、丹珠尔,将其全部目录附录于其名著《善逝教法史》之后,后世刊印大藏莫不取于此。

至清代乾隆年间,工查布著《汉地佛教史》,指出布敦目录中经藏部分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磐的五分法和次第系取法于汉文大藏,明朝刻印的大藏较至元录少二十七帙,取舍编次均有不当云云。

并将至录全部译成藏文,附于所著《汉地佛教史》书后,则是仿效布敦的作法。

这是汉文大藏目录唯一的一部藏文全译本。

甘珠尔、丹珠尔两词中的“珠尔”是“译品”之意,所收绝大部分都是译品,藏族本身学者的撰述收入者极少。

(唯一的例外是北京版,续入宗喀巴全书及章嘉(1642-1714)全书,其它各版都没有。

)这一点与汉文和日本、朝鲜的大藏经编法是不同的。

汉文大藏均以译品为正藏,本土撰述为“付藏”或“续藏”,历代陆续增人,例如明代的嘉兴藏(1589-1676年刻造)一万二千六百卷中,续藏占到百分之四十四之多。

藏文典籍在十一世纪以前以翻译为主,其后藏族本身的撰述渐多,但是在雕版印刷术未传入西藏之前全靠手抄,由于抄写者的水平不一,校对便成为很重要的一道工序。

我们看到敦煌吐蕃文书及其后的许多抄本的末尾都常常记有初校、再校、三校字样,其中有些并有署名。

可见是费了很多功夫的,但仍不免讹误。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引言藏文(Tibetan script)是藏语族语言的书写系统,使用于藏区地区,包括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等地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藏文文字特点及相关问题字符结构与排列方式藏文的文字由字母组成,具有特殊的字符结构和排列方式。

它采用垂直书写方式,并且是从左向右排列。

每个字母可分为头部、主干、尾部及下图四个部分,不同于其他文字系统,这种特殊的字符结构带来了一些处理问题。

字符数量与复杂性藏文字符数量众多,超过了其他许多语言文字系统。

藏文字母的数量超过30个,字母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形成了丰富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这种复杂性增加了对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挑战。

文字识别与分割由于藏文文字的字符结构特殊性,对于藏文文字的识别和分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藏文文字识别系统,以提高自动处理藏文文本的效率和准确性。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藏文文字识别技术藏文文字识别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和使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图像处理等方法和算法,尝试将藏文文本从图像中自动提取出来。

这项技术对于藏文信息的电子化、搜索引擎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藏文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术在藏文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NLP技术可以用于藏文文本的分词、词性标注、句法分析等方面,提高对藏文文本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研究者通过开发和应用NLP算法,试图解决藏文信息处理中的一些问题。

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技术用于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自动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文本。

在藏文信息处理中,机器翻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将藏文文本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文本,以方便不懂藏文的用户进行阅读和理解。

藏传文化古籍研究

藏传文化古籍研究

藏传文化古籍研究一、基本情况藏文文献,源远流长。

“藏文古籍文献”问题不仅是一个热门话题,其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就卓然。

”笔者通过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藏文古籍文献”,检索的发文及上网的时间范围为“1991.1.1-2014.12.31”,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共检索到45篇文献;经过鉴别,删去一篇会议信息,一篇同篇名两刊同发的文献,实际为43篇文献。

经过对1991-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刊载以“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分类整理和研读,笔者认为:总的来说,中文核心期刊1991-2014年刊载以“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研究文献主要呈以下特点:(一)研究内容上的特点内容丰富全面,涉及考古、文献收集与收藏、文献整理、文献研究、文献开发与利用、编辑出版、信息服务、数字化信息处理、立法保护、古籍文献对比、古籍研究综合述评等,具体结构及成果数量分布详见表1:(二)研究方法上的特点1.研究视角的多元化。

从古籍文献保护与抢救、开发与利用、古籍收藏与古籍研究、目录学、数字化信息服务、文献馆藏建设及与藏文古籍文献相关的研究等,多角度地探究藏文古籍文献;2.研究领域的多种化。

运用文献学、目录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法学、语言学、经济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探究藏文古籍文献;3.研究形式多样化。

43篇研究文献,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证研究,既有成果叙述,又有未来展望,既有对比研究,又有综合述评。

二、“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述评(一)关于古籍文献保护与抢救研究藏文古籍文献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藏文古籍文献进行科学保护与抢救,是当代藏学学者和藏文古籍文献科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景仁、周崇润的《对善本古籍特藏文献酸度的检测与分析》认为,文献的酸度对文献的保存寿命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大量的酸性气体,导致善本古籍文献酸化速度越来越快,严重威胁善本古籍文献的安全;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十分珍贵,是我国文献保护的重中之重。

