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研究分析报告: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
集合店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集合店案例分析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d9b4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4.png)
集合店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集合店逐渐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某一集合店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其经营模式、发展策略以及成功之处,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背景本案例分析的集合店为某知名连锁咖啡店,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数百家分店。
该集合店采用了同店多品牌的模式,同时提供咖啡、茶饮、冷饮等多种饮品,而且店内还设置了轻食、甜点等小吃区域。
三、经营模式分析1. 多元化产品线:集合店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饮品和小吃,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店内的销售额和顾客满意度。
2. 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服务:该集合店注重装修和服务的细节,店内环境优雅舒适,员工服务态度亲切,为消费者营造了良好的消费体验。
3. 整合资源共享成本:通过同店多品牌的运营模式,集合店能够将不同品牌的商品采购、仓储、配送等共享资源,降低企业成本和运营风险。
四、发展策略分析1. 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集合店积极研发新品,丰富产品线,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同时,不断改进服务,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
2. 品牌推广和市场扩张:集合店注重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通过各种渠道提升知名度并吸引顾客。
并且,在市场布局方面,积极开设新的分店,扩大市场份额。
3. 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效率:集合店借助科技手段,如POS系统、CRM系统等,提高店铺管理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五、成功之处分析通过对该集合店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成功之处:1. 灵活的经营模式:集合店利用同店多品牌的经营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进而提高销售额。
2. 良好的消费体验:集合店注重环境、服务和产品质量,通过提供舒适的消费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忠实的消费者。
3. 不断创新发展:集合店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效率,积极推广品牌,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绩。
六、总结与建议集合店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能够有效应对电子商务的冲击,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7d8db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8.png)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现代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如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商业模式等。
本文将从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业态组合、规划布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是指针对目标消费者群体,确定购物中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类型。
业态定位的选择应根据周边人口结构、经济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周边人口结构: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应根据周边人口结构来确定。
比如,青年人口多的地区可以考虑引入时尚休闲的业态;高收入人群多的地区可以引入高档奢侈品牌。
2.经济水平: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要与周边经济水平相匹配,以保证消费者能够接受和消费。
比如,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引入一些价格亲民的商店和服务业态。
3.消费习惯: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应根据周边人群的消费习惯来确定。
比如,购物中心位于商业区的可以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用品和便利性服务,而购物中心位于旅游景区的可以更多关注纪念品、特色商品等。
二、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是指购物中心内各类业态的组合方式和比例。
业态组合要根据购物中心的定位和目标消费者需求来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竞争等因素。
1.主力业态与陪衬业态: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应包括主力业态和陪衬业态。
主力业态是指吸引消费者的主力项目,如百货商店、超市、专业零售等;陪衬业态是指一些通过配合主力业态来增加购物中心整体吸引力的业态,如餐饮、休闲娱乐、美容美发等。
2.补充型业态与互补型业态: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还应合理安排补充型业态和互补型业态。
补充型业态是指与购物相关的其他业态,如停车场、货物配送中心等;互补型业态是指与购物不直接相关但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业态,如银行、医疗保健、儿童游乐场等。
三、购物中心的规划布局购物中心的规划布局是指购物中心内各个业态的位置安排和空间规划。
规划布局应结合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和目标消费者需求来考虑。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一)2024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c5117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6.png)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将对大悦城商业进行研究和分析。
大悦城商业是一家领先的综合性商业企业,通过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优质的商业服务,以及整合多元化的业态,提供便利和多样性的消费体验。
本报告将从市场规模、品牌定位、商场布局、业态组合和商业运营五个大点展开阐述。
市场规模1. 大悦城商业的规模庞大,拥有多个分支和门店。
