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25张PPT)

释义
【肆虐】(人)任意残杀或迫害;(物)大 肆侵扰或破坏。 【占据】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险恶】①指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②指 阴险狠毒。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三番五次】形容屡次,多次。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作者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 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有 《晋祠》《夏》《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寻 思》《跨过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 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
这一段表面是写老人带我们去看树时看到的景象:树牢牢“抓”住
山洪涌下的泥土,保护了水土,守护了绿色。但实际上,这里是 写树,也是写人;是表现树的精神,也是赞美人的品质。
树毫不恐惧山洪涌下的泥土,顶住凶悍攻势,深深扎根,亦如种 树老人坚守环境恶劣的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树改变了周围 的情况,使山“失去了本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 梯”,亦如老人从风沙肆虐的险恶之地中,改造出一片绿洲;树 “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而老人虽然外表瘦小,但精神
自读,话“奇迹”
村干部的话有什么作用?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
着......
第一,文章借村干部的话交代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 一,交代了老人种树的成绩;第二,讲出了老人的另 一项功劳;第三,说出了老人的“宏伟假想”。 这里还对老人和干部的动作做了一点描写,足见老人 的地位和名誉,体现出当地人们对老人的尊重、敬佩。
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会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词语认读: 土炕 肆虐 占据 污泥 归宿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如臂如股 绿风荡漾
多音字
zǎi 记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5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59张PPT)
19* 青山不老
字词识记
lín lín
粼粼
qínɡ
高擎
读一读
nüè
肆虐
qiāo
铁锹

盘踞
zǎi
记载
zhǔ zhànɡ
拄着拐杖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 盘踞 ):非法占据。 ( 风雨同舟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
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三番五次 ):形容次数很多。番,遍数。 ( 劲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
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 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情怀
板书设计 风沙肆虐
三间小房 单身一人
青山不老
15年,8条沟, 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杨树、柳树,劲 挺在山洼山腰
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 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 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 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找 找一找作者的评价, 议 议一议作者的领悟, 理解“另一种东西”。 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想昔日之青山
看今日之青山
对比
反衬
狂风肆虐 沙尘暴盘踞
绿风荡漾 葱葱茏茏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
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无私 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是永存的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卷起)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1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青山不老 |人教(部编版)  (共21张PPT)

你喜欢哪句话:
⑴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⑵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⑶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 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 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 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做的巨大贡 献。
2.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 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 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青山不老”的含义?
1.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 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 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 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 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 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 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 的回报。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 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 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 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 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交流: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 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 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 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 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 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 老的。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 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 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 知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 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 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 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青山不老28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青山不老28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青山不老 (共28张PPT)部编版
写作方法
所谓“篇末点题”,就是指在文章结尾处,用简明扼 要的文字对前文描述的人物、事件进行总结归纳,借此揭 示中心、点明主题的结尾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强 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读 者对全文内容、中心主旨、作者情感等留下更加完整、清 晰的印象。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青山不老 (共28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青山不老 (共28张PPT)部编版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课文为什 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 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 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 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老的。
条件艰苦
老人生活 的小院
一排三间房
早出晚归种树 同伴、老伴相继去世
与树为友 以青山为伴
拒绝去城里享清福
执着、坚韧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青山不老 (共28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青山不老 (共28张PPT)部编版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课文讲解 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山林景观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 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到处都是, 点明 了周围的环境.
绿意盎然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 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粼粼的波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 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 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 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 所作的巨大贡献。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优质课件(共55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优质课件(共55张PPT)

拓展发散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
·虐(lüè 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 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ū j√ù)之地。 2.风大作时,能·逆(lì √nì)吹牛马使·倒(dǎo d√ào)行,或·擎(q√ínɡ chè)之高二三丈而·坠
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 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形成强 烈的沙尘暴。
走近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 于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 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 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比喻
看到的
听到的
绿意盎然
感受到的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
的奇迹。
列数字
植树时间长 数量多
贡献大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
的凶பைடு நூலகம்。
拟人
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
坚持植树、不畏艰险的精神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 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 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9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93张PPT)
(zh√uì duò)。
二、比一比,再组词。 粼( 粼粼 )
鳞( 鱼鳞 )
虐( 肆虐 ) 虑( 忧虑 )
载( 记载 ) 栽( 栽树 )
杖( 拐杖 ) 仗( 打仗 )
三、读句子,在正确的理解后的括号里打“√”。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
命的归宿。
A.命运选择他来种树,那就把自己的身体留在这种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读第3自然段,读懂小环境中的艰苦。
一排三间房 俭朴、单调
早出晚归种树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执着、坚韧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怎样理解老人的“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
是生命的归宿。
主要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 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得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比喻
看到的
听到的
绿意盎然
感受到的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
的奇迹。
列数字
植树时间长 数量多
贡献大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1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15张PPT)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
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
光。
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 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悍。这山已失去了本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 下的污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这是_________的十五年?
例:这是___艰__巨____的十五年?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 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 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占据之地。
仔细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 环境的险恶?
这是_________的十五年?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 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9.青山不老
导读:
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导读: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快速默读课文,课文的哪些地方还具 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 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大环境 小环境
背景介绍 巨大贡献
绿意浓浓 环境险恶 生活艰苦
补充 一层层的树梯
参观 了不起的奇迹
“我”的感悟 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是不会老的
19.青山不老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 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 真正与山山川川共共存存、、与与日日月月同同辉辉了。 老人高贵的品质和执着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件(共17张PPT)
白天:煮饭、抗铁锹 上山晚上:吃饭、睡 觉五位老汉离世、老 伴静静离世、女儿三 番五次接他遭拒
总结 环境险恶
单调艰苦
读一读:
山沟内的大环境: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占据之地。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 丈而坠。”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 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 的凶悍。
读一读:
院子里的小环境: 1.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 2.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 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3.65岁那年,他的五个好朋友已经离世。 4.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 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5.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 他不走。
马永顺
“我叫马永顺,护 林1200立方米,一个 人顶6个!”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__地对马爷爷说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__地告知全世界______。感谢倾听ຫໍສະໝຸດ 预习单:老人信息卡
采访地点: 老人家的 采访对象: 晋西北的一
房屋
位老人
性别:

年龄:
81
主要外貌特征: 瘦小,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 植树造林15年,创造了一片绿洲。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人物+情节”
思考:
1.文中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用简洁 的语言说一说。
2.找一找:他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这种奇迹的?
“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6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精美课件(共65张PPT)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劲挺:坚韧挺拔。 淤泥:沉积的泥沙。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 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 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造福于后代。
面临享福和吃苦的选择,老农选择了_开__辟_ _山__沟__、__改__造__山__林__的艰苦之路。他愿意将_自__己__ _的__一__生_都奉献给山沟,将自__己__的__生__命__都奉献给 青山。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不老”为题。
看 看一看青山的变化, 听 听一听老人说的话,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的信息卡片。
采访地点:山沟院子里的土炕上 采访对象: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 性别:男 年龄:81岁 主要外貌特征: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感人事迹:为守住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
青山
课文品读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 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情怀
板书设计 风沙肆虐
三间小房 单身一人
青山不老
15年,8条沟, 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杨树、柳树,劲 挺在山洼山腰
课文主题
本文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 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 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 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大风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历史记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件(共18张PPT)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 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 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 北奇迹般的发明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身 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在文中找出老农发明的“奇 迹”。
在文中找出老农发明的“奇 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 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 迹。
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 迹。
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奇迹 的?
请交流
本来——狂风肆虐、沙尘暴占据的山沟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 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 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身 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身的生命化为另 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 化家园、维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珍贵 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 的增加,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 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 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 治理 • 归宿 • 荡漾 • 领会 • 风雨同舟
zhì sù yàng wù zhōu
• 肆虐: • 占据: • 归宿: • 劲挺: • 污泥: • 荡漾:
任意残杀或迫害。 非法占据。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沉积的泥沙。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Leabharlann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
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
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发明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奇迹的? (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6)、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20《青山不老》(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0《青山不老》(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 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 不起的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 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 一吹,树梢卷入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 波光。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 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 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20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
阅读提示: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 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 不老”为题?
青山不老
快速阅读课文,试着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课文。
青山不老
•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并 作简单批注。
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45679 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相当于 种树246790棵,十五年平均每 天种树45棵)
•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 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 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 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 浪,风一吹,树梢卷入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 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 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 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 为题?
பைடு நூலகம்
•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 不会老的。
• 感动中国颁奖词:绿了荒山,白 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 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 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青山不老(共16张PPT)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青山不老(共16张PPT)
③思考:怎样理解“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这句话?这句话中老人表面上是选择了吃苦种树,实际上是选择了改造家园、造福子孙的伟大精神。
④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造句:能与曾经风雨同舟的老战友重逢,爷爷显得十分激动。⑤三番五次:屡次,一次又一次。造句:你三番五次地破坏公物,不能再轻易放过你了。⑥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造句:大海是溪流、江河的归宿。
青山不老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在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曾经的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的地方。15年后却是如诗如画的景色。这一切都是来自于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
目标导学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重点)2.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重点)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难点)
④思考:怎样理解老人对命运的选择?老人知道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⑦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造句:一棵盘曲的青松劲挺在悬崖峭上。⑧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造句: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⑨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造句:昆明湖上波光荡漾,游船来往如织。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⑤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奇迹:十五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环境:(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大环境)(2)老人年老、瘦小。(小环境)(3)生活条件艰苦。(小环境)(4)同伴、老伴相继过世。(小环境)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 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 (共41张PPT)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 青山不老人教(部编版) (共41张PPT)