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综述★

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综述★

218收稿日期:2020-03-0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16BTQ037)作者简介:李梦瑶(1996—),女,山西晋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献信息化。

通讯作者:胡建(1980—),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献信息化、群体智能。

0 引言藏文创制于约7世纪,距今已有超过1300年的历史,其历史长度、文献丰富程度在我国都仅次于汉文,是璀璨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

千年来藏族人民用藏文翻译、记录、总结、编纂了大量文献资料存世。

本文将调研并分析藏文文献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以及当前藏文典籍的传承及其保护现状。

1 藏文文献类型及分布情况藏文文献是研究和认识藏族及其思想、哲学、宗教、科学技术等文明极其重要的资料。

藏文文献有古藏文写卷、藏文佛教经典、藏传佛教文化典籍、医学、建筑绘画、语言文字和诗歌、戏剧文献等类型[2]。

其中,古藏文写卷有敦煌古藏文文献、金石铭刻、竹简木牍等;藏文佛教经典除藏文《大藏经》外,藏族学者编写的文集著作也是其重要部分;藏传佛教文化典籍主要包括教派史、寺院志、传记三种。

藏文文献在分布上呈现地域性的特点。

藏区作为藏族人民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摇篮,藏文文献资源相比于其他地区较为丰富。

在藏区范围内,相关文物、文化部门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将藏文文献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列为工作重点。

由他们多年的走访、普查、整理建档和购置,积累了数量较多的文献资料。

国内的藏文文献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北京等地,文献多为古籍、书籍、期刊和图片,广泛为佛教寺院、科研机构、出版机构、公共图书馆以及各民族院校图书馆等单位收藏[3]。

2 国内外藏文文献数据库建设现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藏文文献辗转、流落于海外。

国外学者对涉藏学术领域关注较早,20世纪著名的藏学研究人员有:意大利藏学家朱塞佩·图齐、法国藏学家石泰安、美国著名藏文文献专家金·史密斯以及弗吉尼亚大学戴维·吉玛诺博士等。

藏文文献数字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藏文文献数字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藏文文献数字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索南才让
【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年(卷),期】2021()4
【摘要】目前,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藏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数字化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考察国内外不同地区的文献收藏机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图书馆、资料室等梳理了这些场所收藏的藏文文献典籍的数量和种类、传承、保护和数字化加工情况,进而评估和总结了藏文文献数字化的现状及对策建议,探讨藏文文献数字化工作的建设前景以及藏文文献的规范和统一。

此对于建立藏文典籍目录以及统一分类法,统一文献术语,统一藏文古籍著录规则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保护和抢救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总页数】10页(P92-101)
【作者】索南才让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馆藏文献数字化知识产权问题与保护对策的研究
2.论国家农业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之一--馆藏文献数字化
3.馆藏文献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风险与对策研究
4.藏文文献典籍传承、保护及其数字化现状综述
5.馆藏文献数字化中的图像格式选择与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藏文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对藏文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领域。

藏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字系统,具有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语义特点,因此对其进行信息处理需要特殊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目前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字识别是藏文信息处理的基础。

由于藏文的文字形状复杂,传统的光学字符识别技术难以准确识别藏文。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藏文文字识别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机器翻译是藏文信息处理的重要应用之一。

由于藏文和其他语言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难以达到较高的翻译质量。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还涉及到文本分类、情感分析、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藏文文本分类方法,用于对藏文文本进行分类和归类。

同时,研究者们还提出了基于情感词典和机器学习的藏文情感分析方法,用于分析藏文文本中的情感倾向。

未来,藏文信息处理技术仍有许多挑战和发展方向。

首先,如何提高藏文文字识别的准确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虽然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少样本和多样本情况下的表现不稳定。

因此,研究者们可以探索更加有效的特征表示和模型设计方法,提高藏文文字识别的准确率。

如何提高机器翻译的质量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方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稀缺词汇和长句的处理能力有限。

因此,研究者们可以探索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机器翻译方法,提高机器翻译的质量。

如何提高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藏文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文本分类、情感分析、信息检索等方面,但实际效果仍有待提高。

因此,研究者们可以探索更加有效和实用的方法,提高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藏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研究现状概述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02
03
藏文数据资源建设
藏文数据资源是藏文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包括藏文语料库、藏文词典等。
藏文信息技术基础研究
01
藏文字符研究
藏文字符集的研究以及藏文字符库的建立,是藏文信息技术的基础。
藏语句法分析技术研究
藏语句法分析是藏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重要方向,包括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和基于统计的句法分析等。
藏文智能语音识别是藏文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基础,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和基于规则的语音识别等。
藏文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研究
藏文智能语音合成是藏文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另一个基础,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合成和基于规则的语音合成等。
文物鉴定与保护
03
通过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对藏族文物进行鉴定、保护和修复,提高文保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开发在线教育平台,提供藏语课程、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等功能,促进藏族地区的教育普及。
藏文信息处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通过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开发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为教师提供教学辅助工具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技术融合一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与其他技术融合发展展望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未来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应用。
发展方向一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藏文信息处理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为藏族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促进藏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病例资料管理