2. 其部门遍布不同地区和城市,对当地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3. 大悦城商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竞争优势明显。
4. 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品牌定位1. 大悦城商业注重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塑造独特的商业氛围。
2. 所引进的品牌多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以保证其商业品质和知名度。
3. 大悦城商业不断升级品牌形象,提供优质的购物、娱乐和餐饮体验。
4. 其品牌定位凸显了高品质、时尚和多样性。
商场布局1. 大悦城商业的商场布局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注重空间利用和交通便利性。
2. 不同业态的商家被合理地布置在商场中,以最大程度吸引顾客。
3. 商场内商家定位明确,商业区域划分清晰,便于顾客找到所需业务。
4. 大悦城商业注重创新,不断提升商场布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业态组合1. 大悦城商业通过整合多元化的业态,实现商业多样性。
2. 商场内包括购物中心、娱乐设施、餐饮区域等多个业态,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3. 在业态组合上兼顾国内外优质品牌和本土特色商家。
4. 通过深入了解顾客需求,精心选择和整合不同业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商业运营1. 大悦城商业运营高效,确保商业模式的顺利运转。
2. 商场内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提供优质的商业服务。
3. 大悦城商业注重市场营销,不断推出营销活动和促销策略,吸引顾客。
4. 商业运营力求创新和优化,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结综上所述,大悦城商业作为一家领先的综合性商业企业,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品牌定位的精准、商场布局的巧妙、业态组合的多样和商业运营的高效,成功打造了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购物中心。
商场业态调研报告
![商场业态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15a5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6.png)
商场业态调研报告商场业态调研报告一、引言商场作为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提升城市形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商场业态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通过对多个城市的商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总结出以下报告。
二、商场业态现状目前,商场业态的主要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直营商场、专业市场等。
在这些业态中,购物中心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占据了商场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购物中心一般集合了众多的品牌商店、餐饮、娱乐等业态,形成了全方位的消费体验。
三、商场业态发展趋势1. 规模趋势: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场的规模也趋向于扩大。
大型购物中心在城市中间隔布局,形成商圈。
这种商圈模式更利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对商场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业态创新:商场业态在满足基本购物需求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引入新的业态和概念,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购物中心引入了儿童主题乐园、VR体验馆等,增加了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和购物欲望。
3. 体验式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购买商品本身,而更加注重消费的体验感。
商场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4. 电子商务的冲击: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商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很多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商品,而不再选择线下的购物中心。
商场需要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购物体验,来应对电子商务的竞争。
四、商场业态面临的问题1. 商场竞争压力:随着商场数量的增加,商场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商场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 招商难题:商场招商是商场经营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商家经营压力增大等原因,商场的招商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商场需要制定更加有吸引力的招商政策,吸引更多的优质商家进驻。
3. 人流量不足:一些商场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面临着人流量不足的问题。
购物中心主题业态研究:轻奢侈+集合店+快时尚(57页).
![购物中心主题业态研究:轻奢侈+集合店+快时尚(57页).](https://img.taocdn.com/s3/m/96c58e117375a417876f8f2a.png)
驴蹄鞋:麦昆为2010年春夏 最新打造的摩天高跟鞋以25厘米 创造了鞋款的新高度。这些“恨 天高”利用了各种钢铁配件,与 皮料等不同材料打造而成,其中 最为吸引眼球的是外形酷似龙虾 爪或驴蹄的鞋款。受到了流行天 后Lady Gaga的青睐。
NOVO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MICHAEL KORS
输入文字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Alexander McQueen
鞋履、香水、婴儿衣服及用品,甚至贺卡 文具等等,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活品味品牌 ;
香港,台湾、日本都抢疯了的kate spade,美国绝对的一线,纽约时装周的 常客,多年来以简约大方的设计,别具特 色的色彩搭配,营造出既能迎合时尚风潮, 又能够维持自我风格的款式。
NOVO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综合分析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分析结论
集合店
集合店概念
品牌集合店也被称为“品牌概念店”, 即在一家统一名字的店面里,汇集多个品 牌的当季新品。品牌集合店的货品种类并 不限定于某个类别,涵盖了服装、鞋、包、 首饰、手表等多个品种。虽然每个品牌的 风格与设计理念不尽相同,却被同一店面 “召集”在一起,互相融合,成为一个值 得关注的品牌集合店。
商业研究报告: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
