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短跑训练中步幅、步频与成绩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短跑训练中步幅、步频与成绩的关系摘要:采用实验法等方法对中学生百米跑的优秀运动员步频步幅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随着短跑运动的不断发展,要求的技术越来越高,每个单项技术动作都能提高短跑成绩,合理的步幅,步频也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手段,但是步幅、步频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制约的,在指导学生短跑训练时,不要只强调某一个因素,而忽视另一个因素,即要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要合理取好步幅,步频的比例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短跑运动步幅步频
1 前言
短跑是世界体育史上最古老的竞赛项目,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始源于公元776年前古希腊奥运会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今,人民都渴望提高短跑成绩,把短跑作为发展速度素质的重要手段,短跑的动作感最强是体育美的集中表现,短跑比赛是力量,意志的自我能力的较量与体现,是运动项目中最公正、最精彩、最激烈和最激动人心的竞技比赛,短跑成绩登记卡上的十分之一秒,或百分之一秒都包含着运动员多年的痛苦、希望、拼搏与探索,它是汗水、泪水、血水的超常付出,是向生命极限的挑战,是光明正大科学、是可歌可泣的牺牲……。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国家对百米跑的优秀运动员步频和步幅,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的步频指数,与步幅指数的比
例关系(步频指数:步频×身高,步幅指数步长÷身高)根据资料显示,国外优秀运动员步幅指数是:1.325±0.24步频指数是:8.216±0.24而我们的优秀运动员的步幅指数是:1.20±0.05步频指数为:7.90±0.137国内外运动员的指数差异是由不同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素质差异和技术特点等决定的根据不同的步幅,步频的搭配形式,大体上分为步频型,步幅型和均衡型三种,那么中学生又应以什么样的步幅,步频搭配形式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短跑成绩呢,这也是在教学中的重点,有人认为以步幅为主,有的强调以步频为主,就这些问题,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结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东丰县第四中学2005届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各12名男生,年龄17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在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2篇。

查阅了大量的关于《田径运动热点论》、《论运动训练计划》的书籍。

2.2.2实验法:对东丰县第四中学2005届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各十二名男生进行大量的实验。

2.2.3测量法:对东丰县第四中学2005届三年年一班和三年二班各十二名男生进行了身体状态和速度素质的测量。

3 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各项指标对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一)。

3.2实验后两班学生100米、50米的成绩对比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见表二)
步幅班的100米的成绩提高比步频班要多,而步频班50米成绩则比步幅班多一些,但各组前后的成绩都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两班类型的训练都能提高短跑成绩,100米跑步幅训练为主成绩提高较显著,50米跑步频训练为主成绩提高较明显些。

3.2.1 由于中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运动水平不高,短跑中前30—40米是加速阶段主要是靠步频来实现,而后60—70米的距离是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主要是靠大步幅来完成的,但步长和步频是相辅相承的,相互制约的,在训练中过分强调其中任一方面则对另一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因为发展步长需要提高每一步的力量和动作幅度,而发展步频需要提高两腿快速交替的能力,两者的训练方法,对神经系统影响各不同,两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两者都可以发展共同需要的肌群力量,并且强调快速积极的着地能力是步长和步频的共同需要,如果在不牺牲一方为代价的前提下,发展任何一方都可以提高跑速,因此,只重视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另一方面的观点都是毫无理论的。

3.2.2在步幅和步频的关系上,都不能只发展任何一方面,因为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无限发展,都受到机体生理因素的制约(如形态、
年龄、身高、体重等)我们依据不同的年龄特点,不同的水平层次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来安排训练和教学的侧重点,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3.2.3合理的步幅和步频的比例关系,有利于肌肉群的协调工作与放松,学生在加速跑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步幅与步频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到加速跑的效果,根据资料分析表明,在起跑加速阶段,尤其是前20米更为明显,速度的增加主要依靠步幅和步频的同步增长,而到达到最高速度时主要靠加大步幅度完成,在全程跑达到最高速度的段落,与步频最大值不相吻合,而跟最大步幅相关,另有材料表明,在100米全程跑中,步频的起点高峰值在10米—20米段,以后呈递减状态,而步幅的曲线特点是在起跑后不断增大,至40米后趋于稳定。

3.3练习方法
3.3.1加速跑的重复练习,改进途中跑的技术,短跑有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而途中跑是关键,它要在起跑后保持高速跑到终点,体育教学训练可用30米—60米×5组150米×4弯道加速跑一次用全速的100%3一4次,在全速的80—90%还可以体会弯道切入直道跑,应注意脚掌落地时,肩部肌肉不能紧张,跑时要放松、协调、平衡,而速度有力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之间能协调交替收缩和放松.,两眼平视前方,上体不能后仰和晃动,减少后蹬角度以便增加后蹬力量,并克服坐着跑的毛病。

教学中,必须严格控制跑
步速度防止由于跑速度高,而不能控制动作的现象不应该不管技术如何支配体力,追求一时出成绩而不能掌握技术的练习是不可取的,要在跑中体会每—步都能获得加速的感觉。

3.3.2人们由片面的强调步幅或步频的重要性,逐步认识到对步幅和步频应给予全面的重视,因此,起跑反应快,加速跑速度快,途中跑步幅大,步频高,绝对速度高.用力与放松、协调配合后程跑保持速度能力强,速度耐力水平高是当今中学生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技术特点。