关于敦煌文献的“数字化”问题

关于敦煌文献的“数字化”问题

关于敦煌文献的“数字化”问题作者:荣新江来源:《敦煌研究》2024年第04期内容摘要: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经过一百多年的整理和研究,大多数已经有了标准的录文本。

目前,中国古代文献已经进入数字化阶段,但敦煌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图片,而不能检索文字。

文章从图片、编目、电子文本、检索四个方面,探讨敦煌文献真正数字化的途径。

关键词:敦煌文献;敦煌文献数据库;IDP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4)04-0092-05On the“Digitization”of Dunhuang DocumentsRONG Xinjiang(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Abstract:Having been collated and studied fo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most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found in the Library Cave at Dunhuang have already been copied into standard transcripts; at present, these ancient manuscripts have now entered a period of digitiz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databases for the Dunhuang documents consist mainly of images, the text of which cannot be retrieved.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truly digitize th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including studies on various aspects of images, cataloguing, digital texts, and document retrieval methods.Keywords:Dunhuang documents; Dunhuang documents database; IDP(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包括佛经、道书、四部典籍、公私文书等各类文献材料,其中典籍部分有些有文本传世,有些则是佚书,而公私文书则是独一无二的。

藏文文献目录学(中)

藏文文献目录学(中)

作者: 东嘎·洛桑赤列[1];陈庆英[2];敖红[3]
作者机构: [1]西藏大学;[2]青海社科院藏学所教授;[3]副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西藏研究
页码: 113-125页
主题词: 古籍目录学;文献目录学;登记目录;藏文;图书馆;藏族;抄本;五世达赖喇嘛;编制目录;
排列法
摘要: <正> 三、藏文古籍目录学所谓古籍目录学,是指有次序、有完整系统、阅读和查找方便的目录编排方法而言。

对此,首先要懂得部类的区分法,其次要知道次序的排列法,这两点是编制目录的基本知识,目录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部类是按经典和著作以及它们所叙述的主要内容为基础划分的。