![商业研究报告: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https://img.taocdn.com/s3/m/5779d0890c22590102029dc1.png)
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随着购物中心运营水平逐渐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分手的现象不断: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的品牌集合店就成为了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
前言:随着购物中心运营水平逐渐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分手的现象不断: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的品牌集合店(专题阅读)就成为了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
包括万象城(专题阅读)(项目招商信息)在内等大型购物中心都将不少精力和资源引入品牌集合店。
此外,原潮、热风、NOVA、MAP等一批品牌集合店迅速成长,继电影院和超市之后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源的重要砝码。
一、国内品牌集合店处于发展阶段品牌集合店进驻购物中心,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微缩版的百货形态,对于传统业态来说更是一种创新。
就目前而言,国内品牌集合店正处于刚刚起步状况。
1.国内没有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即使本土百货和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但仔细思考便会发现,他们的竞争其实很简单,就是“遇到竞争便调整策略”。
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企业遇到竞争时去深度剖析市场细分的需求,而集合店恰恰是在市场空间非常狭小的情况下采取的创新方式,所以集合店在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本土市场环境还不能完全支撑它的良性发展。
2.购物中心对品牌集合店缺乏耐心2010年,国内有一个集合40个韩国中小品牌的组合店,叫“GST318”,也算是集合店的雏形,这个店被燕莎奥莱和华威大厦引进,很可惜后来华威店关闭了。
现在想来,主要由于购物中心对这个店的耐心不够,其实只要这个集合店有了雏形,老百姓认可这些品牌,销售额自然会高,所以购物中心应给集合店宽松的成长空间。
3.买手制的发展在国内相对滞后在国外,都是基于买手制基础上的集合店,而在中国,买手制的环境很不成熟。
如果是买手制的话,货源都由自己控制,这样做集合店容易得多。
万达广场购物中心业态组合分析报告与建议
![万达广场购物中心业态组合分析报告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53e609e69dc5022aaea00f7.png)
万达广场:购物中心业态组合分析与建议一、商业业态及业态规划的定义(一)商业业态的定义商业业态指的是经营者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经营模式或经营形态, 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经营主体目标市场、经营理念、服务功能、选址要求、立店规模、商品结构标准等诸方面。
城市综合体内主要的商业业态包括: 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等等; 而其中购物中心内的业态主要有:百货店、零售型专业店、专卖店、特色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电影城、娱乐中心(KTV、电玩等)、健身中心、大型中式酒楼、特色餐饮美食广场、美容院及发廊、银行、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市场等。
(二)商业业态组合与规划所谓业态组合就是指综合体或购物中心根据自身的定位确定商业业态的种类和每一种商业业态在购物中心中的分布及分配比例的过程。
业态组合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 1、业态的选择: 一个综合体或是购物中心究竟应该承载哪些功能、涵盖哪些业态; 2、配比的问题: 各业态在综合体或购物中心中的占比及每一业态中具体每个业种数量的多少以及相互的比例关系; 3、落位与分布的问题: 各业态在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区位与业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不同的业态如何进行有效的划分与组合,不仅关系到:广场定位的实现、客流的共享,更关系到经营收益的最大化。
二、业态规划的基本原则1、定位优先的原则单个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须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的发展要求。
购物中心业态的选择与配比规划须符合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定位, 满足商家的经营需要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定位包括三个层面:1)整体的功能性定位:即综合体(购物中心)要实现哪些基本的功能。
位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属性的城市综合体,由于区位特征不同,其承载的基本功能及扮演的角色也会有较大的区别:如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属于城市中心(副中心)型城市综合体,北京CBD万达广场为城市特定功能区域内的综合体,而宁波万达广场则属于典型的郊区型城市综合体。
购物中心零售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购物中心零售市场趋势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c886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4.png)
购物中心零售市场趋势分析报告购物中心零售市场趋势分析报告I. 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购物中心零售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对购物中心零售市场的趋势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动态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II. 数字化体验的崛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购物中心正逐渐发展成数字化时代的集散地。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数字化体验已经成为推动零售业的重要因素。
购物中心需要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移动支付等,以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III. 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增加消费者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购物中心需要通过提供个性化推荐、定制化服务和特色活动等方式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购物中心可以采集和分析顾客数据,以了解顾客的喜好和购买习惯,并据此进行个性化的营销和服务。
IV. 体验式购物的兴起消费者倾向于追求更多的购物体验,而不仅仅是商品本身。