3.3.3提高速度耐力,反复进行变速跑,短跑是—种高速运动。

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发挥人体最大的功率,虽然距离不长但要高速跑保持至终点是不容易的,速度耐力是连续快跑的能力,也是解决后程跑时不减速的能力,中学生加速能力较强。

但加速距离相对较短,由于短距离运动员力量是基础,速度是关键耐力是保证,因此为了提高速度耐力可用跑速的70—80%强度反复进行变速跑,如短跑离间歇跑8×30米×5组长距离间歇跑3×200米×2异程变速跑,150米+150米慢×3但注意每组跑都要有适当的时间休息恢复。

3.3.4速度耐力训练—般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的中小
强度运动中抗疲劳的能力。

—般耐力训练能使运动员增大吸氧量,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它是运动员发展和提高其他素质,承受人负荷训练和人负荷训练后的恢复的基础。

速度耐力是指人体保持较长时间快速运动的能力。

对短跑运动
员来说,速度耐力就是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是在尽可能长的距离和时间上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是影响短跑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3.4发展灵敏素质
3.4.1灵敏素质是运动员的运动机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运动员身体素质越好,运动技能掌握数量越多,则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敏素质水平就越高,所以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较多。

但要注意,发展灵敏素质应在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心理放松的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要密切结合专项特点与要求,使训练效果与专项要求相一致。

练习的手段要经常变换,以达到更有效地提高灵敏素质,全面发展其他素质,使灵敏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3.4.2熟练掌握跑、跳、投、跨栏以及体操、武术、游泳、球类等运动技能。

3.4.3严要求、高质量地熟练掌握跑的专门性练习。

3.5发展柔韧素质
3.5.1肋木上的各种压腿: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下腰、弓箭步压腿等。

3.5.2垫上的各种练习:两人一组或单人做直腿并腿屈压、盘腿屈压、跨栏坐、跪撑、纵向横向劈叉、仰卧压腿等。

3.5.3扶肋木做各种大幅度的摆腿练习: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等。

3.5.4行进中的各种摆腿。

3.5.5各种负重的摆腿练习。

3.5.6提高全面身体训练水平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还必须进行身体全面训练,特别是肌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都应得到相应地发展。

采用各种跳跃(立定跳远、立定三级、五级和十级级跳远、单足跳、,蛙跳、纵跳、台阶跳、跨步跳等)练习,采用负重(负杠铃半蹲和深蹲起、交换腿向上跳、杠铃挺举或抓举等)练习,发展肌肉的爆发力量。

采用负重量或不负重量的两头起或仰卧起坐等练习来发展腰背肌力量,采用重复跑、变速跑、变速跑、越野跑等练习来发展速度耐力和—般耐力。

采用各种球类活动他练习提高灵敏性、协调性能力。

采用各种动力性和静力性的柔韧性练习以及跨栏的专门性练习,来提高髋、膝、踝关节周围股肉、韧带的柔韧性。

身体素质是基础,只有全面身体素质的提高,才会更有效地促进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步频、步幅、速度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

假如每—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

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

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

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

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中学生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1.2速度能力是核心。

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一般都认为速度训练是核心。

但我认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

所谓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是有区别的。

具体到训练手段来讲,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强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强度来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点是重复次数不多,间歇时间较长,强度很大。

而速度耐力是指强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点是重复次数较多,要求跑平均强度,间歇时间相对要短—些。

有些中学生的后程能力不好,其结果是专项成绩也不会很好,分析的结果是该运动员的步频能力不好。

但实际上很有可能该中学生50米以内的短程声奏很好,强度也很高,那么,该运动员的绝对步频应该是不错的、只不过是相对的步频不好,也就是说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够好,如果该运动员通过针对性的系统训练,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够保持他原有的步频和速度;那么他的专项成绩和全程的步频指
标也肯定就相应地上去了。

4.1.3 “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只有当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某新颖性和情趣因素吸引和激发学生
的偶发兴趣。

另一方面要借助于教师的各种引导来保持学生持久而深刻的稳定兴趣,不断品尝以智力劳动的成果。

4.2建议
4.2.1不同训练水平的学生短跑成绩与步频比例相关程度不同,一般中学生的训练水平属于初级阶段,100米跑成绩与步幅因素相关程度之超过60%,而步频因素的程度为40%以下,因此对中学生进行100米教学和训练时,可适当注意增加步幅练习的比重,有利于100米成绩的提高。

4.2.2对中学生进行50米跑的教学训练时应适合增加步频练习的比例则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4.2.3在指导学生短跑的训练时,不要只强调某一个因素,而忽视另一个因素,既要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又要合理取好步幅、步频的比例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鸿江.田径教学训练实用丛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2-23.
[2]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31-32.
[3]王鲁克.当今世界男子百米跑的特点[j].山东体育科技,2002:91-92.
[4]王培菊.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6):25-27.
[5]韩淑萍.如何改进短跑运动员的缓冲和摆动腿技术[j].田径,2003;(10):9-11.
[6]沈考智.我国短跑技术教学的误区—高重心跑[j].田径,2003;(6):17-18.
[7]徐信.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特征[j].田径,2004;(8):
71-72.
[8]南仲喜,等.田径运动速度力量训练理论及方法探析[j].体育科学,2002;(2):81-82.
[9]王卫星.谈在当前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几点不足[j].田径,2002;(2):31-32.
[10]周强,等.大学生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产生不其善后处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