有了它就知道自己要找的读物和参考资料应到哪里去查找,知道在哪个部类的范围,就容易找到。

所以应先说部类的划分法。

为了使参考资料寻找起来方便,部类的区分是按大五明和小五明等分成不同的主干和分支,为了使作者们的作品不致散失,部类的分法也可以按作者分为各人的全集,这二者有不同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和查找,他让人将翻译后的译经编成目录。目录 上的繁荣景象。语言、文学、历史、佛经注疏应有尽
编辑工作一直持续进行,至吐蕃赤热巴巾时期,藏 有,促成了藏文古籍目录学发展的新阶段。
文板《旁塘目录》、《登噶目录》、《钦朴目录》三大目
这一阶段目录学著作主要围绕藏文 《大藏经》
录编辑完成,标志着藏文典籍目录学的初步呈现。 编辑形成。由于《钦朴目录》和《庞塘目录》的失传,
逐步发展起来的。吐蕃在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为 等人将译经书目进行分类编目后,藏于桑莺寺的登
了加强统治,积极学习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 噶宫殿得名。这部目录原写本据说也于 13 世纪后
化,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派大臣土 失传,但其内容被目录学家布敦抄录于《丹珠尔目
弥·桑布扎等人到印度留学,他们返藏后仿照古印 录》杂部中而得以流传,约有六、七百种,分为 27 个
藏族目录学家布敦·仁钦珠(1290—1364),对藏 文目录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先后编订 了 4 部藏文善本目录,有《大藏目录》、《布敦目录》、 《善释教法史经录》和《西藏所译出的佛经和论典目 录》。这四部目录学著作被收集在《布敦全集》之中, 在藏文目录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18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大藏经》在藏区的抄 录刊刻,里塘、卓尼、拉加、德格、雪域等《大藏经》目 录版产生。
摘 要: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是在吐蕃文字创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数字化 目录学是目前藏文文献目录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藏文文献;目录学;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6-0109-03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是在吐蕃文字创制后 时,由噶瓦·拜则和昆·鲁益旺布等完成,噶瓦·拜则
《甘珠尔目录》是《大藏经》目录的分支,分里塘 版《甘珠尔目录》、卓尼版《甘珠尔目录》、拉加《甘珠 尔目录》、德格版《甘珠尔》、雪域版大藏经《甘珠尔 目录》等多种。
里塘版《甘珠尔目录》,藏历饶迥土鸡年(1609), 云南丽江第六世活佛却吉旺秋编刊。却吉旺秋根据 琼结秦瓦达孜宫存放的《甘珠尔》为蓝本,刊刻了 《甘珠尔》,并于 1614 年编订了此《甘珠尔目录》;卓 尼《甘珠尔目录》,由甘肃卓尼第 11 世土司玛索贡 布主持刊刻,该版选用里塘版、西藏抄本《甘珠尔》 等版本为蓝本刊成,全书由卓尼寺高僧杰尊扎巴校 勘,并编订了目录,该版共 7 部,其目次分为(: 1)秘
第 33 卷 第 6 期 2012 年 6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6 Jun. 2012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发展及数字化
杨莉
(西北民族大学 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30)
- 109 -
律、般若、华严、宝积、经集、涅槃、密乘等。《丹珠尔》 称“副藏”,是噶举派僧人布敦仁钦珠大师主持编集 的。
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非常珍贵的文物和 文化成果,不但是一部佛学丛书,而且也是一部汇 集各科知识的百科全书。包括了 4500 多种藏文书 籍。它的典籍大部分译自梵文,另一部分译自汉文, 其中保存了很多印度已经失传的重要论著,是极为 宝贵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
《大藏经》 整理与编纂完成后,明永乐九年 (1411 年)在南京刊印了藏文《甘珠尔》部,明万历 二十二年(1594 年)在北京又补刻了《丹珠尔》部, 并颁发到藏区,藏区僧人学者才纷纷抄录,从而出 现《大藏经》的不同版本。围绕《大藏经》的抄录,《大 藏经》在这一时期也相继出现各类目录版本。如《大 藏经目录论典广说》,藏历饶迥水鼠年(1312),由译 师索南俄色、江若·绎曲本等人把全藏区所有能找 到的《大藏经》原本收集起来,经过校订、编纂而成[1]。 《蔡巴甘珠尔目录》 由噶举派僧人蔡巴·贡噶多杰 (1309 一 1364)编订完成,他把拉萨蔡贡塘寺院的全 部佛典收集起来,在布敦大师的帮助下编订完成。
藏文文献目录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教的朗达玛王继位,镇压佛教,禁止译经,焚毁多数
赤松德赞时期,是藏文文献发展的兴盛期。赤 佛典,破坏寺院,令僧侣还俗。此时僧徒多避难国
松德赞是吐蕃赞普之一,大约于唐天宝十四年(755 外,佛教一时衰微,史称“达玛灭佛”,使佛教及僧人
年)嗣位,在他在位时期,吐蕃社会臻于全盛,不仅 译经事业在吐蕃地区暂处于停滞状态。目录学也一
其中,《钦朴目录》是在赤松德赞在位时由大译师完 故《登噶目录》是编纂藏文《大藏经》的主要依据。
德贝则热支达奉命完成,他把钦朴宫中所有藏书加 《大藏经》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甘珠
以整理后分类编目,因藏于钦朴宫而得名,可惜此 尔》主要是佛祖之教典,又称“正藏”,是噶举派僧人
目录到后来失传了。《登噶目录》也是赤松德赞在位 贡噶多杰编订的一部佛教丛书,包括显密经律、戒
花经》、《密乘仪轨经》等佛教典籍译成藏文版,这是 录编排详尽,因藏王达玛灭佛,此目录也遭散失,其
比较早的藏文版典籍。此外,桑布扎还编著了《文法 具体内容不详。
根本三十颂》和《文法添性用法》等佛教经典。桑布
藏文目录学的发展主要是随着藏族佛教事业
扎之后,藏文著述和翻译事业的继续发展,为以后 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赤热巴巾之后,信奉苯
度梵文、结合西藏实际创制了藏文,创制了吐蕃文 类目。这是流传迄今最早的一部藏文目录,对以后
字,即现在的藏文。藏文创制成功后,桑布扎等人将 的目录产生பைடு நூலகம்很大的影响。《庞塘目录》是译师们把
梵文的 《十善经》、《宝星陀罗尼经》、《月灯经》、《莲 藏于庞塘噶美宫的所有藏书进行分类登录,按八个
藏经》、《十一面观音经》、《十一面陀罗尼》、《最胜莲 音节为一颂,三百颂为一卷的规则编目。据说该目
表现在武力强大,还表现在他对吐蕃王朝内政建设 度荒废。
和不断引进、学习、吸收外族文化,振兴吐蕃佛教文
自 11 世纪时期起至 1949 年前,佛教复兴并继
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赤松德赞组织人员编辑存放 续发展,西藏各教派应运而生,竞相发展,僧人、学
在旁塘、登噶、钦朴三座宫殿内的译经,为了便于检 者们著书立说,各种著作纷纷问世,出现了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