购物中心需要创造与商品相关的独特体验,例如提供社交娱乐活动、美食和文化展览等。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购物中心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并增加他们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金额。
V.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购物中心需要积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购物中心可以推广环保产品、减少能源消耗、提供垃圾分类和回收服务等,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吸引越来越注重环保的消费者。
VI. 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成为购物中心零售市场的新趋势。
购物中心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或合作线上零售商,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相互连接,提供全方位的购物服务。
同时,购物中心还可以将线下店铺打造成为线上品牌体验店,吸引更多线上消费者到实体店进行购物。
VII.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购物中心的地理位置对于吸引顾客和扩大市场份额至关重要。
购物中心应该选择具有便利交通和高人流量的地理位置,并根据当地的消费需求和人口结构来确定零售品类。
同时,购物中心还应该与当地政府和开发商进行合作,以更好地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
购物中心商业业态主题研究报告
![购物中心商业业态主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a176ffb8f67c1cfad6b867.png)
购物中心商业业态研究
1
新餐饮 新零售 儿童亲子 休闲娱乐 跨界文创
2
目录
CONTENT
345源自购物中心全面升级商业业态 在“互联网+”浪潮下,电商蚕食实体商业的现有客源,商业地产自身又存在供需结构失衡、商圈分流严重、 业态同质化等问题,购物中心必须通过全面升级商业业态,进行差异化经营,寻找新的盈利点。 随着时代发展,客户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购物中心商业业态也随之全面升级,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gaga鲜语
新锐!鲜果茶品搭配简餐,锁定有经济能力有生活追求的新阶层消费主流群体,提 出以“唤醒、默契、自我主张”为核心价值。
产品特色: 用鲜果茶另辟蹊径,符合本土的饮食习惯。事实证明,每个月果茶销 售额约42万,占单店营业额近50%。 店面特色: 名师设计,设计中融入美学生活概念,追求亲近自然,并且每个店都 有不同的构思。 拓展条件: 店铺面积:150-300㎡ 开店方式:独立经营 目前规模:拥有21家门店 店面选址:一二线城市主城区商圈的购 物中心或商务区 创立时间:2010年 进驻商场:深圳海岸城、喜荟城、京基 KKMALL等
品牌特色: 细分市场,多品牌经营,拥有“指福门、”炉鱼“、”第二乐章“等 多品牌,并通过微信订餐等O2O方式进行品牌推广; 店面特色: 不同的品牌从装修风格、菜品定价、品牌设计等等各具特色,。 拓展条件: 店铺面积:450-1000㎡ 开店方式:独立经营 目前规模:100多家门店遍布全国一 二三线城市 店面选址:一二三线城市主城区商 圈的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区 创立时间:1998年 进驻商场:上海大悦城、北京五彩 城、广州正佳广场等
有效地共享了客流,共享渠道 ,共享了新市场的营运信息。
品牌集合店类型
2023年购物中心六大业态品牌的发展概况分析:宠儿已不再是百货方案模板
![2023年购物中心六大业态品牌的发展概况分析:宠儿已不再是百货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1894b7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4.png)
购物中心:宠物业态引领潮流
宠儿:百货市场逐渐式微
1.购物中心视角下的市场动物业态发展潜力与百货业态衰落从购物中心的角度来看,市场动物业态是其中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业态之一。然而,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百货业态的地位逐渐式微。
3. 新兴市场机遇:除了成熟的一线城市,中国二三线城市和县城的消费市场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购物中心六大业态品牌在这些地区积极布局,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动物配饰为例,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二三线城市和县城的宠物配饰市场规模已超过5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六大业态发展
市场业态品牌快速扩张,各地市场数量逐年递增引言:近年来,市场、动物和购物中心等六大业态品牌的发展概况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深入分析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宠儿已不再是百货,进一步证明了市场对不同业态品牌的不同需求。
市场业态品牌的发展概况:
市场业态品牌呈现出快速扩张的趋势,全国各地的市场数量逐年递增。
市场发展
1. 市场规模增长: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购物中心六大业态品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以宠物超市为例,根据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宠物用品市场规模已达到4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
2. 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市场需求逐渐向高品质、个性化和定制化方向转变。例如,在购物中心的宠物美容业态中,近年来高端宠物美容和健康护理等高品质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宠物主人的追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端宠物美容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20%。
购物中心研究报告-购物中心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决策咨询报告2024年
![购物中心研究报告-购物中心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决策咨询报告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5d9604a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1.png)
购物中心企业跨行业进行兼并重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例如,某购物中心企业收购一家电商平 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兼并重组动因及影响因素
动因分析
购物中心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动因包括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风险等。
影响因素
影响购物中心兼并重组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企业自身条件等。其中,政策环境包括行业监管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等;市场环境包括市场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变化等;企业自身条件包括企业规模、经营状况、管 理能力等。