20 青山不老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文中的话回答。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 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 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0 青山不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 柳。院子在山沟里, 山上全是树。我们盘 腿坐在土炕上,就像 坐在船上,四周全是 绿色的波浪,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叶间 闪着粼粼的波光。
老人创造绿洲。
2.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老人走进小院。
20 青山不老
3.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座巨人的宝库。
小兴安岭是宝库。
4.一位七十多岁、面色红润的老人从屋里走出来。
老人走出来。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 然后有非常之功。
20 青山不老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词语。
三(番)五(次) 如(诗)如(画) 日月( 同 辉 ) 滔滔( 不 绝 )
( 风 雨 )同舟 (生)命( 垂 )危
(世 外)桃源 (龙)盘(虎)踞
( 纷 至 )沓来
20 青山不老
二、缩写句子。
1.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 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思考:“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20 青山不老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
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 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 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 青山永垂不朽。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20 青山不老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20 青山不老精彩课堂,期待有你!
20 青山不老
上一课中,三黑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 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 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 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 老的奇迹。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件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课件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
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老三级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第四级 »第五级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 •单击风此常处来编肆辑母虐版的文地本方样,式是干旱、霜冻、沙尘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
•单煮击饭此,处带编上辑干粮母扛版上文铁本锹样进式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
袋–烟第睡二觉级。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 沟,•第现三–在第级已四级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 一天他栽树»第回五级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第级老四级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将自己 的发»第现五级批注在书上。
•单击此处编辑十母五版年文本啊样,式绿化了八条沟,造 –第了二七级 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这第三–是第级四多级 么了不起的奇迹。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十母五版年文本啊样,式绿化了八条沟,造 –第了二七级 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这第三–是第级四多级 么了不起的奇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奇迹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十五年
»第五级
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单–击第此二处保级编住辑母了版这文黄本样土式,我们才有这绿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件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2.师:同学们,瞧,参天的杨柳,劲挺在山洼、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在这令人如痴如 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的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 钟情。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新课导入
“十五年啊,绿化了 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 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 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 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 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 机。”
方法:抓关键词、 联系实际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 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 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当地县志记载:“风 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 坠。”
坠,从高处坠下。
句意:
当地县志记载:“狂风刮起的时候,能使逆风行走的 牛马被吹得倒退而行,甚至把牛马卷起几丈高再坠下来。”
这句话使用了_夸__张___的修辞手法。 夸张句: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 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另一种东西:表面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 实际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植树造 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 类的精神。
小组活动
(诵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问题)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老 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要点点拨:
老人在植树造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老人年老、瘦小。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 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描绘了 一幅___漫__山__遍__野__绿__意__盎__然__,__林__间__松__涛__阵__阵__,__ ___叶__间__微__泛__绿__波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 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 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 大雪中护林,汗水和冰茬使 棉裤变成“铠甲”,红肿的 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 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简短的一句话: “我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 个人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 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 “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 啊,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 哟;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看着这块石碑,我想_郑__重_地对马爷爷说“:马__爷__爷__您__放__心_, _我_们__一__定__会__保__护__好__这_片__树__林__,__让__这__片__树_林__永__远__不__老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大_声__地告诉全世界:“_马_爷__爷__,__您__太_ 伟__大__了__!__您__用__自_己__的__勤__劳__造__出__了__这_片__绿__洲__!__我__相__信__,_您__的__ 精__神__一__定__会__和__青_山__一__样__永__垂__不__朽__。_”________
代表作:《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 《新闻原理的思考》。
词句过关
nüè jù
zhì
肆虐 盘踞 记载 擎起 铁锹 治理 淤泥
yàng wù
zhōu
拐杖 荡漾 领悟 波光粼粼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理解词语的意思
肆虐: 任意残杀或破坏。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
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 ”画出。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用 “﹏﹏”画出。找好后再读读句子,写出体会。 3.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方法:抓关键词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 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 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形成强烈的 沙尘暴。
走近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 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 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 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 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 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 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将随着 青山永垂不朽,万古长青。这是不会因为年 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 被所围绕。
风雨同舟: 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三番五次: 屡次。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将毕生
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的故事。
自主探究
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 答案,批注感受。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一系列 数字说明了老人植树时间长,数量多, 对这里的贡献大。
方法:通过 想象画面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 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 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_比__喻__的修辞手法,把漫山遍野的_绿__树___比作 __波__浪__,喻示着老人__投__身__山__林__、__为__改__造__山__沟___所作出的 巨大贡献。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1.看今日之青山:这是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你 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2.想昔日之青山:这条山沟以前是怎样一番景象?想象画面。 3.悟“青山不老”之含义:经过刚才对“青山不老”的对比学习,现在说说你对“青 山不老”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1):不老的是青山,那片绿将是永恒的,代代常绿的; 预设(2):不老的是老人,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将永存。(板书:)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思考:怎样理解老人对命运的抉择?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 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 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 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 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 奉献给这青山。
盘踞: 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
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 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
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
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 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
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
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又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背景资料
山西省,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 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说。山西省地处沙漠化扩 展前沿,是沙尘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 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 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蚀,每一二十年被迫 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
19* 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关注课题,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语文要素】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 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 的含义。
赞青山老人
青史已记绿化功,山岳永铭造林志。 不信时光催华发,老当益壮惊天地。
资料链接
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晋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
土地和潜在沙化土地面积1700多万亩,近300万亩草 地因风沙危害逐渐退化,成为风沙侵袭背景的主要 通道和三大风沙源之一。
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山西 省各级政府以部门为单位,发动30多万农户在大同、 朔州、沂州3个市、13个县(区)和两个国有林业局 展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