行业定义与分类
定义
购物中心是指集购物、餐饮、娱乐、 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 合体。
分类
根据规模、定位和业态组合等因素, 购物中心可分为社区型、区域型、超 区域型和城市型等不同类型。
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购物中心起源于欧美等国家,随着消 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商业地产的快速 发展,购物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 广泛推广和应用。
购物中心研究报告-购物中 心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 决策咨询报告20XX年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购物中心行业概述 • 购物中心兼并重组市场分析 • 购物中心兼并重组机会研究 • 购物中心兼并重组决策咨询建议 • 购物中心兼并重组风险评估与防范 • 结论与展望
01
购物中心行业概述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购物中心行业兼并 重组现状
当前,购物中心行业正经历着 兼并重组的浪潮,大型购物中 心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 升竞争力,小型购物中心则寻 求与大型购物中心的合作或被 收购,以实现自身的发展。
兼并重组的驱动因 素
购物中心行业兼并重组的驱动 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竞争压力、 消费者需求变化、技术进步和 资本推动等。这些因素共同促 使购物中心行业进行资源整合 和优化配置。
商业业态调研分析报告
![商业业态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56761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d.png)
商业业态调研分析报告商业业态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背景商业业态的调研分析是为了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以指导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和决策。
本次调研针对某城市的商业业态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2. 分析商业业态的发展趋势和热点;3.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三、调研方法1.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某城市的商业企业;2. 调研手段: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3. 调研内容:调研内容包括商业业态的发展情况、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消费者需求等。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商业业态的发展情况经调研发现,某城市的商业业态以购物中心、超市和便利店为主,覆盖了服装、家居、美食等多个领域。
商业企业量大、种类齐全,竞争激烈。
2. 市场需求从调研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和超市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在节假日和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更旺盛。
同时,消费者对购物环境、服务质量和商品品质有较高的要求。
3. 竞争对手分析某城市的商业市场竞争激烈,各种商业企业竞相进驻。
目前,该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际品牌、知名连锁企业以及本地品牌。
这些竞争对手在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4. 消费者需求从调研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于价格、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较高。
他们更注重购物体验,对具有特色、创新和高品质的商品更有兴趣。
此外,消费者也对与购物相关的增值服务有一定需求,如配送、售后服务等。
五、建议和对策1. 加强品牌建设:商业企业应加强品牌形象的打造,通过提供高品质、独特的商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2. 优化购物环境:商业企业要注重提升购物环境,提供舒适、便利的购物体验,如增加停车位、优化店内布局等。
3. 创新营销策略:商业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增加促销活动、加大市场宣传力度等,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4. 加强售后服务:商业企业要重视售后服务,提供专业、高效的售后服务,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消费者忠诚度的提高。
品牌集合店的机深度解读】遇、挑战和发展趋势
![品牌集合店的机深度解读】遇、挑战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bdcd61a866fb84ae45c8db3.png)
品牌集合店的机深度解读】遇、挑战和发展趋势品牌集合店之浅谈品牌集合店也被称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统一名字的大门店内,汇集多个品牌的产品,货品种类可涵盖服装、鞋、包、首饰、手表等多个品种,不同风格及设计理念的各个品牌被同一店面“召集”在一起,融合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品牌集合店。
近几年,我国零售终端竞争日益加剧,品牌集合店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
上期已经谈到T&C会针对品牌集合店的模式进行深度解读,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同昌盛业华东区域研策负责人高级副董事计皓芸,为我们解读品牌集合店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
品牌集合店与百货的区别及其优势体现传统的百货业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随着现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时尚化、特色化,对个人感知增强,因而难以以大众化、无特色的普通商品抓住消费者的心。
品牌集合店与百货不同,其产品和经营方式完全由店铺方操控,品牌方则以卖货、寄卖或被代理的形式和店铺方合作。
从消费客群角度而言,现在年轻消费群体和家庭客成为了零售市场的主力客群,这些客群追求时尚潮流的国际零售品牌,同时也有商务宴请家庭朋友聚会等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偏好尝试新奇潮流产品和服务,却没有太多逛街时间,而品牌集合店便能帮助这部分人群解决在最短时间找到最多值得购买商品的难题。
原因在于:(1)品牌集合店抓住现代消费者个性、时尚、潮流的购物心理:基于现代消费群体的特点,品牌集合店在一家统一的店铺中汇集多个品牌的当季新品,相当于某个主题区,在某一品类放大了其选择性,并能形成多个亮点,帮助顾客打造自己的风格。
(2)品牌集合店产品线丰富,延长顾客逗留时间:品牌集合店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相同品牌的全线商品的集合,另一种是不同品牌的商品的集合形式。
由于其多样化的产品,能有效提升货品的丰富度,延长顾客停留时间,一家集合店的平均客流通常为附近店铺的两倍,顾客选择的空间大了,停留的时间自然就长。
采用集合店模式能够使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人员成本减少,估计比单品牌店下降15%,但是销售额却能增加很多。
品牌集合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品牌集合店的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9bfa33feefdc8d376ee32a0.png)
北京人才市场北京找工作品牌集合店的未来发展趋势购物中心是一种未来不可小觑的零售渠道,购物中心己不是单纯的地产和金融产品,为了能使购物中心发挥渠道功能的,除了单一专卖店外,就是品牌集合店,这样购物中心的容量也会明显放大。
未来,主力店将有很大调整,购物中心将可能向去百货店化,去主力店化方向发展。
这样一来,主力店最好能由三五个小型集合店组成,几个小型集合店的组合所产生的效应比一个百货产生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对购物中心来说,租金收益也比较高。
未来做购物中心主力店的百货店,在联营模式不变的情况下,百货店会缩小自己的销售空间,销售当季的时尚品牌和新品,是一种小型的流行百货形态。
这种形态会发展很快,正如购物中心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批快时尚品牌的飞速发展。
这种小型流行百货称就是一种放大的“品牌集合店”,就是所谓的以品牌集合形式来体现的新型百货形态。
未来购物中心合作的对象将是“品牌集合店”,圈内人也说,品牌集合店也可被称为“品牌概念店”,这与国内的主题百货概念并不相同,这个早在欧美零售市场占主导地位的零售模式近来频繁被国内业态提起。
“品牌集合店”,即在一家统一的店铺中汇集多个品牌的当季新品,品牌集合店所涵盖的商品并不限定某个类别,现在购物中心品牌集合店还是以服饰加配饰为主,可以拥有服装、鞋包、首饰、化妆品等多个品类。
集合店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也许五年后、十年后在本土市场上会呈现出集合店快速发展的状态。
国外的“品牌集合店”按货品内容,组合方式,面对的受众,辐射的范围,品牌沉淀等情况可细分十多种以上,但国内的“品牌集合店”我认为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可分四大类:1. 多品牌集合店代表性品牌:i.t、retro gallery店铺主力面积一般在300-1000平米,一家服装店内集合多个服装品牌,品牌定位多集中于喜好分明的大众服装市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客群,每个品牌之间又有相关联性,每个品牌在店铺内都有相对独立、分区明显的铺位空间。
购物中心市场研究报告
![购物中心市场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2bc8b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02.png)
购物中心市场研究报告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中,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是购物的场所,还融合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
为了深入了解购物中心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一、购物中心的发展历程购物中心的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以简单的商业街形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在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
二、购物中心的类型1、都市型购物中心通常位于城市中心,规模较大,业态丰富,品牌高端,交通便利,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
2、区域型购物中心一般位于城市的区域中心,服务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提供较为全面的购物、餐饮和娱乐服务。
3、社区型购物中心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业态较为简单。
三、购物中心的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购物中心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新的购物中心不断开业。
2、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于购物环境、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购物中心不断升级改造。
3、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随着电商的发展,购物中心纷纷加强线上渠道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四、购物中心的竞争格局1、品牌竞争各大购物中心纷纷引入知名品牌,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2、服务竞争优质的服务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购物中心在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如提供免费 WiFi、儿童托管、智能停车等服务。
3、地理位置竞争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因此在城市核心区域或交通枢纽附近的购物中心往往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五、购物中心面临的挑战1、电商冲击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购物中心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线购物,尤其是对于标准化的商品。
购物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购物中心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336e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3.png)
购物中心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购物中心作为现代都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购物中心行业的分析,旨在了解购物中心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2. 行业概述购物中心是一个涵盖商业、娱乐、休闲和餐饮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娱乐、餐饮、社交等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
3. 市场规模购物中心行业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购物中心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XX年的X亿美元增长到20XX年的X亿美元。
这表明了购物中心行业在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4. 行业竞争购物中心行业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地理位置:购物中心的地理位置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位于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段的购物中心更具竞争优势。
- 品牌和租户:购物中心的品牌和租户结构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拥有知名品牌和多样化的租户结构的购物中心更能吸引消费者。
- 消费体验:购物中心需要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如舒适的环境、多元化的娱乐设施等,以吸引消费者并保持竞争力。
5. 消费者需求购物中心的发展必须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根据市场调研,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个性化服务:消费者希望购物中心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其独特的需求。
- 多样化的品牌选择:消费者希望在购物中心能找到不同品牌的产品,以满足其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 舒适的环境:消费者希望购物中心能提供舒适的环境,使其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放松。
6. 发展趋势购物中心行业在面临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 电子商务的冲击: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购物中心行业面临着来自线上零售的竞争压力。
因此,购物中心需要通过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 体验式购物中心: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始注重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如主题公园、娱乐设施等。
这种转变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购物中心的竞争力。
购物中心新兴业态研究报告
![购物中心新兴业态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6fb96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7.png)
购物中心新兴业态研究报告在国外各类信息的冲击下,购物中心中开始出现各种新兴业态,这些业态中有的昙花一现,有些却长久不衰。
那么到底和购物中心最契合的业态是哪些呢?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调查了国内外购物中心新出现的八类业态,对这八类业态的租金、人流量、盈利模式、受欢迎程度等进行分析,呈现出的景象各有千秋。
体验和竞技类业态——走出“短命怪圈”以20-35岁白领阶层为目标客群的密室和鬼屋开始走进购物中心,多种不同规模主题房间的设置和灵活的票价组合模式吸引大批消费者。
另外,由于这类业态游戏设置中需要各类团体分工和协作,受到了各大企业团体的青睐。
购物中心内规模较大的密室逃脱年平均盈利200~500万元,鬼屋年盈利也能达到300万元左右,密室和鬼屋成为购物中心内最赚钱业态之一。
由于消费群体的固定和市场容量有限,密室和鬼屋往往被打上“短命”的烙印。
但现今各个密室和鬼屋积极引进各类“声光电”高科技设备以增加用户体验,为了保持参与者的新鲜感和提升玩家体验,密室逃脱和鬼屋内的各类“机关”均会定期更换。
密室逃脱平均逃脱率在18%,巧妙利用消费者不服输的心理,吸引消费者进行多次消费。
另外,购物中心内密室逃脱等开始延长消费时段,例如X先生密室营业至凌晨四点,而其午夜的销售额与上午时段几乎持平。
而鬼屋项目则采用流动的形式,过一段时间就去不同的城市,通过种种改进使其走出这个怪圈。
另外,保龄球、高尔夫球馆等正朝多元方向发展。
一方面成熟商家开始租用周边场地,提供餐饮等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消费。
在保龄球馆、高尔夫球馆等设置休息区或餐饮区,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盈利项目;另一方面,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复合式经营模式。
在大鲁阁这类复合式球馆中,保龄球和高尔夫占比70%,餐饮占比达到20%。
文艺类业态——购物中心的人流聚集器国内外购物中心打造大量文艺类业态,如各类展览、剧院等。
此类业态大多为购物中心自持,多属公益性质,因而租金较低或无租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研究报告: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作者:————————————————————————————————日期:2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随着购物中心运营水平逐渐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分手的现象不断: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的品牌集合店就成为了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
前言:随着购物中心运营水平逐渐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分手的现象不断: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的品牌集合店(专题阅读)就成为了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
包括万象城(专题阅读)(项目招商信息)在内等大型购物中心都将不少精力和资源引入品牌集合店。
此外,原潮、热风、NOVA、MAP等一批品牌集合店迅速成长,继电影院和超市之后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源的重要砝码。
一、国内品牌集合店处于发展阶段品牌集合店进驻购物中心,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微缩版的百货形态,对于传统业态来说更是一种创新。
就目前而言,国内品牌集合店正处于刚刚起步状况。
1.国内没有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即使本土百货和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但仔细思考便会发现,他们的竞争其实很简单,就是“遇到竞争便调整策略”。
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企业遇到竞争时去深度剖析市场细分的需求,而集合店恰恰是在市场空间非常狭小的情况下采取的创新方式,所以集合店在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本土市场环境还不能完全支撑它的良性发展。
2.购物中心对品牌集合店缺乏耐心2010年,国内有一个集合40个韩国中小品牌的组合店,叫“GST318”,也算是集合店的雏形,这个店被燕莎奥莱和华威大厦引进,很可惜后来华威店关闭了。
现在想来,主要由于购物中心对这个店的耐心不够,其实只要这个集合店有了雏形,老百姓认可这些品牌,销售额自然会高,所以购物中心应给集合店宽松的成长空间。
3.买手制的发展在国内相对滞后在国外,都是基于买手制基础上的集合店,而在中国,买手制的环境很不成熟。
如果是买手制的话,货源都由自己控制,这样做集合店容易得多。
品牌集合店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购物中心里的品牌集合店形成规模还有待时日,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尝试,但其未来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辽宁社会科学院WTO研究所姜岩表示,在零售商眼里品牌集合店的好处在于第一,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了租金、人员等压力;第二,节省时间,为消费者节省时间;第三,吸引顾客,因为种类繁多,延长顾客停留时间。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偏好尝试新奇潮流产品和服务,却没有太多逛街时间。
这是对国内新兴中产阶级追求时尚的精准描述。
而“品牌集合店”便能帮助这部分人群解决在最短时间找到最多值得购买商品的难题。
无论是化妆品还是服装的集合店,其销售的商品都是经公司“买手”精心挑选后呈现在店里。
仿佛是一个有品位的朋友挑选了最潮的商品后,再由消费者自己从中搭配。
据I.T公司市场部介绍,在2011年圣诞与大悦城一同开张的i.t,不仅全力引入及售卖日本最流行的品牌,亦有部分其他著名欧美品牌。
2012年3月天津首家novo PLUS在米莱欧店开业。
追求个性时尚的novo PLUS,也带来了著名时装设计师的国际品牌,其中既有个性前卫的服装,也有时尚的配饰、波鞋。
目前国内还出现了另类的集成店,比如上海浦东新梅联合广场,试图把几十位设计师不同风格的品牌服饰集成到一个空间,打造成“id设计师品牌集成店”,试图开创另一种全新的服饰零售店概念。
二、品牌集合店分类1. 多品牌集合店代表性品牌:I.T、Retro Gallery店铺主力面积一般在300-1000平方米,一家服装店内集合多个服装品牌,品牌定位多集中于喜好分明的大众服装市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客群,每个品牌之间又有相关联性,每个品牌在店铺内都有相对独立、分区明显的铺位空间。
店铺与品牌之间不是铺位租赁关系,而是买货、代理或代销中的一种,入店货品的类型选择权多在店铺方,而非品牌方。
2. 买手制精品集合店代表性品牌:JOYCE、Barneys New York从名称上可以看出此类店铺的定位,这类店铺的面积一般不会太大,一家服装店内同样集合多个品牌,品牌多是奢侈品牌或颇具潜力的非知名高端品牌,这种店的精彩之处在于货品,而非品牌,货品大都是店主或者店铺的买手团队内亲自挑选,虽不一定全部出自名家之手,但遵循店铺的概念一致性。
店内商品陈列不一定以品牌分区,是以产品品类作为分区,陈列的出发点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联性。
3. 生活方式类集合店代表性品牌:Dover Street Market、colette生活方式类集合店又称为Lifestyle Store,锁定某种生活形态,产品全部围绕这种形态组合。
生活方式类集合店一般不止贩售服饰产品,还会推文具、小件电子产品、食品等生活杂物,完成对锁定为消费群的全套系生活方式产品的供应,甚至有些生活方式类集合店还推出了酒店和咖啡店,可谓Total Lifestyle。
4. 百货式多品牌集合店代表品牌:连卡佛、NOVO这类店铺一般在规模上已经称得上“小型百货”,虽然有些在经营模式上有百货的特征,比如NOVO入驻品牌的店员是由品牌方而非店铺方安排,但是这类集合店因为主题性较强、货品精选,因此店铺面积不似一般的百货商场大,一般以店中店形式存在,1000-5000平方米的面积为主。
这类集合店有很强的推动潜力新品牌市场化的作用。
三、品牌集合店5大优势1. 停留时间长品牌集合店的丰富度能让消费者获得更多选择权。
曾有家多品牌公司计算过,客人在单品牌店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在集合店里,客人停留的时间明显高过单品牌店3倍。
他们还算过另一笔账,采用集成店模式能够使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人员成本减少,估计比单品牌店下降15%,但是销售额却能增加很多。
另外对品牌自身来说,由于多品牌组合经营,品牌之间为了不甘示弱,要不断强迫自己创新。
2. 品牌重复率低目前,从购物中心角度来讲,他们需要的不是百货,恰恰是集合店。
其实这对国外大多数购物中心来说是常态,但在中国,由于市场竞争环境不充分,再加上集合店的匮乏,造成了本土购物中心没有信心和机会引进集合店。
对购物中心来说,引进集合店的好处要远大于百货。
集合店就相当于主题区,在某一品类放大了其选择性,并能形成多个亮点,这样既避免了和百货店的重叠,同时又让品牌的丰富度变得更高。
未来,主力店将有很大调整,购物中心会往次主力化方向发展。
这样一来,主力店最好能由三五个小型集合店组成,对购物中心来说,租金收益也比较高。
3. 区域差异化不同区域集合店,主营品牌有区别。
以i.t为例,其在每个城市的主打品牌,会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而有所却别。
目前在天津大悦城i.t内所售卖的日系品牌包括E hyphen world gallery等五六个品牌,商场内亦包括French Connectio n等多个欧美品牌专门店,更有I.T集团旗下备受年轻人追捧的izzue、5cm等四五个自主品牌专门店。
4. 一站式服务消费者可以“一站式”购齐商品,并享受专业人士指导。
各品牌占地面积虽小,但是“五脏俱全”。
当然,集合店也会带来一些小众的个性品牌。
集合店模式在全国快速扩张。
以莎莎、丝芙兰为代表的化妆品类集合店,几乎已遍布全国一线城市。
2010年8月1日,来自香港的莎莎首次入驻天津欧式风情街,带来“一站式”可购齐超过200个全球品牌的全新体验。
随后又在2011年6月开业的佛罗伦萨小镇、2011年12月开业的858广场和2012年3月开业的凯德MALL纷纷站稳脚跟,并将入驻金元宝东方广场。
据莎莎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一站式”化妆品专卖店是指护肤品、香水、化妆品,头发/身体护理产品及美容用具等,汇集多种国际品牌和高端、中端、大众化等不同价位产品的专卖店,让顾客省去四处采购的时间和精力;美容顾问为顾客提供量身打造的专业服务,使购买化妆品更轻松、更享受。
5.“聚客力”不可小觑在单品牌店“聚客力”逐渐减弱的时候,把不同品牌集合在一起,在同样面积上体现更多品牌和货品,使得集成店的“聚客力”不可小觑。
很多逛过ZARA、H&M的顾客都知道,下单的时候除了买衣服还会买裤子、鞋包以及帽子、首饰等东西,但这样的购物模式并不是所有单品牌店都可以实现的。
大公司旗下的多品牌互相合作,柜台里货品的丰富度增强,就不怕留不住顾客。
四、品牌集合店运营的三大注意事项1.品牌集合店的定位要准确品牌集合店(专题阅读)只要定位精准,就能很快赢得成都消费者的欢迎。
ZUMA之前开设的店铺在仁和春天百货棕北店,但由于售卖的D&G、ICE等品牌都非常时尚化和年轻化,所以店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
据介绍,在搬进王府井购物中心以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目标消费群,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P-P LUS则代理包括日本潮牌RubberDuck、意大利潮牌Anteprima、英国炙手可热的品牌A.N.D,还有LoveMoschino、Missoni等品牌。
这些品牌基本上在中国都没有专卖店,但却在一部分追求潮流的人群中非常有口碑。
这也体现了成都消费者时尚度非常高。
2.品牌集合店的选址与经营模式要准确2011年以来,香港TOPPY集团开拓大陆市场,以NOVO CONCEPT为概念进军百货业,秉承香港零售业的优良传统,把“小而精”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并在重庆、北京开设了NOVO新型概念商场。
但其在北京望京西路开设的NOV O潮流百货开业一年以来一直没有摆脱惨淡经营的局面。
北京NOVO店开在了市区五环,离市区较远,因选址不佳导致生意冷淡。
月销售额虽然在商场内是很靠前的,但还不及西单店一天的销售额。
包括女装品牌、男装品牌、小众潮流品牌等各家导购将商场的冷清局面都指向了选址不正确这一“病因”。
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往的经营模式,包括不被大众熟知的品牌直接造成了如今NOVO潮流百货的经营疲态,NOVO应亟需做出调整。
3.品牌集合店要避免同质化为避免因商家打价格战而造成利润下降,品牌集合店力争不要与附近商圈内商场的品牌重复,吸引具有高度消费者黏稠度的品牌和快销品牌入驻。
从而培养品牌集合店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
要学会利用品牌集合店的号召力,以店中店的形式丰富商场的品牌品类,再将新进驻品牌细分到各楼层之间,不仅能满足潮流人士的需求,也能让大众消费人群在品牌集合店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
事实上,百货店和购物中心之间的经营模式确实存在冲突,但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百货店没有自己的“独特性”——百货店引进的品牌和购物中心引入的品牌“几乎一致”。
入驻购物中心的百货店不仅强调了自己的零售功能,还配置了很多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这些功能和购物中心强调多功能的销售模式之间产生了进一步的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